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协同育人_第1页
我的协同育人_第2页
我的协同育人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协同育人我的协同育人篇一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提高家长教育理念素养,是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向同步,实施素质教育、凝聚家校合力的重要环节。为更好地推进家校协同教育,11月13日下午,学校邀请了全体家委会委员,为进一步优化家校育人新思维,构建家校共育新氛围进行了热烈、积极地交流。交流会上,朱文学校长首先为新一届高一家委会委员们颁发聘书,代表学校对委员们在家校协同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示充分肯定,并就一年来学校的整体工作,向家长们做了简要介绍;德育处戴勇主任、教学处马杰主任分别从学生“主题教育”、“行为养成”、“学情分析”等方面做了主题汇报。学校平稳推进,扎实有序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与会家长们的一致认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中国圣贤治家的绵远家风是馈赠子孙的无价财富。学校邀请了苏州科技大学教育学院牟艳杰副教授,为家长们带来了“家风―无言的教育”主题讲座。牟教授从传统家风的核心精神、现代价值、原生家庭的不同类型等方面做了精彩的分享。作为家庭第一施教人的父母,注重家风、家训、家庭教育传承,指引孩子正确做人、踏实做事,起着奠基孩子人生的基础作用。整场讲座内容从实际出发、极具创新理念,家长们收获颇丰。家校沟通过程中,各位委员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各抒己见,对学校的发展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在倾听的交流和诉求中,学校对家校规划更充满信心,让彼此的心意化作行动,落地开花。家校协同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让我们在六艺缤纷、家校聚力的氛围中,更好地协同家校教育,助推学生成长成材之路越来越宽广。我的协同育人篇二今天观看了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团队专项研修暨“家校社协同育人”主题论坛,我收获颇多。首先,学习了这个活动,从谭根林校长的八个一活动,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到杨咏梅主编提出的尊重儿童权利,再次引起我对教育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幸福似乎越来越遥不可及,对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也许城市里的学生还能得到家长更多的关爱,在学校里能有更多活动锻炼的机会,健康向阳成长。而在农村,相对比较局限与落后,家长忙于生计,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而学校教育还是以分数为主,相对城市里,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学生不是一头扎进书堆中,就是完全放弃学习。扎进书堆中的学生,压力巨大,容易产生很多心理问题;而放弃学习的学生学习没有盼头,生活失去目标,迷茫,也容易产生很多问题。因此教育碰到更大的难题,家校紧密合作刻不容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学校认识到家庭在孩子教育当中的重要性,很多家长都能意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愿意参与到教育当中。但在这问题中,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家校合作只停留于表面,主要表现在学校或家庭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合作的热情,因此没能常态化,未能真正发挥双方的优势;家校合作有心无力,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经验不足,缺乏理论科学的指导。通过这次活动,我看到了接下来的家校合作的新方向。首先,龙江一中校长的做法很值得借鉴:1、家校合作中,学校是组织者,建设者和行动者,应该发挥核心主体作用。2、建立健全家校合作的工作机制,打造更多的合作平台;3、增强家校合作的专业水平和能力;4、实现家长教育成长,学校必须提供更多指导服务。另外,上海市教育研究员郁琴芳提出的全员育人,上海倡导的“家庭教育指导”向“家庭教育关怀”转型,其中中小学教师全员导师制更让我眼前一亮,即一个老师按照一定的机制与每一个学生匹配,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建立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和开展有效家校沟通,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在这个制度里,教师从传统的指导者角色向关怀者角色转变,对家庭表达关怀,给予支持的过程中实现了精准化,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通过与孩子的匹配,教师走进孩子的学习与生活,通过日常接触交流沟通,教师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发展都能有所了解跟踪,能够及时给予指导,有利于孩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