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含解析岳麓版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含解析岳麓版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含解析岳麓版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含解析岳麓版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含解析岳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后限时集训(二十)新航路的开拓和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图是一篇历史论文的提纲。据此推断,其标题应是:新航路的开拓________()标题:新航路的开拓________一、新航路的开拓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新航路的开拓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三、意识形态领域里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的冲击四、新航路的开拓揭开了殖民掠夺的序幕A.促进了世界整体化的进程B.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速度C.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兴起D.拉开了世界近代化的序幕D[新航路的开拓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速度,导致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意识形态领域里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的冲击,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发展;殖民掠夺一方面导致亚非拉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的近代化。综上所述,新航路的开拓拉开了世界近代化的序幕,故选D项;A项只反映了新航路开拓的一方面影响,故解除;B、C两项均是材料的局部观点,故解除。]2.甘蔗原产自印度,原本用作王室贡品或贵族奢侈品。16—18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奴大量种植,制成蔗糖销往世界各地,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承受的调味品。这主要是因为()A.生产技术的革命性改变B.洲际间的经济联系日益亲密C.全球性市场的基本形成D.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国家差距B[材料“原产自印度”“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承受的调味品”说明当时不同大洲之间经济往来较多,故选B项;生产技术的革命性改变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结束于19世纪中期,解除A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19世纪中期,解除C项;经济发展会拉大贫富国家差距,解除D项。]3.1800年左右蔗糖在欧洲的普及,使得一般人可以把蔗糖放入红茶(曾经也被认为是上层社会的饮品)中随意饮用,意味着“吃什么”已经不再是一种权力或特权的象征。这一改变主要得益于()A.美洲地区的发展 B.中国商品的大量输入C.商业革命的发展 D.民众生活的不断提升C[题干中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新航路开拓后,美洲的商品大量涌入欧洲,因此在欧洲变得很平常,这是商业革命的结果,故选C项。]4.16—19世纪初,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开拓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马尼拉大帆船贸易”()A.使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中国B.使全球性的贸易联系加强C.成为大西洋贸易的典型模式D.使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B[“开拓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表明使美洲和亚洲有了干脆的贸易往来,使全球性的贸易联系加强,故选B项;“16—19世纪初”世界的贸易中心在大西洋沿岸,解除A项;“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是太平洋上的贸易航线,解除C项;“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并不能说明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解除D项。]5.中世纪晚期到18世纪之间,欧洲人均肉类消费量是下降的。如,用谷物衡量德意志工人的工资购买力,在1500年到1650年下降了大约50%。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受到“商业革命”的影响C.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 D.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D[新航路开拓引起价格革命,即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德意志工人工资购买力下降,故选D项;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指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是“商业革命”表现之一,解除A项;商业革命是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拓引起的欧洲商业和世界市场的一系列新改变,与材料现象无关,解除B项;C项与材料现象无关,解除。]6.16世纪中期,英国谷物价格上涨了8倍。1495年,一个工人以15周的劳动就能挣得全家一年的口粮,1564年则要花40周的劳动,而到1593年,一个农业工人甚至成年累月地劳动也不能保证全家一年的口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缘由是()A.生产萎缩使农产品供应出现不足B.圈地运动挫伤农夫生产主动性C.土地贵族对农业工人残酷的压榨D.殖民掠夺加剧了货币的贬值D[材料中“16世纪中期……谷物价格上涨”是因为新航路开拓后,大量美洲金银进入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即殖民掠夺加剧了货币的贬值,故选D项;16世纪中期,英国的农业是不断发展的,故解除A项;“一个农业工人甚至成年累月地劳动”体现了劳动主动性,故解除B项;C项在题中未能体现,故解除。]7.1539年左右,意大利的威尼西亚起先引进玉米,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玉米的种植已普及整个意大利半岛。玉米在意大利的种植得益于()A.迪亚士的探险 B.世界市场的形成C.哥伦布的远航 D.“瓷路”的拓展C[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玉米原产于美洲,自从哥伦布发觉美洲,玉米才被引进欧洲,才会出现题干中“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玉米的种植已普及整个意大利半岛”的现象,故选C项;迪亚士的活动区域主要在非洲西海岸,没有到达美洲,解除A项;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与题干时间不符,解除B项;“瓷路”是指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贯穿欧亚各国,与美洲无关,解除D项。]8.下面是部分物种在亚、欧、美洲传播、种植状况表。据此可知()品种原产地传入欧洲时间传入中国时间产量烟草墨西哥哥伦布航行后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一辣椒墨西哥15世纪末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一番茄秘鲁16世纪20年头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其次花生巴西、玻利维亚16世纪初16世纪30年头中国产量世界第一向日葵北美1510年16、17世纪之交中国产量世界第一A.美洲是世界农业物种的中心B.其传播起先于新航路的开拓C.17世纪中国闭关锁国不行信D.中国农业生产发达世界领先B[由表格信息可以推断,部分物种传入欧洲和中国的时间要么是某航海家航行后,要么是某航海家航行结束后,或者是整个新航路开拓完成后,因此部分物种的传播起先于新航路的开拓,故选B项;“部分物种”的传播和种植状况,不能说明美洲是世界农业物种的中心,故解除A项;17世纪中国闭关锁国,但不是禁止一切对外交往,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故解除C项;仅有中国产量世界第一,不能干脆得出中国农业生产发达世界领先,也有可能是种植面积大的缘由,故解除D项。]9.下面是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改变表。据此推知()年份欧洲美洲非洲1650年18.3%2.4%18.3%1750年19.2%1.6%13.1%A.欧美国家政府激励移民B.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C.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D.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C[材料涉及的是欧洲、美洲和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改变,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是西方国家殖民扩张造成的,与政府激励移民无关,故A项错误;美洲人口的削减主要是西方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导致的,故B项错误;由表格可知,西方国家殖民扩张进行黑奴贸易、屠杀印第安人并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高产作物引进和种植与美洲和非洲居民的削减无关,故D项错误。]10.16世纪70年头,马丁·弗罗比歇爵士从北美巴芬岛带回一种黑色而又闪闪发光的石头,立即在国内掀起一股黄金热,英国国民都无比坚信东方遍地是黄金的谬论。当时伦敦甚至还成立了一个中国股份公司,打算开发弗罗比歇发觉的“金矿”。这反映了英国()A.最早开拓了新航路 B.要同中国共建公司C.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D.经济利益驱使扩张D[依据材料“在国内掀起一股黄金热,英国国民都无比坚信东方遍地是黄金”“甚至还成立了一个中国股份公司”可知,英国对外扩张主要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故选D项;西班牙、葡萄牙最早开拓新航路,解除A项;材料中成立中国股份公司在于开采金矿,并非与中国共建公司,解除B项;重商主义主要指国家实行政策维护商业的发展,与材料中经济动机驱使对外扩张不相符,解除C项。]11.17世纪,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这些公司由国家赐予种种特权,有的甚至可以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这些公司的活动()A.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B.推动了自由贸易体制的建立C.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A[这些公司是特权贸易公司,也是进行殖民掠夺的工具,有力地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故选A项;自由贸易体制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而建立的,解除B项;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扫清障碍的是两极格局的结束,解除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才基本形成,解除D项。]12.下表反映了1500—1800年欧洲部分国家船只抵达亚洲的数量改变(单位:艘)。这一改变反映出()1500—1599年1600—1700年1701—1800年葡萄牙705371196荷兰6517702950英格兰-8111865法国-1551300其他-54350合计77031616661A.亚洲成为欧洲争夺的重心B.工业革命完成对市场需求扩大C.海上殖民霸权转移的趋势D.欧洲在亚洲赚取大量金银C[新航路开拓后,西欧各国纷纷殖民扩张,抵达亚洲船只数量的改变反映出葡萄牙的下降,荷兰、英格兰等的上升,因此体现了海上殖民霸主的转移,故选C项;表格体现的是抵达亚洲的船只,没有同其他地区的比较,体现不了“重心”,解除A项;表格中的时间截至1800年,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完成,解除B项;船只数量不能反映对“金银”的获得,解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16世纪50年头中欧海路开通至19世纪,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葡萄牙学者戈迪尼奥的探讨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非常浩大,因此他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形象地说明白明清中国吸纳了当时全球巨量的白银。据史料记载,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有137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生丝、丝织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在与欧洲、美洲各地商品的较量中摧枯拉朽。——陈昆、汪祖杰《国际竞争力、海上贸易与套汇:明朝中后期白银流入的考察》材料二16世纪西班牙入侵美洲之后,不断将美洲白银开采,运输到本国和其他殖民地,运输到本土的白银通过外债和贸易流通到西欧各国,西欧接着同中亚、南亚进行贸易,白银流向东方,再通过中国同南亚的贸易流入中国,而西属殖民地也通过和中国的贸易流入中国。这一时期也正是欧洲建立其世界中心的时期,全球化已经不行避开的波及亚洲、非洲和美洲。——摘编自刘昊《欧洲世界体系与美洲白银—16、17世纪美洲白银的流向探讨》(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明清时期中国成为世界白银“吸泵”的缘由。(1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美洲白银在近代世界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学问,分析白银对中国和西班牙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13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在与欧洲、美洲各地商品的较量中摧枯拉朽”“自16世纪50年头中欧海路开通至19世纪,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等信息及中国古代经济和新航路开拓的学问说明。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运输到本土的白银通过外债和贸易流通到西欧各国”“西欧接着同中亚、南亚进行贸易……再通过中国同南亚的贸易流入中国,而西属殖民地也通过和中国的贸易流入中国”“这一时期也正是欧洲建立其世界中心的时期”等信息分析。其次小问,依据材料一“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在与欧洲、美洲各地商品的较量中摧枯拉朽”并结合中国古代经济的学问回答白银对中国的影响;依据早期殖民扩张的学问回答白银对西班牙的影响。[答案](1)缘由:中国手工业品具有对外竞争力;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影响;新航路开拓加强了中欧间的贸易联系;欧洲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白银。(2)作用:促进了欧洲各国间的贸易流通;成为欧洲与中国贸易重要支付手段;成为世界主要大洲间贸易联系的重要纽带;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不同影响:白银流入推动了中国工商业的快速发展,西班牙则将白银用于消费而导致了手工业的衰落。14.(2024·惠州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方中国形象演化时间形象13—15世纪大汗统治下旺盛富有的大帝国,财宝、王权的象征15—17世纪商人、冒险家、传教士们的财宝精神之国17—18世纪中叶非神性宗教权威的理性世界,代表着独特的优越的政治制度和道德伦理文化18世纪中后期精神愚昧、道德堕落、政治专制、历史停滞——摘编自邹雅艳《13—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化》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者两条信息,围绕“西方中国形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学问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看法,从中外两个角度进行阐述,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材料呈现了四个不同时期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即西方对中国的评价,考察的是同一时期内中国和西方的发展对比,因此,本题的解答可以从材料中任一时期入手,概述该时期西方对中国的评价,再结合当时中、西方的发展状况进行阐述,说明西方对中国做出相应评价的缘由。比如,由材料15—17世纪西方人认为中国是“商人、冒险家、传教士们的财宝精神之国”可知,这一时期西方对中国的形象高度赞美,结合所学新航路开拓的学问可得出缘由;再由材料17—18世纪中叶的“西方中国形象”可知,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