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的初中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孙权劝学》的初中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孙权劝学》的初中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关于本课例的介绍:
本课例有三大特点:
1、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生自主学习;
2、老师以书面的形式指引学生培育文言文学习的习惯;
3、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以组内、组外、老师评价的评价方式让每位学生学会反思,促进发展。
二、关于本课例设计的思索
1、新课程标准主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须要在学习过程突显出合作、发觉、探究等相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老师就必需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引导、激发他们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例如在《孙权劝学》一课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读音、词语说明、翻译等基础问题入手,共同发觉问题,利用工具书分析、解决问题。这样在分工合作中,即使基础很差的学生也是发觉问题的重要角色。
2、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对初一学生尤为重要。
我们都很清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益,而在学生实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特别显著。所以对于刚踏进中学门槛的初一学生,对于尚未摆脱乖乖听课学习模式的初一学生,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非智力因素的培育上。
《孙权劝学》一课中,设计了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小组间挑战打擂台、我当小老师、设计板书等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满意感,让学生尝到胜利的感觉,尝到开心的感觉。国外心理学提出的情感性激起说指出:学习动机须要带有强列的情感作用,并趋向于预期的目标;动机之所以有用,乃是由于寻求开心的学习。所以让学生感到学习好玩就是胜利的第一步。
当然,好玩并不代表闹哄哄课堂,在喧闹的课堂中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学到,关键在于老师的指引。老师应帮助指引学生养成文言文学习的习惯。
文言文的学习关键在于多读,而且每一次的读的目标应是层层递进的。《孙权劝学》一课中,为学生设计出不同要求的层次目标:初读──读准音;二读──理解大意;三读──读准句读;细读──合作探究;熟读──读出味道。学生遵循这样的思路学习,渐渐的便会养成多读的良好习惯。
3、对于学生的评价应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新课标提出课程应注意培育学生包括主动的学习看法、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评价功能也应相应转变关注学生驾驭学问、技能的过程与方发,以及之相伴随的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我们的学生评价应:
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了每个学生学业成就的参差,但这个参差与每个学生在过程中学到的含金量并不成正比,所以我们的评价应仅从学业成就的关注转为个体发展的关注,也就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学习看法、创新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等。
《孙权劝学》的'评价表中就设计了参加热忱、学习看法、合作意识几个评价指标,力求让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原基础上有所发展。
②重视质性评价,实现评价方发的多样化。
质性评价能全面、深化、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使学生的特性特点、曾经付出的努力、获得的进步、还欠缺的地方明显表现,这样就可以使被评价者更明确地取长补短。
基于此思索,《孙权劝学》的活动记录表中设计了几方面的质性评价:
A、妙语连珠结绳记事的课堂行为记录;
B、堂上检测成果及主要存在问题的填写;
C、通过活动知道须要改进的地方(小组填写)本次活动的一点收获(个人填写)的填写,对这些环节作出详细描述性评价,目的让学生学会思索量化成果背后得失,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了解自己优缺点。
对于本课的评价还包括课后爱好活动:通过与《伤仲永》的比较得出的启示;任选一种方式表达你们小组对本文的收获。
评价方发的多样化目的就是打破一次定输赢的局面,让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表现、发觉自己和别人的闪光点,让他们有热忱、有爱好去参加学习。
③强调参加与互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孙权劝学》的评价表中就设计了自评、组评、组外评价、老师评价几方面的评价主体每位学生包括老师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这样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大大提升,从而打破等着别人来打分的被动局面,变成主动参加、自我反思,促进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这样,不同的评价指标、不同的评价方发、不同的评价主体的设计,可以让老师发觉、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并给与充分的确定和观赏,从而直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也可以让学生发觉自己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从而不断改进,这样就可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发展。
(详细的评价表详见附录)
三、学生分析
1、处于学习的过渡期。
初一学生,尚未摆脱小学乖乖听课的学习模式,对主动学习的概念比较模糊。以互助形似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2、较少接触文言文,没形成完善的学习方法。
初一学生普遍语文基础学问较差,对字形、字音的驾驭不坚固,对词语的理解实力较弱,特殊是在阅读文言文时感到吃力,甚至失去学习爱好。
3、有团队合作精神与好胜心。
初一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形成了肯定的集体意识,而小组学习成果的演示也能满意学生在学习上的好胜心理。
四、设计目的
1、培育学生的合作与探究意识;
2、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建性;
3、引导学生驾驭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五、教学设计
1、教学目的
⑴教会学生学习一篇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⑵预习中设置初读──读准音、二读──理解大意两个环节,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体现语文教学的基础性。
⑶通过小组内组员的共同查找、订正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向全班展示,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热忱,满意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和好胜心理。
⑷课后的爱好活动,与《伤仲永》的比较阅读这一环节培育了学生的学问迁移实力;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小组对文章的理解一环节可以敬重每位学生的爱好爱好,让他们各展所长表达自己的感受。
⑸活动表的妙语连珠一栏是想让学生学会发觉身边人的闪光点。结绳记事一栏是让学生记录课堂回答的次数,以形成一种竞争气氛。
⑹学习效果检测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清晰自己在此次合作活动中欠缺的方面。
⑺最终的组内、组外、老师评价可以让小组每位成员多方面的反思在此次活动中自己的优缺点,力求不断改进。
2、教学过程
⑴布置预习
通过工具书完成文章的初读──读准音、二读──理解大意两个环节。
⑵A、导入:相识成语的出处,提出为何一个从前的吴下阿蒙可以令人刮目相看?引出标题:刮目看阿蒙。
B、初读──读准音:一个小组朗读,其他小组订正,归纳出本课应驾驭的字词。
C、二读──理解大意:以打擂台的形式,小组间相互挑战文中的翻译,从而归纳出个段落的重点词语。
D、三读──读准句读:全班朗读,要求吐字清楚错落有致。
E、细读──合作探究:问题:孙权劝学的理由有哪些?吕蒙学有所成了吗?要求:在文中找关键性句子,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板书。
F、熟读──读出味道:小组内练习,后派代表读。要求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读出人物的心情,语气。
⑶上学习效果检测。
⑷老师小结。
⑸布置课后爱好活动
附录一:小组合作记录表纪实
附录二:课后爱好活动──辩论会纪实
2、《孙权劝学》的初中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
自读要求
1.朗读课文,正确断句、停顿;
2.理解文章大意;
3.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4.领悟并学习文章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
学习侧重点
1.朗读要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并能熟读成诵;
2.学习文章以下几点:语言上的言简意赅,选材上的详略得当,人物塑造上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解说:本单元提示中明确要求理解各篇文章的内容,留意它们各自的写法,故自读导言旨在引导学生以读为突破口,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体会课文艺术上的特色。)
1.初读。整体感知课文,有不相识的字查工具书解决,结合注释粗晓大意。老师适时点拨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常识。
2.速读。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状况。
3.竞读。看哪位同学将对话的语气读得最到位。
4.研读。读自及鲁肃过寻阳至文末一段,思索吕蒙有了怎样的改变,给人怎样的启示。
5.背诵。
(解说:以上的程序设计体现了读思结合的阅读原则。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借速读来加深对课文故事情节发展的相识。如: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是一起先就立刻听从的吗?他本人在学习前后有何改变?是怎样表现出来的?竞读则既检验了同学们对人物语气的把握状况,又是对朗读水平的一种促进与提高。第四步的研读则重在让学生体会孙权的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中的好处是怎样在吕蒙身上体现的,并使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对读书的相识,激起他们对读书学习的爱好。最终的背诵是对以上四步阅读的一个总结深化,使阅读过程中的诸多收获得以巩固与积累。)
1.资料补充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阳县南)人,三国时吴国名将,从孙权攻占各地后随周瑜等破曹于赤壁,又定计取荆州,擒关羽。授南郡太守,封居陵侯。
2.重难点分析
①以对话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
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记录人物的几次对白,却传神生动地塑造出了三个艺术形象。先看孙权。作为吴国之王,他能够关切下属,激励吕蒙要多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语气比较坚决有力。当吕蒙找借口推辞时,他不急不恼,开诚布公地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先声明要求他读书的目的并非使他弃武从文,成为书生,而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吸取阅历教训,增加自己的见识与才智,这种谆谆教导的亲切语气已令人特别感慨。之后他又针对吕蒙所谓军中多务的借口,进一步开导,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劝导吕蒙--读书大有益。孙权丝毫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这一番娓娓道来的谈话却更令人信服。他的谈话是亲切的,挚友式的,具有长者而非王者的风范。再看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才智,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
②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呈现出来的,他的惊羡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③文章材料取舍精当,详略支配得当。
课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一带而过,或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状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支配特别精当。
④语言精练,情节发展环环相扣,自然而紧凑。
人物的语言简洁而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其中的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简意丰而流传运用至今。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特别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羡,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连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解说:本点拨内容首先以补充资料的形式将课文注释中尚未交待的内容展示出来,扩高校生的学问面。其他则重在帮助学生完成自读导言中的自读要求4和学习侧重点2,目的是使学生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认清人物形象,帮助其从艺术上驾驭文章的特点,以便于在写作中仿照和借鉴。)
l.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
2.说明文中的两个成语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3.下面的短文出自《三国志吕蒙传》,将其与课文中的及鲁肃过寻阳.........结友而别一段作比较阅读,说说两文的异同点。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行以有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以下诗句、格言都是与读书、学习有关的,结合文中吕蒙的改变,写出自己对读书的相识与感想。
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书到用时方恨少。
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④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⑤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⑨学问就是力气。
⑩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养分品。
(解说:第1、2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驾驭状况;第3题做初步拓展,以比较阅读的形式,换个角度去分析课文;最终一题则进一步拓展深化为谈对读书的相识与看法,这三个题目是按由浅入深,由窄而宽的依次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既要走进课文,又能跳出课文。既会读,又练写。)
参考答案:
1.①卿:古代君对臣、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以及挚友之间表示亲切的其次人称。当涂:当道,当权。
②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③孰若:哪里比得上。
2.吴下阿蒙:比方学识尚浅。刮目相待:表示用新眼光看人。
3.相同点:都写出了吕蒙的改变及鲁肃的赞美之意。
不同点:
①课文主要记言,而本文则既有语言,又有人物的动作及心理描写。
②课文突出的是吕蒙的改变,而本文还表现出了鲁肃对吕蒙的看法由轻视而叹服的改变。
③课文略去了两人谈话的内容,此处则作了清晰的交代。
4.略
3、《孙权劝学》的初中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驾驭文中涉及的常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8 面团长大了(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上册青岛版(五四制)
-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德育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Oracle数据库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运动(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文化人类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潮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土地测量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集宁师范学院《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泰州2024年江苏泰州靖江市公安局补录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广东省《辅警招聘考试必刷500题》考试题库含答案
- 国家科技安全教学课件
- DB3301T 1088-2018 杭州龙井茶栽培技术规范
- 2010浙G22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安徽省部分省示范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工程机械租赁服务方案及保障措施 (二)
- 国网基建安全管理课件
- 部编版初中语文7-9年级教材必背古诗词、古文99篇详细解析及欣赏
- DB36T 1393-2021 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通则
- 档案三合一制度培训
- Unit 1 I go to school by bus. Period 4(说课稿)-2023-2024学年教科版(广州)英语二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