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_第1页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_第2页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_第3页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_第4页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试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4年7月2日试卷满分:10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盗窃、抢掠、高利贷、财产纠纷的条款最多,对债务奴隶和土地租佃也有不少规定,法典提及十项手工业,多与建筑、武器制造有关。由此可知,此时的古巴比伦王国()A.仍然注重同态复仇 B.神权主义色彩浓厚C.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维护奴隶主的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据题意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了很多与经济发展有关的内容,说明当时商品经济有所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古巴比伦经济的发展,并没有体现同态复仇和神权主义色彩浓厚,排除AB项;材料内容和经济有关,但不能说明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因为同时也可以维护平民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2.波斯帝国曾经的都城帕萨尔加德的遗迹上伫立着一根石柱,石柱上的雕刻是波斯国王居鲁士。他穿着伊朗西部高原埃兰人风格的外袍,戴着埃及人风格的王冠,系着亚述人和腓尼基人风格的绳结,身后是波斯人风格的四个翅膀。雕像可反映()A.波斯帝国的希腊化现象 B.经济发展对艺术的推动C.地理环境决定文明样态 D.不同地区间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波斯帝国。根据材料“他穿着伊朗西部高原埃兰人风格的外袍,戴着埃及人风格的王冠,系着亚述人和腓尼基人风格的绳结,身后是波斯人风格的四个翅膀”可知,波斯帝国对外来文明持开放态度,皇帝居鲁士的形象具有不同地区的文化风格,D项正确;波斯皇帝居鲁士形象具有不同地区的文化风格,未涉及希腊文明,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帝国经济发展对艺术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无法直接得出地理环境决定文明样态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3.下图为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罗塞塔石碑,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用希腊文、古埃及文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考古学家通过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解读出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字,成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里程碑。罗塞塔石碑的发现和研究()A.实证了古希腊文由埃及象形文字直接演变而来B.提供了借助希腊文破译埃及象形文字的可能性C.反映了古埃及祭司阶层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激化D.说明早期埃及和希腊文明之间缺少交流与互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古代埃及。罗塞塔石碑用希腊文、古埃及文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这让近代考古学家有机会对照各文字版本的内容,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古埃及象形文字,B项正确;罗塞塔石碑上有希腊文,是因为亚历山大东征征服埃及,其部将托勒密建立了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推动希腊语传入埃及,而非古希腊文由埃及象形文字直接演变而来,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石碑文字的内容,仅凭石碑刻有平民、祭祀使用的不同文字,不能断定阶层矛盾激化,排除C项;罗塞塔石碑上有希腊文和古埃及文,是埃及和希腊文明之间存在交流影响的有力证明,而非“缺少交流与互鉴”,排除D项。故选B项。4.16世纪末17世纪初,墨西哥的一些印第安人、黑人、穷人也能穿上中国丝绸做的衣服,甚至制成了流行至今、融合中国纺织品艺术风格的墨西哥民族服装。这说明()A.海路贸易带来商品世界性流动 B.全球物种大交换影响社会生活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葡萄牙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海路贸易带来商品世界性流动,西班牙经营跨太平洋的贸易,开通了马尼拉大帆船航线,主要在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状况,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全球物种大交换对墨西哥人生活的影响,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C项;经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是西班牙人而非葡萄牙人,排除D项。故选A项。5.17—18世纪,法语取代拉丁语成为欧洲上层社会和文艺界最时髦交际语言,各国皇室以在宫廷中讲法语为荣。普鲁士的柏林科学院,在1782年还举办了题为“是什么让法语成为通用语”的论文竞赛。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天主教会统治力量削弱C.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 D.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近代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和扩展,欧洲各国多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法语也随之得到了重视,从而使法语取代了拉丁语,C项正确;法国大革命到1789年才开始爆发,排除A项;法语之所以能够取代拉丁语主要和启蒙运动有关,并不是天主教会的统治力量削弱,排除B项;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有助于各国民族语言的发展,并不是法语取代拉丁语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6.下图是创作于1860年的绘画《邮局:差一分钟到六点》。作品描绘了人们争先恐后地赶在伦敦圣马丁勒格兰邮局6点关门前把邮件寄出的场景。据此推断,该作品反映出工业革命后的英国()A.各地联系日益密切 B.管理方式重大变革C.贫富分化持续加剧 D.文化素养不断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图示内容和所学可知,人们争先恐后的赶往邮局寄件,说明寄件的数量多,反映了当地与外地之间的联系密切,由此可说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各地之间联系日益密切,A项正确;材料内容反映的是英国各地之间联系的密切,并不能体现管理方式的变革和贫富分化的加剧,排除BC项;人们争先恐后的寄件并不代表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7.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特别是巴黎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的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表明,巴黎公社的实践()A.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D.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2年(欧洲)。根据材料概况可知:材料主要表达了巴黎公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再结合材料“《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可以得出巴黎公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C项正确;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是十月革命的胜利,排除D项。故选C项。8.一战后,对国联发送的有关为饥民呼吁、鸦片禁运计划、盟约修改意见等函件,美国均未回复。然而,美国官方代表几乎每次列席国联有关军备、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会议。这说明()A.国际联盟具有普遍性与权威性 B.美国视国联为维护既得利益的工具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到冲击 D.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美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有关为饥民呼吁、鸦片禁运计划、盟约修改意见等与美国没有太大关系的函件美国不予回复,而与国家经济利益联系紧密的军备、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会议美国却几乎不落,这表明美国的外交带有强烈的利己主义色彩,视国联为维护既得利益的工具,B项正确;有关为饥民呼吁、鸦片禁运计划、盟约修改意见等与美国没有太大关系的函件美国不予回复,未体现国际联盟具有权威性,排除A项;材料说明美国视国联为维护既得利益的工具,不能体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到冲击,排除C项;材料说明美国视国联为维护既得利益的工具,未涉及国际格局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9.十月革命后,受马克思主义和直接过渡思想的影响,苏俄政府颁布集中化的住房管理政策,但未能解决住房危机。后来,苏俄政府颁布住房法令,使缴费人数覆盖全体租户,收费标准依据市场规则而调整,并执行差别房租制。这一调整()A.最终夺取内战彻底胜利 B.推动了苏联工业化开展C.偏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基于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20世纪2030年代(苏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国内战争胜利结束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导致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材料所述改变集中化的住房管理政策,依据市场规则调整租房收费标准,与新经济政策的实行相适应,D项正确;材料所述政策调整发生在国内战争胜利后,而非有利于国内战争胜利,排除A项;材料所述政策调整与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相关,苏联工业化建设是在斯大林领导时期,排除B项;材料所述政策调整把市场机制引进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利于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并未偏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排除C项。故选D项。10.1924—1926年是里夫战争的后期阶段,阿卜德·克里姆致信英国首相:“我相信国家未来无限光明,请国际社会给我们正义,帮助我们重获和平。”此后,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要让我的人民知道,他们不仅有宗教,还有国家。”这说明()A.国际联盟有利于实现世界和平 B.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C.世界反殖斗争受十月革命影响 D.摩洛哥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4—1926年摩洛哥。根据材料可知,摩洛哥里夫地区首领请求国际社会支持摩洛哥争取民族独立,接受采访时强调他们还有国家,这些都说明摩洛哥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D项正确;国际联盟实行全体一致原则不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排除A项;摩洛哥属于非洲地区,和亚洲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十月革命,无法得知其是否受十月革命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1.下表是1936—1939年苏联在西班牙发行的电影和书籍(部分)形式名称内容电影《火中马德里》重点展现法西斯势力对马德里的狂轰滥炸,揭露法西斯的战争暴行。《热烈欢迎》展现被疏散的西班牙儿童在苏联受到热烈欢迎的场景,展示战时苏联和西班牙共和政府的友好关系。书籍《苏联的社会主义胜利及其历史意义》强调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更为关注“人”本身,将“人文关怀”置于思想和行动的中心位置。这反映了,苏联()A.强烈谴责绥靖政策 B.在文化领域回应了冷战C.注重塑造国家形象 D.推动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6—1939年苏联。据材料可知,苏联在西班牙发行的电影和书籍中,在展现法西斯暴行的同时,重点展现的是苏联的国家良好形象,说明其注重塑造国家形象,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苏联的良好形象,没有描述绥靖政策的信息,排除A项;冷战是在二战后开始的,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反法西斯同盟在1942年建立,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一位美国学者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时说:“它们双方都像在镜子里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式咄咄逼人的姿态。”其评价的是()A.朝鲜战争 B.美苏冷战 C.苏德战争 D.越南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它们双方都像在镜子里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式咄咄逼人的姿态”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相互争斗,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B项正确;朝鲜战争是1950年至1953年在朝鲜半岛发生的一场军事冲突,原是朝鲜半岛上的北、南双方的民族内战,后由于美国、中国、苏联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而成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冷战时期的一场重大事件,对朝鲜半岛和世界局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苏德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为抵抗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国侵略进行的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越南战争是指1961至1975年美国对越南发动的侵略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3.1985年,撒切尔政府着手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其中一个内容为改变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性原则”,实施选择性原则,进一步强调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这一改革主要是基于()A.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B.强化对经济的干预C.经济发展日益衰退 D.缩小贫富间的差距【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年(英国)。据材料信息,撒切尔政府改变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性原则”,实施选择性原则,进一步强调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结合所学可知,高福利政策导致了英国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助长懒惰行为,培养了懒汉,因此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主要是基于减轻政府财政压力,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二战后西欧经济一度快速发展,日益衰退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增加社会福利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而材料强调减少福利支出,排除D项。故选A项。14.目前,全球出口废弃物中约75%流向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地区。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东盟地区的塑料垃圾进口量从83.7万吨增加到226.6万吨,增幅达到惊人的171%。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国际贸易多样化发展B.发达国家注重全球环境治理C.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D.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巨大挑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代世界。东南亚各国大都是发展中国家,据材料“全球出口的废弃物中约75%流向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可知东南亚地区成为发达国家输出洋垃圾的重要目的地。发展中国家成西方富国“垃圾倾倒场”,给国家的生态环境、民众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也反映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表明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巨大挑战,D项正确;废弃物并非正常的国际贸易商品,不能体现贸易多样化,排除A项;发达国家将废弃物运往他国,而非将废物在国内实现环境无害化管理,体现的是推卸责任、损人利己,而非积极承担责任、注重环境治理,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废弃物,而非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不能得出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排除C项。故选D项。15.习近平总书记说:“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这旨在强调()A.新兴经济体推动全球治理完善 B.中国努力推动全球治理规则的民主化C.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D.全球治理体系不应以综合实力为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材料概况可知:“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可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观点是在反对单极世界和世界霸权,主张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有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商量,共同制定,说明中国在努力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发展,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新兴经济体推动全球治理的完善,而是全世界共同推动全球治理,排除A项;材料所述内容体现了中国是在推动全球治理规则的民主化,并不是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排除C项;全球治理体系应该以综合实力为基础,而不应该否认综合实力,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文明的交融与分化]材料一材料二10~16世纪间,中世纪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对地位和血统的执着是当时的标志之一,法定地位是中世纪欧洲人的身份标志,贵族观念是这一状况最明显的表现。但是,欧洲社会不断涌现出掌握新财富乃至实力的新贵,他们无法在既有的等级体制中找到容身之处,便向传统发起挑战。他们很快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社会形态、行会、传说和团体,使商人的社会身份拥有了新的定义。商人阶级的兴起几乎完全是城镇发展的结果,商人的出现与这一中世纪欧洲文明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密不可分。任何地区的领主都寻求城市的支持,以便对抗国王;而国王则争取市民的支持,借助他们的财力以打压势力过大的属臣,并因此向城镇授予特许状和特权。——摘编自[英]J.M.罗伯茨《企鹅全球史·文明的分化》(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阿拉伯文化成就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0~16世纪西欧社会的变化及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答案】(1)特点:各领域成就斐然;兼收并蓄;融合创新;影响范围广。(2)变化:新兴社会阶层(市民阶层)的产生;城市兴起;王权加强。影响:促进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城市与王权的结盟;推动大学的兴起;冲击教会对人性的控制与束缚,带来一定程度的思想解放,为文艺复兴运动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根据材料“《医典》《一千零一夜》《萨比天文历表》”“阿拉伯数字”可知,各领域成就斐然;根据材料“完成大量古希腊典籍的翻译、保持和研究工作”及所学可知,兼收并蓄;融合创新;结合所学可得出阿拉伯文化影响范围广。【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欧洲社会不断涌现出掌握新财富乃至实力的新贵,他们无法在既有的等级体制中找到容身之处,便向传统发起挑战。他们很快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社会形态、行会、传说和团体,使商人的社会身份拥有了新的定义。”及所学可知,新兴社会阶层的产生;根据材料“商人阶级的兴起几乎完全是城镇发展的结果,商人的出现与这一中世纪欧洲文明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密不可分。”可知,城市兴起;根据材料“任何地区的领主都寻求城市的支持,以便对抗国王;而国王则争取市民的支持,借助他们的财力以打压势力过大的属臣,并因此向城镇授予特许状和特权。”可知,专制王权加强。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商人阶级的兴起几乎完全是城镇发展的结果,商人的出现与这一中世纪欧洲文明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密不可分。”及所学可知,促进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任何地区的领主都寻求城市的支持,以便对抗国王;而国王则争取市民的支持,借助他们的财力以打压势力过大的属臣”及所学可知,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城市与王权的结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社会的变化推动大学的兴起;冲击教会对人性的控制与束缚,带来一定程度的思想解放,为文艺复兴运动创造了一定的条件。17.[地图上的“国家”]材料一1570年,在安特卫普首次出现了名为《地球大观》的地图集。其作品利用大量航海日志与地图资料,采用统一的投影法、比例尺和“一图配一文”规则,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荷兰人很快效仿这种制图和商业模式,阿姆斯特丹成为后起的行业中心,“地图集”作为一种新型出版物开始流行起来。1594年,法国人莫里斯·布格罗出版了一部国家地图集《法兰西大观》,收录了18幅王国地图,将古代高卢的疆域同当下法兰西的领土对应起来。波旁王朝也在边境省份任命了多位“国王工程师”直接负责地形的勘测,并且配备了专门的地图绘制人员。他们走遍了王国的疆域,绘制了可以准确定位的地图,还形成了许多文字报告和图集。——于京东《图上的“国家”:西方政治史研究中的地理学叙事及其变迁》材料二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殖民历程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阐述荷兰、法国“地图集”出现的背景及价值取向的不同。(2)依据材料二,概述非洲殖民地化的历程。【答案】(1)背景:地理大发现;贸易、殖民与海外探险的兴起;新型印刷技术的使用;商业模式的革新;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价值取向的不同:荷兰追求商业利润,法国具有国家主义的取向。(2)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开始了早期殖民活动,贩卖黑奴,在非洲沿海岸线建立少许殖民区域。工业革命后,开始深入非洲内陆探险,了解非洲地理、人文社会状况,为进一步殖民非洲准备地理和人文资料,殖民区域扩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加快殖民非洲的进程,他们既争夺又妥协,确定“有效占领”原则,除个别国家外,非洲被瓜分殆尽。【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背景:根据材料“1570年,在安特卫普首次出现了名为《地球大观》的地图集。”得出地理大发现;根据材料“荷兰人很快效仿这种制图和商业模式,阿姆斯特丹成为后起的行业中心”得出贸易、殖民与海外探险的兴起;根据所学得出新型印刷技术的使用;根据所学得出商业模式的革新;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价值取向的不同:根据材料“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将古代高卢的疆域同当下法兰西的领土对应起来。”得出荷兰追求商业利润,法国具有国家主义的取向。【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非洲。根据三幅图片内容,分别根据相关史实概括,第一幅图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开始了早期殖民活动,贩卖黑奴,在非洲沿海岸线建立少许殖民区域。第二幅图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开始深入非洲内陆探险,了解非洲地理、人文社会状况,为进一步殖民非洲准备地理和人文资料,殖民区域扩大。第三幅图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加快殖民非洲进程,他们既争夺又妥协,确定“有效占领”原则,除个别国家外,非洲被瓜分殆尽。18.[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迁]材料一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一片混乱。1930年,美国纽约合众国银行宣告破产,造成国内银行倒闭风潮,并迅速蔓延到欧洲。由于德国冻结了英国的对德投资,其中多是法国和其他国家在英国的存款,引发债权人涌向英国银行提款,致使英国大量黄金外流。1931年9月21日,英国被迫宣布停止现金支付,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制。英镑价格迅速跌落,英镑对美元的比值由四美元三十七分跌到三美元四十分。英镑贬值使英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下降,刺激了出口,抑制了进口,抵制了美国的关税战。到1931年底,放弃金本位制的国家多达十五个,包括英帝国所属自治领及其成员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及日本等国。——摘编自崔树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国际经济战》材料二

在世界所占份额(%)197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1960—197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1976年人口生产总值商业服务出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6.264.683.94.36414社会主义国家31.319.07.85.01061第三世界国家石油出口国0.31.15.79.56691其他第三世界国家52.215.32.65.7538——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79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30年代初国际金融秩序混乱的表现,并分析导致国际金融秩序混乱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的原因。【答案】(1)表现:银行倒闭;放弃金本位制(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制度崩溃)。因素: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大危机的冲击;资本主义国家货币战、关税战(或国际金融缺乏协调机制)。(2)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严重经济危机,出现“滞胀”局面,经济增速放缓;社会主义国家受到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束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且滞后;新兴石油出口国家迅速崛起;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贡献率不断提升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表现:根据“美国纽约合众国银行宣告破产,造成国内银行倒闭风潮,并迅速蔓延到欧洲。”,可得出众多银行倒闭;根据“放弃金本位制的国家多达十五个”,可得出多国放弃金本位制或(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制度崩溃)。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结合时间信息,可得出经济大危机的冲击;根据“英镑贬值使英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下降,刺激了出口,抑制了进口,抵制了美国的关税战。”,可得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货币战、关税战或国际金融缺乏协调机制。【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严重经济危机,出现“滞胀”局面,经济增速放缓;根据材料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数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社会主义国家受到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束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且滞后;根据材料石油出口国数额增多,可得出新兴石油出口国家迅速崛起;根据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数额,可得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贡献率不断提升等。19.[历时性与共时性]材料历时性和共时性是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的概念,借用到历史领域,历时性强调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演进,共时性强调的是在同一时间不同领域(或地域)的差异状态。对于历时性,我们以前强调过多,容易让学生产生历史是线性发展的错觉。其实,历史的不同领域(或地域)并非是齐头并进的,这个领域(或地域)已经进入21世纪那个领域(或地域)还停留在19世纪,这就是共时性。历时性思维和共时性思维并不矛盾,它们是互补的,学生掌握历时性和共时性思维,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问题。请提炼关于历史演进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观点,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16—20世纪世界史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答案】示例1:观点:历史的演进是“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论证:历史发展的“历时性”是指人类社会的演进。近现代世界历史,从社会性质角度看,经历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进入20世纪又演变为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并存;从社会生产力角度看,经历了从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业革命阶段;从全球化的角度看,经历了从分散走向整体、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过程。历史发展的“共时性”,是指同一时期不同领域或不同地域存在发展进程不平衡的情况。从不同领域角度来看,19世纪中后期,德国和日本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经济现代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水平却相对滞后;19世纪20年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