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认识化学反应0101思维导图0202考点速记第1节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一)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条件不同化学反应的发生,可能需要不同的反应条件,影响化学反应的条件主要有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举例例如,碳酸氢铵在微热条件下即分解生成氨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在温度达到823℃时才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二)燃烧的条件燃烧(1)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2)特点:发光、放热、剧烈的氧化反应。(3)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着火点。(4)燃烧发生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原理运用控制变量法,通过比较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产生的不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燃烧的条件实验步骤在500mL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实验装置实验现象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起来实验分析铜片上的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又达到了着火点,所以燃烧;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一开始不燃烧;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白磷与氧气接触,所以燃烧。实验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爆炸(1)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2)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3)粉尘爆炸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听到“砰”的一声响,塑料瓶内发生爆炸,将硬纸板掀起。实验分析:鼓入空气将面粉吹起,干燥的面粉与塑料瓶内的空气充分接触,遇到明火发生燃烧,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放热,使罐内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发生爆炸。实验结论: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三)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发生条件O2充足O2不充足燃烧速率快慢放出热量多少燃烧的产物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部分碳、氢元素生成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微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四)防火与灭火1.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2.灭火器及原理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围干粉灭火器隔绝空气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电器着火,先断电再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降温;隔绝空气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灭火时不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水基型灭火器隔绝空气扑灭汽油、柴油、木材、棉布等的失火第2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一)从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变化【实验探究】1.17世纪70年代,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较精确的定量实验法,在密闭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生成与分解的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验证(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1实验2反应原理NaOH+CuSO4→Na2SO4+Cu(OH)2CaCO3+HCl→CaCl2+H2O+CO2实验装置实验现象产生蓝色沉淀,天平平衡。锥形瓶中固体粉末溶解,有气泡产生,针筒活塞上移,实验结束后天平平衡。实验解释发生了化学反应,没有气体生成,也没有气体参加反应,故实验后天平平衡发生了化学反应,且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实验结束后天平平衡实验结论(1)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二)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适用范围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注意事项①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其它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包括在内(如催化剂、过量的物质)。③“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如沉淀、气体等。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质量守恒的原因电解水反应微观过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本质原因是:化学反应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归纳化学变化前后变与不变:第3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应用(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化学方程的意义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客观事实反应物C和O2(或碳和氧气)生成物CO2(或二氧化碳)反应条件点燃量的关系物质的相对质量关系C+O2点燃CO2相对质量:123244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在此反应中,碳、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3:8:11)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个数比为1:1:1)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以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反应为例)书写步骤书写内容书写过程(1)描述反应事实①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就分别用加号把它们连接起来;②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画一条短线,在短线上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如加热(常用“△”号表示)、点燃、催化剂等Fe+O2点燃Fe3O4(2)配平化学方程式检查式子左、右两边各元素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通过选取合适的化学计量数,使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将短线改为等号。3Fe+2O2点燃Fe3O4(二)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计算依据:①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②依据质量守恒定律2.计算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根据题意写出方程式;③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比;④列出比例式,并求算出未知数;⑤答注意:①由于方程式只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各个量必须是质量。②由于方程式中各物质是纯净物,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③单位必须统一。计算步骤答题模板注意点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解:设7.9gKMnO4分解可以得到O2的质量为x设未知数时不带单位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KMnO4eq\o(=,\s\up7(△))K2MnO4+MnO2+O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找:找出已知量、未知量的关系(重难点)316327.9gx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且需要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相乘;代入的已知量应为纯净物的质量且应带单位列:列出比例式eq\f(32,316)=x/7.9等式两边化学意义应相同求:求出未知数x=0.8g计算结果要带单位答:简明地写出答案答:7.9gKMnO4分解可以得到O2的质量为0.8g。答案不能漏写3.常见类型(1)有关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纯净物的质量关系,可直接将已知纯净物的质量代入计算。(2)遇到含杂质的不纯物质时,需将不纯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按质量比进行计算。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①不纯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杂质不参加反应)a.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度0303素养提升易错点辨析(一)关于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算入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当中。(3)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不是体积。(4)质量守恒定律中,守恒指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守恒,不能忽略了反应中参加或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二)关于方程式的书写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注"↑"号,如C+O2CO2。同样,对于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注"↓"号,如Fe+CuSO4AUTOTEXT==FeSO4+Cu。(三)关于方程式计算注意事项(1)设未知数时不带单位;(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3)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要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相乘;(4)代入计算的量应为纯净物的质量且应带单位;(5)计算结果要带单位;(6)不能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efadroxil-13C6-BL-S-578-sup-13-sup-C-sub-6-sub-生命科学试剂-MCE
-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合成基础(AE)》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晴川学院《理论与实践(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案例与论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宿州市重点中学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南通港闸区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大连海洋大学《全科医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企业资金流动的审计策略分析
-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代食品营养与安全自科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北京理工大附中分校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中考真题】2025年北京市中考数学真题(含解析)
- 浙江省台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英语试题
- 光伏发电项目施工方案(安装)光伏施工方案
- 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
- 疲劳风险培训课件
- GB/T 45707-2025皮革铬鞣鞋面用坯革规范
- 2025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考试试卷及答案
- 中职学校教材管理制度
-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BIM技术应用实例
-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真题及解析(2025年)
- (王瑞元版本)运动生理学-课件-3-第三章-血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