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境词义-“语境+词义及用法”解题指导(主观题)_第1页
语文语境词义-“语境+词义及用法”解题指导(主观题)_第2页
语文语境词义-“语境+词义及用法”解题指导(主观题)_第3页
语文语境词义-“语境+词义及用法”解题指导(主观题)_第4页
语文语境词义-“语境+词义及用法”解题指导(主观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轮复习高考中的“词义、用法和效果”第二部分:主观问题解题指导第1课时01.教材中的语义探讨例举【教材借鉴】课文《咬文嚼字》【课本拓展探究1】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你是……”“你这……”【原文】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

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

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朱光潜《咬文嚼字》)思考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就够味了。”你是否认同这个看法?请简要分析。(4分)朱光潜: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的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的语法。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

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流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

“你这”。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来。(朱光潜《咬文嚼字》)答案参考:启示1:【课本拓展探究2】《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你是……”“你这……”【原文】《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刺的意味,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从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力。(朱光潜《咬文嚼字》)思考2:“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句话中的“你是”若改为“你这”,会失去怎样的表现力?答案参考:启示2:【课本拓展探究3】郭沫若先生的不当修改:“你是……”“你这……”“你有……”【原文】(朱光潜《咬文嚼字》)思考3:“你有革命家的风度”若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你是革命家的风度”,好不好?请简析。朱光潜: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话。(朱光潜《咬文嚼字》)答案参考:启示3:【课本拓展探究4】《史记》李广射虎【原文】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更复射,终不能入石矣”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在表面上改的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思考4:王若虚改《史记》失败,失败在哪里?原文:“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更复射,终不能入石矣”修改:①“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②“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答案参考;启示4:【课本拓展探究5】苏东坡《惠山烹小龙团》:“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VS“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原文】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朱光潜《咬文嚼字》)思考5:“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两句诗,有哪些联想义,产生了怎样的意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参考:联想义:意蕴:启示4:总结: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所探讨的文字修改五个典例,让我们在解答高考“语境+词义、用法和效果”类主观题时脑洞大开。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文字的修改,带来句式的不同,语法结构的不同,情感色彩的不同,联想义的不同,意蕴意味的不同。02.高考试题中的词义分析(非语用题)从最小的词语入用,理解词语的含意,分析其作用和表达效果,是近年来高考小角度、精细化设题的风向之一。为了把这一知识点讲透彻,本节课我们先跳出语言文字运用中的“语境+词义、用法和效果”主观题,看看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其他阅读专题中的词义分析题目,以期从更高的的站位、更宽的视角来掌握此类题目的解题能力。【例1】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考点:“□同斥鷃一枝栖”,缺字可否填为“鹏”?)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宋·吕本中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②。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舫倩分题④。[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通写诗作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B.春水新涨,水面辽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蝣一样细小。C.斥鷃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D.诗歌的尾联写到了“分题”,以此收束,与题目中的“次韵”形成照应。【例2】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考点:结合语境理解“募”字的意思,是“招募”非“捕获”。)原文:“臧霸先从陶谦,后助吕布,布为操所擒,霸藏匿,操募得之,即以霸为琅邪相”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A.臧霸曾为吕布效力,曹操擒捉吕布以后,臧霸为避祸藏匿起来;后来他又被曹操捕获,曹操不计前嫌,对他委以重任,任命他为琅邪相。选A项原因:【例3】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考点:炼字,分析颈联中“软”“低”二字的艺术效果)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宋·吕本中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②。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舫倩分题④。15.颈联中“软”“低”二字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赏析。(6分)【例4】2024年新课标Ⅱ卷:(考点:理解“白头心事”,诗人的思想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雨后为山亭独卧叶梦得①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16.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提示:古诗阅读考点:“白头心事”是哪些心事?结合诗的语言环境,扣重要词语,理解其背后思想情感内涵。找出关键词:注释:①中扣“南宋”“抗金”两个关键词。颔联:卧闻刁斗起连营尾联:“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从词语角度分析,“白头”与“儿童”对比,“话请缨”与首联“卧闻”勾连。再来分析“白头心事:——【读题】阅读以下高考题目,熟悉题型,了解考法,感知考点。【例5】2023年新课标Ⅱ卷《社戏》9.文中记述社戏的筹备及演出过程,多处使用“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等,含有哪些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审题】(1)明考点:品味重要词语的内涵(意味、意蕴);(2)读原文。找到词语(“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在文中出现的地方;(3)基本义。结合句子理解基本意思;(4)深层义。领悟其意味(内涵意蕴),也就是深层义;(4)分析概括,规范答题。“哪些意味”,答案不只一点;分值6分,可能有三点;重点在深层意蕴。【解析】解题第一步:在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短语或词语的句子解题第二步:分析这些词语基本义,所表达的共同意思解题第三步:结合全文,思考这些词语背后的意蕴【官方答案】9.(6分)①社戏作为当地民俗活动,民间仪式,传承久远,各个步骤都有例可循。②社戏各步骤循例展开,代表着一种秩序井然,安稳平和的生活常态。③多次强调“照例”,也暗示“例外”或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出现。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例6】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九一八”致弟弟书》8.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4分)【参考答案】8.(4分)①感慨时光流逝之快,十年中和弟弟相处的时间短促。②对与弟弟相处的回忆感到真切而又模糊,恍如梦境。③牵挂、担心、思念流浪在外的弟弟。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本题重点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理解分析能力,对散文内容和主题的综合分析、鉴赏能力。第一次出现在第2段,“世事恍恍惚惚地就过了”,结合其后的内容可知,“我”之所以“恍恍惚惚”是因为“我”感觉时光流逝太快,十年中和弟弟相处的时间太短。第二次出现在后面的“只觉得恍恍惚惚的,把过去的许多年的生活都翻了一个新,事事都显得特别真切,又都显得特别的模糊,真所谓有如梦寐了”,“我”之所以“恍恍惚惚”还因为“我”对与弟弟相处的回忆感到真切而又模糊,恍如梦境。此外,结合文章的情感主旨,“我”“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还来源于对流浪在外的弟弟的牵挂、担心和思念之情。【例7】2021年新高考Ⅰ卷《石门阵》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参考答案】9.(6分)①现实生活中的门是木头门,洪子店村民以砖头堵门;②在王木匠的故事加工中,砖头门变成了“石头门”,战斗故事随之变成了传奇的“石门阵”;③王木匠从现实中明白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即只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才有实现“夜不闭户”的希望。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审题】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梳理分析概括能力和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能力。①多次出现的“门”,要找出有哪些“门”;②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明确告诉我们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要分类找出有哪些不同层面,这些不同层次对应有哪些不同含义;③结合文本加以分析,要结合文本,通过文体分析来印证其含义。④分值6分,得分点可以是3个,也可以是更多。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解析】先找出小说中的不同层面的“门”,共有六处门:木头门,砖头门,石头门,石门阵,大门,二门。再来按不同层面分类,并指出其不同含义。小说中多次出现“门”,要结合文本,六个门要概括找全,不可遗漏。对门要学会分类,从不同层面进行概括。有三个层面,三者逐层深入。家门→以石门阵方式来战争→保大门(国门),要对不同层面的门进行解读,也就是指出其含义。由家门拓展到国门,由实入虚,由表及里,是回答这道题的关键。【例8】2021年新高考Ⅱ卷《放猖》8.文本一中画线部分用了多个“跑”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参考答案】9.(6分)8.(6分)①形象的解说了“放猖”的内涵,就是各处乱跑一阵;②连用“跑”字渲染了“放猖”民俗热闹的气氛;③表现孩子对自由自在奔跑的羡慕之情。【解析】在练猖一幕之后,才是名副其实放猖,即由一个凡人拿了一面大锣敲着,在前面率领着,拼命地跑着,五猖在后面跟着拼命地跑着,沿家逐户地跑着,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欢迎着,跑进去,又跑来,不大的工夫在乡一村在城一门家家跑遍了。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划线部分文字记叙的是乡下“放猖”的习俗,一连用了六个“跑”字,“拼命地跑着”“沿家逐户地跑着”“跑进去,又跑来”“家家跑遍”。一是形象的照应并解说了“放猖”的内涵,前文有“‘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二是连用“跑”字,再现了“放猖”驱疫习俗中的精彩场景,上演了一场快乐的闹剧,渲染了一种热烈的氛围,使“放猖”这一民间习俗充满热闹的气氛;三是“跑”中有一种天地间唯一的自由,表现作为孩子的“我”对他们自由自在奔跑的羡慕之情。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古代诗歌阅读第15题极有创意,“□同斥鷃一枝栖”,缺字可否填为“鹏”?对词语的语境推敲,很有意味;文言文阅读文章理解与判断第12题,关键点落到“募”字,考生要结合语理解“募”字的意思,是“招募”非“捕获”;同中第15题是古诗阅读炼字型题目,赏析“软”“低”二字的艺术效果,写出了“春色的温柔”“柔和亲近之感”,要求考生发挥联想,理解重要词语背后的意蕴意味。2024年新课标Ⅱ卷古代诗歌阅读第16题,从“白头心事”这一词语切入,考查考生对诗人的思想情感的理解。考生抓住注释中的“南宋”“抗金”,颔联中的“卧闻”“连营”,尾联中的“白头”与“儿童”“惭愧”与“请缨”这些关键词语,结合南宋词诗人的共有特点,理解其背后思想情感内涵关不是很难。所以,理解重要词语意思,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和艺术效果,并不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专属,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都会有这样的题目。第2课时03.高考试题中的词义分析(语用题)2022年至2024年高考“语境+词义及用法”主观问答题一览表试卷题目词语考点词语的语意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20.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分)“处处、微微、早早”VS“处、微、早”叠词表达效果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22.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3分)“像……似的”异句同词不同意词语的作用与表达效果22022年新高考Ⅱ卷20.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祖父VS他写祖父不称“他”的好处人称代词的表达效果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17.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4分)我你人称代词的表达效果词义的知识迁移与问题解决2022全国乙卷20.“眼中风”因和脑血管疾病“中风”有诸多相似而得名。与此类似,“打笔仗”源自“打仗”。请简述“打笔仗”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4分)“眼中风”“打笔仗”知识迁移与问题解决2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19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3分)以“舟”引出成语“破釜沉舟”的讲解,仿写式补写知识迁移与问题解决词义的开放性、矛盾性探究分析2024年新课标Ⅰ卷22.文中画波浪线的“恢复疲劳”,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恢复疲劳词义的逻辑合理性分析讲解成语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21.星球小学邀请你给学生讲解成语。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60个字。(6分)卧薪尝胆庖丁解牛一鼓作气在真实情境中讲解成语的含意在具体语境中分析词语意义、句式特点、表达效果,是近年高考热点题型,充分体现了新高考“无情境不入题、无思维不入题”的命题理念。高考语用题中的“语境+词义及用法”选择题,都是此类题目,具体考查某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汉语的词语的意义有多样性,在选择题方面,考察得比较多,如2024教育部九省联考(教育部命制,适应考)“给”,2024新课标Ⅱ卷“相信”,2024全国甲卷“要”,2023新课标Ⅱ卷“谁”2023全国乙卷“能”2022新高考Ⅰ卷“你”。前面已讲过,这里不重复。在主观题方面,考查得复杂得多,题型也是灵活多样,很难固定一种模式。解析语言文字运用中的“语境+词义及及表达效果”主观题,一线教师如果说能用上一个“万金油”式的答题方法,那是不可能的。这种新题型不仅涉及面广、各个阅读专题都有可能命题,而且因文设题、小角度切入,情境化命题,反套路、反机械刷题。其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不同题型、不同文本、不同问题,不同对待。阅读理解,语境意识,思维过程,这三点非常重要。下面就近年来高考出现过的真题进行分类解析。在讲解过程中,坚持能力相通的原则,有些地方不只是运用题目解析,还拓展到其他类型的阅读专题。考点1:基于词语的语意分析【高考真题引导】【例1】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处处、微微、早早”VS“处、微、早”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20.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分)【基础知识讲解】叠词及其表达效果重叠是汉语一种很有特色的语言现象,使用非常普遍。古今文学作品都非常重视重叠词语的使用。汉语中多种词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一部分能够重叠,重叠形式也多种多样,如AA式、AABB式、ABAB式、ABB式等,重叠后的语义也有相应的变化。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有人作过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使用叠词的有二百篇。而在今天的文学作品中,叠词也是频频使用。高中课本的选文如《氓》、《声声慢》、《荷塘月色》等都有大量的叠词使用。在高考中也多次对叠词的表达效果进行了考察。运用叠词,不仅能在形式上增添语言的韵律美,而且能在内容上突出事物的形象美,还能在情感的抒发上体现其感染力。【高考真题引导2】【例2】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两个“像……似的”表意上的不同22.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3分)(1)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2)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基础知识讲解】两个句子中相同词语的不同词义,分析“语境义”,题目比较典型。词不离句,分析词语的表意,一定要结合句子的整体表意来理解,要结具体语境,分析语义上的细微差别,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答题步骤:审清题干,把握问题的指向,明确具体分析词语的概括义、隐含义还是在特定语境中的表达效果;弄清词语所在的位置,理清与前后文句子的结构关系,注意总领、归结、过渡、照应等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特点,联系上下文、文章主旨以及作者意图具体分析理解。【课堂真题演练】【练兵1】华中师大一附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检测语言文字运用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发展。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杭州亚运会的圆满成功,再次展现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彰显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过去有的读者说:平儿使人爱,鸳鸯使人敬,袭人使人怜。对于晴雯呢,这些观念都用不上。然而她的性格偏能在很久以来就唤起多少读者衷心的共鸣。你认为这丫鬟太娇纵了吗?但你心里根本不把她看成一个奴才,而且你正憎厌着那些奴仆群中的卑鄙、下流。当她在讽刺人或骂人的时候,你也正想发泄几句吧?你也许惋惜这丫鬟太不计较成败得失了,然而仔细想想,袭人那样“温柔和顺”是有她自己十分明确的目的的;你觉得若叫晴雯也得到一个宝玉侍妾的地位就算是胜利吗?你一边读着她的传记,一边被她的坦白无私的爽朗情怀所吸引,被她的热情勇敢所震惊,总愿意多看到她又真诚、又美丽、嬉笑怒骂的姿容,多听到她正直响亮的声音。只有在和晴雯姑娘相处的时候,才能扫开贾府那种阴湿腐朽的气氛吧!22.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只有……才能……”,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练兵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句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两句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沙丘上。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更是诺言。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两处“荒凉”含义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练兵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冬天下雪了。人们四季里,风、霜、雨、雪地过着,霜打了,雨淋了。大风来时是飞沙走石。似乎是很了不起的样子。冬天,大地被冻裂了,江河被冻住了。再冷起来,江河也被冻得锵锵地响着裂开了纹。冬天,冻掉了人的耳朵,冻破了人的鼻子,冻裂了人的手和脚。但这是大①自然的威风,与小民们无关。呼兰河的人们就是这样,冬天来了就穿棉衣裳,夏天来了就穿单衣裳。就好像太阳出来了就起来,太阳落了就睡觉似的。被冬天冻裂了手指的,到了夏天也②自然就好了。好不了的,“李永春”药铺,去买二两红花,泡一点红花酒来擦一擦,擦得手指通红也不见消,也许就越来越肿起来。那么再到“李永春”药铺去,这回可不买红花了,是买了一贴膏药来。回到家里,用火一烤,粘粘糊糊地就贴在冻疮上了。到后来,那结果,谁晓得是怎样呢,反正一塌糊涂去了吧。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③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20.多义性是现代汉语词汇的一个特点。文中三处加点的“自然”一词有着不同的含义,请结合上下文语境分别进行解释。(6分)考点2:基于词义的作用与表达效果分析【高考真题引导】【例1】2022年新高考Ⅱ卷写祖父不称“他”的好处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20.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例2】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语言文字运用Ⅰ人称代词的表达效果自上中学后,我曾和多位好友去照合影,进了这个面积不大的地方,交费、开票、整理衣服,就要坐到照相的凳子上了,大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问话: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我们男孩平时不大在意的问题,照相的时候会一下子冒出来。不过没关系,旁边总会有别的人提醒: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17.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4分)【基础知识讲解】人称代词表达效果简图人称作用与效果我(我们)第一人称,能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你(您、你们)第二人称具有代入感,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他、她(他们、她们)第三人称,站在第一人称视角,对他人进行介绍。同时,文学作品中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无限。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课堂真题演练】【练兵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映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21.文中写“极细小的粉红花”和“枣树”,分别用了“她”和“他”,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练兵2】【教考衔接《秦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面对着这样的观众,秦腔是最逞能的,它的艺术的享受,是和拥挤而存在,是靠力气而获得的。如果是冬天,那风在刮着,像刀子一样,如果是夏天,人窝里热得如蒸笼一般,但只要不是大雪、冰雹、暴雨,台下的人是不肯撤场的。最可贵的是那些老一辈的秦腔迷,他们没有力气挤在台下,也没有好眼力看清演员,却一溜一排地蹲在戏台两侧的墙根,吸着草烟,慢慢将唱腔品赏。一声叫板,便可以使他们坠入艺术之宫,“听了秦腔,肉酒不香”,他们是体会得最深。那些大一点的,脾性野一点的孩子,却占领了戏场周围所有的高空,杨树上,柳树上,槐树上,一个枝杈一个人。他们常常乐而忘险,双手鼓掌时竟从树杈上掉下来,掉下来却免于损伤,因为树下是无数的人头,只是招致一顿臭骂罢了。更有一些爬在了场边的麦秸积上,夏天四面来风,好不凉快,冬日就扒个草洞,将身子缩进去,露一个脑袋。也正是有闲阶级享受不了秦腔吧,他们常就瞌睡了,一觉醒来,月在西天,戏毕人散,只好苦笑一声悄然没声儿地溜下来回家敲门去了。文段多处使用了关联词和副词,强化了表情达意的效果,请分析加点关联词“却”和副词“更”的表达效果。【练兵3】(2024届河北示范性高中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Ⅰ)“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好转,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陈奂生肚里吃得饱,身上穿得新,手里提着一个装满东西的干干净净的旅行包,(1)也许是气力大,也许是包儿轻,简直像拎了束灯草,晃荡晃荡,全不放在心上。(Ⅱ)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使沙漠变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沙漠中的水井是看不见的,(2)我们也许能找到,也许找不到。可是正是对看不见的东西的梦想驱使我们去寻找,去追求;在看得见的事物里发现隐秘的意义,从而觉得我们周围的世界无比美丽。21.上面两段文字中各有两个加点的“也许”,它们都有揣测的意味,但两个“也许”所表现出来的情味又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1)也许是气力大,也许是包儿轻。(2)我们也许能找到,也许找不到。本课小结: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中的词语表达效果除人称代词外,目前还没有其他词语的表达效果方面试题,但在各地模考试题中却大量出现。前面我们学习的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炼字五例,在词语表达效果上,有词义的语境义、语法结构、思想情感、意蕴意味分析等。结合语境,词语表达效果是多方面的,我们要活学活用,因文答题。这种题目表现在古诗阅读上为炼字类题目。如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考点:炼字,分析颈联中“软”“低”二字的艺术效果)。第3课时考点3:基于词义的知识迁移与问题解决【高考真题引导】【例1】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语言文字运用Ⅱ简述“打笔仗”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眼科门诊一连来了几名特殊患者,都是晚上熬夜看手机,第二天早上看不见东西了,这种疾病被称为“眼中风”。“中风”一词原指脑中风,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近几年被引入眼科。临床上,眼科医生把视网膜动脉阻塞这类缺血性眼病和视网膜静脉阻塞这类出血性眼病统称为“眼中风”。“眼中风”是眼科临床急症之一,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20.“眼中风”因和脑血管疾病“中风”有诸多相似而得名。与此类似,“打笔仗”源自“打仗”。请简述“打笔仗”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4分)【例2】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以“舟”引出成语“破釜沉舟”的讲解,仿写式补写“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19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3分)【基础知识讲解】比较上面两道高考题目,都涉及到词义的知识迁移与问题解决。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19题,以“舟”引出成语“破釜沉舟”的讲解,仿写式补写,是一道基础级别的知识迁移与问题解决题目。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语言文字运用Ⅱ简述“打笔仗”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则是一道理高级别的知识迁移与问题解决题目。无情境,不入题。“眼中风”是文段内容,以“眼中风”为依据,来解决“打笔仗”概念内含理解这一新问题。面对没有出现过的新题,答题时要冷静,先要审题,题目有两问,一是含义,一是缘由。“眼中风”与“脑中风”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与大脑血管或视网膜缺血或出血有关。“打仗”和“打笔仗”的相似之处。“打仗”是指正在对立面的两方或几方拿着武器互相攻击,目的是战胜对方。再看“打笔仗”,就是以笔为武器,相互讨伐,就是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以笔为武器进行论辩,目的是说服对方。二者的相似点在于:进行“打仗”或“打笔仗”的双方或多方观点、立场不同,甚至对立;双方都用武器攻击对方;目的是战胜对手。试题亮点本题的考点既和所给的文段密切相关,又把相关知识迁移到解决其他问题上去,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开阔思维,举一反三,增强逻辑思维能力训练。这种由A到B的知识迁移运用,首先要了解词语A的内涵,然后由此内涵,找到相似性,思考新情境中词语B的“A类内涵”应用。【课堂真题演练】【练兵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近日,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进行的“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被网友们取了一个既亲切又响亮的名字————“村BA”。在“村BA”现场,四面看台座无虚席,欢呼与加油声也持续不断。每逢“村BA”开打,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蜂拥而至,一些观众甚至驱车200公里前来观战。更夸张的是,“村BA”的连场比赛经常能从上午打到夜晚,并且从来都不缺少选手和观众。如此风起云涌的比赛氛围,可能连不少职业赛事也比不上。目睹“村BA”的盛况,有网友戏称∶“在中国最接近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不是CBA(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而是'村BA'。”有人说,“村BA”之火,火在一个“土”字。的确,球场是村里自建的,参赛球员全部是本地村民,独具特色的苗族歌舞承担了“啦啦队”的功能,还有一头黄牛、几只香猪的获胜奖品,以及操着“贵普”的解说员,都彰显出“村BA”浓郁的乡土特色。但“村BA”的出圈,却绝不囿于“乡土”二字。乡村球赛火爆的背后,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共鸣。这共鸣,不仅仅来自于文化产品供给较为短缺的乡村地区,同样来自于文化供给丰富繁荣的城市。在这个火热的夏日,“村BA”为我们贡献的,既是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体育赛事,更是一场具有现代元素,能够为广大网友喜见,天然地连接起城市与乡村、国际与国内的文化盛宴。20网友们所取的“村BA”这个名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练兵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中国古建筑为主要结构方式,由立柱、横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钢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榫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早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出土的大量木构件中不难发现,当时的祖先已经开始使用榫卯结构。在之后的历史中,榫卯结构伴随着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以明式家具为代表的硬木家具的出现,将榫卯技术推上了技术上的高峰,也成为中国传统美学中自然天成的最具代表性的技艺。榫卯代表了传统工艺中精密、细致、智慧的工艺水平和匠人精神。20.“卯”的本义是木器上安榫头的孔眼。卯榫,即比喻两部分的连接处。据此推测“卯上了”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考点4:基于词义的开放性、矛盾性探究分析【高考真题引导】【例1】2024年新课标Ⅰ卷语用探究新题型解读“恢复疲劳”合不合乎逻辑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而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固定时间起床,以调整身体节律;在睡眠前洗热水澡,以尽量放松身心。只有睡得够,睡得好,坚持不懈,才能从“感觉身心疲惫”成功转化成“感觉棒极了”。22.文中画波浪线的“恢复疲劳”,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读题】【例2】202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现代文阅读Ⅱ《千里江山图》小说阅读主观题解读“离去”和“没有真正离开”的矛盾表达中的一致性8.文中画线处说“在他们两个人当中,叶桃总是先离去的那一个”,又说“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他”,请谈谈你的理解。【审题】两句话的关键词“先离去”“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答题重点要解读“离去”和“没有真正离开”的矛盾表达中的一致性。答题时对照原文迅速找到“离”与“不离”的情节内容。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一是看表层含义,一是看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得联系原文上下文,理解这句话基本意思;深层含义,要结合时代背景、情节内容、人物形象、主题表达(小说背景、情节、人物、主题),理解其深刻内涵。【参考答案】8.①两人日常交往中,叶桃总是先离开,但依然通过多种方式和陈千里保持联系;②叶桃思想上更早觉悟,先于陈千里参加革命,又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③虽然叶桃后来在斗争中牺牲,但她永远活在陈千里心中,她革命精神为陈千里所继承。[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其中做生意两点即可。如从其他角度理解这两句话,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基础知识讲解】1.开放式试题。坚持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真实见解,提高思维的严密性和表达的准确性。本题为开放性试题。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第9题要求学生分析作者是否做到了文中所说“不愿在回忆往事时为放牛‘赋予意义’”。新课标I卷第22题要求学生分析‘恢复疲劳’的说法是否符合逻辑。参考答案都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并特别说明,学生还可以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得分。这两道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