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后汉书》未命名一、文言文阅读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也。家世二千石。瓒以母贱,遂为郡小吏。后从涿郡卢植学于缑氏山中,略见书传。举上计吏。太守刘君坐事槛车征,官法不听吏下亲近,瓒乃改容服,诈称侍卒,御车到洛阳。太守当徙日南,瓒具豚酒于北芒上,祭辞先人,曰: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既行,于道得赦。瓒还郡,举孝廉,除辽东属国长史。尝从数十骑出行塞下,卒逢鲜卑数百骑。瓒乃退入空亭,约其从者曰:“今不奔之,则死尽矣。”乃自持两刃矛,驰出冲贼,杀伤数十人,瓒左右亦亡其半,遂得免。初平四年,瓒破禽刘虞,尽有幽州之地,猛志益盛。前此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瓒自以为易地当之,遂徙镇焉。乃盛修营垒,楼观数十,临易河,通辽海。建安三年,袁绍复大攻瓒。瓒遣子续请救于黑山诸帅,而欲自将突骑直出,傍西山以断绍后。长史关靖谏曰:“今将士莫不怀瓦解之心,所以犹能相守者,顾恋其老小,而恃将军为主故耳。坚守旷日,或可使绍自退。若舍之而出,后无镇重,易京之危,可立而待也。”瓒乃止。绍渐相攻逼,瓒众日蹙,乃却,筑三重营以自固。建安四年春天,黑山贼首領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分三路来救公孙瓒。未到以前,公孙瓒就秘密派使者带书信告诉公孙续说:“点火为号,我会从城内杀出,振神威,在那里决一死战。”袁绍的侦察兵截获这封信,按约定时间点火,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于是便出城交战。袁绍设下埋伏,公孙瓒于是大败,又退回守卫其中的小城。自己考虑一定没有全身而退的力法,点火自焚。四年春,黑山贼帅张燕与续率兵十万,三道来救瓒。未及至,瓒乃密使行人赍书告续曰:“起火为应,吾当自内出,奋扬威武,决命于斯。”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便出战。绍设伏,瓒遂大败,复还保中小城。自计必无全,引火自焚。(节选自《后汉书·公孙瓒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B.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C.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D.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千石是汉代郡守一年的俸禄,于是就用“二千石”来称呼郡守。B.孝廉是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的治理才能出众而任官职的人。C.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年号是纪年的名称,多指帝王用的,现在也指公元纪年。D.《后汉书》是范晔所著,与《史记》《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孙瓒重情重义。太守刘君犯了事被用囚车解送京城,公孙瓒改变身份侍奉太守;太守被流放,公孙瓒也愿追随前去。B.公孙瓒果敢勇猛。在猝然遭遇比自己多数十倍的鲜卑骑兵时,他果断决策,冲向鲜卑骑兵,杀伤数十人,才得以幸免。C.公孙瓒雄心勃勃。他相信童谣的说法,认为易州这个地方是成就霸业的风水宝地,于是迁都在这里,修建宫殿,以待时机。D.公孙瓒智谋不足。被袁绍围困之后,无法突围,只得后退;秘密派出使者送信,却被袁绍截获,最终走投无路,自焚而亡。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将士莫不怀瓦解之心,所以犹能相守者,顾恋其老小,而恃将军为主故耳。(2)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便出战。【答案】1.A2.B3.C4.(1)如今将士们没有谁不怀着解散的想法,还能坚守这里的原因,只是眷恋自己的妻儿老小,而依靠将军作为主帅罢了。(2)袁绍的侦察兵截获这封信,按约定时间点火,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于是便出城交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昔为人子,今为人臣,要到日南去了。日南多瘴气,恐怕回不来了,就此永别祖先坟墓。”感情激动悲伤哭泣,拜了又拜这才离去,观看的人无不叹息。“人子”与“人臣”对应,是一个结合紧密的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长辞”是动词,与“坟茔”是动宾关系,中间不能断开,且“慷慨悲泣”语意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B.“才能出众”错,孝廉洁指的是品行端正的人。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修建宫殿”错,修建的不是“宫殿”是“营垒”。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所以,……的原因;顾,只是;恃,倚仗、依靠;故,缘故。(2)得分点:候,侦察兵;书,信;如期,按约定;举火,点火;遂,于是、就。参考译文:公孙瓒字伯珪,是辽西令支人。家中世代做郡守一类的官。公孙瓒因为生母低贱,于是就做了郡里的小吏。后来跟着涿郡卢植在缑氏山中学习,大致浏览一些书籍。被推荐为上计吏。太守刘君犯了事被用囚车押送京城,依朝廷法令不许下属接近,公孙瓒便化妆换了衣服,称是服侍他的兵卒,赶车到洛阳。太守要流放到日南,公孙瓒在北芒上备下酒肉,祭祀祖先,说:“从前为人子,今为人臣,要到日南去了。日南多瘴气,恐怕回不来了,就此永别祖先坟墓。”感情激动悲伤哭泣,拜了又拜这才离去,观看的人无不叹息。上路以后,在半道被赦免。公孙瓒回到郡里,被推荐为孝廉,任辽东属国长史。曾带数十名骑兵出塞,突然遭遇鲜卑数百骑兵。公孙瓒就退到一个空堡垒中,对跟从他的人说:“今天不杀过去,就会死光的。于是自己手持两刃矛,冲出去后直奔鲜卑人,杀伤数十人,他的人也死了一半,才得以幸免。初平四年,公孙瓒打败擒获刘虞,完全占有幽州之地,雄心更大。此前有童谣说:“燕国南面的边界,赵北面的边界,中间没有合在一起的地方大得像磨刀石,只有在这当中才可以避世。”公孙瓒自认为说的就是易这个地方,随即迁到这里。于是大量修建营垒,筑楼观数十座,临近易河,直通辽海。建安三年,袁绍又大举进攻公孙瓒。公孙瓒派儿子公孙续向黑山各首领求救,而打算自己率领精锐骑兵直接出击,沿西山以切断袁绍后路。长史关靖劝谏说:“如今将士们没有谁不怀着解散的想法,还能坚守这里的原因,只是眷恋自己的妻儿老小,而依靠将军作为主人罢了。坚守日子长了,或许可以让袁绍自己退兵。如丢下这里冲出去,身后没有权威人物镇守,易京的危亡,立等可到啊。”公孙才作罢。袁绍逐渐进逼,公孙的军队日趋困难,于是后退,修筑三层营垒来加固防御。建安四年春天,黑山贼首領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分三路来救公孙瓒。未到以前,公孙瓒就秘密派使者带书信告诉公孙续说:“点火为号,我会从城内杀出,振神威,在那里决一死战。”袁绍的侦察兵截获这封信,按约定时间点火,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于是便出城交战。袁绍设下埋伏,公孙瓒于是大败,又退回守卫其中的小城。自己考虑一定没有全身而退的力法,点火自焚。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厚字仲桓,广汉新都人也。父统,善谶纬学。厚少学统业,精力思述。初安帝永初三年太白入斗洛阳大水时统为侍中厚随在京师朝廷以问统统[注]对年老耳目不明子厚晓读图书粗识其意邓太后使中常侍承制问之,厚对以为“诸王子多在京师,容有非常,宜亟发遣各还本国”。太后从之,星寻灭不见。永建二年,顺帝特征,诏告郡县督促发遣,厚不得已行。到长安,以病自上,因陈汉三百五十年之厄,宜蠲法改宪之道,及消伏灾异,凡五事。制书褒述,有诏太医致药,太官赐羊酒。及至,拜议郎,三迁为侍中,特蒙引见,访以时政。四年,厚上言“今夏必盛寒,当有疾疫蝗虫之害”。是岁,果六州大蝗,疫气流行。后又连上“西北二方有兵气,宜备边寇”。车驾临当西巡,感厚言而止。至阳嘉三年,西羌寇陇右,明年,乌桓围度辽将军耿晔。永和元年,复上“京师应有水患,又当火灾,三公有免者,蛮夷当反畔”。是夏,洛阳暴水,杀千余人;至冬,承福殿灾,太尉庞参免;荆、交二州蛮夷贼杀长吏,寇城郭。又言“阴臣、近戚、妃党当受祸”。明年,宋阿母与宦者褒信侯李元等遘奸废退;后二年,中常侍张逵等复坐诬罔大将军梁商专恣,悉伏诛。每有灾异,厚辄上消救之法,而阉宦专政,言不得信。时大将军梁冀威权倾朝,遣弟侍中不疑以车马、珍玩致遗于厚,欲与相见。厚不答,固称病求退。帝许之,赐车马钱帛归家。修黄老,教授门生,上名录者三千余人。本初元年,梁太后诏备古礼以聘厚,遂辞疾不就。建和三年,太后复诏征之,经四年不至。年八十二,卒于家,策书吊祭。乡人谥曰文父。门人为立庙,郡文学史春秋飨射常祠之。(节选自《后汉书•杨厚传》)(注)统:杨统,杨厚之父。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安帝永初三年/太白入斗/洛阳大水/时统为侍中/厚随在京师朝廷/以问统/统对年老耳目不明/子厚晓读图书/粗识其意B.初/安帝永初三年/太白入斗/洛阳大水/时统为侍中/厚随在京师/朝廷以问统/统对年老耳目不明/子厚晓读图书/粗识其意C.初/安帝永初三年/太白入斗/洛阳大水时/统为侍中/厚随在京师/朝廷以问统/统对年老耳目不明/子厚晓读图书/粗识其意D.初安帝/永初三年/太白入斗/洛阳大水/时统为侍中/厚随在京师/朝廷以问统/统对年老耳目不明/子厚晓读图书/粗识其意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尉,秦汉时设置,为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B.蛮夷在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多数情况下,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C.黄老指黄老之学,为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是除老庄之学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D.谥指谥号,臣下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由亲友、门生等所加,杨厚属于前者。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厚精研学问,深谙天象之学。他从小学习钻研学问,通晓图谶纬书,颇能解读天象的征兆,汉永初三年,太后采纳了杨厚的建议,星象不久就消失了。B.杨厚陈述五事,特别蒙受恩典。召入京师后他陈述汉三百五十年的灾厄,应当显明制度改变法令,以及消除灾祸等五件事,得到朝廷的表彰、关心和赏赐。C.杨厚上奏灾变,建议消灾之法。他多次事先向朝廷奏说灾祸的发生,也向朝廷建议消除灾祸而补救的方法,但是太监把持朝政,杨厚的话不能上达皇帝,D.杨厚称病退职,研修黄老学说。他先后推辞了大将军梁冀的相邀和梁太后的征召,坚持称病而不前往;在家研修黄老学派的学说,教授学生,终老于家。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顺帝特征,诏告郡县督促发遣,厚不得已行。(2)及至,拜议郎,三迁为侍中,特蒙引见,访以时政。【答案】5.B6.D7.B8.(1)汉顺帝特地征召杨厚,诏书通告郡县督促派遣,杨厚不得已前往。(2)等到他到达京师,被任命为议郎,三次升迁做了侍中,特别蒙受恩典被召见,询问他时政。【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厚随在京师”,“京师”是“在”的宾语,“朝廷”作后面“问”的主语,所以“京师”“朝廷”中间应该断开,排除A项;“太白入斗,洛阳大水”前后是因果关系,应该在“时”前断开,排除C项。“安帝永初三年”是年号纪年,中间不能断开,何况“初安帝/永初三年”这样断句语意不通,排除D项。本句译为:起初,汉安帝永初三年,太白星进入斗星中,洛阳发大水。当时杨统做侍中,杨厚跟随父亲在京师。朝廷向杨统询问天象,杨统答复说自己年老,耳不聪、目不明,自己的儿子杨厚通晓图谶纬书,大致懂得天象的征兆。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杨厚属于前者”错误,原文说“乡人谥曰文父”,可见是私谥,不是官谥,不是朝廷所赐。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召入京师后”错误,原文事情发生在长安。东汉的“京师”是洛阳。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特征”,古今异义,特地征召;“发遣”,派遣;“行”,前往。(2)“及”,等到;“拜”,授予官职;“访”,询问。参考译文:
杨厚字仲桓,广汉新都人。父亲杨统,擅长谶纬神学。杨厚从小学习杨统的学问,倾注精力钻研并记述。起初,汉安帝永初三年,太白星进入斗星中,洛阳发大水。当时杨统做侍中,杨厚跟随父亲在京师。朝廷向杨统询问天象,杨统答复说自己年老,耳不聪、目不明,自己的儿子杨厚通晓图谶纬书,大致懂得天象的征兆。邓太后派中常侍秉承诏令询问杨厚,杨厚回答说,这是因为“各位王子都在京师,可能会发生异常的情况,应当尽快将他们遣送到各自的王国”。太后听从了杨厚的建议,星象不久就消失了。永建二年,汉顺帝特地征召杨厚,诏书通告郡县督促派遣,杨厚不得已前往。到达长安,因为生病而上表给朝廷,从而陈述汉朝三百五十年的灾厄,应当显明制度改变法令,以及消除灾祸等五件事。朝廷表彰他,汉顺帝派太医送给他药,派太官赐他羊酒。等到他到达京师,被任命为议郎,三次升迁做了侍中,特别蒙受恩典被召见。询问他时政。永建四年,杨厚向朝廷奏说“今年夏天必定有非常寒冷的天气,会有流行疾病和蝗虫的灾害”。这一年,果然有六个州郡大闹蝗灾,传染病流行。后来他又连续向上奏说“西、北两个方向有兵气,应当防备边境有军队入侵”。汉顺帝正要前往西部巡视,有感于杨厚的话而没有前往。到阳嘉三年,西羌入侵陇右,第二年,乌桓国困度辽将军耿晔。永和元年,杨厚再次向上奏说“京师会有水灾的祸害,还会有火灾,三公之中有被免官职的,蛮夷会反叛”。当年夏天,洛阳暴发洪水,死了一千多人;到了冬天,承福殿火灾,太尉庞参被免职;荆州、交州的蛮夷杀害长吏,侵扰劫掠城池。杨厚又说“私臣、近戚以及皇妃党羽将遭受灾祸”。第二年,汉顺帝乳母宋娥与太监褒信侯李元等人相勾结作恶遭到废黜;两年后,中常侍张逵等人再次犯诬陷大将军梁商独断专行的罪,都遭到诛杀。每当发生灾祸,杨厚就向朝廷建议消除灾祸而补救的方法,但太监把持朝政,杨厚的话不能上达皇帝。当时大将军梁冀威力权势倾倒朝廷,派遣弟弟侍中梁不疑把车马、珍宝器物赠送给杨厚,想要与杨厚相见。杨厚不答复,坚持称病请求退职。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赐给他车马、金钱与丝帛,让他回家。杨厚在家研修黄老学派的学说,教授学生,报名的人有三千多。本初元年,梁太后下诏书,用古代聘礼请杨厚,杨厚推辞有病不前往。建和三年,太后再次下诏征召他,经过四年他始终不应召。八十二岁时,死在家中。皇帝颁发文书吊祭他。乡里的人谥他为文父。他的门人为他建立庙宇,州郡的文学掾史每年飨射礼仪时常祭祀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于喜。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而女为皇后。喜执谦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上于是用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赐喜黄金百斤、上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忠臣,社稷之卫。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①。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乃徙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后数月,遂策免喜曰:“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亏损德化。罪恶虽在赦前,不宜奉朝请②,其遣就国。”后又欲夺喜侯,上不听。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官爵归故郡。莽白太后下诏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③,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赐喜,位特进,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莽赐谥曰贞侯。(选自《汉书》)(注)①亚父:是项羽的主要谋士范增,被项羽尊为“亚父”。②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③端悫(què):正直诚谨。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B.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C.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D.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乞骸骨,指自请退职,意思是请求让自己的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后文的“就第”则指免职回家。B.大司空,汉代称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后去“大”字改为“司空”,掌水土事。与太尉、司徒合称三公。C.社稷,指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即祭社稷,后“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D.谥,是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中的贞侯、成帝、哀帝和平帝都属于褒赞的谥号。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喜深受成帝和哀帝赏识、亲近,大司马王莽以年老为由辞官避嫌后,百姓把希望都寄托在担任太子庶子的傅喜身上。B.在堂弟傅晏的女儿成为太后后,傅喜多次劝止她不要干预朝政。傅太后就不想他辅政,致使皇上没让傅喜担任大司马之职。C.傅喜反对傅太后称尊,傅太后非常愤怒,皇帝不得已,就用免去师丹官职的做法来触动傅喜,但傅喜没有顺从。D.王莽执政后,免去了傅氏家族的官职爵位,遣返傅氏回郡,却肯定了傅喜的忠诚正直,赏赐府第,令他在长安奉朝请。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2)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答案】9.B10.D11.A12.(1)人数百万的军队,都不如一位贤士,因此,秦国花费千金来离间赵王与廉颇的关系,汉高祖分发万金用来使得项羽疏远范增。(2)(傅喜)虽然与原来的定陶太后有亲属关系,但最终没有屈从不正确的旨意,耿介正直,坚守气节,因此应将他驱逐回(他的)封国。【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失望”的主语是“众庶”,意思是“百姓会感到失望”,主谓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傅氏贤子”是“曰”的宾语,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B。1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文中的……哀帝……都属于褒赞的谥号”错误,哀,不是表示褒赞的谥号。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大司马王莽以年老为由辞官避嫌后,百姓把希望都寄托在担任太子庶子的傅喜身上”错误,从文中来看,王莽辞官时,傅喜早已没有任太子庶子的职位。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士;“行”,花费;“以”,连词,表目的,来;“间”,离间。(2)“虽”,虽然;“故”,原来的;“属”,亲属关系;“顺指从邪”,屈从不正确的旨意;“介然守节”,耿介正直,坚守气节;“以故”,因此。参考译文:傅喜,字稚游,是河内郡温县人。小时爱好学问,有远大的志向,有高尚的品行。哀帝被立为太子后,成帝选拔傅喜做了太子庶子。哀帝刚一即位,就任命傅喜做了卫尉,升任为右将军。这时,王莽担任大司马,因年老请求退职,躲避在皇帝外戚家里。皇上接受了王莽退职的意见,百姓都把希望寄托在傅喜身上。傅喜的堂弟孔乡侯傅晏跟傅喜同样都受到哀帝亲近,而且他的女儿成了皇后。傅喜坚持谦逊待人,称病回避。傅太后开始参与朝政,傅喜多次劝止她,因此傅太后不想让傅喜辅佐朝政。于是,皇帝就任用左将军师丹替代王莽担任大司马的职位,赐给傅喜百斤黄金、上将军的印绶,以光禄大夫的身份在家养病。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都向皇帝上书:“傅喜做事仁义,高尚纯洁,对国家忠诚不二,忧国忧民,是能够辅佐朝廷的大臣。现在因为卧病在床,就让他回老家,百姓会感到失望,会说傅喜是一位贤德的人,因为意见跟定陶太后不合的缘故回家养病,百官也无不替国家感到遗憾。忠臣,是国家的卫士。百万部队,都不如一位贤士,因此,秦国花费千金来离间赵王与廉颇的关系,汉高祖分发万金让项羽疏远范增。傅喜站立在朝堂,是陛下的荣耀,也关系傅氏家族的兴衰。”皇帝自己也器重傅喜。下一年的正月,就调师丹做了大司空,任命傅喜做大司马,封为高武侯。傅太后想谋求更尊贵的称号,要跟成帝的母亲同等尊贵。傅喜跟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一起坚持正确的意见。傅太后非常愤怒,皇帝没有办法,先免去了师丹的官职以便触动傅喜,但傅喜最终都没有顺从。后来几个月,皇帝就以策书的形式免去了傅喜的官,策书写道:“你自辅政以来,出入朝廷三年,从未明显地纠正过我的不足,本朝大臣的奸佞之心却如愿意遂,过失全在你傅喜啊。上交大司马的印绶,回家吧。”傅太后又自己下诏给丞相、御史,说:“高武侯傅喜没有功劳却被封赏,心怀不忠,附和下臣,欺瞒皇上,跟原来的大司空师丹共同叛逆,不听君命,败坏官风,损害道德教化。罪恶虽然发生在被赦免之前,也不应该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还是遣回自己的封国吧。”太后又想剥夺傅喜的侯爵,皇上没有听从。哀帝驾崩,平帝登上皇位,王莽又掌握了大权,于是就免去了傅氏家族的官职爵位,且遣返回原来的郡里。王莽向太后禀告,让她下诏说:“高武侯傅喜天性正直诚谨,主张忠诚正直。虽然与原来的定陶太后有亲属关系,但最终没有屈从不正确的旨意,耿介坚节,因此应将他驱逐回(他的)封国。还是让傅喜回长安,把原来高安侯的府第赐给傅喜,职位升为特进,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傅喜虽然例外受到褒奖赏赐,却感到孤立恐惧,后来又被遣返到自己的封国,寿终正寝。王莽赐他谥号为贞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延熹六年,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曰:“夫安平之时,尚宜有节,况当今之世,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又秋前多雨,民始种麦。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书奏不纳。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宫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顷之,征为尚书仆射。八年,代杨秉为太尉。蕃让曰:“齐七政,训五典,臣不如议郎王畅。聪明亮达,文武兼姿,臣不如弛刑徒李膺。”帝不许。中常侍苏康、管霸等复被任用,遂排陷忠良,共相阿媚。大司农刘祐、河南尹李膺,皆以忤旨,为之抵罪。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言及反复,诚辞恳切。帝不听,因流涕而起。窦后临朝,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遂令收蕃,即日害之。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惛俗。而驱驰崄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非不能洁情志也。愍夫世士以离俗为高,而人伦莫相恤也。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13.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B.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C.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D.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后被举荐的人亦称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B.刺史,官名,汉始设,本为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宋元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C.七政,是中国古代天文术语,说法不一,可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D.论,也称评、赞、诠、叙、议、述,名称不一;总称论赞,指附在史传后的评语。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蕃为官清峻,士民敬畏。因政绩清明得到执政威严的青州刺史李膺的赏识和挽留;陈蕃不接待宾客,为人清高,故其升迁后送行者不敢出外城以相送。B.陈蕃直陈时政,忠君为国。皇上驾临广成苑打猎,陈蕃认为现在非太平之时,且令百姓为打猎驱禽除路,有违圣明君主体恤百姓之意,上疏表示反对。C.陈蕃敬才礼贤,正直低调。对高洁之士周璆敬重有加,专门为他准备一床榻;皇上让他担任太尉之职时,陈蕃认为自己才能不如王畅、李膺,予以推辞。D.陈蕃不避强权,刚正不阿。拒绝大将军请托,主持人才选拔,不偏袒权富;面对宦官掌权、陷害忠良的局面,陈蕃犯颜直谏、以身试险,直至最后遇害。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⑵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答案】13.D14.B15.A16.⑴陈蕃利用朝会的时机,坚持为李膺等人申辩,请求加以宽恕,提升他们的官爵。⑵陈蕃一直痛恨这帮人,决心诛杀宦官,恰逢(或:正好)窦武也有这个打算,陈蕃于是与窦武一起谋划这件事。【分析】
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服阕”的主语是陈蕃,“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的主语是“刺史周景”,故“服阕”后要断开,所以排除A、C两项。“太尉李固表荐”的主语是“太尉李固”,“征拜议郎”的主语是朝廷,所以“征拜议郎”前要断开,故排除B项。句意: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剌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授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故选D。1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本为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错,刺史,汉设立为监察郡县的官员。故选B。1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A.“因政绩清明得到执政威严的青州刺史李膺的赏识和挽留”错,原文是“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文中无得到李膺赏识和挽留的信息。故选A。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因:趁着;固:坚持;原宥:谅情赦罪;之:他们。(2)疾:痛恨;志:决心;会:恰逢;谋:打算;因:于是,就。参考译文: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授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这时,李膺任青州刺史,治政严有威名。属城听了消息的都自己要求离去陈蕃因为政绩清廉,一个人留下来。郡人周璆,洁身自爱,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非常尊敬他。特别为他安一张床,周璆走了,就把床悬起来。大将军梁冀威名震慑天下,派人送信给陈蕃,托他办事,没有得到通传。使者用欺诈的方法求得拜见,陈蕃很生气,用竹板打死了使者,因此获罪被贬为修武县令。稍得升迁,被任为尚书。陈蕃性情严肃方正,不接待宾客,士民也敬畏他的清高。征召他任尚书令,送行的人都没走出外城门。延熹六年(163),桓帝驾临广成苑围猎,陈蕃上疏劝谏说:“天下太平的时候,还要有节制,何况现在用兵不止,四方百姓流离失散,这正是您伤心憔悴,夜不能入睡的时候,又恰逢初秋多雨,是百姓开始播种的时机,反而要他们驱禽赶兽,从事开辟道路的劳役,这不是贤明圣君体恤百姓的心啊。”奏书送上,桓帝没有采纳。自从陈蕃作了光禄勋,他同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同掌管官吏的选举,不偏袒权贵,因而被豪门子弟诬陷控告,获罪罢官回家。不久,征召为尚书仆射,延熹八年代替杨秉为太尉。陈蕃辞让说“:辨别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政,解说五典,我不如议郎王畅。聪明豁达,文武全才,我不如弛刑徒李膺。”桓帝不许。中常侍苏康、管霸等人再次被起用,他们排挤诬陷忠良大臣,彼此阿谀勾结。大司农刘祐、河南尹李膺,都因违背皇上的意旨而受到惩处。陈蕃借朝会之机,坚决为李膺等人申诉,请求皇上宽免他们,提升他们的官爵。反复申诉,词意恳切。桓帝不理,陈蕃因此流泪起身而出。窦太后执掌朝政后,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天下之士无不伸长脖子盼望天下太平。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正好窦武也有谋划。事情泄露时,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天就杀害了他。史官评论说:桓帝、灵帝时期,像陈蕃这类人,都能树立好的风气名声,直言评论沉闷的现实,奔走于艰难险阻之中,和宦官同朝较量高低,结果招来杀身大祸。他们并不是不能洁身自守,避世隐居,而是可怜一般世士以远离尘俗为高尚,对于人伦道德却不关心。他们认为逃离尘世是不义的行为,所以多次遭到罢免,仍然不肯离开现实;以倡导仁德之心为己任,尽管知道这条道路是漫长的,却更加坚定。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们的信义,足以扶持民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弘为决曹掾,断狱至三十年,用法平。诸为弘所决者,退无怨情,郡内比之东海于公。年九十五卒。躬少传父业,讲授徒众常数百人。后为郡吏,辟公府。永平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显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躬以明法律,召入议。议者皆然固奏,躬独曰:“于法,彭得斩之。”帝曰:“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彭既无斧钺,可得专杀人乎?”躬对曰:“一统于督者,谓在部曲也。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兵事呼吸,不容先关督帅。且汉制棨戟即为斧钺,于法不合罪。”帝从躬议。又有兄弟共杀人者,而罪未有所归。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帝曰:“章矫诏杀人,何谓罚金?”躬曰:“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帝曰:“章与囚同县,疑其故也。”躬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不逆诈。’君王法天,刑不可以委曲生意。”帝曰:“善。”迁躬廷尉正,坐法免。后三迁,元和三年,拜为廷尉。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章和元年,赦天下系囚在四月丙子以前减死罪一等,勿笞,诣金城①,而文不及亡命未发觉者。躬上封事②曰:“圣恩所以减死罪使戍边者,重人命也。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皆当重论。伏惟天恩莫不荡宥,死罪已下并蒙更生,而亡命捕得独不沾泽。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于边。”肃宗善之,即下诏赦焉。永元六年,卒官。(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六》,有删减)(注)①金城:即兰州,西汉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②封事:密封起来的奏章。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B.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C.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D.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1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杜律:唐代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杜牧的古诗又深受杜甫的影响,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格律有别致之处,故称“小杜律”。B.斧钺:斧钺在上古代还是用于作战的兵器,而且是军权和统治权的象征。C.部曲:是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手下有营五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借指军队,也可以指部下。D.理官:职官名,指治理狱讼的官吏;典理官就是掌管司法的官。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躬深受父亲影响。他出身士大夫世家,尤其是父亲郭弘善于断案,郭躬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B.郭躬在秦彭案中明辨法理。公卿朝臣们在被召集来评定秦彭罪状时,都认可窦固所言,而郭躬却独自进言显宗皇帝,认为从法理看秦彭无罪。C.郭躬精通朝中法令。他认为孙章传达诏书过程中出现错报的问题,不是故意而为,而只是失误。他也因此而被免去廷尉正的职务。D.郭躬继承了家族“宽容公平、同情宽恕”之风。章和元年肃宗皇帝大赦天下,郭躬私下建议对未能享受皇上恩泽的在逃犯人也不加鞭笞,送去戍边,有益于国防。2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2)伏惟天恩莫不荡宥,死罪已下并蒙更生,而亡命捕得独不沾泽。【答案】17.C18.A19.C20.(1)秦彭驻扎在另外的地方,动不动(不经请示)就依据法令杀人,窦固上奏说秦彭擅自行事(专权行事),请求诛杀他(秦彭)。(2)我私下想皇上福恩没有不浩荡宽宏的,死罪已下的人都承蒙(皇恩)获得新生,惟独逃犯被捕后未能享受(皇上的)恩泽。【分析】1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弟”是“训”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矫制”陈述奏章,是“奏章”的具体内容,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D。故选C。
句子翻译:皇帝认为兄不管教弟,所以报称兄宜重判而弟减死罪。中常侍孙章宣读诏书,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称孙章假传旨意,罪当腰斩。帝又召郭躬来问,郭躬答道:“孙章应罚金。”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小杜律:唐代杜牧与李商隐齐名,……”错误,文中有书名号,显然是典籍的名字。文末出处《后汉书》提示了时代,在唐之前。《小杜律》是汉代杜延年所订的法律。故选A。
1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他也因此而被免去廷尉正的职务”错误,强加因果,由原文“迁躬廷尉正,坐法免”可知,授躬为廷尉正,后因犯法免职。由此可知,是因为犯法免职,而不是因为他认为孙章传达诏书过程中出现错报的问题,不是故意而为,而只是失误。故选C。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屯:驻扎。辄:动不动。以:依据。专擅:擅自行事。(2)伏惟: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敬辞。荡宥:浩荡宽宏。更生:获得新生。沾泽:享受(皇上的)恩泽。【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家中世代做官。父郭弘,学习《小杜律》(注:杜延年明法律,宣帝时做御史大夫。其父杜周,武帝时为廷尉、御史大夫。故称杜延年为小杜。)太守寇恂用郭弘做决曹掾,断狱至三十年,用法公平。凡是被郭弘所判案子,退后没有怨恨之情,郡内将弘比为东海于公(注:于公,东海人,丞相于定国之父,决狱极公平)。郭弘九十五岁死去。郭躬年少时即继承父业,讲授徒众常数百人。后来做了郡吏,召入公府。永平年间,奉车都尉窦固出兵打匈奴,骑兵都尉秦彭做副帅。秦彭在别处驻扎而动不动就按法杀人,窦固上奏说秦彭擅自行事,请求杀掉他。显宗于是引公卿朝臣评定秦彭的罪科。郭躬因为明白法律,召入朝参加评议。议论的人都同意窦固所奏,郭躬独自说:“在法律上,彭该斩首。”帝说:“军队出征,校尉一统于都督。彭既无斧钺,可以专权杀人吗?”郭躬答道:“一统于督,是讲部曲(注:大将军行有五部,部有曲)。今彭专军别将,和这有些不同。兵事很紧迫如人之呼吸一般,不允许事先关照督帅。况且汉朝的制度,棨戟就是斧钺,在法律上不算有罪。”皇帝听从郭躬的意见。又有兄弟一起杀人的,而罪行不好归在谁身上。皇帝认为兄不管教弟,所以报称兄宜重判而弟减死罪。中常侍孙章宣读诏书,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称孙章假传旨意,罪当腰斩。帝又召郭躬来问,郭躬答道:“孙章应罚金。”皇上说:“孙章假传诏书杀人,怎么说只罚金?”郭躬说:“法律上有故意杀人和误杀人之分,孙章传达命令的错误,属于误杀,误杀人在条文上就轻些。”皇上说:“孙章与囚犯同县,疑他是故意。”郭躬说:“‘大道如砥之平,其直如矢’‘,君子不逆诈’,君王以天为法,刑不可以委曲生意。”皇上说:“好。”授躬为廷尉正,后因犯法免职。后来三次升迁,元和三年(86),拜为廷尉。郭躬家世代掌法,务在宽平,当典理官时,决狱断刑,多依矜恕的原则办事,于是依照重刑可从轻发落的四十一件事上奏给皇上,事都施行,著于法令。章和元年(87),赦免天下在狱囚犯在四月丙子以前减死罪一等,不用笞刑,到金城,而文中没涉及逃亡未发觉的。郭躬上封事道:“圣恩减死罪使戍边的原因,是重在人命。今死罪亡命的大概有万人,又自赦以来,捕得罪犯甚多,而诏令没有涉及,都应重罪论处。我私下想皇上福恩没有不浩荡宽宏的,死罪已下的人都承蒙(皇恩)获得新生,惟独逃犯被捕后未能享受(皇上的)恩泽。臣以为赦免以前犯死罪而囚系在赦后的,可以都不用笞刑到金城,以保全人命,也有益于边疆。”肃宗认为很好,立刻下诏赦免。永元六年(94),死在官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师丹字仲公。成帝末年,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丹为太子太傅。哀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食邑,领尚书事,封高乐侯。月余,徙大司空。上少在国,见成帝委政外家,王氏僭盛,常内邑邑。即位,多欲有所匡正。封拜丁、傅,夺王氏权。丹上书言:“古者谅阁[注]不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愿陛下克已躬行以观群下之从化。”初,哀帝即位,成帝母称太皇太后,成帝赵皇后称皇太后,而上祖母傅太后与母丁后皆在国邸,自以定陶共王为称。高昌侯董宏上书言:“秦庄襄王母本夏氏,而为华阳夫人所子,及即位后,俱称太后。宜立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事下有司,时丹以左将军劾奏宏:“知皇太后至尊之号,天下一统,而称引亡秦以为比喻,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上新立,谦让,纳用丹言,免宏为庶人。傅太后大怒,要上欲必称尊号,上于是追尊定陶共王为共皇,尊傅太后为共皇太后,丁后为共皇后。丹议独曰:“圣王制礼取法于天地,尊卑者,所以正天地之位,不可乱也。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义不得复改。”丹由是浸不合上意。会有上书言古者以龟贝为货,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宜可改币。上以问丹,丹对言可改。章下有司议,皆以为行钱以来久,难卒变易。丹老人,忘其前语,后从公卿议。又丹使吏书奏,吏私写其草,丁、傅子弟闻之,使人上书告丹上封事行道人遍持其书。上以问将军中朝臣,皆对曰:“忠臣不显谏,大臣奏事不宜漏泄,令吏民传写流闻四方。”事下廷尉,廷尉劾丹大不敬。遂策免丹曰:“以君尝托傅位,已诏有司赦君勿治。其上大司空高乐侯印绶,罢归。”丹既免数月,上用朱博议,尊傅太后为皇太太后,丁后为帝太后,与太皇太后及皇太后同尊。博迁为丞相,复奏言:“丹恶逆暴著,请免为庶人。”奏可。丹于是废归乡里者数年。平帝即位,征丹诣公车,赐爵关内侯,食故邑。数月,太皇太后诏大司徒、大司空曰:“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甚悖义理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分明尊卑之制确然有柱石之固临大节而不可夺可谓社稷之臣矣。(节选自《后汉书·师丹传》)[注]谅阁:指帝王守丧。依照当时的丧葬礼制,新君在居丧期要信默无言。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甚悖义理/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分明尊卑之制/确然有柱石之固/临大节而不可夺/可谓社稷之臣矣/B.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甚悖义理/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分明尊卑之制/确然有柱石之固/临大节而不可夺/可谓社稷之臣矣/C.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甚悖义理/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分明尊卑之制/确然有柱石之固/临大节而不可夺/可谓社稷之臣矣/D.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甚悖义理/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分明尊卑之制/确然有柱石之固/临大节而不可夺/可谓社稷之臣矣/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邑,指依靠封邑的租税生活,在当时食邑状况与个人的功劳、政治身份等密切相关。B.左将军是武官官职,古代官制多以左右显尊卑高低。《三国演义》中刘备就曾担任此职。C.尊号是古代表示对帝、后崇敬褒美之意的称号,与谥号死后所加不同,是生前所上。D.公车是汉代官署名,设公车令,汉制吏民可上书言事,由其接待,称“至公车上书”。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丹尊为太傅,敢于切直进言。汉哀帝想借给外家封官爵,来削夺王氏的权力,他上书直陈利害;董宏奏请立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时,他直接上奏弹劾董宏。B.师丹年老忘事,意见前后不一。皇帝向他询问改革币制之事时,他支持改革;但在奏书下达有司商议时,他忘记了自己之前所言,又同意公卿的意见反对改革。C.师丹办事不周,遭告发被免职。他让手下官吏写奏书时,因官吏私自写下奏折的草稿引起泄密,被丁、傅子弟告发;后此事经廷尉裁决定罪,免除了他的职务。D.师丹遵守礼制,引起皇上不满。在傅太后要上必称尊号时,他以不可乱尊卑反对此事,有违皇帝心意埋下祸端;后皇上采纳朱博称尊号的建议,又贬丹为庶民。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少在国,见成帝委政外家,王氏僭盛,常内邑邑。(2)天下一统,而称引亡秦以为比喻,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答案】21.D22.D23.C24.(1)哀帝年轻时在诸侯国,看见成帝把政权交给外戚掌管,王氏权势盛大,常常内心忧郁不安。(2)如今天下统一,而引证亡秦作为比喻,欺误圣明,这是不应该说的,是大逆不道的。【分析】2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原定陶太后首造称呼超越本分的封号,极违背义理。关内侯师丹对国家忠诚,不怕危难艰苦的处境,执守忠节,依据礼法,明确尊卑制度,确然有柱石的坚固,面临生死存亡的大事而不改变临难不苟的节操,可称得上是国家的忠臣了。“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为状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执忠节”“据圣法”结构对称,句意完整,各自单独成句,排除B项。故选D。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称‘至公车上书’”错误,没有“至公车上书”这个称谓。故选D。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草稿引起泄密”错误。“引起泄密”是丁、傅子弟弹劾师丹的内容,师丹只是派官吏上书言事,官吏私自刻写内容,并没有泄密。故选C。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少,年轻;国,诸侯国;委,托付;僭盛,权势盛大,邑,通“悒”,忧郁不安。(2)为,作为;诖误,欺误;宜,应该;大不道,大逆不道。参考译文:师丹,字仲公。成帝末年,皇上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师丹为太子太傅。汉哀帝即位后,被赐爵关内侯,食邑,掌领尚书事,被封为高乐侯。一个月后,调任大司空。哀帝年轻时在诸侯国,看见成帝把政权交给外戚掌管,王氏权势盛大,常常内心忧郁不安。到自己即位,很想改正这一点。于是给丁、傅两家封官爵,来夺取王氏的权力。师丹上书皇上说:“古时候,为君王守丧应沉默不言,三年之内不改变先帝的朝政。希望陛下克制自己,身体力行来观察臣子顺从归化。”起初,哀帝即位,成帝的母亲被称为太皇太后,成帝的赵皇后被称为皇太后,而皇上的祖母傅太后与母亲丁后都在诸侯国里,自以定陶共王来称呼。高昌侯董宏上书说:“秦庄襄王的母亲本来是夏氏,却为华阳夫人收养为女,到他即位后,都被称为太后。皇上应该立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皇上把这件事交付给有司,当时师丹以左将军的身份上奏弹劾董宏:“知道皇太后是至尊称号,是天下一统,而引证亡秦作为比喻,连累圣明,是不应该说的,大不道。”皇上刚即位,较谦让,采纳了师丹的话,把董宏免为庶人。傅太后大怒,要挟皇上自己将一定要称尊号,皇上于是追尊定陶共王为共皇,尊傅太后为共皇太后,丁后为共皇后。只有师丹另持议论说:“圣王制订礼仪取法于天地,尊卑是用来端正天地之位的,不可混乱。定陶共皇的谥号已在以前确定,按礼仪不能再改变。”师丹因此逐渐不合皇上心意。适逢有人上书说古代用龟贝为货币,现在用钱换了它,百姓因此贫困,应该改革币制。皇上向师丹问这件事,师丹回答说可以改革。皇上把奏章交付给有司商议,都认为盛行用钱交易很久了,难以很快改变。师丹是一年老之人,忘记先前说的话,后来跟随公卿一起商议。加之师丹派官吏上书言事,官吏私自刻写内容,丁、傅两家子弟听说了这件事,派人上奏控告师丹呈进密封的奏章而行道之人遍持其书奏。皇上拿这件事询问将军、中朝臣子,都回答说:“忠臣不显扬规谏,大臣奏事不应该泄露所奏内容,让吏民传写流传四方。”皇上把这事交给廷尉,廷尉弹劾师丹大不敬。于是以策书将师丹免官说:“因你曾做过我师傅,不忍心你让狱官考审,我已下诏有司赦君不审理。应交出大司空高乐侯印绶,罢官回家。”师丹在被免官几个月后,皇上纳用朱博的建议,尊称傅太后为太皇太后,丁后为帝太后,与太皇太后及皇太后同尊。朱博被提升担任丞相,又上奏说:“师丹的恶逆非常明显,请求将他免为庶人。”其奏被答应。师丹于是被废除爵邑回到乡里有几年时间。平帝即位后,征召师丹到公车府,赐给他爵位关内侯,享有原来的食邑。几个月后,太皇太后下诏大司徒、大司空说:“原定陶太后首造称呼超越本分的封号,极违背义理。关内侯师丹对国家忠诚,不怕危难艰苦的处境,执守忠节,依据礼法,明确尊卑制度,确然有柱石的坚固,面临生死存亡的大事而不改变临难不苟的节操,可称得上是国家的忠臣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震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永宁二年,邓太后崩,内宠始横。安帝乳母王圣,因保养之勤,缘恩放恣;而圣子女伯荣骄淫尤甚,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瑰遂以为妻,得袭护爵,位至侍中。震深疾之,诣阙上疏曰:“臣闻高祖与群臣约,非功臣不得封,故经制父死子继,兄亡弟及,以防篡也。今瑰无佗功行,但以配阿母女,一时之间,既位侍中,又至封侯,不稽旧制,不合经义。陛下宜览镜既往,顺帝之则。”书奏不省。寻有河间男子赵腾诣阙上书,指陈得失。帝发怒,遂收考诏狱。结以罔上不道。震复上疏救之曰:“今赵腾所坐激讦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乞为亏除,全腾之命,以诱刍荛舆人之言。”帝不省,腾竟伏尸都市。会三年春,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宸云:“自赵腾死后,深用怨怼;且邓氏故吏,有恚恨之心。”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不服罪,怀恚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勿归冢次勿设祭祠。”因饮鸠而卒,时年七十余。(节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勿归冢次/勿设祭祠B.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勿归冢次/勿设祭祠C.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勿归冢次/勿设祭祠D.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勿归冢次/勿设祭祠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茂才,即秀才,是汉代察举制举荐名目之一,后来为避汉光武帝刘秀讳,改为茂才。B.从兄,指的是堂兄,冠以“从”字,一般指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子、从父等。C.阙,是古代宫廷大门外的建筑。常用来代指朝廷,如“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D.岱宗,即泰山,为五岳之首,古代视之为“天下第一山”,因而历代帝王都登临封禅。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震学问渊博,受人推重。曾经师从太常桓郁,明晓经义,博览群书,儒生尊称他为“关西孔子",邓骘也征召举荐他。B.杨震廉洁自律,两袖清风。他不接受私人的请托,没有听从老友要他置办产业的劝说,他的子孙蔬食徒步,生活俭朴。C.杨震为人刚直,嫉恶如仇。对王圣等人骄淫放纵的行为,他深恶痛绝;对刘瑰违反礼制承袭位的做法,他坚决反对。D.杨震志虑忠纯,反陷害。他反对诛杀赵腾,上奏揭发樊丰等人竞修宅第、假托诏书之罪,却因此触怒权贵受到迫害。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2)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不服罪,怀恚望,有诏遣归本都。【答案】25.C26.D27.D28.(1)让后代被称为廉洁清官的子孙,把这样的名声留给他们,不也很丰厚吗!(2)樊丰等人再次诋毁他,于是请大将军耿宝上奏杨震不服罪,怀有怨恨,皇帝便下诏让他回到自己的原籍。【分析】2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的翻译是:死亡是士人常有的事。我承蒙圣恩官居上位,痛恨奸臣狡猾却不能够诛杀,厌恶宠女祸乱却不能够禁止,我有何面目见日月啊!等我死的时候,用杂木做棺,不要归葬,也不要设立祠堂祭祀。“上司”是“居”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与“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结构对称,之间断开,排除D。故选C。26.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D.“都登临封禅”有误,帝王封禅,多在泰山举行。故选D。27.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上奏揭发”于文不符,原文“须行还上之”只是打算等皇帝回来再上奏。故选D。2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清白吏,廉洁清官;遗,留给;不亦……乎,不也……吗。(2)得分点:恶,诋毁;恚望,怨恨;遣归,遣(之)归,让他回到。参考译文:杨震字伯起,是弘农华阴人。年少时爱好学习,曾师从太常桓郁修习《欧阳尚书》,明晓经义,博览群书,遇到问题能够深入研究穷尽其义,儒生们都送给他一个称号“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听说他贤能,因而征召他,举荐他为茂才,四次提拔他,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杨震秉性公正廉洁,不接受私人的请托。子孙常常吃粗食,徒步出行,他的老朋友和长辈里有人想要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被称为廉洁清官的子孙,把这留给他们,不也很丰厚吗!”永宁二年,邓太后驾崩,内宠开始横行霸道。安帝乳母王圣,自恃对皇帝有保护和养育的功劳,仰仗皇恩任性放纵;王圣的女儿伯荣尤其骄横淫逸,与原朝阳侯刘护的堂兄刘瑰私通,刘瑰于是娶她为妻,(从而)得以承袭刘护的爵位,官位升至侍中。杨震(对此)深恶痛绝,入朝上书说:“我听说高祖和群臣约定,不是功臣不能受封,所以按照经义礼制规定父亲死了儿子继承,兄长死了弟弟接续,来防止有人篡夺爵位。如今刘瑰没有别的功劳德行,只是因为娶了皇帝乳母的女儿,一时之间,已经位居侍中,又被册封侯爵,这种做法不合乎旧有的制度,也不符合常理。陛下应该借鉴以往的礼制,顺应上天的法则。”奏疏呈上去,皇帝没有理会。不久,河间有个男子赵腾前往京城上书,指陈政事得失。皇帝发怒,于是把他逮捕起来进行拷打,并把他关进监牢。结论是污蔑皇上不合道义。杨震又上书解救他说:“如今赵腾因为激烈揭发指责而犯的罪行,与亲手杀人触犯法律的罪行还是有差别的。我请求免除他的罪行,保全他的性命,以此来鼓励下层民众进言。”皇帝不予理会,赵腾最终横尸在国都集市上。恰逢永宁三年春天,皇帝东巡泰山,樊丰等人趁着皇帝在外,竞相修建宅第,杨震的属官高舒把大匠令史召来拷问,查得樊丰等人假托的诏书,备好奏疏,准备等皇帝返回时呈上。樊丰等人听说后慌张惊恐,正好遇到太史令说星变逆行,于是一起污蔑杨震说:“自从赵腾死后,杨震就怀有深深的怨怒;况且他是邓氏的旧部,有怨恨之心。”等到圣驾回宫,连夜派遣使者没收了他的太尉印绶,于是他便闭门谢客。樊丰等人再次诋毁他,于是请大将军耿宝上奏杨震不服罪,怀有怨恨,皇帝便下诏让他回到自己的原籍。杨震离开京城走到城西的几阳亭时,感慨地对几个儿子和众位门生说:“死亡是士人常有的事。我承蒙圣恩官居上位,痛恨奸臣狡猾却不能够诛杀,厌恶宠女祸乱却不能够禁止,我有何面目见日月啊!等我死的时候,用杂木做棺,不要归葬,也不要设立祠堂祭祀。”于是喝毒酒而死,享年七十多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本名旷,显宗后改为平。王莽时为郡吏,政教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烹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乃今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萌伤甚气绝,有顷苏,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后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任以郡职,上书荐平。会平遭父丧去官。服阕,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人或增赀就赋,或减年从役。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后以病免。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曰:“臣窃见琅邪王望、楚国刘旷、东莱王扶,皆年七十,执性恬淡,所居之处,邑里化之,修身行义,应在朝次。臣诚不足知人,窃慕推士进贤之义。”书奏,有诏征平等,特赐办装钱。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平再迁侍中,永平三年,拜宗正,数荐达名士承宫、郇恁等。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节选自《后汉书·刘平传》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B.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C.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D.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本文中的“显宗”“更始”就是年号。B.孝廉是我国封建时代科举制设立的考试科目之一,意为孝顺亲长、廉能公正。C.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要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阕”是终了的意思。D.乞骸骨意为向皇上乞回骸骨,归葬故乡。这是古代官员请求辞职或休假的委婉说法。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平治政有方,取得卓著政绩。做郡吏时,治理有贼寇的属县,所到之处,社会安定,任全椒县令,增加百姓财富,减少服役年限,百姓心怀感激。B.刘平信守承诺,受到贼寇敬重。逃难时被贼寇活捉,他与贼寇约定,侍奉母亲吃完饭再来受死,后果然如约而返,使贼寇大为感动,因此得以活命。C.刘平笃行节义,舍身救护郡守。建武初年,庞萌在彭城反叛,为保护郡守孙萌,他爬在孙萌身上,受了七处伤;孙萌死后,他又护送孙萌灵柩回乡。D.刘平德才兼备,多次受到荐举。做济阴郡丞时,太守刘育器重他,委以重任;显宗初,尚书卜射钟离意称赞他性情恬淡,修身行义;两人都曾举荐他。3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⑵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答案】29.B30.C31.A32.⑴刘平回到母亲藏身的地方,喂完母亲之后,就对母亲说:“刚才与贼人有约定,按道义来说不能欺骗他们。⑵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解析】2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更始时”是“天下乱”一句的前置时间状语,宜断开,排除AC两项;“平抱仲女而弃其子”,“平”是本句的主语,前面应断开,排除D。本句译为:更始年间,天下很乱,刘平的弟刘仲被贼所杀。后来贼人又忽然到来,刘平扶持老母,奔走逃难。刘仲的遗腹女才一岁,刘平抱仲女而抛弃亲生儿子。
故选B。30.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显宗’……就是年号”错误。“显宗”是庙号。B.“孝廉是我国封建时代科举制设立的考试科目之一”错误。“孝廉”是察举制的科目。D.“这是古代官员请求辞职或休假的委婉说法”错误。“乞骸骨”不指请求休假。故选C。3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增加百姓财富,减少服役年限”错误。正确的理解是:由于刘平实行德政,百姓自愿多出钱交赋税,提前服徭役。故选A。3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得分点:(1)“食”,给……吃饭;“白”,禀告,告诉;“期”,约定;“义”,按道义;(2)“以”,因此;“谬”,动词,弄错;“名”,说;“胜”,尽。参考译文: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本名旷,显宗后改为平。王莽时做了郡吏,守丘长,政教大行。后来每属县有盗贼,就派刘平去守卫,他所到之处都得到治理,从此一郡都称赞他的能耐。更始年间,天下很乱,刘平的弟刘仲被贼所杀。后来贼人又忽然到来,刘平扶持老母,奔走逃难。刘仲的遗腹女才一岁,刘平抱仲女而抛弃亲生儿子。母亲想回去抱他的儿,刘平不听,说道:“我的能力不能养活两个小孩,老二不能没有后代。”于是离去不顾,与母亲都躲进野泽之中。刘平早上出外找吃的东西,碰上饿贼,将烹刘平,刘平叩头道:“今早为老母找点野菜充饥,老母正等着我活命,愿能让我先回去,等母亲吃饭完毕,我一定回来让你们杀死。”于是流泪不止。贼人看他很诚恳,同情他让他回家。刘平回去,母亲吃完饭,就对母说:“刚才与贼人有约,不能欺骗别人。”于是回到贼人那里。众人都大吃一惊,彼此交谈道:“常听说有烈士,今天真正见到了。你走开罢,我们不忍心吃你。”于是刘平的性命得以保全。建武初年,平狄将军庞萌在彭城造反,打败了郡守孙萌。刘平当时又在做郡吏,冒着白刃伏在孙萌身上,遭了七处刀伤,困顿极了不知如何是好,便号哭请求道:“我愿用身子代替府君。”贼人便收拾兵器停止杀戮,并且说:“这人是位义士,莫杀他。”于是解散走开。孙萌伤势太重断了气,一会儿苏醒了,口渴找水喝。刘平从自己伤口取血给他喝。过了几天,孙萌终于死了,刘平于是包扎刀伤,扶送孙萌的棺木,送回本县。后来刘平被举为孝廉,拜为济阴郡丞,太守刘育十分重视他,任以郡职。丧服既满,授予全椒长。政治有恩惠,百姓很感激,有的增加工资或赋税,有的减少年龄提前从役。刺史、太守巡视辖区,全椒县监狱里没有关押的囚犯,百姓都自认为各得其所,刺史和太守不知询问什么,只颁布朝廷的诏书就离开了。后来生病免职。显宗初年,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推荐刘平和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道:“臣私下见琅邪王望、楚国刘旷、东莱王扶,都年已七十,秉性恬淡,所居的地方,邑里都得到感化,修身行义,应该在朝供职。臣不够了解他们的为人,只是羡慕推士进贤的意思。”书奏上,有诏书征召刘平等人,特赐置办行装的钱。到了朝廷后都拜为议郎,并多次引见。刘平再升为侍中,永平三年拜为宗正,几次推荐名士承宫、郇恁等。在位八年,因年老多病上疏请求退职回家,死在家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琼至,即拜议郎。三年,大旱。琼上疏顺帝曰:“广昔鲁僖遇旱,躬节俭,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迁尚书令。琼以前左雄所上孝廉之选,专用儒学文吏,于取士之义,犹有所遗,乃奏增孝悌及能从政者为四科,事竟施行。雄前议举吏先试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门,后尚书张盛奏除此科。琼复上言:“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帝乃止。出为魏郡太守,稍迁太常。和平中,以选入侍讲禁中。元嘉元年,迁司空。桓帝欲褒崇大将军梁冀,使中朝二千石.以上会议其礼。特进胡广等,咸称冀之勋德,其制度赍赏,以宜比周公锡之山川、土田、附庸。琼独建议曰:“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朝廷从之。冀意以为恨。永兴元年,转太尉。梁冀前后所托辟召,一无所用。虽有善人而为冀所饰举者,亦不加命。梁冀被诛,大尉胡广、司徒韩演、司空孙朗皆坐阿附免废,复拜琼为太尉。以师傅之恩,而不阿梁氏,乃封为邟乡侯,邑千户。琼辞疾让封六七上,言旨恳恻,乃许之。梁冀既诛,琼首居公位,举奏州郡素行贪污至死徙者十余人,海内由是翕然望之。寻而五侯(注)擅权,倾动内外,自度力不能匡,乃称疾不起。四年,以寇贼免。永兴七年卒,时年七十九。赠车骑将军,谥曰忠侯。(选自《后汉书·黄琼传》,有删改)(注)五侯,东汉桓帝时五名同时被封侯的宦官。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B.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C.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D.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廉,汉朝中央政府组织考试,考试合格者任以官职,被任官职的人称为“孝廉”。B.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所居住的地方,因所居住的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C.二千石,文中指官阶等级。因官员所得俸禄以米谷为标准,故以“石”称之。D.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助其夺取天下。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琼屡召不就,勉强做官。他出身官员之家,官府连年征召他,他没有答应;公卿向朝廷推荐他,他前往京城途中因称病被弹劾,最后做了官。B.黄琼提议革新,关注选才。他认为以儒学取士有弊端,提议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艺术生学业保证书
- 家电管道购销合同
- 汽车制造原材料采购书
- 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改造与站点设计考核试卷
- 动静脉血管手术后护理
- 样品英文合同模板
- 照明产品批发销售合同范例
- 病毒研究所的劳务派遣合同(2篇)
- 河南矿山劳务合同范例
- 医药批发企业岗前培训
- 土壤学-李保国-土壤学习题集
- 颈托的正确使用课件
- 神奇的热敏灸疗法课件
-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第5版)习题答案
- 浅议线性代数中的数学文化课件
- 食品新产品开发及配方设计课件
- 线性系统理论-郑大钟(第二版)课件
- 四川省乐山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细胞生物学(全套1047张课件)
- 河南省周口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完整版)幼儿园大班测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