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4/03/wKhkGWcnANmAHrKvAAJSIFKkuaI334.jpg)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4/03/wKhkGWcnANmAHrKvAAJSIFKkuaI3342.jpg)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4/03/wKhkGWcnANmAHrKvAAJSIFKkuaI3343.jpg)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4/03/wKhkGWcnANmAHrKvAAJSIFKkuaI3344.jpg)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4/03/wKhkGWcnANmAHrKvAAJSIFKkuaI33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4-第一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气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1.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2.结合实例,说明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更的影响。1.观看视频、图片,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理实践力)2.结合野外调查,分析资料,理解外力作用的形成及影响。(地理实践力)3.绘制示意图,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影响。(综合思维)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是什么?2.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其对地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3.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是什么?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2.特点: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3.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①含义: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②基本形式:eq\b\lc\{(\a\vs4\al\co1(水平运动,垂直运动))③主要反映: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2)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干脆影响地表形态。(3)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干脆塑造地表形态。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凹凸不平,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图表点拨]教材P19图2.3,该图展示出:(1)岩层受到水平方向上的压力,岩层出现弯曲,从而发生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2)岩层受到水平方向上的张力,岩层被拉伸、断裂,从而发生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3)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2)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3)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水平运动造成的。 (√)(4)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5)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趋于平缓。 (×)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表现形式(1)风化作用①含义: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裂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的过程。②基本类型: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③影响:产生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建了条件。(2)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也对地表进行破坏,这一过程称为侵蚀作用。(3)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4)积累作用: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溶化等,被搬运的物质渐渐沉积下来。3.作用特点(1)不同地区主要外力及其作用的方式、强度等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地表形态。(2)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图表点拨]教材P20图2.4,该图展示出:岩石破裂崩解成大小不一的碎屑和颗粒,这是由于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变更,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简单崩解破裂;另外岩石中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也都会对岩石起破坏作用。在年温差较大的干旱和高寒地区,物理风化作用较为剧烈。[易误提示]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裂等破坏作用,叫作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积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将下列外力作用与对应的地貌类型连线。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过程体现(1)三大类岩石相互转换,使得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中。(2)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2.三大类岩石(1)岩浆岩: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更,冷却凝固形成。(2)沉积岩: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3)变质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变更而成。3.物质循环过程(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A岩浆、B喷出岩、C沉积岩。(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循环环节:a外力作用、b变质作用、c重熔再生、d冷却凝固。[微思索]在三大类岩石中都能找到化石吗?[提示]不能。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不会含有化石。[教材思索]教材第24页思索问题:有人认为岩浆岩是“浴火而生”的岩石,沉积岩是沉积物经压实、固结而来的岩石,变质岩是由老变新的产物;也有人认为一类岩石是由另一类岩石转化而来的。你怎么理解这两种说法?提示:(1)对第一种说法的理解:岩石要实现转化,必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和外部的太阳辐射能是岩石转化的动力;二是物质运动,地质循环和外力的搬运是岩石转化的链条;三是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上升冷凝、高温熔化等是岩石转化的基本条件。岩石按成因可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这几种岩石在地表以下的深处熔化,形成岩浆。岩浆渗入岩石裂缝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可形象地认为岩浆岩是“浴火而生”的岩石。经风化、侵蚀作用,搬运来的产物在低洼处沉积、压实、固结形成沉积岩。当岩浆岩、沉积岩深埋于地壳中或接近岩浆时,高温柔高压使其发生变质,形成新的岩石——变质岩。(2)对其次种说法的理解:岩浆岩可以干脆转化成沉积岩或变质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但沉积岩和变质岩都不能干脆转化为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内力作用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如同一道巨大的伤疤。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河口,向北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入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长至约旦河谷地,全长近6000千米。这里的裂谷带宽度较大,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000米不等。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问题1(区域认知)这一巨大的裂谷带是怎样形成的?提示:是裂谷两侧的地壳发生背离的水平张裂运动形成的。问题2(综合思维)材料中众多的火山是由哪种内力作用形成的?提示:岩浆活动。问题3(综合思维)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提示: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又叫构造运动,依据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详细表现如下表所示: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概念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运动方向水平挤压水平张裂地壳抬升、地壳下沉对地表的影响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形成裂谷或海洋引起地表凹凸起伏和海陆变迁运动形态示意图举例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等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更相互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指引迷津]推断内力作用的方法地质作用依据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推断某一事物或现象是否是内力作用所致,应抓住两点:①必需是自然作用;②能量必需来自地球内部。1.下图示意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大理石柱。读图,回答(1)~(2)题。(1)大理石柱在不同年头升降的缘由是()A.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B.地壳运动,使海陆发生变迁C.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地面沉降D.全球变冷,使海平面下降(2)从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湾海岸所受到的地质作用及其推断依据对应正确的是()A.岩浆活动—火山灰覆盖B.风力沉积—火山灰覆盖C.海水的积累作用—海生动物的钻孔D.海水的侵蚀作用—海生动物的钻孔(1)B(2)A[第(1)题,图中显示大理石柱在不同时期出露海平面的状况不同,说明该地多次发生海陆变迁现象,这是地壳上升和下降运动引起的。第(2)题,由图可知,那不勒斯湾海岸主要经验了海生动物钻孔和火山灰覆盖过程,火山灰覆盖应是岩浆活动引起的,所以A项对,B项错;海生动物钻孔应属于海生动物的侵蚀作用,故C、D项错。]外力作用开车进入玉门关西的“魔鬼城”,突遇沙尘暴,“魔鬼城”瞬间变成了“硝烟充满”的战场,阵阵妖风咆哮而来,地面上飞沙走石,空中沙尘蔽日,成群结队的沙砾横着“扫射”过来,感觉就像中了“埋伏”,而敌人的火力是一排排“喷砂枪”,打得我们几乎睁不开眼……问题1(区域认知)“魔鬼城”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提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昼夜温差大。问题2(综合思维)“魔鬼城”的形成体现了什么外力作用?分布有何规律?提示:风力侵蚀作用。多分布于气候干旱、风力强劲的地区。问题3(综合思维)沙尘暴体现的是何种外力作用?提示:风力的搬运作用。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积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详细如下表所示:1.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力侵蚀形成风蚀凹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表形态干旱地区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裂,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溶蚀形成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等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滨海地带2.搬运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力搬运“飞沙走石”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区作用剧烈流水搬运“泥沙俱下”在潮湿、半潮湿地区作用明显冰川搬运物质迁移冰川活动地区海浪搬运物质迁移滨海地带3.积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冰川积累积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积累,形成冰碛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流水积累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积累物颗粒大的先积累,颗粒小的后积累,具有分选性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风力积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黄土积累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海浪积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及相应地貌类型的分析方法(1)依据不同地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分析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积累地貌。②潮湿、半潮湿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积累地貌。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依据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的地貌不同分析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积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积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旁边,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积累等地貌。2.(2024·山东潍坊高二期中)下面两幅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丹霞地貌。图1为我国潮湿地区的丹霞地貌,它们许多只露出“腰身”;图2为我国干旱地区的丹霞地貌,它们几乎是“全裸”的,甚至变得“圆头圆脑”。据此回答(1)~(2)题。图1图2(1)潮湿地区的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的主要缘由是()A.“腰身”受雨水冲刷严峻,植物易遭破坏死亡B.河流下切作用剧烈,“腰身”陡峻C.“腰身”地势陡峻、土层浅薄,植物难以生长D.岩石硬度不同,差异风化显著,“腰身”屹立(2)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是()A.光照剧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B.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剧烈C.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D.冰雪融水侵蚀地表岩石(1)C(2)B[第(1)题,由图可知,潮湿地区的丹霞地貌顶部和底部都有植物生长,而“腰身”即中间部位因为地势陡峻,土壤缺失或土层浅薄,植物难以生长,出现只露“腰身”的现象,C对。第(2)题,“圆头圆脑”的丹霞地貌的形成是风化、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B对;仅有光照,无法拂去岩石表层碎屑,不会形成“圆头圆脑”的形态,A错;球状风化是花岗岩地貌景观,图示为沉积岩层,C错;冰雪融水侵蚀地表会形成沟谷,D错。]3.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缘由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肯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有()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①沙尘暴②水土流失③泥石流④土地沙漠化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1)A(2)B[第(1)题,依据图中的地点分析,蒙古高原地处内陆地区,主要受到风力积累和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a形成裸岩荒漠,表示风力侵蚀作用;b将粉沙尘土吹到黄土高原地区,表示风力搬运作用;c将黄土高原的泥沙带到华北平原,表示流水搬运作用;d形成冲积扇和三角洲地貌,表示流水积累作用。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c表示流水搬运作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简单发生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沙尘暴与风力作用有关,土地沙漠化与气候干旱有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当地时间2020年10月28日,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俄罗斯某考古项目的参加者发觉了鱼龙化石。该化石出现在曾被台风“梅萨克”破坏的巨石上。鱼龙是一种类似鱼和海豚的大型海栖爬行动物。它们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数时期,最早出现于约2.5亿年前,比恐龙略微早一点(2.3亿年前),约9000万年前它们消逝,比恐龙灭亡早约2500万年。问题1(地理实践力)你能推断俄罗斯该考古项目的参加者发觉鱼龙化石的巨石属于哪类岩石吗?提示:沉积岩。问题2(综合思维)这块存在鱼龙化石的岩石是如何形成的?提示:袒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渐渐崩解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外力搬运后沉积下来,在沉积过程中,鱼龙这种大型海栖爬行动物的遗体被掩埋在下面,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1.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及应用形成过程突出特点常见岩石用处举例岩浆岩喷出岩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玄武岩、流纹岩花岗岩是坚实、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侵入岩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渐渐崩解成碎屑物质,再经风力、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压实固结作用而成具有层理构造,有的含有化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原有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作用下,成分、结构等发生变更而成具有片理构造或表面具有条带状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原料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更,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序号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①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②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积累、固结成岩)沉积岩③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高温、高压作用)变质岩④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判读方法(1)关键是推断岩浆与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均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4.在肯定的地质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矿物富集形成了矿产。读下面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1)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A.①② B.④⑤⑧C.②④ D.③⑥⑦⑨(2)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A.② B.③C.⑦ D.⑨(3)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变质岩能形成新的岩浆(1)A(2)B(3)A[第(1)题,煤炭资源存在于沉积岩中,沉积岩是地质时期的古代植物在特定条件下,埋藏沉积在地下形成的,所以应先是形成沉积物,再形成沉积岩。读图,依据地质循环的环节分析,①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形成了沉积物,②是固结成岩过程,形成了沉积岩。其他作用过程形成的不是沉积岩。第(2)题,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石灰岩是沉积岩,所以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③。第(3)题,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只有岩浆能够形成岩浆岩,其他岩石都不能形成岩浆岩;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都能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在高温条件下熔化,能形成新的岩浆。]区域认知——我国的地质公园地质公园是以具有肯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具有特别的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价值。地质公园的壮丽景象与其组成岩石的长期演化休戚相关。地质公园组成岩石及景观特点安徽黄山花岗岩—峻峭多姿江西庐山沉积岩和变质岩—雄、奇、险、秀河南云台山沉积岩—山势险峻,云锁雾绕云南石林石灰岩—秀丽幽静湖南张家界沉积岩—妩媚动人,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山”之称黑龙江五大连池玄武岩—原始粗犷河南嵩山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峻极于天截至2024年7月,我国共有41处地质公园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下图为部分我国的世界地质公园的分布。雅丹地貌泛指在干燥地区形成的一种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土墩和凹地,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第一个以“雅丹”命名的国家地质公园,其地貌岩体主要是泥岩和砂岩。下面两图示意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据此完成(1)~(3)题。甲乙(1)形成雅丹地貌的岩体属于()A.沉积岩 B.变质岩C.喷出岩 D.侵入岩(2)甲图为平顶方山状雅丹地貌,推想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缘由为()A.风力积累形成 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侵蚀残留 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3)乙图为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风速较快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及成因()A.陡坡为迎风坡,侵蚀而成B.缓坡为迎风坡,积累而成C.陡坡为迎风坡,积累而成D.缓坡为迎风坡,侵蚀而成(1)A(2)B(3)A[第(1)题,泥岩和砂岩属于典型的沉积岩。第(2)题,雅丹地貌是风蚀地貌,是在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上形成的。所以图中的这种平顶方山状雅丹地貌,其顶部平坦应当是早期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B正确;风力积累和风力侵蚀不会形成顶部平坦的地貌,A、C错误;地壳运动产生的地形抬升一般形成面积较大、地势高耸的地貌,D错误。第(3)题,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风速较快的地方,受大风的长期吹拂,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峻,渐渐形成了陡坡,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为缓坡,A正确。]本题组借助景观图展示,配以文字信息说明,主要考查了区域典型地貌的形态特征及其成因等学问,体现了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的素养要求。甘肃敦煌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风力侵蚀作用明显,因此风蚀、风积地貌广布,且地貌的形态分布特征与当地常年盛行风向紧密关联。课堂小结课堂速记1.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3.外力作用通过风化、侵蚀、搬运、积累等方式对地表形态进行再塑造。4.岩石依据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使得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中。题组1内力作用2020年11月7日,汤加群岛旁边发生里氏6.1级地震,1.下列有关本次地震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火山活动引起 B.地壳运动引起C.山崩和滑坡引起 D.人类活动诱发而成2.从地质作用方面分析,下列地质现象的成因与该次地震相像的是()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B.崇明岛的形成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D.约旦地沟的形成1.B2.D[第1题,地震的发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属于内力作用,虽然火山活动也能引起地震,但地震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度解读网络舆情的来源与影响研究报告解读分享
- 现代金融行业中的移动支付技术与教育普及
- 2、3、4的乘法口诀(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Unit1 There is a horse in this photo(说课稿)-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四年级上册001
-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 13 我能行(说课稿)-统编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
- 2025建筑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2023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2章 圆2.2 圆心角、圆周角2.2.2 圆周角第2课时 圆周角(2)说课稿 (新版)湘教版
- 6《千人糕》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1986电站用工合同范例
-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平行检测表部分
- 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计划表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推荐病-2023版1-4-10
- HY/T 266-2018外压中空纤维超滤膜表面亲水性的测试接触角法
- GB/T 4857.3-2008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3部分:静载荷堆码试验方法
- 【英文原版小说】the things they carried《负荷》
- 领导干部如何管理压力与情绪课件
- 2022-2023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和科普类推荐书和摘要表(样本)
- 《乡土中国-差序格局》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大学成绩单中文(word版)
- 海南省儋州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居民村民委员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