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第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第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第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第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第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第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激素、尿素、CO2等B.冬季由于气温偏低,人体内酶的活性会降低C.静脉注射的药物作用于肌细胞需经组织液D.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引起组织水肿2.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B.基因重组后能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状C.基因重组会导致同胞兄妹间的遗传有差异D.基因重组导致产生的配子有多种基因型3.下图表示人体内体液免疫的过程,图中序号表示不同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可特异性识别抗原,其对抗原的处理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②过程表示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促使B细胞增殖、分化C.相同抗原再次侵染机体时,⑥和⑦过程都存在,只是⑥的免疫效应比⑦的要强D.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是由浆细胞分泌的,浆细胞可识别抗原并分泌抗体与其结合4.生物学研究中曲线和图像常用于变量分析,下图甲是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相关图像,图乙是另一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丙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种变量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dd,产生该细胞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基因突变B.乙图中秋水仙素在cd段发挥作用,受精作用发生在de段C.丙图所示曲线,无论表示何种分裂方式纵坐标均有三种含义D.丙图所示曲线,e点时细胞数目是a点时的两倍或四倍5.下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a7B.能量散失a3可以再被生物同化利用C.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a6/a26.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有规律地结合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下图为自然生态系统部分结构模型示意图,图中组分1、2、和3是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能B.原核生物可以作为组分1、2、3的成分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量总是等于输出量D.若2和3分别代表消费者和分解者,则组分1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7.如下图实验,甲、乙、丙枝条切去顶芽,丁顶芽不切除。将切下的乙顶芽放回原位置;丙顶芽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将琼脂块置于丙原顶芽位置。四组枝条均给予图示单侧光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丁枝条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B.主枝直立生长的只有丙C.能弯向光源生长的只有丁D.丁表现出顶端优势可能与生长素的两重性有关8.(10分)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分化为浆细胞的是()A.吞噬细胞 B.B细胞 C.T细胞 D.记忆细胞二、非选择题9.(10分)这几年,市场上销售的有些豆芽在生产时添加了植物激素或其类似物,如生长素类、乙烯利(乙烯类)等物质,如果处理得当,对人体危害并不大。(1)植物激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相比,它具有______________等优点。(2)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实验一)、乙烯利(实验二)分别处理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初始长度为8mm),三天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依次如表所示(“-”表示未用激素处理,“+”表示用相应的激素处理,“+”越多,激素浓度就越高)实验一实验二组别生长素类似物的量大豆芽长度组别乙烯利的量大豆芽长度A-16mma-16mmB+24mmb+14mmC++33mmc++12mmD+++23mmd+++10mm从实验一的______________组结果来看,植物自身也产生生长素促进了胚轴的伸长。实验一是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则在正式实验时,____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设计不添加生长素的空白对照组。通过实验一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该生长素类似物既能促进胚轴生长也能抑制胚轴生长的作用。由实验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兴趣小组又利用生长素类似物2,4-D(2,4-二氯苯氧乙酸)溶液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绘出了图甲,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对茎和根生长的影响;第二次实验。通过处理扦插的技条绘制出图乙。图甲中曲线①表示2,4-D对______________(填“根”或“茎”〉生长的影响。据图乙分析,该小组的同学认为12ppm为促进该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你认为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回答下列有关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1)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pH变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2)人体体温保持稳定的原因是机体___________保持平衡。从细胞代谢的角度看,人体的热量来自于___________。(3)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探究实验如下,请补充实验过程:实验步骤:①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白鼠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___________的含量。②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___________(器官)切除,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③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___________。④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饲养。⑤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含量。实验结果及结论:①若A组小白鼠TRH的含量不减少(或增加),B组小白鼠TRH的含量减少,则观点___________正确;②若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H减少的量相等,则观点___________正确。11.(14分)某科学家为了研究性激素在胚胎生殖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了如下假说。假说A:发育出雄性器官需要来自睾丸提供的激素信号,当这一信号缺失时,胚胎发育出雌性器官。假说B:发育出雌性器官需要来自卵巢提供的激素信号,当这一信号缺失时,胚胎发育出雄性器官。为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家兔胚胎生殖系统分化之前,通过于术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当幼兔生下来之后,观察他们的性染色体组成及外生始器宜的表现。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性染色体组成外生殖器官表现未做手术手术后XY雄性雌性XX雌性雌性(1)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假说_____。如果另外一个假说成立,则相应的实验结果是_____。(2)为了进一步证实他的假说,在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组织的同时,给予一定量的_____刺激,观察性染色体组成为XX或XY的胚胎是否都发育出_____性器官。(3)运动员长期注射性激素会导致性器官萎缩,甚至失去生殖能力。请结合负反馈调节机制分析,原因是_____。(4)人体激素调节的主要特点: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_____;微量和高效。12.下图表示神经元之间兴奋传导的过程,分析回答问题:(1)图中的③④⑤共同构成_____。(2)②结构中所含的传递信息的物质称为_____。(3)构成⑤结构的基本骨架是_____。(4)静息时,⑤结构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当⑤结构接受刺激后,由于对_____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膜两侧电位发生改变,产生兴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凡是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的成分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详解】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葡萄糖、激素、尿素和CO2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B、人是恒温动物,故冬季人体内酶的活性不会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降低,B错误;C、血浆没有直接和肌细胞接触,血浆中的药物要先透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中,然后通过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正确;D、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关内容。2、B【解析】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详解】A、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A正确;B、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也不能产生新的性状,B错误;C、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C正确;D、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导致产生的配子有多种基因型,D正确。故选B。3、B【解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3、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详解】A、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B、②过程表示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促使B细胞增殖、分化,B正确;C、相同抗原再次侵染机体时,⑥B细胞受到淋巴因子的刺激分化成浆细胞和⑦记忆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分化成浆细胞这两个过程都存在,⑦的免疫效应比⑥的要强,C错误;D、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浆细胞不可识别抗原,D错误。故选B。4、D【解析】A、甲图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dd,产生该细胞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A错误;B、秋水仙素在有丝分裂前期发挥作用(即cd段),染色体加倍后的体细胞又进行下一次有丝分裂,没有发生受精作用,B错误;C、丙图所示曲线,如果表示有丝分裂曲线,则可表示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的含量变化,也可以表示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如果表示减数分裂,只能表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C错误;D、丙图所示曲线,如果表示有丝分裂,e(分裂末期)点时细胞数目是a(间期)点时的两倍,如果表示减数分裂,e(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点时细胞数目是a(分裂间期)点时的四倍,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分析图解:图甲中,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处于减二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图乙中,由于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利用秋水仙素处理之后细胞未分裂,并且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进行DNA复制。5、A【解析】一个营养级能量的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量;②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③遗体、残骸、粪便等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遗体、残骸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存储起来的能量。【详解】A、图中的a7是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该能量并没有被第二营养级同化,仍然属于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因此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是a4+a7,A正确;BC、能量散失a3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会以稳定的化学能形式存在,这部分能量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B、C错误;D、从题图中可看出,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即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而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a6,因此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6/a1×100%,D错误。故选A。6、C【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详解】A、生态系统中能量主要以太阳能的形式输入生态系统中,A正确;B、组分1、2、3分别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原核生物既有生产者(如蓝细菌)、消费者(如营寄生生活的细菌),也有分解者(如营腐生的细菌),B正确;C、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不一定等于输出,C错误;D、若2和3分别代表消费者和分解者,则组分1代表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正确。故选C。7、C【解析】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现象。【详解】A、单侧光照射下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作用,生长素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故丁枝条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A正确;BC、甲中无尖端,也无外源生长素,故主枝不生长;乙和丁有顶芽且均含有生长素,单侧光照射两者均可弯向光源生长;丙无尖端,但有外源生长素,故可直立生长;B正确,C错误;D、丁表现出顶端优势可能与生长素的两重性有关: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优先生长,D正确。故选C。8、B【解析】A、吞噬细胞有吞噬、处理抗原的作用,A错误;B、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正确;C、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C错误D、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9、(1)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2)①.A②.不需要③.不能④.乙烯利能够抑制胚轴生长(3)①.根②.不合理③.未测定2,4-D浓度为12ppm左右时对该植物生根的影响(或对该植物生根的影响是外源2,4-D和植物内源生长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解析】1、分析实验一: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因变量是大豆芽的长度,生长素浓度为0的是空白对照组,由表格信息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C、D实验中大豆芽生长速率大,说明生长素促进大豆芽生长,促进作用随生长素浓度逐渐升高,先增大后减小。2、分析实验二: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乙烯利的浓度,因变量是大豆芽的长度,a乙烯利浓度是0,属于空白对照组,与a相比,b、c、d大豆芽长度减小,因此乙烯利对大豆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乙烯利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小问1详解】与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特点。【小问2详解】据表格数据可知,A组未加生长素类似物,但大豆芽长度从初始长度为8mm变为16mm,故推测植物自身也产生生长素,促进了胚轴的伸长;若实验一是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在正式实验时不需要设计不添加生长素的空白对照组,在B~D之间设置一定梯度的生长素浓度即可;由表格信息可知,B、C、D三组实验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三组实验的生长素都具有促进作用,因不能得出该生长素类似物既能促进胚轴生长也能抑制胚轴生长的作用;由实验二数据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加入乙烯利的实验组的大豆芽长度都减小,因此乙烯利能够抑制胚轴生长。【小问3详解】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强,据图可知,随着2,4-D浓度的升高,对曲线①发挥抑制作用时,对曲线②仍然发挥促进作用,故①表示2,4-D对根的影响;由于未测定2,4-D浓度为12ppm左右时对该植物生根的影响,故不能认为12ppm为促进该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10、①.小②.由于病人呼吸不畅,组织细胞供氧不足,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同时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进而使内环境pH下降③.产热量等于散热量④.有机物的氧化分解⑤.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⑥.甲状腺⑦.促甲状腺激素(TSH)⑧.二⑨.一【解析】1、体温调节(1)热量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2)热量平衡: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3)体温相对稳定的意义:体温相对稳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2、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详解】(1)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组织细胞供氧不足,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同时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进而使内环境pH下降;(2)人体体温保持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产生的热量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3)①本题实验的因变量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含量的变化,因此要测定A、B两组动物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含量;②要验证这是不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需要切除实验动物的甲状腺,防止甲状腺激素对实验产生干扰,同时对照组也要切除甲状腺,以排除外伤手术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③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TSH);④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饲养;⑤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含量;实验结果及结论:①若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则A组小白鼠TRH不减少(或增加),B组小白鼠TRH减少;②若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则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H减少的量相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及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11、(1)①.A②.性染色体为XX的家兔胚胎手术后发育为雄兔(2)①.雄激素(或睾酮,或睾酮提取物)②.雄(3)性激素过多,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所以缺乏促性腺激素后性器官会萎缩,甚至会失去生殖能力(4)作为信使传递信息【解析】1、反馈调节:当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此过程叫反馈调节。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和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