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名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液。4.写在试卷上或答题卡指定区域外的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30分)1.默写。(1)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2)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3)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4)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5)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6)___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7)寓逆旅,主人日再食,_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根据语境,填写句子。(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当时形势险恶,自己境况孤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强调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历史上森林茂盛、水草丰美、鸟兽繁多,曾是清代木兰围场的中心地带。但由于开围放垦、连年战争和山火不断,新中国成立前,塞罕坝逐渐退化成黄沙遮天蔽日的高原荒漠。1962年秋天,369名第一代建设者迎着滚滚寒流,在白雪皑皑的塞罕坝吹响“向荒山要树”的战斗号角。经过三代塞罕坝建设者的“绿色接力”,林场有林地面积达到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森林覆盖率建场前的11.4%提高到80%。三代塞罕坝林场人50多年坚持植树造林,用汗水浇灌出绿波涌动的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林海有效阻挡了浑善达克沙地风沙南侵,改善了塞罕坝及周边地区的小气候,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81万吨,生产氧气55万吨。如今的塞罕坝,四季美如画,俨然已成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林的世界、花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塞罕坝——“华北绿宝石”,名fù其实。(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俨(

)然

名fù(

)其实(2)文中划线的“遮天蔽日”“绿波涌动”分别属于______短语和_____短语。(3)提取下面句子的主干。1962年秋天,369名第一代建设者迎着滚滚寒流,在白雪皑皑的塞罕坝吹响“向荒山要树”的战斗号角。4.育才中学为落地“双减”政策要求,拟举行“多彩延时,快乐成长”主题系列活动,邀请你参加。(1)学校拟在校园内悬挂一条此活动的标语,请你撰写。(2)“双减”实施后,你们小组收集了一组数据,并制作了如下统计图表:“双减”前后学生参与活动和学科成绩变化情况项目时间课外阅读时间社团参加人数考试学科成绩合格率双减前0.5小时365人72.6%双减后2.5小时1867人81.2%根据图表,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为《青青少年》文学社成员的你,在撰写《创刊号征稿启事》时,启事正文至少要包括哪些方面。整本书阅读5.阅读《水浒传》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一)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A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二)清河壮士酒未醒,冈头独坐忙相迎。上下寻人虎饥渴,一掀一扑何狰狞!虎来扑人似山倒,人往迎虎如岩倾。臂腕落时坠飞炮,爪牙爬处成泥坑。拳头脚尖如雨点,淋漓两手猩红染。腥风血雨满松林,散乱毛须坠山奄。近看千钧势有余,远观八面威风敛。身横野草锦斑销,紧闭双睛光不闪。(三)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1)请补充文段(一)A处的人名:___________。“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是____________。(2)“以诗解文”是古典章回体小说的一大特点,请概述与文段(二)诗词相关的故事情节。(3)同是为民除害,为什么李逵杀四虎反而没有武松杀一虎出名?请结合文段(三)和小说相关内容列举你认为有说服力的几个原因(至少两个)。6.下列选项中,相关专题探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日,这里的说相声的,耍狗熊的,变戏法的,数来宝的,唱秧歌的,说鼓书的,练把式的,都能供给他一些真的快乐,使他张开大嘴去笑。他舍不得北平,天桥得算一半儿原因,”此句中市井生活的相关描写散发着浓浓的“京味儿”。(《骆驼祥子》中的“京味儿”)B.“他是瘦个子,中等身材,细小而坚韧的骨骼,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尽管有长而黑的胡子,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那一种吸引力是羞赧、个性的魅力和领导的坚决彻底奇妙地混合而成的。”(《红星照耀中国》中对周恩来的人物描写)C.家人、丫鬟道:“老太太,哪里是别人的?都是你老人家和老爷的。岂但这些东西是,连我们这些人和这房子也都是老太太和老爷家的。”“老太太听了,把细磁碗盏和银镶的杯盘,逐件看了一遍,哈哈大笑道:‘这都是我的了!’大笑一声,往后便跌倒,忽然痰涌上来,不省人事。(《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一家人搬进张静斋送的大房子后的情节)D.悟空变成一只苍蝇从门缝里钻进洞,看见妖怪正和小妖们庆祝胜利,就四处乱飞寻找那金圈琢儿,突然发现被妖怪套来的兵器都放在后洞,心中很高兴,连忙飞了过去,抓住自己的金箍棒,现出原形,一路打了出去。(《西游记》中孙悟空斗牛魔王的情节)二、阅读(40分)(一)古诗阅读(5分)赋得暮雨送李胄①韦应物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④。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⑤深不见,浦⑥树远含滋⑦。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注】①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②楚江:指长江。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⑤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⑥浦:近岸的水面。⑦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⑧散丝:雨丝。7.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江”“雨”“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B.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C.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D.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8.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二)文言文阅读(13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二师①陈于柏举。阖庐之弟夫概王,晨请于阖庐曰:“楚瓦②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又曰:“而后大师③继之,必克。”夫概王以其属五千,先击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吴从楚师,及清发④,阖庐将击之。夫概王曰:“困兽犹斗⑤,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阖庐从之,又败之。楚人为食⑥,吴人及之,楚师奔。败诸雍湿,五战及郢⑦。(选自《左传》,有删改)[注]①二师:楚军和吴国联军。②瓦:子常。③大师:吴国大部队。④清发:水名,今湖北安陆。⑤斗:战斗。⑥为食:做饭。⑦郢:楚国都城。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克____________________(3)二师陈于柏举_____________

(4)其卒必奔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

夫概王以其属五千B.小大之狱

先击子常之卒C.战于长勺

晨请于阖庐D.登轼而望之

而后大师继之11.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12.曹刿和夫概王都能够掌握作战时机,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进行分析。(三)现代文阅读Ⅰ(6分)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结构余建斌①近日,人工智能企业上海天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蛋白质折叠预测平台在国际蛋白质结构预测竞赛蛋白质测试集的评估中获得优异成绩,位居全球同类型团队前列。在400个氨基酸的蛋白链预测时,该预测平台仅耗时16秒。②科学家说,蛋白质是细胞中的主要功能分子,在细胞中发挥多种多样的功能。比如,作为酶发挥催化作用,参与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调剂作用,运输代谢物质,用于细胞骨架的形成,以及参与免疫、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过程。作为构成生命的基本元件,破解蛋白质的功能是揭开各种生命现象的金钥匙。③据天壤创始人薛贵荣博士介绍,为了行使特定功能,蛋白质必须折叠成特定的结构,只有少数蛋白质处于天然无折叠状态但仍具有功能。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也直接决定蛋白质的功能,一旦三维结构被破坏,蛋白质功能随之丧失。许多疾病都是由体内重要的蛋白质结构异常引起。因此,研究蛋白质结构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作用,从而带来医疗保健、食品可持续性、创新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改善,推进生命科学、药物研发、合成生物学方面的发展。④在生命科学领域,观测和解析蛋白质结构一直是个令人着迷的话题,吸引着众多科学家攻坚,但也面临着难度大、成本高、进展有限的局面。传统观测蛋白质结构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核磁共振、X射线、冷冻电镜。这些方法依赖大量试错以及昂贵的设备,每种结构的研究往往长达数年。现有的实验手段也还不足以揭示一些重要的蛋白结构,需要借助更多生物信息技术、计算生物学手段去探索。但使用普通的计算机软件来计算蛋白质结构,运算量相当惊人,连超级计算机也难以承受。为此,蛋白质结构预测成为结构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人员通过开发相关的人工智能算法,根据氨基酸序列来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⑤“从人工智能战胜围棋世界冠军,到城市交通调度,人工智能在解决复杂系统问题中显示出了惊人的智能决策能力,而蛋白质结构预测虽然是生物学课题,同时也属于复杂场景的问题,可以体现人工智能在基础科学研究中的巨大潜能,我们不愿意错过这道风景。”薛贵荣说,像这种全方位的创新项目非常珍贵,它覆盖了交叉学科的创新、行业的创新、基础科学的创新、人工智能算法和工程能力的创新。⑥近期的这些进展表明,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蛋白质结构领域,通过预测的方式破解传统观测方法所不能解析的一些结构,且可信度比较高,十分接近事实。这种人工智能的结构预测算法,有望成为科学家的利器,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发展。⑦目前,单个蛋白质折叠预测只是一个起点,蛋白质通常以复合物的形式成对或成组发挥功能,以承担生命所需的种种功能,而许多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至今仍然成谜。薛贵荣认为,未来还要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算法的普适性和准确度,在揭示多个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作出贡献,帮助人类寻找到精准的疾病治疗新方法。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天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蛋白质折叠预测平台,其实质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氨基酸序列来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这种技术可信度比较高,十分接近事实。B.蛋白质必须折叠成特定的结构才能行使特定功能,如果蛋白质处于自然状态不被折叠就不能发挥其固有功能。人体蛋白质的结构遭到破坏会引发许多疾病。C.传统观测蛋白质结构的方法依赖大量试错以及昂贵的设备且研究周期长,每种结构的研究往往长达数年。D.单个蛋白质折叠预测技术已经有了突破,但由于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复杂,人工智能技术对多个蛋白质结构的预测仍存在普适性和准确度等瓶颈。14.“这种人工智能的结构预测算法,有望成为科学家的利器,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发展”,句中“有望”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四)现代文阅读Ⅱ(9分)不要空喊读书马南邨①要读书,就应该拿起书来,一字一句地认真读下去,为什么会有空喊的呢?②空喊读书的,可能有几种人:第一种人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坐不住,安不下心,读不下去,但是又觉得读书很有必要,于是就成了空喊。第二种人因为有一些误解,以为拿起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所以还不敢也不肯这么做,于是也变成了空喊。第三种人因为太懒了,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读书,只希望能找到什么秘诀,不必费很多力气,一下子就能吸收很多知识,所以成天叫喊要读书,实际上却没有读。③这三种人即便是极少数的,我们也应该耐心地给以帮助,使他们不再空喊,而认真地坐下来读书。并且对这三种人要有所区别,采取不同办法给以帮助。④三种人之中最难办的是懒病太深的人。这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要促使他痛下决心,勤学苦读。虽然不必采取什么“以锥刺骨”那样的办法,但是,也要有相当的发愤之心,否则是一事无成的。而只要真的勤学苦读了,那么,有时候才有可能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唐代大诗人李白“梦笔生花”的故事,不是全属无稽之谈。古人类似这样的故事还多得很。例如,唐代鲍坚的《武陵记》一书,还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后汉马融勤学,梦见一林,花如绣锦,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文词,无所不知,时人号为绣囊。⑤很明显,马融之所以能够变成“绣囊”,并非真的因为他做梦吃了花儿,而是因为他勤学苦读。⑥听了这个故事,如果不从勤学苦读方面去向马融学习,而光想做梦吃花儿,那又会有什么结果呢!⑦可是,按照懒人的想法,却很可能不从勤学苦读上着眼。他也许会想到:这真妙啊!古时马融做梦吃花儿,醒来就能通晓天下的文辞;那么,现在能不能请一位科学家来,发明一种神奇的办法,比如用注射针之类,对人脑进行注射,来代替读书呢?如果能发明这样的方法就太好了。到那个时候,打一针或者吃一服药,就能吸收多少部书;这么一来,只消一个早上就能培养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和专门人才,岂不妙哉!⑧当然这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决不会真有人做这样的想法。但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老老实实的读书态度的重要性,便有极大的受用。⑨然而,是不是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读书,又会被批评为读死书呢?决不会的。我们反对读死书主要是指那种目的不正确的而言,并非说:认真读书都是读死书。要是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有许多人根本还没有读什么书,完全就说不上读死书或者读活书的问题。⑩有人老爱高谈阔论。什么事也没有做起,先要谈论个不休。大家都曾见到,有的成天在订计划、开书目,请人讲读书方法,在许多场合都很热心地泛论读书的重要性,如此这般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倒不如把耗费的这些宝贵时间,放在老老实实的认真读书上面,也许可以得益不浅。⑪至于那种坐不住的人,只要下决心坐下来,很快就能养成习惯。这种人的毛病最轻、最好治。⑫一句话,读书不要空喊,到处叫嚷毫无用处。你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识,就赶快到到图书馆去找有关的书籍,如有可能再想法买到这些书籍,抓住一天半天的时间,老老实实地从头到尾地一字一句地耐心读下去,遇到自己有用的重要材料就用本子记下来。这样做,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入手,兴趣很快也会培养起来,日积月累,就能读好多书,掌握好多知识。舍此以外,别无路子可走。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对空喊读书的三种人的帮助办法。16.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17.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对空喊读书的三种人,作者的观点是:即便是极少数的,也应该耐心的有所区别的采取不同办法给以帮助,使他们不再空喊,认真坐下来读书。B.“梦笔生花”“绣囊”的故事背后,是李白、马融的勤学苦读。作者告诉我们,只有勤学苦读,梦中的笔才能生花。C.持有“以为拿起书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观点的人,作者认为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根本还没有读什么书,完全就说不上什么读死书或者读活书的问题。D.对于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有一些误解的、太懒的三种人,文中给出的帮助办法,也是按这样的顺序一一进行的。(五)现代文阅读Ⅲ(7分)乡村的风许俊文①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②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和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到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③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晃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树柯上……④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颗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柱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⑤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波又一波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耕耘,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⑥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18.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乡村的风》为题,点明散文的描写对象,并将乡村的风作为本文的写作线索,串起了作者的所闻、所感、所悟,说明作者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生活之美。B.文章善用修辞来抒情达意,如第②段划线句就运用了比喻手法,写春风“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暖的小舌头……你赶也赶不走”,表现了春风热情可爱的特点。C.文章第③段借助画面来刻画风的“诗意”,因为风的缘故,炊烟变成草书,莲荡的荷叶乱出了味道,鸟巢如音符挂悬树上,是风颠簸了平常的事物,创造出新的意境。D.文章善于化无形为有形,风本是无形的,作者巧妙地借“春风归来满地绿”写出了风的颜色,借“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写出了风的声音,让风变得具体而又生动。19.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三、写作(50分)20.题目:青春的模样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②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默写。

(1)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2)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3)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4)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5)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6)___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寓逆旅,主人日再食,_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答案】①.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②.箫鼓追随春社近③.关山度若飞④.徙倚欲何依⑤.闲来垂钓碧溪上⑥.伤心秦汉经行处⑦.无鲜肥滋味之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竞、折、箫、度、徙、倚、钓、经、滋”等字词容易写错。

2.根据语境,填写句子。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当时形势险恶,自己境况孤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强调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惶恐滩头说惶恐②.零丁洋里叹零丁③.天时不如地利④.地利不如人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惶、滩、零、利”等字词容易写错。

3.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历史上森林茂盛、水草丰美、鸟兽繁多,曾是清代木兰围场的中心地带。但由于开围放垦、连年战争和山火不断,新中国成立前,塞罕坝逐渐退化成黄沙遮天蔽日的高原荒漠。1962年秋天,369名第一代建设者迎着滚滚寒流,在白雪皑皑的塞罕坝吹响“向荒山要树”的战斗号角。经过三代塞罕坝建设者的“绿色接力”,林场有林地面积达到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森林覆盖率建场前的11.4%提高到80%。三代塞罕坝林场人50多年坚持植树造林,用汗水浇灌出绿波涌动的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林海有效阻挡了浑善达克沙地风沙南侵,改善了塞罕坝及周边地区的小气候,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81万吨,生产氧气55万吨。如今的塞罕坝,四季美如画,俨然已成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林的世界、花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塞罕坝——“华北绿宝石”,名fù其实。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俨()然名fù()其实

(2)文中划线的“遮天蔽日”“绿波涌动”分别属于______短语和_____短语。

(3)提取下面句子的主干。

1962年秋天,369名第一代建设者迎着滚滚寒流,在白雪皑皑的塞罕坝吹响“向荒山要树”的战斗号角。

【答案】(1)①.yǎn②.副

(2)①.并列②.主谓

(3)建设者吹响号角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俨(yǎn)然:副词,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名fù(副)其实:指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短语结构。

“遮天蔽日”一词,是由“遮天”和“蔽日”两个词语构成,这两个词语都是由动词加名词构成,而且这两个词语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是并列短语;

“绿波涌动”中心词是“绿波”,“涌动”是动词,作谓语,故“绿波涌动”是主谓短语。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句子主干。句子的主干,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即“枝叶”成分)逐层压缩掉之后剩下的部分。句子的主干一般是由主语或主语中心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宾语或宾语中心语组成的。

“1962年秋天,369名第一代建设者迎着滚滚寒流,在白雪皑皑的塞罕坝吹响‘向荒山要树’的战斗号角”中“1962年秋天”是时间状语,“369名第一代”是定语,修饰主语“建设者”,“迎着滚滚寒流”是状语,“在白雪皑皑的塞罕坝”是地点状语,“吹响”是动词,作谓语,“‘向荒山要树’的战斗”是定语,修饰宾语“号角”,故句子主干是:建设者吹响号角。

4.育才中学为落地“双减”政策要求,拟举行“多彩延时,快乐成长”主题系列活动,邀请你参加。

(1)学校拟在校园内悬挂一条此活动的标语,请你撰写。

(2)“双减”实施后,你们小组收集了一组数据,并制作了如下统计图表:

“双减”前后学生参与活动和学科成绩变化情况

项目时间课外阅读时间社团参加人数考试学科成绩合格率

双减前0.5小时365人72.6%

双减后2.5小时1867人81.2%

根据图表,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青青少年》文学社成员的你,在撰写《创刊号征稿启事》时,启事正文至少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1)示例1:延时丰富多彩,学生快乐成长。示例2:多彩延时陪我学习,快乐双减助我成长。

(2)“双减”实施后,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增多了,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同时也促进了学科成绩的提高。

(3)目的、主题内容要求(体裁、字数)、投稿方式、截止日期。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标语的拟写。围绕“多彩延时,快乐成长”主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示例:实行多彩延时,助力快乐成长。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由图表中的数据“双减前0.5小时”“双减后2.5小时”可知这是课外阅读时间的增长,所以可以由此得出结论:双减后,小朋友们的阅读时间增长了;

由图表中“社团参加人数双减前365人”“双减后1867人”可知,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

由图表数据“考试学科成绩合格率双减前72.6%”“双减后81.2%”可知这是孩子们的考试成绩有所提升;

综上可以得出结论:双减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阅读时间、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成绩的提升。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征稿启事。

正文征稿启事的正文一般要求写明以下几项内容:

1.写明征文的原由、目的、征文单位。征文要把征文的意图交待清楚,这样可以使作者对这次活动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而积极投入参与,同时写明举办征文的单位可以增强征文活动的可信性,增加作者的信任感。

2.征文的具体要求。征文的具体要求视征文的情况而定,通常可以包括以下一些内容:作者的条件,征文的内容范围,体裁,字数,征文的时间等。

3.征文的评选、评奖办法。要在该部分说明评选稿件的具体方法,如评选的时间,评委的组成,评选的各种奖项情况等。

4.投递稿件的具体要求及方法。落款注明征文举办单位的名称,发文日期。

5.投稿的截止日期。写清楚投稿的截稿时间。据此概括回答即可。

整本书阅读

5.阅读《水浒传》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A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二)

清河壮士酒未醒,冈头独坐忙相迎。上下寻人虎饥渴,一掀一扑何狰狞!虎来扑人似山倒,人往迎虎如岩倾。臂腕落时坠飞炮,爪牙爬处成泥坑。拳头脚尖如雨点,淋漓两手猩红染。腥风血雨满松林,散乱毛须坠山奄。近看千钧势有余,远观八面威风敛。身横野草锦斑销,紧闭双睛光不闪。

(三)

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

(1)请补充文段(一)A处的人名:___________。“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是____________。

(2)“以诗解文”是古典章回体小说的一大特点,请概述与文段(二)诗词相关的故事情节。

(3)同是为民除害,为什么李逵杀四虎反而没有武松杀一虎出名?请结合文段(三)和小说相关内容列举你认为有说服力的几个原因(至少两个)。

【答案】(1)①.宋江②.学黄巢造反(2)武松景阳冈打虎

(3)①李逵是为娘报仇,有的是满腔仇恨,武松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体现了武松在胆略上胜过李逵。②李逵手执利器,一击中的,武松是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体现了武松在武艺上胜过李逵。③李逵是在头脑清醒状态寻杀猛虎,武松是在酒醉状态受到猛虎攻击,仓促应战,从心理准备上,李逵更有利,更体现了武松惊人的技艺。④作家在武松杀虎前进行了层层铺垫,设置悬念,营造气氛,使人感到高度紧张,李逵杀虎在描写上作家用墨较少显得单薄,艺术性远不及武松杀虎,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人物和理解语句的能力。

联系“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可知A是宋江。宋江这句“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是仿写黄巢的诗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意思是:如果实现了我的凌云壮志,敢嘲笑黄巢不够好汉。此句将自己和唐朝的造反头子相比较,充分表现了宋江对现实的不满,抒发了自己的雄心大志。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联系“虎来扑人似山倒,人往迎虎如岩倾。臂腕落时坠飞炮,爪牙爬处成泥坑”可知是武松景阳冈打虎。武松回家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至酒家沽饮十八碗,醉后欲行赶路。酒家告以冈上有虎伤人,劝其勿行。武松不信,在冈上果遇一条吊睛白额大虫。武松奋起平生之力以双拳将虎打死,为当地老百姓除去一大害。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需对武松和李逵杀死老虎的情节熟悉,解读出他们杀虎的不同之处,才能准确分析李逵杀虎没有武松打虎出名的原因。首先打虎的效应不同,武松打虎为民除害,李逵打虎为了自己的娘亲;所用工具不同,武松只有一根哨棒,相当于赤手空拳打虎,李逵有武器;武松酒醉的情况下打虎,李逵清醒的状态下打虎;作者用的笔墨不同,对武松打虎描写细致,李逵打虎相对简略。

6.下列选项中,相关专题探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日,这里的说相声的,耍狗熊的,变戏法的,数来宝的,唱秧歌的,说鼓书的,练把式的,都能供给他一些真的快乐,使他张开大嘴去笑。他舍不得北平,天桥得算一半儿原因,”此句中市井生活的相关描写散发着浓浓的“京味儿”。(《骆驼祥子》中的“京味儿”)

B.“他是瘦个子,中等身材,细小而坚韧骨骼,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尽管有长而黑的胡子,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那一种吸引力是羞赧、个性的魅力和领导的坚决彻底奇妙地混合而成的。”(《红星照耀中国》中对周恩来的人物描写)

C.家人、丫鬟道:“老太太,哪里是别人的?都是你老人家和老爷的。岂但这些东西是,连我们这些人和这房子也都是老太太和老爷家的。”“老太太听了,把细磁碗盏和银镶的杯盘,逐件看了一遍,哈哈大笑道:‘这都是我的了!’大笑一声,往后便跌倒,忽然痰涌上来,不省人事。(《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一家人搬进张静斋送的大房子后的情节)

D.悟空变成一只苍蝇从门缝里钻进洞,看见妖怪正和小妖们庆祝胜利,就四处乱飞寻找那金圈琢儿,突然发现被妖怪套来的兵器都放在后洞,心中很高兴,连忙飞了过去,抓住自己的金箍棒,现出原形,一路打了出去。(《西游记》中孙悟空斗牛魔王的情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

D.“悟空变成一只苍蝇从门缝里钻进洞,看见妖怪正和小妖们庆祝胜利,就四处乱飞寻找那金圈琢儿,突然发现被妖怪套来的兵器都放在后洞,心中很高兴,连忙飞了过去,抓住自己的金箍棒,现出原形,一路打了出去”,这是孙悟空降服青牛精的情节。本项分析不当;

故选D。

二、阅读(40分)

(一)古诗阅读(5分)

赋得暮雨送李胄①

韦应物

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④。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⑤深不见,浦⑥树远含滋⑦。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

【注】①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②楚江:指长江。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⑤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⑥浦:近岸的水面。⑦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⑧散丝:雨丝。

7.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江”“雨”“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B.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C.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

D.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8.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7.B8.“漠漠”“冥冥”,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汽迷茫和天色昏暗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

A.“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错误,这是一首送别诗,无思乡之情;

C.“间接抒情”错误,应是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把别泪和雨丝交融在一起。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彩;

D.“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错误,营造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答题时要先阐述这两个叠词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在表达诗人情感、增强诗歌审美特色方面的作用。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意思是江面水汽迷蒙帆影重重,天色昏暗鸟儿缓缓归去。“漠漠”描绘出水汽弥散、区域广大的景象;“冥冥”写出天色昏暗的景象。这两个叠词渲染了诗人离别之时浓重的愁绪,同时也让诗歌的音节更加舒缓,在音韵上更具美感。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二师①陈于柏举。阖庐之弟夫概王,晨请于阖庐曰:“楚瓦②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又曰:“而后大师③继之,必克。”夫概王以其属五千,先击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吴从楚师,及清发④,阖庐将击之。夫概王曰:“困兽犹斗⑤,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阖庐从之,又败之。楚人为食⑥,吴人及之,楚师奔。败诸雍湿,五战及郢⑦。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①二师:楚军和吴国联军。②瓦:子常。③大师:吴国大部队。④清发:水名,今湖北安陆。⑤斗:战斗。⑥为食:做饭。⑦郢:楚国都城。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______(2)既克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师陈于柏举_____________(4)其卒必奔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夫概王以其属五千

B.小大之狱先击子常之卒

C.战于长勺晨请于阖庐

D.登轼而望之而后大师继之

11.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

12.曹刿和夫概王都能够掌握作战时机,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进行分析。

【答案】9.①.参与②.已经③.摆开,列阵④.逃跑10.B

11.(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2)如果让先渡过河的人知道可以逃脱,后边的人羡慕他们,就没有斗志了。

12.曹刿在齐人三鼓后(彼竭我盈时)才下令击鼓进军,在发现敌人辙乱旗靡时才下令追击。这样既以旺盛的士气击溃了敌军,又避免陷入埋伏,充分体现了他对战机的把握。夫概王先散布先济者可免死的消息,然后在敌军“半济”时,下令进军,既避免了敌军的拼死抵抗,又使对方难于迎战,这充分体现了他对战机的把握。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1)句意: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2)句意:已经战胜齐军。既:已经。

(3)句意:两军在柏举摆开阵势。陈:摆开,列阵。

(4)句意:他的士兵一定逃跑。奔:逃跑。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辨析。

A.介词,凭借/介词,用;

B.助词,的/助词,的;

C.介词,在/介词,向;

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语有:一,第一次;鼓,击鼓;再,第二次;三,第三次;竭,耗尽。

②重点词语有:若,如果;济,渡;慕,羡慕。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依据甲文“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意思可知,甲文中曹刿善于捕捉战机,主要表现在他在齐人三鼓后才下令击鼓进军,以旺盛的士气击溃敌军;依据“彼竭我盈,故克之”可知,这样既以旺盛的士气击溃了敌军,又避免陷入埋伏,充分体现了他对战机的把握。

依据乙文“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可知,夫概王先散布先济者可免死的消息,然后在敌军“半济”时,下令进军,既避免了敌军的拼死抵抗,又使对方难于迎战,这充分表明夫概王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进军敌人。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已经战胜齐军,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乙)两军在柏举摆开阵势。阖庐的弟弟夫概王,早晨向阖庐请求说:“楚国的子常不仁,他的臣下没有拼死的决心,首先攻击他,他的士兵一定逃跑。”又说:“然后大军接继上去,一定取胜。”用他属下的五千人抢先攻击子常的士兵。子常的士兵逃跑。楚军大乱,吴军把他们打得大败,子常逃奔郑国。吴军追赶楚军,追到清发,准备攻击楚军。夫概王说:“被困的野兽还要争斗,况且人呢?如果知道不免于死而拼命,一定打败我们。如果让先渡过河的人知道可以逃脱,后边的人羡慕他们,就没有斗志了。渡过一半之后就可以攻击了。”阖庐听从了他的话,又一次打败楚军。楚人做饭,吴军赶到,楚军逃奔,吴军吃完楚军做的饭又追赶下去。在雍湿打败楚军,经过五次战斗,吴军到郢都。

(三)现代文阅读Ⅰ(6分)

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结构

余建斌

①近日,人工智能企业上海天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蛋白质折叠预测平台在国际蛋白质结构预测竞赛蛋白质测试集的评估中获得优异成绩,位居全球同类型团队前列。在400个氨基酸的蛋白链预测时,该预测平台仅耗时16秒。

②科学家说,蛋白质是细胞中的主要功能分子,在细胞中发挥多种多样的功能。比如,作为酶发挥催化作用,参与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调剂作用,运输代谢物质,用于细胞骨架的形成,以及参与免疫、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过程。作为构成生命的基本元件,破解蛋白质的功能是揭开各种生命现象的金钥匙。

③据天壤创始人薛贵荣博士介绍,为了行使特定功能,蛋白质必须折叠成特定的结构,只有少数蛋白质处于天然无折叠状态但仍具有功能。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也直接决定蛋白质的功能,一旦三维结构被破坏,蛋白质功能随之丧失。许多疾病都是由体内重要的蛋白质结构异常引起。因此,研究蛋白质结构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作用,从而带来医疗保健、食品可持续性、创新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改善,推进生命科学、药物研发、合成生物学方面的发展。

④在生命科学领域,观测和解析蛋白质结构一直是个令人着迷的话题,吸引着众多科学家攻坚,但也面临着难度大、成本高、进展有限的局面。传统观测蛋白质结构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核磁共振、X射线、冷冻电镜。这些方法依赖大量试错以及昂贵的设备,每种结构的研究往往长达数年。现有的实验手段也还不足以揭示一些重要的蛋白结构,需要借助更多生物信息技术、计算生物学手段去探索。但使用普通的计算机软件来计算蛋白质结构,运算量相当惊人,连超级计算机也难以承受。为此,蛋白质结构预测成为结构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人员通过开发相关的人工智能算法,根据氨基酸序列来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⑤“从人工智能战胜围棋世界冠军,到城市交通调度,人工智能在解决复杂系统问题中显示出了惊人的智能决策能力,而蛋白质结构预测虽然是生物学课题,同时也属于复杂场景的问题,可以体现人工智能在基础科学研究中的巨大潜能,我们不愿意错过这道风景。”薛贵荣说,像这种全方位的创新项目非常珍贵,它覆盖了交叉学科的创新、行业的创新、基础科学的创新、人工智能算法和工程能力的创新。

⑥近期的这些进展表明,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蛋白质结构领域,通过预测的方式破解传统观测方法所不能解析的一些结构,且可信度比较高,十分接近事实。这种人工智能的结构预测算法,有望成为科学家的利器,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发展。

⑦目前,单个蛋白质折叠预测只是一个起点,蛋白质通常以复合物的形式成对或成组发挥功能,以承担生命所需的种种功能,而许多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至今仍然成谜。薛贵荣认为,未来还要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算法的普适性和准确度,在揭示多个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作出贡献,帮助人类寻找到精准的疾病治疗新方法。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天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蛋白质折叠预测平台,其实质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氨基酸序列来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这种技术可信度比较高,十分接近事实。

B.蛋白质必须折叠成特定的结构才能行使特定功能,如果蛋白质处于自然状态不被折叠就不能发挥其固有功能。人体蛋白质的结构遭到破坏会引发许多疾病。

C.传统观测蛋白质结构的方法依赖大量试错以及昂贵的设备且研究周期长,每种结构的研究往往长达数年。

D.单个蛋白质折叠预测技术已经有了突破,但由于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复杂,人工智能技术对多个蛋白质结构的预测仍存在普适性和准确度等瓶颈。

14.“这种人工智能的结构预测算法,有望成为科学家的利器,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发展”,句中“有望”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13.B14.不能删去。“有望”说明人工智能的结构预测算法截至到目前来看,具有很大概率成为科学家的利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排除有可能会有新的技术出现取代人智能算法。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B.有误,根据文章第③段“为了行使特定功能,蛋白质必须折叠成特定的结构,只有少数蛋白质处于天然无折叠状态但仍具有功能”可知,“有少数蛋白质处于天然无折叠状态但仍具有功能”,并非是选项中所说的“蛋白质处于自然状态不被折叠就不能发挥其固有功能”,再根据第③段“许多疾病都是由体内重要的蛋白质结构异常引起”可知,是“重要的蛋白质结构异常”会引起疾病,而非选项所说“蛋白质的结构遭到破坏会引发许多疾病”,选项说法太过笼统绝对;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解答方法:①表态(一般不能删)。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副词;“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首先回答不能删去,“有望”的意思是有希望,是指人工智能的结构预测算法有很大的几率成为科学家的利器,用来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发展。但是并不排除以后会有新的技术取代这项技术,若删去就成了无论何种情况下,人工智能的结构预测算法都一定是科学家的利器,这与实际情况不符,“有望”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四)现代文阅读Ⅱ(9分)

不要空喊读书

马南邨

①要读书,就应该拿起书来,一字一句地认真读下去,为什么会有空喊的呢?

②空喊读书的,可能有几种人:第一种人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坐不住,安不下心,读不下去,但是又觉得读书很有必要,于是就成了空喊。第二种人因为有一些误解,以为拿起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所以还不敢也不肯这么做,于是也变成了空喊。第三种人因为太懒了,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读书,只希望能找到什么秘诀,不必费很多力气,一下子就能吸收很多知识,所以成天叫喊要读书,实际上却没有读。

③这三种人即便是极少数的,我们也应该耐心地给以帮助,使他们不再空喊,而认真地坐下来读书。并且对这三种人要有所区别,采取不同办法给以帮助。

④三种人之中最难办的是懒病太深的人。这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要促使他痛下决心,勤学苦读。虽然不必采取什么“以锥刺骨”那样的办法,但是,也要有相当的发愤之心,否则是一事无成的。而只要真的勤学苦读了,那么,有时候才有可能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唐代大诗人李白“梦笔生花”的故事,不是全属无稽之谈。古人类似这样的故事还多得很。例如,唐代鲍坚的《武陵记》一书,还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后汉马融勤学,梦见一林,花如绣锦,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文词,无所不知,时人号为绣囊。

⑤很明显,马融之所以能够变成“绣囊”,并非真的因为他做梦吃了花儿,而是因为他勤学苦读。

⑥听了这个故事,如果不从勤学苦读方面去向马融学习,而光想做梦吃花儿,那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⑦可是,按照懒人的想法,却很可能不从勤学苦读上着眼。他也许会想到:这真妙啊!古时马融做梦吃花儿,醒来就能通晓天下的文辞;那么,现在能不能请一位科学家来,发明一种神奇的办法,比如用注射针之类,对人脑进行注射,来代替读书呢?如果能发明这样的方法就太好了。到那个时候,打一针或者吃一服药,就能吸收多少部书;这么一来,只消一个早上就能培养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和专门人才,岂不妙哉!

⑧当然这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决不会真有人做这样的想法。但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老老实实的读书态度的重要性,便有极大的受用。

⑨然而,是不是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读书,又会被批评为读死书呢?决不会的。我们反对读死书主要是指那种目的不正确的而言,并非说:认真读书都是读死书。要是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有许多人根本还没有读什么书,完全就说不上读死书或者读活书的问题。

⑩有人老爱高谈阔论。什么事也没有做起,先要谈论个不休。大家都曾见到,有的成天在订计划、开书目,请人讲读书方法,在许多场合都很热心地泛论读书的重要性,如此这般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倒不如把耗费的这些宝贵时间,放在老老实实的认真读书上面,也许可以得益不浅。

至于那种坐不住的人,只要下决心坐下来,很快就能养成习惯。这种人的毛病最轻、最好治。

一句话,读书不要空喊,到处叫嚷毫无用处。你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识,就赶快到到图书馆去找有关的书籍,如有可能再想法买到这些书籍,抓住一天半天的时间,老老实实地从头到尾地一字一句地耐心读下去,遇到自己有用的重要材料就用本子记下来。这样做,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入手,兴趣很快也会培养起来,日积月累,就能读好多书,掌握好多知识。舍此以外,别无路子可走。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对空喊读书的三种人的帮助办法。

16.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17.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对空喊读书的三种人,作者的观点是:即便是极少数的,也应该耐心的有所区别的采取不同办法给以帮助,使他们不再空喊,认真坐下来读书。

B.“梦笔生花”“绣囊”的故事背后,是李白、马融的勤学苦读。作者告诉我们,只有勤学苦读,梦中的笔才能生花。

C.持有“以为拿起书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观点的人,作者认为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根本还没有读什么书,完全就说不上什么读死书或者读活书的问题。

D.对于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有一些误解的、太懒的三种人,文中给出的帮助办法,也是按这样的顺序一一进行的。

【答案】15.对第一种人帮助办法:下决心坐下来,养成读书习惯。对第二种人的帮助办法:明确读书的目的。对第三种人的帮助办法:促使他们痛下决心,勤学苦读。

16.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只要真的勤学苦读了,那么,有时候才有可能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17.D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第②段列举了三种“空喊读书的人”,第③段至段针对这三种人提出了帮助的办法。

根据第②段中“第一种人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坐不住,安不下心,读不下去,但是又觉得读书很有必要,于是就成了空喊”和第段“至于那种坐不住的人,只要下决心坐下来,很快就能养成习惯”可概括为:对第一种人帮助办法:下决心坐下来,老老实实认真读书;

根据第②段中“第二种人因为有有一些误解,以为拿起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所以还不敢也不肯这么做,于是也变成了空喊”和第⑨段“然而,是不是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读书,又会被批评为读死书呢?决不会的。我们反对读死书主要是指那种目的不正确的而言,并非说:认真读书都是读死书”可概括为:对第二种人的帮助办法:明确读书的目的;

根据第②段中“第三种人因为太懒了,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读书,只希望能找到什么秘诀,不必费很多力气,一下子就能吸收很多知识,所以成天叫喊要读书,实际上却没有读”、第④段中“三种人之中最难办的是懒病太深的人。这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要促使他痛下决心,勤学苦读”,可概括为:对第三种人的帮助办法:促使他们痛下决心,勤学苦读。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

结合“例如,唐代鲍坚的《武陵记》一书,还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后汉马融勤学。梦见一林,花如锦绣。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文词,无所不知。时人号为绣囊。’”可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出马融做梦,吃到锦绣之花,醒来天下文词无所不知的故事,结合第④段“而只要真的勤学苦读了,那么,有时候才有可能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第⑤段“并非真的因为他做梦吃了花儿的缘故,而是因为他勤学苦读的缘故”可知,具体证明了只有勤学苦读才能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的观点。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本文第②段列举了“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有一些误解的、太懒的三种人”,第③段至结尾对这三种人分别给出的帮助方法,顺序是从第三种、第二种到第一种;本项中“文中给出的帮助办法,也是按这样的顺序一一进行的”表述错误;

故选D。

(五)现代文阅读Ⅲ(7分)

乡村的风

许俊文

①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②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和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到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③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