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原理与案例 课件 第11章 无形资产评估_第1页
资产评估:原理与案例 课件 第11章 无形资产评估_第2页
资产评估:原理与案例 课件 第11章 无形资产评估_第3页
资产评估:原理与案例 课件 第11章 无形资产评估_第4页
资产评估:原理与案例 课件 第11章 无形资产评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产评估:原理与案例第10章

无形资产评估无形资产评估概述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 主要无形资产的评估及案例 一、无形资产的含义二、无形资产的分类三、无形资产的特性四、影响无形资产评估值的因素五、无形资产评估的目的和前提六、无形资产评估的程序第1节无形资产评估概述

根据《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的定义,无形资产是特定主体所拥有或者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持续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正确理解无形资产的含义,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2)无形资产往往由特定主体排他地占有。(3)无形资产必须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持续地产生效益。一、无形资产的含义按照不同的标准,无形资产可做如下分类:(1)根据取得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自创无形资产和外购无形资产。(2)根据有无专门法律保护,无形资产可以分为有专门法律保护的无形资产和无专门法律保护的无形资产。(3)根据能否独立存在,无形资产可以分为可确指无形资产和不可确指无形资产。(4)根据性质和内容构成不同,无形资产可以分为知识型无形资产、权利型无形资产、关系型无形资产和组合型无形资产。(5)根据技术含量不同,无形资产可以分为技术型无形资产和非技术型无形资产。二、无形资产的分类无形资产发挥作用的方式明显区别于有形资产,因而在评估时需牢牢把握其固有的特性。(一)附着性(二)共益性(三)积累性(四)替代性三、无形资产的特性一般来说,影响无形资产评估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取得成本(二)机会成本(三)效益因素(四)使用期限(五)技术成熟程度(六)转让内容(七)发展趋势、更新换代的速度(八)市场供需状况(九)同行业同类无形资产的价格水平(十)价格支付方式四、影响无形资产评估值的因素(一)无形资产评估的目的无形资产评估的目的是评估与无形资产有关的资产业务。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无形资产的拥有者或控制者将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转让或对外投资,表现为单项资产评估;二是在企业整体或部分产权变动时,如企业股份制改造、合资、兼并等,对企业资产所包含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二)无形资产评估的前提无形资产之所以可以成为转让、投资的主体,是因为它可以为其控制主体带来额外收益,因此以无形资产产权变动为目的的评估前提应该是无形资产能够带来追加收益。另外,倘若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可以帮助其在市场中形成垄断,并通过垄断价格获得垄断利润,这时,就可以通过测算利润来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五、无形资产评估的目的和前提

无形资产评估程序是评估无形资产的操作规程。评估程序既是评估工作规律的体现,也是提高评估工作效率、确保评估结果科学有效的保证。无形资产评估一般按下列程序进行。(一)明确评估目的(二)鉴定无形资产(三)搜集相关资料(四)确定评估方法(五)撰写报告,得出评估结论六、无形资产评估的程序

收益法成本法市场法第2节无形资产评估方法一、收益法(一)收益法的含义及其基本公式收益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将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方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收益法是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采用收益法对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的基本公式可以表示如下:P=式中:K——无形资产分成率;Rt——第t年的分成基数(销售收入、销售利润或超额收益);t——收益期;r——折现率;T——所得税率一、收益法(二)收益法中各项技术指标的确定1.收益额的确定2.折现率的确定3.收益期限的确定一、收益法(二)收益法中各项技术指标的确定1.收益额的确定收益额的测算是采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的关键步骤。无形资产是附着于有形资产发挥作用并产生共同收益的,因此,收益法关键问题是如何从这些收益中分离出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额。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四种。(1)直接估算法

(2)差额法(3)分成率法(4)要素贡献法直接估算法是直接对比分析未使用无形资产与使用无形资产的前后收益情况,确定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额。从无形资产带来的经济利益看,可将无形资产分为收入增长型和费用节约型。1)收入增长型无形资产形成的超额收益一是生产的产品能够以高出同类产品的价格销售;二是生产的产品采用与同类产品相同价格的情况下,销售数量大幅度增加,市场占有率扩大,从而获得超额收益。第一种原因形成的超额收益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R=(P2-P1)Q(1-T)式中:R——超额收益;P2——使用后单位产品价格;P1——使用前单位产品价格;Q——产品销售数量(假定不变);T——所得税税率。

(1)直接估算法

第二种原因形成的超额收益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R=(Q2-Q1)(P-C)(1-T)式中:R——超额收益;Q2——使用后产品销售数量;Q1——使用前产品销售数量;P——单位产品价格(假定不变);C——产品单位成本;T——所得税税率。(1)直接估算法

2)费用节约型无形资产形成的超额收益费用节约型无形资产是指无形资产的应用,使得生产产品中的成本费用降低,从而形成超额收益。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R=(C1-C2)Q(1-T)式中:R——超额收益;C2——使用后产品单位成本;C1——使用前产品单位成本;Q——产品销售数量(假定不变);T——所得税税率。收入增长型无形资产和费用节约型无形资产的划分是人为地假定其他资产因素不变。而现实中,无形资产应用后其他资产因素也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是各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评估时应根据情况具体地测算。(1)直接估算法差额法是在当无法将使用无形资产和没有使用无形资产的收益情况进行对比时,从采用无形资产和其他类型资产在经济活动中的综合收益与行业平均水平比较时得到的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时需要具备如下四个步骤。第一,收集有关使用无形资产的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资料进行盈利分析,得到经营利润和销售利润率等基本数据。第二,对上述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占用情况(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已有账面价值的其他无形资产)进行统计。第三,收集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等指标。第四,计算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超额收益=净利润-净资产总额×行业平均收益率或超额收益=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利润率-销售收入×每元销售收人平均占用资金×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计算出来的超额收益,有时并不完全是由被评估无形资产带来的(除非能够认定只有这一种无形资产存在),往往是一种组合无形资产超额收益,还需进行分解处理。(2)差额法分成率是指无形资产收益是通过分成率来获得的,它是目前国际和国内技术交易中最为常用也是最为实用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无形资产收益额=销售收入(利润)×销售收入(利润)分成率×(1-所得税税率)两个分成率可以相互推算,因而,确定利润分成率就可确定收入分成率。因为,收益额=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分成率×(1-所得税税率)=销售利润×销售利润分成率×(1-所得税税率)所以,销售收入分成率=销售利润分成率×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分成率=销售收入分成率÷销售利润率利润分成率是以无形资产带来的追加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为基础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无形资产带来的追加利润无法直接计算,就需采用间接方法获得。因此,确定无形资产转让的利润分成率的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种。(3)分成率法1)边际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是选择两种不同的生产经营方式比较:一种是运用普通生产技术或企业原有技术进行经营;一种是运用转让的无形资产进行经营。后者的利润大于前者利润的差额,即投资于无形资产所带来的追加利润;然后测算各年度追加利润占总利润的比重,并按各年度利润现值的权重求出无形资产经济寿命期间追加利润占总利润的比重,即评估的利润分成率。这种方法的关键是科学分析追加无形资产投入可以带来的净追加利润,这也是购买无形资产所必须进行决策分析的内容。边际分析法有如下三个步骤。第一,对无形资产边际贡献因素进行分析:①新市场的开辟,垄断加价的因素;②消耗量的降低,成本费用降低;③产品结构优化,质量改进,功能费用降低,成本销售收入率提高。第二,测算无形资产寿命期间的利润总额及追加利润总额,并进行折现处理。第三,按利润总额现值和追加利润总额现值计算利润分成率。计算公式为:利润分成率=∑追加利润现值÷∑,利润总额现值(3)分成率法2)约当投资分成法边际分析法是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对提高生产率的贡献来计算,过程明了,易于被人接受。但是由于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作用往往互为条件,在许多场合下较难确定购置的无形资产贡献率。因而,还需寻求其他途径。由于利润往往是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无形资产通常具有较高的成本利润率,可以考虑采取在成本的基础上附加相应的成本利润率,折合成约当投资的办法,按无形资产的折合约当投资与购买方投入的资产约当投资的比例确定利润分成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确定无形资产约当投资量时,适用成本利润率按转让方无形资产带来的利润与其成本之比计算。没有企业的实际数时,按社会平均水平确定。确定购买方约当投资量时,适用的成本利润率按购买方的现有水平测算。(3)分成率法与有形资产相同,无形资产的风险报酬率也是由无风险报酬率与风险报酬率两部分组成的。一般地讲,与有形资产相比,投资无形资产的收益较高,风险率也较强。因此,适用于无形资产的风险报酬率往往高于有形资产。评估的时候需要根据影响无形资产获利能力的各种因素分析判断被估无形资产获得某种程度收入的概率,科学地测算其风险报酬率,进而确定恰当的折现率。此外,需要注意折现率的口径应与收益额的口径一致。2.折现率的确定评估实践中,确定收益期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法定年限法法律、合同分别规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孰短原则确定;法律未规定有效期限,企业合同规定受益年限的,按受益年限确定。(2)更新周期法根据无形资产的更新周期评估其剩余经济年限,对部分专利权、版权和专有技术来说,是比较适用的方法。无形资产的更新周期有两大参照系:一是产品更新周期;二是技术更新周期。采用更新周期法,通常是根据同类无形资产的历史经验数据,运用统计模型来分析,而不是对无形资产逐一进行更新周期的分析。(3)剩余寿命预测法剩余寿命预测法是直接评估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经济年限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产品的市场竞争状况、可替代技术进步及更新的趋势作出的综合性预测。3.收益期限的确定(一)成本特性采用成本法评估无形资产价值,首先要了解无形资产在成本上所具有的特殊属性。由于我国现行有关制度的规定以及无形资产的形成特点,造成无形资产成本具有不同于有形资产成本的特性。1.不完整性2.弱对应性3.虚拟性

二、成本法(二)成本法的应用采用成本法评估无形资产,其基本公式为:无形资产评估值=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成新率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是指现时市场条件下重新创造或购置一项全新无形资产所耗费的全部货币总额。根据企业取得无形资产的来源情况,无形资产可以划分为自创无形资产和外购无形资产。自创无形资产和外购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构成和评估方式不同,需要分别进行估算。二、成本法1.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估算自创无形资产的成本是由创制该资产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费用构成的。如果自创无形资产已有账面价格,由于它在全部资产中的比重一般不大,可以按照定基物价指数作相应调整,即可得到重置成本。但在实务上,自创无形资产往往无账面价格,需要进行评估。其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核算法(2)倍加系数法

二、成本法3.成新率的估算无形资产不存在有形损耗,只存在功能性损耗与经济性损耗。其成新率的确定可以采用类似于有形资产的方法来确定。一般采用专家鉴定法和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确定。(1)专家鉴定法。它是指从邀请的有关技术领域的专家对被评估无形资产先进性和适用性做出的判断中确定其成新率的方法。(2)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它是由评估人员通过对无形资产剩余经济寿命的预测和判断,从而确定其成新率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成新率=剩余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剩余使用年限)×100%二、成本法(三)评估模型1、零增长模型假设未来收益增长率为零,即未来每期收益相等,均为固定值A。2、固定(高顿)增长模型假设未来收益增长率为固定常数g,未来收益永续存在,并且模型中折现率r大于收益增长率g。3、两阶段增长模型假设企业未来收益的增长分为两个阶段:增长比率不稳定的初始阶段(1至n年)和之后永续稳定增长阶段(n+1年至永续)。4、三阶段增长模型假设企业未来收益的增长划分为三个阶段:高速增长的初始阶段(1至年)、增长率下降的过渡阶段(至年)和随后永续低增长的稳定阶段(至永续)。二、收益法(四)评估程序1、选择收益折现模型2、未来收益预测3、估算折现率4、估算企业价值

二、收益法(五)评估参数的确定1、收益期限的确定2、收益的确定(1)收益形式的选择(2)未来收益的预测3、折现率的确定(1)股权资本成本①资本资产定价模型②无风险收益率的确定③市场风险溢价④β值的计算(2)债权资本成本(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二、收益法(一)基本原理资产基础法的理论基础是“替代原则”,在重估企业资产价值的过程中,重估资产的价值应与具有相同用途的替代品的市场价值相等。因而,分别评估企业各项资产的价值进行累加,然后减去负债的评估价值,最终得出企业净资产的评估价值。(二)适用范围1、适用前提一般而言,资产基础法适用前提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历史资料的可获得性。第二,评估企业资产可继续使用,即各单项资产处于继续使用状态或假设处于继续使用状态。2、适用企业类型(1)新设立企业。(2)资本密集型企业。(3)投资或控股型企业。(4)非持续经营企业。三、资产基础法(三)评估程序运用资产基础法评估企业价值,一般按以下步骤开展评估工作:1、前期准备工作(1)准备评估所需相关资料(2)明确评估目的(3)确定评估范围与对象(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