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第14单元近现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单元综合提升教师用书教案北师大版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第14单元近现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单元综合提升教师用书教案北师大版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第14单元近现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单元综合提升教师用书教案北师大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4单元近现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一、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阶段(15-16世纪)(1)缘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相识产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中世纪生产阅历的积累为技术实力的提高供应了条件。(2)标记:天文学领域的革命。2.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和发展阶段(17—18世纪中期)(1)缘由:新航路的开拓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标记: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3.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1)缘由:随着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标记:电磁学的新成就、道尔顿的原子论、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4.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1)缘由:其次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2)标记:电的独创与应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1.某一时期,西欧诸国出现了一系列科学独创,科学家常常将其科学著作冠以“新”字,如培根的《新科学》、开普勒的《新天文学》、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等。这反映了()A.科学取代宗教的时代要求 B.工业时代科学与技术结合C.个人的价值得到高度崇拜 D.启蒙思想在社会全面渗透A[由材料中科学家将科学著作冠以“新”字,意在说明近代科学与天主教会宣扬的神学不同,因而这一举措体现了科学取代宗教的时代要求,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中培根等三人的著作可以推断此时期为17-18世纪,此时还未进入工业时代,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对个人价值的宣扬,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与启蒙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二、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发展的历程(1)第一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猛烈动荡中,人们渴望寻求一种时代所须要的志向的英雄主义精神,导致古典主义盛行。(2)其次阶段:19世纪30年头前后,随着法国大革命失败和拿破仑帝国的覆灭,人们不再盲目地信任理性,起先追求人类的内心感情,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产生。(3)第三阶段:19世纪30年头以后,随着工业革命发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固有的冲突和弊端日益暴露,社会冲突日趋困难,出现了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猛烈批判的现实主义文学艺术。(4)第四阶段:20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影视艺术快速发展,同时也影响到音乐、美术创作手段的改进。另一方面,社会也更加动荡: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使世界更加不安静,在西方世界,人们心灵越来越空虚和迷惘,以反对传统和理性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流派起先出现并发展。2.有学者认为:“启蒙运动不仅对抽象推理和空想方案持批判看法,而且还为重新发觉人性的隐秘方面——欲望和情感,奠定基础。”这里所说的“发觉人性的隐秘方面”所引发的社会思潮是()A.早期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C.自由主义 D.浪漫主义D[早期人文主义早在13世纪末就出现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而启蒙运动则是发生于以人文主义为旗帜的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的史实,故A项错误;理性主义明显与“欲望和情感”是相对立的,故B项错误;自由主义与“发觉人性的隐秘方面”同样没有必定的联系,故C项错误;浪漫主义强调的正是“欲望和情感”等一系列跟人性的隐秘方面亲密相关的色调,故D项正确。]世界史上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政治上,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中国起先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自然经济起先瓦解。直到19世纪60年头,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但这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而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2.其次次工业革命列强经济上对华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峻,中国人民掀起了一系列救亡图存运动而无暇顾及发展科技,从而丢失了一次追逐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重要机遇,但是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头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时,中国正值内战,科技无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左”倾错误的发展,特殊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一度与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臂;改革开放后,中国重新追逐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主动重视引进技术和资金,促进经济的发展。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曾经给中国带来重大的国际战略机遇期。中国在这三次机遇面前的表现是不同的,因而给自己造成的后果也各不相同:第一次是有条件抓住却没有觉察而错过,结果起先了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历史;其次次是猛烈意识到了机遇,并进行相当的努力,但终因没有把握关键重点而再次错失,其结果是中国在“千古变局”之下,不但进一步落后于西方,而且还被近邻日本甩到后头;第三次机遇期到来时,中国最初的意识并不清楚,最终可谓把握了一半,仍旧没有实现中国复兴的幻想。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论证:第三次机遇期到来时中国把握了一半。(要求:逻辑严密,史论结合)解析:首先,必需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即20世纪中期;其次,阐述近现代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取得的瞩目成就;再次,论述新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挫折;最终,分别分析这些成就以及挫折出现的缘由。答案:缘由(没有完全把握住):第三次科技革命刚起先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长期侵略;旧中国统治阶级腐朽无能;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包围,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的沟通;受苏联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影响;“左”倾思想泛滥,没有落实学问分子政策,教化发展常常受到冲击,科学技术失去了发展好机会。取得一些成就的缘由和表现:中国在“冷战”时期,较好地利用了美苏对峙这一重大的机会。中苏结盟,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