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探析综述5400字】_第1页
【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探析综述5400字】_第2页
【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探析综述5400字】_第3页
【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探析综述5400字】_第4页
【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探析综述54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分析综述目录TOC\o"1-2"\h\u21915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分析综述 111572(一)政治层面 1234711、民贵君轻 185352、保民而王 2190133、与民同忧乐 3231044、重仁义轻私利 3247495、选任仁贤 326172(二)经济层面 459511、“制民之产” 4231902、“正经界” 4315213、不违农时 5206674、轻徭薄赋 61382(二)教育层面 7孟子“仁政”思想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方勇.《孟子·公孙丑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59页.他强调君主实施“仁政”,认为“仁者无敌”方勇.《孟子·方勇.《孟子·公孙丑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59页.方勇.《孟子·梁惠王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8页.方勇.《孟子·梁惠王下》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25页.(一)政治层面1、民贵君轻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有许多思想家都提出过有关“民本”的政治主张,例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等。结合这些政治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我们清晰的知道这些“民本”思想提出的最终目的还是维护君主的统治,依旧以君主的利益为核心,人民只是君主被君主利用统治国家的手段。孟子生活的时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战国中期,也是人民受制于君主贵族的社会局面。而孟子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主张,将人民的地位置于君主之上,认为人民的利益是最重要的。比如说,当一个国家无法抵抗别国的入侵时,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是次要的,国土也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要保护普通百姓的安全和利益。为了百姓的安全,国君就应该放弃自己的地位和利益。甚至孟子还认为人民可以为了自己的生存抛弃使他们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国君,选择一个能够将自己从刀光剑影中拯救出来的伟大君主。孟子认为民心向背决定了国家的得失治乱,将民众的地位置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尚书·五子之歌》《荀子·王制》方勇.《孟子·离娄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136页.2、保民而王战国时期战火纷飞,各国不断地发动土地兼并战争,都想以暴力的方式统一天下。人民对于这样的战争早已厌恶之极,都期望着这种混乱的局面早日结束恢复社会的稳定。要求国家统一不仅是人民的要求,也是战国时期思想家的普遍主张,毕竟,战争并不是一种能够赋予社会以秩序和安定的治理模式。孟子也主张天下应该统一,但他认为统一天下不能靠发动暴力战争,而是认为“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方勇.《孟子·梁惠王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10页.当时各国之间的局面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方勇.《孟子·离娄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140页.百姓对战争已经麻木了,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个国君不主张战争,不喜欢杀人,而是以温和的方式治理国家统治百姓,那么天下人都会都会蜂拥而至,想要归顺与他接受他的统治,如此他就一定能够统一天下。然后孟子进一步指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方勇.《孟子·公孙丑下》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65页.的理念,将战争的胜利与否归因于是否“得道”。所谓“得道”,也就是得民心。而在战火连天的时代,方勇.《孟子·梁惠王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10页.方勇.《孟子·离娄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140页.方勇.《孟子·公孙丑下》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65页.3、与民同忧乐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方勇.《孟子·梁惠王下》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26-27页.一个君主如果不仅仅只顾自己享乐,而是给予他的百姓应有的幸福和快乐,那么百姓就不会对君主产生不满而是更加喜爱拥护君主的统治。孟子还引用了《诗经·大雅》中“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人民对文王的态度与《尚书·汤誓》中“时日害丧?予及汝皆亡!”人民对夏桀的态度的对比来说明与民同乐的重要性。文王与百姓同乐,百姓也以文王的快乐为快乐,相反夏桀只顾个人享乐,百姓就恨不得与他一同灭亡。所以说孟子认为一个好的国君应该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这样百姓也就会乐君之乐,方勇.《孟子·梁惠王下》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26-27页.4、重仁义轻私利孟子开篇与梁惠王的对话中就直接强调君主不要说私利,强调仁义就够了,“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方勇.《孟子·滕文公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2页.。如果一个国君重视自己的私利,那么这个国君所统治的臣子和人民也会重视自己的私利,那么就会造成上下互相追逐争夺利益的局面,那么这个国家就会陷入动荡不安。如果一个国家的君主重仁义轻私利,那么这个国家的臣民也会学习他们的君主重仁义轻私利,上行下效将国家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前,那么这个国家就会上下一心稳定发展。“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方勇.《孟子·离娄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144页.所以孟子强调国君要方勇.《孟子·滕文公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2页.方勇.《孟子·离娄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144页.5、选任仁贤“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方勇.《孟子·尽心下》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289页.孟子认为,一位贤明的君主也需要有才能的臣子辅佐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孟子理想的朝堂局面是“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方勇.《孟子·公孙丑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57页.,他说“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方勇.《孟子·公孙丑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58页.方勇.《孟子·尽心下》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289页.方勇.《孟子·公孙丑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57页.方勇.《孟子·公孙丑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58页.方勇.《孟子·梁惠王下》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32页.(二)经济层面1、“制民之产”“制民之产”是从民本思想中直接引申出来的内容,“制民之产”就是使民众能够有恒产,有恒产然后有恒心。孟子认为统治者要得到人民的拥护必须关注人民生计,使人民有安定富足的生活。而在战火频繁、群雄争霸的战国,孟子认为惟有“制民之产”保护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之后,人民对君主才没有怨言,愿意生活在这样给予恒产的国家。正是基于对“制民之产”重要性的认识,孟子进一步认识到了“藏富于民”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在经济生活中,要处理好人民个体和国家整体的经济关系,国家制定经济政策,必须优先考虑人民的经济利益和生活水平,让人民能够“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方勇.《孟子·梁惠王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14页.方勇.《孟子·梁惠王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14页.2、“正经界”孟子认为“制民之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恢复井田制。在春秋以前,中国实行的是分封制,阶级层次鲜明,权利和土地层层分封。只不过宗主贵族分到的是土地的所有权,而普通人分到的只是食禄权和使用权。到了战国时期,“废井田,开阡陌”、土地买卖以及地主阶级的兴起使得这种制度被逐渐打破。面对这种情况,孟子提出了“正经界”这一主张。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方勇.《孟子·滕文公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91页.经界就是指田地间的分界。孟子所说的“正经界”就是指恢复井田制。具体办法是“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方勇.《孟子·滕文公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91页.一百平方里的土地划为一块井田,每一块井田分为九个部分,每部分一百亩。中间的一百亩是公田由八个家庭共同照顾,其他八百亩地八个家庭每个家庭一百亩,每个家庭只有公田的是事情干完,才能处理自己私田的事情。公田的收获归公,作为他们向国君纳的税,而各个家庭的私田的收获归自己所有。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奴隶社会中土地就是百姓的生命、是地方官吏的依仗、是国家的财政来源。而土地允买卖、兼并,一方面会使一些人积累大量的财富、扩大势力,这势必会威胁到宗主贵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又会使许多普通百姓失去生活来源、流离失所。所以在这一社会现象下,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合理分配土地,禁止土地买卖,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政策。并且这里重要的不是恢复井田制的主张,而是孟子这一主张中的把土地分配给家庭所反映出的给民恒产的仁政思想。孟子主张将土地分配给农民,不仅仅将人民留在了土地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是满足了人民的需要,从而能够让君主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由此得到人民方勇.《孟子·滕文公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91页.方勇.《孟子·滕文公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91页.3、不违农时“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方勇.《孟子·梁惠王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5页.不违农时也就是不违背自然规律的意思,孟子认为在农业生产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引导,按照规律进行生产活动,并注意合理保护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便资源可持续发展。在适宜的时节种植粮食,那么就不会缺少粮食吃饭;不要用细密的渔网捕捞,那么就不会缺少鱼鳖食用;不砍伐没有成材的树木,那么就会一直有木材可以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必须注意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不要只顾眼前局部利益,要注意长远利益。自然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改变的,但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自然规律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所有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遵循规律肆意妄为任意挥霍,就很容易造成山穷水尽弹尽粮绝。所以孟子提倡不违农时,遵循自然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孟子提倡农业经济的多样化发展,充分利用资源。所谓“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方勇.《孟子·梁惠王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14页.如果拥有五亩宅院,除了住以外还可以种桑养蚕,饲养家禽,这样就可以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也方勇.《孟子·梁惠王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5页.方勇.《孟子·梁惠王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14页.4、轻徭薄赋孟子主张通过降低税收来发展工商业。孟子认为重罚、暴税,是历代统治阶级与普通百姓的矛盾焦点,也是历代统治者最终覆亡的原因。为此,孟子提出了“省刑罚、轻税敛”方勇.《孟子·梁惠王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8页.的赋税政策,劝说统治者实施“仁政”,减轻刑罚,减免赋税,善待民众。孟子认为“省刑罚,轻税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让更对人愿意在土地上劳作。通过减轻赋税来培养更多的税收来源,国家能够得到更多的税收,充实国力。并且这样的税收都是人民愿意,而不是国家强制征收的税务。而且适度减轻赋税有利于获得人民的拥戴和支持,让人民愿意依附于国家的统治,最终有利于统治者对内施行“仁政”,对外施行“王道”。孟子说“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方勇.《孟子·公孙丑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58页.在市场上,提供储存货物的地方而不征税,国家按照法定价格征购滞销的货物;在关卡上,只进行检查不征税;在田地上,人们只须耕种公田而不必交纳租税;在居住地,人民不需要缴纳役税和地税。如果能够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天下的百姓都愿意到这里来。本国的百姓心悦诚服,他国的百姓心向往之,如此便可称王于天下。孟子轻徭薄赋的思想在当时是一种进步的思想,不过在战国社会环境下他的思想没有被统治者采纳,所幸方勇.《孟子·梁惠王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8页.方勇.《孟子·公孙丑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58页.教育层面孟子认为,结束混乱建立稳定的秩序,人民拥有稳定的生活,只是“王道”的初始步骤,对人民进行教化才能确保“王道”的完成,所以孟子十分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方勇.《孟子·尽心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263页.他认为好的政治不如好的教育能得到民心。把国家治理的好能够得到人民的敬畏,而使人民得到好的教育却能够从本质上获得人民喜爱。因此孟子认为为了得到民心,必须实施好的教育。“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方勇.《孟子·离娄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128页.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好的教育,人民的思想没有一个好的引导,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那么这个国家的人民的行为就没有规矩,可能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无礼。所以为了社会稳定、国家安定更要重视教育的作用,。因此,在给出政治经济层面层面的主张之后,孟子又在“仁政”思想中提出了对人民进行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措施就是设立学校。“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方勇.《孟子·滕文公上》译注.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5.2(2020.11重印),91页.夏代称校,殷商称序,周朝称痒,都是教人民明事理、懂人伦以及建立相关价值观念的机构。孟子在“仁政”中提出的这种创办教育机构的主张,最终目的是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