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0/31/wKhkGWcheKuATghJAAITY0E2gIQ208.jpg)
![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0/31/wKhkGWcheKuATghJAAITY0E2gIQ2082.jpg)
![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0/31/wKhkGWcheKuATghJAAITY0E2gIQ2083.jpg)
![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0/31/wKhkGWcheKuATghJAAITY0E2gIQ2084.jpg)
![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0/31/wKhkGWcheKuATghJAAITY0E2gIQ20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门市2024年普通高中高二调研测试(二)历史本试卷共5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2.做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作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表关中地区早期肉食资源获取演变历程表,这表明当地()时期获取方式仰韶早期狩猎动物为主,饲养家畜为辅仰韶中期至商代饲养家畜为主,狩猎动物为辅西周时期靠饲养家畜A.人口迁徙规模扩大 B.农业技术发展迅速C.阶级分化进程加快 D.生产方式发生变化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争相称霸,大宗、小宗之间的争夺与兼并频繁出现,“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一现象()A.加快了社会变革进程 B.加速“家国同构”体系形成C.导致贵族阶层的消失 D.源于“百家争鸣”局面出现3.如表秦始皇下令修建的交通要道表,据此可知,秦朝()驰道东通燕齐、南达吴楚直道向北经云阳、上郡直达九原五尺道今云南贵州等地新道今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之间A.文书传递的系统不断完善 B.丝绸之路的贸易得以恢复C.朝廷与地方政治联系加强 D.经济增长的方式实现转型4.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宣扬人性是有等级的:圣人天生性善,小人生来性恶,中人可善可恶。上等的圣人是天生的统治者,而下等的小人是命中注定的低微卑贱。这一主张()A.继承了荀子性恶论主张 B.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C.完成了儒学思辨化进程 D.致使独尊儒术的局面形成5.建安九年(204年),曹操采取按照财产多寡定出户口等级,富则多征,穷则少征的征税方法。并强调地方官不得乱收苛捐杂税,也不准豪强向贫苦百姓转嫁负担。这些措施()A.杜绝了官员腐败行为 B.体现了社会救济理念C.有利于自耕农的发展 D.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6.北魏时期,为吸引邻国汉人和少数族人“归国”,推行赐客制。政府对客除了授予爵位和职官外,还进行物质赏赐,从而使客阶层与统治者建立起了牢固的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北魏()A.统治者注重政权的汉化 B.大力推行羁縻府州政策C.中外交往规模持续扩大 D.民族交融存在现实基础7.唐朝中期,政府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事机构,设立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掌决策权,并对尚书六部进行领导,掌握了一部分的行政权。此举()A.表明中枢机构产生异化 B.旨在提升政府行政效率C.导致“三冗”局面出现 D.有助于门第观念的淡化8.如图为宋代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描绘了姐弟二人玩推枣磨的游戏场景,其中还包括各种玩具,呈现出天真童稚的儿童形象。该图体现出宋代()A.文人与市俗生活联系密切 B.绘画风格发生根本性改变C.儒家伦理影响绘画的风格 D.商品经济渗透到各种文化9.明末以来,部分西方传教士受到了崇祯、顺治、康熙等皇帝的接待,他们与中国学者合作,翻译了许多外文著作,参与制造天文、地理仪器,修撰历书。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民众科学水平得到提高 B.明朝一直贯彻开放政策C.中国全面吸收西方文化 D.科技发展呈现崭新气象10.与顺治、康熙从俗从宜之计不同,雍正则在西南边疆地区取消土司世袭制度,并革除土司220家,以流官取代土司,废止土司各种陋规,实施与内地一体化治理,并派兵置守。这一举措()A.激化了西南地区社会矛盾 B.推动了大一统国家建立C.利于促进地区之间协同发展. D.杜绝了地方割据可能性11.明清时期,松江府(今上海地区)棉布衣被天下,金泽镇无论贫富之家,妇女无不纺织,盘龙镇“俗务纺织”,“织者率日一匹”,“东乡日用所需,都从此出”。这说明了当时江南地区()A.社会阶层间的流动加快 B.重农抑商政策被放弃C.经济发展跃居全国之首 D.民众与市场联系密切12.1861年,户部颁布《厘金章程》,其中第七款规定必须按季造册奏报收支实情,迟至1868年,多数省份的奏报仍不完整,货厘只有广东一省按季造报。材料说明当时()A.中央无法控制地方 B.社会局势动荡 C.太平天国急剧扩张 D.列强控制财政13.如表世纪末美国对中国进行币制改革的认识变化一览表,这反映出当时()时间内容(节选)1878年(光绪四年)2月7日中国政府不愿采取措施建立制币厂铸币。1886年(光绪十二年)3月24日8年已经过去了,中国政府方面没有任何认真思考建立制币厂的意思。1888年(光绪十四年)3月28日中国货币变化无常,处于过渡期,注定会建立制币厂。1889年(光绪十五年)1月11日(注:同年2月3日,慈禧归政,光绪亲政)年轻皇帝即将到来的统治将会是中国历史上最难以忘记的时代。铁路、电灯、物理科学、新海军、统一的银行体系、制币厂都含苞待放。A.晚清近代化的转型艰难 B.封建统治集团开始分化C.列强侵华主要方式改变 D.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14.清末以来,针对与汉字有关的识字率低下、难以适应打字机技术等问题,有识之士提出了28种左右的拼音方案,其中“有拉丁字母式的,有日本假名式的,有速记符号或数码符号式的,还有类似蝌蚪文或豆芽菜式的⋯⋯”。这一系列方案()A.体现了国民责任担当意识 B.启发了民众政治觉悟C.提高了民众文化知识水平 D.调和了中西文化冲突15.1907年4月起上海《时报》增设“释画”栏目,该栏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论,对社会流弊尽情嘲讽,言简义丰,令读者读后忍俊不禁。据此可知,该栏目的设置()A.唤醒了民众革命意识 B.开启了时政评论热潮C.具有改良社会的作用 D.有利于理性认知历史16.如表20世纪早期湖南省醴陵县部分物价情况表,据此可推知辛亥革命后()名称年代谷(石)鸡(斤)鸡蛋(斤)鱼(斤)布(尺)19092000文120文4文70文60文19122800文250文10文90文90文A.社会结构尚未发生变化 B.民生问题仍存在着困难C.国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农业生产发展停滞不前二、非选择题:共有3道大题,共52分。17.中国古代婚姻习俗与经济、政治制度和道德习俗等关系密切,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婚姻习俗的部分内容时间出处内容先秦时期《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汉代《十三经注疏》日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魏晋南北朝《北魏诏书》皇族贵戚及士民之家,不得与非类婚偶。——摘编自牛志平《唐代婚姻的开放风气》材料二唐朝初年,唐太宗等先后修订《氏族志》《姓氏录》,以官爵高下做等级,打压门阀士族。隋唐时期出现的科举制度能够让部分出身庶族读书人进入朝堂。社会风气也比较开放,妇女再嫁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对妇女贞节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松。唐代商人虽衣食无忧,但是唐律规定“当色为婚”,不可“异色相娶”,与商人联姻多是农民、手工艺者等庶人阶层。进入宋代,随着商人阶层经济实力增长,婚姻价值观念变化,庶民、士人与商人联姻日益普遍。宋人笔记载:“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到南宋时,由于政府的大力推行和倡导,对妇女贞节的要求开始趋严。——摘编自安秀玲《浅析唐宋婚姻及其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婚姻习俗所反映出的思想观念,并说明这些思想观念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婚姻习俗演变的趋势,并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唐宋时期是中国婚姻发展史上重要的转型期的原因。18.历史解释是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黄帝以前至周之中叶,为浑朴时代。……自春秋至两汉,民情尚诈伪,行奸险,尊重势力,不讲道德,未若成周以上之浑朴,虽汉末名节之盛,不能掩也,故命为驳杂时代。自魏晋至五代,矜尚风流,奔竞势利,轻藐礼法,不顾行检。以文词为事业,以科举为生涯,忠义衰而廉耻丧,故命为浮靡时代。自宋至明,有讲学诸儒,提倡实学。人知自励,尽洗五季之陋。仁人义士,清操直节,相望于数百年间。而负社会之责任者,不可胜数也。故命为由浮靡而趋敦朴时代。——摘自张亮采《中国风俗史》序例(1910年)材料二清朝部分地方的民谣地区内容苏州(康熙帝)“苏州三件好新闻,男儿著条红围领,女儿倒要包网巾,贫儿打扮富儿形。一双三镶袜,两双高底鞋,倒要准两雪花银。汉口(晚清)“汉口的姑娘生得傲,麻纱裤子穿一套;红缎子鞋,皮底铰,熊子头,反镜照;新市场里买戏票,三层楼上靠一靠。“时装女服不兴长,尺寸先须合体量。窄袖短衣高护领,青裙还要仿西洋。四川(晚清)“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外国占路权。”广东潮汕(晚清)“天顶一条虹,地下浮革命。革命铰掉辫,娘仔放脚缠(废掉缠足)。脚缠放来真着势(舒适的意思),插枝花仔动动戏(活蹦乱跳,活泼可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学者概述中国古代历史的角度,指出学者更推崇的时期,并简析其意图。(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首民谣解读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近代“华北”概念的发展历程(节选)时间发展状况晚清以前中国典籍中无作为特定地域指称的“华北”之说。清朝官方文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使用“北五省”的称谓。19世纪80年代“华北”一词的出现与近代来华的传教士直接相关。该词脱胎于英语NorthChinA.最初的含义是“中华帝国北部”,未指向明确的地理空间范围。民国初期辛亥革命后,诞生了诸多以“华北”命名的杂志、机构与近代企业等。在“体育救国”和行使体育主权等思想影响下,连续举行了18届华北运动会。这一时期华北概念的使用在体育运动会领域出现的频率相当高,而且所指渐趋明确稳定。“九·一八”事变后“华北”概念逐渐淡出体育界,其使用更多地与日本的侵略相连,频繁、集中地出现于各大报纸的新闻头条。——摘自姚焱超《近代“华北”概念的传承演变与时代认知——以报刊资料为中心的考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华北’概念”,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江门市2024年普通高中高二调研测试(二)历史本试卷共5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2.做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作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表关中地区早期肉食资源获取演变历程表,这表明当地()时期获取方式仰韶早期狩猎动物主,饲养家畜为辅仰韶中期至商代饲养家畜为主,狩猎动物为辅西周时期靠饲养家畜A.人口迁徙规模扩大 B.农业技术发展迅速C.阶级分化进程加快 D.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从仰韶早期到西周时期,关中地区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从狩猎为主到饲养家畜为主,这种方式的转变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即农业技术的发展,有足够的剩余粮食来饲养动物,反映出当时农业技术得到了发展,B项正确;人口迁移规模变化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阶级分化和肉食资源获取方式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C项;这一时期生产方式并未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争相称霸,大宗、小宗之间的争夺与兼并频繁出现,“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一现象()A.加快了社会变革进程 B.加速“家国同构”体系形成C.导致贵族阶层的消失 D.源于“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本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争相称霸,出现了大量弑君、亡国的现象,这一现象加速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加快了社会变革的进程,A项正确;材料内容与家国同构并无关系,排除B项;C项表述绝对,当时依然是贵族政治,排除C项;材料现象源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A项。3.如表秦始皇下令修建的交通要道表,据此可知,秦朝()驰道东通燕齐、南达吴楚直道向北经云阳、上郡直达九原五尺道今云南贵州等地新道今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之间A.文书传递的系统不断完善 B.丝绸之路的贸易得以恢复C.朝廷与地方政治联系加强 D.经济增长的方式实现转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在境内大量修建交通要道,这便利了政令上传下达,中央和地方的联系加强,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文书传递系统,排除A项;西汉开通丝绸之路,排除B项;通过材料信息并不能看出秦朝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排除D项。故选C项。4.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宣扬人性是有等级的:圣人天生性善,小人生来性恶,中人可善可恶。上等的圣人是天生的统治者,而下等的小人是命中注定的低微卑贱。这一主张()A.继承了荀子性恶论主张 B.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C.完成了儒学思辨化进程 D.致使独尊儒术的局面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西汉时期中国。董仲舒认为人性是有等级的,圣人是天生的统治者,而下等的小人性恶,注定被统治,这一主张为封建统治进行了合法性论证,B项正确;董仲舒认为圣人性善,排除A项;程朱理学完成了儒学的思辨化,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儒学的地位并无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5.建安九年(204年),曹操采取按照财产多寡定出户口等级,富则多征,穷则少征的征税方法。并强调地方官不得乱收苛捐杂税,也不准豪强向贫苦百姓转嫁负担。这些措施()A.杜绝了官员腐败行为 B.体现了社会救济理念C.有利于自耕农的发展 D.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末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曹魏政府征税实行富则多征,穷则少征的征税方法,这种征税原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政府强调地方官不得乱收苛捐杂税,这说明曹魏注重减轻百姓负担,可见这些措施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D项正确;“杜绝了”说法绝对化,而且材料信息不涉及官员腐败,排除A项;材料涉及政府的管理措施,材料不涉及社会救济,排除B项;材料信息涉及政府管理措施,与自耕农关联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6.北魏时期,为吸引邻国汉人和少数族人“归国”,推行赐客制。政府对客除了授予爵位和职官外,还进行物质赏赐,从而使客阶层与统治者建立起了牢固的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北魏()A.统治者注重政权的汉化 B.大力推行羁縻府州政策C.中外交往规模持续扩大 D.民族交融存在现实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据材料“为吸引邻国汉人和少数族人归国,推行赐客制”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推行赐客制,为了少数民族首领和上层汉人的归附,推动了北方民族的交融,D项正确;赐客制是北魏的制度,不是汉族的制度,排除A项;羁縻府州是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设置的一种特殊行政单位,旨在通过因俗而治的方式,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没有中外交往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7.唐朝中期,政府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事机构,设立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掌决策权,并对尚书六部进行领导,掌握了一部分的行政权。此举()A.表明中枢机构产生异化 B.旨提升政府行政效率C.导致“三冗”局面出现 D.有助于门第观念的淡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目的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中期中枢机构发生了变化,中书门下设立了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掌决策权,并对尚书六部进行领导,掌握了一部分的行政权,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行政效率,B项正确;中枢机构依然是三省体制,没有发生异化,排除A项;三冗问题出现在宋朝,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门第观念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8.如图为宋代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描绘了姐弟二人玩推枣磨的游戏场景,其中还包括各种玩具,呈现出天真童稚的儿童形象。该图体现出宋代()A.文人与市俗生活联系密切 B.绘画风格发生根本性改变C.儒家伦理影响绘画的风格 D.商品经济渗透到各种文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秋庭戏婴图》描绘的是非常生活化的场景,呈现出天真童稚的儿童形象,说明当时文人与世俗生活联系密切,A项正确;B项错在“根本”,排除B项;通过材料信息并不能看出儒家伦理关系,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到了一种文化,而非各种文化,排除B项。故选A项。9.明末以来,部分西方传教士受到了崇祯、顺治、康熙等皇帝的接待,他们与中国学者合作,翻译了许多外文著作,参与制造天文、地理仪器,修撰历书。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民众科学水平得到提高 B.明朝一直贯彻开放政策C.中国全面吸收西方文化 D.科技发展呈现崭新气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材料反映了明末清初以来,西方的传教士来华,西方的思想科技、文化传入中国,甚至出现中西方学者共同合作,制造天文、地理仪器等现象,这种背景下科技得到发展,D项正确;材料涉及明末清初时期西学东渐的现象,不涉及民众科学水平,排除A项;B项表述不符史实,明朝并非一直实行开放政策,明初实行海禁政策,排除B项;C项表述绝对化,这一时期中国虽然吸收西方文化,但并非全面吸收,排除C项。故选D项。10.与顺治、康熙从俗从宜之计不同,雍正则在西南边疆地区取消土司世袭制度,并革除土司220家,以流官取代土司,废止土司各种陋规,实施与内地一体化治理,并派兵置守。这一举措()A.激化了西南地区的社会矛盾 B.推动了大一统国家建立C.利于促进地区之间协同发展. D.杜绝了地方割据可能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雍正时期实行改土归流,西南地区的土司实行和内地一样的治理模式,这有利于促进地区间的协同发展,C项正确;改土归流不会激化社会矛盾,排除A项;当时大一统国家已经建立,排除B项;D项“杜绝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1.明清时期,松江府(今上海地区)棉布衣被天下,金泽镇无论贫富之家,妇女无不纺织,盘龙镇“俗务纺织”,“织者率日一匹”,“东乡日用所需,都从此出”。这说明了当时江南地区()A.社会阶层间的流动加快 B.重农抑商政策被放弃C.经济发展跃居全国之首 D.民众与市场联系密切【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发达,许多家庭都从事纺织业,这说明民众与市场联系密切,D项正确;据材料无法得知江南地区社会阶层流动加快,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纺织业发达,排除A项;B项表述不符史实,明清时期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将江南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经济进行比较,无法得出江南地区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跃居全国之首的认识,排除C项。故选D项。12.1861年,户部颁布《厘金章程》,其中第七款规定必须按季造册奏报收支实情,迟至1868年,多数省份的奏报仍不完整,货厘只有广东一省按季造报。材料说明当时()A.中央无法控制地方 B.社会局势动荡 C.太平天国急剧扩张 D.列强控制财政【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中国。材料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要求地方按季造册奏报收支实情况,结果许多省份没有完整奏报本省厘金情况,这充分说明清政府无法控制地方,A项正确;题干涉及时段我国社会局势确实动荡,但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不是社会局势动荡而是清朝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弱化,排除B项;题干涉及时段截至1868年,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已经结束,排除C项;材料涉及时段列强还未完全控制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13.如表世纪末美国对中国进行币制改革的认识变化一览表,这反映出当时()时间内容(节选)1878年(光绪四年)2月7日中国政府不愿采取措施建立制币厂铸币。1886年(光绪十二年)3月24日8年已经过去了,中国政府方面没有任何认真思考建立制币厂的意思。1888年(光绪十四年)3月28日中国的货币变化无常,处于过渡期,注定会建立制币厂。1889年(光绪十五年)1月11日(注:同年2月3日,慈禧归政,光绪亲政)年轻皇帝即将到来的统治将会是中国历史上最难以忘记的时代。铁路、电灯、物理科学、新海军、统一的银行体系、制币厂都含苞待放。A.晚清近代化的转型艰难 B.封建统治集团开始分化C.列强侵华主要方式改变 D.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末中国。根据美国人的认识可以看出,晚晴中国的币制改革进展缓慢,从不愿建立铸币厂,到货币变化无常,再到寄希望于光绪皇帝,这说明晚晴近代化转型困难,A项正确;B项错在“开始”,排除B项;材料主旨并未涉及到列强侵华,排除C项;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标志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排除D项。故选A项。14.清末以来,针对与汉字有关的识字率低下、难以适应打字机技术等问题,有识之士提出了28种左右的拼音方案,其中“有拉丁字母式的,有日本假名式的,有速记符号或数码符号式的,还有类似蝌蚪文或豆芽菜式的⋯⋯”。这一系列方案()A.体现了国民责任担当意识 B.启发了民众政治觉悟C.提高了民众文化知识水平 D.调和了中西文化冲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清末中国。清末中国的有识之士针对汉字识字率低下、难以适应打字机技术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汉字面对近代化冲击背景下的困境,体现了当时有识之士的国民责任担当意识,A项正确;材料仅仅列举了方案,没有提出方案落实情况,因此不能得出这些方案启发了民众政治觉悟,排除B项;方案的实行情况并未提及,因此并不能得出这些方案提高了民众文化知识水平,排除C项;材料主旨与中西方文化冲突并无关联,排除B项。故选A项。15.1907年4月起上海《时报》增设“释画”栏目,该栏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论,对社会流弊尽情嘲讽,言简义丰,令读者读后忍俊不禁。据此可知,该栏目的设置()A.唤醒了民众革命意识 B.开启了时政评论热潮C.具有改良社会的作用 D.有利于理性认知历史【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7年中国。材料反映了1907年《时报》“释画”栏目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论,对社会流弊尽情嘲讽,这种做法起到促进人们思想觉悟提升,迫使统治者对部分不合理的现象进行改良,C项正确;材料中《时报》释画”栏目有助于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不一定唤醒人们的革命意识,排除A项;据材料无法得知1907年我国才开始出现时政评论现象,排除B项;据材料“该栏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论,对社会流弊尽情嘲讽,言简义丰,令读者读后忍俊不禁。”可知,“释画”栏目是从感性的角度评论某些社会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16.如表20世纪早期湖南省醴陵县部分物价情况表,据此可推知辛亥革命后()名称年代谷(石)鸡(斤)鸡蛋(斤)鱼(斤)布(尺)19092000文120文4文70文60文19122800文250文10文90文90文A.社会结构尚未发生变化 B.民生问题仍存在着困难C.国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农业生产发展停滞不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早期中国。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湖南省醴陵县物价在辛亥革命时期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而物价上涨会使得百姓生活更加困苦,由此可以推断辛亥革命后,民生问题依然存在困难,B项正确;社会结构在材料中并不能反映,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物价情况,并不能看出阶级矛盾情况,排除C项;物价上升不等于农业发展停滞不前,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有3道大题,共52分。17.中国古代的婚姻习俗与经济、政治制度和道德习俗等关系密切,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婚姻习俗的部分内容时间出处内容先秦时期《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汉代《十三经注疏》日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魏晋南北朝《北魏诏书》皇族贵戚及士民之家,不得与非类婚偶。——摘编自牛志平《唐代婚姻的开放风气》材料二唐朝初年,唐太宗等先后修订《氏族志》《姓氏录》,以官爵高下做等级,打压门阀士族。隋唐时期出现的科举制度能够让部分出身庶族读书人进入朝堂。社会风气也比较开放,妇女再嫁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对妇女贞节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松。唐代商人虽衣食无忧,但是唐律规定“当色为婚”,不可“异色相娶”,与商人联姻多是农民、手工艺者等庶人阶层。进入宋代,随着商人阶层经济实力增长,婚姻价值观念变化,庶民、士人与商人联姻日益普遍。宋人笔记载:“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到南宋时,由于政府的大力推行和倡导,对妇女贞节的要求开始趋严。——摘编自安秀玲《浅析唐宋婚姻及其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婚姻习俗所反映出的思想观念,并说明这些思想观念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婚姻习俗演变的趋势,并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唐宋时期是中国婚姻发展史上重要的转型期的原因。【答案】(1)思想观念:婚姻依礼而行,家族观念浓重;受汉代儒家思想影响;等级差距和阶级限制明显。影响:促进宗族的健康繁衍;通过联姻,扩大家族势力;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统一,稳定社会秩序;对后世婚姻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2)趋势:从唐代的开放走向宋代的保守;对妇女贞洁要求逐渐严苛;从重视门第到重视科举和财富;放宽与商人群体通婚的限制。原因:门阀制度逐渐衰落;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重文轻武的社会氛围;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理学的影响。【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第一小问思想观念,据材料一“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可知,先秦婚姻习俗体现了当时人依礼而行,重视家族,家族观念浓重;据材料一中汉代《十三经注疏》“日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并结合汉代重要思想转变可知,受汉代儒家思想影响;据材料一“皇族贵戚及士民之家,不得与非类婚偶”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视等级差距和阶级限制。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先秦时期的婚姻习俗促进宗族的健康繁衍;通过联姻,扩大家族势力;汉代时期婚俗的改变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统一,稳定社会秩序;对后世婚姻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二唐代“社会风气也比较开放”到“由于政府的大力推行和倡导,对妇女贞节的要求开始趋严”可知,婚姻习俗从唐代的开放走向宋代的保守;据材料二唐代“对妇女贞节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松”到宋代“对妇女贞节的要求开始趋严”可知,宋代以后对妇女贞洁要求逐渐严苛;据材料二唐代“唐律规定‘当色为婚’,不可‘异色相娶’,与商人联姻多是农民、手工艺者等庶人阶层”到宋代“榜下捉婿”“庶民、士人与商人联姻日益普遍”可知,唐宋间从重视门第到重视科举和财富,且放松了对与商人群体通婚限制。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唐宋时期作为中国婚姻史重要转型期的原因,政治上,门阀制度逐渐衰落;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重文轻武的社会氛围;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文化上,理学的影响。18.历史解释是中学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黄帝以前至周之中叶,为浑朴时代。……自春秋至两汉,民情尚诈伪,行奸险,尊重势力,不讲道德,未若成周以上之浑朴,虽汉末名节之盛,不能掩也,故命为驳杂时代。自魏晋至五代,矜尚风流,奔竞势利,轻藐礼法,不顾行检。以文词为事业,以科举为生涯,忠义衰而廉耻丧,故命为浮靡时代。自宋至明,有讲学诸儒,提倡实学。人知自励,尽洗五季之陋。仁人义士,清操直节,相望于数百年间。而负社会之责任者,不可胜数也。故命为由浮靡而趋敦朴时代。——摘自张亮采《中国风俗史》序例(1910年)材料二清朝部分地方的民谣地区内容苏州(康熙帝)“苏州三件好新闻,男儿著条红围领,女儿倒要包网巾,贫儿打扮富儿形。一双三镶袜,两双高底鞋,倒要准两雪花银。汉口(晚清)“汉口的姑娘生得傲,麻纱裤子穿一套;红缎子鞋,皮底铰,熊子头,反镜照;新市场里买戏票,三层楼上靠一靠。“时装女服不兴长,尺寸先须合体量。窄袖短衣高护领,青裙还要仿西洋。四川(晚清)“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外国占路权。”广东潮汕(晚清)“天顶一条虹,地下浮革命。革命铰掉辫,娘仔放脚缠(废掉缠足)。脚缠放来真着势(舒适的意思),插枝花仔动动戏(活蹦乱跳,活泼可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学者概述中国古代历史的角度,指出学者更推崇的时期,并简析其意图。(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首民谣解读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答案】(1)角度:该学者将儒家的“仁、礼”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分界,认为黄帝以前至周之中叶,为浑朴时代;春秋至两汉时期,儒家思想逐渐确立了封建正统地位,但缺少浑朴的色彩;魏晋至五代时期,儒学的地位受到冲击挑战,社会矜尚风流,奔竞势利,轻藐礼法,不符合儒家的仁礼要求;宋至明,儒学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理学,重视伦理道德观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时期及意图:宋明时期。宋明时期,儒学进一步发展,并且得到广泛传播,意在强调儒学对社会的教化功能。(2)苏州:这一歌谣反映出当时苏州人在服饰上不分男女,不分贫富,极为随意。在样式上,江南的服饰也不断推陈出新,“衣则忽长忽短,袖则忽大忽小,冠则或低或昂,履则忽锐忽广。造作者以新式诱人,游荡者以巧治成习”。汉口:体现了晚清时期娱乐方式的世俗化趋势;体现了社会生活向近代化转型的情况反映了服饰具有中西结合的特色。【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角度:由材料“自黄帝以前至周之中叶,为浑朴时代。……自春秋至两汉,民情尚诈伪,行奸险,尊重势力,不讲道德,未若成周以上之浑朴,虽汉末名节之盛,不能掩也,故命为驳杂时代。自魏晋至五代,矜尚风流,奔竞势利,轻藐礼法,不顾行检。……故命为浮靡时代。自宋至明,有讲学诸儒,提倡实学。人知自励,……故命为由浮靡而趋敦朴时代。”及所学可得出该学者将儒家的“仁、礼”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分界,认为黄帝以前至周之中叶,为浑朴时代;春秋至两汉时期,儒家思想逐渐确立了封建正统地位,但缺少浑朴的色彩;魏晋至五代时期,儒学的地位受到冲击挑战,社会矜尚风流,奔竞势利,轻藐礼法,不符合儒家的仁礼要求;宋至明,儒学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理学,重视伦理道德观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第二小问时期及意图:由材料“自宋至明,有讲学诸儒,提倡实学。人知自励,尽洗五季之陋。仁人义士,清操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LY/T 3405-2024竹材弧形原态重组材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7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一)》听评课记录
- 2025年造纸色浆合作协议书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1)》听评课记录
-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2《违法要受法律处罚》听课评课记录
- 生态保护资源共享合同(2篇)
- 环境监测设备合作开发合同(2篇)
- 六年级上册听评课记录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听评课记录: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 四年级科学听评课记录
- 拆迁征收代理服务投标方案
- 完形疗法概述
- SL631-637-2012-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 商标基础知识课件
- 监理质量管理讲义监理工作的基本知识
- 涉诈风险账户审查表
- 烟花爆竹考试真题模拟汇编(共758题)
- 2023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模拟真题及答案
- 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天天练4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寒假辅导提高班课件 第1讲 眼花缭乱的数据(66张PPT)
-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平行检测表部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