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DB41-T 2073-2020_第1页
通信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DB41-T 2073-2020_第2页
通信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DB41-T 2073-2020_第3页
通信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DB41-T 2073-2020_第4页
通信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DB41-T 2073-202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200

CCSC66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073—2020

通信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

建设实施指南

2020-12-30发布2021-03-30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073—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3

5风险分级管控......................................................................4

6隐患排查治理......................................................................7

7信息平台建设......................................................................9

8持续改进..........................................................................9

9文件管理.........................................................................10

I

DB41/T2073—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安科院安全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

河南省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红卫、王宜科、杨伟利、耿剑统、袁新峰、刘晓丹、宋广飞、付广超、方东、

靳松、吕闯、邢国隆、江文生、吴文峰、赵东方、周舫、王子君、祁珍丽、张素娟、范艳敏、郭晓杰、

高海山、陈淼、安昆、张鹤雨、黄玉清。

II

DB41/T2073—2020

通信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通信运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分

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建设、持续改进和文件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通信运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也适用

于通信施工等其他通信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YD5201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

YD/T5202移动通信基站安全防护技术暂行规定

DB41/T1852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来源:GB/T33000-2016,3.8]

3.2

风险点

伴随风险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设备和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

作业活动(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3

双重预防体系

以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为主题,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而建立的安全

管理模式。

3.4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1

DB41/T2073—2020

3.5

风险评价

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预判,以确定风险等级大小,分析论证现有管控措施

的充分性,以及是否可接受或可容许的过程。

3.6

风险分级

企业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

确定风险可接受程度,根据评价结果划分风险等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

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3.7

风险分级管控

按照风险的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从而确定不同

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和管控责任并落实管控措施的过程。

3.8

风险管控措施

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措施。通常包括: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制度措施、教育培训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等。

3.9

风险信息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

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3.10

事故隐患

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

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3.11

隐患排查

企业组织职工依据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

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检查的工作过程。

3.12

隐患治理

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3.13

通信机房

各主导通信业务经营者的通信网络核心机房、汇聚机房、综合接入机房、基站机房、室外一体化机

柜等在通信局房中安装有通信设备的场所。

3.14

基站机房

用于安装移动通信基站室内设备的建筑。

[来源:YD/T5202-2015,2.0.4]

3.15

基站塔桅

用于安装移动通信基站天馈线系统的构筑物。

2

DB41/T2073—2020

[来源:YD/T5202-2015,2.0.5]

3.16

特殊作业

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周围建(构)筑物、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

成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殊作业的从业人员称为特殊作业人员。如:电工作业、高处作业、有限空间

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

4基本要求

4.1工作机制

按DB41/T1852的要求,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应建立企

业主要领导负责、全人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的工作机制。全面彻底排查、科学严谨管控各

类风险,精准治理事故隐患,构筑起管控源头风险、消除事故隐患的双重安全防线,有效防范各类生产

安全事故。

4.2机构与人员

企业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应成立安全风险分级

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置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并明确各层级职责。

4.3职责

4.3.1主要负责人职责

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职责为:

a)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员责任制;

b)组织制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制度并保障有效运行;

c)负责本单位最高等级风险管控;

d)督促、检查本单位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e)组织制定并实施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年度教育和培训计划并督促落实;

f)保证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所需资金和人员。

4.3.2安全生产负责人职责

安全生产负责人具体负责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主要职责为:

a)组织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员责任制;

b)组织实施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相关制度;

c)组织实施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年度教育和培训计划;

d)组织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e)组织实施风险分级管控排查与隐患排查治理,有效管控风险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4.3.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主要职责为:

a)具体负责制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相关制度;

b)组织、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出改进建议,督促本单位其他部门、人员履

行相关职责;

3

DB41/T2073—2020

c)具体实施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员责任制考核;

d)组织协调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教育培训;

e)督促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排查治理事故隐患。

4.3.4项目经理及部门、班组负责人职责

项目经理及部门、班组负责人主要职责为:

a)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相关制度;

b)负责本项目、本部门、班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c)监督从业人员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及时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并进行考核;

d)组织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教育和培训。

4.3.5从业人员职责

从业人员主要职责为:

a)执行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相关制度,对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出意

见、建议;

b)参与本岗位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落实管控措施;

c)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报告;

d)按要求参加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教育和培训;

e)严禁违章作业、遵守劳动纪律、制止违章指挥。

4.4建立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制定但不限于以下制度:

a)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的工作内容、程序、方法

及工具等,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明确管控层级、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等;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包含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程序、方法,排查范围、排查内容、排查频次、

治理验收要求等;

c)双重预防体系教育培训制度;

d)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改进制度;

e)双重预防体系运行奖惩制度;

f)相关方管理制度。

4.5教育培训

4.5.1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人员培训。

4.5.2明确人员培训的责任部门、目标、内容、对象、时间,细化保障措施。

4.5.3将风险管控、事故隐患治理纳入年度教育和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4.5.4组织对全体员工开展关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辨识评价方法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技巧与方法

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知识,具备风险辨识、分析和管控的能力。

4.5.5定期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使其具备正确履行岗位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职责

的知识与能力。

5风险分级管控

5.1划分风险点、辨识危险源

4

DB41/T2073—2020

5.1.1划分原则

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将企业整个生产系统划

分为若干个子系统(评估单元),结合企业按照功能区、设备设施、作业活动、作业场所、系统等进行

风险点划分,作业活动包含户内作业、户外作业。

5.1.2风险点确定

5.1.2.1风险点主要分为静态风险点和动态风险点,静态风险点主要包括:设施、设备、部位、场所、

区域,动态风险点主要包括:操作及作业活动。企业应组织安全、技术、设备等部门管理人员及岗位作

业人员进行集体讨论,确保风险点划分的合理性、覆盖范围的全面性。风险点应覆盖所有作业活动和设

备设施。企业辨识危险源时应全员参与,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进行的方式,针对划分的每一个

风险点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辨识危险源时要充分考虑在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和

将来三种时态下人的行为、物的状态、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等4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5.1.2.2通信行业风险点包括通信机房、发电机房、移动通信基站、铁塔、营业厅、客服中心、办公

场所、仓储、消防设施、变配电设施、油库等,伴随的作业活动包括电工作业、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

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

5.1.3危险源辨识方法

按GB/T6441的规定,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

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

并按GB/T13861的规定分析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根据所分析的系统类型和性质选择相应的方法,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等

方法,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等方法。

5.1.4危险源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

a)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教育培训、现场作业、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

实情况;

b)普通设备设施和特种设备,机械防护等涉及安全生产的设备设施;

c)建筑物、构筑物等生产经营环境,以及与生产经营相关相邻的作业环境、场所和气象条件;

d)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安全防护状况和安全作业行为;

e)通信网络中传输、存储、处理的数据信息安全;

f)影响网络运行安全的情形。

g)其他可能产生安全风险的因素。

5.1.5危险源辨识实施

按DB41/T1852的规定针对作业环境、建构筑物、设备设施等进行辨识,并按GB/T6441的规定确定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5.1.6危险源确认

企业应组织安全、技术、设备等部门管理人员及岗位作业人员进行集体讨论,以可能造成事故的严

重程度为标准辨识危险源,危险源顺序以日常排查顺序确定。

5.2风险评价分级

5

DB41/T2073—2020

5.2.1评价要求

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可接受风险实际,编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频次、风险

度等的取值标准,以便准确判定风险等级。

5.2.2评价方法

可采用但不限于风险矩阵分析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等评价方法。

5.2.3风险等级划分

企业应制定统一标准对安全风险进行分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

低风险4个等级,并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风险点的级别确定一般是按照风险点各危

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5.2.4风险等级确定

企业应根据选择的评价方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分析评价结果科学、客观的确定风险等级。确

定风险等级时应考虑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的强制性条款,设计文件,企业自身的

安全管理水平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等因素。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直接确定为重大风险:

a)本企业上一年度内发生过死亡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b)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c)当发生影响汇聚机房(节点)以上网络运行安全的情景时;

d)出现可能导致大面积通信网络阻断,如设备宕机、骨干网光缆中断、基站大批量退服的作业活

动或场景时;

e)必须具备的网络安全保护机制缺失或故障,可能引发重大通信网络障碍时;

f)具有火灾、坍塌等危险的场所,现场人员在3人以上的;

g)同行业企业近期或本企业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

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本企业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h)构成重大事故隐患的;

i)涉及动火、有限空间、高处、吊装、设备检维修、临时用电、动土、断路等危险作业的。

5.2.5编制管控措施

按DB41/T1852和YD5201的要求,依照工程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措施、教育培训措施、个体防护措

施、应急处置措施的顺序制定管控措施并组织实施。对确定为重大风险的,应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建

立包含风险部位、责任部门、责任人、风险评估情况的档案,档案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及时更新完善。对

其他风险,企业应重点对人为失误、固有危险制定管控措施。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

种措施进行管控,确保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5.3风险分级管控

5.3.1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级、部门

(科室)级、班组级、岗位级,重大风险由公司管控、较大风险由部门管控、一般风险由班组管控,低

风险由岗位管控。企业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

5.3.2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等级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应同

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6

DB41/T2073—2020

5.4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分级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

单,风险管控清单可分为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风险管控清单应包

括风险点名称、风险描述、可能导致后果、风险等级、风险管控措施、管控层级、排查频次、责任部门

和责任人等内容。

5.5绘制风险分布图、岗位作业风险柱状图

5.5.1企业应将作业场所、设备设施等区域存在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

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或地理坐标图中,并设置在企业醒目位置,向本单位从业

人员和外来人员公示企业安全风险分布情况。在有重大风险的场所和设备设施的醒目位置设置重大风险

告知栏,标明危险源名称、风险等级、危害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事故类型及后果、风险管控措施、应急

处置措施、应急电话、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信息。现场风险如有变化应及时进行更新。

5.5.2利用风险评估方法计算作业岗位风险值,按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采用柱状图表示出来。

5.6安全风险告知

5.6.1风险公示

企业应建立完善风险公告制度,向本单位从业人员和外来人员公示企业风险分布情况,悬挂区域风

险分级四色图告知牌。在固定岗位周围制作悬挂岗位安全风险告知牌、岗位事故应急处置卡或为岗位工

配发岗位风险告知卡,企业应在醒目位置或作业场所等将作业风险比较图对员工进行公告。

5.6.2告知培训

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内容,开展安全风险告知培训,告知从业人员和外来人员本岗位存在

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后果、风险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应急电话等信息。重大风险更新和系统性更新

时,应开展全员告知培训。

6隐患排查治理

6.1一般要求

6.1.1企业应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上,对所存在的危险源开展全覆盖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将存

在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及其管控措施作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点。

6.1.2企业应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和岗位人员隐患排查

治理的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事项、内容

和频次;完善资金投入和使用制度;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从业人员发现、报告事

故隐患。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评估、核销全过程的信息档案管理制度。

6.1.3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包括计划、排查、登记、治理、评估和验收环节,形成闭环管理。

6.2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6.2.1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或检查标准作为排查内容,编制生产现场类隐患排

查清单。

7

DB41/T2073—2020

6.2.2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企业应依据法律法规、标准的相关要求,编制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6.2.3分层级编制隐患排查表

企业应根据公司、部门、班组、岗位职责分工情况,按风险分级管控的原则,在生产现场类和基础

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中选择相应的排查内容,编制各层级隐患排查表。

6.3制定隐患排查计划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结合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隐患排查计划。隐患排查计划应明确隐患排查

的事项、内容、层级、责任人和频次。隐患排查计划应做到定期排查与日常排查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

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对存在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及其管控

措施应重点排查。

6.4隐患排查

6.4.1企业应按隐患排查计划和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组织人员进行隐患排查,公司、部门、岗位等各层

级应对照本层级的隐患排查表,按照规定的排查周期实施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形成隐患和问题清

单,建立隐患治理台账。

6.4.2根据隐患治理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对排查出的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

重大事故隐患。事故隐患的等级由组织隐患排查的企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定。

6.4.3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立即向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

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后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设施、

设备,应加强维护保养和监测监控,防止事故发生。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配合疏散可能危

及的周边人员。

6.5隐患治理

6.5.1隐患治理要求

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需立即整改的必须立即整

改,无法立即整改的,要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发生事

故。

6.5.2隐患治理程序

6.5.2.1隐患治理程序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整改通知、实施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

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求等信息向相关

人员进行通报。排查组织部门应制发整改通知书,对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

出明确要求。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治理前应对管控措施未落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

排查组织部门应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价,并组织验收。

6.5.2.2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方案应包括下

列内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负责治理的部门和人员;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治理的

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复查工作要求和安排。

6.5.2.3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按照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填写复查验收清

单,实现闭环管理。

8

DB41/T2073—2020

6.5.3隐患排查信息管理

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或数据库,主要内容应包括隐患排查任务清单、隐患和问题清单、整

改工作清单、复查验收清单。企业应建立完善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做好隐患信息的登记、分类分级、

整改、跟踪等工作。

7信息平台建设

7.1一般要求

7.1.1企业应采用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信息平台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具备风险分级管控、隐患

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及风险预警等主要功能,实现风险与隐患数据应用的无缝连接;保障数据安全,具

有权限分级功能。

7.1.2通过电脑PC端和手机App实现风险隐患动态管控。手机终端扫描企业风险点的二维码即可查阅

风险点和危险源预设的排查项和排查要点,进行隐患输入和照片上传,形成完整的隐患排查全过程记录

资料。

7.2风险分级管控模块

风险分级管控模块应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分析和上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应具

备的功能:风险点的管理(增加、删除、编辑、查询等功能);年度、专项、岗位、临时风险辨识评估

的管理(辨识数据的录入、辅助辨识评估、辅助生成文件、审核、结果上传等)。

7.3隐患排查治理模块

隐患排查治理模块实现对隐患的记录统计、过程跟踪、逾期报警、信息上报的信息化管理。应具备

的功能:隐患信息录入及与风险的关联;隐患整改、复查、销号等过程跟踪,实现闭环管理,对于整改

超期、或整改未达要求的,进行预警;实现重大隐患上报、跟踪督办。

7.4统计分析及预警模块

实现安全风险和隐患的多维度统计分析,自动生成报表;实现安全风险等级变化和隐患数据变化的

预警功能;与风险点关联,实现安全风险动态管理的直观展现。宜与安全生产相关系统集成。

7.5系统接口

应具备对外提供数据接口,实现风险、隐患等数据与行业监管部门、上级公司的对接。

8持续改进

8.1更新

企业应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及时更新体系信息:

a)法律法规及标准变化或更新;

b)政府规范性文件提出新要求;

c)企业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机制发生变化;

d)企业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

e)汛期、地震风险影响期、极端或者异常天气、重大节假日、大型活动等的影响;

9

DB41/T2073—2020

f)发生事故、险情或应急预案演练结果反馈的需求;

g)隐患排查治理发现风险管控存在缺失和漏洞;

h)企业认为应修订的其他情况。

8.2年度评估

通过获取客观证据,确定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企业每年至少应对

本单位的双重预防体系的有效性、适应性进行一次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工作流程、规章制度、风险

评估、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各环节进行修改完善,确保双重预防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并对评估结

果进行公示和公布。评估记录至少保存5年。

9文件管理

企业应完整保存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建立和保存有关

记录的电子文档。至少应包括:

a)成立组织机构文件、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风险

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考核制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更新制度等;

b)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清单、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生

产现场类风险管控排查与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基础管理类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c)各层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重大隐患治理方案,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风险

失控表现、失职部门和人员,参加事故隐患排查的人员及其签字,事故隐患的级别和具体情况;

d)风险分级四色(红橙黄蓝)分布平面图;岗位作业风险比较四色(红橙黄蓝)柱状图;

e)企业重大风险公告栏;区域风险告知牌;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岗位事故应急处置卡;

f)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年度和专项评估记录等;

g)全员教育培训相关记录等;

h)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DB41/T2073—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3

5风险分级管控......................................................................4

6隐患排查治理......................................................................7

7信息平台建设......................................................................9

8持续改进..........................................................................9

9文件管理.........................................................................10

I

DB41/T2073—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安科院安全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

河南省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红卫、王宜科、杨伟利、耿剑统、袁新峰、刘晓丹、宋广飞、付广超、方东、

靳松、吕闯、邢国隆、江文生、吴文峰、赵东方、周舫、王子君、祁珍丽、张素娟、范艳敏、郭晓杰、

高海山、陈淼、安昆、张鹤雨、黄玉清。

II

DB41/T2073—2020

通信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通信运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分

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建设、持续改进和文件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通信运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也适用

于通信施工等其他通信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YD5201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

YD/T5202移动通信基站安全防护技术暂行规定

DB41/T1852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来源:GB/T33000-2016,3.8]

3.2

风险点

伴随风险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设备和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

作业活动(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3

双重预防体系

以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为主题,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而建立的安全

管理模式。

3.4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1

DB41/T2073—2020

3.5

风险评价

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预判,以确定风险等级大小,分析论证现有管控措施

的充分性,以及是否可接受或可容许的过程。

3.6

风险分级

企业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

确定风险可接受程度,根据评价结果划分风险等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

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3.7

风险分级管控

按照风险的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从而确定不同

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和管控责任并落实管控措施的过程。

3.8

风险管控措施

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措施。通常包括:工程技术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