【地方标准】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征求意见稿)_第1页
【地方标准】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征求意见稿)_第2页
【地方标准】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征求意见稿)_第3页
【地方标准】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征求意见稿)_第4页
【地方标准】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CCS点击此处添加CCS号33Accountingmethodofproductcarbonfootprint(本草案完成时间:2023年7月31日)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IDB33/TXXXX—XXXX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核算原则 4.1科学性 4,2真实性 4.3透明性 5核算方法 5,1概述 5.2目标和范围 5,等数据获取 5,4产品碳足迹核算 6核算报告 5.1总体要求 基本情况 为,3核算结果 6.4数据说明 附录A(资料性)全球增温潜势 附录B(资料性)化石燃料相关参数缺省值 附录C(资料性)产品碳足迹核算清单模板 附录D(资料性)产品碳足迹核算报告模板 DB33/TXXXX—XXXX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浙江省价格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为首次发布。1DB33/TXXXX—XXXX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本标准规定了产品碳足迹的术语和定义、核算原则、核算方法和核算报告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行政区域内生产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既可用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也可用于产品部分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本方法不包含量化过程中的抵消,生物质碳不纳入产品碳足迹核算。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2150-2015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24044-2008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GB/T24040-2008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估原则与框架ISO14067:2018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产品碳足迹carbonfootprintofaproduct(CFP)仅考虑气候变化这一类影响类型的生命周期评价,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的产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去除量之和。[来源:ISO14067:2018,3.1.1.1,有修改]3,2生命周期lifecycle产品从原材料获取或从自然资源产生到最终处置的一系列阶段。[来源:GB/T24040-2008,定义3.1,有修改]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来源:GB/T24044-2008,定义3.2]34单元过程unitprocess进行生命周期评价时,为量化输入和输出的数据而确定的最基本的部分。[来源:GB/T24044-2008,3.34]3,52DB33/TXXXX—XXXX系统边界systemboundary通过一组准则确定哪些单元过程属于产品碳足迹的一部分。[来源:GB/T24044-2008,定义3.32]功能单位functionalunit作为基准单元的某一产品系统可量化的性能。注:功能单位可以是一个产品单元、销售单元或服务单元。[来源:GB/T24044-2008,定义,3.20]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GHG)大气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辐射的气态成分。[来源:GB/T32150—2015,3.1,有修改]二氧化碳当量carbondioxideequivalent(CO2e)在辐射强度上与某种温室气体质量相当的二氧化碳的量,二氧化碳当量等于给定温室气体的质量乘以它的全球增温潜势。[来源:GB/T32150-2015,定义,3.16,有修改]全球增温潜势globalwarmingpotential(GWP)将单位质量的某种温室气体在给定时间段内辐射强度影响与等量二氧化碳辐射强度影响相关联的系数,用于评价各种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相对能力。[来源:GB/T32150-2015,3.16,有修改]活动水平数据activitydata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活动量表征值,如各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原料的使用量、购入的电量、购入的热量等。[来源:GB/T32150—2015,3.12]3.11初始数据primarydata通过直接测量或基于直接测量的计算得到的过程或活动的量化值。[来源:ISO14067:2018,3.1.6.1]具体场地数据site-specificdata在产品系统中获得的初始数据。注1:所有特定于现场的数据都是初始数据,但并非所有初始数据都是特定于现场的数据,因为这些数据可能来自注2:现场特定数据包括来自温室气体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温室气体汇对现场内一个特定单元过程的温室气[来源:ISO14067:2018,3.1.6.2]3DB33/TXXXX—XXXX次级数据secondarydata不符合初始数据要求的数据。注:次级数据可以包括数据库和公开文献中的数据、国家清单中的缺[来源:ISO14067:2018,3.1.6.3]3.14排放因子emissionfactor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系数。[来源:GB/T32150—2015,3.13]生产单位productiondepartment直接进行生产(加工、制造等)的单位。4核算原则4.1科学性应优先以自然科学规则、规律为基础,或参阅在本标准中定义的核算方法。4.2真实性核算过程与结果应符合工艺、技术、原料、时间、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4.3透明性以开放的、综合的和易懂的方式记录所有相关问题。披露任何相关的假设,并对所使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给出相关的参考。清楚地解释任何估计值并避免偏差,以使产品碳足迹研究报告忠实地表述它原本希望呈现的信息。5核算方法5.1概述产品碳足迹的核算工作程序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分别是:确定目标和范围、核算产品碳足迹和完成核算报告,下方图1展示了一个简单的工作流程图。4DB33/TXXXX—XXXX图1碳足迹核算工作流程图5.2目标和范围5.2.1确认目标产品和功能单位核算一个产品碳足迹的第一项工作是确认目标产品,同时确认该产品的功能单位。相关要求如下:a)每项产品只针对同一生产单位在同一产地的同一规格产品,并且确保用户可从碳足迹和产品标识中识别以上信息;b)对于同一生产单位的不同规格或者不同产地的产品应分别核算碳足迹;c)对于同一生产单位在同一产地的同一规格产品,如果采用的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原燃料种类等信息和供应商有差异时,在进行数据调查时应该按照产量比例进行平均;d)产品的功能单位应明确且可量化,在产品之间进行比较时,应以相同的功能单位声明单位为基础,如系统边界相同,可进行部分产品碳足迹的比较。5.2.2系统边界5.2.2.1截断要求应在目标和范围时定义阶段定义一致的截断要求,并允许排除某些次要过程。详细规定如下:a)对于面向消费者的产品,产品碳足迹核算应遵循“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各个阶段都考虑了相关的输入和输出;b)对于面向下游供应链的产品,应遵循“从摇篮到大门”,并在确定核算范围时进行说明;c)个别材料或能源利用对产品碳足迹的预期贡献小于1%,可不纳入核算,不纳入核算的部分总量不超过5%,应在核算报告中说明。5.2.2.2产品生命周期阶段本方法规定了产品碳足迹系统边界设定的内容,包括产品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单元过程。详细规定如下:a)原材料获取和预处理阶段:始于从自然中提取资源时,结束于产品组件进入产品的生产设施b)生产阶段:生产阶段从产品组件进入生产现场开始,到成品离开生产设施结束;5DB33/TXXXX—XXXXc)分销和储存阶段:产品分发给用户和存储在供应链的各个点的阶段,分销和储存阶段应包括与分发和储存相关的流程;d)运输阶段:运输阶段包括产品运输和原料运输等,可出现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e)使用阶段:使用阶段从消费者或终端用户拥有产品时开始,到使用过的产品被丢弃或运输到回收/废物处理设施时结束;f)废弃与回收阶段:针对消费产品,废弃与回收阶段从使用的产品准备好进行处理、回收、不同用途的再利用或能量回收时,该阶段开始。5,等数据获取5.3.1数据获取的基本要求具体场地数据获取应详细记录各项数据的计算方法、数据来源和原始凭证,保持其可追溯,便于核查。具体场地数据应收集产品功能单位统计期内的数据。进行碳足迹核算的生产单位原则上以上一年为统计期,对于季节性、多年性的生产(如农产品和畜牧业等)统计期应包含完整的生产周期,个别产品根据具体生产周期决定其统计期。无法取得具体场地数据时,应使用非现场特定数据且已接受第三方审查的主要数据。次级数据只能用于一次数据收集不可行的输入和输出,或用于次要过程。5.3.2生产过程的边界从原料的运输、产品生产到产品出场的运输,其中包括预处理以及生产过程、三废处置、生产地照明、通风、制冷、仓储等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辅助生产过程。不包含员工生活设施、交通、差旅等非生产过程。5.3.3生产过程的细分细分的基本原则是保持系统边界内的生产过程的完整性、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核查性,应根据上述原则对生产过程进行工序细分形成单元过程。5.3.4生产流程图生产单位需要画出获取的生产单元过程的流程图,流程图是用于企业数据获取和计算的示意图,每个单元过程都应单独收集数据。如果企业认为流程图涉及机密的具体细节,可用简化版代替。流程图至少包括以下几点:a)所定义的各个生命周期阶段;b)每一个阶段的输入输出。5.3.5分配程序包含有多个产品或循环体系时,需确定和其他产品系统共享的过程,将输入输出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中。分配方式需按照以下要求计算:a)优先考虑不同的产品或用途进行分配,反映它们之间的基本物理关系(如产品重量、体积等b)不能建立或使用物理关系作为分配基础时,应通过产品之间的投入关系(如产品的经济价值)进行分配。分配程序应统一适用于与所考虑的产品系统类似的投入和产出。如,对于离开系统的可用产品(中间产品或废弃产品等),也需要按照此分配程序进行分配。分配程序适用于重复使用和回收情况。6DB33/TXXXX—XXXX5.3.6产品及副产品产量产品及副产品产量为数据统计期内的总产量。产量统计口径需按照以下要求:a)如果在统计期内有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共线生产,则只统计目标产品生产时的记录,或按照各种产品的生产时间和产量来确定分摊比例;b)如果有副(联)产品,应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参考5.3.5进行分配。5.3.7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应根据生产过程中,列出各项温室气体排放源,并采用合理的算法,计算各项温室气体排放。生产单位现场数据获取只涉及生产过程的排放,其中的几项常见排放源和计算方法如下:a)燃料燃烧排放和电力热力排放:按照活动水平和全生命周期的过程排放因子进行计算,优先采用实际测量的全生命周期的排放因子、国家发布的省级全生命周期的排放因子、省内发布的全生命周期的排放因子或者其他可参考数据库中中国的全生命周期的排放因子;b)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按照原料投入量和生产工艺流程等信息进行计算;c)废弃物处理排放:生产现场的三废处理过程,其各项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应包含相应的数据统计中;d)逸散排放:包括制冷剂、灭火器和废水废气处理过程的逸散排放。制冷剂逸散根据数据统计期间内制冷剂填充量进行计算或是制冷设备逸散系数进行折算;灭火器逸散主要是针对二氧化碳灭火器,根据数据统计期内二氧化碳的填充量进行计算或者灭火器逸散系数进行这算。其他化学物质需要根据具体物质进行计算;e)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有两种情形,即目标产品的原产土地已知的情景和未知的情景,其排放量需要遵循以下规则进行计算:1)当有特定土地信息时,收集土地利用影响数据,例如土地利用前后储碳量变化和土壤排放量的直接测量数据;2)如果生产单位拥有生产地的所有权,应使用初始数据;如果生产单位没有所有权,应向供应商采集数据;3)在初始数据都不可得的情况下,可以从特定部门获得相应的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进行计算;4)在计算出目标产品相关的土地碳储量变化后需要根据具体情形将土地利用影响分摊到产5.3.8物料消耗物料消耗指数据统计期内各项原料、辅料消耗量。物料消耗量统计要求如下:a)重量小于原料消耗总重量1%的非稀贵原料可忽略,总共忽略的原料不应超过5%;b)对于一次性投入的消耗品,按其使用期内对应的产品产量,折算其消耗量;c)对于一次性投入、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和设备等可忽略;d)如果在统计期内有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共线生产,应按照合理的分摊比例,将各项物料消耗分摊到目标产品上;e)进入生产阶段但未进入产品的物料,应按照物料的最终去向进行区分;未进入其他产品生产过程的物料应计入产品碳足迹核算;经回收后进入其他产品的物料可不计入产品碳足迹核算,但生产单位在回收物料过程中发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物料的废弃与回收阶段中发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应计入产品碳足迹核算中。5.3.9能源消耗7DB33/TXXXX—XXXX能源消耗包括数据统计期内的各项能源消耗。不同能耗种类应按照实物量计算,不能采用综合能耗计算。如果在统计期内有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共线生产,应按照合理的分摊比例,将各项能耗分摊到目标产品上。5.3.10运输信息运输信息主要包括数据统计期内产品及副(联)产品、原燃料等物品的运输方式、距离和运输量。运输信息统计要求如下:a)主要的原料的厂外应统计其运输量和距离,结果用货物周转量表达,单位(吨公里)和运输工具类型,结果用运输方式表达。如果有多个供应商或者或多条运输途径,应分类按比例计b)次要的原料的厂外运输距离可以按照全国货物平均运输距离估算;c)生产现场的运输不必记录运输量,可在工厂能源消耗记录中体现;d)应统计向外运输的废水、固体废弃物质量,并记录其处理方式。5.3.11产品使用过程和废弃处理过程产品使用过程和废弃处理过程针对消费品而言,通过预计产品的使用方式和寿命进行估计其使用过程的各项消耗和排放。产品消费后的废弃处理过程只包括废弃、回收运输、拆卸与废弃物最终处置,不包含材料或能源的再生过程。预计其废弃、收集和处理方式可用相关数据库中的排放数据。5.3.12次级数据选择5.3.12.1次级数据选择的要求产品碳足迹核算过程中采用次级数据时应遵循以下要求:a)完整性:次级数据应涵盖本方法规定的所有温室气体种类;次级数据应具有完整的核算范围,应是从资源开采到物料、能源出厂为止的生命周期数据;b)一致性:次级数据的选取尽量采用统一来源,保证次级数据的一致性;c)公开性:次级数据的来源应可以追溯,并具有数据来源说明等信息。5.3.12.2次级数据选择的优先级产品碳足迹核算过程中采用次级数据时,不同类型次级数据的选择应具有不同的优先级,具体优先级为:a)优先采纳原料供应商提供的原料产品的碳足迹数据;b)优先从数据库中寻找与目标产品物料消耗和能量消耗最类似的数据;c)浙江本地的次级数据优于中国平均次级数据,中国平均次级数据优于其他国家的次级数据;d)次级数据时间越贴近核算时间的优先级越高;e)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其对目标产品全生命周期贡献比例,如果重量占比大于5%,不建议直接使用次级数据。5.3.13数据质量控制要求数据质量控制是通过采用生产单位实际数据或选择代表性更高的数据,直到达到规定的数据质量要求。具体要求和优先级排序如下。a)生产过程数据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b)产品生产阶段建议采用实地调研数据;8DB33/TXXXX—XXXXc)地区性:浙江本地的数据优于中国平均数据,中国平均数据优于其他国家的数据;d)原料种类:使用相同原料生产的数据优于不同原料生产的类似产品数据;e)生产工艺和设备:生产工艺和设备相同或相似的相关数据优先级高;f)年份:数据时间越贴近核算时间的优先级越高。5,4产品碳足迹核算生产单位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应以二氧化碳当量(CO2e)为单位量化,需将具体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乘以相对于二氧化碳的全球增温潜势值获得二氧化碳当量。生产单位应报告每个单元过程的结果,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中,均应由以下公式核算得出。5.4.1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产品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使用下方公式(1)计算,即将各个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加。E产品总碳足迹=E原料+E生产+E分销储存+式中:E产品总碳足迹——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E原料——产品原料利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E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E分销储存——产品分销和储存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E运输——产品运输过程排放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E使用——产品使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E废弃——产品废弃处理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5.4.2产品原料利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式中:i——不同原料种类;消耗量——原料的消耗量,常用单位是t或N3;原料全生命周期排放因子——单位原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常用单位是kgCO2/t或kgCO2/N3。5.4.3产品生产工艺过程排放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式中:j——不同类型的生产工艺过程;活动水平数据——生产过程活动的量,常用单位是t或N3;生产工艺过程排放因子——单位生产过程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常用单位是kgCO2/t或kgCO2/N3。5.4.4产品分销和储存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9DB33/TXXXX—XXXX式中:k——产品分销和储存阶段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类型,常见的包括消耗电力等资源;活动水平数据——产品分销和储存活动的量,常用单位是kwh;分销/储存排放因子——单位产品分销和储存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常用单位是kgCO2/kwh。5.4.5产品运输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式中:l——产品运输阶段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类型,常见的包括消耗柴油、汽油、电力等资源;活动水平数据——产品运输过程活动的量,常用单位是kg或kwh;运输排放因子——单位产品运输过程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常用单位是tCO2/kg和kgCO2/kwh。5.4.6产品使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式中:m——产品使用过程中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类型,常见的包括消耗电力、热力等资源;活动水平数据——产品使用过程活动的量,常用单位是kwh或GJ;产品使用排放因子——单位产品使用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常用单位是kgCO2/kwh或kgCO2/GJ。5.4.7产品废弃处理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式中:n——废弃处理或回收的种类;活动水平数据——废弃处理或回收的量,常用单位是t或N3;废弃与回收排放因子——单位废弃与回收量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常用单位是kgCO2/t或kgCO2/N3。5.4.8化石燃料燃烧和使用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式中:公式中:p——不同化石燃料类型;消耗量——燃料消耗量,常见单位t或N3;低位热值——单位燃料消耗量的低位发热量,常见单位108kj/t或108kj/N3;DB33/TXXXX—XXXX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热值燃料所含的碳元素的质量,常用单位tCO2/108kj;氧化率——燃料被燃烧的过程中碳被氧化的比例,缺省值是100%。常用的低位热值和单位热值含碳量的缺省值可以在附录B中表B.1获得。式中:q——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种类;活动水平数据——消耗的外购电力或者热力,常用单位是kwh或GJ;电力/热力排放因子——单位电力或者热力产生的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常用单位是kgCO2/kwh或kgCO2/GJ。因为不同电力热力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情况随时间产生变化,本方法不提供相应的过程排放因子。6核算报告总体要求根据碳足迹核算和报告的目的与要求,确定碳足迹核算报告的具体内容。至少应包括下面6.2~6.4的内容。白.2基本情况报告主体的基本信息应包括生产单位名称、报告年度、所属行业、功能单位等。核算结果报告主体应报告产品统计期内的碳足迹,并且分别报告产品原材料获取和预处理阶段、生产阶段、分销和储存阶段、运输阶段、使用阶段、废弃与回收阶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系统边界为“摇篮到大门”的产品,则不包括使用阶段和废弃与回收阶段)。报告应包含需要重点说明的问题。6,4数据说明报告应包含使用的不同燃料种类和分别的燃料消耗量、过程排放的相关数据、购入的电力和热力量等数据来源。对于不是直接引用本方法的相关数据,应说明其来源。DB33/TXXXX—XXXX全球增温潜势表B.1常见温室气体全球增温潜势1NOCF数据来源:《IPCC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DB33/TXXXX—XXXX(资料性)化石燃料相关参数缺省值表C.1常见化石燃料相关参数缺省值燃料品种低位热值单位热值含碳量无烟煤250.60TJ/万t27.29t-C/TJ烟煤233.20TJ/万t25.77t-C/TJ褐煤140.80TJ/万t28.05t-C/TJ洗精煤263.44TJ/万t25.41t-C/TJ其他洗煤104.54TJ/万t25.41t-C/TJ煤制品188.33TJ/万t33.56t-C/TJ煤矸石83.63TJ/万t20t-C/TJ焦炭284.35TJ/万t29.42t-C/TJ焦炉煤气1798.09TJ/亿m313.58t-C/TJ高炉煤气376.34TJ/亿m370.80t-C/TJ转炉煤气794.50TJ/亿m349.60t-C/TJ其他煤气1425.50TJ/亿m312.20t-C/TJ其他焦化产品284.35TJ/万t29.42t-C/TJ天然气3893.1TJ/亿m315.32t-C/TJ液化天然气514.34TJ/万t15.32t-C/TJ原油418.16TJ/万t20.08t-C/TJ汽油430.7TJ/万t18.9t-C/TJ煤油430.7TJ/万t19.6t-C/TJ柴油426.52TJ/万t20.2t-C/TJ燃料油418.16TJ/万t21.1t-C/TJ石脑油439.07TJ/万t20t-C/TJ润滑油413.98TJ/万t20t-C/TJ石蜡399.34TJ/万t20t-C/TJ溶剂油429.45TJ/万t20t-C/TJ石油沥青389.31TJ/万t20t-C/TJ石油焦319.47TJ/万t20t-C/TJ液化石油气501.79TJ/万t17.2t-C/TJ炼厂干气460.55TJ/万t18.2t-C/TJ其他石油制品418.16TJ/万t20t-C/TJ数据来源:①《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表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