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烛之武退秦师》 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2《烛之武退秦师》 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2《烛之武退秦师》 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2《烛之武退秦师》 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2《烛之武退秦师》 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烛之武退秦师》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2课烛之武退秦师

1.作者知识

左丘明(约前502—前422),春秋末期鲁国人,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左丘明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代表作品有《左传》和现存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国语》。

2.背景知识

本文所叙内容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当时正值春秋初期,周王室日渐衰微,已趋于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纷纷扩张势力,角逐霸主地位。文中提到的晋侯即晋文公重耳,秦伯即秦穆公任好,他们两人先后跻身于春秋五霸之列。当时晋国势力强于秦国,秦与晋结为姻亲关系,双方为了暂时的共同利益,采取联合行动。楚国当时也有争霸中原的雄心,而郑国是晋、秦、楚三国的必争之地,为了遏制楚国势力向北扩展,秦、晋两国联合出兵攻郑。

(1)秦穆公拥立晋公子夷吾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逝世,他的宠妃骊姬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国君,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骊姬和奚齐,派人迎接晋献公之子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辞谢;里克后又派人迎接重耳之弟夷吾。夷吾采纳了大臣吕省、郤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土地予秦,寻求秦国的帮助。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即晋惠公。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君尝为晋君赐矣”。

(2)晋惠公食言背约

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赴秦国,以“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许秦者"为托词,食言毁约。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朝济而夕设版"是夸张说法。

(3)秦穆公助重耳主晋

公元前636年,晋怀公(晋惠公之子,重耳之侄)主政,不得人心。晋人闻重耳在秦,暗中劝其返晋,愿为内应者甚众。秦穆公发兵助重耳回到晋国,重耳结束了19年的流亡生活,成为国君,是为晋文公。晋文公杀死晋怀公后,晋怀公近臣惧诛作乱,晋文公借秦师平之。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知识链接——《左传》文学特点

《左传》虽是历史著作,但与《尚书》《春秋》有所不同,它“情韵并美,文彩照耀”,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特点可概括为:

(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时间的故事情节化。

(2)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4)擅长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4.读准字音

(1)氾南(fán)_(2)佚之狐(yì)

(3)夜缒(zhuì)(4)逢孙(pánɡ)

(5)阙秦(quē)(6)杞子(qǐ)

课时1掌握故事中的文言知识和主要情节

学习目标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和故事情节。

活动一诵读全文,疏通文意

1.诵读文段,填写加点重点字词的含义。

(第1段)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_),且贰于楚(_)也。晋军(_)函陵,秦军氾南。

(第2段)佚之狐言于郑伯(_)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_)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公曰:“吾不能早用子(_),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第3段)夜缒(_____)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_)。越国以鄙(_)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_)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行李(_)之往来,共(_)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_)晋君赐(_)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_____)?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____),若不阙(_)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_)之。"秦伯说(_),与郑人盟(_)。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第4段)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_)夫人(_)之力不及此。因(_)人之力而敝(_)之,不仁;失其所与(_),不知(_);以乱易整,不武(_)。吾其(_)还也。”亦去之。

活动二梳理层次,把握情节线索

2.“烛之武退秦师”,“退”字是本文的线索。请分别用两个字(须含有“退"字)概括下面的情节,并将其填写在①~④处。

佚之狐向郑伯推荐烛之武去劝退秦师①

郑伯请求烛之武去劝退秦师②

烛之武游说秦伯退师③

晋侯被迫退兵④

3.本文叙事波澜起伏,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使人处处为郑国的存亡提心吊胆。请根据下面的波澜图,填写序号处的相应内容。

①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

⑥晋文公分析形势,撤兵回国

活动三分析把握叙事特点

4.课文是如何体现详略得当这一特点的?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叙述视角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记录的,如果从郑国、秦国或晋国的视角来叙述,应重点叙述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附表:文言基础知识

1.通假字

句子解析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2.古今异义词

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

越国越国以鄙远古义:越过别国。今义:中国古代的一个国家名。

行李行李之往来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夫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以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3.词类活用

词语例句解析

盟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

夜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朝、夕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东既东封郑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赐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惠

害君亦无所害动词作名词,害处

远越国以鄙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乏困共其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资粮

厚、薄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厚,变厚;薄,变薄

阙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侵损

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鄙越国以鄙远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4.一词多义

词语例句义项或用法

封既东封郑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又欲肆其西封名词,疆界

许许君焦、瑕动词,答应、许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名词,处所

潭中鱼可百许头数词,表示约数

问渠那得清如许代词,这样

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动词,没有

则名微而众寡形容词,微小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副词,隐隐约约

微言大义形容词,精深奥妙

5.重点虚词

词语例句义项或用法

而今急而求子连词,表顺承,才

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表顺承

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

之子犯请击之代词,指秦军

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臣之壮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牛何之动词,往、到

6.特殊句式

句式例句解析

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也”表判断

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课时2走进一场没有硝烟,却激流暗涌的“春秋战事”

学习目标把握细节心理,分析人物形象和论辩艺术。

公元前630年,晋、秦、郑三国大战一触即发。假如你是一名战地记者,要到前线追踪报道此事。你的每一篇报道,都会是新闻的头条。你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战前与战后:紧张的开始与意外的结局

1.作为一名战地记者,请写一篇战前报道,力争头条。填写出以下报道要点:

(1)标题:_________

(2)战前状况特点:__________

(3)战前气氛:___________(用几个成语概括)

(4)预测郑国结局:_______(用几个成语概括)

2.请写一篇战后报道,力争头条。填写出以下报道要点:

(1)标题:_________

(2)晋文公拒绝了子犯攻打秦国的建议,请分析原因。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寻找真相:还原那一场决定性的谈话场景

3.经过不懈的努力,作为记者的你探访到造成“惊天逆转"的一次“会见”。

(1)理清烛之武劝秦穆公退兵的理由,梳理内容层次。

主要内容烛之武劝秦穆公退兵的理由

理由一

理由二

理由三

理由四

理由五

(2)请把烛之武劝秦穆公退兵的主要理由,改写成五连问,形成追问之势,步步紧跟,引人深思。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文章分析烛之武劝说策略的高明之处。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寻找真相:认识那一位力挽狂澜的“奇人"

4.你最终采访到了烛之武,知晓了其人其事。烛之武是何人?你要写一篇关于他的报道。

(1)根据烛之武和郑伯的谈话,分析烛之武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夜缒而出”这一细节,发挥想象,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作为报道的开头。

有一位①________的老者,在一个②______的晚上,被放到③_____的城外,走进了④___的秦营,这需要何等的⑤_______!

(3)你为烛之武的事迹所感动,并推荐他为年度“和平人物”,请为他写一段推荐词。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文学与历史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两种文化形态,两者有着紧密联系。从文学与历史的关联处来考察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二者之间显而易见的相通之处是叙事性。中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历史的叙事功能。历史与文学相通处之二是想象性与情感性。但历史终究以记述事件为主,叙事技巧与想象在历史编纂学中还是处于比较低的位置。而情感性在历史写作中的作用更是有较大的争议。如,有人认为司马迁本人遭受过宫刑,所以他对历史上同样受过冤屈的人如屈原或李广父子等投射了过多的同情,对他们进行了拔高和美化。这里不去辨析上述争议的是非曲直,但至少说明叙事性、想象性与情感性对于文学来说是整体的、必备的,而对于历史来说则相对是次要的、附属的,也就是说,历史通常只具有低度文学性。(节选自汪正龙《重审文学的历史维度兼论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材料二:是否承认不同的“叙述”只是各个不同视野的历史观察。尽管后现代非常深刻地揭露出叙述和书写的意义,但它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种叙述和书写,只是代表了个人,只是某一个片段、某一个角度,它本来并不应当把这种叙述和书写放大,当作普遍性的东西。你看,后现代历史学在进行自己的叙述时,它也希望别人承认它是“历史"。这就有矛盾了,因为,你在强调历史只是一种叙述和书写的时候,应该承认它只是个人视野中的历史,不能宣称自己已经叙述了历史,甚至叙述了真正正确的历史,也不能强迫别人服从这种叙述。

(节选自葛兆光《历史是虚构作品吗?》)

《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文中论辩艺术尤为精彩,而在《春秋》中对这段历史的描述仅有一句话“晋人、秦人围郑”。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析这种叙述差异。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烛之武退秦师

课时1掌握故事中的文言知识和主要情节

1.(第1段)因为(郑国曾经)对晋国无礼介宾结构作状语,状语后置句。指郑国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贰: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有二心名词作动词,驻扎

(第2段)介宾结构作状语,状语后置句。对郑伯说推辞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同“矣”,语气词“了”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您

(第3段)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增加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外交使者同“供”,供给给予恩惠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宾语前置句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扩张它西边的疆界使动用法,使……削减/侵损考虑同“悦”,高兴名词作动词,结盟

(第4段)没有那个人,指秦穆公依靠损害结交,同盟同“智”,明智指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表示祈使,还是

2.①荐退②求退③说退(劝退)④逼退

3.②佚之狐推荐烛之武,郑伯看到希望③烛之武婉拒,让人心头一紧④郑伯自责,烛之武答应出城⑤子犯建议攻打秦军

4.这篇课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的,作者只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从而做到繁而不杂,有始有终,层次井然。

5.如果从郑国、秦国或晋国的视角来叙述这件史事,就要求我们转换叙述视角,重组文本的相关信息。郑国弱小,因此从郑国的视角叙述,重点在于彰显其智慧,突出其如何转危为安。从晋国的视角叙述,可表现对郑国“无礼”的愤慨,晋国军队的雄壮,晋军如何审时度势、全师而退。从秦国的视角叙述,可表现秦伯如何仗义助晋、出兵攻郑,又如何基于国家利益与郑结盟而还。

课时2走进一场没有硝烟,却激流暗涌的“春秋战事"

情境任务

1.(1)(示例一)战争一触即发!秦晋联手围郑,郑国灭亡倒计时。

(示例二)秦晋合围,郑国大限已近!

(示例三)强强合围,困兽如何犹斗?

(示例四)自作孽不可活?郑国迎来致命报复!

(2)①实力悬殊。②师出有名。③围而未攻。④晋、秦分别驻扎两处。

(3)一触即发、黑云压城、岌岌可危、山雨欲来等。

(4)一击即溃、束手待毙、分崩离析、刀俎鱼肉等。

2.(1)(示例一)震惊!秦晋围郑为何一夜之间惊天大逆转!

(示例二)匪夷所思的结局,这一夜,掩藏了多少秘密?

(示例三)绝地求生,郑国如何扮猪吃老虎?

(示例四)扑朔迷离的结局,秦为何一夜之间弃晋友郑?

(2)①晋国暂时不想跟秦国为敌。与秦国为敌没有明显益处。意气用事并没有多少好处。②秦国的背叛让晋国出乎意料。晋国还没做好战略上和军事上的准备。

3.(1)

主要内容烛之武劝秦穆公退兵的理由

理由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理由二邻之厚,君之薄也

理由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理由四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