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保护方案_第1页
管线保护方案_第2页
管线保护方案_第3页
管线保护方案_第4页
管线保护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塘镇新田大道改造工程管线保护方案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第页目录TOC\o"1-3"\h\u9256第1章编制依据 138891.1编制依据 1231121.2编制目的 23933第2章工程概况 2154232.1工程简介 2255092.2现状管线概况 327650第3章管线探查方案及保护措施 3320413.1管线探查方案 364433.1.1物探方法 3113133.1.2探沟(坑)开挖 5321713.2管线保护措施 7272753.2.1通信光缆管线保护 7156673.2.2雨、污水管线及给水管线保护 74673.2.3电力管线及设施保护 894303.3管线施工监测 1313592第4章管线事故的处理 15298614.1电缆、光缆挖断及通讯线路故障等事故的处理 1542104.2雨水、污水管线挖断事故的处理 15274874.3给水管线挖断事故的处理 15221524.4管线保护责任制 1519562第5章管线施工应急预案 177995.1施工现场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响应步骤 1768205.2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17212735.3安全事故紧急处理预案 18

第1章编制依据1.1编制依据1、工程名称:新塘镇新田大道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2、工程名称:新塘镇新田大道改造工程物探报告;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6;4、《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16;5、《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2014;6、《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74-2017;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8、《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2编制目的为了防止和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对管线及地上构筑物的破坏,明确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问题和工作重点,提出预防事故的思路和办法,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并有针对性地的采取救援措施,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方案。第2章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本项目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项目为道路改造工程,位于广园快速路南侧,起点接现状新沙大道,终点接规划环城路东延线。改造后道路全长约1.47km,双向四车道,等级为城市次干路,红线宽30m,设计速度为40km/h,沥青混凝土路面。内容包括:道路、桥梁、给排水、照明、电力、交通、绿化等工程。项目部用电从现场租房现有电源接线点接入。施工现场顶管机施工使用发电机,其他零星用电使用发电机进行供电。2.2现状管线概况本工程施工范围内地下管网较多,包含给水、雨污合流、雨水、污水、燃气、天然气、路灯、供电、电信、联通、移动、监控、有限电视和石油共十四种现状管线,地下管线十分复杂。现有管线主要有以下特征:⑴管线种类多,保护样式多样,对后续工作影响较大,施工组织较为困难。⑵保护管线分布范围涉及交通繁忙路段、农庄、鱼塘等范围,交通疏解难度大,协调范围广。第3章管线探查方案及保护措施3.1管线探查方案3.1.1物探方法⑴技术原理地质雷达主机通过天线向地下发射频率为数百兆赫兹的电磁波,当电磁波遇到不同媒质的界面时便会发生反射,反射波返回地表面被接收天线所接收(发射与接收可为同一天线)。⑵探测方法图3.1.1-1地下管线探查工作流程图①给水管线给水管线一般分为金属给水管线和非金属给水管线。金属给水管线的探查可以采用感应法和直接法进行探查,非金属管线探查可以利用地质雷达进行探查,或者利用钎探、开挖方法直接确定管线位置和深度。A、感应法探查的具体操作方法利用明显给水管线点(如阀门井等)确定给水管线的大致走向。沿管线大致走向,放置管线探测仪的发射机,发射机的放置方向应与管线走向一致。选择适当频率发射信号。利用接收仪机接收有效信号。有效信号应为发射机发出电磁信号作用于给水管线而产生的二次感应磁场信号,且发射机与接收机间距应超过最小收发距。根据接收到的有效信号进行分析,确定管线平面位置和深度。B、直接法的具体操作方法直接法就是将发射机与裸露的给水管线点直接连接起来,对金属给水管线直接加载电流,使管线和发射机地线形成一个电流回路,在金属给水管线周围产生电磁场,使用接收机接收该磁场信号确定管线深度和位置。②电信管线电信管线包含了电信、联通、网通、移动、铁通等权属单位管线,其埋设方式一般分为直埋、管埋和沟埋。电信管线的仪器传输信号一般都比较好,由于其直径都比较小,因此,探查方法主要是夹钳法。夹钳法是利用管线探测仪器的夹钳设备,直接夹在电信管线上,夹钳设备本身产生较强的环形磁场,在被夹住的电信管线产生较强的感应电流,从而产生二次感应场。通过接收机接收该磁场信号可确定管线深度和位置。③电力管线电力管线探查一般可采用工频法或夹钳法来进行探测。利用载流输电电缆中所载有的交流电流所产生的工频信号或金属管线中的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电磁场进行管线探测。工频法不需要建立人工场源,方法简便,成本低,工作效率高,但分辨率不高,深度精确率较低,用于电缆探查的初探,在地下电缆盲探中非常实用。夹钳法的使用同电信管线中的夹钳法使用方法一样。电力管线使用夹钳法信号相对比较好,探查精度比较高,一般情况下,完全满足《规程》规定的精度,是电力管线探查的主要方法。④排水管线排水管线材质一般都为非金属材料,管径也比较大;埋设方式有管埋和沟埋等,深度变化较大。排水管线由于检修井比较多,大部分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其调查的方式就是利用“L”尺直接量测,直接读出其管径、埋深等数据。对于调查不能查明的排水管线,可以采用地质雷达等非金属探查手段进行协助探查。⑤工业管线工业管线一般包括工艺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及其他辅助管道,此类管线探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这部分管线材质有金属的(如钢等)和非金属的(如砼等),其探查方法和前面所述一样,对于金属管线一般采用感应法,对于非金属管线一般采用地质雷达进行探查。⑥综合管沟宽度大于和等于1.0米的管沟(即圆顶形和矩形管沟,不包括通讯套管/管块),要实测通道的平面位置和埋深,平面位置测沟(道)的几何中心,埋深测至沟道内底。综合管沟内的所有管线分别探测。在管线图上,用穿越沟道的主管线的颜色的虚线表示其边线。3.1.2探沟(坑)开挖⑴确定管线位置的方法一般是开挖探沟(坑),同时也可进行无线探测来确定地下管线的位置。确定管线位置前施工区域内不得堆放各种物资、设备,各种车辆机械不得驶入本区域。探沟(坑)开挖必须使用人工。各施工作业区成立10人的探沟(坑)开挖及管线保护施工队。5人为一组,设组长一名,组长负责本组人员的安全及文明施工,同时负责检查组员所挖电缆是否被破坏,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施工员。开挖时必须小心,用铁锨轻轻挖掘,不得用镐。发现土质发生变化时应改用木钎将覆盖物清除干净,以保证不损坏地下管线。⑵采用开挖探沟(坑)的方式,结合前期物探成果,沿本项目设计管线走向开挖探沟(坑),探沟(坑)开挖深度不小于1.50m,宽度不小于0.5m,如发现地下管线与物探报告不符时需扩大范围,直至漏出管线为止。开挖时重点放在电缆井、过路保护管、过路盖板、用电设施、监控设施附近。⑶在开挖过程中,发现地下管线要及时报告项目部片区负责人(必要时报业主及监理),在项目部现场管理人员的监视下轻轻扩宽范围,探明管线的种类、规格、根数、走向和深度并作记录。同时要采取清理周边大块石渣土块,用细土托住管线底部(不得使其悬空),上用木板封盖,插上彩旗或安放“当心坑洞”标志牌作标记,专人负责监护等重点防护措施。图3.1.2-1坑洞警示牌将顶管井及明挖沟槽开挖范围内所发现的地下管线全部清理暴露出地面,不留死角,探明管线路径、埋深。现场施工人员需认真检查,不能漏挖、错挖。在挖出的电缆旁立警示牌,并用砖、砂等暂时覆盖保护并及时上报现场相关部门进行确认,确定保护方案进行保护。作业班组实行交接班制度,班长负责记录当班的工作部位、工作内容、管线状况,下班对上班的管线情况进行检查确认。施工段与施工操作人员相统一,以便一旦造成电缆损坏等事故追查当事人的责任。夜间开挖探沟(坑)时要有足够的照明,无管线地段,探沟(坑)开挖后就地掩埋回填,并夯实,防止扬尘。⑷探沟(坑)开挖完毕后将所挖出的管线的种类、规格、走向及深度等与前期物探成果做对比,根据现场开挖的管线情况对物探报告勘误后上报业主和监理,并及时请相关部门进行确认验收,制定保护方案。需要迁移的按使用单位要求进行迁移保护。根据业主及管线产权单位要求进行分类处理(处理方式分为两类:迁移、就地保护),对于迁移、就地保护的管线,均须根据管线改移及保护图进行施工并得到管线产权单位的认可。⑸探沟(坑)开挖完成后,现场管理人员应及时组织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确认,由监理工程师对现场探沟(坑)工程量进行签认并形成书面形式的工程量签认单或备忘录。3.2管线保护措施3.2.1通信光缆管线保护普通通信光缆主要包含中国移动、联动、电信、城市有线电视等通信光缆,其保护方法可参照国防光缆保护方案做法。根据本项目管线分布范围,施工过程需穿越地下一般管线新建施工便道,遇到较多摄像头通信管线,此类管线一般埋置于路缘石背后,深度较浅约10cm左右。车辆通行过程中通过不断来回碾压导致线路拉裂断开,导致出现较多管线破坏事故。该类管线主要采用加装PVC套管+增加埋置深度的方法对管线加以保护,具体方法如下:管线附近正式施工前,联系管线产权或管理单位到现场确认管线类型、走向、埋深等技术参数,针对施工范围附近的管线进行人工开挖,同时加装PVC套管,上部采用中粗砂回填至上面层。图3.2.1-1套管保护示意图3.2.2雨、污水管线及给水管线保护根据本项目前期物探管线报告显示,现状雨污水管线管材主要为钢管、砼管道等。钢管一般作为城市补水管道,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较好;砼管道则作为城市雨污水管道,接口采用柔性连接,管道附近施工极易造成接口损坏的现象,因此,针对此类管线主要采用钢板桩做临时支护,其余横穿新建管线的管道则采用悬吊的方式。施工前依照业主、管线单位提供的具有纵、横断面管线分布图进行分析研究,并与施工图纸进行认真核对,组织有关人员现场踏勘,确认管线的实际位置和钢板桩的位置。钢板桩施工参数可参考设计施工图纸和设计单位意见。图3.2.2-1钢板桩保护示意图图3.2.2-2管道悬吊保护示意图3.2.3电力管线及设施保护⑴对电缆、光缆等软质的现状管道保护a对于横跨沟槽的管线,采用Φ≧8mm钢丝绳悬吊,固定于沟槽顶部的20a工字钢上,将管线进行固定。管线悬吊后在两端和中间分别悬挂警示牌,避免施工中损坏管线。管道吊装作业时,避开此区域。此区域管道采用两侧下管,人工或卷扬机拉扯入位。保护措施具体如下列图所示:图3.2.3-1放坡开挖保护措施图图3.2.3-2支护开挖保护措施图b对于平行沟槽方向的管线,采用Φ≧8mm钢丝绳悬吊,固定于横跨沟槽的20a工字钢上。具体保护措施如下列图所示:图3.2.3-3放坡开挖保护措施图图3.2.3-4支护开挖保护措施图图3.2.3-5放坡开挖保护措施图4)电杆保护措施每根电杆采用两个加固支架,垂直沟槽方向和平行沟槽方向各一个。加固支架各杆件之间采用焊接,支架与电杆之间采用抱箍与电杆连接,支架外端采用80*80cm深度1m的混凝土基础与地面固定。在立杆长度范围内设三道抱箍,抱箍分布在顶部、中部和下部。具体保护措施如下图所示:图3.2.3-6电杆加固立面图图3.2.3-7电杆加固平面图a在建工程不得在外电架空线路正下方施工、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等。b在建工程(含脚手架)的周边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符合规定。外电线路电压等级(KV)<11-1035-110220330-500最小安全操作距离(m)4.06.08.01016c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规定。外电线路电压等级(KV)<11-1035最小垂直距离(m)6.07.07.0d起重机严禁越过无防护设施的外电架空线路作业。在外电架空线路附近吊装时,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在最大偏斜时与架空线路边线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规定。电压(KV)安全距离(m)<11035110220330500沿垂直方向1.53.04.05.06.07.08.5沿水平方向1.52.03.54.06.07.08.5e施工现场开挖沟槽边缘与外电埋地电缆沟槽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5m。当达不到以上的规定时,必须采取绝缘隔离防护措施,并应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在外电架空线路附近开挖沟槽时,必须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外电架空线路电杆倾斜、悬倒。3.3管线施工监测施工时须对管线沉降进行监测,控制管线变形,以避免造成管线破裂、断裂、渗漏。测点位置和数量根据管线走向、类型、埋深、材料直径及管节长度、管壁厚度、管道接头形式和受力要求等综合考虑布置。⑴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地下管线沉降观测必须有稳固可靠的基准系统,可以利用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基准系统即基岩式基准点做为管线沉降的起闭点,其密度以每测区设置3个及以上为满足要求,基点设在3倍沟槽深度距离以外。⑵沉降观测的观测点监测地下管线沉降,通常以监测管线附近土体的位移发展变化规律来实现,沟槽开挖深度约1~2倍的距离范围,重要管线、管线接头处均应布置监测测点,沿管线延伸方向每5m~15m布设1个沉降测点。⑶观测技术要求管线沉降观测采用DSZ-2水准仪配测微器,水准尺用线条式铟钢尺,处理数据保留至0.1mm。⑷监测管线水平位移对位于开挖范围内平行于沟槽的管线,重点监测管线水平位移。管线水平位移观测方法一般采用小角度法和视准线法。根据所埋设的测点和量测频率要求,对每一个测点进行量测并逐步作好记录,对量测数据描绘散点图,并进行回归分析,根据回归曲线判断地层的稳定性及时对地下管线进行量测,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施工方法,确保地下管线的变化在允许范围值之内。第4章管线事故的处理4.1电缆、光缆挖断及通讯线路故障等事故的处理⑴加强教育,使作业人员掌握操作规程,清楚损坏管线后对管线所属单位及给操作者本人带来的严重后果。⑵由项目部主管施工员、电工和安全工程师组成管线应急抢修组,一旦发生电缆、光缆挖断,通讯线路故障等事故,项目部区域当班施工员在5分钟之内电话通知给安全工程师、安全工程师通知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再通知监理工程师、管线所属单位。组织人员管线所属单位专业工程师的要求进行抢修恢复,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抢修组成员应保持通讯畅通。⑶管线修复完毕后,项目部组织人员及时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对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同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或批评教育。⑷与各管线所属单位等协调,配备足够的电缆等相关配件,确保紧急情况时的物资供应到位。4.2雨水、污水管线挖断事故的处理当施工过程中发生雨水、污水管挖断等事故,项目部区域当班施工员应及时联系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管线所属单位。联系管线权属单位专业抢修队立即赶赴施工现场进行抢修恢复,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抢修组成员应保持通讯畅通。现场配备足够的防水和堵漏应急物资和设备,施工人员及时进行抽水和水流疏解,防止污水流出施工场地污染周边环境。4.3给水管线挖断事故的处理如果施工现场发生自来水管挖断或涌水等事故,现场当班施工员在5分钟之内电话通知给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管线所属单位。联系广州自来水公司专业抢修队立即赶赴施工现场进行抢修恢复,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抢修组成员应保持通讯畅通。现场配备足够的防水和堵漏应急物资,项目部应急小组应启动应急预案,项目部应急抢险队人员及时到现场进行抢险堵漏,确保紧急情况时能降低险情。4.4管线保护责任制本工程施工期间,项目部将派专人进行管线迁改的配合以及管线的保护,制定管线保护责任制,成立管线安全控制小组。组长:候照保副组长:王志振、康威成员:侯廉良、丰文清、丰亮、孔祥跃、游凯、谌荣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管线安全控制小组组员与管线权属单位人员保持密切联系,负责提供管线基本情况和技术信息资料,对现场的各类管线进行定位标识,对施工班组人员进行管线保护技术交底,并落实和实施管线保护方案的内容,及时检查管线监测成果,确保管线24小时处于监控状态,保证管线安全。地下管线的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且难度较大的工作。如何保证正在使用的各种管线在施工中不受影响是我们的第一目标,同时还需要保证工程质量并满足工程进度要求。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业主和设计院进行监督指导,同时也需要各管线所属单位的鼎力配合,我单位也将大力配合管线迁改单位进行管线迁改施工,保证整个工程管线的安全。第5章管线施工应急预案5.1施工现场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响应步骤⑴立即报警当接到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信息时,应确定意外伤害事故的类型和大小,并立即报告意外伤害事故指挥系统(意外伤害事故安全领导小组),意外伤害事故安全领导小组启动紧急预案。指挥小组要迅速报“120”急救电话,并及时报告上级领导,便于及时抢救受伤人员和处置事故。⑵组织抢救伤员当施工现场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应急准备与响应指挥部除及时报警,并要立即组织基地或施工现场职工进行抢救。抢救护组救受伤人员应根据伤员情况确定急救措施,并协助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伤员救护。⑶人员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也是最彻底的应急响应。在现场平面布置图上绘制疏散通道,一旦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等事故,人员可按图示疏散撤离到安全地带。⑷现场保护。当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时,指挥小组要派人保护好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等待事故原因和对责任人调查。⑸事故调查处置。按照公司事故、事件调查处理程序规定,事故发生情况报告要及时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查处。事故后分析原因,编写调查报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负责对预案进行评价并改善预案。事故发生情况报告应急准备与响应指挥小组要及时上报公司。5.2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从人、机、料、方法、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识别确认有3个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危险源为:本工程主要危险因素为:高空落物、触电、塌方安全事故。⑴高空落物原因:施工过程中落物。对策:竖井周边2m范围禁止堆放物料。⑵触电伤害原因: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移动或照明使用高压,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对策:①施工现场供电线路必须做到三级控制两级保护,电箱为标准电闸箱,并采取防雨、防潮措施。②电气设备根据地区或系统要求,做保护接零,或做保护接地。③由持有合格证件的专职电工,负责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及安拆。④对新调入工地的电气设备,在安装使用前,必须进行检验测试,经检测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⑤配电箱标明其名称、用途,并做出分路标志、门配锁,现场停止作业1h以上时,将开关箱断电上锁。⑥凡是从事与电有关的施工作业时,必须实行电工跟班作业。⑶塌方原因:没有按施工技术交底及操作规程作业,擅自开挖或支护不到位。对策:①工人进场应及时进行入场教育,并考试合格方可进入施工现场。②开工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按交底要求进行检查。③作业人员实行挂牌上岗制,井上安全作业牌应与井下作业人员对应。④交接班应有交接班记录。⑤每班上工前必须由班组长进行班前安全讲话并有记录。⑥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有违章作业现象要及时阻止,并将该工人清除出场。5.3安全事故紧急处理预案为做好工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险情及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特制定如下方案。⑴事故应急处理的原则①救人高于一切;②施救与报告同时进行,逐级报告,首先接报,就近施救;③局部服从全局,下级服从上级;④分级负责,密切配合;⑤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防止和减轻次生损失。⑵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长:候照保副组长:王志振、康威成员:侯廉良、丰文清、丰亮、孔祥跃组织机构下设:联络组、急救组、维护秩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