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清查技术规程_第1页
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清查技术规程_第2页
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清查技术规程_第3页
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清查技术规程_第4页
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清查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23/TXXXX—2022

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清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森林资源资产清查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清查流程、清查内容、清查方法、

数据库建设、核查与汇总、主要成果等。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清查工作,为摸清森林资源资产底数、编

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委托代理等提供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3345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规范

DB23/T870市县林区商品林主要树种出材率表

DB23/T1160市县林区主要林分和树种生长率表

DB23/T1250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DB23/T1377市县林区主要林分类型收获表

DB23/T1445市县林区主要林分类型形高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均适用于本指南。

3.1自然资源

天然存在、有使用价值、可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

3.2土地资源

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3林地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发展林业的土地,其土地现状利用类型包括乔木林地、灌木林

地和其他林地。这里所说的“非林地”是指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以外的地类。

3.4森林资源

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的总称。

3.5森林资源资产核算

1

DB23/TXXXX—2022

在森林资源调查、统计与评价评估的基础上,依据具体工作目标和需求,对一定时间、空

间内森林资源资产的实物数量与质量,以及价值价格数据的统计、汇总、核定与测算分析,客

观反映其总量、结构、时空分布与变化状况。

3.6森林资源资产清查

指利用已有森林专项调查(清查)中资源权属、数量、质量、用途、分布等成果,补充调

查统一基准时点(时期)森林资源资产的价格、使用权、收益等情况,估算资产经济价值,基

本掌握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底数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摸清森林资源资产家底的重要途径。

3.7基本核算单元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空间连续性,且待核算的自然资源的整体性特征、客观状况、效

用水平等具有相对一致性,并能够满足核算精度需求的最小空间单元。

3.8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

是在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基础上,以林地落界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基础地理信息为基

础,以林地界线为核心内容的多源数据集合。

3.9清查数据融合

在地理信息软件环境下,共享或者合并两个或以上应用数据,并运用裁剪(Clip)、相交

(Intersect)、擦除(Erase)等空间叠加工具,创建一个具有更多信息、功能的数据过程。

4基本规定

4.1清查范围

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清查范围为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简称“国土三调”)中,地类为林

地且林地或林木权属为国有的图斑;清查对象为全民所有相应事权的林地或林木资源。

4.2清查单位

一般以县级行政辖区为清查基本单位,或具有明确管理界线范围的自然保护地等管理机构。

4.3清查单元

以国土三调或年度变更调查区划的图斑为清查单元。

5清查流程

5.1技术路线

2

DB23/TXXXX—2022

1)以最新国土三调变更成果中,国有林地(或林木)图斑范围为基础,叠加森林资源管理“一

张图”、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等成果,获得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界线、数量、质量、权属、分

布、用途等实物和空间属性信息。

2)采用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生长率模型等更新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属性信息,统一优势

树种(组)、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蓄积等林分因子数据时点。

3)对叠加后,国土三调变更成果林地图斑范围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叠加后不衔接的空

白区域,采用最新遥感影像数据判读区划,并进行现地补充调查,完善图斑相关属性因子。

4)以县为单位进行典型调查,收集整理采集不同林木样本的林木价格、造林成本、苗木成本、

经营成本、材种出材率、税费以及林地租金、林地收益等相关资料,分别建立林地和林木资产清查

价格体系。

5)按照林地资产清查价格内涵,计算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均质区域平均价格;按照

林木资产清查价格内涵,计算用材林分龄组、经济林分生产阶段以及能源林的林木均质区域平均价

格。

6)根据均质区域内部差异,分别建立省级、县级林地和林木资产清查价格修正体系,确定资产

清查价格,估算森林资源资产经济价值。

5.2技术流程

森林资源资产清查技术流程见下图:

3

DB23/TXXXX—2022

图5-1技术流程图

6清查内容

6.1森林资源资产清查

利用最新国土三调变更数据,叠加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等成果,在统一数据时点和补充调

查基础上,获得以图斑为单位、规范统一的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界线、数量、质量等空间属性信

息。包括:乡(镇)、生态保护红线、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等管理

属性;森林类别、亚林种、起源、优势树种组、树种组成、郁闭度(覆盖度)、平均年龄、龄组、

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公顷株数等林分因子属性;地貌、坡向、坡位、坡度、土壤类型、土层厚度

等立地因子属性。详见表B1。

6.2森林资源资产核算

在收集均质区域价格信号,建立清查区域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清查价格体系,核算全民所有

不同类型森林资源资产经济价值。

7清查方法

7.1资料准备

1)清查区域最新卫星遥感影像数据。

4

DB23/TXXXX—2022

2)清查区域国土三调以及最新年度变更数据。

3)清查区域最新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空间和属性数据。

4)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矢量以及其它数据。

7.2实物量清查

7.2.1确定基数和底图

1)最新国土三调变更成果数据中,地类为林地或种植园用地,土地权属为国有的图斑。

2)最新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中,林地权属或林木权属为国有的图斑。

7.2.2林地界线融合

1)行政界线以国土三调变更成果行政界线为准;经营界线以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界

线为主。

2)图斑界线以国土三调变更成果图斑界线为准,国土三调变更成果图斑不能合并或调整,

但可以细化。

3)国土三调变更成果的林地、种植园用地图斑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在坐标系统一

致的情况下进行叠加,产生新图斑细化为子图斑。

4)叠加后产生的小于最小上图面积(0.0400公顷)的细碎子图斑或大于最小上图的不规

则细碎图斑,依据最新卫星遥感影像图判定,按照地类相近原则合并到相邻的子图斑,细碎子

图斑合并时不得改变原国土三调变更图斑的界线。

5)国土三调变更成果数据经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融合后,形成的细化子图斑

面积需要重新求算,确保各子图斑面积之和等于原国土三调变更图斑面积。

7.2.3属性因子清查

1)若子图斑国土三调变更成果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地类均为林地,且二级地类属

性一致,其中国土三调变更成果的其他林地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的疏林地、未成林地、迹

地、苗圃地对应,即采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图斑因子,更新融合后子图斑属性因子。

2)若子图斑国土三调变更成果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地类均为林地,但二级地类属

性不一致(国土三调变更成果的其他林地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的疏林地、未成林地、迹

地、苗圃地除外),通过采取遥感影像判读,并参考其它专项调查、采伐设计、造林设计等资

料,结合现地核实验证的方法,完善相关清查属性因子。

5

DB23/TXXXX—2022

3)若子图斑国土三调变更成果地类为林地,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林地为非林地,

则采用最新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判读区划,现地进行补充调查完善相关清查因子。调查图斑的土

地规划利用类型依据相关规划资料确定,按照湿地、草地、园地、农用地、建设用地、交通用

地、水域等调查记载,调查技术标准执行DB23/T1250。

7.2.4属性因子更新

当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各县(市、区)调查时点与清查基准年不一致时,由于林分的

自然生长与消耗,林分因子会随时间发生自然变化。当清查时点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

据时点大于1年时,需要更新子图斑属性林分因子,统一林分因子数据时点。

7.2.4.1更新的林分因子

更新的子图斑林分因子包括:优势树种、优势树种(组)、起源、树种组成、平均年龄、

龄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公顷株数、公顷蓄积等。

7.2.4.2更新方法

按照更新图斑所处山系、立地条件、优势树种组、年龄等,依据DB23/T1377更新平均树

高、平均胸径、单位面积株数、单位面积蓄积等林分因子;幼龄林、中龄林采用DB23/T1445

进行更新;近、成、过熟林蓄积量采用DB23/T1160进行更新。

7.2.5属性因子补充调查

7.2.5.1图斑面积调查

1)有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地区,采用图面勾绘区划现地验证的综合方法进行面积调查。

当现地验证图斑边界与遥感卫星影像判读区划边界一致的情况下,以遥感卫星影像区划求算面

积为准,确定图斑面积。

2)无卫星遥感影像或遥感影像分辨率低的地区,采用GPS现地实测法进行面积调查。GPS

定位误差不得大于2m,或采用差分GPS定位;当图斑边缘有弧形线时,必须加密定位点数量;

同一个图斑只能采用同一型号的GPS;GPS定位时,必须采用与卫星遥感影像相同的坐标系;

将图斑拐点GPS坐标输入计算机求算面积。

7.2.5.2图斑属性因子调查

在图斑区划的基础上,采取经营单位总体蓄积量控制,角规辅助测量确定图斑单位蓄积以

及典型抽样调查相关林分因子的方法。调查方法执行DB23/T1250,蓄积量调查执行DB23/T

DB23/T1445。

6

DB23/TXXXX—2022

1)面积1hm2以下(含1hm2)图斑,采取全林实测法进行林分蓄积以及相关因子调查。

2)大于1hm2的图斑,采取角规辅助测量或标准地抽样法,进行林分蓄积以及相关因子调

查。

7.3经济价值估算

7.3.1划分均质区域

参考《中国林业发展规划》的分区成果,在保证县级行政区划完整性的前提下,在全省范

围划分8个均质区域。详见表1。

表1全省森林资源经济价值均质区域划分表

序号均质区域空间范围

1大兴安岭北部伊勒呼里呼玛县、漠河市、塔河县、呼中区、新林区、加格达奇区、

山立地类型亚区松岭区共7个县(市、区)

2小兴安岭北坡立地类型爱辉区、逊克县、孙吴县、汤旺县、嘉荫县、萝北县以及鹤

亚区岗市区共7个县(市、区)

3嫩江市、五大连池市、北安市、铁力市、丰林县、南岔县、

小兴安岭南坡立地类型大箐山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汤原县、海伦市、庆

亚区安县、绥棱县、讷河市、克东县、克山县以及伊春市区共17

个县(市、区)

4长白山北部张广才岭西阿城区、宾县、五常市、方正县、尚志市、延寿县共6个县

坡立地类型亚区(市、区)

5长白山北部张广才岭东穆棱市、海林市、东宁市、林口县、绥芬河市、宁安市以及

坡立地类型亚区牡丹江市区共7个县(市、区)

6佳木斯郊区、依兰县、桦川县、桦南县、鸡东县、密山市、

长白山北部完达山立地

虎林市、宝清县、集贤县、饶河县、友谊县、勃利县以及鸡

类型亚区

西市区、双鸭山市区、七台河市区共15个县(市、区)

7呼兰区、双城区、拜泉县、富裕县、甘南县、龙江县、泰来

县、依安县、杜蒙县、林甸县、肇源县、肇州县、北林区、

松嫩平原立地类型区安达市、兰西县、明水县、青冈县、望奎县、肇东市以及、

哈尔滨市区、齐齐哈尔市区、大庆市区。共22个县(市、

区)

8三江平原立地类型区抚远市、富锦市、同江市、绥滨县共4个县(市、区)

7.3.2选取样本县

在每个均质区域内选择不低于30%的县(市、区)典型样本县,以县为单位收集整理地价、

木材价格、经营成本等价格信息。

7.3.3均质区域平均价测算

7

DB23/TXXXX—2022

1)近5年已公布森林资源基准价或政府指导价的区域,直接采用基准价或政府指导价,

加权平均或算术平均得出本均质区域林地和林木的平均价格。

2)近5年无森林资源基准价或政府指导价的区域,根据采集到的林地流转价格及林木交

易价格、技术参数、经济指标数据进行筛选,剔除异常数据后,测算本均质区域的清查技术参

数和经济指标平均值。

——若每个均质区域样本县林地流转价格和林木交易价格样本量,剔除异常值数据后,有

效交易样本不少于5个,直接用样本交易数进行年期和期日修正后,测算均质区域平均价格;

——交易样本点数量不足时,根据提取的清查技术参数或经济指标数据平均值,采用森林

资源管理”一张图“实物量数据,计算、统计、汇总分类后,选取对应的评估方法进行总体计

算,测算样本县林地、林木单位面积平均价,并用交易样本修正后,作为均质区域林地、林木

单位面积平均价。

3)若均质区域范围内获取不到近5年价格信号,可参照周边林地质量等级和地理区位相

近的均质区域,利用调整系数对该均质区域的林地和林木平均价格进行修正,得出本均质区域

的林地和林木平均价格。

7.3.4均质区域平均价内容

1)林地平均价: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及其他林地单位面积的平均价。

2)林木平均价:

——不同优势树种组用材林幼龄林、中龄林、近成过熟林3个龄组阶段的单位面积林木

平均价;

——不同优势树种经济林产前期和初产期及以上2个生产阶段单位面积平均价;

——用材林中选5-10个优势树种组;经济林选2种优势树种;能源林选2种优势树种。

3)公益林价格按照商品林价格进行测算。

4)地类为种植园用地的国有林木的价格参照地类为林地的经济林价格计算。

5)对邻近均质区域平均价格进行统筹衔接平衡。

7.3.5均质区域平均价测算方法

不同的林地和林木价格适用的对象也不同,具体如下:

1)总体上有基准价或政府指导的区域,直接采用基准价或政府指导价。

2)可交易样本充足的区域,采用林地流转修正法和林木流转修正法。

3)林地地租可获取的区域采用收益还原法;林地地租不可获取的区域采用林地期望价法,

用材林用市场价倒算法。

8

DB23/TXXXX—2022

4)用材林、经济林和能源林采用收获现值法。

5)产前期经济林、用材林的幼龄林采用成本重置法。如表2和3。

表2林地价格测算方法适用对象一览表

林地价格测算适用对象

基准价或指导价法已公布(制定)的森林资源基准价或政府指导价的区域

林地流转价修正法可交易样本充足的区域

收益还原法林地地租可获取

林地期望价法林地地租不可获取

表3林木价格测算方法适用对象一览表

林木价格测算适用对象

林木基准价或指导价法已公布(制定)的林木基准价或政府指导价的区域

林木交易价修正法可收集交易样本充足的区域

市场价倒算法用材林(成熟林、过熟林)

收获现值法用材林(幼龄林,年龄>10年)、中龄林、近成过熟林、经

济林(初产期、盛产期、衰产期)、能源林

重置成本法经济林(产前期)、用材林(幼龄林)

7.3.6森林资源经济价值估算

1)已完成县级子图斑价格测算

根据实物量清查数据,利用图斑林地、林木价乘以对应图斑面积,合计得到县域森林资源

资产价值量,逐级汇总得到省级森林资源资产经济价值总量。

——县域林地经济价值=∑各图斑林地平均价×县域清查范围各图斑面积;

——县域林木经济价值=∑各图斑林木平均价×县域清查范围各图斑面积;

——县级森林资源资产经济价值=县域林地经济价值+县域林木经济价值。

2)未开展完成县级图斑价格测算

根据实物量清查数据,将县域内除主要树种外的其它树种、调整归并到主要树种,利用县

林地、林木平均价乘以对应面积,合计得到县域森林资源价值量,汇总得到县级森林资源资产

经济价值总量。

——县域林地经济价值=县域林地平均价×县域清查范围面积;

——县域林木经济价值=县域林木平均价×县域清查范围面积;

——县级森林资源资产经济价值=县域林地经济价值+县域林木经济价值。

9

DB23/TXXXX—2022

3)非样本县森林资源经济价值估算

根据实物量清查数据,将县域内除主要树种外的其它树种、调整归并到主要树种,利用均

质区域林地、林木平均价乘以对应县份调整系数及面积,合计得到县域森林资源资产价值量,

汇总得到县级森林资源资产经济价值总量。

——县域林地经济价值=均质区域林地平均价×调整系数×县域清查范围面积;

——县域林木经济价值=均质区域林地平均价×调整系数×县域清查范围面积;

——县级森林资源资产经济价值=县域林地经济价值+县域林木经济价值。

8数据库建设

8.1建设范围

森林资源资产清查数据库由省、市和县三级数据库组成。包括森林资源资产清查成果数据

库及价格信息数据库。

8.2数据交汇

县级清查数据库成果经逐级逻辑检查、整合、汇总后,形成地市、省级全民所有自然资源

资产清查数据库。

8.3数据库格式

空间数据库采用文件系统空间图形文件格式,根据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空间数据,选择对应

的文件类型SHP或GDB。技术标准执行GB/T33453。

9核查与汇总

9.1数据核查

通过数据融合、属性因子赋值和价值估算,形成实物量清查和价值量估算的初步结果图层,

分析清查成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问题图斑要进行外业补充调查核实。

9.1.1内业核查

包括听取汇报、查阅资料、重点抽查等形式,对组织实施、技术设计、工作培训、资料收

集、数据处理等情况进行检查。

9.1.2外业核查

对现地图斑区划、林分因子、管理属性等进行现地抽样检查。检查采取随机与重点相结合

方式,并与原调查方法、仪器设备一致情况下调查核实。

9.2数据汇总

数据要按照县、市(地)、省逐级上报汇总。

10

DB23/TXXXX—2022

10主要成果

10.1成果报告

包括:工作报告、技术报告以及质检报告。

10.2成果数据集

包括:清查成果数据统计形成的汇总表;森林资源资产清查成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和

属性数据库。

10.3清查成果图

各省、市、县级编制的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图。

11

DB23/TXXXX—2022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估算方法

A1技术参数及经济指标采集表

A1.1数据资料获取途径

采集数据的来源主要有各级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农

垦公司、森林经营者、木材及林产品收购市场及加工厂、公共流转平台、地方年鉴等。

A1.2需提交材料

1)近5年已公布(制定)的森林资源基准价或政府指导价成果,包括文本、图件、数据库,数

据采集佐证材料请扫描电子版本留存以备核查。

2)资产清查价格信号数据采集表,所需数据表格如下:

表A1林地林木价格数据采集表

样本编号:采集县(市):

样地位置:县(市、)乡镇(场)村林地所有权人

流转前林地使用权人流转后林地使用权人

地类林种林班小班

面积主要树种林地使用终止日期

(公顷)期(年)

流转时间流转方式流转用途

林地流转支付方式

费用支付金额

林木流转费用

林地使用到期后地上

物处置方式

备注

获取途径:可通过林业产权交易服务平台等机构获取招、拍、挂森林资源资产交易案例。

注:①按地块交易案例填报,尽量采集接近清查基准时点的国有和集体案例。

②流转方式包括转让、出租、入股及其他方式,不包括改变林地性质的方式。

③支付方式包括流转时一次性支付、采伐时一次性支付、逐年支付以及其它方式,逐年支

付包括年租金固定、年租金按常数递增或递减、年租金按一定比率递增或递减等多种情形,要

备注清楚。

④根据实际交易情况填写林地和林木流转费用,如果只有林地交易,林木可以不填,如果

是打包流转需拆分林地和林木流转费用,无法拆分的属于不合格案例,不要进行填报。

12

DB23/TXXXX—2022

⑤林地使用权到期后地上物处置方式:林地所有者无偿收回、有偿收回、其他方式。

表A2平均木材价格采集表

样本编号:采集县(市):

年度树种1树种2……备注

规格材非规格材规格材非规格材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

获取路径:可通过地区的木材交易网,询问县级林草主管部门、国有林场、林木加工企业

等林木生产经营相关单位和个人;树种出材率执行DB23/T870。

表A3森林主伐时主要林分调查因子及相关技术经济指标采集表

样本编号:采集县(市):采伐方式:年度:

项目指标单位树种1树种2树种3……备注

主伐面积公顷

时主年龄年

要林小班出材量立方米

分调平均胸径厘米

查因平均树高米

子公顷株数株

主伐木材生产成本元/立方米

时技合计

术经采伐清林成本元/立方米

济指集材距离千米

标集材成本元/立方米

运输距离元/立方米

伐区设计费元/立方米

其它费用元/立方米

木材生产元/立方米

经营利润

主伐时支付的元/公顷/年

地租

林地使用年限年

获取路径:主伐时主要林分调查因子可通过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获得;主伐时技术经济

指标询问县级林草主管部门、国有林场等林木生产经营相关单位和个人获取。

13

DB23/TXXXX—2022

表A4营林生产成本采集表

样本编号:采集县(市):

营林作业项目单位树种1树种2……备注

第一第一年成本合计元/公顷

年造林地准备费元/公顷

林和苗木费元/公顷

抚育种植费元/公顷

成本施肥成本元/公顷

抚育成本元/公顷

其他成本元/公顷

第二年抚育成本元/公顷

第三年抚育成本元/公顷

第四年抚育成本元/公顷

第五年抚育成本元/公顷

年管护费元/公顷

获取路径:可通过询问县级林草主管部门、国有林场、林木加工企业等林木生产经营相关单位

或个人获取。

表A5能源林相关技术经济指标采集表

样本编号:采集县(市):营林生产年度:

项目单位指标备注

采伐产量千克/公顷

产品价格元/千克

采伐成本元/公顷

运输成本元/公顷

其他费用元/立方米

采伐周期年

年管护费元/公顷

年地租元/公顷/年

林地使用年限年

获取路径:可通过询问县级林草主管部门、国有林场、能源林收购企业等林木生产经营相关单

位获取。

14

DB23/TXXXX—2022

表A6经济林技术经济指标采集表

样本编号:采集县(市):经济林品种:采集时间:

序号经济技术指标生产阶段单位数量备注

各产期年龄范围产前期年

1初产期年

盛产期年

衰产期年

经济林产品平均产量初产期千克/公顷

2盛产期千克/公顷

衰产期千克/公顷

年培育成本第一年元/公顷

产前期元/公顷

3初产期元/公顷

盛产期元/公顷

衰产期元/公顷

4收获成本采摘成本元/千克

其他费用元/千克

5林产品价格元/千克

6年地租元/公顷/年

7林地使用年限年

获取路径:可通过询问县级林草主管部门、国有林场、经济林收购企业等林木生产经营相关单

位获取。

A2资产估算方法

A2.1林地交易价修正法

A2.1.1林地流转修正法

将林地流转交易时的价格,通过期日修正、年期修正,从而测算待估林地价值的一种方法,采

用公式(1)公式(2)公式(3)计算。

……………(1)

……………………(2)

.…(3)

式中:

En——林地使用权为n年的评估值;

E0——交易时点林地价格;

Kt——期日修正系数;

15

DB23/TXXXX—2022

Ky——年期修正系数;

Rt——待估时点平均流转价格;

Rn——样点时点平均流转价格;

m——交易案例的使用年限;

n——最长林地使用年限;

p——林地收益还原率。

A2.1.2收益还原法

收益还原法计算见公式(4)。

………(4)

式中:

En——林地使用权为n年的评估值;

A——年地租;

n——林地使用权限;

p——收益还原率。

A2.1.3林地期望价法

以实现森林永续利用为前提,从无林地或有林地开始,将多个生产经营周期(轮伐期)末

的净收益全部折为现值累加求和,并按有限期折为现值,作为林地价格的一种方法,计算方法

见公式(5)。

u

AD(1P)uaD(1P)ubC(1P)ui1

uabiV

i1…………(5)

Bu

(1P)u1P

式中:

Bu——林地评价值;

Ci——第i年投入的营林生产直接费用(包括整地、栽植、抚育等费用);

Au——现实林分u年主伐时的纯收入(指木材销售收入扣除采运成本、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及有关税费、木材经营的合理利润后的部分);

Da、Db——现实林分第a、b年的间伐纯收入;

16

DB23/TXXXX—2022

u——轮伐期;

P——利率;

V——管理费用。

A2.2林木交易价修正法

A2.2.1林木交易价修正法

将林木交易时的价格,剔除异常值数据后,通过期日修正、林木修正从而测算林木价格的

一种方法,见公式(6)。

……………(6)

式中:

En——林木所有权价值;

E0——交易时点林木流转价格;

Kt——期日修正系数,是指清查时点木材平均价格与案例时点木材平均价格比值;

Kd——林木修正系数,是指能够影响林木价值的主要特性因子。

A2.2.2林木交易价市场价倒算法

市场价倒算法见公式(7)。

………(7)

式中:

E——林木评估值;

W——木材销售总收入;

C——木材生产经营成本;

F——木材生产经营利润;

D——木材价格包含的林地地租。

A2.2.3林木交易价收获现值法

1)用材林

用材林林木交易价收获现值法采用公式(8)。

…………(8)

式中:

E——林木评估值;

Au——林分主伐时的净收益;

u——用材林主伐年龄;

n——估算对象现实林分年龄;

V——年管护费;

p——收益还原率。

2)经济林

17

DB23/TXXXX—2022

用材林林木交易价格收获现值法采用公式(9)。

…………………(9)

式中:

Eu——林木评估值;

Au——年均纯收益;

u——经济寿命周期;

p——收益还原率。

3)能源林

用材林林木交易价格收获现值法,采用公式(10)。

………(10)

式中:

En——能源林评估值;

Au——能源林每次采割纯收益;

t——间隔期;

p——收益还原率;

n——林地使用期限;

V——年管护费。

A2.2.4重值成本法

林木交易价重值成本法,采用公式(11)。

…………………(11)

式中:

En——林木评估值;

K——综合调整系数(取1);

Ci——第i年以现时工价和生产水平为标准的营林生产成本(不含地租);

p——收益还原率;

n——估算对象现实林分年龄。

A3省级价格修正体系

将均质区域样本县优势树种(组)林木平均价扩展到均质区域内优势树种(组)林木平

均价。根据均质区域用材林林木、经济林、能源林单位面积平均价,用林木省级调整系数,修

正到均质区域内用材林(5~10种主要树种)、经济林(3~5种主要树种)、能源林(2~3种

18

DB23/TXXXX—2022

主要树种)的林木平均价。根据树种归并原则归并入主要优势树种(组),确定子图斑的单位

面积林木价格。省级林地调整系数和省级林木调整系数的区间为0.7-1.3

A3.1林地调整系数

A3.1.1林地调整系数

林地调整系数采用公式(12)。

…………(12)

式中:

Es——省级林地调整系数;

Ws——省级木材平均价格调整系数;

Ms——省级成熟林单位面积蓄积量调整系数;

Hs——省级成熟林平均树高调整系数。

A3.1.2制定县级修正体系

设置县级林地价格调整系数,采用公式(13)。

…………(13)

式中:

Ex——县级林地价格调整系数;

Ex2——县级成熟林单位面积蓄积量调整系数;

Ex3——县级成熟林平均树高调整系数。

将图斑树种归并至均质区域主要优势树种(组),归并的原则为特性相似、价值接近、利

用方式相近。详见DB23/T1250。图斑林地价格调整系数的区间为0.7-1.3。

A3.2林木调整系数

设置省级林木调整系数的目的是通过已有价格的某种优势树种(组),扩展求算未知的某

一种目标树种的价格。

A3.2.1用材林林木

1)幼龄林林木

幼龄林林木价格调整系数,采用公式(14)。

…………(14)

式中:

Ls——省级幼龄林林木调整系数;

Cs——省级主要树种造成成本调整系数;

Hs——省级平均树高调整系数;

Ns——省级单位面积株数调整系数。

2)中龄林以上林木调整系数

中龄林以上林木价格调整系数,采用公式(15)。

19

DB23/TXXXX—2022

…………(15)

式中:

Fs——省级林木调整系数;

Ws——省级主要树种造成成本调整系数;

Ms——省级单位面积蓄积量调整系数;

Ds——省级平均胸径调整系数。

A3.2.2经济林林木

1)产前期经济林林木

产前期经济林林木价格调整系数,采用公式(16)。

…………(16)

式中:

Js——省级产前期经济林林木调整系数;

Cs——省级主要树种造成成本调整系数;

Hs——省级平均树高调整系数;

Ns——省级单位面积株数调整系数。

2)初产期以上经济林林木

初产期以上经济林林木价格调整系数,采用公式(17)。

…………(17)

式中:

Ks——初产期以上省级经济林林木调整系数;

Ws——省级主要树种经济林产品平均价格调整系数;

Vs——省级单位面积产量调整系数。

3)能源林

能源林林木价格调整系数,采用公式(18)。

…………(18)

式中:

Rs——能源林调整系数;

Rs1——省级主要能源林产品平均价格调整系数;

Rs2——省级单位i面积产量调整系数。

20

DB23/TXXXX—2022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清查表

表B1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清查实物量图斑基础数据表

森林资源

行政区国土三调管理“一权属情况林分因子

张图”

清查生态

图斑统计保护图斑

地类郁闭

标识单位红线面积林地林地林木林木优势

图斑小班森林亚林树种度平均

乡(镇)代码码地类地类面积所有使用所有使用起源树种/龄组

编码编码类别种组成覆盖年龄

权权权权组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表B1(续)单位:公顷、年、厘米、株、立方米、度、厘米

林分因子立地因子

备注

平均平均每公顷图斑每公顷图斑土层土地退

地貌坡向坡位坡度土壤

胸径树高株数株数蓄积蓄积厚度化类型

类型

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

表B.2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清查实物量汇总表

行政区有林地

统计森林亚林面积小计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

起源优势

乡(镇)代码单位类别种树种合计

组面积蓄积面积蓄积面积蓄积面积蓄积面积蓄积面积蓄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表B.2(续)单位:公顷、立方米

灌木林地其他林地

小计特灌林其他灌木林未成林未成林采伐火烧

疏林地苗圃地

面积面积面积造林地封育地迹地迹地

合计疏中密合计疏中密合计疏中密面积株数面积面积面积面积面积

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21

DB23/TXXXX—2022

注:①以县(市、区)等县级行政辖区为清查单位填写,“乡(镇)”来源于“国土三调”数据。②统计单位、

小班来源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其中统计单位包括林业(管理)局、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林场

(管理站)等全民所有森林经营管理单位,森林经营管理权属为所属县的,填写县级林草主管单位名称。③林

种、亚林种、起源、优势树种组等来源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

表B.3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经济价值估算经济指标表

行政

林木资产

地租及

木材销售平均木材生产经营成本主

营造林生产成本出材率林地使主伐年龄收益

价格利润伐

用年限

木林

销材地

名代第林

主主主主伐售主主主主主主主主经经

名代五管采运经地

要要要要第第第第区检管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营营蓄

称码其年护伐输营其地使其

树树树树一二三四设尺理树树树树树树树树投投积

它及费成费利它租用它

种种种种年年年年计费及种种种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