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达峰指的是碳排放进人平台期后,进人平稳下降阶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目前全球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仍在增加B.CO2、S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C.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利于碳中和提前实现D.实现碳中和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减缓全球气温上升2.大气中的碳进入森林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A.细胞呼吸 B.光合作用 C.化能合成作用 D.分解作用3.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是指群落中的物种全部被替换为其他物种B.弃耕的农田只有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才会发生次生演替C.一片草场只有在演替为树林群落之后才会形成垂直结构D.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会受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的影响4.硫细菌在细胞内能利用硫化氢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把CO2合成为有机物,反应式如下:H2S+CO2S+H2O+(CH2O),据此判断该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无法判断5.激素在调节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血糖含量升高会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B.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寒冷刺激会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砍伐后,能快速恢复原来的状态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在森林的演替过程中,同时也进行着动物的演替D.人类的活动极大地影响到群落演替的进程7.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表面的刺突糖蛋白(由S基因控制合成)与人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侵入人体,引起肺炎。研究发现,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也是一种包膜病毒,一共包含15处突变,有6处突变发生在刺突糖蛋白上,这些突变的综合效应使病毒能部分避开一些中和抗体,造成免疫逃逸,传染性增强,并且很容易通过空气传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是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唯一的可遗传变异来源B.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病毒侵入人体后,在内环境中不会发生增殖C.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的致死率下降、传染性增强是病毒与宿主相互选择的结果D.控制刺突蛋白S的全部基因,构成了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的基因库8.(10分)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对a、b、c、d表示相关的免疫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d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Ⅰ可表示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Ⅱ可表示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C.c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d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消灭抗原二、非选择题9.(10分)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首先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分解者通过________作用将生物组织内的碳返回大气中。(3)图中A中的碳,除碳酸盐外,还可通过________回到大气中。(4)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能量流动,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________,因而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10.(14分)下图是人体中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④代表不同的调节过程,A--G代表不同的细胞或结构。回答下列问题:(1)天气寒冷时D可分泌_______通过作用于E再促进F分泌甲状腺激素,使机体产热增加,此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_______调节。通常机体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甲状腺激素,以维持甲状腺激素的动态平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构C在反射弧中是_______。A、B两种细胞中,_______细胞是G(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作用的靶细胞。(3)人在寒冷环境下比在炎热环境下更容易集中精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更高。从寒冷条件下机体神经与激素调节的联系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D还能分泌_______激素调节水盐平衡,该激素能促进______________重吸收水。11.(14分)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图中只体现了两种成分,未体现的另两种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2)该生态系统中鹰占____个营养级,食虫昆虫和蛙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10%,假设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是2×107kJ,则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是_____________。(4)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能量沿______________流动,能量的载体是____________。(5)这个生态系统中动物___________(填“有或无”)分层现象。12.下图甲中a、b、c、d表示某植物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的该植物组织切片有丝分裂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________(填字母)区细胞,该区域的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甲图中②表示细胞的___________过程,④表示细胞的___________过程(2)细胞是独立分裂的,______(填“能”或“不能”)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3)③和④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物质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4)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装片的制作流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第一步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观察结果中,处于_______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碳中和是指通过某些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详解】A、目前由于温室气体的产生量大于消耗量,因此全球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仍在增加,A正确;B、SO2引起酸雨,不是全球气候变暖,B错误;C、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减少大气中CO2,有利于碳中和提前实现,C正确;D、二氧化碳被认为是效果最显著的温室气体,实现碳中和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减缓全球气温上升,D正确。故选B。2、B【解析】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细胞呼吸。【详解】生物的呼吸作用属于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A错误;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其中光合作用是主要途径,B正确、C错误;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将碳元素返回大气,D错误。3、D【解析】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替。2、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3、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详解】A、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此处的取代为优势取代而非完全取代,A错误;B、弃耕的农田发生次生演替不需要人为因素的影响,B错误;C、一片草场本身就具有垂直结构,不需要演替为树林群落,C错误;D、群落的演替速度与方向可受人类活动、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D正确。故选D。4、A【解析】生产者:能直接利用光能(或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把光能(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生物。【详解】由题中信息“硫细菌在细胞内能利用硫化氢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把CO2合成为有机物”可判断,硫细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正确,BCD错误;故选A。5、B【解析】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详解】A、血糖含量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从而降低血糖浓度,A错误;B、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具有负反馈调节的特点,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分别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B正确;C、寒冷刺激会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促进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进而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C错误;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促进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最终由垂体后叶释放,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D错误。故选B。6、A【解析】A、热带雨林恢复力稳定性差,在遭到严重砍伐后,难以快速恢复原来的状态,A项错误;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项正确;C、在森林的演替过程中,同时进行着植物、动物等的演替,C项正确;D、人类的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项正确。故选A。7、D【解析】1、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2、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的特点有低频性、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等。【详解】A、病毒没有染色体,它唯一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A正确;B、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在内环境中不会发生增殖,B正确;C、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的致死率下降、传染性增强是病毒与宿主相互选择的结果,C正确;D、基因库是指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故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的基因库是指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种群的全部基因,D错误。故选D。8、B【解析】据图示可知,a为吞噬细胞,b为T细胞,c为靶细胞,d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详解】A、a细胞吞噬细胞,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B、Ⅰ过程中有B细胞参与,可表示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Ⅱ过程中有。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可表示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B正确;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使c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C错误D、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而不是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的,且细胞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的作用,而不是细胞因子消灭抗原,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9、(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呼吸(3).燃烧(4).热能(5).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1、图示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分析:A表示化石燃料和碳酸盐。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内进行流动的。2、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的,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大气中的碳主要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方式可以回到大气中。【详解】(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环境中的CO2合成含碳的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因此碳循环首先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可以将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再将其返回无机环境。(3)图中A中的碳,除碳酸盐外,就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通过燃烧释放热能,产生的CO2又回到大气中。(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由于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不能直接利用热能,因而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10、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分级③.甲状腺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与受体结合后被分解)④.感受器⑤.B⑥.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较高,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⑦.抗利尿(激素)⑧.肾小管和集合管【解析】题图分析,表示人体中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AB表示两种靶细胞,C表示感受器,D表示下丘脑,E表示垂体,F表示腺体,G表示内分泌细胞。【详解】(1)寒冷环境下,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E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再作用于F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使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由于甲状腺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机体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甲状腺激素,以维持甲状腺激素的动态平衡。(2)结构C在反射弧中是感受器。A、B两种细胞中,B细胞是G(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A、B两种细胞中只有B上存在与该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3)人在寒冷环境下比在炎热环境下更容易集中精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更高,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4)在水盐平衡调节中,图中的D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维持机体水盐平衡。【点睛】本题考查体液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11、(1).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4(3).捕食和竞争(4).生产者(5).2×105KJ(6).CO2(7).食物链(8).物质(9).有【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态系统中的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详解】(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图中只体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所占的营养级及消费者级数不一定相同,鹰可占三、四、五、六,共4个营养级;食虫昆虫和蛙在同一条食物链中是捕食关系,另外食虫昆虫和蛙都以植食昆虫为食物,又是竞争关系,故食虫昆虫和蛙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3)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生产者开始,生产者是能量流动的起点。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10%,假设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是2×107kJ,则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按最短食物链来计算,即草→鼠→鹰,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为2×107×10%×10%=2×105kJ。(4)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沿食物链流动,能量的载体是物质。(5)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有的生活在地面上,有的生活在树上,有分层现象。【点睛】本题考查了食物链中的结构及生态系统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综合性强,搞清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如物质流动、能量流动关系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1).b(2).线粒体(3).有丝分裂(4).分化(5).不能(6).不会(7).解离→漂洗→染色→制片(8).解离的主要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