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单元卷·考点卷】(解析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速记·巧练(沪教版2024)_第1页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单元卷·考点卷】(解析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速记·巧练(沪教版2024)_第2页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单元卷·考点卷】(解析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速记·巧练(沪教版2024)_第3页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单元卷·考点卷】(解析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速记·巧练(沪教版2024)_第4页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单元卷·考点卷】(解析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速记·巧练(沪教版202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考点1:化学的研究对象1.(2024·江西九江·三模)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下列科技成果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研制抑制流感病毒的新药 B.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C.由碳水化合物制取氢气的新技术 D.无人驾驶飞机的研发及应用【答案】D【分析】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可以合成新药物、开发新能源、研究新材料等。【解析】A、研制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新药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B、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C、由碳水化合物制取氢气的新技术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D、无人驾驶飞机的研发及应用属于物理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符合题意;故选:D。2.(2024·福建·中考真题)下列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研究领域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研制碳纳米管材料 B.研制新型显示材料C.研发数字货币加密技术 D.研发高纯稀土金属提取技术【答案】C【分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解析】A、研制碳纳米管材料,涉及到对物质的制备,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B、研制新型显示材料,涉及到对物质的制备,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C、研发数字货币加密技术,主要是关于数字信息和加密算法等方面,与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等化学相关内容关系不大,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符合题意;D、研发高纯稀土金属提取技术,涉及到物质间的转化,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故选C。3.(23-24九年级下·黑龙江哈尔滨·阶段练习)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下列新质生产力与化学关系不大的是A.研制创新药 B.开发6G技术 C.研制新兴氢能 D.研制新材料【答案】B【解析】A、研制创新药,合成药物与化学有关,不符合题意;B、开发6G技术,与信息技术学科关系最为密切,符合题意;C、研制新兴氢能,新能源的开发与化学有关,不符合题意;D、研制新材料,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与化学有关,不符合题意。故选B。4.(2024·云南·模拟预测)化学研究的问题涉及各行各业,以下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对象的是A.大洋深处发现“可燃冰”,研究其组成、性质和用途B.研究航天飞机在太空中的运行轨迹C.探究石墨的内部结构D.研究如何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制造氮肥【答案】B【分析】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解析】A、大洋深处发现“可燃冰”,研究其组成、性质和用途,属于化学研究的对象,正确;B、研究航天飞机在太空中的运行轨迹,属于物理学研究对象,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对象,错误;C、探究石墨的内部结构,研究物质的结构,属于化学研究的对象,正确;D、研究如何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制造氮肥,研究物质的应用,属于化学研究的对象,正确。故选B。5.晚会上有同学表演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将普通的手帕放在酒精与水的混合物中,浸透后取出点燃,手帕上火光熊熊,火灭后手帕完好无损,此手帕烧不着的直接原因是A.手帕的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B.酒精燃烧时会吸收热量C.酒精浸过的手帕不是可燃物D.酒精燃烧生成的CO2隔绝了空气【答案】A【解析】手帕属于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手帕没有燃烧是酒精燃烧时会吸收热量,使手帕的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故选:A。【点睛】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考点2:化学发展史1.(24-25九年级上·全国·课前预习)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A.指南针的发明B.青铜器的制造C.钢铁的冶炼D.黑火药的发明【答案】A【解析】A、指南针的发明只涉及到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工艺,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正确。B、青铜器的制造,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错误。C、钢铁的冶炼,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错误。D、黑火药的发明,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错误。故选A。2.(2024·广东江门·模拟预测)下列有关人类认识物质简史说法错误的是A.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了物质由原子和分子构成B.拉瓦锡测定了空气中氧气含量C.门捷列夫揭秘了水的组成D.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量作出贡献【答案】C【解析】A、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提出,为近代化学奠定了基础,故选项说法正确;B、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说法正确;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说法错误;D、张青莲测定了铟、铱、铕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3.(2024·广东东莞·二模)关于化学家的贡献叙述错误的是A.道尔顿和拉瓦锡最先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B.徐光宪为我国稀土分离作出了重要贡献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制作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D.卢嘉锡在X射线衍射照相和中国原子簇化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答案】A【解析】A、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先后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说,该选项叙述错误;B、徐光宪为我国稀土分离作出了重要贡献,该选项叙述正确;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制作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该选项叙述正确;D、卢嘉锡在X射线衍射照相和中国原子簇化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该选项叙述正确。故选A。4.(2024·辽宁盘锦·模拟预测)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发明。为世界现代物质文明奠定了基础。以下发明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的是:①造纸②印刷技术③制火药④指南针⑤炼铜、炼铁、炼钢⑥烧制陶瓷⑦编写元素周期表⑧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⑦⑧ D.①③⑤⑥⑧【答案】D【解析】在我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属于化学工艺,造纸和制火药,另外我国是最早使用青铜器和冶炼铁的国家,陶瓷也是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因此,符合题意的是①③⑤⑥⑧,故选D。5.(2024·甘肃天水·一模)绚丽多彩的世界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道尔顿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 B.我国张青莲发明了联合制碱法C.我国侯德榜主持测定了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D.俄国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答案】D【解析】A、英国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说法错误;B、我国张青莲测定了铟、铱、铕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故选项说法错误;C、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改良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故选项说法错误;D、俄国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考点3:化学与社会发展1.(23-24八年级下·山东潍坊·期末)化学是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下列能体现化学对材料科学的贡献的是A.研制宇航服面料B.研发新型燃料C.合成新型药物D.研制粮食增产的化肥【答案】A【解析】A、研制宇航服面料,属于化学对材料科学的贡献,符合题意;B、研发新型燃料,是能源的开发,属于化学对能源科学的贡献,不符合题意;C、为保障人体健康,合成药物,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属于化学对医学等的贡献,不符合题意。D、研制粮食增产的化肥,属于化学对农业的贡献,不符合题意;故选A。2.(2024·重庆·三模)以下是我国2023年在科技上取得的重大成果,其中跟化学无关的是A.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投用B.实现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C.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D.“三峡氢舟1号”氢燃料动力示范船首航【答案】C【解析】A、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投用,该工程涉及二氧化碳的捕集、处理、注入、封存和监测等技术,与化学密切相关,错误;B、实现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反应,错误;C、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该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测太阳射电的设备,其通过工艺测试与化学无关,正确;D、“三峡氢舟1号”氢燃料动力示范船首航:氢燃料的使用过程中有水生成,涉及到化学能源的转化和利用,错误。故选C。3.(2024·江苏扬州·二模)中国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和卓越的成就,向世界展示着独特的魅力。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用“中国天眼”探索太空奥秘 B.开发“华为手机”鸿蒙系统C.研究“神舟十七”号飞船轨道 D.研制“福建舰”合金钢材料【答案】D【解析】A、用“中国天眼”探索太空奥秘,属于物理学研究的范畴,故A不符合题意;B、手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所研究的范畴,故B不符合题意;C、“神舟十七”号飞船轨道的研究,属于物理学研究的范畴,故C不符合题意;D、研制“福建舰”合金钢材料,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D符合题意;故选D。4.(23-24八年级下·黑龙江哈尔滨·期中)图片中的内容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A.用燃气炒菜 B.生产色泽鲜艳的衣料C.生产钢材建筑桥梁 D.设计计算机操作系统【答案】D【解析】A、用燃气炒菜,能源的利用属于化学对人类的贡献,不符合题意;B、生产色泽鲜艳的衣料,材料的研究属于化学对人类的贡献,不符合题意;C、生产钢材建筑桥梁,材料的研究属于化学对人类的贡献,不符合题意;D、设计计算机操作系统属于计算机领域对人类的贡献,符合题意。故选D。5.(2024·江苏扬州·一模)“高铁、共享单车、网购、移动支付”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下列相关叙述不能体现化学贡献的是A.电力牵引高铁,优化能源结构 B.共享单车出行,减少大气污染C.网络购买物品,享受便利生活 D.手机扫码支付,采用石墨烯技术【答案】C【解析】A、电力牵引高铁,优化能源结构,属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体现化学贡献,不符合题意;B、共享单车出行,减少大气污染,改善人类生活,能体现化学贡献,不符合题意;C、网络购买物品,享受便利生活,不是化学研究范畴,不能体现化学贡献,符合题意;D、手机扫码支付,采用石墨烯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能体现化学贡献,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4: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1.(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化学真题)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翠云廊时作出的“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重要指示,某校开展了系列研学活动。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茶园采茶叶 B.古树挂标牌C.稻草编草鞋 D.糯米酿米酒【答案】D【解析】A、茶园采茶叶,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古树挂标牌,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稻草编草鞋,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糯米酿米酒,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2.(2024·河南·中考真题)我国的古代发明及应用所包含的下列物质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陶瓷烧制 C.活字印刷 D.火药爆炸【答案】C【解析】A、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烧制陶瓷,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活字印刷,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火药爆炸,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3.(2024·山东泰安·一模)《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A.棉纱织布 B.烧制陶瓷 C.甘蔗榨汁 D.伐木制舟【答案】B【解析】A、棉纱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烧制陶瓷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C、甘蔗榨汁的过程中只是将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D、伐木制舟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B。4.(2024·福建泉州·二模)2023年9月,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期前的下列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数字火炬手跨越钱塘江 B.主火炬的零碳甲醇燃烧C.比赛现场信号实时传输 D.开幕式上的灯光秀【答案】B【解析】A、数字火炬手跨越钱塘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零碳甲醇”的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比赛现场信号实时传输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开幕式上的AR灯光秀表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5.(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所描述的情境主要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 B.火上浇油C.立竿见影 D.杯弓蛇影【答案】B【解析】A、刻舟求剑描述的是一个人在船上掉了剑,他立刻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希望回到那个位置找回剑;这个情境主要描述的是物体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火上浇油描述了向燃烧的火中添加油,使火势更加旺盛;在这个过程中,油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立竿见影描述的是把竹竿立在阳光下,立刻就能看到影子,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寓言故事,描述的是一个人在酒杯中看到弓的倒影误以为是蛇,从而产生了恐惧。这个情境主要是光的反射现象,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5: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2024·北京顺义·一模)下列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味 B.沸点低 C.能供给呼吸 D.不易溶于水【答案】C【解析】A、无色无味,描述的颜色、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沸点低,描述的是沸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能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D、不易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2.(2024·云南·中考真题)下列叙述中,属于C60化学性质的是A.常温下为固体 B.密度为1.68g/cm3C.熔点高于280℃ D.能与钾等金属反应【答案】D【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物理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腐蚀性等。【解析】A.常温下为固体,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密度为1.68g/cm3,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熔点高于280℃,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能与钾等金属反应描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3.(2024·黑龙江哈尔滨·三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化学性质的是A.液氮用于医疗麻醉 B.O2用于金属切割C.锰钢用于自行车架 D.氯化钠作调味品【答案】B【分析】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解析】A、液氮用于医疗麻醉是因为液氮温度很低,温度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A错误;B、O2有助燃性,用于金属切割是因为O2能使可燃物充分燃烧释放大量的热,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B正确;C、锰钢用于自行车架,是因为锰钢的硬度大、机械强度大,硬度、机械强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错误;D、氯化钠作调味品,是因为氯化钠有咸味,咸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D错误。故选:B。4.(24-25九年级上·全国·假期作业)镁铝合金作为一种优良的金属材料,在航天领域中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有关该合金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密度小为轻量化材料 B.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C.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D.熔点低易加工成各种结构的零部件【答案】B【解析】A、合金密度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合金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C、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合金熔点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5.(2024·湖北武汉·二模)《吕氏春秋》中有记载:“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这说明古人已经有了一定的合金知识。下列有关合金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能够导电 B.具有金属光泽C.有延展性 D.抗腐蚀性能好【答案】D【解析】A、能够导电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B、具有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有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D、抗腐蚀性能好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考点6: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及产物分析1.(2024·河南信阳·二模)下列蜡烛及其燃烧的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折断 B.石蜡熔化 C.蜡油凝固 D.蜡烛燃烧【答案】D【解析】A、蜡烛折断中形状发生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石蜡熔化中状态发生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蜡油凝固中状态发生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水与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2.(23-24九年级上·吉林长春·期末)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断物质的性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石蜡浮在水面: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B.取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石蜡燃烧的火焰上方,发现有水雾出现:石蜡中含有水C.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D.取毛玻璃片放在石蜡燃烧的火焰上方,毛玻璃片变黑:石蜡不完全燃烧产生炭黑【答案】B【解析】A、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密度小于水,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蜡烛燃烧时,有氧气参与反应,则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出现水雾,只能说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故B符合题意;C、蜡烛重新燃烧,是因为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小颗粒,具有可燃性,故C不符合题意;D、取毛玻璃片放在石蜡燃烧的火焰上方,毛玻璃片变黑,可以说明石蜡不完全燃烧后产生了炭黑,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23-24九年级上·云南玉溪·期末)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根据烧杯内壁有水以及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两个现象,得出的实验结果是A.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B.蜡烛中含有水C.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D.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A、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蒸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而不是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错误;B、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蒸气,而不是蜡烛中含有水,故选项说法错误;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而不是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D、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蒸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4.(23-24九年级上·广西河池·期末)小明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得出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仅生成二氧化碳B.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C.燃烧时火焰分成三层D.燃烧时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答案】A【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A错误;B、蜡烛燃烧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B正确;C、蜡烛燃烧时火焰分成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故C正确;D、蜡烛燃烧时蜡烛会熔化,此过程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过程,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A。5.(23-24九年级上·江苏宿迁·阶段练习)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现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蜡烛燃烧的探究。(1)实验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填“易”或“难”)溶于水,硬度小。(2)实验2:点燃蜡烛,发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用一根木条迅速放入火焰中1~2s后取出,发现木条与外焰接触处炭化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填“内焰”“外焰”或“焰心”)温度最高。(3)实验3:将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发现烧杯的内壁出现水雾,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到发热,迅速将烧杯倒转过来,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4)如图,取一支短导管,将其一端伸入焰心,等另一端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到导管口,观察到白烟可以被点燃,证明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若导管长度过长,则实验容易失败,原因是。【答案】(1)难(2)外焰(3)浑浊二氧化碳/CO2(4)气态长导管中石蜡蒸汽凝结成了固体,到不了导管另一端,所以不能被点燃【解析】(1)取一支蜡烛,可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石蜡的硬度小,放入水中,可观察到蜡烛浮于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2)点燃蜡烛,发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用一根木条迅速放入火焰中1~2s后取出,发现木条与外焰接触处炭化变黑,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层温度最高;(3)将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发现烧杯的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石蜡燃烧有水生成;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到发热,迅速将烧杯倒转过来,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石蜡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4)取一支短导管,将其一端伸入焰心,等另一端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到导管口,观察到白烟可以被点燃,说明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故可以证明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若导管长度过长,则实验容易失败,原因是因为在长导管中石蜡蒸汽都凝结成了石蜡固体,石蜡蒸汽到不了导管的另一端,所以不能被点燃。考点7:实验规则和实验安全1.(2024·云南昆明·模拟预测)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的规范操作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与安全性。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被热的试管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B.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C.将固体垃圾或有毒、有害废液直接倒入水槽D.碰洒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灭【答案】C【解析】A、被热的试管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然后涂抹烫伤膏等,必要时应及时就医,不符合题意;B、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稀释化学试剂中的物质,减轻伤害,不符合题意;C、不能将固体垃圾或有毒、有害废液直接倒入水槽,防止造成管道堵塞、环境污染,符合题意;D、碰洒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2.(2024·宁夏固原·一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化学实验则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直观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验产生的废液应倒入废液缸B.给玻璃仪器加热时都必须垫石棉网C.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其纯度D.实验室制取气体,要先对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查【答案】B【解析】A、实验产生的废液应倒入废液缸内,不能随意丢弃,故A正确;B、实验室内的有些玻璃仪器可以直接加热,例如:试管,故B错误;C、可燃性气体中混有氧气点燃时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故C正确;D、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要在向容器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D正确。故选B。3.(2024·云南·一模)下列关于实验规范和安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为了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可触摸药品或尝无毒药品的味道B.为了减轻伤情,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C.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液体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D.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答案】B【解析】A、实验室中,不能用手触摸药品,更不能品尝药品,该选项叙述不正确;B、若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不能用手揉,该选项叙述正确;C、倾倒液体时,为了防止腐蚀标签,标签应向手心,该选项叙述不正确;D、实验过程中,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到指定容器中,该选项叙述不正确。故选B。4.(23-24九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下列行为中,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要求的是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B.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放回原试剂瓶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他人,要对着自己D.为提高实验操作效率,没有毒性的药品可以直接用手抓取【答案】A【解析】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B、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中,不能放回原试剂瓶,防止污染原瓶试剂,不符合题意;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他人,也不能对着自己,防止液体沸腾溅出伤人,不符合题意;D、不能用手接触药品,防止发生危险,应用药匙,不符合题意。故选A。5.(22-23九年级上·安徽·阶段练习)下列对实验安全与操作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B.将灼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冰水中冲洗C.用试管加热药品时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避免试管炸裂D.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答案】C【解析】A、闻气味时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为了防止中毒,应要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A错误;B、若将灼热的蒸发皿直接用冰水冲洗,容易炸裂,应该放在陶土网上冷却后再冲洗。B错误;C、用试管加热药品时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使其试管受热均匀,避免试管炸裂。C正确;D、实验剩余的废液可能有腐蚀性,会腐蚀下水道。D错误。综上所述:选择C。考点8:基本实验操作1.(23-24八年级下·山东淄博·期末)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气体验满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答案】D【解析】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应用火柴点燃,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气体验满:应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内部,不符合题意;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2.(24-25九年级上·全国·课前预习)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B.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C.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D.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答案】A【解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故选项说法正确;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选项说法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3.(2024·安徽马鞍山·三模)如图是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取用碳酸钠

B.滴加稀盐酸

C.使二者充分反应

D.放置滴管

【答案】A【解析】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A正确;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B错误;C.使二者充分反应时,不能上下振荡,图中振荡方向错误,故C错误;D.滴管使用完毕,应放在烧杯内,不能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腐蚀胶头,故D错误。故选A。4.(2024·广西玉林·一模)以下图示中“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液体喷出 B.滴管污染试剂C.发生火灾 D.读数偏大【答案】D【解析】A、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则液体可能喷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滴瓶上的滴管不用清洗,若用自来水清洗,自来水中含有杂质,可能会污染试剂,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可能会引起火灾,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会使读数偏小,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5.(2024·贵州遵义·模拟预测)规范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的保障。下列有关酒精灯使用不规范的是A.添加酒精 B.点燃C.加热固体 D.熄灭【答案】C【解析】A、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一般是使用漏斗,在酒精灯熄灭时添加,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图示操作错误,符合题意;D、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6.(24-25九年级上·全国·课前预习)关于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不正确的是A.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B.碱式碳酸铜受热时,逐渐减少直至消失C.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粉末时,试管破裂,可能是加热时未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D.酒精灯使用完毕应注意及时盖上灯帽【答案】B【解析】A、给固体加热,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为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故有黑色物质生成,不会消失,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加热碱式碳酸铜粉末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分析合理,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酒精灯使用完毕应注意及时盖上灯帽,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9: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1.(23-24九年级上·江苏宿迁·阶段练习)“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某同学想知道“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就“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建立假设 B.提出问题 C.获得结论 D.收集证据【答案】B【解析】A、建立假设是根据问题和相关的资料作出假设和猜想,如84消毒液能消毒可能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次氯酸钠,不符合题意;B、提出闻到是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供探究的问题,或者直接给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符合题意;C、获得结论是根据相关资源和实验现象等得出结论,不符合题意;D、收集证据是根据假设和问题搜集相关资料等,不符合题意;故选:B。2.(2024·江苏扬州·二模)清蒸宝应大闸蟹由青色变成红色,小泽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象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位同学的看法而言,这应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分类【答案】B【解析】A、本题给出的信息中,没有做实验,故A错误;B、小泽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些同学的看法属于建立假设,故B正确;C、本题是对现象的原因探究,不是观察法,故C错误;D、本题给出的信息中,没有进行分类,故D错误;故选:B。3.下列哪个环节不属于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A.提出问题 B.收集证据 C.认真听讲 D.获得结论【答案】C【解析】A.提出问题属于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B.收集证据属于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C.认真听讲是课堂学习的要求;D.获得结论属于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故选C。4.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请阅读下列资料:小婷的妈妈从超市买回两袋食盐,一袋标明是加碘盐,另一袋标明为低钠盐(一种含有氯化钾的盐).小婷看了包装后想:这两种盐哪一种更咸?于是她开始了探究.小婷认为可以将两种盐配成盐水,然后分别尝一下,就可以知道哪一种更咸了.对于小婷的这种想法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D.得出结论【答案】C【解析】解:由题意可知,小婷“认为”可以将两种盐配成盐水,然后分别尝一下,就可以知道哪一种更咸了,而不是做了实验,故知此过程为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方案。故选:C。5.(23-24八年级上·山东泰安·期末)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小明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为何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 B.收集证据 C.建立假设 D.得出结论【答案】B【解析】A、查阅资料的目的是为了收集证据,不是提出问题。A不符合题意;B、查阅资料的目的是为了收集证据。B符合题意;C、查阅资料的目的是为了收集证据,不是建立假设。C不符合题意;D、查阅资料的目的是为了收集证据,不能得出结论。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B。考点10:几个重要演示实验1.(23-24九年级上·福建泉州·阶段练习)探究“铜绿"性质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取用“铜绿" B.加入盐酸C.加热铜绿固体 D.处理废液【答案】A【解析】A、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图示操作正确;B、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选项中瓶塞没有倒放,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图示操作错误;C、铜绿是固体,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手应该握在试管夹长柄处,选项中试管口向上倾斜,手握在试管夹短柄上,图示操作错误;D、废液不能直接倒入水池中,应倒入指定的容器中,图示操作错误;故选:A。2.(23-24九年级上·吉林长春·期末)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蜡“质软”这一性质属于物理性质B.“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C.“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CO₂的化学性质D.“石蜡受热形成蒸气”属于化学变化【答案】D【解析】A、石蜡“质软”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硬度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石蜡熔化”是石蜡由固体变成液体,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CO₂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D、“石蜡受热形成蒸气”是石蜡由固体变成气体,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3.(24-25九年级上·全国·假期作业)加热“铜绿”粉末时,无法观察到的现象是A.绿色粉未变成黑色B.试管内壁上出现小水珠C.有黄绿色的气体生成D.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C【解析】加热“铜绿”粉末时,铜绿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A、“铜绿”是绿色粉末,氧化铜是黑色,可以看到绿色粉未变成黑色。不符合题意;B、反应位置温度较高,水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后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所以试管内壁上出现小水珠。不符合题意;C、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都是无色的,不会出去黄绿色气体。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故选C。4.如图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入一块浸有少量乙醚的棉花,用力把活塞快速压下,棉花就会燃烧起来,这主要是因为A.乙醚使棉花的着火点降低B.活塞压缩筒内气体,使乙醚汽化放热C.活塞压缩筒内气体时做功,使气体内能增大D.活塞克服与筒壁的摩擦做功,使筒壁内能增大【答案】C【解析】A、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不会改变,不符合题意;B、汽化是吸热,不符合题意;C、活塞迅速向下压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因此空气和棉花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棉花就会燃烧,符合题意;D、筒壁内能增大不一定能达到乙醚和棉花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故选C。5.(23-24九年级下·山东济南·期中)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的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用大烧杯罩住,大烧杯外的小烧杯中盛有同浓度、同体积的酚酞试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现象是浓氨水首先变红,大烧杯内的酚酞试液随后变红B.该实验证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C.大烧杯外的酚酞试液在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D.该实验还能证明浓氨水具有易挥发的性质【答案】A【解析】A、浓氨水显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浓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盛有酚酞试液的烧杯中,故实验现象是大烧杯内的酚酞试液变红,浓氨水不变色,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B、浓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盛有酚酞试液的烧杯中,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因此该实验的结论是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大烧杯外的酚酞试液不变色,在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故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实验还能证明浓氨水具有易挥发的性质,挥发出来的氨分子不断运动,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故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6.(22-23九年级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虎年春节晚会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惊艳了许多观众。该剧生动还原了北宋画家王希孟的绝世之作—《千里江山图》。此图绘制过程中用到了一种颜料叫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又名孔雀石,常称为铜绿,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实验后的产物组成元素中均有氧元素C.实验完毕应先移走导管,再撤酒精灯D.试管中黑色粉末变为绿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D【解析】A、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与二氧化碳,该反应中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三种,则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碱式碳酸铜分解后产物为CuO、CO2、H2O,其中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若实验结束后先移走酒精灯,则试管中空气温度降低,气压减小,会将溶液倒吸入试管中,导致试管炸裂,则实验结束应先移走导管,再撤酒精灯,故选项说法正确;D、碱式碳酸铜为绿色固体,氧化铜为黑色固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试管中绿色粉末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7.为了探究“烧不坏的手帕”原理,将滤纸(着火点130℃)浸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进行如图甲所示实验,并收集实验过程滤纸中心温度,绘制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①在20℃时温度突然升高的原因是滤纸燃烧B.曲线②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C.曲线③所示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因为酒精溶液的浓度过低D.“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降低了手帕的着火点【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曲线1在20s时温度突然升高,是因为温度达到了滤纸的着火点,滤纸燃烧,不符合题意;B、曲线2的温度先升高后下降,是因为酒精燃烧完后,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不符合题意;C、曲线3所示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因为酒精的浓度太低,酒精没有燃烧,不符合题意;D、“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使其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故手帕不能燃烧,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符合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