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实训室虚拟仿真平台VR实训室
设计方案(建筑学科)
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X月
目录
第1章虚拟现实概述.............................................................5
1.1虚拟现实简介.............................................................5
1.2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5
1.3VR虚拟实验室建筑设计学科应用...........................................6
1.4建立虚拟现实教学平台的必要性...........................................10
1.4.1教学观念的变化......................................................10
1.4.2教学内容的变化......................................................11
1.4.3教学手段的变化......................................................13
1.5虚拟现实平台的建设思路..................................................14
第2章硬件平台................................................................16
2.1系统连接图...............................................................16
2.2硬件平台组成............................................................16
2.3标准化机械结构..........................................................17
2.3.1产品介绍............................................................17
2.3.2产品功能............................................................17
2.3.3产品效果图..........................................................18
2.4三维微间距沉浸式显示系统................................................19
2.4.1系统概述.............................................................19
2.4.2特点及优势..........................................................20
2.5光学追踪及动捕系统......................................................25
第3章虚拟现实可视化平台......................................................29
3.1产品概述.................................................................29
3.2功能特点................................................................29
第4章技术支持与服务..........................................................34
4.1服务内容.................................................................34
4.2服务方式................................................................34
第5章VR实训室后期运营保障..................................................35
5.1服务保障.................................................................35
5.2VR应用保障.............................................................36
5.3校企合作保障............................................................42
5.4公共平台保障............................................................43
第6章施工组织设计............................................................47
6.1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47
6.1.1施工进度计划........................................................47
6.1.2工程施工准备计划....................................................49
6.1.3施工现场准备........................................................51
6.1.4声学装饰施工工艺卡的内容...........................................51
6.1.5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52
6.2确保安全生产技术组织措施...............................................54
6.2.1安全防护施工措施....................................................54
6.3施工总平面布置..........................................................97
6.3.1施工总平面布置见附表四.............................................97
6.3.2临时设施布置........................................................97
6.3.3施工临时设施平面布置计划...........................................98
6.3.4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99
6.3.5生产区布置说明......................................................99
6.3.6运输通道............................................................99
6.3.7中心仓库布置........................................................99
6.3.8临时电路设置........................................................99
6.3.9临时供水设置.......................................................100
6.3.10临时加工区设置....................................................100
6.3.11生活、办公设施搭建................................................101
6.4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102
6.4.1文明环境施工措施...................................................102
6.4.2施工环境管理计划编制说明..........................................103
6.4.3引用标准...........................................................103
6.4.4文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103
6.4.5环境管理计划内容...................................................104
6.4.6文明环境管理的目标、指标管理方案..................................110
6.4.7材料环保技术要求...................................................119
6.5施工机械配备和材料投入、劳动力配备计划................................125
6.5.1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125
6.5.2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125
6.5.3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125
6.5.4设备进场计划.......................................................125
6.5.5主要设备材料、构件的用量计划......................................126
6.5.6机械设备...........................................................126
6.5.7机械设备管理.......................................................127
6.5.8机械设备计划安排...................................................127
6.5.9设备材料投入计划及其保证措施......................................128
6.5.10主要材料及构件采购与工程进度、质量目标保证措施..................129
6.5.11材料节约措施......................................................130
6.5.12劳动力投入计划及其保证措施.......................................131
6.6计划开、竣工日期和.....................................................134
6.7施工进度计划表.........................................................134
6.7.1计划开、竣工日期...................................................134
6.7.2施工进度计划表.....................................................134
6.7.3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135
6.8对装饰装修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保护措施................................140
6.8.1成品保护措施.......................................................140
6.8.2半成品保护措施.....................................................143
6.9冬、雨季施工方案.......................................................144
6.9.1雨季施工方案.......................................................144
6.9.2冬季施工措施.......................................................148
6.10其他主要技术..........................................................153
6.10.1资料保障措施......................................................153
6.10.2工地档管理制度...................................................153
6.10.3文件控制:.......................................................153
6.10.4材料保障措施.....................................................154
6.10.5后勤保障措施及生活管理方案......................................156
6.10.6赶工技术方案及措施...............................................163
6.10.7各专业单位协调配合的措施........................................166
6.10.8设计单位协调配合的措施..........................................168
6.11有必要说明的其他内容..................................................169
6.11.1与业主、总包、设计、监理及各专业协调措施.........................169
6.11.2施工中与业主、总包、设计、监理的协调.............................169
6.11.3声学专业与各设备专业交叉作业协调措施.............................172
6.11.4与各分包单位的管理及协调.........................................173
6.11.5对业主的保证、承诺................................................175
6.11.6工程质的保证与承诺................................................175
6.11.7工程工期的保证与承诺..............................................175
6.11.8安全与文明施工承诺................................................175
6.11.9环保承诺..........................................................175
6.11.10成本管理承诺.....................................................175
6.11.11用户服务承诺.....................................................176
6.11.12竣工验收.........................................................177
6.11.13工程回访、保修分项目回访措施....................................180
6.12应急预案..............................................................190
6.12.1应急预案和流程....................................................190
6.12.2应对特殊、紧急情况预案...........................................193
6.12.3岗位职责..........................................................198
6.12.4常见的几种安全应急响应预案.......................................199
6.12.5本工程环境保护应急预案...........................................220
6.13避免扬尘措施..........................................................234
6.13.1施工现场避免扬尘措施.............................................234
6.13.2施工现场防噪声污染的各项措施.....................................234
第7章培训服务方案...........................................................236
7.1培训目标...............................................................236
7.2培训方式...............................................................237
7.3培训内容...............................................................238
7.4培训考核...............................................................241
第8章信息安全体系建设.......................................................242
第9章设备清单...............................................................266
第1章虚拟现实概述
1.1虚拟现实简介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也称为灵境,是一种可以创建
和体验虚拟世界(VirtualWorld)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形成一种“人
能沉浸其中、超越其上、进出自如、交互作用的多维信息空间”。VR
技术利用计算机生成的交互式三维环境,不仅使参与者能够感到景物
或模型十分逼真地存在,而且能对参与者的运动和操作做出实时准确
的响应。虚拟现实技术是综合性极强的高新信息技术,在军事、能源、
医学、建筑、工业、艺术等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虚拟现实是高度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在各种领域的应用过程中的结
晶和反映,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依托学科的高度综合化;
(2)人的临场化;(3)系统或环境的大规模集成化;(4)数据表
示的多样化和标准化,数据存储的大容量、数据传输的高速化与
数据处理的分布式和并行化。
1.2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
作为虚拟现实技术的载体,虚拟现实系统具有缜密的组成和较高
的结构复杂度,归结来说,可将其分为两大部分:以数字软件为基础
的虚拟环境生成系统,及以硬件为基础的人机交互系统。
1)虚拟环境生成系统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主体部分,它依托于数码
工作站式的计算机硬件,主要涵盖虚拟现实图形数据库及三维数字模
型生成软件等,能够根据产品功能或者展示要求产生所需的、具有6
个自由度的场景和设计实例,通过虚拟现实浏览器可全方位观看其造
型、材质、色彩及结构等。虚拟环境模型的建立既可以通过三维软件
进行数字建模,还可以通过逆向工程(RET)进行环境的反求。
2)人机交互技术是虚拟现实系统的显著特征,集中体现在视觉、
听觉、触觉三大方面。人机交互系统使得数据不再是单方向强制性地
传递给用户,用户可以借助外延设备实现与虚拟环境的双向信息交流,
并将用户的口令或者所做修改以实时的方式显示出来。虚拟现实中的
人机交互系统依靠数据手套、头盔显示器、音响及多维跟踪器等设备,
使处于虚拟环境之中的使用者产生立体式“沉浸感”,使用户的动作
和操作更加真实与自然,体现出人机交互系统的多通道属性。
1.3VR虚拟实验室建筑设计学科应用
a)工程结构分析
工程结构在破坏特征和极限承载力是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当结构形式特殊,荷载及材料特性复杂时,我们可以通过模拟试验来
测定其受力性能,如建筑物及构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倒塌分析,桥梁
受到汽车高速碰撞的检验试验等只有采用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分析
才能大量进行。如果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试验,则可观察其破坏的全
过程,便于破坏机理的研究,并利用虚拟现实VR的交互性能,实时修
改各种数据,以便对各种方案及结果进行比较。这样就使设计思维更
加形象化,概念更易于理解,教学从而更加容易。
b)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处于地下,往往难于直接观察,而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
则可把内部过程展现出来,有很大实用价值。例如,地下工程开挖经
常会塌方冒项。根据地质勘察,我们可以知道断层、裂隙和节理的走
向密度,通过小型试验,可以确定岩体本身的力学性能及岩体夹层界
面的力学特性、强度条件,并存入计算机中。分析地下工程的围岩
结构,边坡稳定等问题时,可以把节理断层划分为许多离散单元。这
一过程可以在显示器和大型屏幕上显示出来,最终可以看到塌方的区
域及范围,这就为支护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C)防灾工程
长期以来,人类一直与洪水、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进行着坚持
不懈的斗争。由于自然灾害的原型重复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仿
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就更有意义。
例如洪水泛滥淹没区的洪水发展过程演示系统。该系统预先存储
了泛滥区的地形地貌和地物,有数据可确定等高线,只要输入洪水标
准(如百年一遇的洪水)及预定河堤决口位置,计算机就可根据水量、
流速区域面积及高程数据算出不同时刻的淹没地区,并在显示器和大
型屏幕上显示出来。人们从屏幕上可以看到水势从低处向高处逐渐淹
没的过程,这样对防洪规划以及遭遇洪水时指导人员疏散是很有作用
的。又如在火灾方面,对森林火灾的蔓延,建筑物中火灾的传播均已
开发出相应的模拟仿真系统,这对消防工程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d)在模拟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建筑施工是复杂的大型的动态系统,它通常包括立模、架设钢筋、
浇注、振捣、拆模、养护等多道工序,而这些工序中涉及的因素繁多,
其间关系复杂,直接影响着混凝土浇筑的进程。
模拟施工过程是为了通过仿真手段,去发现实际施工中存在的问
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对实际施工进行仿真。例如,大型水
利枢纽混凝土在运输浇筑系统的模拟仿真模型,是由运输子系统和浇
注子系统构成的,模型是按进程交互的仿真策略建立的,按这种条件
建立的模型能与仿真程序间保持紧密的对应关系,程序所要模仿的行
为比较直观、清晰。程序流程直接与模型结构和系统状态相对应。
1.4建立虚拟现实教学平台的必要性
在高等院校,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广泛的作用和影响。虚拟现实技
术走向应用的核心技术是交互技术,亲身经历、亲自感受比空洞抽象
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主动地去交互与被动的观看有质的差别。正如
教育界专家所指出的:崭新的技术,会带来崭新的教育思维,解决我
们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将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尤
其在科技研究、虚拟仿真校园、虚拟教学、虚拟实验、教育娱乐等方
面的应用更为广泛。虚拟现实应用于教育是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飞跃。
它营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由传统的“以教促学”的学习方式代
之为学习者通过自身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得到知识、技能的新型
学习方式。
1.4.1教学观念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观念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学观念决定了教
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通常是以班授课为主,授课则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法,教师是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决定教学内容、
结构、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教为主,学生始终处
于被动的学习环境中。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式
为启发引导式,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以讲授引导思维,以教导激发
感情,并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虚拟现实教学有利于创造这样的环
境,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形式将会被改变,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教
学、合作化教学和环境中自我探究得以真正实现。
虚拟现实正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使用新技术改进教学方法
的尝试。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到教学,从多媒体虚拟现实系统的组织形
式看,虚拟现实是非线性的网络结构,逼真的虚拟环境可提供良好的
人机交互功能,在这个基础上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将特别强调由学生
主动参与来构建知识结构,变学生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
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这种情况下,教材的意义也将由
传统的“教材控制”转变为“学习者控制”,教学内容外在形式的生
动化与内在结构的科学化将更紧密的结合起来,这种环境将极大地促
进教学观念发生变化。
1.4.2教学内容的变化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传递的教学信息,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
技术、发展能力的主要源泉。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使教学内容
无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结构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教学内容外在形式的变化。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动手能力是在
实验、实训中培养出来的,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实验课内容主要是
学科性的理论验证和学会使用设备、仪器,并从中归纳、总结出规律。
这些年来,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从原来只是用录音、录像来辅助
文字教材进行教学的方式发展为使用具有人机交互的多媒体技术。多
媒体的信息类型有静态的、运动的、超级链接的视觉和听觉信息,媒
体信息形式通过计算机的集成处理,提供了超文本、图形、图像、图
表、音频、视频和动画。多媒体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对于抽象的、概
括的概念、原理,除了用文字和语音协同描述外,还可以用三维实景
虚拟现实过程,对于不可视的变化、无法触摸的物体或有危险的场所,
甚至自然界或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事件,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
术去展现。多媒体技术存贮信息量大,教学内容可以用最有效的方式
来表现,而且同一教学内容还可以用多种信息形式来表现,这就有利
于克服单一媒体表现及难以协同表现的弊端。虚拟现实所提供的人机
交互的特点尤其适用于个性化教育,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培养高素
质的综合型人才。
二是教学内容的内在结构的变化。虚拟现实的应用将带来教学内
容结构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内在结构就是学科知识结构设计,知识结
构是学科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是学科内含智力因素的信息源。传统的
教材及实验指导材料都是以线性结构来组织学科知识结构的,知识内
容的结构及顺序都是以教为主,教学顺序性很强,学生只能在教师的
讲授下获得正确的概念、原理及逻辑关系。这种形式的学习,学生对
教师的依赖性很大,教材也只是一种教授材料,学生利用它学习的自
由度不大,灵活性不强,难以促使学生从己建立的知识结构向新知识
结构迁移。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后,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网络化超链接,
就可以接近人类认知特点的方式去组织和展示教学内容、构建知识结
构,这种网状的信息组织方式是一种非线性结构,链是知识之间的层
级逻辑关系。虚拟现实与普通多媒体是多媒体信息处理的高度集成,
把信息的组织形式与信息内容呈现的多样性、复杂性结合起来,为学
生提供了一种动态、开放的结构化认知形式,既包括了学科的基本内
容,又包括了学科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既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又
注重知识的结构,凭藉视觉、听觉、触觉信息的协调作用使教学内容
的统一与灵活性得到了完善的结合。虚拟现实的这种非线性结构利于
学生进行扩散思维,联想原有的知识,获得新知识。
1.4.3教学手段的变化
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后,可以促使教学手段向科
学化、高效益方向发展,其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互动启发式教学。虚拟现实有助于启发式教学的开展,与传
统的幻灯、投映胶片和课件相比都有很大的进步,尤其在演示教学内
容方面能提供直观的、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的视听觉材料,以一种直
接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亲临其境的、自主控制的人机交互,由视觉、
听觉、触觉获取“外界”的反应,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形象思维材料、
展现学生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等,形成知识点。学生则从思维、情
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参与教学活动,这也是形成启发式教育的基础。虚
拟现实教学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带来方便,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
分析总结能力,产生知识结构的新生长点,构建多学科交叉的知识网
络,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增长,培养有创新意识的综合型人才。
二是发现式教学。发现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形式,
虚拟现实在实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入问题存在的环境,有针对性地
建构虚拟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它以一种接近人类认知特点的网
络化结构形式,每个节点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知识点,各知识点之间
的逻辑链接关系构成了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提供了发现式的学习
思维轨迹。虚拟现实教学不但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还允许学生出错
时,自行了解错误的根由及后果,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通过分
析、综合、比较、归纳、推理等高级思维技能围绕假设进行论证,接
近或掌握真理,形成发现式的学习风格和策略,培养高层次的思维技
能,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是协同工作式教学。以往的教学手段交流只能限于师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协作,而虚拟现实教学不受空间位置和相互距离
的限制,可让远距离的师生或位置分散的学生“共处于”一个虚拟空
间中,通过共同参与,且必须具备协同操作能力才能完成某些项目的
设计或训练。这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仅局
限于固定时间、固定空间的结构中有很大的差别,不但师生之间可有
效交流,而且学生之间能实现协作,培养协同工作的意识,使学生具
备适应大系统工作的能力。
四是情境式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动画虚拟现实的能力,能够
把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原理、真实的实验过程等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给学生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获得示范性的知识,把握概念原
理的实质。
1.5虚拟现实平台的建设思路
第一阶段,建立虚拟现实硬件环境与多通道立体显示软件平台,
其中硬件环境包含主动立体投影显示系统、动作捕捉交互操作系统、
专业图形工作站、其它辅助设备,后续可根据需求对环境进行升级;
第二阶段,利用目前成熟的虚拟现实开发平台软件,针对西安建
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教学内容开发实用课件,并与虚拟现实环境连
接,内容直接服务于教学建设;
第三阶段,科研平台建设,利用前两阶段的环境,根据科研需要
实施科学研究。
整个虚拟现实实验室满足包括教学、培训、科研三方面的需求。
硬件、系统开发平台的投入既考虑当前的教学、培训和科研的需求,
也考虑到可扩展性,为后续的发展留足够的空间。后期甚至作为全系
乃至整个学院的平台,成为服务于全系,全院,乃至全校的虚拟仿真
教学培训科研的开放硬件和开发平台。
第2章硬件平台
2.1系统连接图
传输线一
DVS3DEditer----VGA►
--1394(火线)一►
局域网——BNC同步线一►
2.2硬件平台组成
>实验室VR系统的硬件平台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沉浸式立体显示系统:作为整个虚拟现实仿真平台的显示部分,
显示系统效果的好坏对整个系统表现的影响非常大。系统一般由
微间距显示屏机械结构实现。其核心是根据使用要求和现场情况
(环境光情况、场地情况、观众等),选择适当结构形式以形成最
佳的视场。由于显示屏面积较大,图像均匀性及一致性要求突出。
>图形集群处理系统:由于虚拟系统所采用的软件占用较大空间资
源,因此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随之提高,当前虚拟系统中的计算
机硬件以高性能图形工作站为主流,具体配置因所采用的建模和
分析软件不同而不同。
>交互系统:虚拟设计平台中的人机交互设备包括数据手套、动作
捕捉系统、三维鼠标等,可以使设计者和观察者实时地对多通道
显示屏幕上的内容进行综合操控,实现用户与三维模型的交互浏
览和相关分析。
2.3标准化机械结构
2.3.1产品介绍
独有的角落式设计,让您真正实现虚拟“探索”的奥秘。产品由
三面相互具有公共邻边的光路系统构建而成,采用LED呈现方式,三
通道画面系统分离控制,非常适用于方案评估对比,给您呈现出一个
综合视角。
应用方向:适用于多角度产品审视,产品内部构造分析等应用,
三通道光路系统能够较充分的表达多维度空间的包围沉浸感,在建筑,
高端制造,科研教育,能源,国防军工,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应
用。
2.3.2产品功能
由机械结构设计师设计,包括微间距显示屏固定安装结构、反射
系统安装机械结构、追踪系统支撑安装结构,采用全封闭一体化铝合
金结构,经久耐用,具有抗震性,耐腐蚀,可现场快速安装拆卸,便
于后期实验室搬迁。
产品采用三通道立体画面展示,使体验者仿佛置身于真实世界。
数字色彩管理、自动显示系统校准、电动光学融合多项专利技术的采
用,严格保障的高端可视化应用的需求。提供精确帧显示效果,满足
高速模拟环境的苛刻需求。
2.3.3产品效果图
2.4三维微间距沉浸式显示系统
2.4.1系统概述
显示子系统是一套硬件外设和配套软件组成,是一个大型的可支
持多用户的沉浸式产品,能为用户提供大范围视野的高分辨率及高质
量的立体影像。显示子系统在各种交互设备的支持下拥有极佳的交互
性并能提供给用户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感,方便用户深入到产品内部
了解产品特性,让虚拟环境完全媲美真实世界。整体采用特别研发的
一键式电控式机械结构,无需费力即可完成系统变形,让包容沉浸瞬
间转变成为震撼的超大画面,体验魔术般虚拟现实的魅力。
经过多年技术研发和交付项目的积累,目前掌心在显示子系统部
分,提供基于小间距屏的方案:
显示子系统由微间距屏(间距2.5mm)、高清视频处理器、发送
卡及主控系统等模块组成,系统依据微间距屏幕显示系统各设备功能
特点及兼容稳定性,遵循科学的设计原则、设计标准和设计规范,突
出先进性、适用性和经济性而进行设计,主要实现高分辨率全屏显示、
信号画面任意漫游、缩放显示、信号画面叠加、图像剪裁/字符叠加
及主动立体图像还原显示的要求。
2.4.2特点及优势
>无拼缝、完美显示
彻底消除视觉拼缝,尽享超大、完整的显示画面;
采用顶级面板墨色处理技术,甄选优质纯黑LED发光管,使屏体达
到低反光、高对比、高均匀性,画面层次分明、281亿色彩给人美妙
绝伦的视觉体验;
室内显示尤其是广电演播厅强光的环境下,要求背景显示屏的灯
光反射越小越好,以减轻摄制画面中恼人的光斑,在这方面,G-MD
屏具有独特优势。
>现场逐点校正,亮度色度均匀一致
DLP、LCD长时间使用后,发光源衰减将导致各显示单元间亮
度、色度不均匀;
LED屏采用先进的逐点校正技术,可实现对每一块LED小间距屏的
现场校正;
可对出厂前及多年后的LED屏进行校正,确保整屏亮度、色度均匀
一致,低灰处不偏红,彻底消除亮暗线。
>NTSC广播级色域,色温智能可调
采用RGB三基色成像技术,色域超广,色彩更丰富,达到广播级标
准;
经过单点亮度、色度校正后,可使屏幕的亮度、色度保持高度一
致性,无需二次补偿,色彩高保真;
色温可调范围大,满足各种显示应用领域对色温的需求,尤其是
演播室及综艺节目等场所。
>换帧速度快,纳秒级响应时间
采用纳秒级显示技术,将微间距屏换帧时间缩至极短,消除
液晶和投影在处理快速动态画面时出现的拖尾、重影叠加现象,确保
观众收看到连贯、清晰的图像,在视频监控及广电显示领域具有极大
优势。
>超宽视角,任意角度完美显示
独创宽视角技术,上下左右视域160°~170°,观看无死角、
无偏色,图像始终完美无缝,显示覆盖面积更大。
>智能化亮度调节,自动适配环境
微间距屏独有的智能亮度调节技术,亮度可调范围达
100-800cd/m2,可根据周围明暗变化,自动调节亮度,确保在室内各
种亮度环境下,画面仍然保持舒适柔和,长时间观看不疲劳。独有的
智能亮度调节技术,亮度可调范围大。
微间距屏满足7X24小时观看不刺眼
>极速刷新,明显提升视觉舒适度
数字自主研发高端播控系统,支持超高刷新率输出,驱动解码急
速响应,摆脱图像残影,使画面播放细腻流畅,观看更舒适;
摄取画面稳定无波纹不闪烁,应对动态显示画面,图像边缘清晰,
有良好的动态表现力,将图像信息准确真实地还原。
微间距屏(高刷新)传统屏(低刷新)
>单元高精度控制技术
独创V-Smooth技术:行业第一家自有模具加工设备和生产车间的
公司,确保每个显示单元箱均采用高标准模具级加工处理,从而使拼
接误差近乎为零,实现屏体平整无凹凸,消除画面亮暗线。
>运行“零”噪音
1.先进的V-Structure设计理念:主体结构采用高性能导热铝材,
内部电路优化布局,箱体内部采用大面积散热设计,可快速带走箱体
内部热量,使整屏温升低,运行更稳定。
整无
三
大
治
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大众汽车电路》课件
- 空调采购合同范本
- 2024年度电商平台运营劳务合同2篇
- 2024年度店铺原材料供应合同3篇
- 2024年度店面视觉识别系统开发与授权合同2篇
- 2024年度境外投资并购对外担保合同2篇
- 2024年度二手房买卖资金监管服务合同7篇
- 质押担保合同书
- 中介居间合同协议书范本范本版
- 2024版工程居间合同的解除条款3篇
- 2024年度品牌方与带货主播合作推广特定商品的合同范本
- 《精装修成品保护》课件
- 小学合唱团活动评估与改进方案
- 专利实施独占合同范例
- 2024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规划
- 大学物理_电磁场
- 大截面劲性混凝土梁分层浇筑施工工法(附图丰富)_secret(2)
- 《老师》歌词林妙可
- 课程设计-正文张紧轮支架-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
- 新版pep小学英语四上单词默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