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第2课时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第2课时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第2课时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第2课时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第2课时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omprehensivecontrolmeasuresoflanddegradationinfarmingpastoralecotoneofNorthChina.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是农业生产边际地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也是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21世纪初,北方农牧交错带80%以上的草场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02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Q1:据图描述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特征及范围?位于400mm年等降水量附近农区与牧区半湿润与半干旱森林与草原稳定性差过渡区东部宽,西部窄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a不同时期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北界变迁示意图冷干期牧进农退暖湿期农进牧退Q2:历史上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北界多次变迁,请思考原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政策、战争等)影响农牧交错带的位置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2.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思考1:依据图2.12a,估算鄂尔多斯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依据图2.12b,找出其年降水量最多与最少的年份及其数值,描述鄂尔多斯市的降水特征?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1)多年平均降水总量380mm左右(2)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降水年际变化大1961年530mm1965年135mm思考2:鄂尔多斯降水的变化特征如何影响该地的土地退化?夏季暴雨强烈的土壤侵蚀少雨年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土地退化旱灾多雨年正常异常集中降低水分利用率土壤易风蚀沙化思考3:与夏秋相比,冬春季节鄂尔多斯地区为何土地更易遭受风蚀?冬春季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降水稀少植被覆盖率低表土裸露、疏松大风多风力强土壤易受风蚀亚洲高压强靠近风源地土地退化鄂尔多斯市近46年大风日数时间变化趋势大风(八级以上)天数年均超过40天,60%以上的大风集中在冬春季节(1)自然原因多大风(动力条件)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水土流失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土地退化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物质来源)风降水土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2.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根本的自然原因)人生存发展的基础资源地上地面:土地资源地下: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2)人为原因与土地相关建设(住房、道路等设施)动物:捕猎、养殖植物:樵采、垦殖采矿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导致资源需求增加,导致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具体表现:①过度开垦降水较多适宜农耕的条件好农区向牧区扩展降水较少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维持生计,扩大耕地面积农作物长势较差对土壤保护作用减弱若遇大风、暴雨,则加重对土壤侵蚀这些地区自身生态环境脆弱土地退化降水变率大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超载放牧导致牧草生长能力和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地沙化,草场载畜量降低,从而形成新一轮的超载放牧,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②过度放牧牧畜采食、践踏草质下降植被覆盖率下降草场生产力降低畜产品质量降低肥力下降表土大量损失牧畜头数增加③不合理的开矿④过度樵采⑤道路建设人为原因土地退化原因总结: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的原因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多大风(动力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根本原因)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人口增长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道路建设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土地退化分析非洲撒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活动探究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萨赫勒地区遭受罕见大旱,千百万人流离失所。这场惨剧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世界荒漠化防治运动。萨赫勒地区通常是指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年降水量大多为100-500毫米。1.请根据图2.14和文字材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出现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特征:①全年高温,蒸发大。②降水总量少,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8月份。潜在自然因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分析非洲撒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活动探究2.

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游牧业向商品性定居牧业转变。根据图2.15,分析这一转变对草场带来的影响。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导致草场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分析非洲撒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活动探究3.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急剧增加,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地区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用地之争加剧。人口过快增长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控制人口增长;退耕还牧,禁止过度放牧;合理利用现有耕地,进行集约化生产,提高单产;发展节水农业。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031.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2.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人口激增不合理的开矿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道路建设构筑防护体系以地养地自然恢复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①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②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定边荞麦②构筑防护体系②构筑防护体系缺水的地方,不适合植被生长人们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草方格沙障。作用:①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消减风力

②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③麦草、芦苇等腐烂后,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农田防护网防沙林带封沙育草黄土高原打坝淤地黄土高原植树种草草方格沙障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③以地养地,自然恢复山羊食性杂,适应性强,繁殖率高,饲养周期短,饲养获得收入快。但是山羊觅食能力强。在较为干旱的草原和山坡,山羊会践踏表土,啃食草根,造成草场退化。④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⑤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小结】因果法分析生态问题的防治措施土地退化的原因自然原因多大风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潜在威胁)人为原因人口激增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其他(如工程建设)(主要原因)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种植高产牧草,以地养地综合措施解决能源问题合理利用水资源自然原因环境与发展问题人为原因形成的原因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综合治理治理的措施树立正确的治理观念北方农牧交错带总结生态脆弱区我国的生态脆弱区南方喀斯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土地退化土地退化的表现概念乌兰布察市实施退耕还林(草)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9-30图文材料,思考下列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后,乌兰察布市草原基本消失的原因是什么?通过退耕还林(草),乌兰察布市农业土地利用结构、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乌兰察布市通过生态整治带来了哪些积极效益?问题.乌兰察布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自主学习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远离海洋,深居内陆。问题1.20世纪60年代以后,乌兰察布市草原基本消失的原因是什么?20世纪60年代后,当地人口大量增加,人们大面积垦草种粮,导致草原基本消失。进一步导致耕地水土流失、风蚀沙化。自主学习问题2.通过退耕还林(草),乌兰察布市农业土地利用结构、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土地利用结构中草地和林地的比重大,林地的比重上升,草地的比重略有下降,耕地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农业产业结构中畜牧业比重上升,种植业比重大幅度下降。自主学习问题3.乌兰察布市通过生态整治带来了哪些积极效益?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促进乌兰察布市农村农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水平,实现了区域脱贫致富。同时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实现了了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效益有机统一。自主学习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存在的生态问题的潜在因素分析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人为因素:主要原因)了解生态问题产生的危害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生态恢复措施、工程措施、产业发展、社会措施等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总结提升】分析区域生态问题的一般思路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分布及戈壁景观示意图。盆地的沙漠边缘分布着大面积戈壁。20世纪中期以来,绿洲面积萎缩加速,许多绿洲废弃。据此完成1~2题。1.与古绿洲相比,现代绿洲分布向

(

)①盆地边缘移动②河流上游移动③盆地中心移动④河流下游移动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治理沙漠可以变绿洲,戈壁却难以治理。与沙漠相比,戈壁治理难度更大的原因是()A.降水稀少,气候极干旱

B.基岩裸露,地势低平C.地下水缺乏,水源不足

D.颗粒大,保水能力差AD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CD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6分)(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6分)①年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②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③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①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②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