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总体规划现状研究区位交通·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产业现状·人居环境现状·乡风文明情况·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社会治理情况·综合评价分析总体规划规划思路·总体目标·形象定位·宣传口号·总体规划目录CONTENT010204规划总则规划背景·规划范围·规划期限·规划原则·规划依据·上位规划投资估算总投资·建设时序05保障措施强化组织保障·强化资金保障·动员社会参与·强化宣传引导0607五大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03乡村振兴案例分析创新土地经营模式·植入文旅产业带动模式·综合分析第一章
规划总则1.1规划背景1.2规划范围1.3规划期限1.4规划原则1.5规划依据1.6上位规划1.1 规划背景**——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首批推进2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区——**市生态振兴单项试验示范区,首批纳入全市2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片区——获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岛、长江风景眼,将建设成为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承载地,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展示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体验地。01**村属于*****片区范围内,*****片区的规划将为**村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1.2规划范围规划范围:本规划涉及**全村,涵盖**组、**湾组、*****组、*****组、**组总5组,总土地面积8.5平方公里。核心区范围为:**组、**湾组,**组。02规划期限2019-2022年,规划基准年2018年,规划目标年2022年。规划原则1234延续风貌,彰显特色因地制宜,合理定位科学布局,适当超前从整体上对乡村的生态、生活、生产问题进行实践探索,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体现人与自然的融合共生。梳理保护村域内原有景观格局、聚落风貌,延续村庄肌理与空间形态特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适当兼顾民风民俗,展显村庄的个性与自身特色。立足村内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民宿、乡村旅游,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深入挖掘与传承村庄文化资源,引导乡村旅游业发展,带动区域整体发展。把满足农民的生活、生产和发展需要作为规划的出发点,依据村区位、地形、资源、地质等条件,优化村社的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生态优先,共融共生03规划依据政策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2018年6月15日)《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相关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渝农发〔2018〕1号)《**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市**区乡村生态振兴试验示范实施方案(2018-2020年)》《**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2018-2020年)》基础资料《**区**街道**村村规划》《**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04**村位于**组团和**组团的隔离地带,**-**风景名胜区内,是以都市旅游、科研教育为主导的发展区域,打造**中心城区游憩带,承担保护生态环境,体现山、水、绿城市特色,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职能。从空间位置来看,**村位于非城市建设区域根据主城区道路网规划,村域涉及1条规划快速路,现已建成,以隧道形式过境;根据主城区给水工程规划,村西部涉及1条应急联络供水管道;根据主城区通信工程规划,村内涉及黄桷垭微波站至张关微波站的信号传输通道,须对通信设施的空域环境和场区予以一定的保护;根据主城区美丽山水城市建设规划,村内原则上不得进行与生态旅游休闲功能无关的建设行为。1.6上位规划1.6.1《**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4年深化)根据城乡总体规划,**村属于非城市建设区域,原则上不得进行与生态休闲功能无关的建设行为。**村与**市城乡总体规划关系示意图05**村位于非城市建设区域内;规划有1条微波通道穿过村域南部;规划有1条给水管线沿**山2号隧道穿过村域西部;村域西北部规划有1条泄洪/排水通道穿过;沿村内**山2号隧道和县道**路(*750)有规划道路红线。针对尚未实施的线路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分区规划精度相对较低,规划线路尚未定线,实际施工位置尚不明确,村内在开展村级建设时应及时确定线路落地位置,避开防护走廊范围,避免不必要的拆迁工作。根据分区规划,**村涉及给水管线、排水管线、微波通道以及**山隧道2号、县道**路的道路规划红线。**村村级建设应该避开走廊防护范围。061.6上位规划1.6.2《**区分区规划》**村与**区分区规划关系示意图071.6上位规划1.6.3《**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北部县道**路(*750)旁规划规划有加油加气站用地。**村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关系示意图081.6上位规划1.6.4涉及管制要素主要管制要素:**村内涉及的管制要素包括:四山禁建区、四山重点控建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II级保护林地、城镇饮用水源保护区、高压线电力走廊、公路防护范围、地质灾害隐患点、油气管道5米禁建控制范围和油气管道限建控制范围。**村主要管制要素示意图第二章现状分析区位交通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产业现状人居环境现状乡风文明情况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社会治理情况综合评价分析092.1区位交通交通区位图地理区位植物园方向进入**山隧道出口进入**村位于**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内,风景优美。村内交通便利,可通过**山隧道出入口快速达到市中心。**街道**村位于*****风景区北部,长江**,南靠**植物园,北与江北区铁山坪隔江相望,西部毗邻鸡冠石镇纳溪沟村,东部毗邻**镇。全村均位于**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内,风景优美。村内交通便利,县道**路(*750)沿长江江岸穿过村域,向南可达**镇**村,乡道大放路(YA18)连接村中部便民服务中心和县道石纳路(*A54);乡道水夏路(YA19)连接村北部村民住宅和乡道大放路(YA18)。开迎路以隧道形式穿过村域西部。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村海拔高差较大,以山地地貌为主,呈两边低中间高的走势;坡度25°以上为主要坡度类型,呈现典型的山地特征,同时也造就了自然环境条件较好、景观类型丰富的立体山地层次。高程:**村位于南温泉山北部,长江**,以山地地貌为主,呈南北向向两侧高程逐渐降低,海拔介于160.2米至534.3米之间,最高点位于村南部山顶,最低点位于东北部长江江岸处,高差为374.1米。坡地:**村西部山体台坪区域坡度较缓,村内山体山坡坡度较大。坡度小于10%的区域占村域面积的18.73%,主要为村中部和南部山顶台坪区域;10高程分析坡度分析2.2自然条件序号地类面积(公顷)百分比(%)1耕地46.196.972园地74.8811.293林地401.9660.63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3.305.024其中建制镇0.020.00村庄19.044.63采矿用地0.410.06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170.335交通运输用地9.331.416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6.5414.56其中河流水面85.3912.88坑塘水面4.660.70内陆滩涂6.460.97合计662.99100.00**村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村土地利用现状图112.2.2土地资源**村林地资源丰富,林地面积(6000亩)占全村面积的60.63%,耕地面积少,仅占全村面积的6.97%。村庄建设用地分布较为分散,呈现组团式分布,总乡村建设用地面为285亩。自然景观资源**村位于**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内,村内山体起伏绵延,林木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林木苍翠,空气清新,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景色优美。平均气温22℃左右,含丰富的负氧离子,植被种类2000余种、氧气含量高出中心市区40%、粉尘含量低于中心市区30%、噪音低于中心市区二分之一。历史文化资源村内有2处寺庙,分别为**寺以及*****寺。古树名木村内有黄桷树5棵,其中**组3棵,*****祖、**组各1棵。**村林木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有桃花园、腊梅园旅游点以及在建的石斛园项目、杜鹃园等自然旅游资源,也有**寺、*****寺、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桃花园12**寺2.2自然条件2.2.3旅游资源社会经济条件整体社会经济情况**村传统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几乎消失(无粮食作物种植),村内以花卉苗木、民宿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产业为主导产业,村内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村下辖5个组,共560户1110人,常住人口1230人。2018年**村人均年收入286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高于全市11549元的平均水平。由于临近主城,村民增加收入途径较多,生活相对富裕,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为就近打工、房屋租赁、开办农家乐、土地流转等。2.3.2公共服务设施情况公共管理服务:位于村中部,功能齐全,多功能为一体。便民服务中心旁还建有小广场,配套有健身设施。医疗卫生:**村卫生室紧邻便民服务中心,服务于全村。教育设施:**村无幼儿园、小学等教育设施,村内适龄儿童多在街道幼儿园、学校就读。金融服务网点:**村内无金融服务网点,村民存取款及其他金融业务须到**街道社区办理。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村日间照料室位于村便民服务中心内,可为村内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建筑面积约为120平方米,最多可容纳10人。宗教设施:**村内现有2处宗教设施,分别为**寺和*****寺。132.4 产业现状花卉苗木:全村花木种植面积3060亩,其中杜鹃1200亩,桂花650亩,黄桷树630亩,腊梅280亩,观赏性桃花200亩,盆景100亩。花木展销中心:包括景观檐廊200米、盆景展销中心800平方米,设置展销摊位10个,现已有6家商户入驻,但经营效果不理想。花木专业合作社:2家,秋枫花木专业合作社为村集体所有,主要负责桃花园的经营管理;**花木种植股合作社,由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入股15%与其他种植大户共同成立,经营罗汉松盆景苗木50亩。**村以花卉苗木、乡村旅游两大产业为支柱,2018年全村经济总产量3000万元,其中一产年产值1000万元,三产年产业值2000万元。142.4 产业现状民宿、农家乐:村内有民宿16家,分布较为分散,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民宿集群,是全市拥有民宿最多的村。民宿:现已入住民宿16家,其中已营业12家,在建4家,民宿年接待游客总量3.8万人次,年总营业额2300万元,为**村提供工作岗位50个,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民宿集群,是全市拥有民宿最多的村。农家乐:村内现有农家类2家,年游客接待总量1450人次,年营业总额21万元。其他:民宿设计工作室、生态疗养馆、美术馆和书院等项目在建中。15盆景园建设现状盆景园建设效果图桃花园现状**桃花园:以观赏桃花为主,面积200亩,村集体所有,2014年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门票收入25万元,餐饮收入5万元,年终分红*****、*****两个小组村民人均1000元。但存在季节性强的问题,除每年3月桃花盛开时开园,其余时间均处于闲置状态。2.4 产业现状休闲农业园区:**村共有7个休闲农业园映山红园:面积200亩,当前处于闲置状态。盆景园:规划建设面积6亩,包括盆景展示、销售、旅游观光、技术交流等内容,预计2020年6月建成,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30万元。**谷生态园:由**村村民委员会和重庆**园林绿化*****合作,先后出资6000余万元,栽植各类花卉苗木50余种。**谷生态园现状162.4 产业现状杜鹃园:规划建设面积100亩,包括杜鹃苗销售、休闲旅游观光。现处于前期设计阶段。腊梅园:面积100亩,以腊梅为主,现已流转给雄军旅游开发**,园区内建设有南麓民宿。石斛园:由*****生物科技*****与中药研究院合作建设,以石斛及其它中药材的保育、科普教育活动为主,包括4个功能区、15个特色小区,规划面积200亩,预计2020年3-4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其它休闲旅游项目:在建教场坝营地,约20亩,包括帐篷露营、户外团建、野生厨房、房车生活体验等,为**首家越野户外车营项目;香火旺盛的**寺,紧临石斛园及**人居环境整治核心区,是**村乡村旅游客群的潜在吸引点;年代久远的*****寺、百年黄桷树及寺旁建设的书院,也是**村乡村旅游的潜在项目。172.5人居环境现状**村内共有966栋村建筑、2栋非村建筑。村建筑中,村民住宅911栋,主要分布于村内道路沿线;村庄公共服务建筑10栋,分别为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公厕和寺庙建筑;村庄产业建筑40栋,为村内农家乐所有;村庄基础设施建筑5栋,为村内**水厂所有。建筑物用途与分布图建筑代码建筑类型建筑栋数占比(%)V村建筑96699.79其中村民住宅91194.11村庄公共服务建筑101.03村庄产业建筑404.13村庄基础设施建筑50.52设施农用建筑00.00其他建筑00.00N非村建筑20.21其中对外交通设施建筑0.000.00国有建筑0.210.00合计968100.00**村建筑物统计表建筑分布:以大散居小聚居为居住形式,总体表现为组团式居住模式。182.5人居环境现状建筑风貌:以砖混结构为主,楼层多为2-3层,平屋顶为主,房屋外观较好,建筑墙体外观多刷有白色涂面或黄色涂面。**小组进行了建筑外立面改造,外墙刷有白色涂面,在外墙转角处贴有灰色瓷砖装饰,建筑风格较为统一。192.5人居环境现状**组**组**湾组建筑整治:全村已经完成了危房改造,村内仅对**小组进行了建筑外立面改造。**组:共163户,全面完成建筑外立面及院落改造的有80户,其余83户未进行整治;**湾组共42户,有4户完成了建筑外立面改造,2户完成了建筑外立面及院坝改造,其余36户均未进行环境整治;**组共35户67栋房屋,院坝31处,其中约90%的水泥院坝、7%的泥土院坝,均未进行环境整治。全村已完成危房改造145户,风貌改造67户,危房改造率100%。202.5人居环境现状基础设施情况:村内主要道路已经硬化,部分道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并形成环线。村内硬化村内机动车道总长度约13.5公里,人行便道总长度约5.0公里;村内北部有2个港口码头和1个加油站。8米村道:腊梅园公路、石纳路、**路,双向2车道,宽约8米,为沥青混凝土路面。4米村道:大放路、水夏路,双向2车道,宽约4米,为沥青混凝土路面。212.5人居环境现状基础设施情况:村内已经实现全村供水、供电、电信基础设施全覆盖,在排水、燃气等方面需进一步完善。、排水方面:全村每户都建有三格化粪池,**小组已建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站1个,能处理约450人的生活污水。在建集中式污水处理站两个,其余小组均采用散排方式排放。环卫设施:**村已建公厕3座,分别位于村便民服务中心腊梅园和幸福广场,均向村民免费开放。沿道路分布有8个垃圾坑及多个垃圾桶,组建了村内垃圾清运志愿者队伍,统一收集,再转运至**街道燃气设施:天然气主管已接入村内,但尚未接通至村内。图例已建污水处理站在建污水处理站已建公共厕所222.6乡风文明现状设施:建成文化广场1200平方米;文化中心图书馆20平方米;体育健身设施15套;老年活动室1个。成立小组:“庭院天使妇女小组”“快乐嬢嬢文艺小组”“乡村治理妇女小组”。开展活动:“家风润万家”“整洁庭院”“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各类文艺活动、农村妇女卫生习惯专题培训、净化美化环境万家行活动、“传承好家训,感悟道德力量”道德讲堂等活动,联系大学组织“暑假儿童教育及作业辅导”活动,评选“身边好人”,关爱重病家庭及贫困儿童,使**村的“内在美”深入人心。232.7人才队伍现状**村人才现状:村内人才结构分层明显,存在着各类技术人才数量不足等的状况,外来经营者(民宿)整体文化水平较高,大专以上为主,常住村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初中级以下为主,人才队伍建设依然是村内实现乡村振兴的一块短板。培训活动:**村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乡村旅游”“厨师”“花卉园艺”等培训活动,培训总人数达200人。培育了各领域本土人才若干,如农旅产业带头人苏健波、盆景制作人肖庆伟、休闲生态园女老板郑小容等。引进了外来民宿发展带头人王文亮,通过自身发展,以点带面,助推**村民宿产业强劲发展。学历水平本科及以上大专高中初中及以下占比(%)1.841678.2**村村民学历统计表242.8社会治理情况组织振兴机制:党支部带头抓、党员带头干管理制度:实行“三事分流”,解决村民的大事、小事、私事;聘请法律顾问,成立社区法律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法治宣传、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积极完善村规民约,制定了“第十届村规民约”、“**村治理乱办酒席公约”;组建治安巡防志愿者队伍,共同维护社区稳定,保障村民安居乐业,村级治理工作成效明显。三张网:“责任网、帮扶网、连心网”。带动全村村民建成“桃花园”“映山红园”等休闲观光园区,引入民宿16家;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站改善生态环境,组织**片区人居环境整治改善生活环境;建设花木展销中心完善产业链条,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0万元左右,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000元,居**市前列;获**电视台“走进乡村”栏目组进行专题报道,获**市美丽宜居村庄等称号。252.9综合评价分析**村森林覆盖率72%,花卉苗木种植面积3060亩,拥有桃花园、腊梅园、映山红园、杜鹃园、盆景园、石斛园六大产业园区,多个休闲园区奠定了全域乡村旅游基础。拥有入驻民宿16家,年接待游客总量3.8万人次,年总营业额2300万元,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民宿集群,是全市拥有民宿最多的村。**村村支两委组织战斗力强、号召力强,通过密织“责任网、帮扶网、连心网”三张网,带动全村村民建成休闲观光园区,引入民宿16家,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建设花木展销中心完善产业链条。生态产业优势明显民宿集群特色突出村支两委战斗力强26发展缺规划产业缺品牌村庄缺文化基础缺保障2.9综合评价分析27缺乏整村发展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和思路。产业基础好,但未整合形成品牌。村庄坐落于**风景区内,生态环境优越,宜居度高,但缺引人驻留的文化内涵。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尚处于初级阶段。第三章乡村振兴案例分析创新土地经营模式植入文旅产业带动模式综合分析3.1创新土地经营模式四川**村**村发展最重要的一步,是创新土地经营,充分发掘土地价值。2015年成都市郫都区被列为全国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村抓住了这次机会,将原属村集体所办复合肥厂、预制厂和村委会老办公楼共13.447亩闲置集体土地,以每亩52.5万元的价格出让给四川迈高旅游**,收益超过700万元。被整理出来的土地除了用于村民集中新居建设,其余土地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了榕珍菌业、妈妈农庄等企业和项目落户,率先开展清产核资、股权量化,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敲响四川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锤”。优化生产体系,按照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的思路,做强做优绿色产品品牌,建成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800余亩。优化经营体系,组建2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引入京东云创平台、“人人耘”智慧农业,培育省市著名商标品牌3个。优化产业体系,引进培育榕珍菌业、满江红等16家企业,延伸产加销链条;建成AA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实现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村2017年集体资产达46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462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6万元。283.1创新土地经营模式“三集中、三置换”——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农村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村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住房所有权置换城镇公寓房、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以农民拥有的集体资产所有权置换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新型社区、工业小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公园四大版块。**村最大的特点是实现经济内循环。**村通过“三置换”腾出的土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村级经济发展。一是成立**合作农场,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并且机械化回收利用稻麦秸秆;二是成立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研发秸秆饲料,秸秆过腹还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升农副产品质量;三是规划农业休闲旅游生态区;四是成立劳务合作社吸纳失地农民,对外承接服务;五是建成6万㎡标准厂房对外出租。六是成立**科技股份*****,建成秸秆饲料厂、屠宰场、食品加工厂,做大养羊产业。建成经过多年发展,**村也逐步形成了从大米种植加工、果园农场,到饲料研发、食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多元化的村级集体产业,村级总资产近亿元,村级可支配收入达2130万元。江苏**村293.2植入文旅产业带动模式四川**村**村主打文创主题,引入艺术名人,吸引文艺青年,引进文创项目,通过名人效应、文创项目及成功的宣传营销手段,最终带动了整村的乡村旅游,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使**村从一个普通的川西林盘村转变为全国知名的文创村。303.2植入文旅产业带动模式崇州道明·竹艺村当地虽然有精湛的竹编手工艺,但设计和创新理念有所不足,要想实现产业的升级,还需引进创意、艺术、设计类人才进入竹艺村。“我们认为,当地需要一所能真正吸引人才关注度的典范型建筑。”竹里项目应运而生。这座建筑的名字来源于曾任蜀州(今崇州)通判的陆游,在造访道明镇的白塔禅院时,写下了“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乱红飞尽绿成阴,有鸣禽”之句。设计师团队由此获得灵感,团队将当地的传统竹编工艺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融入其中,希望这种古老技艺能借此得到传承和复兴。2017年3月份,竹里正式投入运营,一经亮相便收获了一大批业内外粉丝。以竹里建筑为依托,竹艺村衍生了住宿、旅游、文化手工体验等相关业态,众多新村民也纷纷受到招募加入竹艺村,为这座川西平坝村落增添丰富的体验感和文化魅力。313.2植入文旅产业带动模式竹里建筑——竹编博物馆、书院、酒馆、乡村住宿323.3综合分析从**村、**村的经验来看,创新土地经营模式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同步进行,以土地集中经营,招商引资,构建产业链条,带动旅游发展,实现产业的良性互动。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农民增加资产性收入。但此种模式不适合**村,山地地形条件及各类限制性因素多,以及**土地政策的限制因素。植入文旅产业带动模式,挖掘或植入旅游元素,**村抓住创客文化,打造国际陶艺村,以此为宣传主题,引入陶艺体验、草本染体验、采茶体验,引入美食、住宿,配套村内游览观光车,打造单车环村游,构建乡村旅游产业链条。竹艺村通过一栋建筑产生的网红效应,使竹艺村从一个普通的川西林盘村华丽转身为全国知名的网红村,同时引入了书院、酒馆、乡村住宿等休闲业态,拓展研学旅游,构建了乡旅全链条,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带动了整个乡村的发展。由此来看,植入文旅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模式更具有可借鉴性,打造路径无外乎“特色鲜明的主题定位+自然格局的乡村环境”,逐步配套吃、住、行、游、购、娱项目——构建乡旅全链条,通过乡村旅游带动整村发展,农民收入以土地/房屋租金、开农家乐、打工、产业收入等为主。**村背靠**前临长江,在区位、交通、生态环境、乡村治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产业方面具有明显特色具备打造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基础。33第四章总体规划4.1规划思路4.2总体目标4.3形象定位4.4宣传口号4.5总体规划4.1规划思路34整合**村的资源优势,紧抓“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主线,以“生态发展”为主题,突出**民宿集群优势,树立**市精品民宿示范村的品牌;抓出花卉苗木潜力产业——盆景艺术,打造特色盆景院落;挖掘乡土“牛”文化及生态文化,树立**文化旅游品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旅游路线完善、乡村生态环境修复、村庄绿化美化,将**村建成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及生态振兴示范村,实现“家家是民宿,院院有盆景,人人来参与,处处皆生态”的美丽愿景。全国生态振兴样板村——国际民宿示范村市级生态体验教育基地4.2总体目标354.3形象定位“悠然**、生态**”364.4宣传口号“悠然**游·慢步**村”宣传口号:**风景眼·魅力**村**民宿村·**乡愁地都市乡旅处·绿宿**村37一园—**村农耕文化公园:包括幸福广场、**生态庭院示范区、农耕文化科普体验道、生态文化展示中心、牛文化农耕艺术园、民宿部落。八景:腊梅香谷、**佛寺、石斛药园、杜鹃红岭、桃花江畔、**谷、**菜地、樱桃湾里。一基地—森林康养基地:沿*****组、**坪组、*****组,利用森林资源打造森林康养基地。4.5总体规划4.5.1功能分区规划结合**村现有的发展基础,形成一园八景一基地”的空间结构。图例:八景森林康养基地38**村农耕文化公园腊梅香谷**佛寺石斛药园樱桃湾里杜鹃红岭桃花江畔**谷**菜地4.5总体规划141517211819132211121098764532116234.5.2总体布局24游客接待中心幸福广场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站盆景园牛文化典故馆**生态庭院示范区**佛寺石斛药园农耕文化科普体验道生态文化展示中心民宿部落村委会休闲公园杜鹃红岭桃花江畔**菜地腊梅香谷**谷樱桃湾里**湾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区户外拓展运动场森林探险道牛文化农耕艺术园生态停车场村入口标识观景平台2525252039建设思路:根据**村缺乏核心亮点项目的现状,连通**片区至**片区的道路,与环线道路所围合区域正是**村已有亮点项目区,在此基础上,以生态为本底,挖掘**村“牛”文化,融合已有景观节点,新增以“牛”文化为主题,特色果蔬盆栽为主打产品的“牛”文化农耕艺术园。通过道路串联,将产业、文化、人居、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再现传统农耕田园和农耕文明的本原,共同打造**村的核心亮点——**村农耕文化公园。建设规模:450亩一园——**村农耕文化公园图例:**村农耕文化公园**村农耕文化公园40图例:**生态文化园12345667891110712村委会休闲公园1241游客接待中心幸福广场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站盆景园牛文化典故馆**生态庭院示范区农耕文化科普体验道生态文化展示中心民宿部落牛文化农耕艺术园11 牛文化农耕艺术园主入口10具体规划项目:游客接待中心(原花木展销中心)、幸福广场、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站(原乡情馆)、牛文化典故馆(原乡愁亭)、**生态庭院示范区、农耕文化科普体验道、生态文化展示中心、“牛”文化农耕艺术园、民宿部落等景点。一园——**村农耕文化公园图例:**生态文化园1234567游客接待中心幸福广场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站盆景园牛文化典故馆**生态庭院示范区生态停车场12345676游客接待中心:将原有花木展销中心的部分区域改建为游客接待中心,部分区域功能改为手工作坊、乡土特色产品展销中心、小吃坊等项目。为游客提供咨询、等候、购物等服务,也解决了**村没有游客接待中心的问题。一园——**村农耕文化公园42生态停车场规模:10亩建设地点:映山红园建设内容:将闲置的映山红园改为生态停车场,提供停车位200余个,缓解旅游高峰时节对车位的需求量。一园——**村农耕文化公园43
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站:将幸福广场原乡情馆改扩建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站,展示新时代新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改建面积:100m2现场照片一园——**村农耕文化公园44现场照片牛文化典故馆:将原乡愁亭改扩建为牛文化典故馆,展示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承传下来的有关牛文化的典故、传说、故事等。改建面积:40m245一园——**村农耕文化公园**生态庭院示范区一园——**村农耕文化公园46图例:**生态文化园67891110712**生态庭院示范区67 农耕文化科普体验道8910111247生态文化展示中心民宿部落牛文化农耕艺术园牛文化农耕艺术园主入口村委会休闲公园10111111新建**片区至**片区4.5m宽车行道650m,串联**生态庭院示范区、生态文化展示中心、民宿部落、牛文化农耕艺术园。沿道路两侧利用标识标牌、雕塑、景观小品、休闲坐椅、景观亭廊等与农耕科普知识相结合,讲述传统农耕文化小故事,展示传统农耕文化中价值观,打造一条能为游客提供了解5000年历史传统农耕文化的科普游览道。一园——**村农耕文化公园农耕文化科普体验道一园——**村农耕文化公园48生态文化展示中心建设规模:370平方米建设内容: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科普宣传展厅,以常设展览教育基地、影视放映等为主要功能,主要介绍**区生态保护的实施和取得的成果,呼吁全民参与**生态环保的活动中。展示中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板块:——认知生态——**生态——生态科技——生活与生态一园——**村农耕文化公园49生态科技:通过介绍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低碳生活小妙招、以及环保行业的高新技术以及新技术等内容,引导人们投身环保事业,选择低碳生活。包括各种高科技低碳环保产品展示,多种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生态文化展示中心认知生态:通过大型的多媒体展示技术和互动体验的形式,如互动地幕、幻影剧场,向观众直观生动的展现过去生态保护不当产生的一系列恶果。**生态:通过虚拟翻书、互动多媒体游戏、污水处理演示系统,对**区生态振兴试点建设的内容进行全面介绍。生活与生态:向观众介绍日常生活中环保的重要性,宣传生态环保理念,影响和感召更多的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年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理念,投入生态保护与建设中来。50一园——**村农耕文化公园规模:100亩建设内容:结合**村缺乏吸引人、留住人的亮点项目,结合地形相对平缓的优势,对土地进行整理整形,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调整原有花卉苗木产业结构,将**村拥有的盆景制作技术与特色观赏果树、蔬菜相结合,同时融入“牛”文化,设置各类牛雕塑、景观小品、牛文化景墙、牛故事步道、休闲亭/廊/花架等文化元素,打造集特色农业产品、特色文化技艺、传统农耕文化艺术于一体的休闲生态农耕文化园,打造为**村的特色亮点项目。牛文化农耕艺术园牛文化农耕艺术园51一园——**村农耕文化公园牛文化农耕艺术园一园——**村农耕文化公园52民宿部落改造范围:对**区域相对集中的19户民房按民宿标准改造,配套休闲广场、林下停车位、书苑、茶厅、花房、餐吧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成**首个民宿部落集群。图例:
民宿部落村委会一园——**村农耕文化公园53建筑以自然乡村风格为主,色调以白色、木色、灰色为主。材质上以夯土、石材、木材、土墙、青砖、茅草碎石头等为元素。民宿部落民宿部落建筑意向图:54一园——**村农耕文化公园民宿部落庭院效果图55民宿部落民宿部落入口效果图一园——**村农耕文化公园八景腊梅香谷**佛寺石斛药园杜鹃红岭桃花江畔**谷**菜地樱桃湾里规划内容:本次规划主要对桃花江畔、杜鹃红岭、腊梅香谷进行提档升级,同时新增樱桃湾里、**菜地。石斛药园杜鹃红岭桃花江畔**谷**菜地樱桃湾里腊梅香谷56**佛寺八景腊梅香谷规模:100亩建设内容:对原有腊梅园进行升级改造,完善步行道路系统,增加景观配套设施,融入腊梅诗词文化,挖掘腊梅的艺术价值,延伸产业链条,探索研发腊梅古桩盆景、腊梅香包、精油、香水、香皂、面霜、面膜等特色产品,结合南麓民宿及已有的网球场,形成集餐饮、住宿、赏梅、闻香、休闲运动于一体的景观节点。规划腊梅种植观赏区、腊梅盆景艺术区、腊梅诗词文化区。57八景**佛寺规模:26亩建设内容:由原南滨路**寺2003年受灾迁建而成,是一座仿明清宫廷建筑。**寺背靠**、面临长江、远眺空港,青山环绕,其主要建筑有天王殿、**殿、西方**殿、千手**殿、**殿,是**的佛教文化圣地。58八景石斛药园规模:200亩建设内容:由*****生物科技*****与中药研究院合作建设,以石斛及其它中药材的保育、科普教育活动为主,包括4个功能区、15个特色小区,预计2020年3-4月建成并对外开放。59八景樱桃湾里规模:原**花木合作社50亩建设内容:原**花木合作社苗木种植基地,土地规整、道路配套完善,对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种植樱桃为主,配套水肥一体化设备、物联网设备,增加绿色防控技术,打造高标准精品果园。增加果园入口大门、文化标识牌、景观小品、休闲座椅、道路景观灯、指示牌等景观配套设施。60八景杜鹃红岭规模:100亩提升内容:对已成规模的杜鹃园进行升级改造,完善步行道路系统,增加休闲坐椅、景观亭、景观小品、景观平台、文化长廊等景观配套设施,连通杜鹃园至桃花园步行道约200米,将原有农户自然种植形成的景点提升改造为集赏花、踏青、漫步、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新晋网红点。61八景桃花江畔规模:200亩提升内容:原桃花园,紧临长江,花开时节,桃之夭夭,烂漫江畔,已是春天长江边一处成熟的赏花休闲景点。规划中对园区后门、生态停车场、标识标牌、至古山洞景区连接道路等进行提升,助推桃花园升级3A级景区。62八景**菜地规模:**坪60亩建设内容:对**坪现有耕地进行统一的土地整治,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以有机蔬菜种植为主,结合周边人居环境整治及森林康养基地,配套景观休闲设施,打造林中农家田园风光。63八景**谷建设内容:为改善昔日渣场滑坡险情和长江沿岸的生态环境,由**村村民委员会和*****园林绿化*****合作,先后出资6000余万元,栽植各类花卉苗木50余种,自然分布的立体园林,把山、水、花、石融为一体,是市民亲水、赏花的游玩圣地。64一基地—森林康养基地千米森林绿道**村*****组、**坪组、竹林沟组等几个组团处于核心区的外围,居住人口相对较少,森林覆盖面积大。充分利用优越的森林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连通步道,打造**首条“千米森林绿道”、森林探险道等,让游客漫步于绿色森林中,养心、养身、养神。未来可结合实际情况,引入相应的森林康养项目。图例:森林康养基地林中观景平台65观景平台一基地—森林康养基地66。森林探险道建设规模:3300米建设内容:利用现有林地,规划丛林野战、徒步探险、森林荡桥等项目满足年轻人休闲体验的需求一基地—森林康养基地67观景平台建设规模:3个建设内容:规划3个观景平台,织女亭、牛郎亭、望江亭,牛郎织女亭遥相呼应,既可对望又都是观江景的最好位置;望江亭可观*****、对岸的铁山坪及长江,还可远观主城区,是**村的最佳观赏点。一基地—森林康养基地观景平台684.5总体规划4.5.3用地布局(与村规衔接)本规划用地符合**村村规划用地布局,**村村规划确定**村各类用地规模及分布:农用地:474.79公顷,占村域面积75.83%;建设用地:53.03公顷,占村域面积8.47%,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7.01公顷。其他土地:98.30公顷,占村域面积15.70%。新增生态文化展示中心6970至*****石纳路腊梅园公路开迎路弹广路至**至植物园至**山隧道图 例**路石纳路腊梅园公路开迎路4.5总体规划4.5.4道路系统规划对外交通规划**村的对外交通主要依靠腊梅园公路、**路、石纳路,现状道路宽度为8m。**路:规划道路宽度为32米。腊梅园公路:规划道路宽度为8米。石纳路:规划道路宽度为16米。至弹子石至内环快速4.5总体规划714.5.4道路系统规划村域内部道路交通主村道:村内的主要交通联系通道以及交通旅游环线,道路宽度8m,主要为腊梅园公路、**路、石纳路。次要道路:连接各社的主要交通要道,道路宽度为4.5米。规划新增**组至**组4.5米次村道1100m米,腊梅沟水库右侧4.5米次村道330米,整修4.5米宽道路410米。至*****石纳路腊梅园公路弹广路至弹子石至植物园至**山隧道图 例主村道次村道新增次村道整修次村道本次规划共设置旅游步道约29公里,其中农耕文化体验步道约3.5公里,森林康养步道约14.5公里,乡村休闲步道约11公里。图 例农耕文化体验步道新增森林康养步道农耕文化体验步道幸福广场桃花江畔**菜地樱桃湾里·新增森林康养步道·4.5总体规划4.5.4道路系统规划村域内部道路交通旅游步道规划:作为农耕文化体验、森林康养体验的旅游步道,规划道路宽度为1.2-1.5m。·现状道路新增森林步道乡村休闲步道42乡村休闲步道ZGD-014.5总体规划图 例新建主干道整修主干道新建游步道新建环湖栈道ZGD-02ZGD-03ZGD-04ZGD-05序号名称路面形式宽度(m)长度(m)单价(元)合价(万元)备注1新建次村道沥青混凝土4.56421600102.72ZGD-012新建次村道沥青混凝土4.5340160054.4ZGD-023新建次村道沥青混凝土4.586160013.76ZGD-03村道村凝近土期4.道5路328建16设00表52.48ZGD-045整修次村道沥青混凝土4.5409100040.9ZGD-056主干道占地补偿100000136.1113.61亩7游步道彩色透水混凝土1.56516400260.648环湖栈道防腐木/混凝土框架2.058425001469入户便道浆砌片石碎拼1.2710020014210合计949.01734.5.4道路系统规划村域内部道路交通一期启动建设道路:**村近期规划建设次村道1.8公里,游步道6.5公里、环湖栈道0.6公里,连通入户便道7.1公里。**村近期道路建设一览表`幸福广场···类别服务设施数量位置服务设施导向标识设施6主要出入口停车场14主要出入口、各旅游接待片区公厕6村委会、幸福广场、腊梅园、桃花园、**坪、杜鹃园垃圾箱根据需要按项目位置配置游客接待中心1现有花木市场医疗卫生站1村委会设置观景平台3沿江设置医疗卫生站图 例接待中心标识系统4.5总体规划4.5.5配套设施规划规划在**村旅游项目节点配套导向标识牌、停车场、休闲亭、公厕、垃圾箱等旅游服务设施。**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一览表公厕停车场观景平台74**山隧道下道口标识效果图4.5总体规划4.5.5配套设施规划75**山隧道下道口标识效果图764.5总体规划4.5.5配套设施规划**村入口标识效果图774.5总体规划4.5.5配套设施规划4.5总体规划4.5.5配套设施规划78**村入口标识效果图大放路沿线现有景观亭1个,新增设景观亭3个,间距为平均300米。1现场照片3现场照片2现场照片现有景观亭1.新建景观亭2.新建景观亭3.新建景观亭景观亭效果图79增设景观亭4.5总体规划4.5.5配套设施规划村落标识标牌效果图导视牌宣传栏庭院门牌警示牌4.5总体规划4.5.5配套设施规划80第五章五大振兴5.1产业振兴5.2生态振兴5.3文化振兴5.4人才振兴5.5组织振兴振兴思路产业兴旺美丽乡村总要求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美目标分解五项具体行动12项具体工程产业升级行动村庄美化行动文化传承行动人才振兴行动乡村善治行动产业兴旺田园美生态宜居乡村美文化兴盛人文美人才健全智力美组织壮大集体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工程、亮点项目建设工程、加工增值工程、品牌市场树立工程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文化活动惠民示范工程“领、引、育、用、留”工程党建强村工程后备干部队伍培育工程集体经济提升工程创新村级治理结构工程81针对**村乡村旅游现状,对照“吃、住、行、游、购、娱”的乡村旅游六要素,**村已具有较高品质的吃、住要素,行、游要素已有基础,但缺乏串联全域的步行绿道,已有休闲农业园区季节性强,基础、景观设施配套尚需进一步提升,留得住人,能满足全域全季游、购、娱的项目较为缺乏。因此,**村产业振兴以构建全域乡村旅游全链条为主,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主导产业】乡村旅游【配套产业】花卉苗木精品水果腊梅加工【增效产业】产业振兴产业结构825.1产业振兴5.1.2发展思路依托花卉苗木+民宿产业+森林资源,拓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工程、亮点项目建设工程、加工增值工程、品牌市场树立工程,建设全域导览体系、全域绿道、全域森林康养项目,倡导生态智慧旅游,构建**村乡村旅游全产业链,打造全村全域生态旅游,建成**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实施产业振兴项目后,年接待游客量达10万人次以上,乡村旅游年产值达1200万元以上。优化提升01培育品牌04生态引领02融合发展0383重点对桃花园、杜鹃园、腊梅园、原映山红园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道路、大门、生态停车位、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增加景观亭、廊、休闲坐椅、景观小品等景观设施配套,通过全域绿道的打造,将原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串成一条旅游线路。5.1产业振兴5.1.3重点工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工程重点项目桃花园改造提升、杜鹃园改造提升、腊梅园改造提升、原映山红园增加村级大型生态停车场,原花木销中心部分改造为游客接待中心,部分改造为小吃、手工作坊、乡土特色产品销售等。桃花江畔杜鹃红岭腊梅香谷生态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845.1产业振兴5.1.3重点工程亮点项目建设工程针对项目区缺乏较为开敞的亮点项目的现状,结合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规划牛文化农耕艺术园、全域步行绿道、精品果园、有机蔬菜种植、森林康养等项目。重点项目生态文化展示中心、牛文化农耕艺术园、民宿部落、农耕文化科普体验道、樱桃湾里、**菜地、森林养生步道、森林康养基地。森林康养基地牛文化农耕艺术园樱桃湾里**菜地民宿部落生态文化展示中心农耕文化科普体验道森林养生步道855.1产业振兴5.1.3重点工程加工增值工程结合项目区腊梅产业园的优势,挖掘腊梅产业的加工潜力,购买小型腊梅烘干设备,尝试开发腊梅香包等加工产品,探索制作腊梅盆景等特色销售产品,补充项目区缺乏“购”的旅游元素。重点项目研发腊梅香包、腊梅精油、香水、香皂、面霜、面膜等产品;探索腊梅古桩盆景、果树盆景等特色产品。腊梅园牛文化农耕艺术园865.1产业振兴5.1.3重点工程品牌市场树立工程围绕**村集聚的精品民宿及新构建的民宿部落,树立“**市精品民宿示范村”的旅游品牌。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构建**村乡村旅游全产业链。重点项目品牌培育、建设全域导览体系。875.2生态振兴5.2.1振兴思路贯彻“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思想,落实**村“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结合**村全域生态旅游的构建方向,打造全国生态振兴样板村。实施生态振兴项目后,**村将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率100%,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100%,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100%,实现村内污水、垃圾零排放。88盆栽果树的灌溉,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循环利用。治理目标:实现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已建在建拟建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分布图5.2生态振兴重点工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6+3”行动:“6”即中央部署的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规划;“3”则是地方提出的村民良好卫生习惯养成、建设和管护机制、保障措施。**村已完成厕所改造及村规划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方案:现有生活污水经三格化粪池预处理后通过管网集中收集后进行处理,处理工艺为“厌氧+微曝气地埋式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日处理能力为80m3/d,处理成本低于0.6元/t,出水满足《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0/848-2018)一级标准。处理后的污水完全达到还田利用的标准,用于周边花卉苗木、在建89垃圾分类收集车户用垃圾分类桶垃圾分类收集桶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户用旋转堆肥箱分散居民有机垃圾积分兑换其他垃圾旋转堆肥箱+蚯蚓养殖民宿等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治理旋转堆肥箱5.2生态振兴5.2.2重点工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治理方案: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于单户居民产生的有机垃圾,配备小型旋转堆肥箱,实现有机垃圾的肥料化利用;人流量较大的民宿,采用“旋转堆肥箱+蚯蚓养殖”模式进行处理,在产生肥料的同时,蚯蚓也可作为饵料用于垂钓等休闲活动,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加强运维、垃圾银行、分类指导等机制建设。治理目标: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率100%。蚯蚓养殖90现状图标准化鸡圈生态振兴重点工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治理思路:针对村庄产生的花卉苗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基于循环农业理念,将花卉苗木枝条与有机垃圾等协同处理,利用旋转堆肥箱实现有机污染物的肥料化处理,同时利用蚯蚓进一步过腹转化产生高品质有机肥用于花卉苗木的种植,蚯蚓也作为饵料出售。针对家禽散养影响村容村貌等问题,每户配备标准化鸡圈/鸭圈,通过“秸秆发酵床+好氧堆肥”模式处理养殖粪污。该处理模式是在标准化圈舍下方铺设秸秆等垫料层,加快畜禽粪污的肥料化进程,有效改善房前屋后的生态环境。治理目标: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100%91**湾民房整治区**民房整治区民宿部落区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改造范围:**湾小组36户,**小组35户,共71户。其中**小组分为普通农房外立面整治16户,民宿部落整治19户。图例:
民宿部落区**、**湾普通民房整治区5.2生态振兴5.2.2重点工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92普通民房区建筑外立面改造意向图:建筑色调材质元素提炼生态振兴重点工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建筑风貌
建筑以自然乡村风格为主,色调以白色、木色、灰色为主。材质上以夯土、石材、木材、土墙、青砖、茅草碎石头等为元素。建筑立面表达上融入抽象牛图腾、飞檐、吻兽等。93生态振兴重点工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普通民房组团景观手法:主要将院落进行梳理,绿化区域与硬质功能区进行有效区分,适当增加景观挡墙、小品等。94村容村貌提升工程村标现有景观亭新建景观亭新建景观亭新建景观亭彩色混凝土步行道新建4.5米宽车行道步行道扩建1.2米宽步行道扩建1.2米宽步行道新建1.5米宽新建4.5米宽车行道村委会民宿部落图例:村委会所在位置新建车行道4.5米宽(长度710米)步行道扩建为1.2米段(长度895米)步行道新建为1.5米段(长度122米)步行道扩建为1.2米宽彩色混凝土路面段(长度150米)村标所在位置新建景观亭位置现有景观亭位置新建4.5m宽沥青车行道路650米,连接村委会、**组与**组,形成整村道路小环线;拓宽现状1.0m宽步行道至1.2m宽150m;拓宽现状0.6m至1.2m宽步行道550m;新建1.5m宽步行道130m。**组5.2生态振兴5.2.2重点工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95生态振兴重点工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村民良好卫生习惯养成开展“整洁庭院”“最美家庭”、农村妇女卫生习惯专题培训、净化美化环境万家行等活动活动,建立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积分兑换超市,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引导村民逐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建设和管护机制成立乡村物业管理**,隶属于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统一管理、维护全村的公共环境卫生,保证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负责全村垃圾清理收集、污水/绿化等服务管理;村集体实施项目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闲置房屋租赁与经营管理;基施设施建设与维修服务等。保障措施(一)落实责任,转变观念。(二)多方筹措,合力推进。(三)建管并重,长效管理。(四)强化自治,共同参与。96生态振兴重点工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谷生态修复示范项目**村村民委员会和*****园林绿化*****合作,先后出资6000余万元,对原有垃圾进行清运,修建多台堡坎对滑坡进行有效治理,外运土壤,栽植各类花卉苗木50余种,将昔日荒坡渣场打造成休闲度假、观江赏花的游玩胜地,也打造成为**村生态保护修复的亮点示范项目。木荷-生物防火隔离林带项目**区农委积极推进木荷——生物防火隔离林带的构建,木荷素有“烧不死”之称,其枝干、树叶含水量达42%左右,具有含水超群的特性,是森林防火——绿色植物阻隔法的主要植物。同时,木荷也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97举办“一会一节”:文明群英会、**旅游节开展六个活动:鹊桥相会活动、**情景剧和歌舞晚会活动、“百家牛肉宴”活动、盆景艺术展销活动、吃住经营单位“五好”培训和督促检查活动、**农耕文化园游园活动完成三项工作:策划指导工作、筹备建设工作、督促检查工作办好九件事情:着力把幸福广场整合统筹建设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主阵地;着力办好每年一节,常态一会,即文明实践“一会一节”,通过一会一节贯彻落实“六讲六做”在**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着力在生态理念普及大众化上下功夫;着力整合所有部门、社会和群众力量、资源为**旅游节,加油助威,增光添彩!举办一会一节,开展文明实践;推动美丽乡村,幸福**人民。文化振兴振兴思路985.3文化振兴重点项目原乡情馆改扩建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原乡愁亭改扩建为牛文化典故馆,新建生态文化展示中心、牛文化农耕艺术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3.2重点工程生态文化展示中心99人才振兴振兴思路实施乡村人才“领、引、育、用、留”工程,通过“产业发展引领、政策扶持吸引、培训培育、搭建平台、关心关怀”五个方面,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队伍。以产业发展引领乡村人才振兴:围绕**村乡村旅游、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培育、扶持产业振兴领头人,做大做强“精品民宿”、“**腊梅”、“渝派盆景”等特色文化品牌,不断夯实乡村人才汇聚的产业基础。政策扶持吸引乡村人才汇聚:构建人才下乡激励机制,坚持以人才政策激励回引乡村人才,促进中高级岗位重点向基层一线作出贡献人员倾斜。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等激励政策,不断优化乡村就业创业环境。强化培训培育乡村人才队伍:积极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开展乡村旅游、花卉盆景等特色职业工种培训,为放牛村乡村产业发展培育技能人才。搭建平台用好乡村人才:强化“江南之星”创业品牌打造,鼓励农村创业项目参与创业创新活动,挖掘并扶持农村创业典型。关心关怀留住乡村人才:营造爱才敬才社会氛围,完善人才服务机制,落实教育、医疗等配套服务政策。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1005.4 人才振兴5.4.2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立**村技术人才库,提供各类花卉苗木栽培、盆景制作、民宿农家乐经营等方面的技术支撑;建**村“乡贤榜”“人才墙”,开展“文化讲堂”。101组织振兴振兴思路在村支两委的带动下,以党支部带头抓、党员带头干的组织振兴机制,通过密织“责任网、帮扶网、连心网”三张网,带动全村群众积极参与**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重点工程党建强村工程:认真贯彻执行《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农村工作条例》,提升村党组织组织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