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安全知识案例分析题及答案_第1页
应急安全知识案例分析题及答案_第2页
应急安全知识案例分析题及答案_第3页
应急安全知识案例分析题及答案_第4页
应急安全知识案例分析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一:某铝材公司主要生产工艺为将铝锭及配料装入熔炼炉,经扒渣、搅拌、取样分析后进行深井铸造,主要生产设备包括熔炼炉、深井铸造机、锯切机、铣面机、除尘系统等。对铝粉尘,采用旋风除尘器+袋式外滤除尘器除尘。厂区设天然气地上调压站,外接市政燃气管网,向熔炼炉燃烧器提供燃料;水、电由厂外管线供给。该公司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过程中聘请安全咨询机构进行技术辅导。在自评阶段,安全咨询机构对该公司标准化建设的生产现场开展全面排查。经现场检查,对熔铸车间提出如下整改项:①进入车间的天然气管道未设隔断装置;②天然气管道穿过车间办公室;③固定式熔炼炉的铝水出口未设置机械锁紧装置;④固定式熔炼炉高温铝水出口与流槽的接口未设液位传感器及相应的快速切断间和紧急排放阀;⑤存放铝锭的地面潮湿;⑥钢丝卷扬系统未设置不间断应急电源;⑦引锭盘托架钢丝绳未定期检查和更换;⑧铸造结束后,未确认铸锭完全凝固即吊出铸锭;⑨铝渣超过渣箱上沿。该公司对检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逐项制定了整改计划,限期整改。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公司熔铸车间存在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2.提出熔铸车间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3.分析铝粉尘除尘系统安全防范措施。案例一答案:1.熔铸车间存在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1)固定式熔炼炉的铝水出口未设置机械锁紧装置。(2)固定式熔炼炉高温铝水出口与流槽的接口未设液位传感器及相应的快速切断阀和紧急排放阀。(3)钢丝卷扬系统未设置不间断应急电源(4)引锭盘托架钢丝绳未定期检查和更换。2.熔铸车间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1)天然气燃烧器应有关点火、检修、隔断、吹扫放散等安全措施。(2)铸造浇注时应设铝液紧急排放和储存设施,熔炼炉应设置炉眼机械锁紧装置。(3)深井铸造机的浇注冷却系统应设置应急冷却水源,应急水源管道应并联安装2个控制阀,或设常闭电磁阀(自动控制阀)。(4)固定式熔炼炉的铝水出口与流槽、流槽与铸造模盘两处接口位置,应配置液位监测和联锁报警装置,配置的液位传感器应与铝水流槽上的快速切断阀和紧急排放阀联锁。(5)浇注区域应采取防止积水措施,浇注时应预热流槽等接触铝液的设施。(6)深井铸造结晶器的冷却水系统应配置进出水温度、进水压力、进水流量监测报警装置;监测报警装置应与流槽上的快速切断阀和紧急排放阀联锁。(7)钢丝卷扬系统应设置不间断应急电源;引锭盘托架钢丝绳应定期检查和更换。3.分析铝粉尘除尘系统安全防范措施:(1)除尘系统采用预防和控制粉尘爆炸的措施,如泄爆装置、惰化装置、隔爆装置、抑爆装置,并设保护联锁。(2)除尘器与进、出风管及卸灰装置的连接处采用防静电措施。(3)采用锁气卸灰器,设置锁气卸灰器运行异常监测报警装置(4)除尘器工作时应保持负压状态。案例二:某钢铁联合企业主要设备有2600m3高炉一座(1号高炉),1280m3高炉一座(2号高炉),110t转炉三座,15×104m3高炉煤气柜两座(工作压力为8~10kPa,工作温度为35℃),10×104m3转炉煤气柜一座(工作压力为3kPa,工作温度为60℃)。当地大气压101.13kPa。已知标准条件下(25℃,1个大气压),高炉煤气的密度为ρ高炉=1.30kg/m3,转炉煤气的密度为ρ转炉=1.35kg/m3。2018年4月,该钢铁联合企业启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复评工作。评审人员对照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相关标准,对该企业炼铁、炼钢、煤气3个单元设备设施进行现场核查,发现:(1)炼铁单元,2号高炉出铁口平台附近设置的水龙头漏水致使其下小坑积水,炉前工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齐全;2号高炉操作室内CO报警器送检中,现场未见其他报警器;2号高炉风口平台CO报警器故障失效。(2)炼钢单元,在钢包吊运线路上设置有员工休息室;冶金铸造起重机吊运钢水过程中人员在下方行走。(3)煤气单元,高炉煤气柜未设置活塞倾斜度检测装置;转炉煤气柜前未设置氧含量分析仪;通往炼钢的焦炉煤气支管引接处未设置隔断装置;高炉煤气管道部分冷凝物排水器连接管仅设置一道阀门。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应急管理部令第10号),分别列出炼铁、炼钢、煤气3个单元存在的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2.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计算转炉煤气柜最大煤气储存量并判断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3.列出2号高炉风口平台安全检查要点。4.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列出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的内容。案例二答案:1.炼铁、炼钢、煤气3个单元存在的重大隐患:(1)在钢包吊运线路上设置有员工休息室。(2)2号高炉出铁口平台附近设置的水龙头漏水致使其下小坑积水。(3)2号高炉操作室内CO报警器送检中,现场未见其他报警器,2号高炉风口平台CO报警器故障失效。(4)通往炼钢的焦炉煤气支管引接处未设置隔断装置。2.转炉煤气柜最大煤气储存量:q=ρVpT0÷(p0T)=1.35×100000×(101.13+3)×(273+25)÷(101.13×(273+60))≈124.39(t);q/Q=124.39/20>1,所以构成重大危险源。3.2号高炉风口平台安全检查要点:(1)加强缺陷风口、直吹管安全检查。(2)检查看水工的职业技能如对风口套破损征兆的判断能力。(3)风口平台一氧化碳检测值检査。(4)加强对风口附近冷却水泄漏检查。4.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案例三:在某家制造业公司的车间,员工小明正在操作一台切割机。由于工作紧张,小明没有戴防护眼镜。在他操作时,,一根金属碎片反射的光线直接射入到他的眼睛里,导致他的眼睛受伤。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这起事故暴露出企业和员工的那些问题?2.公司应采取那些措施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案例三答案:1.这起事故暴露出企业和员工的那些问题?(1)小明没有戴防护眼镜。防护眼镜是在进行金属加工等作业时必须佩戴的个人防护装备,用于防止火花、飞溅物、尘土等对眼睛的伤害。小明没有戴防护眼镜是一种安全知识缺乏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表现。(2)公司没有提供足够的培训和指导。员工应该接受全面的培训,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规范、正确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等内容。如果公司能够提供更多的安全培训和指导,员工可能会更加意识到佩戴防护眼镜的重要性。(3)公司没有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执行机制,公司应该制定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强制员工戴防护眼镜,并进行巡查和检查。同时,如果员工在违反规定时发生事故,应该进行相应的处罚,以形成有效的警示作用。(4)公司的安全文化存在问题。在一个安全文化意识较弱的环境中,员工很容易忽视对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佩戴。公司应该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鼓励员工关注安全,提倡预防意识和主动参与安全管理。2.针对这起事故,公司应采取以下措施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1)提供全面的安全培训和指导,确保员工了解正确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重要性和方法。(2)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执行机制,明确规定员工在工作中必须佩戴防护眼镜。(3)加强巡查和检查,定期检査员工是否佩戴防护眼镜,并对未佩戴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处罚。(4)创建积极的安全文化,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提升他们对安全的重视和自我保护意识。总结起来,这起劳动防护用品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员工疏忽和缺乏相关培训导致的。为了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公司需要提供充分的培训和指导,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巡查和检查,并营造积极的安全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员工的安全。案例四:2019年12月17日上午9时许,石某根据车工班长张某安排,负责XQB-4机座(防爆电机外壳)的内圆粗车加工。14时许,石某在操作C516-1立式车床对XQB-4机座内圆进行车削加工时,穿在工作服外的皮衣被旋转的XQB-4机座绞住,右手被卷入至车床立柱与XQB-4机座外沿的空隙之中,环抱着XQB-4机座外沿,身体呈半跪姿势,皮衣被撕破呈团状,卷至石某头部附近。同时,石某头部撞击到XQB-4机座的新接线板直角处。车床因被石某肢体卡住导致停止运转,车床皮带出现打滑并发出刺耳声响。张某听到刺耳的声响后,立刻跑到石某跟前,见状后立马对车床进行断电、取档,使车床满足手动操作的要求,试图将卡在车床中的石某救出但未成功。张某立即呼叫附近的装配班班长李某某,王某某、唐某等10余名工友也闻声围了过来。王某某见石某身体被皮衣缠住导致其难以被救出,便和张某一起用剪刀将其皮衣背部剪开,石某便从机床上滑了下来,张某蹲在地上抱着石某。14时10分许,方某某赶到了事故现场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14时30分许,120医护人员赶到了事故现场,经对石某进行现场医疗急救后送往湘潭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抢救。15时许,石某经抢救无效死亡。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事故的直接原因是?2、事故的间接原因?案例四答案:1.直接原因违章作业。石某在操作车床过程中,违反《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未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导致身体被工件绞入,受重伤死亡。2.间接原因(1)安全责任未落实。(2)安全管理有缺位。没有及时发现并制止现场作业人员未按要求穿工作服进行作业的事故隐患;事发现场未设置立车操作平台。(3)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从业人员不熟悉本公司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案例五:2021年1月29日17时许,某公司发生一起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2人死亡。2021年1月29日17时09分,某车间试压班试压工甲、乙根据班长丙安排,前往该公司1号车间,对1500立方的2号LNG燃料罐顶部TCS箱体内的人孔进行垫片更换作业。更换过程中,甲利用手动葫芦一头挂在TCS上面的小吊耳上,一头挂在人孔盖上。甲挂葫芦的过程中乙在拆人孔盖上的4个螺丝。挂好葫芦、拆好螺丝后甲开始往上拉人孔盖,在人孔盖往上提升的过程中临时垫片掉落到罐体内。17时26分,甲离开作业现场,去拿清洗剂准备清洗密封圈上的污渍。17时30分,返回TCS箱体的甲,发现乙晕倒在燃料罐内的平台上,在其对着人孔内呼叫乙时,赶来检验的检验员丁也到达TCS箱体。后甲立即打电话给丙,同时丁打电话给液罐车间的主任A,主任A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向安全科科长B报告。B接到电话后先是前往7号车间拿到救援装备后,再跑到事故现场进行救援,途中遇到值班车间主任C、试压班长丙均在赶往现场。B到现场穿戴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后,发现由于人孔管径狭小无法进入罐内,其只能换为佩戴长管呼吸器。17时43分,B佩戴长管呼吸器进入燃料罐,其先用救援绳捆住乙的腰部,再让罐外的其他工友往上拉,在拉拽绳子的同时,B顺着直梯往上爬,由于乙的身体已经瘫软,救援绳从乙的身体上脱落。此时,B已顺着直梯向上爬至距人孔口约1.5米处,从直爬梯摔倒至罐体平台上。由于B下罐救援时,身上未系安全绳,罐外人员无法对B进行救援。17时46分张磊磊拨打了119,称有人员晕倒在燃料罐。消防救援大队接报后立即赶往事故现场处置,消防人员将二人救出后,120救护车立即送往医院抢救。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2、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3、该采取什么措施,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案例五答案:1、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作业人员在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擅自进入充氮保护的燃料罐,造成中毒和窒息导致事故发生;施救人员救援保护措施不完善,在进入燃料罐进行救援后,由于体力不支,坠落至平台,导致事故扩大。2、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现场管理不到位,作业前未向员工进行安全交底,未开展作业场所安全风险辨识,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突发情况,未采取可靠防范措施;未制订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在作业区域未合理设置救援装备存取点,组织救援工作不力,参与救援人员救援处置不当,自身防护不到位。3、需要采取的措施:加大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管,严格管控危险作业安全风险,加强安全风险辨识工作,严格执行作业票审批制度;修订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评估应急救援能力,配备合理的应急救援器材、装备,合理设置应急救援装备存取点;突出应急救援演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突发情况下的应急救援能力。案例六:2021年2月4日,某公司发生一起车辆伤害事故,事故造成一名工人重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2021年2月4日,某公司车队司机甲驾驶15#重型栏板货车准备去装载废钢时,由东向西行驶至龙门吊作业区域东侧空旷区域右转弯过程中将在该区域步行的天车工乙撞倒,司机甲未察觉,后倒车准备进入到废钢区域过程中将乙碾压,甲在倒车过程中发现倒地的乙后将车停下并下车查看,发现乙受伤,随后甲拨打了120,用对讲机通知了当班调度,并等待救人。20时20分左右,120救护车到达现场,紧急施救后将乙送往医院进行救治,2月5日凌晨医院宣布乙抢救无效死亡。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2、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3、该采取什么措施,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案例六答案:1、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天车工违反劳动纪律,下班后未按照单位规定路线行走,直接进入行车区域并停留,被行驶的车辆撞倒、碾压后抢救无效死亡。司机在驾驶机动车掉头过程中对前方情况观察注意不够,疏忽大意,撞倒、碾压站在行车区域内的天车工。2、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安全辨识不到位,无安全标线及警示标志,夜间照明亮度不够。公司安全管理不到位,对货车司机、天车工安全教育不到位。3、采取可以避免事故发生的措施:公司要加强内部管理,对员工不断进行培训教育,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生产安全知识,熟悉相关的生产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员工防范事故意识和处理事故能力,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要在允许掉头的行车区域内施划行车标线,同时增加照明设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要按规定对厂内车辆进行年检,避免因漏检导致有安全隐患的车辆行驶作业发生事故,对无法通过年检的车辆一律禁止行驶作业。案例七:某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有一冲压车间,安装了几种不同型号的冲压机械。由于工作任务非常饱满,为增加工作效率,车间主任指挥操作人员将该车间的冲压机械由双手按钮式操作改为脚踏开关操作。结果,短短的一年时间内,该公司就发生了冲床断指事故13起。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单项选择题1)该公司发生冲床断指事故的主要原因是()。A.冲压操作简单、动作单一B.冲压操作频率高C.冲压机械噪声、振动大D.冲压设备存在缺陷2)双手操作式安全装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双手必须同时操作,离合器才能结合B.重新启动的原则C.按钮或手柄应有防止意外触动的措施D.两个操纵器最小内边距离大于300mm2.多项选择题1)冲压机械操作过程中对操作者的主要危害有()。A.噪声危害B.机械伤害C.爆炸D.振动危害E.触电2)以下冲压操作正确的是()。A.工作前仔细检查并进行试车B.设备运转时,严禁手或手指伸人冲模内放置或取出工件C.在冲模内取放工件必须使用手用工具D.冲模安装调整、设备检修,以及需要停机排除各种故障时,设备启动开关旁可以不挂警告牌E.工作结束时关闭电源,并清理设备工作台面。3.简答题1)冲压机械双手操作式安全装置的工作原理?按照操纵器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哪两类?2)请简述实现冲压安全的措施建议。案例七答案:1.单项选择题(1)该公司发生冲床断指事故的主要原因是(D)。(2)双手操作式安全装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2.多项选择题(1)冲压机械操作过程中对操作者的主要危害有(ABDE)。(2)以下冲压操作正确的是(ABCE)。3.简答题(1)双手操作式安全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滑块的下行程运动与双手的限制联系起来,强制操作者必须双手同时推按操纵器,滑块才向下运动。此间如果操作者的一只手离开或双手离开操纵器,在手伸入危险区之前,滑块停止下行程或超过下死点,使双手没有机会进入危险区,从而避免受到伤害。按操纵器的形式不同,分为双手按钮式和双手手柄式。(2)提高送、取料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代替人工送、取料;设计安全化模具,缩小模口危险区,设置滑块小行程,使人手无法伸进模口区;采用手用工具送取料,避免人的手臂伸人模口区;在操作区采用安全装置,保障滑块下行程期间,人手处于危险模口区之外;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发现机械设备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案例八:某飞机制造公司型材钣金冲压分厂有4吨至450吨不同吨位的大小冲压设备30台。由于航空工业的特点,该分厂生产品种繁多,有各种冲压模具5000余套,工人每天用双手操作,手被伤害发生两起重大伤指事故。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单项选择题1)冲压工每班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A.4hB.6hC.8hD.12h2)生产设备工作和维护区域的照明照度应达到()。A.100lxB.200lxC.250lxD.300lx(2)简答题请根据以上叙述内容分析冲压作业存在的主要危险和导致的主要伤害,以及预防措施。案例八答案: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单项选择题1)冲压工每班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C)。2)生产设备工作和维护区域的照明照度应达到(D)。2.简答题在机械行业,冲压作业伤指事故较多。客观原因是冲压机械滑块垂直下冲速度极快。以一般100吨偏心冲床为例,滑块每分钟往复次数为75次,即单程一次只约需0.4秒。采用行程为100毫米进行拉伸作业,若手在模内,冲床滑块下冲伤指的时间约为0.1秒。而当操作者发现或感觉到滑块下冲时,反应到大脑,再由大脑指挥手缩回的时间约为0.2-0.3秒,显然手是来不及收回的。因此常造成伤指事故。为了保障操作工人的安全,企业必须重视冲压设备操作区的安全保护,安装必要的安全装置,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将危险区与操作工人的手隔开或用强制的方法将操作工人的手推出危险区。如防护栅栏保护装置、手推式保护装置、光电式防护装置、转板式护手装置及冲压拨手器、自动保护装置等。另外冲压模具的安全化也非常重要。设计模具时应把安全作为第一位来考虑,使操作者工作时有安全感。如模具必须有排除危险的机构,防止操作者在送件、定位、取件或进行废料处理等操作时,不得不出现身体的某部分进入危险区域而触及模具可动部分被夹住或被弹出等危险情形。案例九:某年夏末秋初,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使该工段414m2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krn2,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百余人氯气中毒,数十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元(时值)。最初爆炸的一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由于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这属于违章行为。而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声明情况,留下重大事故隐患。负责充装钢瓶的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经调查,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当地政府和化工厂均没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2.根据《安全生产法》,试提出处理建议。3.试提出防范措施。案例九答案:1.事故原因直接原因:①用户方违章在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且未向充装方说明此情况,形成事故隐患;②充装方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前未按规定检查和清理,就进行充装作业。间接原因:①用户方的生产设施存在缺陷(缺少必要的防倒灌设施);②压力容器灌装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用户方和充装方的工人都属违章操作,也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说明双方单位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不足;③无论何种原因,化工厂建在居民区都是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要求的。政府和厂方也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2.处理意见①化工厂为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根据《安全生产法》第95、97条,追究该厂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