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第八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漳州第八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漳州第八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漳州第八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漳州第八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漳州第八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假设在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的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该家畜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种群增长速率为乙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C.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可以在丙点时适当捕获D.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2.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脂肪、磷脂和固醇都属于脂质C.乳糖、葡萄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D.性激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3.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一致的是()A.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促进种子萌发B.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成熟的果实——可以获得无子果实C.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可以除去田间单子叶杂草D.对成熟期植物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加速叶片的衰老4.基因工程中因受体细胞不同,目的基因导入的方法也不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内常用花粉管通道法B.将目的基因导入老鼠细胞内常用显微注射法C.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常用基因枪法D.将目的基因导入烟草细胞内常用农杆菌转化法5.关于“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B.高压灭菌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C.干热灭菌结束后,等温度降至70℃以下后,取出灭菌物品D.制备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调pH、倒平板6.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大多数哺乳动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B.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C.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标记个体数/种群数量=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D.随机取n个样方,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x…x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n)/n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I.科研人员对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内繁殖季节鹭类组成和筑巢高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所示。筑巢高度(m)池鹭(只)白鹭(只)夜鹭(只)牛背鹭(只)鹭类总数(只)6~86680208~10526626610~12144422412~1410224036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混交林鹭类中的优势物种是________。合理获得表中数据需要科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________(填“随机”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选取9个(10m×10m)样方,逐个调查、统计并记录。调查该混交林中池鹭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2)4种鹭在林内筑巢的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的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________和________,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二者之间的________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对环境________的必然结果。II.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在500ml的已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请回答:(4)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逐个统计非常困难,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________,以减少实验误差。(5)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___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重复实验。(6)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_________再计数。该实验中酵母菌数量估算值见下表:(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时间(天)1234567酵母菌数量(万个/mL)32?762824819821820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4个,计数时应选择_________(无色/蓝色)的酵母菌。则表中第2天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____万个/mL。III.下图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示,回答下列问题:(7)前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__________年,第8年时若调查鼠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相似,此后两年中种群数量将__________(增加、减少)。(8)现如今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抢人”大战,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其目的是最终改变该城市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增加人口密度。8.(10分)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图甲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2)图乙是图甲中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的神经中枢中,这样的结构有________个。(3)图乙中的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或________的膜。图乙中④处的液体为________。(4)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元间信号的传递在神经递质参与下才能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⑤融合经________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5)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________直接提供能量,所以在突触小体中含较多的________(细胞器)。(6)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下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图中①~⑤表示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表示传入神经和效应器的序号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2)若图中a点受到适宜刺激产生兴奋,则兴奋在该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当兴奋传到b点时,该部位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将由内负外正变为_________。(3)当手指意外接触到针尖时,手会迅速缩回,而在指尖采血时,人可以有意识控制缩手,这说明低级中枢受人脑的高级中枢控制,体现了神经系统的_________(填“分级”或“反馈”)调节。10.(10分)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经伊蚊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发烧、头痛、汗多、腹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如图为登革热病毒致病机理的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登革热患者发烧是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出汗和腹泻会让机体失去较多的水分和无机盐。使机体作出一些反应以维持水盐平衡,在水盐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复合物使血管通透性增大时,会导致机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现象。(2)登革热病毒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从传染病的防治措施来讲,杀灭伊蚊属于切断__________________途径。(3)给患者注射__________________(填“抗体Ⅰ”“抗体Ⅱ”或“抗体Ⅰ和抗体Ⅱ”)有利于患者康复。一个浆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同时产生抗体Ⅰ和抗体Ⅱ。11.(15分)下图是一个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据图回答:(1)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期;图中核DNA_____个。(2)该细胞此时有染色体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条。(3)此细胞分裂结束以后,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有______条。(4)①和⑤两条染色体是经过_________期____________形成的。(5)观察和计数染色体最佳时期是_______期。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据图分析,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乙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丁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详解】A、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种群数量增加,说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正确;B、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在乙时,种群的数量为K/2,B错误;C、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可以在丙点时适当捕获使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在乙点附近,C正确;D、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即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B。2、B【解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蛋白质、无机盐、糖类、脂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A错误;脂肪、磷脂和固醇都属于脂质,B正确;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葡萄糖在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中均有分布,C错误;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D错误。3、A【解析】(1)赤霉素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5)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即生长素具有双重性。【详解】A、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A正确;B、未成熟的果实已经有种子形成,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精的子房,可以获得无子果实,B错误;C、用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可以除去田间双子叶植物杂草,C错误;D、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可延缓叶片的衰老,D错误。故选A。4、C【解析】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1)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2)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3)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Ca2+处理法)。【详解】A、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内常用花粉管通道法,A正确;B、显微注射技术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将目的基因导入老鼠细胞内需要用显微注射法,B正确;C、Ca2+处理法能使大肠杆菌细胞的生理状态发生改变,使之成为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故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应采用感受态细胞法(Ca2+处理法),C错误;D、在自然条件下,农杆菌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因此农杆菌转化法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但大多数单子叶植物不能用,而烟草为双子叶植物,可以用农杆菌转化法,D正确。故选C。5、C【解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2、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基本过程为: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详解】A、倒平板时,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10~20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不能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A错误;B、高压蒸汽灭菌结束时,需等待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才能开启锅盖,不能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B错误;C、干热灭菌结束后,等温度降至70℃以下后,取出灭菌物品,C正确;D、制备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D错误。故选C。6、C【解析】(1)解关于调查种群密度方面的题目时,首先要知道什么生物选用什么样的调查方法,其次要知道怎么调查。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计算种群密度时,样方法是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计算时要注意样方的面积大小相等,标志重捕法也要根据环境面积,再计算种群密度,而不是一定面积内的个体数。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新捕获有标志数。【详解】A、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哺乳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B、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均属于该种群的个体,全部要计数,B正确;C、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记个体数/种群数量=重捕标记数/重捕个体数,C错误;D、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所有样方的个体数÷样方数,即求其平均值,若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n)/n,D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池鹭②.随机③.标记重捕法(2)垂直(3)①.时间②.取食地点③.种间竞争④.适应(4)①.抽样检测②.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5)①.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②.需要(6)①.稀释②.无色③.128(7)①.10②.C③.减少(8)年龄结构【解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影响种群密度的特征还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估算法: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小问1详解】优势物种是群落中占优势物种,根据表中数据,该混交林鹭类中的优势物种是池鹭。样方法的取样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池鹭的活动能力强,所以调查该混交林中池鹭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小问2详解】4种鹭在林内筑巢的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影响因素有栖息空间和食物,这可以体现鸟类对群落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小问3详解】生态位高度重叠的物种之间竞争关系很强,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两者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时间和取食地点,这样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二者之间的竞争关系也会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对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小问4详解】煮沸的葡萄糖溶液温度太高,会杀死酵母菌,所以将煮沸的葡萄糖溶液冷却后才能接种酵母菌可以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在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使酵母菌均匀分布,以减少实验误差。【小问5详解】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所以不需要另设对照实验。该实验需要进行重复实验,减小误差。【小问6详解】由于酵母菌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较多,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酵母菌死亡后,会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所以计数时因选择无色的酵母菌。第2天酵母菌数量约为32÷4×16=128万个/mL。【小问7详解】当λ大于1时,种群密度增大;当λ小于1时,种群密度减小。所以前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10年,第8年时λ小于1,此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是图乙中的C。此两年中,λ仍然小于1,所以两年中种群数量将减少。【小问8详解】大学毕业生多为年轻人,大批量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可以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年龄结构,进而增加人口密度。8、(1).效应器(2).c(3).2(4).细胞体(5).树突(6).组织液(7).高尔基体(8).胞吐(9).ATP(10).线粒体(11).蛋白质(12).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结合反射弧结构图和突触结构图,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求学生熟记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据图分析: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其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表示突触、d是神经中枢、e表示传出神经、f表示效应器。乙图表示突触结构,其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是轴突、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1)据图可知,甲图中由于b上有神经节,所以a表示感受器、f表示效应器。(2)乙图是突触结构,为甲图中c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图甲的神经中枢中,突触结构有2个。(3)图乙中的⑥是突触后膜,为下一个神经元B的细胞体或树突的膜;图乙中④为突触间隙,该处的液体为组织液。(4)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⑤(突触前膜)融合经胞吐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5)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者。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都需要ATP直接提供能量,而细胞内生命活动所需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所以在突触小体中含较多的线粒体。(6)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或蛋白质),具有识别功能。(7)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9、①.②②.⑤③.双向④.内正外负⑤.分级【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a、b为相应位点。【详解】(1)图中表示传入神经和效应器的序号分别是②和⑤。(2)若图中a点受到适宜刺激产生兴奋,则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当兴奋传到b点时,Na+内流,该部位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将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3)当手指意外接触到针尖时,手会迅速缩回,而在指尖采血时,人可以有意识控制缩手,这说明低级中枢受人脑的高级中枢控制,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及神经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①.产热量大于散热量②.作为渗透压感受器;作为水盐调节神经中枢;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③.组织水肿④.抗原⑤.传播⑥.抗体Ⅱ⑦.不能【解析】不同的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