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十四校2025届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吡咯赖氨酸是在产甲烷菌中发现的,是目前已知的第22种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氨基酸,它由终止密码子UAG有义编码形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吡咯赖氨酸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模板通过核孔运出B.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种类数量会增加C.tRNA结合吡咯赖氨酸的反密码子端也发生改变D.吡咯赖氨酸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2.生物的生命活动是由不同的细胞共同完成的,同一细胞中的不同结构在功能上也各有分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和纺锤体会周期性地出现和消失B.叶绿体膜和类囊体薄膜上具有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的酶系统C.线粒体外膜和内膜上分布着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必需的酶和ATPD.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分隔成不同区室,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3.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B.细胞都能够从外界环境中直接摄取所需的物质C.细胞之间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D.正常情况下,癌变的细胞能够被免疫系统清除4.科学家在新西兰某无鼠的小型岛屿上投放某种家鼠以研究某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一段时间后,调查该家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如下表: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N(估算家鼠数)3143744686869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2月鼠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家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C.1-5月,家鼠种群数量上升说明该岛屿群落的丰富度增加D.5-7月,该小岛所能维持的鼠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5.关于减数分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的减半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对C.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不含D.在同一生物体内,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2倍6.下列有关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传递可以在肺炎双球菌的核糖体上进行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C.在没有受到抗原刺激的情况下,少数B细胞经淋巴因子作用后就可开始增殖、分化D.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通过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来传递信息7.结核分枝杆菌俗称结核杆菌,属胞内寄生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下列有关结核杆菌所引起的免疫调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结核杆菌能够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T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直接清除结核杆菌C.吞噬细胞可对结核杆菌的抗原进行非特异性识别和处理D.过量使用免疫抑制剂会使结核病的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8.(10分)下列关于蓝藻和黑藻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生产者,都有细胞壁B.光合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膜中C.都以DNA为主要的遗传物质D.在细胞分裂时,都会发生染色质和染色体的转化二、非选择题9.(10分)黄羽肉鸡(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羽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M/m基因和位于Z染色体上的N/n基因共同控制,且M/m基因或N/n基因会影响另一对基因的表达。现用黑羽色的雌雄鸡交配,F1雄鸡中,黑羽色∶白羽色=3∶1,雌鸡中,黑羽色∶黄羽色∶白羽色=3∶3∶2。请回答下列问题。(1)亲本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分析___________基因型存在时,N基因不能表达。(2)F1中黑羽色雌雄鸡相互交配,子代黄羽色雌鸡占__________。(3)“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热敏发现的性逆转现象,即母鸡转变为公鸡从而出现打鸣现象。①“牝鸡司晨”体现了表现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②现有一只黄羽色的公鸡和各种已知基因型的母鸡,请你通过一次最简单的杂交实验判断该公鸡的基因型(注:WW致死)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现有一只司晨的“公鸡”,请你通过一次最简单的杂交实验判断这只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注:WW致死)。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研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能形成自突触(见图甲)。用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神经元的胞体可引起兴奋,其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是神经元产生和维持-68mV膜电位的主要原因,此时膜内的Na+浓度比膜外的__________(填“高”或“低”)。(2)胞体受刺激后,电位变化出现的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此时产生的兴奋以____________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最终导致第二个峰值的产生。(3)谷氨酸也是一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受体结合后,能使带正电的离子进入神经元,导致其兴奋。利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结合上述实验),证明大鼠自突触神经元神经递质是谷氨酸。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的主要途径。图一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A、B、C代表物质;图二表示某植株在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变化情况;图三表示植株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氧气释放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一可知,为三碳酸还原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叶绿体中的Pi来自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图二是利用密闭大棚进行实验所得结果,这一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3)根据图二和图三判断,当大气CO2浓度升高到饱和CO2浓度时(其他条件适宜),图一中物质C的合成速率将会___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图三中光饱和点会__________________(填“左移”“右移”“左下方移动”或“右上方移动”)。(4)叶绿体中含有的主要色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它们都是含镁的有机分子,这种色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_____光而几乎不吸收绿光,所以呈绿色。12.甜味蛋白Brazzein是从一种西非热带植物的果实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它含有54个氨基酸,是目前最好的糖类替代品。迄今为止,已己发现Brazzein基因在数种细菌、真菌和高等植物、动物细胞中都能表达。请回答下列问题:(1)Brazzein基因除了可从原产植物中分离得到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获得,此方法在基因比较小,且__________已知的情况下较为适用。(2)将Brazzein基因导入细菌、真菌和高等植物细胞时都可使用的常用载体是__________,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基因表达载体中,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复制原点等。(3)若受体胞是大肠杆菌,可先用Ca2+处理细胞使其______________,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大肠杆菌混合;若受体是双子叶植物,则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若受体是哺乳动物,则可将Brazzein基因与________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以便从乳汁中获得大量的Brazzein蛋白。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密码子指在mRNA上,控制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密码子有64种,对应氨基酸的有61种,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tRNA有61种,是运输氨基酸的工具,一端是反密码子,一端可以携带氨基酸。【详解】A、蛋白质的模板为信使RNA,产甲烷菌没有核孔,A错误;B、根据题意,原本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效)为61种,这样就有62种,B正确;C、不是反密码子端结合氨基酸,C错误;D、氨基酸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D错误。故选B。【点睛】易错点: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物质必须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氨基酸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2、D【解析】
中心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二、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详解】A、在细胞的有丝分裂中,中心体在间期复制,此后在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纺锤体在前期出现,末期消失;故中心体不周期性地出现和消失,A错误;B、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的是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B错误;C、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不在线粒体内进行,而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错误;D、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分隔成不同的区室,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熟记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B【解析】
内环境是动物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之间的交流方式有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详解】A、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A正确;B、动物和人体的组织细胞通常需要从内环境中获取所需的物质,而不能直接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所需的物质,B错误;C、细胞之间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进行间接的信息交流,C正确;D、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但知识点较零碎,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判断能力,要求考生能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在日常学习中应注意归纳总结记忆。4、C【解析】
A、由表格分析可知,2月份到3月份,鼠群数量在增加,说明2月鼠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正确;
BD、据数据分析,家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在5月到7月小岛所能维持的鼠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即K值,BD正确;
C、丰富度是指物种的数目,1-5月,家鼠种群数量上升,只是种群数量特征,不是丰富度,C错误。
故选C。5、D【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A错误;B、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不能表示为2对,因为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都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C错误;D、在同一生物体内,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2倍,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B【解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详解】A、T2噬菌体遗传信息传递在大肠杆菌的细胞质中进行转录,核糖体上进行翻译,A错误;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正确;C、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被激活并进行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错误;D、激素的受体不一定分布在细胞膜,还可能在细胞内,如性激素,D错误。故选B。7、B【解析】
对于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详解】A、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在侵染的过程中首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其扩散,当进入细胞内时,会引起T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引发细胞免疫,A正确;B、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和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效应T细胞不能直接清除病原体,B错误;C、吞噬细胞能对病原体进行非特异性识别,并处理和暴露抗原,将信息呈递给T细胞,C正确;D、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使结核病的发病率上升,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疫苗、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可将注射抗原和注射疫苗相互进行比较,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病毒,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使用于紧急治疗,此法缺点是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8、A【解析】
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被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含有叶绿素和藻类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黑藻是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有复杂的细胞器,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也属于生产者。【详解】A、蓝藻是原核生物,黑藻是真核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具有细胞壁,都是生产者,A正确;B、蓝藻的光合色素分布在质膜上,B错误;C、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就是DNA,无主次之分,C错误;D、蓝藻无染色体,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明确蓝藻是原核生物,黑藻是真核生物;其次要求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二、非选择题9、MmZNW、MmZNZnmm1/9遗传物质(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将该公鸡与基因型为mmZnW的白色母鸡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性别比例及肤色若子代雌雄比例相同且均为黄色,则基因型为MMZnZn若子代雌雄比例相同且黄色与白色为1:1,则基因型为MmZnZn若子代雌:雄=2:1且均为黄色,则基因型为MMZnW若子代雌:雄=2:1且黄色与白色为1:1,则基因型为MmZnW将该只待测“公鸡”与母鸡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性别比例。若子代雌雄比例相同,则其性染色体组成为ZZ。若子代雌:雄=2:1,则其性染色体组成为ZW【解析】
黄羽肉鸡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所以雌性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性是ZZ,根据题干中“羽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M/m基因和位于Z染色体上的N/n基因共同控制”和“黑羽色的雌雄鸡交配,F1雄鸡中,黑羽色∶白羽色=3∶1,雌鸡中,黑羽色∶黄羽色∶白羽色=3∶3∶2”,进行推测,雄鸡中,黑羽色:白羽色=3∶1=6∶2,所以子代雌雄比例总数为16,因此亲代雌性和雄性都含有两对等位基因型,即雄性基因型为MmZNZn,雌性基因型MmZNW,两对基因型只有组合,列表F1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如下:1ZNZN1ZNZn1ZNW1ZnW1MM黑色黑色黑色黄色2Mm黑色黑色黑色黄色1mm白色白色白色白色【详解】(1)根据分析,亲本基因型是MmZNZn和MmZNW;N基因存在时,应该出现黑色,但在有mm存在时,N基因不表达,表现为白色。(2)将两对基因分开处理,F1中黑羽色雌鸡全为ZNW,1/3MM,2/3Mm,黑羽色雄鸡1/2ZNZN,1/2ZNZn,1/3MM,2/3Mm,相互交配,子代黄羽雌鸡(M_ZnW)=(1-2/3×2/3×1/4)×(1/2×1/4)=1/9。(3)①牝鸡司晨是指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这种现象称为性反转,体现了表现型是由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控制的。②正常黄羽公鸡的基因型有MMZnZn或MmZnZn,如果是性反转形成的,则其基因型是MMZnW或MmZnW,判断其基因型选择该公鸡与基因型为mmZnW的白色母鸡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性别比例及肤色。结果及结论:如果基因型是MMZnZn,则杂交子代基因型MmZnZn和MmZnW,子代雌雄比例相同且均为黄色;如果基因型是MmZnZn,则杂交子代基因型MmZnZn,mmZnZn,MmZnW,mmZnW,子代雌雄比例相同且黄色与白色为1∶1;如果是性反转的个体,其基因型是MMZnW,则子代基因型是MmZnZn∶MmZnW∶MmWW(致死)=1∶2∶1,所以子代∶雄=2∶1且均为黄色;如果基因型是MmZnW,则其子代基因型为MmZnZn∶mmZnZn∶MmZnW∶mmZnW∶MmWW(致死)∶mmWW(致死)=1∶1∶2∶2∶1∶1,子代雌:雄=2∶1且黄色与白色为1∶1。③司晨的“公鸡”如果是性反转形成,则其染色体组成是ZW,如果是正常的公鸡,则其染色体组成是ZZ,将该只待测“公鸡”与母鸡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性别比例。如果是ZZ,则子代雌雄比例相同;如果是性反转形成(ZW),则子代ZZ∶ZW=1∶2,雌∶雄=2∶1。【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根据题干中给出的表现型的比例推断出基因型,在根据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解答,设计杂交方案时,需要考生根据各种情况分析出个体的基因型,在选择杂交方案。10、K+外流低Na+内流电信号(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将单独培养的大鼠自突触神经元随机分为A组和B组,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A组神经元,B组神经元不做处理,用电极刺激两组自突触神经元胞体,测量其电位变化A组神经元的第二次电位变化明显小于B组的(A组神经不出现第二次电位变化)【解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静息时,K+外流,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Na+通道开放,Na+内流,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2、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轴突一侧,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详解】(1)图中-68mV电位是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K+外流是神经元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此时膜内Na+的浓度比膜外低。(2)胞体受刺激后,Na+内流,使细胞膜内侧阳离子的浓度高于膜的外侧,形成动作电位,与相邻部位形成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依次将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下去。兴奋传至轴突侧枝的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胞体膜(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新的神经冲动,产生第二个峰值。(3)谷氨酸作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加入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后,谷氨酸无法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不产生兴奋。所以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实验组大鼠自突触神经元,用电极刺激胞体后,第二次电位变化明显变小,甚至不出现第二次点位变化。【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求识记和理解膜电位变化的实质,能分析在突触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原因和在突触处信号的转变过程。11、A叶绿体内磷酸丙糖转化为淀粉过程中释放的Pi磷酸转运器从细胞溶胶中转入温度CO2浓度增加右移叶绿素a叶绿素b红光、蓝紫光【解析】
1.据图分析:图一中,A表示ATP和还原氢,B表示三碳化合物,C表示五碳化合物;图二表示不同温度和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提高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详解】(1)由图一可知,A表示ATP和还原氢,可为三碳酸还原提供能量;磷酸转运器作用是同时向叶绿体基质内转运Pi,并同时向细胞质基质转运磷酸丙糖,无机磷酸大量运入叶绿体,抑制磷酸丙糖的外运,导致淀粉的合成量增加并释放Pi,所以叶绿体中的Pi来自叶绿体内磷酸丙糖转化为淀粉过程中释放的Pi和磷酸转运器从细胞溶胶中转入。(2)图二中横坐标为温度,两条曲线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测得,因此这一实验过程中的自变量有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3)当大气CO2浓度升高到饱和CO2浓度时(其他条件适宜),会导致CO2浓度二氧化碳固定增加,光合作用增强,物质C(五碳化合物)的合成速率将会增加;需要更强的光照合成更多有机物,故图三中光饱和点会向右移动。(4)叶绿体中含有的主要色素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它们都是含镁的有机分子,这种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几乎不吸收绿光,所以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