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之光主题写作导纲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之光"主题阅读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以《诗》《书》《礼》《易》《春秋》为文明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中华文明像一场五千年的飞奔。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先民结绳记事,文明肇始于江河之畔、莽原厚土;从甲骨文到小篆,文字统一,祖先开始书写自己的历史,中华文明得以薪火相传。秦朝一统,大汉为族,五胡之后民族融合,终于创出光华璀璨的唐宋文化,中华文明展现出雍容辉耀的盛世气象。元起于蒙古,清起于东北,先后融入中华文明的长河,汹涌澎湃,冲波逆折。清末百年屈辱,世界风云激荡,古老的中华文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一步步向着更远的星辰大海奔驰。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价值、审美、政情、民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固有根本,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源泉、永恒动力。
【素材整理】同类主题链接
【专题文章】
眼中的中华文明
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变革和开放精神,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
——2018年12月18日,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摘选自《光明日报》)
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儒释道合流、宋明理学,经历了数个学术思想繁荣时期。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涌现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董仲舒、王充、何晏、王弼、韩愈、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鲁迅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6年5月17日,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上海精神”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强调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同和支持。
——2018年6月9日,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中国《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书,但其第一句话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义是慎战、不战。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
——2017年1月18日,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2018年3月20日,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
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开辟,遣隋遣唐使大批来华,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远洋,等等,都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事例。
——2014年9月24日,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摘选自新华网)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无论是古代的中华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等,还是现在的亚洲文明、非洲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大洋洲文明等,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2014年9月24日,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_________(摘选自新华网)
【经典素材】
诗人笔下的孔孟、庄子与刘项
《孔子》王安石
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
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
桓魋武叔不量力,欲挠一草摇蟠桃。
颜回已自不可测,至死钻仰忘身劳。
一个“大”字,概括了孔子的思想与人格。其道大,深宏似海;其人大,巍峨如山。
《读》曾巩
千载士推无此拟,一编吾喜窃窥观。
苟非此道知音少,安有兹人得志难。
机巧满朝论势利,疮痍连室叹饥寒。
先生自是齐梁客,谁作商岩渭水看。
孟子被尊为“亚圣",可谓名至实归。他将孔子“仁”的思想发扬光大,提出了鲜明的仁政主张。不过他所生活的战国中期诸侯征伐,生灵涂炭,其主张根本不能实行。曾巩此诗,对此发出了深沉感慨。
《杂咏一百首·庄子》刘克庄
夸大帝传由,形容跖侮丘。
仅饶聃御寇,共载一虚舟。
中外名人谈文明
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____________——春秋·管仲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___——战国·荀子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清·颜元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___——意大利诗人但丁
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英国作家罗斯金
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_________——德国剧作家席勒
除了上面几条,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文明的名言呢在下面写出一两条来。
【拓展阅读】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门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惟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泼泼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硁硁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它使我可以放心承认孔子是一位够格的哲学家了,因为哲学家就是有智慧的人,而有智慧的人怎么会一点不洒脱呢?
思考:文章以“孔子的洒脱”为标题,从不同角度揭示出“洒脱"的内涵。孔子的洒脱,与今天一些张扬个性的年轻人梳怪发、穿异服、说脏话、顶撞老师长辈等“洒脱”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参考:孔子的“洒脱”,表面上看是对功利的淡泊和对伦理的灵活,而实际上表现出的是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有真才实学,不沽名钓誉,对生活有一份恬淡悠闲的心境,追求精神自由,言行脱俗,通情达理,遇事灵活变通。现在一些张扬个性的年轻人所谓的“洒脱”,则表现为追求另类,认识浅薄,行为怪异,两者是不同的。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鲍鹏山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的哲人身上啊!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君子之仕,行其义也。”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统一志趣的话题。对幸福的理解太多样了。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这有关乎于对“自由"的价值评价。这也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情景——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约七百多年前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他成功了。而比姜太公年轻得多的庄子(他死时也大约只有六十来岁),此时是真心真意地在钓鱼。且可能毫无诗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了。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赘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及成就感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庄子持竿不顾。"
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如果他学许由,他该跳进濮水洗洗他干皱的耳朵了。大约怕惊走了在鱼钩边游荡试探的鱼,他没有这么做。从而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的大夫太难堪。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你们走吧!我也是这样选择的。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悬的,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但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
庄子胡文英这样说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此时的庄子,徘徊两间,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的无所适从无可奈何。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思考:请结合文中内容,对“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这句话进行赏析。
参考:这句话运用生动的比喻手法,把不屈从于权势的庄子比作一株孤独的树,赞美了庄子在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的社会中对富贵权势的鄙视,对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守护,表现出庄子的独特魅力。
千古鸿门宴,谁解其中味
鸿门宴,是事关项羽和刘邦人生转机,也是谁主天下历史转机的重大事件。因此,便有“鸿门一宴,千秋转机,汉史发祥地,天下第一宴”之说。
位于陕西省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的鸿门宴遗址,南依骊山北临渭河,地处潼关通长安之要道,毗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冬日,夕阳正浓时,猎猎西风中,我慕名前往游览。
曾听朋友说,该遗址不太大,景观不是很多。这应在情理之中。社会江湖的规则是胜者王败者寇,演出鸿门宴的两主角之一刘邦是胜者“王",但鸿门宴是他的屈辱史,自当为之“讳”而无宣扬之理;宴会主导者项羽成了败者“寇",便更无宣扬之由了。但是,我久有一游之念,非为观景,只是想感受英雄项羽遗留的气场,表达一种敬意。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公元前206年的那个冬日——
项羽浴血奋战、消灭了秦王朝军队的主力,刘邦却乘虚进入秦的都城咸阳而欲称王,两支反秦的武装便形成竞争而面临恶战。势弱的刘邦亲自到鸿门项羽军中解释,项羽的谋士力劝在宴会中借机杀掉刘邦,但项羽没有听从而是放走了刘邦。在随后的四年间项刘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最后项羽失败,在乌江自刎,刘邦建立了汉朝。
展厅中三块出土方砖是鸿门准确位置的物证,军帐中几案上酒早凉,但从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塑像我们似仍能感知当年那云谲波诡、惊心动魄的一幕。军帐外刘邦乘入厕逃亡的位置和路径犹准确可指,巍巍项王营中项王井、虞姬井都完整保存,一株据说是项羽巡营归来马靴上甩下的泥巴中长出的皂角树,在猎猎风中似在述说着千年的遗恨,令人产生许多的想象和感慨。
后世多认为项羽在此事件中缺乏当机立断的能力,错失了诛杀刘邦的时机,埋下了自己日后败死的伏线,是为“沽名”而失错。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讲《鸿门宴》也传播了类似的观念,但对此我确难以苟同。我认为,项羽在鸿门宴放刘是君子之举,这也是他之所以为英雄的过人之处。
在鸿门宴上项羽如果要杀刘邦那确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那也是一般人的见识。试想,友军首领来营做解释或说是谈判,你凭什么杀他?自古两军交战尚不斩来使,为了得利就能不顾道义杀了上门的友军首领吗?如果杀刘,那便是为利舍义,就有点政治流氓的嫌疑,那即使得了利进而得了天下,其信义何在?那恐将为英雄不齿、为天下笑。再来看看项羽的人生,在各路救赵大军被秦将章邯的威势恐吓不敢向前时,项羽“破釜沉舟"在巨鹿大破秦军,创造了战争的经典;项羽30岁的生命里建树了70余战不败的业绩,在最后唯一一败中身陷重围时尚忧心爱妻“虞兮虞兮奈若何”,在本可逃生以图东山再起时,宁可自刎也不愧对江东父老。在我看来,项羽确是重情重义有担当,“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真男人、伟丈夫,磊落地倒下了,他仍是一位旷世的英雄。
婉约词大家李清照有《夏日绝句》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得何等好啊,这诗长存青史。鸿门宴遗址中有尊项羽举鼎的塑像,那英雄形象矗立在骊山之下,也长存在我心中。
思考:对于“千古鸿门宴",本文作者“解”出了其中的什么“味道"?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
提示:作者感知到当年鸿门宴上云谲波诡、惊心动魄的氛围,认为项羽在鸿门宴放走刘邦是君子之举,是项羽之所以为英雄的过人之处。
【作文导写】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文明,对比希腊、巴比伦等其他文明,只有中华文明从未出现过历史断层与空白,以殷商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到今天。他说“中国文化有特殊生命力”,“不管到哪一代,中华文化,总在"。
英国学者罗素于1920年来到北京大学做了两年的客座教授,他预言中国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掀起一场极端暴力的革命,然后认识到暴力不能带来和平幸福,进而结合儒家思想和西方文明的优点,重新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另外一次很伟大的文明。
生于斯,长于斯,你对中华文化怎样认知?
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振华中学”青年学子的身份完成写作。
1.写一篇演讲稿,向来你校参观的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
2.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
3.写一封信,向某位政要或长者讲述你对“结合东西方优点、创造伟大新文明"的建议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有关中华文明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学生首先需要从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然后在特定情境下加以发挥。学生需要仔细审题,严格按照要求写作,如第一项看似好写,但考场上肯定会有学生单纯介绍中华文化,而忽略了“特殊生命力”,这样只写对了一半,也属偏题的一种。近年来作文中实用性文体考查较多,倡议书也是考查较多的文体之一,学生需要记好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与写作格式,避免作文硬伤。
【参考例文】
海纳百川,卑以自牧
——关于中华文化特殊生命力的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欢迎各位不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验室消毒灭菌》课件
- 《病媒生物控制》课件
- 《仓库管理的认识》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范例汇编【人事管理】十篇
- 2024年农业年终工作总结
- 2024年协辅警个人总结
- 《山东胶州秧歌》课件
- 《庭院设计实景欣赏》课件
- 第7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高频非选择题25题)(原卷版)
- 第5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测试卷-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 生物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1.2.1学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课件03
- 有害生物防制员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HIV阳性孕产妇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 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小小志愿军
- 附件2:慢病管理中心评审实施细则2024年修订版
- 《ISO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 - 要求》之4:“4组织环境-确定创新管理体系的范围”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制-2024)
- 2024-2030年中国散热产业运营效益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和父亲断绝联系协议书范本
- 2024时事政治考试题库(100题)
- 2024地理知识竞赛试题
- 【新教材】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件129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