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灯》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_第1页
高中语文《灯》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_第2页
高中语文《灯》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_第3页
高中语文《灯》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_第4页
高中语文《灯》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灯》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一、导入师:同学们,这天气是一天比一天冷啊,大家晚上几点钟下自习呀?(生:九点。)哦!真够晚的,那晚上骑车一路飞驰,快到家门口的时候,你们最希望看到什么呢?(生:灯。)哪里的灯?(生:家里的灯。)为什么呢?请举手告诉我。生1:因为看到家里的灯,我就感受到了家的温馨。生2:因为当我看到家里有灯时,我便不会害怕,想到家里亮着灯父母在家中等我,就觉得非常温暖。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家是什么?家就是不管多晚了,总有一盏灯在等你归来”。那么,以长篇小说《家》斐声文坛的巴金先生,他对灯又有着怎样独特的感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巴金的散文《灯》。点评: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唤醒他们情感记忆的方式来导入文本,显得自然而亲切。二、背景首先,大家猜猜,这篇文章写于中国的什么历史时期?生3:抗日战争时期。师:你从哪里得到答案的?生3:课文后面写了“1942年2月”。师:真聪明,大家要学习他这种方法,通过写作年代推知时代背景。1942年正值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他们采取的是什么政策?(生:“三光”。)师:哪三光?(生:烧光、杀光、抢光),而国民党顽固派当时在忙什么呢?(生:剿共。)对,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大肆诬蔑和迫害共产党员。在这种形势下,有许多人对抗战的前途感到迷茫。因此,巴金创作了这篇散文。点评:从背景入手,知人(巴金)论世(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以解文。承转自然,介绍紧扣文本,极其精要。三、析结构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中依次写了哪几盏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点评:本来是解析文本结构,却偏偏要从哪几盏灯这个问题入手,这样就把结构落到实处,既便于学生理解,又接榫自然。生4:一共写了五盏灯,一是第3段中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的灯光。二是第5段中“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的一点豆大的灯光。三是第9段中海上的灯塔,四是第10段中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五是第12段中友人自杀被救起后看见的一盏油灯。师:这位同学的概括能力很强,找到了五盏灯,有没有同学可以补充或更正的?点评:老师发现了问题,但并不解答,这一问就是要发动学生去辨析去探究,这样就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生5:我想更正刚才那位同学的答案,就是第三盏灯,他说那是海上的灯塔,而原文写的是姐姐为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这是窗前的灯。师:可第9段开头的确写了灯塔呀,大家想想看,在哈里希岛上有没有灯塔?生6:没有,如果有的话,就不需要姐姐点燃长夜孤灯了。师:对呀,所以第三盏灯不应该是灯塔。刚才那位男生改得很正确。还有没有修改的地方?点评:是灯塔,还是窗前灯?可见学生惑得有理,教师这时再挑明,学生也就恍然大悟了。这就是一分疑惑一分长进。生6:我认为还应该补充一盏灯。在第6段写了我站在廊上看见的山脚的灯光。师:大家同意不同意这位女生的看法?生:不同意。师:为什么?生7:因为文章开头写作者半夜从噩梦中惊醒,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看见了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所以说作者站在廊上看见的山脚的灯光其实就是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的灯光。师:对,它们是同一盏灯,只是说法不同而已,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生沉默)点评: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它也道出了一部分学生的困惑,但它却是在生生合作的情况下解决的。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发现的快乐。师:刚才那位同学说第二盏灯是作者回家时看见的,大家同不同意?生:不同意。生8:是“我”在风雪中赶夜路看见的灯光,没说是“回家”。师:对。一共五盏灯,我们给每一盏灯取个温暖的名字吧。第一盏灯是从平房里射出来的,我们叫它“平房灯”。第二盏灯是在雪夜里亮起来的,我们叫它什么呢?(生:雪夜灯。)好,就叫“雪夜灯”,那第三盏呢?(生:亲情灯)不错,老师取的名字是“姐姐灯”,似乎比“亲情灯”更亲切,顺着这个思路,第四盏叫什么?(生:情人灯),好!第五盏呢?(生:救命灯)救命的人我们叫他什么?(生:恩人),对,第五盏灯是“恩人灯”。五盏灯就像五颗闪亮的珍珠,它们需要一根红线来贯穿,这红线是什么呢?(生:灯)对。“灯”就是本文的线索,但这只是一条外在的线索,文章还有一条内在的感情线索,是什么呢?生9:人间真情。点评:为灯命名,这个创意好,它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又训练其概括能力。至此文章的结构也就出来了,教师顺势拈出了文章的线索。师:真厉害,老师还没想到这一层。我认为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贯穿首尾,也形成一条线索,不信,大家看首尾两段,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10:从“窒闷”到“微笑”。师:再看文章中间,还有没有表现情感变化的关键词?生11:“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师:心找到归路了,所以有什么感觉?生12:心渐渐地安定了,呼吸也畅快了许多。师:对,前一位同学说出了情感变化的原因,后一位同学说出了变化的结果,归纳一下的话,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是“窒闷—安定、畅快—微笑”。这是一条内在的感情线索,刚才那位同学归纳的“人间真情”比我这个还好。内外两条线索交织,使得文章的结构非常紧凑,这体现了散文的什么特点?生:形散神不散。点评:线索有外有内。注意在这里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答案,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答案。两个答案各有其价值。学生答案精炼,教师答案也可以看作是学生答案的具体化。四、理解“灯”的象征意义师:作者讲述了五盏灯的故事,每一盏都有感动我们的地方。在这五盏灯里面,你最喜欢哪一盏呢?请大家选择一盏自己最喜欢的灯,自由朗读相关段落,然后告诉大家你喜欢这盏灯的理由。(学生自由朗读)点评:教师放弃了一一讨论的方法,而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思考交流。这体现了在教师预设的前提下学生自主生成的新课程理念。生13:我最喜欢的是第二盏灯——雪夜灯。因为它使一个在雪夜中行走的人看到了光明,并且灯带来了温暖,使人受到鼓舞,因此不再孤单,不再害怕,有勇气继续前行。师:请朗诵“雪夜灯”里最感动你的句子,好吗?生13:“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指路”。师:谢谢!请坐,朗读很有感情,句中停顿把握得很好。点评:为什么喜欢就把“灯”的象征意义挖掘出来了,问得具体,答就显得容易。而且这里的回答是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的,并非架空分析。教师在点评学生朗读时,着重提到朗读的感情和句中停顿,这也为后面的学生指出了朗读本文的两个基本要领。生14:我喜欢“平房灯”。因为这盏灯是最平凡、最常见的。它也许是为了等待亲人归来而点的,也许仅仅是为了方便过路人而点的。不管为谁而点,它都给所有看见它的人们带来了光明,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师:请朗诵你喜欢的句子!生14:“我望着这些灯……摸索的行路人”。生15:我喜欢姐姐为弟弟点的长夜孤灯,它寄托了姐姐对弟弟最深切的爱与关怀,虽然姐姐最终没有等到弟弟归来,但她让我明白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非亲情莫属。师:为了这份亲情的守望,姐姐奉献了什么?生16:生命。师:为什么?生16:因为弟弟一直没回来,姐姐带着失望进了坟墓。师:姐姐还奉献了什么?生17:奉献了她的青春,因为姐姐一直没有离开家,可见她一辈子没有嫁人,为了守望亲情,她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幸福。师:读出最感动你的句子,好吗?生17:“哈里希岛上……它的帮助”。生18:我喜欢恩人灯,因为它让一个绝望的人重新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感受到人间的温暖,鼓舞他积极乐观地活下去。生19:我也喜欢第五盏灯。这盏灯是发生在两个素未谋面的人的身上的。这盏灯有多层涵义,一方面,它象征着人性的善良、美丽,另一方面,它也让作者的友人改变了生活的态度,对生活有了信心,也有了奋斗的决心。由此还可以领略作者的写作意图所在,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日本的“三光”政策闹得中国人民人心惶惶,中国有很多老百姓正如作者的友人一样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对生活彻底绝望,而作者却敬告世人,有一盏灯在我们前方,它照亮我们前方的道路,道路是艰难的,前途是光明的,伴着人性的真诚、善良与美丽,只要国人英勇无畏地走下去,中国的明天必定是一片辉煌。师:这位同学能联系时代背景来看问题,谈得真好,我真想为她鼓掌。(学生会意鼓掌)点评: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后思考就有深度,对这三盏灯的理解是一个比一个具体,一个比一个深刻。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效果。师:请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生19:“他怀着……心灵中摇晃”。师:还剩下一盏“情人灯”,有谁喜欢?生20:我最喜欢“情人灯”,这里的灯不仅是灯,还是一个纯洁的少女对爱情的坚持,是超越暴风雨的希望,给了她所爱的人勇气,是希洛对爱情执着的守候。师:看来,少女的执着感动了你,那么,从那个少男身上,能不能找到感动你的东西?生20:能,少男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泅过海峡,只为了和心爱的人儿见上一面。师:情人溺死了,希洛毅然殉情,她为什么选择“投海”而不是“上吊”呢?生21:活着不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死了在阴间也要永不分离。师:在天愿作比翼鸟,生:在地愿为连理枝。师:大家一起来朗读写情人灯的这一段生:“再回溯到……永沉海底”。师:“熊熊的火光”指什么?生22:青年男女执着追求爱情的精神。师:对,这种执着追求爱情的精神永远留存在世间,鼓舞我们大胆地追求幸福生活。归纳大家的答案,我发现,每一盏灯都非常可爱。平房灯让我们感受到了光明与希望,雪夜灯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姐姐灯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真挚,情人灯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美好,恩人灯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善良。当然,这五盏灯并不是孤立的。正因为人世间充满了真、善、美,所以我们的心总能感受到温暖;正因为心是温热的,所以不管经历怎样的挫折磨难,我们总能看到光明与希望。由此看来,灯已经不仅仅是灯,它被赋予了一种什么意义?(生:象征意义)那么,灯象征什么呢?生23:我认为灯象征着希望、光明、信念和真情。点评:综合点评好,它能引导学生的思维产生变化、升华,即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由具象到抽象。同时“灯”的含义虚化自然引出“象征”这个概念。师:说得真好!那么,什么是象征呢?请大家看看象征的定义,我们一起齐读一遍,好不好?生:(齐读)象征是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师:在这里,“灯”是具体的形象,希望、光明、信念和真情是抽象的概念。在初中的时候,我们也学过一些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比如说高尔基的一首散文诗,叫什么?(生:《海燕》),作者借赞美海燕来赞美什么呢?生:赞美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师:很好!这是借助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有的同学说没学过《海燕》,那可能是因为教材版本不同的缘故吧。下面,我再说一个大家都学过的,周敦颐《爱莲说》,作者用莲来象征什么?生24:象征洁身自好的品质。师:对,作者借赞美莲来赞美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看来,古往今来,有许多作家喜欢使用象征手法。那么,象征手法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象征手法使文章具有含蓄美,并能启发人们的联想。点评:提出《海燕》、《爱莲说》两篇文章,是温故而知新,将过去与现在连成一体,视野开阔。师:真能使文章具有含蓄美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幻灯片展示: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体会语言的含蓄美。1、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2、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师:请大家先说出关键词的象征意义,再理解整句话的意思。生25:“米”象征人们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活着不能只为了物质享受,还要有精神追求。师:真聪明,人活着还要靠“精神食粮”,大家回到原文第11段,看看这里的“精神食粮”指什么?生26:指的是坚定的信心,顽强不屈的精神。师:有道理。人活着还要有坚定的信念,还要有精神支柱。再看第二句。生27:这里的“灯光”象征光明、希望、温暖真情。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信:光明、希望、温暖和真情是永恒的,它们永远不会从我们心里消失。点评:具体剖析两个例子落实象征手法的作用之一,即富有含蓄美。师:看来,大家通过抓关键词的象征意义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把握得很好,真正领悟了散文语言的含畜美。下面,我们来看看象征的第二大作用—“启发人们的联想”,这里的联想,一方面是说能启发我们从“灯”联想到光明、希望、温暖和真情,另一方面,也是说能启发我们从文中的灯联想到文章以外的灯。那么,读了这篇散文,你还能联想到什么灯?要求联系传说、诗文或自身情感经历,以“我想起了……”开头说一段话。大家先讨论两分钟,好吗?(生讨论)师:好,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联想到了什么灯。生28:我想起了冬天的夜晚那昏黄的灯光。母亲坐在灯下为我们缝衣服,她全神贯注的坐在那里,全然不顾天气的寒冷,微弱的灯光照着她那满是皱纹的脸,母亲在灯光下显得那样苍老。啊,母亲,谢谢你对我们的爱!眼泪不禁顺着我的脸颊流下,那泪,多么的温暖啊!师:好感人的一盏母亲灯。生29:我想起了巴金的一首关于灯的小诗“天暮了/在这渺渺的河中/我的小舟究竟归向何处,/远远的红灯啊/请挨近一些吧!”这盏灯给了在黑暗中的摸索的人以希望、以温暖、而且指引着迷惘的人走向光明的未来。师:我发现这个同学拿的是她的摘抄本,这是很久以前抄的诗。看,后面还抄了很多页。我们要学习这位同学,平时注重积累,做学习的有心人,生29:我一共想起了两盏灯。第一盏灯是“瞎子点灯”。有人说“瞎子点灯——白费蜡”,我认为,瞎子的灯不是为自己点的,是为别人而点,自己在黑暗中却给他人以光明,这是何等无私的心灵啊!第二盏灯是三国时期的“孔明灯”。它是前进之灯、希望之灯、胜利之灯、理想之灯……师:这位同学知识面很广,而且说话很有气势,真不错!生30:我想说电视剧里的一盏灯,可以吗?(师:当然可以!)我想起了《老娘泪》中的一个情景:母亲盼望着自己犯罪出逃的儿子早日归来,自首伏法,在自家门前挂了一盏灯,每到夜晚就点起来。她担心儿子回来时看不见路!这个故事虽然平凡但却令人震憾,那盏灯已然不仅仅是一盏灯,它的分量是沉重的。它燃着,将一个母亲的心燃着,她多么希望尽快将儿子召唤回来!母亲希望儿子回头是岸,从此以后做一个正直的人,灯载着母亲对儿子殷切的希望啊!有灯,也就有了方向,灯所照耀的地方,将是一片光明!师:多么深明大义的母亲啊,她用爱为迷途的儿子点亮了人生的正道。生31:我想起了自己曾点的一支蜡烛。那时停电了,我怕黑,点燃一根已经快烧完的白烛。那几天心情也不是很好,有几件不顺心的事,我心乱地拨动烛芯,只见火花被我弄弱后又顽强地涨起来,我又拨动它,它仍会保持原来的亮光,甚至更亮了,我到后来更是洒水在它上面,它“呲、呲”作响却仍然坚持了下来,越烧越旺。从它身上,我看到了倔强和坚强,我深深地触动了,领悟到自己也应燃起斗志,勇敢地与困难拼搏。(学生自发鼓掌。)点评:“我想起了……”这个活动设计得很好,它既落实了象征手法具有启发联想的特征,又将学生生活与文本结合起来,把语文课上得实在而有活力。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还有很多同学举手要发言,但我们时间有限,好像还没有同学说到传说里的灯,我们把最后一个机会留给说传说灯的同学,好不好?生31:我想起了宝莲灯,沉香凭借宝莲灯的神力打败了二郎神,救出自己的母亲,将一颗孝心体现得淋漓尽致,也使宝莲灯这一传说广为传诵,沉香成为千百年来孝子的楷模。师:大家的联想非常丰富,而且升华了灯的象征意义。下面,看看老师联想到了哪些灯……(展示图片:宝莲灯、阿拉丁神灯、飞蛾扑火、何当共剪西窗烛、小桔灯、老师窗前的灯。)点评:展示教师自己的联想成果可进一步启发学生,对学生的回答起到补充作用,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六、作业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象征手法。最后,我们来做两个与象征有关的练习。第一题,请说出下列词语的象征意义,大家一起来说好吗?生:红色象征革命、热情,绿色象征生命、希望,蜜蜂象征勤劳,白鸽象征和平,玫瑰象征爱情,牡丹象征高贵、富贵。师:真厉害!看来,做下一题也不成问题,请看第二题。理解下面这首诗的象征意义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注:顾城(1956—1993)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师:这是怎样的一代人呢?先要弄懂两个词语的象征意义,一个是黑夜,一个是黑色的眼睛。黑色象征什么?生32:黑暗的社会。师:它指的是中国的哪个历史时期?生:文化大革命。师:你们怎么知道的?生:顾城(1956—1993)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我们学会了通过写作年代推知时代背景,现在同学们马上就能举一反三,从作者的生卒年月推知写作背景,真不简单!那“黑色的眼睛”象征什么呢?生:中国人。师:我们还是来看一双黑色的眼睛吧!(展示希望工程“大眼睛”宣传照)你们从小姑娘的黑眼睛里读出了什么!生:渴望。师:对什么的渴望?生:对知识的渴望。师:那从一代人的黑眼睛里,你们读出了什么?生:对光明的渴望。师:对呀!一代人就是经历了文革的一代青年。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