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18课。面对中国科技落后的艰难局面,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非常重视科技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绽开拓了广袤前景。特殊是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勉图强,使祖国的科技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旺盛景象。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本课通过对“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的介绍和取得成就的缘由分析,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精辟论断的正确性,坚决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信念和决心。本课教学内容收录了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但也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和探究。其次,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文化成就离不开人才的努力,教化又是培育人才的主要途径,知道新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才能更好理解“科教兴国”的深刻涵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历史学问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抽象思维实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实力都有肯定程度的提高。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学问的实力。但是,大多数学生在现行教化体制特殊是主科学业负担的压力之下,不太重视历史学科的深化学习,历史学问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合作探究实力也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加强。另外,他们对“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尖端科学技术往往只有模糊而肤浅的相识,也对老一辈科学家静默无闻、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不够理解。教学目标基础学问了解以邓稼先、袁隆平和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为人类华蜜安康做出的动人事迹驾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文化成就实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获得信息有效利用教材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缘由和几位科学家胜利的共同缘由,培育综合分析问题的实力网络探究通过网络学习,创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培育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历史资料、进行探讨性学习的实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学生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继承传统立志成材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勉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加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决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文化成就的缘由。教法学法教法:依据学生已有的学问水平和对历史学问的理解实力,在传授基本学问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自主探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育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使学生在基本学问和基本技能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教学形式为教学中心内容服务的目的。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导入:1894年甲午中日斗争时,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自己国家的威海卫港湾内。但是,新中国成立刚半个世纪,人民海军就能驾驶着国产的导弹驱除舰环球访问、遨游世界各地。大家都已经知道发生这么剧烈反差的缘由在于新中国科技有了长足的进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二、承上启下,老师讲授新中国是在科技水平落后、外国对我国实行严密技术封锁的状况下,进行科学技术探讨的。但就是在这种状况下,我国的科学探讨,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2.依据教材第一目“从‘两弹一星’到闲逛太空”,学生分组探讨并回答:(1)20世纪六七十年头,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胜利,1966年,我国第一次胜利进行了放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胜利,1970年胜利放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谁来介绍什么是“两弹一星”?(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老师讲解:“两弹一星”现在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但是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例如,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就是因为他主持研制胜利了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3)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以邓稼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选择了20多名刚毕业的高校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勉图强、协力攀登科学高峰。他们在缺乏资料的“真空”状态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在罗布泊的戈壁沙滩上空点燃奇妙之火,生成原子弹爆炸特有的“蘑菇云”。(4)指导学生观看教材第90页插图《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并展示其他资料,体验科技试验胜利的快乐、骄傲等情感。拓展探讨: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逼,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逼,人民才能过上安静的日子)(5)我国从什么时候起先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已取得了哪些成就?(20世纪90年头,我国起先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20日6点30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放射神舟一号飞船,飞船精确进入预定轨道。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取得圆满胜利。2003年10月15日9点,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胜利放射,中国人首次飞天圆满胜利,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驾驭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载着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飞向太空。27日16点43分,翟志刚穿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刘伯明的帮助下打开舱门,迈出了中国人在浩瀚太空中的第一步,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就此诞生)老师过渡:新中国的科技探讨不但在强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解决民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袁隆平就是一位胜利解决中国众多人口温饱问题的科学家。3.依据教材其次目“杂交水稻与青蒿素”,学生分组探讨并回答:(1)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培育胜利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惠及全世界,能够多养活很多人口)(2)指导学生观看教材第93页插图,体会袁隆平坚持田间劳作的精神。(3)屠呦呦的重大贡献是什么?(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领导科研团队发觉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屠呦呦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4)我们应当学习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的哪些优秀品质?(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勉图强的优秀品质,增加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充溢信念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大事业)拓展探讨:我国科技快速发展的缘由是什么?(①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特地的探讨机制,有效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②广袤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很多毅然归国的海外华裔科学家们热忱投入、无私奉献。③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老师总结:我国在高科技技术探讨及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载人航天技术、运载火箭及卫星技术等航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两系法杂交水稻、基因工程药物、转基因动植物、重大疾病的相关基因测序和诊断治疗等技术的突破,使我国生物技术总体水平接近发达国家。高清楚度电视、“神威”计算机、大尺寸单晶硅材料、皮肤干细胞再生技术等重大成就的取得,使我国在相应领域跃入世界先进行列。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增加国防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国防工业的技术进步。4.依据教材第三目“文化事业的发展”,学生分组探讨并回答:(1)“双百”方针的内容是什么?(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2)举例指出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出现的作品。(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3)试举出新时期我国文化事业的一项成就。(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四、课堂活动1.列举本课中涉及的重大科技文化成果。(随意4项)2.从原子弹的第一次爆炸,到神舟五号、神舟七号的飞天壮举,中国只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为什么可以取得如此宏大成就?3.面对科技文化日新月异发展的今日,这节课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