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设计院—教授级高工(ɡāoɡōnɡ)、副总工
周
强 共四十页【社会(shèhuì)任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重庆市制冷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消防标准委员会第十三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标准化协会防火防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zhuānyè)委员会重庆市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专家咨询委员会暖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长江上游地区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高效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管理领导协调小组专家组成员共四十页【科研成果】重庆龙湖西苑(小区总建筑面积40万m2,为住宅小区)任暖通专业负责人并获重庆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南充市市政办公楼1#楼工程(建筑面积7万m2,办公楼)任暖通审查人。获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项目三等奖、重庆市优秀工程设计项目一等奖。重庆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大楼(建筑面积2万m2、地下1层,地上8层)任暖通专业负责人。获重庆市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重庆龙湖西苑(小区总建筑面积40万m2,为住宅小区)任暖通专业负责人。获重庆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主编《中国消防手册·第三卷·第十章》、《中国消防手册·第三卷·第十一章》主编(暖通专业):《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审查要点—暖通专业、热能动力专业审查要点》、《重庆市建筑工程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深度要求》;《重庆市地表水水源热泵应用施工验收标准》《重庆市地表水水源热泵设计标准图集》、《装配式住宅设备与电气技术规程》、《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主要编写人:参编国家规范(guīfàn)《坡地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防排烟设计技术规范》主要编写人:参编地方规范《重庆市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技术规程》《综合医院通风设计规范》共四十页【课程(kèchéng)大纲】1.地下设备房通风(柴油发电机房、配电房、公共厨房、锅炉房、污水泵房)2.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páiyān)3.天然气管井自然通风设计4.避难层(间)防烟设计5.加压送风量的计算6.通风口部设计共四十页
公共建筑通风(tōngfēng)与防排烟系统设计周强
2015.1
共四十页【社会(shèhuì)任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重庆市制冷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消防标准委员会第十三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标准化协会防火防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勘察(kānchá)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委员会重庆市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专家咨询委员会暖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长江上游地区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高效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管理领导协调小组专家组成员共四十页【科研成果】重庆龙湖西苑(xīyuàn)(小区总建筑面积40万m2,为住宅小区)任暖通专业负责人并获重庆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南充市市政办公楼1#楼工程(建筑面积7万m2,办公楼)任暖通审查人。获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项目三等奖、重庆市优秀工程设计项目一等奖。重庆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大楼(建筑面积2万m2、地下1层,地上8层)任暖通专业负责人。获重庆市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重庆龙湖西苑(小区总建筑面积40万m2,为住宅小区)任暖通专业负责人。获重庆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主编《中国消防手册·第三卷·第十章》、《中国消防手册·第三卷·第十一章》主编(暖通专业):《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审查要点—暖通专业、热能动力专业审查要点》、《重庆市建筑工程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深度要求》;《重庆市地表水水源热泵应用施工验收标准》《重庆市地表水水源热泵设计标准图集》、《装配式住宅设备与电气技术规程》、《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主要编写人:参编国家规范《坡地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防排烟设计技术规范》主要编写人:参编地方规范《重庆市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技术规程》《综合医院通风设计规范》共四十页【课程(kèchéng)大纲】1.地下(dìxià)设备房通风(柴油发电机房、配电房、公共厨房、锅炉房、污水泵房)2.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3.天然气管井自然通风设计4.避难层(间)防烟设计5.加压送风量的计算6.通风口部设计共四十页目录(mùlù)1…地下设备房通风(tōngfēng)
2…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3…避难层(间)防烟设计4…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的计算5…通风口部设计6…通风系统消声处理
共四十页
1、地下设备房通风。(柴油发电机房、公共厨房(chúfáng)、锅炉房)1.1柴油发电机房通风1.1.1柴油发电机冷却形式1水冷。发电机功率800kW以上,一般采用水冷冷却,配专用冷却塔及冷却水系统2风冷。利用机组自带风扇排风。系统设计简洁,但进、排风量大。共四十页1.1.2满足柴油发电机房工艺要求的通风方式
1自然通风:利用机组自带风扇排风,利用可开启
的通风口部自然进风。
常用方式:下沉式土建竖井(shùjǐng)作为进、排风风道
技术要点:
风量计算—进风量=排风量+燃烧所需空气量;排风量按消除余热所需通风量计算,
机房工作温度可为40℃
控制断面风速(风道、风口)共四十页
2机械通风:利用机械送、排风(páifēnɡ)系统实现全面通风。
机房工作温度可为40℃
风冷机组:利于机组自动风扇排风
水冷机组:进风量20m3/KW·h
燃烧空气量:7m3/KW·h共四十页
1.1.3满足柴油发电机房设置气体灭火要求的通风设施:
1自然排风:利用直接对外开启的门、窗自然排除灭火后有害的残余气体。
2机械排风:利用机械排风系统将灭火后机房内有害的残余气体排除室外(shìwài)。
技术要点:通风管路与气体灭火联锁;
宜下部排风共四十页1.1.4柴油发电机房储油间排风系统
1独立设置。
规范:储藏有易燃易爆物质的单独房间或有防火防爆要求(yāoqiú)的单独房间,应独立设置通风系统。
2与柴油发电机房共用排风系统。
将柴油发电机房与储油间作为一个整体防火单元。
我国除一种标号之外,其余柴油均不属于甲、乙类易燃易爆物质。易燃易爆等级相对较低,防火等级亦相对较低。共四十页1.1.5柴油发电机燃烧尾气排放
1高空排放
注意土建竖井的构造(耐火砖、隔热层)
成品烟道的安装
2处理后就近排放
选用新型设备--
使用(shǐyòng)效果尚待检验(排热好,除味差)共四十页1.2公共厨房通风
1.2.1罩口局部(júbù)排风(油烟)与全面排风+机械补风
技术要点:排风量计算
局部排风量与全面排风量的比例
补风点位置
1.2.2事故通风(燃气泄漏)
1.2.3油烟处理及排放
1处理达标后按规范要求排放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38
2屋顶高空排放
1.2.4泄爆
共四十页处理达标后按规范要求排放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38
公共建筑厨房油烟无组织排放视同超标
饮食业单位油烟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nóngdù)和油烟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0mg/m3;
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
按设施大小--60/75/85。共四十页1.3锅炉房通风
1.3.1通风量:进风量=排风量+燃烧所需空气量。
1.3.2技术要点:
防爆――防爆型通风设施;
泄爆――烟道泄爆口及机房泄爆面;机房内贴防爆板。
燃气泄漏(xièlòu)报警――机房设置燃气浓度监测装置;
紧急切断供气管路――室内外自动(手动)切断阀。共四十页1.3.2燃烧(ránshāo)尾气排放
排放点的设置:不同朝向均设风口;
满足环保要求;
不能设置在动力阴影区。
烟囱的高度
(抽力不能小也不宜过大)
节能措施:控制排烟温度
热回收
低温腐蚀共四十页
锅炉(guōlú)烟囱高度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
共四十页
燃煤、燃油锅炉房烟囱高度的规定
每个新建锅炉房只设一个烟囱,烟囱最低允许高度根据(gēnjù)总装机容量确定:
1/h—20m;1-<2/h—25m;2-<4/h—30m;4-<10/h—35m;10-<20/h—40m;
20-<40/h—45m;(燃轻柴油、煤油除外)
锅炉房总装机容量大于<40/h(28MW)时,烟囱高度按批准的环评报告要求确定,且不应低于45m。共四十页烟囱周围半径200m内有建筑物时,烟囱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
燃气、轻柴油、煤油锅炉烟囱高度(gāodù)的规定
烟囱高度按批准的环评报告要求确定,且不应低于8m。
共四十页1.4污水池间及隔油池间(垃圾间)排风
1.4.1排风量--15次/h换气次数(cìshù)(有盖的污水池间5次/h)
1.4.2排风系统--独立设置
1.4.3排放点--远离人员活动区和进风口
共四十页2、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
2.1自然通风的动力方式
1风压
风压是空气流动受到阻挡时产生的静压。当风吹过建筑物时,迎风面气流受阻(shòuzǔ),静压增高,侧风面和背风面将产生局部涡流,静压降低。在迎风面与背风面之间形成压力差,室内外空气在此压差作用下流动形成自然通风。
压力差的大小与建筑的形式、建筑物与风向的夹角以及建筑周围的环境有关。共四十页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应有较好的外、内部(nèibù)风环境:
风速—3~4m/s;
进风面—夏季夜间主导风向;
进深较浅—小于14m;
风量调节措施—气窗、百叶、捕风塔等。共四十页2热压热压是气温不同产生的压力差,是由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差引起的。亦即所谓的“烟囱效应(xiàoyìng)”。也就是沿着建筑物垂直方向出现的压力梯度。若室温高于室外温度,建筑物上部压力较高,下部压力较低,上、下部开口时,室外冷气流下部进,室内热气流上部出。若室温低于室外温度,则气流方向相反。
共四十页热压的大小取决于上下开口间的高度差和室内外的空气密度差。
热压自然通风形式(xíngshì)更适应常变的外部风环境,无需考虑室外的主导风向。
利用热压自然通风的设施:
烟囱、通风塔、天井、中庭、楼梯间等。共四十页2.2自然排烟
2.2.1定义
自然排烟—利用火灾时产生的热烟气流浮力
和外部风力作用,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把烟气
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
2.2.2技术要点—
可开启外窗或排烟口的有效面积;
排烟口部位置(wèizhi);
排烟半径
防烟分区的长度;(防烟分区面积)
储烟仓的高度。(清晰高度)共四十页3研究动态――利用自然通风口部引导自然排烟
欧洲古建筑有专用(zhuānyòng)热风供暖孔洞,以热压为动力向室内补充新风。
能否利用通风路径将室内火灾烟气引至建筑物的上部空间,从设计的口部排至室外?这应当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由单纯自然排烟演化为引导自然排烟,至少在建筑的高大空间内,有实施条件。
用于建筑节能的自然通风设施,亦可通过相关控制,实现引导型自然排烟。共四十页3、避难层(间)防烟设计。
避难层(间)在火灾报警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应成为不受烟气袭扰的安全区。
3.1自然排烟
3.1.1可开启外窗的有效排烟面积:不小于避难间地面面积的2%。
3.1.2不同朝向均有可开启前外窗,每个朝向外窗的有效排烟面积至少不小于2m2.
3.1.3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前外窗之间的间距(jiānjù)不宜过小。(过小可能发生气流短路,不易形成穿堂风效应,影响排烟效果)共四十页3.2加压送风
超高层建筑,为了避免室外风力、风向的影响,宜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保持避难层(间)适当的余压,以确保避难层(间)不受烟气袭扰(xírǎo)。
3.2.1加压送风量—每平方米30m3。
3.2.2余压—25~30Pa。与前室同一正压范围(压力梯度)。
共四十页4、机械加压送风(sònɡfēnɡ)系统送风(sònɡfēnɡ)量的计算。
4.1加压送风的目的――维持疏散通道和安全区域的适当正压,防止火灾烟气进入上述空间。
4.2风量计算方式:
4.2.1避难间--30m3/m2·h
4.2.2避难走道--1.0m/s门洞风速
4.2.3楼梯间--
Lj=L1+L2
4.2.4前室或合用前室--Ls=L1+L3共四十页式中:
Lj--楼梯间的加压风量
Ls--前室或合用前室的加压风量
L1--门开启(kāiqǐ)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
L2--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下其它门缝漏风总量
L3--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量
门洞风速:楼梯间、合用前室同时加压0.7m/s
楼梯间加压(前室不送风)1.0m/s
楼梯间自然通风,合用前室或前室加压
送风1.2m/s共四十页开启门数量:
楼梯间--
小于15层,N=2,
大于等于15层,N=3,
地下只有一层,N=1。
防火分区跨越
楼层,N≤3
前室--防火分区不跨越
楼层,N=系统(xìtǒng)中开门最多的一层开门数量。
防火分区跨越
楼层,N≤3
共四十页
4.3室内正压控制
疏散门的最大允许压力差
4.3.1风量维持
4.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层干部培训方案
- 边坡钢管架施工方案
- 车间溶媒回收方案
- 车间工矿灯评测方案
- 2024年度版权转让合同转让范围及转让费用2篇
- 车间养护施工方案
- 车道雨蓬施工方案
- 04年航空器材采购及维修合同
- 广场地下停车场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微博运营执行方案
- 婚姻财富管理及家庭财富传承课件
- 六年级美术下册第6课《扇面画》优秀课件3人教版
- 公共空间设计餐饮课件
- 食材配送服务方案
- 单身申明具结书
- 2023年7月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 《旅游线路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 基于PLC的工业控制系统设计 -自动药片装瓶控制
- CRRT规范化治疗方案执行课件
- 清创术(debridement)精品课件
-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探究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