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申论模拟12申论二、给定资料1.2010年8月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了将中国湖南良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当表决通过的槌声落下之时,来自中国六个省的中国代表团成员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欢呼声,他们激动地相互拥抱并落下了热泪。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增加到40项,其中文化遗产28项,自然遗产8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丹霞地貌申遗获得成功后,江西省一位代表向记者表示,“我们第一位的任务是加强对自然遗产的保护。我们之所以申报世界遗产,一方面是要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更重要的是保护好自然遗产。我们一定要始终将保护自然遗产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对得起各方的支持。”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并发布了加强遗产保护的通知。2.“中国丹霞”地貌申遗成功之后,专家组“晒出”了一张账单:涵括申遗本身、设施建设,以及景区综合治理在内的各项费用达十几亿元。广东丹霞山光为对环境整治就贷款1.2亿,湖南良山花费的成本为六处第一。其中年财政收入不过2亿元的湖南崀山所在地新宁县为“申遗”共投人4亿多元,银行贷款1.55亿元。湖南建设厅副主任王晓良透露,“把一条省级公路的17公里迁出景区就动用了几个亿”。“申遗”资金来自地方财政、省级财政和国家财政,但“有国家拨款的2000万”。当地一名管理处人员坦言,“幸亏申遗成功,不然欠下的债恐怕我们这辈子都还不完”。一石激起千层浪,而此种一掷千金的“壮举”早巳屡见不鲜。各地政府在申遗上的花费可谓不遗余力:广东开平碉楼为“申遗”花费1.36亿元,河南安阳殷墟投入2.3亿元,山西五台山单是景区整治和搬迁就开支8亿元……在国家项目资金、地方财政拨款、银行贷款等的包装下,申遗项目都成了“重金打造”。据建设部的统计,目前中国有包括杭州西湖在内的35个项目正式备选申遗。1999年至2004年,我国提交“申遗”申请的城市数量翻了3倍多,据公开资料统计,目前列入预备申请的项目(含多个“跨省区捆绑”)算下来列入预备清单的景观、古迹可达100个。由于每国每年只能分别提交1个自然或文化遗产的名单,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官员郭旃就表示,“中国申遗大队已排到下世纪的门槛。”我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已拥有40处世界遗产,位列世界第三。而每个项目单是前期的规划编制、研讨论证、国际咨询、公共活动等动辄就要花费成百上千万元。相对于官方的热情和巨大投入,公众对日益升温的“申遗热”却褒贬不一。许多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申遗”本身是件好事,如果优质遗产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提高知名度并提升大家对其的了解和保护意识,那么皆大欢喜。然而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对“申遗”初衷和由此引发的景区门票涨价提出质疑。北京市民李金刚说:“普通百姓没有渠道表达看法意见,对‘申遗’的目的和作用也不甚明确;另外,几乎所有项目都没有向公众公布,费用不透明都不知道纳税人的钱花在哪儿了。”粗略统计一下近年来身陷“涨价门”的景区,就不难发现公众的担忧并非没有原因。例如:申遗成功后的石林,门票从先前的140元调整到175元,黄山旺季门票由200元上调为230元,一些著名景点的门票价格都在“申遗”成功后一路上扬。乡土建筑保护专家、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些“申遗”之所以“变味”,源于有的申请者动机不纯,对遗产的价值、性质、功能和传承性缺乏认识,单从局部利益出发,导致遗产的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严重损害其价值。3.为维护世界遗产“权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严格保护、合理利用”放在首位,同时建立了监测机制,“世遗”一旦受到某种严重威胁,可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甚至除名。上世纪末,湖南武陵源风景区“申遗”成功后,短短几年间景区内冒出宾馆、饭店、棚点等违规建筑达30余万平方米。被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黄牌”警告后,景区为“摘牌”将这些建筑物全部拆除,花费高达10亿元人民币,比已获得的经济收益高出数倍。敦煌莫高窟“申遗”成功后,游客数量猛增,由此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和文物见光过度,许多壁画出现变色剥落现象。申遗成功的短短几十年间,莫高窟遭受的人为损坏超过了过去千余年的自然侵蚀。尽管有严惩措施,但一些“世遗”项目的现状仍然不容客观。一些地方在商业利益和不良政绩观的驱动下背离了保护遗产、传承后世的初衷,在经济利益诱惑下演变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遗产蜕变为“产出效益”。这似乎成为“申遗”成功后的普遍现象:一旦某地的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其品牌效应便迅速放大,成为旅游业的“金字招牌”。“申遗”的意义,很大程度上被放大为对GDP的贡献率,并被遗产所在地政府津津乐道,而进行有效的遗产保护却被抛在脑后。以1997年“申遗”成功的山西“平遥古城”为例,门票收入从“申遗”成功当年的125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75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从1997年的125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6.7亿元,旅游收入占当地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不到1%增长到2008年的13.91%。而在1997年当选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南丽江古城,申遗成功后游客数量连续多年年均增长10%以上。2009年旅游业收入88.66亿元,同比增长27.49%。旅游业对当地GDP的贡献率常年保持在50%以上。然而,并不是每一种成功都可以复制,贵州省荔波县成功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但该县因申遗而欠下2亿多元的债务。4.相对于“申遗”期间巨大开支,“申遗”之后保护费用稀缺已成普遍现象。从北京五大“世遗”曾高达32亿元的修缮资金缺口,再到兵马俑博物馆年均仅几百万元维护费用,众多“世遗”的“待遇”一落千丈。据介绍,虽然一些热门景区游人如织,门票收入可观,但落实到保护上的资金极为有限。除去上缴政府、财政、旅游公司和维持人员开支的资金,平均用到遗址资源保护上的资金连门票收入的10%都不能保证。据统计,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2006年至2008年3年间门票收人9亿多元,而用于景区日常维护的经费占门票收入不到10%。与此同时,一些遗产项目申办后急于扩容,有的甚至搞破坏性开发,被限令整改后拆除成本又占了一部分维护费用。仅张家界和石林用于整顿景区秩序、拆迁违规建筑的费用就高达数亿元。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丹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遗址保护费用稀缺现象比较严重,项目账面上的保护费用许多实际也用于他处。资金配备体制不健全、层层盘剥分流、商业盈利意识大于保护意识是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教授指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性。但在不良政绩观的驱动下,会出现“重申请轻保护”的现象,靠大搞旅游开发来换取经济利益。有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即便申遗成功,一些世遗终将难逃被毁命运。5.作为欧洲自然文化遗产大国之一的英国,在“申遗”上就表现得比较“保守”。英国和中国同期开始“申遗”,但至今只积累了28处“世界遗产”(包括1处跨国“世遗”)。1990年起,几乎每个国家都对“申遗”热情高涨,让“世遗”数量从1990年的335个跃升至今天的近900个,英国不少“世遗”称号也在此时期获得。2008年,响应民众需求,英国政府对以往“申遗”政策进行公开质询,并通过报告公布了平均“申遗”费用——“申遗”花费约40万英镑,年维护费用约15万英镑;此外,报告还认为“世遗”在推动当地旅游和经济复苏方面的作用被夸大。曾积极主张将教堂改为社区健身中心、时任英国文化部(DCMS)大臣的伯纳姆还表示,拥有27个(2008年)“世界遗产”的英国人是幸运的,但现在我们也要来想想,是否应该将申请缓一缓。在对文化遗产的管理上,横跨英格兰、涉及12个地方政府的哈德良长城管理堪称榜样。1996年,遗迹的所有产权人成立管理委员会,每半年开会商讨落实管理,监督和统一的工作则依然交给由文化部委托的英格兰遗产组织负责。由于责权相对明晰、有统一监管机构“看门”,延绵数百里的哈德良长城即使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也得以坚守“不破坏遗址”的原则,甚至有必要时停止向游人开放部分保护区。英国国内有各种长期致力于自然景区和历史遗迹保护的机构,他们一方面就依靠多渠道资金维持运营,另一方面不时为各种遗迹提供资金(不仅是“申遗”项目)。如长期与文化部合作的HistoricScotland,则通过发行彩票、收取会员费和遗址门票,以及从事农业经营等与遗产物境有关的经济活动中筹得常规资金。在对“世遗”项目的后期保护上,英国国内的大型慈善机构和基金会往往更愿意出钱。6.7月9日,在镇江市“如意江南”楼盘的工地上,建筑工人正在深达数米的巨大土坑中浇筑桩基,工程车不时疾驶而过,扬起一阵尘土。这个_T地在数月前还是一片考古现场,镇江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对该区域的抢救性发掘中,先后发现了宋元粮仓仓基、元代石拱桥等遗址。“在1794公里长的大运河上,还没有发现过像镇江宋元时期的这种粮仓仓基遗址。”参与考古的南京博物院考古所所长林留根介绍,“这些粮仓很可能就是转般仓和大军仓遗迹,时问跨越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然而,位于“如意江南”项目工地上的11座宋元粮仓仓基遗址随着身份的逐渐显赫,探明面积的不断增加,加速走向毁坏。7月10日,镇江市城投集团关于宋元粮仓遗址的保护方案,在经过三轮修改完善后,再次摆在省市文物部门专家面前。林留根也参加了这个方案的讨论,他认为:“建设方目前的方案只是在走形式。不像是‘保护’,更像是把这些遗址的一部分变成小区景观。”据林留根介绍,专家组并没有同意这个保护规划,而要求进一步修改并报国家文物局同意。“如意江南”的规划方案上也提出,要对古运河的历史进行整理挖掘,在运河由北向南依次设置京口驿码头、京口驿博物馆等内容,充分运用历史元素来表现古运河的人文文化。林留根对此批评说:“像宋元粮仓这样的历史文化遗迹被毁弃殆尽,反而去造一些仿古的东西,这到底是在保护还是在糟蹋历史文化遗产?”2010年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提出了“文化遗产在我身边”、“非遗保护,人人参与”等主题口号。然而近年来,在各地城市化、工业化的浪潮中,在大拆大建的滚滚烟尘中,许多古老的文化遗存遭到破坏。近期,就有云南大理龙首关、广州西湖路骑楼、江苏镇江宋元粮仓等被拆毁的消息传来。以致有学者惊呼:我们身边的一些文化遗产,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7.对于家住西安的张女士来说,早些年,家里如果来了客人,晚上带着上哪里去逛逛,曾是一个困扰她的问题,但随着位于西安市地标大雁塔北侧的大雁塔北广场在2003年落成开放,这已不再成为一个问题了。“北广场不仅修得非常漂亮,每天有两次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表演,而且,最关键的是,免费!”张女士说。以这座广场为核心,由西安曲江新区主导开发的大慈恩寺遗址公园、陕西民俗大观园、大唐不夜城、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等一系列城市公共文化景区渐次排开,这片以历史文化为主打特色的城市公共区域,正成为西安城的一张新名片。数字显示,在曲江景区,游客量由2003年的360万人次,增长至2009年的2400万人次,几乎是西安市区人口的8倍,增幅超过600%。西安市则把这种方式总结为“西安曲江模式”,他们认为,通过“西安曲江模式”,西安实现了文物保护、文化产业和城市发展共赢。西安的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尤其大遗址数量多、面积大,仅周秦汉唐四大遗址总面积就达到108平方公里,遗址保护和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物保护经费缺口大,文化建设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除了明显的遗址保护区,如汉长安城、秦始皇陵等遗址不能动之外,经常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建一个工厂时,挖出来一个墓葬群,也不能动了。”段先念说。一个例子是,位于西安城偏西的大唐西市,原本规划的是商住开发项目,但施工过程中却挖出了唐长安西市遗址,不得不改变项目属性为文化产业开发,建起遗址博物馆等,原定的商住用地缩小了三分之二。8.“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难的不是艺不外传,而是没有人愿意学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靳宗伟说。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一些遗产却面临着生存土壤消失、后继乏人的窘境。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呼吁,应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30年的长期规划,以抢救性保护濒危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离我们并不远,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戏剧、风俗民俗、传统手工技艺、地方民歌等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刘魁立说。千年贺兰石刻工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可是近年来,随着机器制贺兰石刻品的大量出现,传统手工石刻行业日渐不景气。“一方面行业不景气,另一方面,该技艺出师需要5~10年,很少有人愿意从师学艺,贺兰石刻自然传承越来越困难。同时宁夏现有的贺兰石刻艺人多已年老,因此难觅申报人。文化部门曾经考虑采取政府出钱补助的方式鼓励学艺,然而各地目前普遍保护资金困难,且持续一二十年补助,如何保障传承效果也是一个难题。”靳宗伟说。与贺兰石刻不同,一些收入不错的技艺也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独门绝技,依靠它我一年能收入四五万元,免费招徒,却无人愿意学习。”宁夏隆德县沙塘镇和平村一组的篆刻艺人张哲生说。“保存或修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生存环境,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说。他认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如何评估、如何保护,各地还缺少全盘考虑的整体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涉及传承人挑选和培养的问题,所以必须要有二三十年的远景规划,才能对艺术形式的整体传承形成保护。9.201O年8月下旬,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3.5%的人表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12.6%的人“非常了解”。还有25.4%的人表示不太了解。而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是什么”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参与不够”排名第一(72.0%),排在第二位的是“地方重申报、轻保护”(69.8%),“缺乏立法保护”排第三(69.3%)。接下来还有:商业化严重(63.4%);传承人缺代(51.5%).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冲击(48.1%);宣传力度不够(46.0%);缺乏专家参与,保护无序(39.2%);资金匮乏(38.5%)等。本次调查显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的原因,85.5%的人首选“公众保护意识不强”;74.7%的人认为是政府保护力度不够;55.7%的人表示经济是重心,没人关心文化遗产;46.6%的人认为是年轻人没兴趣;34.1%的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市场。74.2%的人建议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66.8%的人赞成在中小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65.2%的人认为应该鼓励民众积极参与保护行动;64.5%的人赞成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61.6%的人支持将非遗保护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规划和财政预算。同时,74.6%的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主要在“政府”,12.5%的人认为“个人”应负主要责任,9.1%的人选择“公益组织”,2.4%的人选择“学校”。10.2010年,福建省在全面对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分级、分类、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挖掘、展示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省文化厅厅长宋闽旺说,福建省2009年对17个门类90303个项目进行了调查,形成5742万字的调查记录、700多幅照片、700小时录音和854小时录像等,截至2009年底全省乡镇以上单位已基本完成资料汇编,初步摸清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据了解,此次普查中福建普查人员共走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老艺人7万余人,其中许多老艺人年龄都已偏大,而且往往许多技艺是后继无人,处于濒危状态。为此,福建对重要项目的传承人不仅登记其年龄、职业、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及健康状况,还进行拍照存档。在此次普查工作中,福建还推出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民间文学方面的漳州灯谜,民间手工技艺方面的竹器制作、手工铁编,传统体育与竞技方面的少林太祖传统拳法等。陈哲说,福建还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补贴制度,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同时建立传承经费保障机制,鼓励传承人开展传习、传承活动,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特别注重保护那些面临“人亡艺绝”项目的高龄、病危传承人。11.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通知指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华文化,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三、申论要求第1题、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1)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往往更容易受到忽视。根据8~10,简要概括我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不容乐观的主要原因。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______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环境恶化,随着人们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变化及外来文化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土壤正在丧失;不少人的保护意识淡薄,很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正确的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断代,不少传承人因年龄已高或后继乏人;所在地区的人力和财力不足;法律法规的建设步伐不能及时跟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机制不健全。(2)“给定资料6”和“给定资料7”分别涉及了我国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问题,请简要分析西安市做法对我们的启示。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______西安市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很好地协调了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使文化遗产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使传统的文化遗产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生机与活力。由此可见,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建设的推进之间尽管存在一定的矛盾,但这个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主要措施得当,也可以实现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的“双赢”。答案解析:第2题、针对我国目前兴起的“申遗热”,简要发表一下你的看法。要求:①准确全面,简明扼要;②条理清楚,表达鲜明,不超过300字。______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我国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一方面,“申遗热”的出现说明人们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伴随着申遗热而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申遗成功后巨大的经济利益,不顾当地经济状况,举债申遗。在申遗成功后,又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开发,结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些短视的、盲目的、狭隘的政绩观、利益观,使遗产陷入重开发、轻保护的恶性循环中。无论是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还是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其蕴藏的美学、科研等价值,都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因此,申遗的过程中,要将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首要目标,不能抛弃“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的责任。答案解析:第3题、××市正在研究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精神,请根据“给定资料”,为其撰写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内容提纲。要求:①内容全面,有针对性;②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400字。______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参考例文]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一、指导思想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二、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目标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建立健全保护机构,使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三、具体措施(一)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公众和社会舆论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监督。(二)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做到文化遗产保护经费逐年有所增加。拓宽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赠、赞助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三)加强宣传,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增强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紧迫感,不断推进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月×日答案解析:第4题、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0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8《匆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 电梯出租服务合同范本
- 钢模板加工合同范本
- 人参买卖合同范本
- 6 传统游戏我会玩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
- Module 5 Unit 2 Can I come in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三年级上册
- 3《桂花雨》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承装合同范本
- 6《工具帮助我》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冀人版
- 沪科版(2024新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6章 实数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电子物料基础知识
- 外科疝气的个案护理
-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课件
-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自评指导手册(试行)
- 驾考科目一最完整考试题库(完整版)包过关
-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考试试题题库
- 2024年糖尿病足诊治指南解读课件
- 两个人合伙买搅拌车的合同
- 《商务沟通-策略、方法与案例》课件 第一章 商务沟通概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