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2024年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第I卷一.参考题库(共100题)1.国共合作后,革命报刊有哪些重要发展?2.简述王韬的办报思想。3.评述“拒检运动”的经过与结果。4.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有哪些?5.中共中央是怎样正确处理新解放城市中旧有新闻事业的?制定了哪些原则与政策?6.廖承志对我国新闻事业作出哪些?7.反“客里空”是怎么回事?8.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思想包括哪些内容?9.简要评述范长江西北采访的成果与意义。10.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特点是什么?11.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迅速在上海等地办报有何重要意义?12.新中国成立初,关于新闻业务的建设是怎样展开的?13.为什么人称邵飘萍是“新闻全才”?14.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有哪些特点?15.澳门有哪些重要新闻机构?16.什么是中国古代报纸?它有何特征?17.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新闻界有何变化?《申报》是怎样进行改革的?18.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有何发展?19.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报刊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结果怎样?20.简述《布尔塞维克》等地下报刊的出版情况和主要特色,分析其经验教训。21.康有为是怎样倡议办报的?22.批判《武训传》、批判胡适、批判胡风的宣传,为什么失误?23.邹韬奋办过哪些报刊?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24.《燕山夜话》、《三家村礼记》、《长短录》等专栏的作品有何特点和意义?25.《敬告青年》提出了哪六方面要求?26.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阐述了哪些重要问题?对无产阶级新闻学有何贡献?27.“孤岛”时期,上海租界内有哪些重要的抗日报刊?它们的斗争情况如何?28.简述延安新闻广播电台创建的经过与意义。29.评述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萧楚女等的报刊活动与贡献。30.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开展过哪些活动?31.抗战时期延安创办了哪些报刊?有何重要意义?32.试评述陈独秀在《新青年》发展历程中所起的作用。33.简述宋代官报系统革新的情况。34.新闻界的“夺权”意味着什么?35.《中国日报》创刊的背景和意义如何?它早期宣传了哪些革命内容?36.早期留日学生的革命报刊活动情况如何?37.什么是“癸丑报灾”?38.国人办报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39.陈独秀在编辑新青年的过程中有何贡献?40.民国初期新闻业务有何变化?出现了哪些著名记者?41.应该怎样评价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及其所办的报刊?42.《新华日报》创办的经过和斗争情况如何?有何意义?43.清政府制定了哪些报刊法规?44.《每周评论》对于五四运动起了什么作用?它的报道和评论有什么特色?它的后期有何变化?45.简述鲁迅和左翼文化团体以报刊为阵地反动国民党文化“围剿”的斗争。46.评述京报的内容、性质、与作用。47.试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和“韬奋精神”。48.《新青年》是怎样的一份刊物?它在五四运动中的功绩是什么?49.简述“新记”《大公报》的“四不”方针。50.简述“九·一八”事变后《申报》的革新举措。51.新华社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52.简述新时期的新闻改革。53.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有何特点和意义?54.为什么说《共产党》月刊是我国的第一份无产阶级的刊物?55.资产阶级改良派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何贡献?56.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取得了哪些成就?57.评述《向导》、《中国青年》等报刊的创办经过、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58.中共中央是怎样正确处理新解放城市中旧新闻事业的?制定了哪些原则与政策?59.瞿秋白对我国新闻事业作出哪些贡献?60.简评斯诺在华的采访活动及其作品的内容与意义。61.民国初年报业出现短暂繁荣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62.评述反“客里空”运动的经过与意义。63.试述《中央日报》、《联合报》和《中国时报》三大报系的形成过程。64.简述辛亥革命时期梁启超的新闻思想。65.简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创建的经过。66.鸦片战争后,外报在上海发展情况如何?重要的外文、中文报刊各有哪些?67.怎样评价新闻工作“学苏联”?68.简述于右任的办报活动。69.维新派有哪些著名报刊与报人?70.延安《解放日报》是怎样进行整风改版的?其成效和意义如何?71.中共地下报刊在国统区的出版情况如何?有何经验教训?72.黄远生新闻通讯的特色是什么?黄远生提出的记者“四能”的内容是什么?73.五四时期中国新闻事业有哪些重大的突破性改革?74.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思想包括哪些?75.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短暂繁荣的原因是什么?76.简述1904年《时报》的革新举措。77.简述“五四”时期我国新闻工作的重大改革活动。78.批判《海瑞罢官》为什么是错误的?79.什么是“新文体”?它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80.为什么说我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81.“苏报案”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如何?82.宋朝小报盛行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发行有何意义?83.宋代邸报的改革情况如何?8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闻事业有哪些重要改革?85.在上海“孤岛”时期,爱国报人是怎样坚持斗争的?86.人类新闻传播活动出现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87.毛泽东《对晋绥人民日报编辑人员的讲话》和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两篇文章分别阐述了哪些重要问题?88.简述国统区“拒检运动”的经过和结果。89.怎样评价外国人在华的办报活动?90.简述《新华日报》创办的经过、坚持斗争的情况和意义。91.袁世凯、北洋军阀统治新闻事业有哪些手段?92.为什么要提倡“政治家办报”,加强党的领导?93.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是怎样发展而来的?94.简述辛亥革命时期我国新闻业务的发展。9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发生的总体变化。96.鸦片战争后,外报在香港发展情况如何?重要的外文、中文报刊各有哪些?97.简析国人办报热潮出现的原因、特征与意义。98.两派报刊大论战的内容、结果和意义是什么?99.《时报》在报刊业务上做过哪些改革?100.《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怎样创办的?它的宗旨和特点是什么?第I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国民党“一大”后,统一和加强宣传机构成为国民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共产党员毛泽东担任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一批共产党员参加了国民党报刊和通讯社工作。正是在共产党员的主持和帮助下,国民党的宣传工作出现了活跃局面。特别是一些由共产党员主持、用国民党名义出版的报刊,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这时的国民党,实际上已经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这一时期,共产党、共青团报刊初步形成网络。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都独立地出版报刊,公开发行。它们一方面加强中央报刊,使之成为革命舆论的领导者及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建立地方报刊,出现一个初具规模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党团报刊网络。工农群众运动的蓬勃开展,是国共合作后在全国出现的新形势。这种形势给面向工人、农民、妇女群众的报刊,带来了新的生机。革命报刊在五卅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军队报刊。2.参考答案: 思想: 1、办报目的是为了宣传变法自强的主张。 2、强调报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言论自由,准许民间办报。 4、强调记者的素质和文风。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并主编《循环日报》,这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是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于1959年停刊,是国人早期自办的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他的新闻观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早期的维新变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后的康梁等人影响很大。3.参考答案: 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集团明抢抗战胜利成果,暗作反共准备。他们在口头上不得不高唱和平曲调,玩弄,和谈’阴谋,以应付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呼声。在这种情况下,国统区新闻界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掀起了一次又一次争取新闻自由的浪潮。 ②1945年8月7日,重庆国讯书店在其他进步出版机构的支持下,决定不送国民党当局审查而自行出版了黄炎培撰写的《延安归来》一书。这揭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 ③随后进步人士张志让、杨卫玉、傅彬然三人又起草了重庆杂志界宣布,拒检’的联合声明,在征得《宪政》、《国讯》、《民宪》等16家杂志社的签名后,于8月17日正式发表。声明庄严宣布自9月1日起不再送检,并将这一决定正式丞告国民党中宣部、宪政实施协进会和国民参政会。同时,《宪政》《国讯》等10家杂志社还决定出版一份向国民党政府输登记手续,稿件全部不送检的《联合增刊》。随后,另一些刊物也加入进来. ④重庆16家杂志社拒检声明一发表,立即得到了整个文化界的支持与响应。9月初,这一运动扩展到成都、昆明等地,并由出版界扩展到新闻界。 ⑤“拒检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使国民党陷入被动局面,国民党当局被迫于9月12日宣布取消战时新闻检查,但收复区在军事行动尚未完成以前除外。9月22日,国民党中央第10次党会通过了废止新闻出版检查制度的决定与方法。至此,“拒检”运动获得巨大胜利。但是,国民党在公开宣布给予人民某些新闻算出自由权的同时,仍在进行镇压进步新闻出版界和剥夺人民言论自由的罪恶勾当。4.参考答案: 这一时期经济宣传报道始终是新闻工作的重要内容: (1)紧密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2)突出报道国家重点建设的成就,展示国家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全貌。 (3)让人民群众充当宣传报道的主角,突出宣传人民群众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5.参考答案: 为此中共中央颁布了一系列文件,从清理接管工作的基本原则、政策界限到具体的工作方法,都作了明确的指示与规定。 (1)对于国民党党政军系统和反动党派所主办的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一律由人民政府接管。 (2)对于各民族党派、人民团体主办的报刊与通讯社予以保护与支持。 (3)对于私人经营的报刊、通讯社与广播电台,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4)对外国人在华的新闻事业,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5)对于帝国主义国家在华设立的新闻机构,一律予以封闭。 (6)对于旧有新闻事业的工作人员,采取区别对待、妥善处理的政策。6.参考答案: 1、1929年领导出版中国海员总会的《中国海员》合刊,创办《赤光》。 2、1936年担任红中社外交编译工作。 3、1937年创办《解放》周刊,并负责编辑《斗争》杂志。 4、1941年4月在香港创办《华商报》。 5、1946年7月至1949年3月任新华社社长。 6、1947年7月在山西领导建立第三个“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7、还任过《解放日报》社长。 8、1949年6月任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处长。7.参考答案: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了萧之翻译的苏联话剧《前线》,剧中有个特派记者叫客里空,此人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为了新闻中虚构胡编的代名词,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以客里空为题,向读者作了个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比客里空更坏的新闻通讯及作者,在我们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设过程中是具有历史意义的。8.参考答案: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新闻思想均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学说。但是,他们的新闻思想与改良派的也有质的不同,他们更注意汲取西方新闻学说中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内涵,因而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 1.公开承认革命报刊的党派性。 2.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 3.把报纸视为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 4.记者应该先知先觉。9.参考答案:1935年5月1日起,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名言离津南下,经烟台、青岛到上海,再沿长江西行,赴重庆、成都,沿途写作的通信于5月10日起在该发表。7月14日,又从成都出发,开始西北之行,至1936年6月结束,1936年8月,他将这次旅途中的通信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版。这些通讯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径,以及国民党统治的腐败,黑暗与各族人民的痛苦生活。更为可贵的是,该书首次客观而真实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行踪和影响。10.参考答案: 1、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报刊和通讯社宣告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 3、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发起组成了共产主义小组,这就为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旗帜、编者作者队伍和组织领导力量等必要条件。 特点: ①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③注意联系群众,并在工人中进行组织活动。11.参考答案: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统区新闻事业的中心向上海、南京一带转移。面对国民党集团大肆抢夺新闻阵地的情势,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方针,领导人毛泽东、周恩致电中共中央并转华中解放区负责人,指示华中解放区尽快派人去上海、南京等地办报。12.参考答案: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新闻建设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和变化。新闻界推出了不少有利的建设性措施,从最基本的纯洁语言文字到注重语法修辞。此后,还开展了练笔运动,接着,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行汉语规范化。培养了大批的新闻业务人才,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闻事业的需求。13.参考答案:他既办通讯社又办报纸,既精通采写业务又善于经营管理,既从事新闻实践又从事新闻教育,并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14.参考答案: 有四点: 一、他们先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后来又披着商业的外衣在中国办报,实际上是在为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和维护这些国家的在华利益摇旗呐喊。 二、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大多数是中国通,他们的中文都很好,有的还能讲流利的奥、闽、沪等方言,有的能翻译中国的古文和古典小说,他们对中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风土人情都非常熟悉,这些都为他们办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有些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直接参与了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有的干预中国维新运动,有的出面干涉租界的诉讼等。 四、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口味,他们所办的报纸大多聘请中国人当主笔或编辑工作,按照中国读者的习惯的书册或直行排字,尽使报刊中国化,在宣传上大唱古俭经,标榜“替中国人讲话”,以搏得中国读者的好感。15.参考答案: 报刊:1822年创刊的葡萄牙文报纸《蜜蜂华报》是澳门出版的也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第一份英文刊物为1828年马礼逊创办的《澳门杂文编》;19世纪的最后几年中国人在澳门创办《镜海丛报》(1893)和《知新报》(1897);1958年《澳门日报》创刊,后发展为澳门地区最大的报纸。 广播电视、通讯社:澳门电台(1933)是澳门最早的无线电广播电台;澳门的电视事业起于1984-5-13开播的澳门电视台;通讯社重要的有新华社澳门分社、澳门新闻社、时事新闻社、宇宙新闻社、金星通讯社等。 其他:澳门记者联合会是澳门新闻界最早建立的社团;澳门的新闻司是官方的报刊新闻管理机构。 《华侨报》:1937赵斑斓创刊于澳门,是香港《华侨日报》的澳门版。其新闻和广告比例约个占50%,以报道经济新闻、商业信息见长,一般不发表社论,电讯稿采自美联社。该报销量在澳门报纸中名列第二位。16.参考答案: 唐代才有确证出现了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中国古代报纸 特征:在内容、形式、发行和传递上三个方面不同于现代报纸, 具体来说内容上: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开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形式:只是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标题、消息等。 发行与传递: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的。总之其刊载的材料来自官方,有官文书色彩,是作为人们满足了解朝廷动向的需求而抄传的。因此,它是一种新闻传播媒介。17.参考答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的报刊及时宣传了党的抗日救国的主张,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种种侵略罪行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政策,发动群众抗日救国运动。从九一八事变起,抗日救亡成为国统区报刊宣传的中心。大革命失败后的舆论沉寂局面被冲破,新闻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史量才和《申报》的变化。1912年,《申报》转让给史量才。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申报》还一度采取拥蒋立场。但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申报》改变了政治态度,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并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 1931年1月,《申报》成立总管理处,统辖一切馆务。史量才自任总经理兼总务部主任,经理马荫良兼副主任,黄炎培为设计部主任,戈公振为副主任,陶行知则是不公开对外的总管理处顾问。在陶行知的建议下,《申报》改变了言论不触及时弊的保守态度。黄炎培是史量才谋划重大事务的参与者。他协同史量才参加了许多抗日民主的社会活动,列名发起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并任主要干事。总管理处的成立,同进步人士的密切接触,对史量才本人的政治思想和《申报》办报方针的转变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申报》的改革以“时评”为“龙头”。时评联系实际,尖锐泼辣,风格多样。特别在九一八事变后,《申报》能抓住时局的症结,敢言人所不敢言,令人耳目一新。它发出了国内报刊最早提出的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重要评论之一。在国民党发动对中共红军的第四次围剿的紧要关头,表达了鲜明的反内战主张。《申报》业务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副刊《自由谈》的变化。《自由谈》从《申报》创办起的20年间基本上是鸳鸯蝴蝶派的阵地。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断然撤换主持《自由谈》的周瘦鹃,起用了刚从法国留学归来的青年作家黎烈文主编副刊。黎烈文的工作使得《申报》聚集起了一支庞大的作者队伍,联络了一大批进步人士。《自由谈》设置杂文、随笔、读书笔记、短篇译文和连载小说,内容五光十色,绚丽多彩,主要内容则是与时代脏紧密相连、反映社会精神生活的作品,尤其是具有高度思想性的社会批评。这与鲁迅的支持有很大关系。此外,《申报》还增办了《妇女园地》、《经济专刊》、《医药专刊》、《图画专刊》等很多副刊,《申报》的进步文章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史量才日益成为独立的社会舆论的代表人物。但是,《申报》进步而大胆的言论也引发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嫉恨,蒋介石必欲除之而后快。在先是对史量才进行拉拢、继之以“禁邮”相威胁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亲自命令特务于1934年11月13日暗杀了史量才。18.参考答案: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高等新闻教育奠定基础的时期,约有12所大学办起了新闻学系。新闻学研究进一步开展,据统计1922年1927年出版新闻学著作10多种,较有影响的是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等。戈共振的《中国报学史》也是在这一时期写作出版的,它全面系统地记叙了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的著作,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19.参考答案:是国共两党激战之际国统区新闻界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所谓“第三条道路”就是既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又反对共产党的人民政权,试图在中国实现英美式资产阶级专政,是一条代表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道路。对于鼓吹“第三条道路”的宣传活动,濒临崩溃边缘的国民党当局则采取法西斯高压政策,大肆迫害与推残进步人士。至此,美帝国主义者寄予厚望的“第三条道路”彻底破灭,以失败告终。20.参考答案:1927年上海出版,瞿秋白任主任的编委会。它全力揭露叛变革命的国民党真面目,先后用大量篇幅热情报道“八一”南昌起义和揭露国民党所谓的“改组”目的。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查禁,采取了伪装封面和目录及化名出版。由于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给革命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21.参考答案: 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主张维新变法的人迅速聚合,形成一个派别,登上了政治舞台。报刊成为它的舆论工具。由此,中国出现了最早的政党(团体)报纸,并开创了政治家办报的先河。维新派的发起者和领袖是康有为。他于1879年游历了上海、香港,对西方国家情况开始有所了解,又目睹列强侵略和清王朝腐败的现状,因此深有感触。1888年,他在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时,写一封5000字的上皇帝书,要求“变成法,通下清,慎左右”,以救亡图存。这是康有为第一次上书皇帝。在顽固派的干扰下,这封信没有递上去,但在一些人中传诵,康有为获得了同情与称赞。1891年,他回广州办“万木草堂”。在讲演的同时,他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书,作为维新变法主张的理论依据。198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失败后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于是康有为第二次上书皇帝。在具体建议中康有为陈述了办报的必要性。他写道:“近开报馆,名曰新闻,政俗备存,文学兼述。小之可以观物价,琐之可以见土风。清议时存,等于乡校,见闻日辟,可通时务。外国农业、商学、天文、地质、教会、政律、格致、武备各有专门,以为新报,尤足以开拓心思,发越聪明,与铁路开垦实相表里;宜纵民开设,并加奖励,庶裨政教。”这就是有名的“公车上书”,其中的思想明显源于西方,但对当时的中国是切实可行的。 5月29日,他又写了一封长达13000字的上皇帝书,内容与“公车上书”相似,只是强调了变法的紧迫性。这是第三次上书。 6月23日,康有为写了第四封上皇帝书,提出“设议院以通下情”的主张,表明了他的政治要求。这封信中有“设报达聪”的建议,他写道:“宜令直省要郡各开报馆,州县乡镇亦会续开,日月进呈,并备数十副本发各衙门公览。虽乡校或非宵旰寡暇,而民隐咸达,官匿皆知。”他还建议购买各种外国报纸,如《泰晤士报》等,“令总署派人每日译其政艺,以备一览,并多以印副本,随邸报同发,俾百僚咸通悉敌情,皇上可周知四海。”由于顽固派的阻挠,这封信没有递上去。 此后,康有为就着手办报。同年8月17日,《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22.参考答案: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动的3次较大规模的学术文化讨论与批判运动,因采用了领导政治斗争的方法而造成了严重的失误: (1)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实为政治批判,过于片面、极端和粗暴。 (2)关于《红楼梦》的研究和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思想,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加以批判,在精神上伤害了一些知识分子。 (3)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揭露运动,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阻碍了学术文化研究的正常开展,报纸的点名批评,严重伤害了一批同志。23.参考答案: 六刊一报:《教育与职业》1922年、《生活》1926年、《大众生活》1935年、《生活星期刊》1936年、《抗战》三月刊上海、《全民抗战》三月刊重庆、《生活日报》1936年香港。 邹韬奋永远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做人民的喉舌,强烈的事业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对读者来信十分重视,总是用“全副精神”答复,他还教育编者要站得高看得远,交待要清楚,选择要精当,他在选择原稿时,一视同仁不搞照顾,对刊物的内容和格式坚持统一的观点,此外他的严肃的工作作风还表现在不许刊物上有错别字,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24.参考答案: (1)以杂文为主。 (2)题材广泛,寓意深刻,表彰先进,匡正时弊,给人以启迪。 (3)深受读者欢迎。 意义:这样的文体及文风活跃了人们的思想,增加了知识,提高了认识,符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5.参考答案: ①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②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③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④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⑤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⑥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提倡的科学内容包括了科学和民主。26.参考答案: 1948年3月下旬,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离开陕北赴河北平山,途经晋绥地区。4月2日,毛泽东接见了《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在听取报社工作汇报后作了重要谈话,即著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毛泽东的讲话,对包括《晋绥日报》在内的解放区新闻工作经历的左、右两条战线的斗争作了铺面总结。 毛泽东指出:《晋绥日报》在去年六月以后进行的反对右倾的斗争是完全正确的,后来出现的缺点,主要是‘左’的偏向。总结了反右反‘左’的经验,使头脑清醒起来,你们的工作就会有改进。 毛泽东认为:在我们纠正偏差的时候,应当采取分析的态度,不应当否定一切。 毛泽东在讲话中还精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毛泽东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 关于办报的路线与方针,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呼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风格,毛泽东指出: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的战斗风格。 关于党报工作者学习与修养问题,毛泽东认为: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要使不懂得变成懂得,就要去做去看,这就是学习。报社的同志应当轮流出去参加一个时期的群众工作,参加一个时期的土地改革工作,这是很必要的。在没有出去参加群众工作的时候,也应当多听多看关于群众运动的材料,并且下功夫研究这些材料。27.参考答案: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从那时起上海尚未被日寇占领的公共租界形同“孤岛”,到1942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五年间,史称上海孤岛时期。当时,爱国的新闻工作者利用英法美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这些报刊聘请外国商人担任发行人,避免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新闻检查和租界当局的阻挠,继续进行抗日宣传。 这些挂出洋人旗号的报纸被称作“洋旗报”,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译报》、《每日译报》、《导报》和《文汇报》等。这些“洋旗报”在特殊的环境中生存,发挥了特殊的抗日宣传作用,为抗日活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8.参考答案: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这是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随即中共中央成立广播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广播电台属于新华社的一个部门,即口语广播的部分,稿子由新华社的广播科提供。延安新闻广播电台不仅加强了中央与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而且从空中突破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封锁。29.参考答案: 蔡和森:湖南湘乡人,1918年同毛泽东等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向导》的第一任主编,有很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能抓住重要的实际问题,提高到理论高度来分析,具体生动地宣传当的纲领和政策。于1925年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会议,1931年在香港被捕后引渡到广州,被反动军阀杀害。 瞿秋白: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和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从1921年初到1922年底,他坚持在苏联采访活动两年,辛勤采写了《共产主义之人间化》等数十篇新闻、通讯,发表在两报上的有五十多篇,他还写了著名散文集《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等书。瞿秋白在苏俄期间,于192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脱离了与《晨报》、《时事新报》的关系,“五卅”时编辑《热血日报》。是我国最早的无产阶级新闻记者。 恽代英: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报刊宣传活动家。五四运动后在武汉创办工人和补习学校,开设利群书社,编辑《学生周刊》和《武汉星期评论》。1921年参加共产党,1923年当选为团中央委员,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兼《中国青年》主编。作为《中国青年》的创办者、首任主编、主要撰稿人,恽代英勤奋写作,精心编辑,还亲自处理读者来信。发表文章百余篇、通信四五十封。他的作品代表了《中国青年》的文风,就是:热情加说理。既洋溢着革命激情,又有求实精神。他一生从事报刊宣传活动16年,主编和参与编辑的报刊有10余种,撰发报刊文章500篇,他具有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对早期中共党报思想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萧楚女:1925年在上海参加团中央工作,担任《中国青年》编辑,主持《新刊批评》专栏。1936年协助毛泽东编《政治周报》,1927年广州“四一五”政变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其文情理交融、分析深刻,感人至深。他还长于论辩,写有著名长篇论著《显微镜下之醒狮派》、《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青年读者称他为“真理的战士”、“革命的煽动家”。30.参考答案:举办新闻班,聘请徐宝璜为教授主讲新闻学,聘请邵飘萍讲采访学,开始了大学新闻学教育,创办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研究会还创办了我国第一份新闻学研究刊物《新闻周刊》,出版了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是徐宝璜的《新闻学大意》,第一本新闻采访专著是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31.参考答案:抗战时期,延安是陕甘宁边区的首府,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也是全国革命新闻事业的中心。抗战前,延安已有《解放》周刊和《新中华报》,抗战开始后,除继续出版《解放》周刊外,又加强了《新中华报》的工作,还创办了许多新的报刊,形成了以党中央机关报为中心的报刊系统。1939年2月7日,《新中华报》改组为党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系统地报道了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战的事变和陕甘宁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此外,它在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斗争中起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在反击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它的新华社、《解放》周刊共同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为了集中力量创办党的大型机关报《解放日报》,《新中华报》于1941年5月15日终刊。《共产党人》杂志,1939年10月20日,以党的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刊物。《〈共产党人〉发刊词》: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对18年来中国革命经验的系统总结。《八路军军政杂志》,1939年1月15日,八路军总政部,1942年停刊,共39期。《中国工人》,1940年2月7日,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1941年3月停刊,共13期。《中国青年》杂志,1939年4月16日,全国青年联合会延安办事处,1941年3月停刊,共3卷。《中国妇女》,1939年6月,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1941年3月停刊,共2卷。《中国文化》,1940年2月15日,陕甘宁文化协会机关刊物,1941年3月停刊,共15期。毛泽东在创刊号上发表了重要论著《新民主义论》,强调出版报刊应紧密联系群众的革命实践。《边区群众报》,1940年3月25日,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1941年成了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读者称赞它“念着顺口,听着顺耳”,很受群众欢迎。新华社:从1938年起,新华社逐渐在几个大的抗日民主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分社,但仍与地方党报一体。1939年初,党中央决定新华社脱离《新中华报》成立独立的编辑部,从此新华社开始了独立的发展阶段。1941年5月,党中央发出《关于统一各根据地内对外宣传的指示》后,各地方的通讯社都改为新华社的分社,单独与新华社总社建立直接的工作联系。与此同时,新华社内部机构也作了较大的调整,设立了编辑科、通讯科、译电科、油印科。1944年8月成立了英文广播部,9月1日对外播发英文电讯稿,到1945年新华社由抗战开始时的20多人增加到110多人。这样既加强了中央的宣传力量,也加强了党对整个宣传工作的统一领导。32.参考答案:《新青年》的创办人、主编、主要撰稿人。1918年与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通过对这两个报刊的编撰,毛泽东对其评价他成为新文化运动战线上的“总司令”。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和政论家。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了有发刊词性质的纲领性政论《敬告青年》一文。广大青年推崇陈独秀是“思想界的明星”。33.参考答案: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之一,但主要是朝廷控制的官报和邸报。 在宋代,由于官报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首次出现了另一种形态的报纸——小报,可以称之为中国早期的民营报纸。 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这些改革使得唐代时隶属朝廷的新闻媒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中央政府不再将发布新闻的职责交由地方行政机构,而是直接垄断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即“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皆以达于四方”。换句话说,在宋代时,已经出现了一个类似于今天的通讯社一样的机构,但这个通讯社只能有一个,而且隶属国家。 宋代的官方新闻发布机构是都进奏院,实际上是把唐代的所有进奏院合并到一起,后来直接称作进奏院。进奏院负责的发布官方文书,而在进奏院任职的地方官员负责挑选并摘抄与自己所负责地方有关的内容,然后将其交给地方官员或是中央相关机构。他们摘抄的内容只是朝政信息、皇帝谕旨和大臣奏章,宋代不许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抄录并公开发布的官方文书,被成为邸报。 在如此严格的规定下,新闻审核制度自然而然地诞生了。北宋真宗时,皇帝下诏要求进奏院将准备发布的文书每五天向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报备,由枢密院审查批准才能发布。到了南宋,我国做早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诞生。在南宋,邸报的编定由最高国务机关门下后省负责,门下后省官员官员“判报”后出“定本”(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样报)后才能发布。知道宋神宗王安石变法后,定本制度才被取消。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的最大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末年临安已经出现以卖邸报报为生的人,南宋的临安更有卖邸报的店铺。邸报成了面向社会广大受众的商品,可见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日益增长。虽然邸报允许公开发售,但卖报的人或是店铺都是由官方认可指定的,甚至还要特派地基官员为报纸担保,一旦报纸内容出现问题,这些担保人立刻受到惩罚。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宋代如此高压严苛的传播制度下,广大人民的新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时候,非法的报纸便出现了。 这些非法的报纸被称为“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朝廷屡禁不止,衍生至日后的各朝代。 在北宋仁宗时期,发生了“诸路进奏官报状之外别录单状”。这读起来十分拗口的事件是说,在北宋开始有一些负责抄录新闻的官员,将一些“不让往外播”的新闻抄录下来并另行传播。到了南宋宋神宗时期,“小报”已经发展到“印卖都市”的程度了,这说明我国在11世纪已经有了印刷新闻。小报的内容是朝廷上还没有定论的事、朝廷百官言论、街市传闻,甚至有些编者的杜撰捏造。 小报还有一批“记者”,这些人“以探报此等事为生”。南宋末年,赵升的《朝野类要》有记载:“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私衷小报、率有泄漏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意思是,在中央负责摘抄邸报的人都心向“小报”,这些人是“小报”的记者,探访朝廷秘闻。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34.参考答案:1966年上海红卫兵要求将载有批判《解放日报》文章的《红卫战报》同《解放日报》一起发行,当要求遭到拒绝后,大批红卫兵冲进报社,使报纸无法发行。最终以接受红卫兵的条件而告终。“一月革命风暴”后“夺权”之风迅速刮遍全国。新闻界的夺权意味着林彪江青一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新闻舆论。35.参考答案: (1)背景:孙中山1894年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895年发动第一次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流落欧洲,继续从事推翻清政府的宣传。尽管他们十分努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就在这时,有几件事更促使和激发孙中山决心办报。一是伦敦蒙难。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他被迫逃亡国外,1896年9月30日他刚从美国来到英国伦敦,10月11日就被清王朝驻英使馆欺骗逮捕并将遭杀害。他的英国老师康德黎等人想尽一切办法都无济于事,后来伦敦《地球报》首发了“中国革命家孙逸仙在伦敦被诱捕”特大新闻,接着伦敦各报纷纷发表消息和评论,英国人民示威游行并包围使馆。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使馆只好释放了已被囚禁了12天的孙中山。孙中山立即对新闻界发表谈话揭露清王朝和清王朝驻使馆的行径,英国报刊又作了连续报道。这些消息很快传播到欧美许多国家,使本来不知道孙中山、不知道中国革命的人,一下全知道了。孙中山感到,利用报刊宣传革命的效果远远超过了其他宣传手段。二是同海外保皇派报刊展开斗争。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的康有为、梁启超转而成为保皇派。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办起了《清议报》,并以此美化光绪皇帝、维护封建制度,使许多海外倾斜受了蒙蔽。这对孙中山震动很大,也使他下决心办报刊宣传革命并向保皇派展开斗争。此外,广州起义失败后,革命派的情绪需要鼓励,以积蓄力量为以后的斗争做准备。这些都促使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纸《中国日报》的诞生。 (2)意义:创刊之初,言论并不激进。从1900年8月起,开始登载“排满”文章,且言论激烈。主要宣传内容为反清、提倡民权,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历史、支持义和团的反帝反侵略斗争,与保皇党的报刊进行论战等。在反种族压迫、反封建专制、反帝国主义的宣传上,该报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舆论阵地,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版式上,《中国日报》也成为时代的先行者。它完全仿照日本报纸,创多栏横排,标题长短不一,版面活泼大方。是中国近代报刊中第一份首开横排分栏短行排的报纸,因此,《中国日报》被国民党报人称为“党报元祖”。《中国日报》不仅是宣传机关,还是革命党南方党务军务的总机关,兼宣传与组织双重功能。《中国日报》出版两月后,又出版约一年的《中国旬报》。《旬报》的“杂俎”专栏改名“鼓吹录”并入《日报》,成为《日报》的文学副刊,是我国最早的副刊之一。 (3)早期宣传内容: (一)揭露和声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反封建。 (二)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赞美民主共和,号召人民起来争取民主自由。 (三)报道革命党人和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宣传声援义和团反帝反侵略的行动。 (四)宣传反帝救亡,谴责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和沙俄侵华的野心,号召人民起来救国。 (五)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1902年革命党人发动的第二次广州起义失败后,广州保皇派报纸《岭海报》乘机诬蔑,《中国日报》坚决驳斥,论战月余。《中国日报》1900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是兴中会的机关报,社长兼主编是陈少白。《中国日报》每日4开两张,内容以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新闻与评论为主。36.参考答案:留日学生办的报刊:《开智录》、《译书汇编》、《国民报》、《湖北学生界》、《浙江潮》、《江苏》。留日学生还印发了一批革命宣传的小册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邹容的《革命军》和陈天华的《猛回头》。37.参考答案: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统治,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据统记,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比1912年初的500家少了2/3,同时有大批报人受迫害。新闻记者中至少24人被杀,60人被捕入狱。这段历史,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被称为“癸丑报灾”。38.参考答案: 国人办报首先是从对外报的利用开始的。外报以其内容丰富和传播迅速吸引了大量中国读者,但在政治上替外国说话又为中国人所不满。中国人在同外报打交道中,渐渐地对它熟悉起来,甚至开始为自己所用。这种利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官员与商人,从外报上收集情报,了解政治、军事、商业动向; 二是在外报工作的华人,从刊发“替华人说话”的文章到利用外报的条件创办华人主编的中文报纸。前者如林则徐主持编译外报,后者如王韬、陈蔼廷主编中文报纸。39.参考答案: 1、制定办刊的方针。 2、提出了开展思想斗争的原则。 3、组织写作者队伍。 4、既当主编又当记者,勤奋写作。40.参考答案:首先是军政消息在报纸中的比重增大,电讯在版面中占主要地位。其次是新闻通讯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欢迎。再次,报社加强了采血力量。这一时期我国报纸日益重视国际新闻报道;副刊的表现在当时报纸普遍设立副刊栏目或辟有固定版面。著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刘少少、徐彬彬、林白水、胡政之、张季鸾。41.参考答案: 1、办报的外国人不都是文化特务政治间谍。 2、所办报刊也有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所办报刊有:美国人鲍威尔父子的《密勒比评论报》、美查的《申报》等。) 3、所办报刊也在中国传播了知识。 4、为我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培养了人才。42.参考答案: 抗战开始后,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取消《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和《新闻检查条例》,主张言论出版自由,并善后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展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新华日报》自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直到1947年2月28日在重庆被国民党封禁为止,在国民党统治中心英勇战斗了9年1个月又18天。在这9年中,国民党一方面让《新华日报》公开发行,一方面又加以种种迫害。《新华日报》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的领导下,同国民党展开了多方面的斗争。它高举“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旗帜,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法,进行合法与“非法”相结合的两手斗争。在重庆期间,《新华日报》围绕着反对新闻检查、反对封锁新闻来源、反对破坏发行工作、争取言论出版自由方面,与国民党展开了长期的、艰苦的斗争。国民党当局利用所谓“战时新闻管制”,普遍实行新闻检查,规定报纸杂志原稿送审,他们以此任意删改、扣压稿件。《新华日报》则采用多种方法畅行无阻斗争。大开“天窗”、小开“天窗”…《新华日报》还经常采取给国民党“算账”的方式,过些时候就写一些社论、短评、消息和杂感,评论国民党统治区的言论环境,用国民党压制言论自由的事实揭露国民党表里不一的做法。《新华日报》善于利用矛盾。有利利用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内部的派系斗争,有时把要发的稿件混在激烈的言论稿件中同时送审,让国民党的新闻检查机关自己造成“违检”事件。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新华日报》在重大问题上坚持原则,斗争到底,甚至不惜以“违检”的办法,冒着被查封的危险去夺取胜利。1941年国民党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华日报》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报道和评论全被禁止发表。1月18日国民党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当天,《新华日报》排印两种版面,一个送检用以蒙混过关,另一个用来真正发行则刊出了皖南事变的真相和周恩来的两个题词。到了抗战快要胜利的时候,《新华日报》更不理会,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将一些稿件径直刊出,并拒绝了他们提出的“监印”报纸的无理要求,新闻检查当局束手无策。当时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垄断了新闻来源,国民党当局不准《新华日报》的记者到重庆以外的地方去采访,即使在重庆,采访活动也受到了蛮横的阻挠,对《新华日报》的投稿人也进行迫害,妄图从新闻来源上卡死《新华日报》。为了家在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新华日报》首先依靠中共驻重庆代表团,从内部电台抄收重要文件以及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新闻材料。其次,依靠地下党组织在读者中特色可靠的通讯员以及知名人士为报纸写稿。第三,利用国民党、敌占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报刊材料重新编写新闻稿件。第四,做好新闻界统一战线工作,努力从其他同情和支持自己的报社那里获得一些新闻线索和材料。《新华日报》为了开拓销路,除派自己的工作人员上街发行外,还专门组织了自己的发行队伍,报社招收培养了一批穷苦劳动人民出身的报童、报丁,在党的教育下,他们懂得了《新华日报》的性质和作用,懂得了国民党为什么迫害《新华日报》,因此他们克服艰难困苦,冒着挨打被捕的危险,始终坚守发行岗位。在延安《解放日报》整风改版不久,周恩来领导了《新华日报》的改进工作,诚恳欢迎党外人士批评,欢迎他们揭露报社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为此,报上还增设了《团结》专页。 《新华副刊》更是整风改革的硕果,曾单独预订发行。《新华日报》的许多做法和经验,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党的坚强领导,有一支团结战斗的革命队伍。 (二)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 (三)高度的原则性和必要的灵活性相结合。 (四)内容丰富,精心编排。43.参考答案: 1906年9月清廷宣布被告预备立宪后,随着清廷修律活动的加速,新闻立法工作也正式起步。自1906年至1911年五年内,清政府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一大批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或与新闻事业有关的、或含有调整与规范新闻事业条款的法律与法令。其中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律主要有《大清印刷物件专律》、《报章应守规则》、《报馆暂行条规》、《大清报律》(后修订为《钦定报律》)等,含有调整与规范新闻事业条款、与新闻事业相关的法律主要有《钦定宪法大纲》,《违警律》、《清新弄律》、《电报总局传递新闻电报减收半价章程十条》、《重订收发电报办法及减价章程》、《著作权章程》等。这些法律、法令的创制与颁行,特别是《大清报律》等一批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律、法令的出台,标志着中国近代新闻法律制度在封建统治的末年初步建成。清末法律制度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言论出版及新闻从业人员的自由权利1908年颁发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在其所附“臣民权利义务”一节中规定:“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它第一次在法律性文件中明确做出赋予国民以言论出版自由权利的规定,具有资产阶级法制的色彩。但是,清王朝由其封建专制本质所决定,不可能真正给予国民以言论出版的自由权利,因为国民具有的言论、出版等各项自由权利,首先被限制在法律范围之内,其次还得受皇帝的制约,皇帝具有“当紧急时,得以诏令限制臣民之自由”的权利。 (2)报刊创办的管理制度1906年制定的《大清印刷物件专律》规定:“京师特设一印刷注册总局,隶商部、巡警部、学部。所有关涉一切印刷及新闻记载等,均须在该局注册”。值得注意的是,《大清印刷物件专律》虽使用“注册”一词,但其本质是“审批”。1908年颁行的《大清报律》照抄照搬日本的新闻纸法,因而在报刊的创办这一问题上较前有所进步,由批准制改为注册登记制加保证金制,办理这一手续的部门也由巡警衙门改为行政部门。清廷将报刊创办的管理制度由批准制改为注册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同时又规定缴纳保证金的制度,使批准制实际进步意义大打折扣。 (3)报刊出版的管理制度 ①报刊出版时须在报刊上标明发行出版人姓名、发行出版所地址的资料。 ②报刊样品须呈送有关管理部门查核。《大清报律》明确规定:“每日发行之报纸,应于发行前一日晚十二点以前;其月报、旬报、星期报等类,均应于发行前一日午十二点钟以前,送由该管巡警署或地方官署,随时查核,按律办理”。这一规定的本意是建立新闻事物审查制度,但因条件不成熟而未付诸实践,并为1911年1月修订颁行的《钦定报律》所否定。同年10月11日,清廷民政部通知各省督抚转饬各级地方当局,将当地出版的日报逐日寄送一份到部,备案存查。以上两项规定,完全是为了加强清廷对报业的控制。 ③实行更正制。《大清报律》规定:“报纸记载失实,经本人或关系人声请更正,或送登辨误书函,应即于次号照登。如辨误字数过原文二倍以上者,准照该报普通告白例,计字收费。更正及辨误书函,如措词有背法律或未书姓名、住址者,毋庸照登。”“记载失实事项,由他报转抄而来者,如见该报自选更正或登有辨误书函时,应于本报次号照登,不得收费。”这一规定虽然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但仅就载入封建统治下的晚清新闻法典这一点而言,其进步意义就十分明显。 (4)报刊禁载事项《大清报律》将禁载事项归纳为六条:“诉讼事件,经审判衙门禁止旁听者,报纸不得揭载”;“预审事件,于未经公判以前,报纸不得揭载”;“外交、海陆军事件,凡经该管衙门传谕禁止登载者,报纸不得揭载”;“凡谕旨章奏,未经阁抄、官报公布者,报纸不得揭载”;“下列各款,报纸不得揭载:诋毁宫廷之语,淆乱政体之语,损害公安之语,败坏风俗之语”;“发行人或编辑人,不得受人贿嘱,颠倒是非。发行人或编辑人,亦不得挟嫌诬蔑,损人名誉”。1911年清廷对《大清报律》进行修正。军机处在修订原“报律”第12条时,将资政院拟订的“外交陆海军事件及其他政治上秘密事件,经该管官署禁止登载者,报纸不得登载”一条改拟为“外交陆海军事件,及其他政务,经该管官署禁止登载者,报纸不得登载”。清廷最后同意了军机处的提法,即禁止登载的不以政治机密为限,进一步将法网收紧。44.参考答案: 《每周评论》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它于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创刊宗旨是“主张公理,反对强权”。1919年8月31日被北洋军阀政府查禁,共出刊37期。前25期由陈独秀负责主编。他和李大钊都是主要撰稿人,不但鲜明地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而且倾向社会主义。 但从第26期起因陈独秀被捕,李大钊出走,在胡适接手主持下,改变了它的革命的政治方向,挑起“问题与主义”的论点,成为宣传实用主义的刊物。《每周评论》是4开的小型报纸,栏目新颖多样。除正张外,有时还抓住重大事件,增出《特别附录》一张,随报奉送。 《每周评论》的内容很丰富,主要有: (一)歌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 (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 (三)支持《新青年》的文学革命,重点报道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中,以《每周评论》为首的各种民主报刊结成的无形的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还针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报刊攻击五四运动谬论进行了反击。为了充分报道五四运动,《每周评论》等报刊还进行了争取言论出版自由的斗争。45.参考答案: 鲁迅为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帅,和左翼文化团体通过报刊和多种新闻活动,在国民党统治区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批判了“民族主义文学”等反动文化思想派别。 1.他们注意守住营垒,发扬“韧”的战斗精神。 2.他们重视发挥杂文的战斗作用,促进报刊上杂文文体的生长。46.参考答案: 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皇上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门。 性质:京报是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最成熟的形态。 作用:公开发行的京报,可以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能够起到一些“解渴”作用。47.参考答案: 毛泽东题写:“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邹韬奋从主编《生活》周刊开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在他的主持下,先后出版的报刊有《生活》、《大众生活》、《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日报生活刊》、《抗战》、香港《大众生活》和《全民抗战》等。韬奋流亡国外的两年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他撰写了海外见闻通讯,后来集印成《萍踪寄语》、《萍踪忆语》两本通讯报告集。读者赞美它们是“充满着爱与力的新游记”。 1935年11月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最高发行量20万份。1936年出至第16期,被国民党查封。同年3月,他在香港创办了他多年梦寐以求的《生活日报》,出版后55天自动停刊,8月迁上海,在复刊日报受阻情况下,他只好将日报的增刊改名《生活星期刊》出版。由于“七君子事件”被捕。在狱中8个月,韬奋写下了《经历》、《读书偶译》等著作,坚持用笔战斗。1937年《抗战》三日刊创刊,从7号起一度改名《抵抗》。《大众生活》周刊1941年5月复刊,1941年12月停刊,他以宣传团结抗日,呼吁建立民主政治为宗旨。48.参考答案: 1、《新青年》分为三人阶段来分析它: (1、1915年-1918年是急进的民主主义刊物。 2、1918年-1921年是社会主义刊物。 3、从1921年-1926年是党中央理论机关刊物。) 2、它的宣传内容是: (1、提倡民主反对封建。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3、《新青年》在五四运动中的功绩是:早期地宣传提倡了科学民主是反对封建主义的前期的亲文化运动的堡垒,是急进的民主主义者的战斗堡垒,它所全力进行的反对封建主义思想斗争,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扫清道路的作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在五四运动中的宣传又为五四运动指出了方向。49.参考答案:《大公报》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并以此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一方面这是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可以说是中国较早实践“客观公正”新闻理念的,也为之后报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模范作用;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受当时的历史条件客观制约,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好的发行量和认可度。不过总的对于当时来说这个理念是进步的。50.参考答案: 言论态度鲜明,加强政治时事评论。1932年《申报》连发了三篇时评:《剿匪与造匪》、《再论剿匪与造匪》、《三论剿匪与造匪》,鲜明反对内战 其次,革新副刊《自由谈》,聘青年作家黎烈文任主编,改变长期庸俗的趣味主义编辑方针,主张文艺的进步与近代化。《自由谈》成为反文化“围剿”的进步文化阵地; 再次,聘请李公朴等主持开展社会文化服务事业,相继举办了申报流通图书馆、申报新闻函授学校等,团结培养大批青年走向进步,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此外,创办《申报》月刊,俞颂华主编;发行《申报年鉴》。 这一系列改革既服务了社会,又增强了报纸声誉,促进了报纸销路。51.参考答案:抗战胜利后,新华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组织建设方面,新华社总社的工作机构较前扩大充实,分为国内新闻、国际新闻、英文广播、口语广播4个编辑部门。各解放区的总分社、新的解放区和重庆、北平、南京3个大城市的分社也先后建立。至1946年4月,新华社在国内已建成总分社9个、分社40多个。此后,中共中央又提出了“全党办通讯社”的口号,制定了《新华社、解放日报暂行管理规则》,对新华社和《解放日报》社实行报社合一、以通讯社为主的体制,新华通讯社社长与总编,分别兼任《解放日报》社社长与总编辑。在业务建设方面,新华社总社提出了提高报道水平、改进新闻写作、加紧业务学习等新的任务与要求。在解放战争时期,军事宣传报道是人民新闻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新华社和新华广播电台还成功地组织瓦解敌军和争取蒋家军属的宣传报道。52.参考答案: (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闻改革从酝酿步入实践阶段。 (2)在报道内容上,经济新闻成为媒体的主要内容,各种经济报刊和节目不断涌现。 (3)对政治新闻的报道,尤其是对重要会议的突破,新闻报道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 (4)深度报道的崛起是改革的一大成果。 (5)新闻单位对自身内容经营管理机制也进行了探索和改革。 (6)新闻教育、新闻研究和受众调查取得显著成就。 (7)新闻采访编辑编播手段和通讯技术的革新。53.参考答案: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由城市转向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了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各个革命根据地都创办了报刊,其中,中央根据地的报刊最多,还创办的通讯社。这是在人民掌握政要的条件下创办的全新的新闻事业。据不完全统计,从1931年底至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向西突围、开始长征止,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报刊约16余种。中央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中,影响较大的报刊和通讯社有:红色中华新闻社(或称红色中华通讯社,“红中社”)、《红色中华》报、《红星报》及《青年实话》等。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的当天成立。以CSR(ChineseSovietRadio)为呼号,使用中英文对外扬长避短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的消息和重要文告、宣言及有关文件。红色中华通讯社与《红色中华》报是同一机关,两块牌子,一个编辑部,编辑人员既编报纸,又编广播稿件。至长征前,先后担任“红中社”和《红色中华》报领导的有周以栗、王观澜、杨尚昆、沙可夫、瞿秋白等。“红中社”向全国播发电讯,向各根据地和上海地下党报刊发稿,使外界知道了苏区和红军的情况。它还出版《参考消息》(原名《无线电材料》、《每日电讯》),刊登新闻台抄收来的国内外通讯社的电讯稿,每天油印五六十份,供中央领导同志参阅。1931年12月11日,《红色中华》创刊,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级铅印大报。《红色中华》是一张办得活泼的小型报纸,4开,每期最少两版,多时加印到10版。创刊初期为周刊,从第50期起改为三日刊,出至第148期又改为双日刊。《红色中华》登载中央政府的重要文告和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文章,使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及一切决议,及时贯彻到苏区人民群众中去。《红色中华》积极组织和指导苏区人民参加苏维埃政权的建设。《红色中华》把大力报道红军的胜利消息作为宣传的重要内容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武装侵略中国,国民党反动派采取不抵抗的卖国政策。因此,揭露其阴谋和罪行,宣传我党抗日救国政治主张,也就成了《红色中华》义不容辞的责任。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是一种崭新的新闻事业。它同国民党的官办新闻事业是根本对立的,同国统区的共产党地下报刊也有所不同。它是人民政权下创办的。既不受国统区法西斯新闻统治的压迫,也摆脱了传媒资本家追逐利润的束缚,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的自由的新闻事业。这是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创办新闻事业,由此开始。 第二,促进了农村大变革。 第三,有力地配合了革命战争。 第四,实践了列宁的党报思想,充实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特别《红色中华》报,反复强调“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在一些方面也充实和发展了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如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报道与宣传、依靠人民群众办报、在报刊上开展批评与表扬、艰苦奋斗办事业等。54.参考答案: 1、这里是与改组后的《新青年》比较而言的。 2、区别在于改组后的《新青年》仍保持着过去的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合作的形式,并刊登他们的文章,以反映他们的思潮,登载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介绍苏俄革命和建设的文章还不占主要地位。 3、《共产党》周刊专门并着重宣传共产党知识布尔什维克的建党经验及列宁的有关学说。 4、编辑人员是由共产党发起组的成员担任。55.参考答案: 1、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掀起了中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迫使光绪皇帝下诏书允许和鼓励民间办报。 2、开政治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业和报人的社会地位,以后政治家办报成了我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3、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56.参考答案: 1、在思想政治上肃清了五明错误思想的影响。 2、在组织上加强了党对报纸的领导,加强了报社的领导力量。 3、在办报方针上依群众路线,号召“全党办报”。 4、在作风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5、在新闻理论上,强调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反映论。57.参考答案: (1)《向导》1922年7月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开过以后,开始筹办《向导》。9月13日《向导》在上海创刊。它是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16开本。1927年5月迁武汉,7月停刊,共出版201期。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先后担任主编,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罗章龙、赵世炎等是主要撰稿人,有的还参加了编辑工作。《向导》如同它的名称所表明的意义一样,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斗争的道路上,起了引导者的作用。它一创刊,就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向导》分析形势,评论时政,指出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统治是造成中国混乱局面的根源,也是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通过《向导》及其他革命报刊的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封建军阀”很快成为广大群众的行动口号。《向导》同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宣传工具进行了激烈的舆论斗争。《向导》还批驳了各种错误思想与主张,例如胡适的一些言论。1923年6月,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下午。《向导》发表许多文章,评论国民党的现状及面临的抉择,阐释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与良好前景。《向导》的文章诚恳地帮助孙中山总结经验教训、走新民主义革命道路。《向导》的首任主编蔡和森,为办好该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继《向导》之后,中共中央又创办了《新青年》季刊和《前锋》月刊。 (2)《中国青年》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机关刊物。同年10月20日,《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周刊,32开本,经常发行1万多份,最多时2万份,出至1927年10月停刊。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中国青年》在发刊词中表示,它是给青年以“忠实的友谊刊物”,“要引导一般青年到活动的路上”。它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帮助青年正确对待工作、学习、生活,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它发表了许多关于恋爱、婚姻、家庭等问题的文章和通信,启发青年提高道德修养,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它分析和批评了胡适的“读书救国”论,引导青年处理好“读书”和“做事”的关系,关心国家的命运,鼓励青年“到民间去”到工农群众中去,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革命者。二是评述时政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三是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同各种反动的错误的思想做斗争。重视青年的要求,从内容到形式适合青年的需求,是《中国青年》的特色。 (3)中共早期报刊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的报刊,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创办起来的。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决议中,对于出版党的报刊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如“应由赏直接经办和编辑”,“不能刊载违背党的方针、政策和决定的文章”等。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完全采纳了共产国际对于党的报刊的要求,如规定党的报刊“必须由确实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的共产党人来主持”,“应该完全服从党中央委员会”等。但是,中国共产党的报刊,是根植于中国大地的并面向中国社会和中国大众的,是由一批中国革命者殚精竭虑创办的,因此既运用了外国经验,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第一,党的报刊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 第二,以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革命斗争为基本任务。 第三,依靠群众办报刊。党的报刊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除了屡遭政治迫害以外,还有经济上的沉重负担。 第四,先进的文风。中国共产党的报刊,重视大众读者的需求,选择大众读者所关心的内容,采用白话文,平易近人,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时期的生动活泼的文风。 第五,培养了干部。58.参考答案: 1948年下半年起,中共中央、中央宣传部、新华社总结了党在城市报纸宣传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发出了一系列有关城市新闻工作方针的指示民决定。8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关于城市党报方针的指示》,提出了关于城市党报工作的三大注意事项: 一、报纸主要为工农兵服务,但同时也要为干部、工商业者和知识分子服务; 二、报纸以报道农村与工厂的消息谓语,同时兼顾市场、学校以及其他地方; 三、报纸副刊,必须宣传马克思主义,深入浅出地对读者做教育工作。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了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党在城市斗争中必须依靠工人阶级等重要问题,为进城后党的工作规定了基本方针与任务。这一报告,也为党的城市办报方针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使党的城市办报方针趋于成熟。随着大中城市、特别是新闻事业发达的大城市的陆续解放,清理、接管旧有新闻事业的工作也在1948年后被提上议事日程,旧有新闻事业的清理与接管,是一项很复杂、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为此,中共中央颁发了一系列文件,从清理接管工作的基本原则、政策界限到具体的工作方法,都作了明确的指示与规定。1948年11月8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新解放城市中中外报刊通讯社处理办法的决定》,指出:清理、接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是,报纸刊物与通讯社是一定的阶级、党派与社会团体进行阶级斗争的一种工具,不是生产事业,故对于私营报纸、刊物与通讯社,一般地不能采取对私营工商业同样的政策。清理、接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保护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和剥夺反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对于国民党党政军系统和反动党派所主办的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一律由人民政府接管,没收其一切设备与资财,不准以原名复刊或发稿。对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主办的报刊与通讯社,不仅允许其向人民政府登记后继续刊行与发稿,并予以保护与支持。对于私人经营的报刊、通讯社与广播电台,既不采取无限放任的政策,以防止它们为反动政治势力所利用,也不采取简单的一律取消的政策,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对长期坚持进步态度的报刊、通讯社予以保护,准其向人民政府登记后继续营业;对中间的则不禁止其依靠自己的力量继续营业。但是须依法登记;对反动的则予以没收,停止其继续营业。对于民营广播电台,因其直接联系群众,且可能为敌人作通讯联络之用,故在军管期间一律归军管会统一管理,在军管会管理之下准其继续营业;私营的短波广播电台,则一律停止其播音。对于外国人在华的新闻事业,人民政府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新闻机构,一律予以封闭。7月停止设立,8月下令停止活动、禁止对中国报纸发稿。对外国私商主办的报刊,则准其继续出版。对于卓有新闻事业的工作人员,除少数查有实据的特务分子、反革命分子依法处理外,其余均由人民政府安排,明显的进步分子与确有学识的中间分子留用;一般的编辑与记者,比较容易改造者,经过短期教育后分别留用,然而也不轻易使其担任编辑与记者工作;思想祈祷用小案、生活腐化不易改造者,听其或助其转业;技术人员则按对待一般技术人员的方针办理;私营新闻单位的工作人员,原则上由原单位自行处理。59.参考答案: 1、五四时期,他创办了《新社会》旬刊。 2、1920年,以特派员的身份赴苏俄采访,在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上道苏俄革命和建设的实况,并写下《俄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