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白银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白银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白银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白银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银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优异成绩,卫冕世界冠军。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机体会发生的反应是()A.肌糖原分解速度加快,维持血糖平衡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尿液减少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皮肤血管收缩D.产生大量乳酸,使内环境pH显著降低2.下列反应中,发生在内环境的是()A.有氧呼吸B.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和碳酸氢钠反应C.在小肠内淀粉酶水解淀粉D.蛋白质的合成3.骑行既是一种流行的健身方式,又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对骑行中机体生理改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散热量多于产热量D.细胞呼吸增强,肌糖原分解葡萄糖维持血糖稳定4.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A.蚯蚓 B.硅藻 C.硝化细菌 D.酵母菌5.种植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A.7:6:3B.3:2:1C.5:2:1D.1:2:1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草食昆虫属于初级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C.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是逐级递减的D.该生态系统中的第一营养级是太阳能7.白菜上生活有蚜虫和菜青虫,它们与白菜的种间关系分别是()A.寄生、捕食 B.共生、寄生C.竞争、捕食 D.捕食、寄生8.(10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结构是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还可以是原核生物C.消费者只能是动物或微生物,分解者只能是微生物D.微生物可能是生产者,也可能是分解者,不可能是消费者二、非选择题9.(10分)我国植物学家将名贵兰花的茎尖细胞放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下图是细胞培养形成兰花植株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过程③和过程④分别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提供水分、无机盐、糖类、维生素及氨基酸外,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两种激素。兰花茎尖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后形成完整兰花植株的技术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3)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对____________进行化学或物理的诱变处理,促使其发生突变,再通过诱导分化形成植株,从中选育出优良品种。这种作物新品种的培育方法属于________。(4)若将兰花的茎尖细胞换成兰花的花粉粒经组织培养形成植株,经过染色体加倍后长成可育植物。这种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其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如图所示为五大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请分析回答:(1)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法与________(激素)相关性最大。(2)在果实生长的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器官脱落的调节中,生长素作用的特性是具有________。(3)若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用的措施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4)图中结果说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激素________的结果。11.(14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3)题。舌苔是指舌头上覆盖的由食物残渣、微生物、舌苔上皮角质细胞组成的物质。根据舌苔的厚度、颜色等苔质情况来鉴别病人的健康与疾病状况,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主要依据之一。采集19−25岁本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薄白舌苔样本,筛选薄白舌苔11个,黄腻舌苔12个。黄腻舌苔苔厚、色黄、有异味;而薄白舌苔苔薄、舌苔白、无异味。用刮舌板刮取舌苔表面,获得舌苔样品进行总DNA提取并测序。结果发现:黄腻和薄白舌苔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在门水平上,Patescibacteria门和蓝细菌门细菌在黄腻舌苔上明显比薄白舌苔多;在属和种水平上,黄腻舌苔中放线菌含量明显高于薄白舌苔;而薄白舌苔中的卟啉单胞菌属和莫拉氏菌属的含量明显高于黄腻舌苔。Patescibacteria菌群是造成黄腻舌苔异味的主要原因之一,蓝细菌是一类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蓝细菌由于具有叶绿素,所以一般都能产生颜色,这是黄腻舌苔形成的部分原因。有些放线菌感染后常合并细菌感染,健康人出现黄腻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体内潜在的炎性预警。莫拉氏菌属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口腔常见菌群,如亚特兰大莫拉氏菌是一种对人无致病性的口腔、呼吸道寄居菌。卟啉单胞菌属细菌是一种小型厌氧革兰氏阴性球菌,作为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存在于人类的口咽部。这两种正常菌群在维护正常口气和舌苔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本研究中对舌苔苔质的形成有关的微生物菌群的最小研究单位是______,如亚特兰大莫拉氏菌,研究该单位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2)运用文中信息推测导致不同舌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支持此结论的证据有______。(3)本研究表明,两种舌苔中,______舌苔反应人健康欠佳,理由是______。12.如图是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属于DNA中所特有的碱基是________,在转录过程中与之配对的碱基是________。(2)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3]________、[5]________。(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的两条链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交替连接形成的。(4)连接碱基对的结构是________。(5)从图甲中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________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规则的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1、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2、水平衡调节的过程为:当机体缺水或进食过咸食物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引起主动饮水,同时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垂体后叶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进入血浆,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使水分重吸收加强,最终使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平衡。3、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在比赛过程中,能量消耗较大,葡萄糖大量分解,则肝糖原分解速度加快,维持血糖平衡,肌糖原并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维持血糖平衡,A错误;B、在比赛过程中,排汗量增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形成尿液减少,B正确;C、在比赛过程中,产热量增加,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从而使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散热也增多,进而维持体温恒定,C错误;D、剧烈运动下,人体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但缓冲对使得pH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B。2、B【解析】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2、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是反应。【详解】A、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内,没有在内环境中,A错误;B、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和碳酸氢钠反应发生在血浆中,血浆是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C、小肠属于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因此其内淀粉酶水解淀粉不发生在内环境中,C错误;D、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发生在细胞内,D错误。故选B。3、A【解析】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通过促进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来增加产热.人体中的热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放能;散热的途径主要是汗腺分泌汗液和皮肤毛细血管的变化,此外含有传导散热等.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感知觉的形成部位在大脑皮层。【详解】A、醛固酮的作用主要是保钠排钾,因此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A正确;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垂体释放的,B错误;C、运动时机体产热增加,汗腺分泌汗液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有利于机体散热,总体上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从而维持体温稳定,C错误;D、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形成葡萄糖,D错误。故选A。4、B【解析】A、蚯蚓是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A错误;B、硅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到生物群落中,B正确;C、硝化细菌属于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是生产者,只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但不能利用太阳能,C错误;D、酵母菌是异养真菌,属于分解者,不能利用光能,D错误。故选B。5、A【解析】AA和Aa二者数量之比是1:3,则AA占1/4、Aa占3/4,1/4AA自交后代是1/4AA,3/4Aa自交后代基因型是(3/4×1/4=3/16)AA、(3/4×1/2=3/8)Aa、(3/4×1/4=3/16)aa,所以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比是7:6:3。故选A。6、D【解析】A、该生态系统中草食昆虫属于初级消费者,A项正确;B、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B项正确;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项正确;D、该生态系统中的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水稻、红萍、杂草、藻类),D项错误。故选D7、A【解析】生物的种间关系有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1)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使得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4)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白菜上生活有蚜虫与白菜的种间关系是寄生;菜青虫以白菜叶子为食,和白菜的种间关系是捕食,A正确。故选A。8、B【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详解】A、生态系统结构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营养结构组成,A错误;B、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还可以是原核生物,如蓝藻和硝化细菌等,B正确;C、消费者可能是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分解者可能是微生物,也可能是动物,C错误;D、微生物可能是生产者、分解者,也可能是消费者,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9、①.脱分化②.再分化③.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④.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⑤.愈伤组织⑥.突变体的利用(或诱变育种)⑦.单倍体育种⑧.缩短育种年限等【解析】图示表示细胞培养形成兰花植株的过程,其中①表示获取茎尖的切片;②表示从茎尖细胞中分离茎尖细胞;③表示脱分化过程,该过程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④表示再分化;⑤和⑥表示胚状体发育形成植株。【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③为脱分化、④再分化。(2)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成分:水分、无机盐、糖类、维生素以及氨基酸、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要保证无菌。兰花茎尖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后形成完整兰花植株的技术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3)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对愈伤组织进行化学或物理的诱变处理,促使其发生突变,再通过诱导分化形成植株,从中选育出优良品种。这种作物新品种的培育方法属于突变体的利用。(4)若将兰花的茎尖细胞换成兰花的花粉粒,经组织培养形成植株,再进行染色体加倍,这种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其突出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点睛】本题结合兰花植株组织培养过程,重点考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包括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条件和应用等,相关知识点需要考生识记,属于识记层次的考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如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如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应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如从培养的红豆杉细胞中提取抗肿瘤药物紫杉醇)。10、(1).脱落酸(2).生长素(3).细胞分裂素(4).赤霉素(5).两重性(6).去除顶芽(7).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8).共同调节【解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就是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详解】(1)为防止种子在发芽前发生细胞分裂而消耗过多的有机物,进而影响种子的萌发,脱落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萌发前,农民洗种子,是为了降低脱落酸的浓度,使种子开始进行旺盛的细胞分裂,进而萌发。(2)分析题图可知,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对果实的生长都起促进作用,在促进果实生长方面,三者是协同关系。在器官脱落的调节中,生长素作用的特性是具有两重性。(3)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若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用的措施有①去除顶芽,②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4)图中结果说明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不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1、(1).种群(2).种群密度(3).微生物菌群的组成不同(4).在门水平上,Patescibacteria门和蓝细菌门细菌在黄腻舌苔上明显比薄白舌苔多。在属和种水平上,黄腻舌苔中放线菌含量明显高于薄白舌苔,而薄白舌苔中的卟啉单胞菌属和莫拉氏菌属的含量明显高于黄腻舌苔(5).黄腻(6).黄腻舌苔苔厚、色黄、有异味,是放线菌含量过高导致。有些放线菌可以导致疾病【解析】分析文字有用的信息“黄腻苔中Patescibacteria门和蓝细菌门细菌较多,放线菌多,而白舌苔这些相对少些”“莫拉氏菌属和卟啉单胞菌属细菌在维护正常口气和舌苔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进行答题。【详解】(1)根据文章内容,本研究研究了“黄腻和薄白舌苔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明显差异”,“属和种水平”等内容,最小的研究单位是种群,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2)根据文章内容“在门水平上,Patescibacteria门和蓝细菌门细菌在黄腻舌苔上明显比薄白舌苔多;在属和种水平上,黄腻舌苔中放线菌含量明显高于薄白舌苔;而薄白舌苔中的卟啉单胞菌属和莫拉氏菌属的含量明显高于黄腻舌苔”,可以推测造成不同舌苔的原因是微生物菌群的组成不同。(3)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