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五县联合质检高二历史参考答案_第1页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五县联合质检高二历史参考答案_第2页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五县联合质检高二历史参考答案_第3页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五县联合质检高二历史参考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五县联合质检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出卷人:清流一中曾秀芹审题人:清流一中江丽萍一、选择题: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和明朝时期的中国。据材料“泉州从一个国际性的港口沦为一个地方性的港口”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泉州发展迅速,而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泉州在对外关系中的地位下降,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而不是流出,排除B项;朝贡贸易是官方主导下的贸易,明朝海禁政策并不禁止朝贡贸易,材料中泉州港口地位的下降是由于海禁政策的实行,而不是因为朝贡贸易的衰落,排除C项;丝绸之路在明朝时期并未完全废止,排除D项。故选A项。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拜占庭帝国金币在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反映出南北朝时期北魏政权与拜占庭帝国之间有商贸往来,所以A项正确;“广泛”表述程度过重,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垄断”贸易,排除C项;材料不能证明是民间贸易还是官方贸易,也不能体现频繁,排除D项。故选A项。3.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的世界。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这就要求各国统一汇率及兑换机制,以适应贸易不断扩大的趋势,C项正确;当时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尚未产生,排除A项;这样做不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排除B项;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不能消除国际贸易隔阂,排除D项。故选C项。4.A【详解】从关键词“依山”“”傍水”,及“环境理念”可选择A,排除其他选项。5.B【详解】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与特点。据材料“苏杭型”“虽然也是封建地主的集中地,但工商业的比重较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口镇和盛泽镇都是明清时期有名的工商业集镇,故B项符合题意。南京、洛阳、曲阜、北京与材料中描述的“苏杭型”城市的特征不符,排除A、C、D项。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近代、现代(世界)。据材料可知,自文明产生以来,城市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速度加快,结合所学可知,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水平,进而推动了城市人口的增加,推动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古代以来城市化水平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政治环境并非一直稳定,排除A项;工业革命之前,城市化也在不断发展,排除B项;城市人口的增长是城市化的表现,不是城市化发展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晚清铁路建设路轨修建标准不统一,不能有效整合全国铁路资源,这是因为晚清铁路多为西方列强主持修筑,多分布在列强的势力范围内,方便其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分而治之,C项正确;近代铁路修筑技术并不会导致轨距存在差异,排除A项;不同地区地质条件属于客观因素,不属于根源,排除B项;材料都属于修筑铁路,无法反映工业革命进程的差异,排除D项。故选C项。8.B【详解】本题考查清末民初交通发展的影响。材料描述的是清江浦的兴衰历程,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江浦因运河而崛起,后因“河运失效”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由此可知清江浦的兴衰源于交通,B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的过分解读,且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是材料中的表现,而非推断出的内容,排除;材料未提及政府政策变化,排除D项。9.C【详解】结合所学,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2014年伊安铁路二期顺利通车,故选C项;日本新干线建成于1964年,故排除A项;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但世界第一的说法错误,故排除B项;日本是第一个商业运营高铁的国家,故排除D项。1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出现的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是东汉末期的《伤寒杂病论》,B项正确;《黄帝内经》最晚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千金方》和《唐本草》都是唐朝时期的著作,排除CD项。故选B项。11.B【详解】根据材料“14世纪,面对黑死病的大流行,时人雅科迈认为腐坏的空气被吸入人体,会损害器官;戈恩提勒指出病人呼出的气体带有致病的‘种子’;瓦勒斯库斯则强调病人呼出的气体会污染空气。”可知,面对黑死病大流行,对腐坏的空气被吸入人体,会损害器官,病人呼出的气体带有致病的“种子”,病人呼出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等认识的提出,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疫病的传染,正在为隔离传染源提供了学理依据,B项正确;材料没有描述疫病成因,而是疫病的传播,排除A项;扼制了疫病大规模传播,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改变了人类对细菌的无知状态,与材料描述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温疫论》是中国古代温病学说的标志性著作,如今临床医生应用其中的理、法、方、药治疗一些传染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可知,《温疫论》对现代传染病的诊治具有指导作用,体现了温病学说对现代医学的影响,反映出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D项正确;材料仅体现《温疫论》和温病学说对现代医学的影响,未体现明清科技的璀璨辉煌,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西结合的诊治理念,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古代医学成就,而非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3.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鉴于世人传抄的儒家经典多有讹误,议郎蔡邕把部分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为人们提供经书的正确版本,这有利于当时民众传承传统文化,故选C项。材料中“刻在石碑上”无法说明汉代造纸技术推广的状况,排除A项;五经被各阶层认同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儒学复兴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4.A【详解】“元夜燃灯”“寒食扫墓”与佛教的“燃灯礼佛”“扫塔”之说有一定关系,说明佛教的一些观念影响了社会习俗,反映了佛教融入中国社会,A项正确。15.B解析:依据材料“并研习儒家文明,以此表明他并非西夷”,可见利玛窦学会了适应中华文化,促进了文明间的交流,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佛教,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闭关锁国,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儒学教化功能逐渐异化,排除D项。16.B【详解】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选择B:材料中“中国文化…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邻居族群的文化,甚至‘自己’和‘别人’融合为一个新的‘自己’”体现了中国文化博采众长,对其他文化具有包容性。排除A:材料中没有强调中华文化的本土性。排除C:材料中没有提及中华文化是否连续发展。排除D:材料涉及的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是具有共同特质的凝聚性。17.B【详解】据材料“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可知,材料反映了楔形文字由单纯的记账工具到辅助记忆,再到记录口语,最后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表明文字的功能是不断完善的,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楔形文字功能的演进”,而未涉及是因为社会发展需求导致其演变,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楔形文字功能的演进”,而C项反映的是文字的先天功能,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楔形文字功能的演进”,而不是“文字的书写”,排除D项。故选B项。18.D【详解】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的记载取得了惊人的考古成果,由此说明《荷马史诗》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并不能因此说明《荷马史诗》就是一手史料,故选D项,排除A项;谢里曼考古研究的是古希腊文化,而不是古罗马帝国,故排除B项;谢里曼的考古取得了惊人成果,但并不能因此证明特洛伊是当地最早的城市,故排除C项;19.A【详解】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便利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殖民扩张。据此分析材料,500年前欧洲人来到非洲的主要目的是殖民掠夺,传播宗教只是幌子,但《圣经》的传播反映了文化的融合;“象牙”的拥有者发生变化,反映了经济方面的冲突,故A项正确。20.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弧”区域是东南“中原”区域与西北“草原”区域的交融区,由此可见“中国弧”为区域文明融合交流提供了可能,故选A。材料体现农耕与游牧文明的交流而非隔绝,排除B;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不是“决定性”影响,排除C;材料未体现农业的关键性作用,排除D。2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乙处是两河流域,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赫梯人最早掌握了冶炼铁器的技术。A项正确。希腊人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排除B项;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是古代西亚乌尔第三王朝创始者乌尔纳姆颁布的《乌尔纳姆法典》,排除C项;赫梯人没有统一西亚北非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22.D【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华工出国”和清政府“外交政策”问题,据题干信息可知,清政府与外国政府通过签订条约禁止买卖华工,通过设立领事馆保护当地的中国人,这都是近代外交手段维护本国国民利益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和西班牙民主制度无关,排除A项;“全面保障”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华工推动美洲经济发展这一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23.A【详解】本题考查现代社会的难民问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由材料可知,1975—2015年,难民输出大国输出的难民不仅在数量上出现了暴增,而且难民输出大国的地域分布也呈现分散化趋势,这表明难民问题已经很难通过个别国际机构、慈善组织以及区域性的国家集团加以解决,亟须加强国际合作,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联合国便通过了多个专门针对难民问题的法律性文件,故排除B、C两项;难民输出大国中出现欧洲国家和南美洲国家,并不能说明亚非国家的难民问题因经济发展面有所缓解,故排除D项。24.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的影视作品、著作、饮食等在美国非常流行,而且欧洲优秀人才大量去往美国,这说明美国对欧洲影响很大,深入欧洲,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欧美关系以及欧美合作,排除A、B项;材料并未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市场争夺,排除C项。故选D项。二、主观题25、变化1:大运河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元朝运河不再以洛阳为中心,裁弯取直,航程大大缩短。原因:隋朝的都城在长安,各项功能的发挥依赖于东都洛阳作为枢纽;而元朝的都城在大都,洛阳的作用不复存在,故去曲取直。(4分)变化2:开通大运河的功能发生了巨变。原因:隋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贯通南北,巩固国家统一;元朝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开通大运河有助于巩固统一、解决北方粮食问题、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与发展、推动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4分)26.信息:匈奴单于来朝,汉元帝赐宫女;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王昭君在匈奴生子,并从胡俗再嫁;和亲旨在稳定边境。(照抄原文不给分,任答其中两点4分)注意问题:广泛收集史料,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对史料进行甄别辨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任答其中两点4分)27.(1)变化状况:人口数量有所增长;人口区域分布不平衡;人口分布比例黄河流域减小,长江流域增大迅速,珠江流域也在增大;北人南迁。(8分)影响:助推了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6分)(2)主要因素: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6分)启示:移民应着眼于解决区域间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不平衡问题;移民应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等为出发点和归宿等。(4分)28、示例:观点: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着某些现代化的因素。(2分)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和谐”民本”无为”“法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