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卷01【八上全册】_第1页
期末模拟卷01【八上全册】_第2页
期末模拟卷01【八上全册】_第3页
期末模拟卷01【八上全册】_第4页
期末模拟卷01【八上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01八年级·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部编版八上全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鸦片战争期间,处在浙江前线的军官们虚构了一支9000人的“南勇”,以这个为名义骗了国家10万两军费。总兵郑国鸿之子郑鼎臣虚构了一支20000人的水军队伍,套取国家兵饷三四十万两。材料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兵力短缺 B.军饷不足 C.装备落后 D.朝政腐败2.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这一变化可能与下列哪国有关()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3.如图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A.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天京事变C.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D.定都天京、天京事变4.下表为洋务运动期间京师同文馆的“五年课程计划”(部分)。据此可知洋务运动()学年课程首年数理启蒙,代数学二年几何原本,平(弧)三角三年兼讲化学,重学测算四年航海测算,讲求机器五年万国公法,富国策A.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B.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统治C.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 D.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5.“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接相关()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6.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改革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材料说明()A.变法成为朝廷上下共识 B.变法的阻力因素很大C.变法效果成效显著 D.变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7.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发布上谕称:“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A.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B.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C.得到清政府一贯支持 D.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8.同盟会成立后,“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在此强调的是()A.同盟会成立有力地推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B.同盟会成立后才出现革命风暴C.同盟会是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的D.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9.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武昌的重大起义,军队叛变、总督逃逸、局势令人担忧。”该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应该发生在()A.1905年 B.1911年 C.1913年 D.1917年10.从1912年开始,以袁世凯为首的北京政府陆续颁布一系列尊孔复古的法令,1914年又颁布法令规定商会对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这些法令一经颁布就遭到学界和商界的强烈反对。这说明当时()A.北洋政府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B.北洋政府重视工商业发展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 D.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11.“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自序于上海。”材料主要抨击了()A.晚清政府的腐败 B.列强瓜分中国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军阀割据纷争12.民国四年秋季,胡适主编了《留美学生季报》第三号,该期发行于()A.1911年 B.1915年 C.1924年 D.1931年13.1919年5月18日,淮安各界代表5000多人应教育会邀请,在体育场举行国民大会,讨论决定斗争方法,并游行示威,声援北京的学生。当时学生喊的口号可能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扶清灭洋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14.陈独秀说:“最开始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陈独秀所说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A.确定了党的名称 B.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C.提出了党的最低纲领 D.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15.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下图人物在这场战争中的主要贡献是A.担任北伐军总司令,指挥北伐战争B.率领北伐军第四军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C.领导上海工人,发动了三次武装起义D.歼灭孙传芳主力,攻克南京16.“八一”建军节的由来,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决定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建军节有关的是()A.井冈山会师 B.南昌起义 C.中共一大的召开 D.遵义会议17.“会议关于取消(最高)‘三人团’的这一项决定,不仅撤销了博古对军事的指挥,而且正式撤销了李德的指挥权。这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关系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以此为起点,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该会议是()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重庆谈判18.某电影中出现以下故事情节: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活捉蒋介石……这部电影的名称应该是()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C.《南京·南京》 D.《重庆谈判》19.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叶挺为军长。材料表明()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变化 B.新四军是抗日战场的主要抗战力量C.红军已经胜利完成了万里长征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20.武汉会战刚刚结束的1938年11月,日本大本营在新制定的《对华处理方略》中即明确写道:攻占广州、武汉后“以恢复治安为本,除特别需要外,不应企图扩大占领区”。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说明武汉会战()A.是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 B.满足了日本的侵略意图C.标志日军军力由盛转衰 D.迫使日本转入持久战21.“它受到国共两党的祝贺和国内外舆论的赞扬,但同时也震惊了敌人,日军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并向华北增兵,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这里的“它”指的是抗日战争期间的()A.平津保卫战 B.百团大战 C.南京保卫战 D.徐州会战22.数据变化可以反映某段时期的历史。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A.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B.人民群众踊跃支援解放战争C.工农革命运动支持北伐战争 D.敌后抗日根据地力量的发展23.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欲建立全国性的独裁统治,与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热切要求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相矛盾。为了中国前途,国共两党召开了历史性会谈。这次会谈是()A.国民党一大 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 D.重庆谈判24.对下图所示战役表述正确的是()A.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B.国共两党战略决战的开始C.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 D.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25.中国近代的工商业者为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动荡的年代里百折不挠,在艰难的环境中努力奋斗。下列有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 B.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C.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D.地区分布比较均衡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图一图二图三材料二江泽民在纪念图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将其概括为五种精神: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念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它与图二之间有何联系?(4分)(2)举一例图三路线中的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图三反映事件的历史意义。(4分)(3)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请你总结这一阶段革命的特征。(2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郑重宣告:“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共和国历史教科书》强调:“今民国建立,凡我民族,不问何种何教,权利义务皆属平等,无所轩轾。利害与共,痛痒相关,同心协力,以肩国家之重任。”——摘编自郭盛民《“五族共和”及其历史意义》材料二1928年底“东北易帜”后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中国,客观上激发了各界对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关注。1932年,明确以“民族复兴”为办刊宗旨的《再生》《复兴月刊》等杂志先后在北平、上海创办。……1937年“七七”事变的发生,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族复兴”的话语和观念很快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与此同时,中华民族复兴话语也为国共两党高度关注。——摘编自俞祖华《“中华民族复兴”观念源流考》(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中的“民族革命”内容。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期的民族观(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民族观的新发展,并分析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8分)(3)综合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2分)28.近代以来,国共两党分分合合,既有佳话,又有惨剧。阅读下列表格信息,回答问题。(14分)图一张学良杨虎城图二1945年8月,毛泽东和蒋介石等在重庆国共两党关系时间主要成果或危害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国共合作进行了①,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十年内战④给②带来了可乘之机③1937—1945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敌对状态打内战1945—1949年人民遭殃,台湾至今未归(1)图一、图二反映的国共谈判的重要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4分)(2)分别写出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历史事件。(6分)(3)分别写出序号④所代表的时间。(2分)(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2分)2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谈到中国的铁路发展历程,一定离不开詹天佑。他是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1878年5月,他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门攻读铁路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回国后他先后参与了唐山铁路、滦河大桥、京津铁路、萍醴铁路、新易铁路的修建。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己修建京张铁路,以盈利颇丰的关内外铁路的营业收入做资金来源,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他搜寻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走遍了整个工程地区,取得了全部有关资料和数据,制定出最理想的线路方案。在青龙桥车站附近为解决坡度过大问题,设计出“人”字形线路。面对高山峻岭,没有任何现代设备的中国工人,靠着双手,使工程提前两年完工,且建造成本比预算节省了20多万两白银。——摘编自张相宽《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传》(1)根据材料,分析清政府让詹天佑负责修筑京张铁路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分析京张铁路顺利竣工的有利因素。(4分)(3)在近代中国,还有许多和詹天佑一样的爱国人士,为了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请再举一例并进行说明。(4分)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01八年级·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部编版八上全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鸦片战争期间,处在浙江前线的军官们虚构了一支9000人的“南勇”,以这个为名义骗了国家10万两军费。总兵郑国鸿之子郑鼎臣虚构了一支20000人的水军队伍,套取国家兵饷三四十万两。材料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兵力短缺 B.军饷不足 C.装备落后 D.朝政腐败【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鸦片战争期间,处在浙江前线的军官们虚构了一支9000人的‘南勇’,以这个为名义骗了国家10万两军费。总兵郑国鸿之子郑鼎臣虚构了一支20000人的水军队伍,套取国家兵饷三四十万两”可知,浙江前线的军官骗取军费、总兵套取兵饷都是吏治腐败的表现,D项正确;题干内容强调的是清政府腐败,未涉及兵力短缺、军饷不足、装备落后的信息,排除ABC项。故选D项。2.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这一变化可能与下列哪国有关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第二次鸦片战争前”、“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和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中国内外交困无暇顾及边疆之机,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使中国版图发生巨大变化,C项正确;英国在《南京条约》中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中割占九龙司,排除A项;法国没有侵略过中国的领土,排除B项;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通过条约,美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19世纪60年代,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遭到台湾人民坚决抵抗,大败而归。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来,提出“门户开放”,排除D项。故选C项。3.如图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A.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天京事变C.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D.定都天京、天京事变【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B项正确;太平天国起义后不久,太平军攻克永安后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称为永安建制,排除AC项;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都城,排除D项。故选B项。4.下表为洋务运动期间京师同文馆的“五年课程计划”(部分)。据此可知洋务运动学年课程首年数理启蒙,代数学二年几何原本,平(弧)三角三年兼讲化学,重学测算四年航海测算,讲求机器五年万国公法,富国策A.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B.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统治C.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 D.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答案】C【详解】根据表格可知教学内容涉及数学、几何、化学、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万国公法,富国策,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学习内容广泛,综合性强,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C项正确;材料中的京师同文馆是一所学校,不是企业,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统治,排除B项;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排除D项。故选C项。5.“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接相关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和所学知识可知,列强纷纷在中国投资工厂,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因此题干内容与《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直接相关,B项正确;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和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都不是资本输出的表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6.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改革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材料说明A.变法成为朝廷上下共识 B.变法的阻力因素很大C.变法效果成效显著 D.变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答案】B【详解】依据题干“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可见对于维新派人士的变法主张,反对者居多,由此表明维新变法面临的阻力因素很大,B项正确;题干信息说明大部分官员对变法并不认可,并未表现变法成为朝廷上下共识、变法效果成效显著等内容,排除AC项;1898年时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7.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发布上谕称:“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A.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B.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C.得到清政府一贯支持 D.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执干戈以卫社稷”和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因此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自发集合数十万人,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的确具有盲目排外的缺点,但材料未体现这一点,排除B项;清政府前期支持义和团,后期却在慈禧的命令下与八国联军侵略者共同剿杀义和团,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义和团运动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排除D项。故选A项。8.同盟会成立后,“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在此强调的是A.同盟会成立有力地推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B.同盟会成立后才出现革命风暴C.同盟会是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的D.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因此,材料强调的是同盟会成立有力地推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同盟会成立有力地推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没有强调同盟会成立后才出现革命风暴、同盟会是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的,排除BC项;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排除D项。故选A项。9.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武昌的重大起义,军队叛变、总督逃逸、局势令人担忧。”该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应该发生在A.1905年 B.1911年 C.1913年 D.1917年【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武昌的重大起义,军队叛变、总督逃逸、局势令人担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1911年,不是1905年,不是1913年,不是1917年,排除ACD项。故选B项。10.从1912年开始,以袁世凯为首的北京政府陆续颁布一系列尊孔复古的法令,1914年又颁布法令规定商会对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这些法令一经颁布就遭到学界和商界的强烈反对。这说明当时A.北洋政府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B.北洋政府重视工商业发展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 D.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以袁世凯为首的北京政府陆续颁布一系列尊孔复古的法令,1914年又颁布法令规定商会对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这些法令一经颁布就遭到学界和商界的强烈反对”可知,商会与地方官厅的行文方式的用词存在等级上的差异,这反映了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专制思想,没有体现北洋政府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没有体现北洋政府重视工商业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排除C项。故选D项。11.“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自序于上海。”材料主要抨击了A.晚清政府的腐败 B.列强瓜分中国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军阀割据纷争【答案】D【详解】据“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结合所学可知,民国七年指的是1918年,可见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是民国初年又出现了各派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中国的社会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D项正确;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宣告灭亡,排除A项;列强瓜分中国是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宣告失败,本人也在众叛亲离中死去,排除C项。故选D项。12.民国四年秋季,胡适主编了《留美学生季报》第三号,该期发行于A.1911年 B.1915年 C.1924年 D.1931年【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中“民国四年”这一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纪年换算成为公元纪年,需要加1911,所以民国四年等于公元1915年,B项正确;其他三个选项中的时间均换算错误,故排除ACD。故选B项。13.1919年5月18日,淮安各界代表5000多人应教育会邀请,在体育场举行国民大会,讨论决定斗争方法,并游行示威,声援北京的学生。当时学生喊的口号可能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扶清灭洋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引发了五四运动,D项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洋务运动相关,与五四运动不符,排除A项;扶清灭洋,与义和团运动相关,与五四运动不符,排除B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与辛亥革命相关,与五四运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4.陈独秀说:“最开始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陈独秀所说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A.确定了党的名称 B.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C.提出了党的最低纲领 D.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符合当时的国情需要,C项正确;中共一大时确立了党的名称,排除A项;中共一大确立了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中共二大并未对其进行更改,同时中共一大确立了中央局作为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排除BD项。故选C项。15.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下图人物在这场战争中的主要贡献是A.担任北伐军总司令,指挥北伐战争B.率领北伐军第四军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C.领导上海工人,发动了三次武装起义D.歼灭孙传芳主力,攻克南京【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中涉及时间、政府及人物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人物是叶挺,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中国,战争开始后,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在湖北境内,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吴佩孚的主力被基本消灭,B项正确;担任北伐军总司令的是蒋介石,排除A项;领导上海工人发动了三次武装起义的是周恩来,排除C项;歼灭孙传芳主力,攻克南京与叶挺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6.“八一”建军节的由来,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决定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建军节有关的是A.井冈山会师 B.南昌起义 C.中共一大的召开 D.遵义会议【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为了纪念南昌起义,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B项正确;井冈山会师发生在1928年4月,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中共一大在1921年召开,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7.“会议关于取消(最高)‘三人团’的这一项决定,不仅撤销了博古对军事的指挥,而且正式撤销了李德的指挥权。这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关系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以此为起点,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该会议是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重庆谈判【答案】B【详解】由题干信息“‘不仅撤销了博古对军事的指挥,而且正式撤销了李德的指挥权……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B项正确;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题干“‘这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关系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不符,排除A项;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与题干“‘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不符,排除C项;重庆谈判,是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与题干“‘这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关系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8.某电影中出现以下故事情节: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活捉蒋介石……这部电影的名称应该是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C.《南京·南京》 D.《重庆谈判》【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活捉了蒋介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电影是《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逼蒋抗日,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在1931年制造的,排除A项;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实行了南京大屠杀,史称南京事变,《南京·南京》反映了南京大屠杀,排除C项;重庆谈判的时间是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排除D项。故选B项。19.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叶挺为军长。材料表明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变化B.新四军是抗日战场的主要抗战力量C.红军已经胜利完成了万里长征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这是国共合作在军事领域的体现,因此材料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D项正确;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变化,排除A项;新四军是抗日战场的主要抗战力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红军长征,而是强调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排除C项。故选D项。20.武汉会战刚刚结束的1938年11月,日本大本营在新制定的《对华处理方略》中即明确写道:攻占广州、武汉后“以恢复治安为本,除特别需要外,不应企图扩大占领区”。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说明武汉会战A.是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 B.满足了日本的侵略意图C.标志日军军力由盛转衰 D.迫使日本转入持久战【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中“不应企图扩大占领区”并结合中日相持局面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日本侵华策略的转变,即开始由之前的速决军事战略向持久军事战略转变,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粉碎了敌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粉碎了日军速胜企图,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不愿“扩大占领区”,并不是其侵略意图得到满足的体现,而是由于其战线拉得太长,补养供应不上,暂时无力发动大规模攻势之下的无奈之举,并且材料也未涉及其侵略意图,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出日军军力的变化,得不出其由盛转衰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21.“它受到国共两党的祝贺和国内外舆论的赞扬,但同时也震惊了敌人,日军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并向华北增兵,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这里的“它”指的是抗日战争期间的A.平津保卫战 B.百团大战 C.南京保卫战 D.徐州会战【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可知,“它”指的是百团大战。1940年8月至次年1月,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日军遭到打击后,立即组织重兵对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实施报复性“扫荡”,B项正确;平津保卫战是1937年7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9军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地区与日本中国驻屯军的作战,排除A项;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排除C项;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排除D项。故选B项。22.数据变化可以反映某段时期的历史。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A.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B.人民群众踊跃支援解放战争C.工农革命运动支持北伐战争 D.敌后抗日根据地力量的发展【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图片时间“1937”“1940”可知,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图片数据表明共产党员的人数不断增长,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数量不断增多,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增多且人口增长迅速,由此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力量的发展,D项正确;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发生在1927年,时间不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项;人民群众踊跃支援解放战争发生在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时间不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B项;工农革命运动支持北伐战争发生在1924年,时间不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23.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欲建立全国性的独裁统治,与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热切要求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相矛盾。为了中国前途,国共两党召开了历史性会谈。这次会谈是A.国民党一大 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 D.重庆谈判【答案】D【详解】据材料“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欲建立全国性的独裁统治,与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热切要求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相矛盾”可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但是国共两党代表不同利益,围绕着建立什么样的国家问题,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D项正确;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联合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当时国共处于对峙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开,而不是国共会谈,排除C项。故选D项。24.对下图所示战役表述正确的是A.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B.国共两党战略决战的开始C.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 D.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图片反映的战役是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渡江战役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D项符合题意;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排除,排除A项;辽沈战役是国共两党战略决战的开始,排除B项;平津战役中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排除C项。故选D项。25.中国近代的工商业者为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动荡的年代里百折不挠,在艰难的环境中努力奋斗。下列有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B.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C.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D.地区分布比较均衡【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A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受到西方列强的打压,在夹缝中求生存,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行业上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排除C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地区分布上分布不平衡,东部多,中西部少,城市多,农村少,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图一图二图三材料二江泽民在纪念图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将其概括为五种精神: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念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它与图二之间有何联系?(4分)(2)举一例图三路线中的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图三反映事件的历史意义。(4分)(3)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请你总结这一阶段革命的特征。(2分)【答案】(1)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2分)。联系: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工人运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的顶峰(2分)。(2)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2分,写出一点即可)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2分,写出一点即可)(3)艰难探索、幼稚走向成熟、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意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中共一大会址;图一反映的是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郑州二七纪念塔,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2)举例: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三是红军长征路线,红军长征的事件,如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意义: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3)特征: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可知,这一阶段革命的特征是:艰难探索、幼稚走向成熟、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等。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郑重宣告:“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共和国历史教科书》强调:“今民国建立,凡我民族,不问何种何教,权利义务皆属平等,无所轩轾。利害与共,痛痒相关,同心协力,以肩国家之重任。”——摘编自郭盛民《“五族共和”及其历史意义》材料二1928年底“东北易帜”后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中国,客观上激发了各界对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关注。1932年,明确以“民族复兴”为办刊宗旨的《再生》《复兴月刊》等杂志先后在北平、上海创办。……1937年“七七”事变的发生,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族复兴”的话语和观念很快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与此同时,中华民族复兴话语也为国共两党高度关注。——摘编自俞祖华《“中华民族复兴”观念源流考》(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中的“民族革命”内容。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期的民族观(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民族观的新发展,并分析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8分)(3)综合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2分)【答案】(1)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2分)。民族观:各民族一律平等(2分)。(2)新发展:着眼于“民族复兴”“中华民族复兴”成为社会思潮(2分);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关注(2分)。时代背景: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中国,客观上激发了各界对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关注(2分);日寇侵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2分)。(3)主题:20世纪民族观的发展(2分)。【详解】(1)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民主义中的“民族革命”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观:依据材料一中的“凡我民族,不问何种何教,权利义务皆属平等”,结合所学可知,民国初期的民族观是各民族一律平等。(2)新发展:依据材料中的“‘中华民族复兴’的话语和观念很快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中华民族复兴话语也为国共两党高度关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民族观的新发展是着眼于“民族复兴”,即“中华民族复兴”成为社会思潮,引起了社会各种力量的共同关注。时代背景:依据材料中的“1928年底‘东北易帜’后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中国,客观上激发了各界对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关注……1937年‘七七’事变的发生,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民族观的新发展,与当时的政局、各界关注相关,即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中国,客观上激发了各界对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关注,也与日寇侵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有关。(3)主题:综合两则材料,围绕着20世纪不同时期的不同民族观展开,因此可以拟定的主题为20世纪民族观的发展。28.近代以来,国共两党分分合合,既有佳话,又有惨剧。阅读下列表格信息,回答问题。(14分)图一张学良杨虎城图二1945年8月,毛泽东和蒋介石等在重庆国共两党关系时间主要成果或危害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国共合作进行了①,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十年内战④给②带来了可乘之机③1937~1945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敌对状态打内战1945~1949年人民遭殃,台湾至今未归(1)图一、图二反映的国共谈判的重要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4分)(2)分别写出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历史事件。(6分)(3)分别写出序号④所代表的时间。(2分)(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2分)【答案】(1)西安事变(2分);重庆谈判(2分)(2)北伐战争(2分);日本侵华(2分);第二次国共合作(2分)(3)1927~1937年(2分)(4)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2分)。【详解】(1)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图1反映的是西安事变,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了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图2反映的是重庆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