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团圆和月亮的诗句_第1页
关于团圆和月亮的诗句_第2页
关于团圆和月亮的诗句_第3页
关于团圆和月亮的诗句_第4页
关于团圆和月亮的诗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团圆和月亮的诗句1.《望月怀远》——张九龄原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解释: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或许也在望着同一轮明月。诗人将明月与思念之情相联系,意境雄浑壮阔。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有情之人因为相隔遥远,埋怨这长夜漫漫,整夜都沉浸在相思之中。“怨”字突出了思念的深沉和因距离产生的愁绪。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熄灭蜡烛后,更喜爱那满地的月光;披衣走出室外,才发觉露水已重。这两句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月光的喜爱,也暗示出他因思念而难以入眠。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月光虽然美好,却不能满手捧着送给远方的亲人。无奈之下,只好回到床上,希望在梦中能与亲人相会。“不堪”二字,尽显诗人的惆怅,而“梦佳期”则寄托了他对团圆的渴望。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释:词的上阕,诗人从问月开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手持酒杯询问青天明月何时出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诗人对天上的宫殿时间产生疑问,接着“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想要回到天上,又担心月宫的寒冷孤寂。“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通过月下起舞,觉得人间生活也很美好。下阕“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照进雕花的窗户,照着失眠的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诗人埋怨月亮不该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总是圆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他明白人生的悲欢离合就像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难以避免。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亲人能长久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对亲人团圆的美好祝愿。3.《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原文: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解释:首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描绘了中秋之夜庭院中地面洁白如霜,树上栖息着乌鸦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冷露无声湿桂花”,清冷的露水悄无声息地打湿了桂花,进一步烘托出中秋夜的静谧。“今夜月明人尽望”,点明今夜明月高悬,所有人都在仰望月亮。“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不直接说自己的秋思,而是用问句的形式,委婉地表达了不知这中秋的思念之情会落在谁的身上,其实是在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引发读者对团圆的思考。4.《静夜思》——李白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释: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人在异乡的床前看到明亮的月光,恍惚间以为是地上的霜。这两句通过错觉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抬头仰望明月,低下头便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中。月亮在这里成为引发思乡之情的媒介,短短四句诗,直白而真挚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团圆、思念故乡的情感。5.《月夜忆舍弟》——杜甫原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解释: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戍楼上的更鼓响起,禁止行人通行,边境的秋天传来孤雁的叫声。这两句描绘了边塞秋夜的景象,烘托出战争时期的紧张氛围。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夜恰逢白露节,诗人却觉得还是故乡的月亮最明亮。“月是故乡明”这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故乡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诗人的兄弟都四处离散,连个询问生死的家都没有了,表达了对亲人离散的痛苦和牵挂。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寄出的书信常常不能到达亲人手中,更何况现在战事还没有停止。进一步说明了亲人之间难以联系,团圆难期的无奈和悲哀。6.《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原文: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解释:诗的前两联通过对比往昔和如今的中秋之夜。“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回忆过去在繁华的曲江池畔和杏园边度过中秋的情景。“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而今年却在湓浦沙头的水边驿馆前,地点的变化暗示了诗人处境的变迁。颔联“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诗人向西北方向遥望故乡,却不知故乡在何处,看着东南方向的月亮,已经不知道见过它圆了几次。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和对团圆的期盼。尾联“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昨天的风吹过,无人理解自己的心情,今夜的月光却和往年一样明亮。诗人以景结情,在月光下更显孤独和对往昔团圆时光的怀念。7.《中秋月》——晏殊原文: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解释:首句“十轮霜影转庭梧”,月光下,梧桐树的影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庭院中转动,描绘了中秋月夜的漫长。“此夕羁人独向隅”,在这个中秋之夜,羁旅他乡的人独自面向角落,体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后两句“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诗人联想到月宫中的嫦娥,猜测她或许也有惆怅和怨恨,因为月亮中的蟾蜍清冷,桂花孤独。这是以嫦娥的孤独来映衬自己在团圆佳节中的孤单,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8.《苏幕遮・怀旧》——范仲淹原文: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解释: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秋景图。“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蓝天白云,黄叶满地,秋色与水波相连,水面上笼罩着寒烟。“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夕阳映照山峦,秋水与长天相接,而芳草延伸到斜阳之外,无情地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下阕“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诗人黯然神伤,羁旅的愁思难以排遣,除非每夜都有好梦才能入眠。“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明月照在高楼上,不要独自倚靠,因为饮酒后,愁绪更浓,化作相思的泪水。月亮在这里引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对故乡团圆生活的怀念。9.《月夜》——刘方平原文: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解释:前两句“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深夜里,月光照亮了半边庭院,北斗星和南斗星横斜在天空。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月夜图。“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在今夜,诗人偏偏感知到春天的暖意,因为虫鸣声初次透过绿色的窗纱传入屋内。这里的月夜宁静而美好,虽然没有直接提及团圆,但这种温馨的氛围也暗示了人们在宁静的夜晚对团圆的向往。10.《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原文: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解释:诗的前几句“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描绘了秋天的夜空明月高悬,月光的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