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考点大全笔记(带答案)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考点大全笔记(带答案)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考点大全笔记(带答案)_第3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考点大全笔记(带答案)_第4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考点大全笔记(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考点大全笔记

单选题1、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C.

稀释浓硫酸D.

读出液体的体积答案:DA、使用酒精灯时,禁止用一盏燃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A项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B项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C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图中所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2、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室温(25℃)下往石灰水中不断加入氧化钙B.往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C.碳酸钙高温分解D.往硫酸和盐酸的混合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答案:A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温度最高,随后温度有逐渐下降到室温,起始温度是25℃,故错误;B、向一定质量的CuSO4和稀H2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质量增大,所以硫酸铜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少,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硫酸铜的质量分数减少到0,故正确;C、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减小,然后不变,而反应前后钙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固体中钙的质量分数开始不变,然后增大,最后不变,故正确;D、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所以一开始时就有沉淀生成,反应结束后,沉淀质量最大,不再改变,故正确。故选A。3、某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关于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铜B.该物质一定是纯碱的水溶液C.可以将pH试纸放入该物质的稀溶液中测其pHD.向该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的pH一定变小答案:D分析:可以使紫色石蕊变蓝的是碱性的物质,比如常见的有可溶性的碱、碳酸钠、碳酸氢钠等;A、氢氧化铜不可溶是沉淀,不可以使紫色石蕊变蓝,故A错误;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可以使紫色石蕊变蓝,但是不一定是纯碱,还有别的可能,故B错误;C、测定pH,需要将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然后在pH试纸上测定,故C错误;D、加入酸一定会和碱性物质反应,导致pH升高,故D正确。故选D。小提示:4、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固体氢氧化钠可用作干燥剂,是利用了它的哪种性质()A.白色固体B.吸水性C.腐蚀性D.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答案:B固体氢氧化钠可用作干燥剂,是利用了它的吸水性。故选:B。5、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过滤C.加热液体D.稀释浓硫酸答案:C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和试剂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项错误;B、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管口应紧贴烧杯内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项错误;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故本选项操作正确,故选项正确;D、稀释浓硫酸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选项错误。故选C。6、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⑤答案: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CO2+H2O=H2CO3,是气体的体积减小,大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烧杯中水进入到试管中,试管内液面上升,①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电离是溶液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而试管内的液体变红,②正确。正确的说法是①②,故选A。7、分别向甲、乙、丙三种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甲溶液变红色,乙溶液变蓝色,丙溶液变紫色。则它们的pH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甲、丙D.丙、甲、乙答案:B乙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说明乙显碱性,溶液的pH大于7;丙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说明丙显中性,溶液的pH等于7;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甲显酸性,溶液的pH小于7;故选B。点睛:要充分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的pH大小的关系及其石蕊试液与酸碱性溶液相互作用显色方面的知识。8、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A.HClB.Na2CO3C.KNO3D.FeCl3答案:BA、HCl与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能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钙和水,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B、Na2CO3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C、KNO3与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D、FeCl3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故选:B。9、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A.熟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可用做冰箱除味剂C.氮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D.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答案:CA、熟石灰呈碱性,可和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正确;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可除去异味,用做冰箱除味剂,正确;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错误;D、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正确;故选C。10、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Fe+6HCl=2FeCl3+3H2↑B.Fe3O4+8HCl=FeCl2+2FeCl3+4H2OC.SO2+2NaOH=Na2SO4+H2OD.C+2CuO2Cu+CO2答案:BA、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是氯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四氧化三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多选题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CaCO3和MgCO3固体混合物9.2g与100g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O2气体的质量为4.4gB.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含S量为a%,则混合物中Fe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为7:8C.密闭容器中CO和CO2混合气体5g与足量CuO反应,得到6.6gCO2,则混合气中C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为2:3D.Mg和Fe的混合物4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H2质量为0.2g,则该混合物中Mg元素的含量为30%答案:ADA、

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氯化氢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均为73:44,则将CaCO3和MgCO3固体混合物9.2g与100g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O2气体的质量为;由极值法可知产生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10g、碳酸镁8.4g,则碳酸钙和碳酸镁的混合物9.2g,也能产生4.4g二氧化碳,正确;B、FeSO4和Fe2(SO4)3中硫与氧的质量比均为32:

(16×4)=1:2,混合物含S量为a%,则混合物中氧元素含量为a%×2=2a%,混合物中共3种元素,故Fe元素含量为1-

a%-2a%=1-3a%,故Fe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不是7:8,错误;C、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密闭容器中CO和CO2混合气体5g与足量CuO反应,得到6.6gCO2,气体增加质量就是一氧化碳得到氧元素质量6.6g-5g=1.6g,1个一氧化碳分子得到1个氧原子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则混合气中一氧化碳质量为,故二氧化碳质量为5g-2.8g=2.2g,C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为:=9:16,错误;D、如果Mg和Fe的混合物4g中Mg元素的含量为30%,则镁质量为4g×30%=1.2g,铁质量为4g-1.2g=2.8g

由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生成H2质量为0.1g+0.1g=0.2g,正确。故选AD。12、鉴别下列各组中的三种物质,所选试剂或用品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待鉴别物质所选试剂或用品ANaOH溶液、稀HCl、稀H2SO4紫色石蕊试液BNaOH溶液、NaCl溶液、食醋酚酞试液CNaOH固体、NaCl固体、NH4NO3固体水D蒸馏水、NaCl溶液、Na2CO3溶液pH试纸A.AB.BC.CD.D答案:BC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NaOH溶液、稀HCl、稀H2SO4分别显碱性、酸性、酸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示蓝色、红色、红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错误;B、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NaOH溶液、NaCl溶液、食醋分别显碱性、中性、酸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红色、无色、无色,再将显无色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色溶液中,能使红色消失的是食醋,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可以鉴别,正确;C、NaOH固体、NH4NO3固体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溶液的温度分别升高、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正确;D、用pH试纸分别测定pH,等于7

的是蒸馏水、NaCl溶液,大于7的是碳酸钠溶液,不能鉴别,错误。故选BC。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温下将

5.6

g

生石灰溶解在

94.4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等于7.4%B.等质量的质量分数均为

4%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显酸性C.将

6

g

碳放在盛有

12

g

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两者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物质是纯净物D.将某镁铝合金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H2为

0.4

g,则该合金的质量可能是

4

g答案:BDA.

常温下将

5.6

g

生石灰溶解在

94.4

g水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常温下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故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错误;B.

等质量的质量分数均为

4%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充分反应,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后盐酸过量,所得溶液显酸性,正确;C.

碳和氧气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将

6

g

碳放在盛有

12

g

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碳、氧气的质量比,故两者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物质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错误;D.

将某镁铝合金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H2为

0.4

g,则该合金的质量为4.8g~3.6g,可能是

4

g,正确;故选BD。填空题14、2019年春节起,常州大部分地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开启了龙城环保新时代。(1)“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标志是_____________。(2)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可以减少噪声污染、火灾等,还以少SO2和___________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空气质量。(3)爆竹中常含有硫、硝酸钾和木炭的混合粉末,点燃后生成硫化钾(K2S)、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含硫燃料燃烧产生的SO2会形成____________型酸雨,酸雨的pH___________(填序号)。A

小于5.6

B

等于7

C

大于7答案:

C

可吸入颗粒物

S+2KNO3+3C

K2S+N2↑+3CO2↑

硫酸

A分析: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生成亚硫酸,硫、硝酸钾和木炭的混合粉末,点燃后生成硫化钾(K2S)、氮气和二氧化碳。(1)“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标志是C。(2)燃放烟花爆竹会生成二氧化硫和其它固体颗粒物,故还以少SO2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空气质量。(3)爆竹中常含有硫、硝酸钾和木炭的混合粉末,点燃后生成硫化钾(K2S)、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含硫燃料燃烧产生的SO2会形成硫酸型酸雨,酸雨的pH小于5.6,故选A。小提示:pH小于7,溶液显酸性,pH等于7,溶液呈中性,pH大于7,溶液显碱性,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15、如图表示的是向盛有l0mL稀的甲溶液(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中,加入乙溶液(相同浓度)后,溶液pH的变化曲线.已知甲、乙分别是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请分析曲线回答问题:(1)甲是

_____

溶液;(2)当加入乙溶液的体积为

_____

mL时,甲、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3)当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存在的微观粒子有

_____

(指示剂除外);(4)为理解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两者之间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绘制了如图.请你在右边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化学用语:

_______答案:

NaOH

9

H+、Cl-、Na+

分析:由图示可知原甲溶液pH>7,显碱性,加入乙溶液后溶液pH逐渐减小直至pH<7,图示可知当加入乙的量为9mL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