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语文下册唐诗《绝句》——杜甫诗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解释:“迟日江山丽”:“迟日”指春日,因为春天太阳升起的时间渐晚,落下的时间渐迟,所以称为“迟日”。这句诗的意思是,沐浴在春日暖阳下的江山显得格外壮丽美好。阳光普照大地,山川河流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描绘出一幅宏大而明媚的春日江山图。“春风花草香”:轻柔的春风拂过大地,带来了各种各样花草的芬芳香气。这里不仅有视觉上的春日美景描绘,还通过嗅觉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花草的香气暗示着大地的生机勃勃,万物复苏,花朵盛开,绿草如茵,是春风将这些美好的气息传播开来。“泥融飞燕子”:“泥融”是指泥土变得湿润、松软。在春天,随着气温升高,冰雪消融,大地解冻,泥土也变得适宜动物活动。燕子是一种候鸟,它们在春天会飞回北方,衔泥筑巢繁殖后代。这句诗描绘了燕子在松软的泥土间穿梭飞舞,忙着衔泥筑巢的情景,展现了春天的动态美和生命的活力。“沙暖睡鸳鸯”:春日里,阳光照耀着沙滩,使沙子变得温暖。鸳鸯这种水鸟常常成双成对地生活,它们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地休憩。“睡”字生动地表现出鸳鸯慵懒、惬意的状态,与前面燕子的忙碌形成动静结合的画面,从侧面烘托出春日的舒适和宁静。创作背景:这组五言绝句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暮春,当时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在经历了多年的战乱流离之后,杜甫终于在成都暂时安定下来。成都草堂周围优美的自然风光给诗人带来了慰藉,使他能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如此美好的春日景象。这些诗句体现了杜甫对平静生活的珍惜和对大自然的赞美。《滁州西涧》——韦应物诗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解释:“独怜幽草涧边生”:“独怜”是唯独喜爱的意思。诗人表示自己特别喜爱生长在山涧边的幽草。“幽草”体现出草的幽静、深邃,它们生长在涧边,不被外界过多打扰,有一种自然的幽静之美。这种偏爱也反映出诗人的心境,或许他厌倦了世俗的喧嚣,对这种不被关注却充满生机的幽草产生了共鸣。“上有黄鹂深树鸣”:在幽草生长的山涧上方,茂密的树林深处传来黄鹂鸟的啼鸣声。“深树”表明树木的繁茂,黄鹂藏在其中鸣叫,声音从树林深处传来,更增添了一种幽静深邃的感觉。黄鹂的啼鸣打破了幽静,却又没有破坏整体的宁静氛围,反而让画面更加生动活泼。“春潮带雨晚来急”:傍晚时分,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加上春天潮水上涨,溪水变得湍急起来。“春潮”体现了春天雨水充沛,使得河水涨潮。“晚来急”生动地描绘出傍晚时分雨势和潮水相互作用,溪水急速流淌的状态,给人一种紧迫感。“野渡无人舟自横”:在野外的渡口,没有行人渡河,只有一条小船自由自在地横在水面上。“野渡”突出了渡口的荒凉和自然状态,无人问津的小船随意地漂浮着,体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意境。诗人通过描绘这一景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自由。创作背景:韦应物在滁州任职期间,常到滁州西涧游玩,此诗即作于此时。诗人通过描绘滁州西涧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可能蕴含着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在无人关注的“野渡”边,他或许也有着不被理解的孤独。《忆江南》——白居易诗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解释:“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诗人开篇就直抒胸臆,赞美江南是个好地方。“旧曾谙”意思是曾经很熟悉。白居易曾在江南生活过,对那里的风景非常熟悉,所以他一开头就表达出对江南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这种熟悉感也为后面具体描绘江南美景做了铺垫。“日出江花红胜火”:太阳升起的时候,江边的花朵被阳光照耀,颜色比火焰还要鲜红。“江花”指江边的花朵,如桃花、杏花等。在朝阳的映照下,花朵的颜色显得格外鲜艳夺目。“红胜火”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江花的颜色与火焰相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花朵的艳丽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到来的时候,江水碧绿得就像蓝草一样。“绿如蓝”同样是比喻,蓝草是一种可以制作蓝色染料的植物。这里把江水的绿色与蓝草的颜色相类比,突出江水的碧绿、澄澈。春天江水的这种颜色,与江边的红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江南春景图。“能不忆江南?”:诗人最后用反问句结尾,意思是这样美好的江南景色,怎么能不让人回忆呢?这是一种强调,再次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深深的怀念之情。这种怀念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留恋,还可能包含着对在江南生活的美好回忆。创作背景: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苏州等地任职,对江南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首词是他在离开江南后,回忆江南美景所作。通过对江南自然风光的赞美,抒发了自己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大林寺桃花》——白居易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解释:“人间四月芳菲尽”:“人间”指人世间,即山下的平地。在农历四月的时候,山下的百花已经凋谢殆尽。“芳菲”指代花草的芳香和美丽,这里用“尽”字表明花期已过,百花凋零的状态,体现出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山寺桃花始盛开”:然而在山上的大林寺中,桃花才刚刚开始绽放。“山寺”点明了地点是在山上的寺庙,与“人间”形成对比。这种对比突出了山上和山下气候的差异,由于山寺所处的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所以花期比山下晚。“始盛开”表现出桃花刚刚开放的生机勃勃的景象。“长恨春归无觅处”:诗人常常为春天离去后无处寻找而感到遗憾。“长恨”体现出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这种情感是很强烈的。“春归”表示春天结束,离开人间,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把春天当作一个离去的人,表达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不舍。“不知转入此中来”:却不知道春天已经转移到这里(山寺)来了。“转入”再次运用拟人手法,将春天的消逝和再现描述得充满动态感。诗人在看到山寺桃花盛开后,惊喜地发现原来春天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在山寺中延续着,体现出一种意外的喜悦和对自然奇妙变化的赞叹。创作背景: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游玩时所作。诗人在登山过程中,发现山上和山下的物候差异,由此引发了对春光的感慨,通过描绘山寺桃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顽强的赞美。《清明》——杜牧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解释:“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的时候,细雨纷纷扬扬地飘落。“清明时节”点明了时间是清明节,这是一个传统的祭扫祖先坟墓的节日。“雨纷纷”生动地描绘出春雨细密、连绵不断的状态。这种细雨给人一种阴沉、压抑的感觉,也为后面行人的情绪做了铺垫。“路上行人欲断魂”:在雨中赶路的行人心情低落,好像灵魂都要离开身体一样。“行人”指在外旅行的人,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他们可能因为不能回家祭扫或者思念逝去的亲人而感到悲伤。“欲断魂”是一种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行人极度哀伤、失魂落魄的情绪。“借问酒家何处有”:诗人(行人)想要借问哪里有酒馆可以歇歇脚,喝杯酒来慰藉自己的情绪。“借问”体现出诗人主动询问的动作,也反映出他此刻迫切需要一个可以缓解悲伤情绪的地方。在古代,酒常常被用来消愁,所以诗人希望能找到一家酒馆。“牧童遥指杏花村”:一个放牛的小孩远远地指着杏花盛开的村庄,表示那里有酒馆。“牧童”是古代田园生活的代表形象之一,他们天真无邪。“遥指”这个动作很形象,给人以画面感,引导读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实践中如何启动法律程序确认合同终止工程
- 年度工作回顾与展望-4
- 2025标准版汽车抵押借款合同
- 铲车维修临时合同范本
- 高一语文新学案:第二单元孔雀东南飞
- 2025智能办公软件销售合同
- 2025建筑施工合同范本(试行)
- 2024年徐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招聘真题
- 2024年宁波大学招聘真题
- 2024年陇南市国控资本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人教pep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全册】单元测试卷期中期末复习试卷
- SOR-04-014-00 药品受托生产企业审计评估报告模板
-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
- 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分班考数学试卷
-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交易竞价通知书
-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 风电场检查合同协议书
- 人教八年级上册数学《从分数到分式》教学课件
- DLT596-1996执行标准与规范
- 幼儿园班级幼儿图书目录清单(大中小班)
- (高清版)JGT 225-2020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