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四年级下册桂教版教学设计合集_第1页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四年级下册桂教版教学设计合集_第2页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四年级下册桂教版教学设计合集_第3页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四年级下册桂教版教学设计合集_第4页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四年级下册桂教版教学设计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四年级下册桂教版教学设计合集目录一、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表格及简单的数据处理 1.11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的华人——绘制表格 1.22科学家的出生年份——插入行、列 1.33科学家的风采——插入图片 1.44更多诺贝尔奖获得者——文本转化为表格 1.55谁是最年轻的获奖者?—使用Excel 1.66有多少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用Excel计算 1.77统计参观科技展的人次 1.88用图展示统计结果——制作统计图 1.99有多少人在阅读科普读物——统计折线图 1.1010单元评估我的体检报告 1.11本单元复习与测试二、第二单元我们的航天科技展——获取多媒体素材 2.11展示航天英雄的风采 2.22获取航天科技展的图像素材 2.33录播展览会的声音素材 2.44播放视频,感受“神舟”之旅 2.55单元评估分类和展示多媒体素材 2.6本单元复习与测试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表格及简单的数据处理1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的华人——绘制表格主备人备课成员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四年级下册桂教版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表格及简单的数据处理1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的华人——绘制表格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4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和展示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绘制表格,提高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增强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掌握表格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学生需要了解表格的构成要素,如单元格、行列、表头等,并能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Excel或Word表格功能)创建简单的表格。

-数据的录入和简单处理: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数据输入表格中,并进行基本的编辑操作,例如数据的增删改查。

-表格数据的展示: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表格整理和展示数据,例如使用排序、筛选功能,以及如何对表格进行格式化以增强可读性。

2.教学难点

-表格数据的准确录入:学生可能会在数据录入时出现错误,需要强调数据的准确性,例如在输入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字和年份时,要避免拼写错误。

-数据处理的逻辑思维:学生在进行数据排序、筛选时可能会感到困惑,需要通过实例演示,如按年份排序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数据处理的逻辑。

-表格格式的调整:学生可能会在调整表格格式时遇到困难,如单元格大小、行列的增减、边框和底纹的设置等,需要通过逐步指导,让学生掌握格式调整的方法。

-数据分析的应用:学生可能不懂得如何利用表格进行数据分析,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如统计不同年份华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情况,来引导学生理解数据分析的实际意义。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方法与策略1.采用讲授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讲解表格绘制的基本步骤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技巧。

2.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协作,共同完成一个关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数据表格项目。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案例,展示表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入游戏化学习元素,如竞赛答题,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内容——绘制表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表格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和展示信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电脑软件绘制表格,并以此来了解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请大家打开电脑,跟随我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2.讲解表格基本概念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表格。表格是由单元格组成的,每个单元格都位于行和列的交叉处。表格可以用来存储数据,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展示数据。现在,请看我在屏幕上展示的表格样本,我们可以看到,表格有表头和表体,表头通常包含数据的类别,而表体则包含具体的数据内容。”

3.演示表格绘制步骤

-“接下来,我将演示如何使用Word软件绘制一个简单的表格。首先,我们点击‘插入’菜单,选择‘表格’,然后选择所需的行数和列数。现在,我们创建一个5行3列的表格。在表格中,我们可以输入数据,比如姓名、年龄和成绩。请大家跟随我一起操作。”

4.学生实践绘制表格

-“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电脑上尝试绘制一个表格。你可以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主题,比如你喜欢的动画片角色,然后为每个角色创建一个包含名字、年龄和喜欢的食物的表格。如果你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随时举手提问。”

5.数据录入与处理

-“同学们,表格绘制完成后,我们需要录入数据。在录入数据时,请大家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格式的一致性。接下来,我会演示如何使用排序和筛选功能。比如,我们可以按照年龄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排序,也可以筛选出喜欢某一种食物的所有角色。现在,请大家尝试在自己的表格中进行这些操作。”

6.表格格式化

-“现在,我们的表格已经包含了数据,但为了让表格看起来更加美观和易于阅读,我们可以对表格进行格式化。比如,我们可以调整单元格的大小,改变文字的字体和颜色,添加边框和底纹。请大家尝试对自己的表格进行格式化。”

7.小组合作探究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个小组合作活动。请大家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将共同完成一个关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的华人’的数据表格。每个小组需要收集至少五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信息,包括他们的名字、获奖年份、获奖领域等,并将这些信息整理到一个表格中。完成后,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你们的表格,并分享你们在合作过程中的发现。”

8.学生展示与讨论

-“好的,现在每个小组都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表格。请第一小组上来展示你们的成果。大家可以看到,第一小组的表格设计得很清楚,数据也很完整。接下来,第二小组……同学们,你们在合作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吗?”

9.总结与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绘制表格,并使用表格来整理和展示数据。通过这个活动,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信息技术技能,还了解到了一些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伟大成就。请大家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思考一下表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表格来更好地管理和分析信息。”

10.布置作业

-“最后,作为今天的作业,请大家各自回家后,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我最喜欢的书籍’,并创建一个包含至少五本书的表格。表格中需要包括书名、作者、出版年份和书籍简介。明天我们将分享大家的作业,看看谁的作品最有创意。”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取得了以下效果:

1.掌握了表格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学生能够独立使用Word或Excel等软件创建表格,理解了表格的行、列和单元格的概念,并能够根据需求调整表格的行列数。

2.提升了数据录入和处理的技能:学生在录入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信息时,能够准确无误地输入数据,并且学会了使用排序和筛选功能来处理表格中的数据。

3.增强了表格格式化的能力:学生能够对表格进行格式化,包括调整单元格大小、设置字体样式、添加边框和底纹等,使得表格更加美观和易于阅读。

4.培养了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够有效地收集和整理关于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信息,提高了自己的信息素养。

5.加深了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了解:通过绘制表格并录入相关数据,学生对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增强了科学素养和国自豪感。

6.提升了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学会了与同伴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并在全班面前展示成果,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7.增强了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对表格数据的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学会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8.激发了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信息技术在数据管理和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对信息科技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9.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会了如何专注于任务,遵循步骤进行操作,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问题解决策略。

10.提升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作业环节,学生需要自主选择话题并创建表格,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作业布置与反馈作业布置:

1.绘制个人喜好表格: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个人感兴趣的主题,如“我最喜欢的电影”、“我最爱的运动项目”或“我喜欢的书籍”,并创建一个包含至少五项内容的表格。表格中应包括主题相关的信息,如电影名称、导演、上映年份、主要演员等,运动项目名称、运动类型、喜欢的理由等,或书籍名称、作者、出版年份、书籍简介等。

2.数据分析报告:基于个人绘制的表格,请同学们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例如,如果表格是关于电影的,可以分析哪一年上映的电影最多,哪位导演的电影最受欢迎等。分析结果需要以文字形式简要描述,并附在表格后面。

3.作业提交:请同学们将完成的表格和数据分析报告保存为电子文档,并在下节课前通过电子邮箱或学习平台提交。

作业反馈:

1.作业批改:我将及时对同学们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在批改过程中,我会重点关注表格绘制的准确性、数据分析的合理性以及文字描述的清晰度。

2.反馈建议:对于每位同学的作业,我会给出以下反馈:

-表格绘制:指出表格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如数据录入错误、单元格格式不一致等,并提出改进建议。

-数据分析:评价数据分析的深度和逻辑性,如果分析不够深入或有逻辑错误,我会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文字描述:检查文字描述的语法和逻辑,对表述不清或不完整的地方进行指正,并提供改进意见。

3.反馈方式:我会通过学习平台或电子邮箱向同学们发送作业反馈。反馈将包括总体评价和具体建议两部分。总体评价将总结作业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具体建议将针对每个同学作业中的具体问题提供详细的改进建议。

4.个性化辅导: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我会在课堂上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同学们解决具体问题,确保每位同学都能从作业中学习和进步。板书设计①表格基本概念

-重点知识点:表格、单元格、行、列、表头、表体

-重点词:绘制、编辑、格式化

②表格数据录入与处理

-重点知识点:数据录入、排序、筛选、数据分析

-重点词:准确、逻辑、分析

③表格格式化与美化

-重点知识点:字体、颜色、边框、底纹、单元格大小

-重点词:美观、可读、调整典型例题讲解1.例题一:创建个人喜好表格

题目:请使用Word或Excel软件,创建一个名为“我最喜欢的动物”的表格。表格应包含以下列:动物名称、动物特征、我喜欢的理由。请至少填写五行数据。

答案:表格创建完成,包含动物名称、动物特征、我喜欢的理由三列,每行填写了不同的动物信息。

2.例题二:数据排序

题目:现有以下表格数据,请按照年龄从小到大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排序。

数据:姓名|年龄|班级

张三|10|四年级1班

李四|9|四年级1班

王五|11|四年级2班

答案:排序后的数据如下:

李四|9|四年级1班

张三|10|四年级1班

王五|11|四年级2班

3.例题三:数据筛选

题目:现有以下表格数据,请筛选出所有来自四年级1班的学生。

数据:姓名|年龄|班级

张三|10|四年级1班

李四|9|四年级1班

王五|11|四年级2班

答案:筛选后的数据如下:

张三|10|四年级1班

李四|9|四年级1班

4.例题四:表格格式化

题目:请对以下表格进行格式化,要求字体为宋体、字号为五号、添加红色框线、单元格背景颜色设置为浅绿色。

数据:姓名|年龄|班级

张三|10|四年级1班

李四|9|四年级1班

王五|11|四年级2班

答案:表格格式化完成后,符合题目要求。

5.例题五:数据分析

题目:以下是某班级学生的成绩表格,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哪位学生的总分最高?哪位学生的平均分最高?

数据:姓名|语文|数学|英语|总分|平均分

张三|85|90|88|263|87.67

李四|92|88|90|270|90.00

王五|78|85|82|245|81.67

答案:李四的总分最高,为270分;李四的平均分最高,为90分。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表格及简单的数据处理2科学家的出生年份——插入行、列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围绕“表格及简单的数据处理”这一主题,通过“科学家的出生年份”这一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学习插入行、列的操作方法。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通过小组合作、问题驱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据处理能力。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课本,旨在让学生掌握插入行、列的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表格数据处理打下坚实基础。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和展示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地在表格中插入行、列,以科学家的出生年份为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增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自信心,为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基础。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够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简单的文档编辑,了解表格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在表格中输入数据。

2.四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但可能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直观、形象的学习方式,喜欢小组合作和游戏化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可能已经能够熟练操作表格,而有些学生可能还需要额外的指导和帮助。

3.学生在插入行、列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不熟悉插入操作的具体步骤,对表格结构理解不深,容易在操作中出现错误;对数据处理的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可能难以理解数据的组织和关联性;在小组合作中,如何有效沟通和分工也可能是一个挑战。四、教学资源

-教室内的计算机及投影设备

-桌面出版软件(如MicrosoftExcel或其他类似表格软件)

-桂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材

-教学PPT演示文稿

-学生操作手册

-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卡片

-课堂练习题库

-学生反馈问卷

-教学评价表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在表格中输入数据,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在表格中插入行和列。首先,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之前讨论过哪些科学家,他们分别出生于哪些年份呢?

-(学生)回顾之前讨论的科学家及其出生年份。

2.展示案例

-(老师)好的,今天我们将使用表格来记录更多科学家的出生年份。请大家看屏幕,这里有一个包含科学家姓名和出生年份的表格。现在,我想添加一位新的科学家,但表格中没有足够的空间。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思考和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

3.学习插入行

-(老师)正确!我们需要在表格中插入一行。现在,我将演示如何在表格中插入行。首先,我们找到需要插入行的位置,然后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插入”选项,接着选择“插入行”。现在,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新行中添加新的科学家信息了。

-(学生)跟随老师操作,尝试在表格中插入行。

4.练习插入行

-(老师)很好,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尝试插入一行,并添加一位你们喜欢的科学家的姓名和出生年份。

-(学生)自主操作,插入行并添加科学家信息。

5.学习插入列

-(老师)同学们都完成了吗?很好。接下来,我们可能会遇到另一种情况,比如我们需要添加科学家的职业信息。这时候,我们需要在表格中插入一列。我来演示一下如何在表格中插入列。首先,我们找到需要插入列的位置,然后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插入”选项,接着选择“插入列”。现在,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新列中添加科学家的职业信息了。

-(学生)跟随老师操作,尝试在表格中插入列。

6.练习插入列

-(老师)很好,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尝试插入一列,并添加每位科学家的职业信息。

-(学生)自主操作,插入列并添加科学家职业信息。

7.小组合作探究

-(老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如何在表格中插入行和列,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个小组合作活动。请大家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比如“历史上的科学家”、“现代科学家”等,然后使用表格记录至少五位该主题下的科学家姓名、出生年份和职业。每个小组成员负责填写一部分内容,合作完成表格。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主题,填写表格。

8.展示和评价

-(老师)好的,现在每个小组都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表格。请各组代表上台展示你们的成果,并简单介绍一下你们的主题和科学家信息。其他同学注意听,我们稍后会进行评价。

-(学生)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其他同学倾听并进行评价。

9.总结和反馈

-(老师)非常棒,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学习了如何在表格中插入行和列,这对于我们记录和处理数据非常重要。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分享自己在操作中的体验和遇到的问题。

10.课堂练习

-(老师)为了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请大家完成以下练习:在表格中插入至少三行三列,并填充一些你们感兴趣的数据,比如书籍信息、电影信息等。完成后,请将表格保存并提交给我。

-(学生)自主完成课堂练习,保存并提交表格。

11.结束语

-(老师)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今天的练习,更好地掌握表格操作技巧。下次课程我们将学习如何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下课!六、知识点梳理

1.表格的基本概念

-表格是由行和列组成的,用于组织和展示数据。

-每一行代表一个数据记录,每一列代表一个数据字段。

-表格中的单元格是行和列的交叉点,用于存放具体的数据。

2.插入行的操作步骤

-选中要插入行位置的任意单元格。

-右键点击,选择“插入”选项。

-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插入行”。

-新的行会出现在选中单元格的上方。

3.插入列的操作步骤

-选中要插入列位置的任意单元格。

-右键点击,选择“插入”选项。

-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插入列”。

-新的列会出现在选中单元格的左侧。

4.表格数据的编辑和修改

-双击单元格,可以直接在单元格中编辑数据。

-选中单元格后,可以在上方的工具栏中修改字体、大小、格式等。

5.表格数据的保存和导入

-完成表格编辑后,可以通过“文件”菜单中的“保存”或“另存为”来保存表格。

-如果需要将表格数据导入到其他应用程序中,可以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导出”功能。

6.表格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通过选中需要排序或筛选的列标题,可以快速对数据进行排序或筛选。

-排序可以按照升序或降序进行。

-筛选可以根据特定的条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数据。

7.表格数据的计算和统计

-使用公式可以计算表格中的数据,如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公式通常以“=”开头,后跟计算表达式。

8.表格的格式化和美化

-可以调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宽,使其更适合显示数据。

-可以设置单元格的边框样式、颜色和底纹。

-可以使用条件格式化突出显示特定的数据。

9.表格的数据验证

-数据验证可以限制单元格中输入的数据类型,如只允许输入数字或日期。

-数据验证还可以设置下拉列表,供用户选择预设的选项。

10.表格的打印和输出

-在打印表格前,可以通过页面设置调整打印格式和布局。

-可以选择打印整个表格或者只打印特定的页面。

11.表格的安全性和共享

-可以设置密码保护表格,防止未经授权的修改。

-可以将表格共享给其他用户,通过协作编辑表格数据。

12.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的案例,如记录科学家信息,学习如何在实际场景中运用表格。

-分析不同类型的数据,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表格结构和格式。

13.小组合作和交流

-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如何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表格的制作和分析。

-通过交流和讨论,分享表格制作的经验和技巧。

14.信息素养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表格操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据处理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整体积极,能够跟随老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操作。在插入行、列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迅速掌握操作步骤,并能够自主完成任务。但也有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个别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环节表现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分工并共同完成任务。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各小组在讨论成果展示环节中,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每个小组都能够按照要求完成表格的制作,记录了所选主题下的科学家信息。展示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晰、流畅地介绍自己的主题和表格内容,展示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成果。小组之间的互评也体现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学习借鉴的态度。

3.随堂测试:

随堂测试环节中,学生通过完成指定的表格操作任务来检验学习效果。测试内容涵盖了插入行、列的操作,以及表格数据的编辑和格式化。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完成任务,但仍有少数学生在操作细节上存在疏漏。测试结果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4.课后作业反馈: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自主完成一个更复杂的表格任务,并提交电子文档。从提交的作业来看,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但部分学生在数据处理和格式化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教师已经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了批改,并给出了具体的反馈和建议。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教师进行了以下评价与反馈: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小组合作精神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发挥团队精神。

-对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个别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操作细节。

-根据随堂测试和作业反馈,指出学生在数据处理和表格格式化方面的不足,并提供了改进建议。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加强技能熟练度,并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强调信息素养和数据处理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八、板书设计

①表格操作基础

-表格概念:行、列、单元格

-插入操作:插入行、插入列

-数据编辑:编辑内容、修改格式

②插入行详细步骤

-选中单元格

-右键点击

-选择“插入”

-选择“插入行”或“插入列”

③插入列详细步骤

-选中单元格

-右键点击

-选择“插入”

-选择“插入行”或“插入列”

④表格数据编辑

-双击单元格编辑

-工具栏修改格式

⑤表格数据保存与导出

-保存:文件→保存/另存为

-导出:文件→导出

⑥表格排序与筛选

-排序:选中列标题→选择排序方式

-筛选:选中列标题→设置筛选条件

⑦表格计算与统计

-公式:以“=”开头

-计算表达式:求和、平均值等

⑧表格格式化与美化

-行高列宽调整

-边框、颜色、底纹设置

-条件格式化

⑨表格数据验证

-数据类型限制

-下拉列表选项

⑩表格打印与输出

-页面设置

-打印整个表格或特定页面

⑪表格安全与共享

-密码保护

-共享协作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今天的课程让我看到了学生们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的问题。我设计了以下反思活动,以便在教学后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效果评估

-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的熟练程度和遇到的问题。

-收集学生的随堂测试和课后作业,分析他们的掌握情况。

-与学生进行交流,听取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难点的反馈。

2.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操作演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插入行和列的步骤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更详细的解释和演示。

-小组合作时,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任务分配不均或者对主题不够感兴趣。

-课后作业中,学生在数据处理和格式化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说明这些环节的教学可能不够充分。

基于以上反思,我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并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

-在操作演示环节,我会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跟随我一起操作,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插入行和列的步骤。

-对于小组合作,我会提前准备更多的主题供学生选择,确保每个小组都能选择到感兴趣的主题。同时,我会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角色和任务,确保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在数据处理和格式化方面,我会在课堂上增加更多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操作,加深对表格数据处理的理解。

-我会调整课堂节奏,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消化和练习,避免因为时间紧张而导致的理解不足。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会引入一些游戏化的元素,比如设置小奖励或者进行竞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我会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根据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最后,我会持续关注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他们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更好地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表格及简单的数据处理3科学家的风采——插入图片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四年级下册桂教版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表格及简单的数据处理3科学家的风采——插入图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学习如何在表格中插入图片,使表格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2.掌握调整图片大小、位置和环绕方式的方法。

3.学习如何为图片添加边框、阴影等效果,增强表格的美观性。

4.实践操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制作关于科学家的风采展示表格。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学习如何在表格中插入图片,学生将提高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增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通过调整图片大小、位置和效果,学生将锻炼审美意识与设计思维,提升信息表达与呈现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制作科学家风采展示表格,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创建和编辑表格。

-学生对电脑基本操作较为熟悉,能够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简单操作。

-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接触过基本的图片插入操作。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喜欢通过电脑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能够较快地掌握新技能。

-学生倾向于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实践来学习,喜欢在互动中获取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对图片的精确调整(如大小、位置)感到困难。

-学生在处理图片环绕方式时可能会遇到混淆。

-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练习来熟练运用所学知识,以便在表格中有效地呈现图片。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提前发放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四年级下册桂教版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家图片、示例表格等电子资源,以及相关的操作指导视频。

3.实验器材:无需特殊实验器材,确保学生使用的电脑设备功能正常,安装有必要的表格处理软件。

4.教室布置:将学生分组,每组一台电脑,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上机操作,同时保持教室整洁安静,有利于学习。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表格及简单的数据处理中插入图片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如何在表格中插入图片吗?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展示一些含有图片的表格示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图片在表格中的视觉效果。

-简短介绍插入图片的基本概念和其在表格制作中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插入图片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插入图片的基本概念、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过程:

-讲解插入图片的定义和作用,包括其主要功能和在表格中的应用。

-详细介绍插入图片的步骤,使用屏幕演示或操作视频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展示不同类型的图片在表格中的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插入图片的实际应用。

3.插入图片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插入图片的技巧和效果。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插入图片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操作过程、图片选择和调整技巧,让学生全面了解插入图片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表格美观性和信息传达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插入图片技巧来优化表格设计。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插入图片技巧来制作更具吸引力的表格,并提出创新性的设计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插入图片相关的表格设计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设计思路、图片选择和布局调整。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插入图片技巧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设计思路、图片处理和表格布局。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插入图片在表格制作中的重要性。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插入图片的基本概念、操作步骤和案例分析。

-强调插入图片在表格制作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表格设计中。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制作一个包含插入图片的表格作品,以巩固学习效果。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图片处理技巧:介绍图片的裁剪、调整亮度和对比度、应用滤镜等基础处理方法,以及如何在表格中应用这些处理后的图片。

-表格美化原则:探讨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字体、颜色和布局来提升表格的整体美感。

-数据可视化:介绍如何将表格数据转换为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以及这些图表在信息表达中的作用。

-表格打印技巧:讲解如何在打印表格时保持图片的清晰度和表格的布局完整性。

-信息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科学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展示研究成果。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使用不同的图片处理工具,如Paint、Photoshop等,来改善表格中的图片效果。

-提议学生阅读有关表格设计和美化的书籍或文章,以提升他们的设计理念。

-建议学生通过制作不同的图表来练习数据可视化的技能,并思考如何让图表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指导学生进行表格打印的实践,确保他们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打印技巧。

-鼓励学生探索信息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了解信息技术如何帮助科学家解决问题。

-推荐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或活动,如编程比赛、科技创意大赛等,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建议学生关注科技新闻和科学家访谈,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和信息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最新应用。

-提供一些在线课程或教程,如Coursera、Udemy上的相关课程,供学生在课后自学和提升。

-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笔记或博客,记录他们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创作作品,以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分享。典型例题讲解例题1:在表格中插入一张科学家的图片,并调整其大小使其适应表格单元格的大小。

答案:首先,点击表格中需要插入图片的单元格,然后选择“插入”菜单中的“图片”选项,选择合适的科学家图片并插入。接着,用鼠标右键点击图片,选择“大小”选项,调整图片的宽度和高度,使其适应单元格的大小。

例题2:为插入的图片添加边框,使其更加突出。

答案:在图片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格式”选项,然后在“图片样式”中找到“边框”设置,选择合适的线条样式、颜色和宽度,为图片添加边框。

例题3:将插入的图片设置为紧密环绕方式,使图片与表格文字更加协调。

答案:在图片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格式”选项,然后在“图片布局”中选择“环绕方式”,点击“紧密环绕”选项,使图片与表格文字更加协调。

例题4:调整图片的亮度,使图片在表格中更加清晰。

答案:在图片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格式”选项,然后在“图片校正”中找到“亮度”设置,调整滑块或输入数值,增加或降低图片的亮度。

例题5:将表格中的图片保存为独立的文件,以便在其他文档中使用。

答案:在图片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另存为”选项,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保存路径和文件格式,将图片保存为独立的文件。教学反思与总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信息科技课程中表格及简单数据处理的兴趣,尤其是插入图片这一环节。回顾这节课,我深感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收获和不足,以下是我的反思和总结。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导入新课、基础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在互动和实践中掌握知识。我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习。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或者是我的引导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在策略上,我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插入图片的技巧和作用。这种案例教学的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看到图片在表格中的实际应用。然而,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面对具体操作时还是感到有些困惑。这让我意识到,我需要更加细致地指导学生,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帮助。

在管理方面,我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但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不集中。这可能是因为课堂内容对他们来说不够吸引人,或者是我的课堂管理还有待提高。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尝试采用更多有趣的教学手段,如游戏化学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效果上,我认为本节课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他们不仅掌握了如何在表格中插入图片,还学会了如何调整图片大小、位置和环绕方式。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意识到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面对一些复杂操作时还是感到有些困难,这表明我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计划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在教学设计上,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方法上,我会尝试采用更多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在课堂管理上,我会加强课堂纪律的维护,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有序的环境中学习。

-在教学评价上,我会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内容逻辑关系①教学内容重点知识点:

-表格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和步骤。

-图片大小、位置和环绕方式的调整。

-图片效果的优化,如边框、阴影等。

②教学关键词:

-插入图片

-调整大小

-环绕方式

-图片效果

-数据可视化

③教学重点句子:

-“在表格中插入图片可以增强表格的视觉效果,使信息更加直观。”

-“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是为了让表格布局更加合理,信息更加清晰。”

-“选择合适的图片效果能够突出重点,提高表格的整体美感。”

-“通过数据处理和图表制作,我们可以将复杂的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共同学习了如何在表格中插入图片,并对图片进行大小、位置和环绕方式的调整,以及如何通过添加边框、阴影等效果来优化图片。这些技能不仅能够提升表格的美观性,还能够帮助我们在呈现数据时更加直观和有效地传达信息。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大家展现出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当堂检测,以巩固所学知识。

当堂检测:

1.请在表格中插入一张你最喜欢的科学家的图片,并调整图片大小,使其适应表格单元格的大小。

2.为插入的图片添加一个边框,选择你最喜欢的颜色和线条样式。

3.将图片的环绕方式设置为紧密环绕,观察图片与文字的排列效果。

4.尝试调整图片的亮度,使图片在表格中更加清晰。

5.保存表格中的图片为独立的文件,并思考你可以在哪些场合中使用这张图片。

6.简述在表格中插入图片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帮助你更好地展示信息。

检测要求:

-学生需独立完成所有任务,完成后向小组长展示作品。

-小组长负责检查组员的作品,确保符合要求,并给出评价。

-教师将随机抽取几名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并给予点评。

-完成检测后,学生需填写反馈表,总结自己在当堂检测中的表现和收获。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表格及简单的数据处理4更多诺贝尔奖获得者——文本转化为表格主备人备课成员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四年级下册桂教版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表格及简单的数据处理4更多诺贝尔奖获得者——文本转化为表格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

3.授课时间:[具体上课时间]

4.教学时数:1课时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数据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将文本信息转化为表格,学生将学会如何整理和呈现数据,增强信息整理与归纳能力;同时,通过探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信息,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信息筛选和运用能力;此外,课程还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发展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科技核心素养。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掌握文本信息转化为表格的方法:本节课的核心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将文本信息有效地整理成表格形式,例如,将一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姓名、奖项和年份等信息从文本形式转换成表格,以便于分析和管理。

-理解表格数据的优势:强调表格在数据整理、对比和分析中的优势,如通过表格可以更直观地看出不同诺贝尔奖获得者之间的奖项分布和年份变化。

2.教学难点:

-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提取:学生在将文本信息转化为表格时,可能会遇到如何准确筛选和提取关键信息的困难。例如,从一段描述性文字中找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姓名、奖项和年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识别能力。

-表格数据的规范填写:学生在创建表格时,可能会对数据的规范填写产生疑惑,如如何正确使用单元格、如何调整列宽和行高、如何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等。例如,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使用表格工具中的“数据验证”功能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处理的逻辑思维:在处理表格数据时,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来分析数据,这可能是一个难点。比如,如何通过表格数据来发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趋势和模式,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资源-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交互式白板

-课程平台: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管理系统

-信息化资源:诺贝尔奖获得者数据库、表格处理软件(如MicrosoftExcel或GoogleSheets)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问题驱动、互动讨论、演示教学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文本信息,询问学生是否了解诺贝尔奖,以及他们认为这些信息如何更好地呈现。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将文本信息转化为表格,以及表格相比文本的优势是什么。

2.讲授新课(用时15分钟)

-展示案例:教师使用表格处理软件,现场演示如何将文本信息转化为表格。

-讲解方法:详细讲解文本信息的筛选、提取和表格的创建、编辑过程,包括单元格的使用、数据的排序和筛选等。

-强调重点:指出表格在数据整理和分析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表格发现信息之间的关联。

3.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分组练习: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使用一组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文本信息,尝试将其转化为表格。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转化的过程和遇到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

4.课堂提问与互动环节(用时10分钟)

-提问检查: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表格创建和数据处理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互动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格,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表格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5.创新实践环节(用时5分钟)

-创新应用:教师提出一个挑战性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表格来分析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趋势。

-实践操作:学生尝试使用表格工具进行数据分析,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6.总结反馈(用时5分钟)

-总结要点: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强调表格在信息整理和分析中的作用。

-反馈意见: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评价和指导。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注重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升信息素养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创新实践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了文本信息转化为表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生能够独立地将一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文本信息整理成表格,准确地提取关键信息,如姓名、奖项和年份,并将其规范地填写到表格中。

2.提升了信息整理和归纳能力。通过将文本信息转化为表格,学生学会了如何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有用数据,并将其系统化、结构化地呈现,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加深了对表格数据优势的理解。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到了表格在数据整理、对比和分析中的便利性和直观性,能够更好地理解表格在信息科技领域的重要性。

4.增强了数据分析能力。学生在对诺贝尔奖获得者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运用表格工具进行数据排序、筛选和简单的统计分析,从而能够从数据中发现趋势和模式。

5.提升了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创新实践环节,学生通过分析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数据,尝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假设,锻炼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巩固练习和课堂提问环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实践,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提高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7.增强了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对诺贝尔奖获得者数据的探究,学生不仅学到了信息科技知识,还激发了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科研素养。

8.提升了信息科技核心素养。整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还提升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核心素养。内容逻辑关系①文本转化为表格的方法与步骤

-确定关键信息:姓名、奖项、年份等

-使用表格工具:如插入列、输入数据、调整格式

-数据排序与筛选:利用表格功能进行有效管理

②表格数据整理的优势

-直观展示:表格能清晰展示数据,便于对比分析

-结构化数据:表格使信息有序,便于查找和统计

-数据分析:表格便于运用公式和图表进行深入分析

③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

-信息识别与提取:培养学生从文本中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

-数据处理与运用:培养学生运用表格工具处理数据的能力

-逻辑思维与创新:培养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规律和创新思考的能力典型例题讲解例题1:将以下文本信息转化为表格。

```

姓名:居里夫人

奖项:物理学奖

年份:1903

```

答案:创建一个表格,包含姓名、奖项和年份三列,将上述信息填入相应的单元格。

例题2:对以下表格数据进行排序,按年份升序排列。

```

姓名奖项年份

杨振宁物理学奖1957

李政道物理学奖1957

居里夫人物理学奖1903

```

答案:使用表格排序功能,将数据按照年份升序排列。

例题3:筛选出所有获得物理学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

姓名奖项年份

杨振宁物理学奖1957

李政道物理学奖1957

居里夫人化学奖1903

```

答案:使用表格筛选功能,只显示奖项为物理学奖的行。

例题4:计算以下表格中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平均获奖年份。

```

姓名奖项年份

杨振宁物理学奖1957

李政道物理学奖1957

居里夫人物理学奖1903

```

答案:使用表格公式功能,计算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平均获奖年份为(1957+1957+1903)/3=1989。

例题5:分析以下表格数据,描述诺贝尔奖获得者性别分布情况。

```

姓名性别奖项年份

杨振宁男物理学奖1957

李政道男物理学奖1957

居里夫人女物理学奖1903

```

答案:通过表格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有2位男性获得者和1位女性获得者,说明男性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比例较高。可以进一步分析性别分布在不同奖项中的情况。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将文本信息转化为表格,掌握了文本信息筛选、提取以及表格创建、编辑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体验到了表格在数据整理、对比和分析中的优势,提高了信息整理和归纳能力。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运用表格工具进行数据排序、筛选和简单的统计分析,从而提升了数据分析能力。在创新实践环节,我们尝试了利用表格分析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趋势,激发了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总的来说,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信息科技核心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当堂检测:

1.请将以下文本信息转化为表格,并按照年份进行排序。

```

姓名:爱因斯坦

奖项:物理学奖

年份:1921

姓名:费曼

奖项:物理学奖

年份:1965

姓名:居里夫人

奖项:化学奖

年份:1911

```

2.请筛选出所有获得物理学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并计算他们的平均获奖年份。

```

姓名奖项年份

爱因斯坦物理学奖1921

费曼物理学奖1965

居里夫人化学奖1911

波尔物理学奖1922

```

3.请描述以下表格数据中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性别分布情况。

```

姓名性别奖项年份

爱因斯坦男物理学奖1921

费曼男物理学奖1965

居里夫人女化学奖1911

波尔男物理学奖1922

```

4.请分析以下表格数据,讨论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不同领域的分布情况。

```

姓名领域奖项年份

爱因斯坦物理物理学奖1921

费曼物理物理学奖1965

居里夫人化学化学奖1911

波尔物理物理学奖1922

```

5.请结合本节课所学,思考如何利用表格对一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撰写一份简要的分析报告。

当堂检测旨在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文本转化为表格的方法、表格数据处理技巧以及数据分析能力。同时,检测也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反馈。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表格及简单的数据处理5谁是最年轻的获奖者?—使用Excel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3课时教师: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四年级下册桂教版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表格及简单的数据处理》中的第5课《谁是最年轻的获奖者?—使用Excel》。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排序和查找,让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处理来解决问题。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将利用学生已学习的表格制作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单元格的选中、数据的输入和修改等。同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实例教授如何使用Excel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如排序和查找,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与数据分析素养。

3.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观念。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①掌握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单元格的选择、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②学会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排序和查找,能够根据需求筛选信息。

2.教学难点:

①熟练使用Excel中的各种排序功能,如升序、降序、自定义排序等。

②理解并运用Excel的查找功能,包括查找特定数据、使用条件查找等,以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桂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四年级下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Excel软件操作演示视频、相关表格示例及数据处理练习文件。

3.实验器材:每人一台电脑,安装好Excel软件,确保网络连接正常。

4.教室布置:将学生分组,每组一台电脑,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五、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年轻的科学家是谁吗?”这样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表格制作知识,以及如何在表格中输入数据。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

-向学生介绍Excel软件的基本界面和功能。

-详细讲解单元格的选择、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方法。

-介绍Excel的排序和查找功能,包括升序、降序、自定义排序以及条件查找。

-举例说明:

-通过展示一个包含年龄数据的表格,演示如何使用Excel进行排序,找出最年轻的获奖者。

-举例说明如何使用查找功能,找到特定年龄段的获奖者。

-互动探究:

-让学生分组,每组使用一台电脑,尝试对提供的示例数据进行排序和查找。

-鼓励学生讨论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自行解决。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文件,独立完成一系列数据处理任务,包括数据输入、排序和查找。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操作经验,讨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教师指导: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进行集体讲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操作要领。

4.总结反馈(约10分钟)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Excel在数据处理中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行创建一个包含个人收藏的表格,并尝试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

5.课堂延伸(约10分钟)

-教师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如“你们还能想到哪些生活中可以用到Excel的场景?”

-鼓励学生思考Excel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六、学生学习效果1.学生能够熟练打开Excel软件,并对软件的基本界面和功能有清晰的认识。

2.学生掌握了单元格的选择、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方法,能够在Excel中创建和编辑表格。

3.学生理解了Excel的排序功能,能够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升序、降序或自定义排序,并能够通过排序找出最年轻的获奖者。

4.学生学会了使用Excel的查找功能,能够根据特定条件查找数据,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

5.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数据处理概念的理解,能够独立完成数据处理任务,如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和查找。

6.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能够与同伴交流操作经验,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7.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寻求帮助,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及时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8.学生能够将所学的Excel操作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如制作个人收藏表格并进行数据处理,体现了知识的应用性。

9.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了信息意识,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0.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能够在数据处理中尝试不同的方法,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七、典型例题讲解例题1:数据排序

题目:已知以下表格,请使用Excel将表格中的年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

姓名|年龄

张三|12

李四|10

王五|11

赵六|9

```

答案:选中年龄列,点击“数据”菜单中的“排序”,选择“升序”,然后点击“确定”,表格将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序。

例题2:数据查找

题目:在以下表格中,请使用Excel找到年龄为11岁的学生。

```

姓名|年龄

张三|12

李四|10

王五|11

赵六|9

```

答案:在Excel的查找框中输入“11”,然后点击“查找下一个”,Excel将高亮显示年龄为11岁的学生。

例题3:数据筛选

题目:已知以下表格,请使用Excel筛选出年龄大于10岁的学生。

```

姓名|年龄

张三|12

李四|10

王五|11

赵六|9

```

答案:选中年龄列,点击“数据”菜单中的“筛选”,点击下拉箭头,选择“数字筛选”,然后选择“大于”,输入“10”,点击“确定”,表格将只显示年龄大于10岁的学生。

例题4:数据排序与筛选结合

题目:在以下表格中,请先按年龄从小到大排序,然后筛选出年龄小于等于11岁的学生。

```

姓名|年龄

张三|12

李四|10

王五|11

赵六|9

```

答案:首先按照例题1的方法对年龄进行升序排序,然后按照例题3的方法筛选出年龄小于等于11岁的学生。

例题5:数据高级筛选

题目:已知以下表格,请使用Excel的高级筛选功能,找出年龄在10到12岁之间的学生,并将结果复制到新的位置。

```

姓名|年龄

张三|12

李四|10

王五|11

赵六|9

```

答案:点击“数据”菜单中的“高级”,在“高级筛选”对话框中,选择“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他位置”,在“复制到”框中指定复制位置,然后在“标准区域”中输入条件“年龄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12”,点击“确定”,筛选结果将复制到指定位置。八、内容逻辑关系①Excel基本操作

-知识点:单元格的选择、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词:单元格、输入、编辑、保存

②数据排序

-知识点:升序排序、降序排序、自定义排序

-词:排序、升序、降序、自定义

③数据查找与筛选

-知识点:查找特定数据、条件查找、筛选数据

-词:查找、条件、筛选、复制到其他位置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Excel的基本操作,包括单元格的选择、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2.我们掌握了Excel的数据排序功能,能够进行升序、降序和自定义排序。

3.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Excel的查找和筛选功能,能够快速定位和筛选特定数据。

当堂检测:

1.请同学们在电脑上打开Excel,创建一个新的工作簿,然后在第一个工作表中输入以下数据:

```

姓名|年龄|成绩

李明|12|85

张华|11|92

王丽|12|78

赵强|11|88

```

2.使用Excel的排序功能,将年龄从小到大排序,并将排序后的结果截图保存。

3.使用Excel的查找功能,查找年龄为12岁的学生,并记录下他们的姓名和成绩。

4.使用Excel的筛选功能,筛选出成绩大于85分的学生,并将筛选结果截图保存。

5.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享操作过程中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相互学习和帮助。

检测结束,教师将收集同学们的截图和反馈,对同学们的操作进行检查和评价,确保大家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对于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将进行集体讲解,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表格及简单的数据处理6有多少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用Excel计算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使用Excel软件,让学生学会创建和编辑表格,以及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数据为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Excel的基本功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据处理能力。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核心素养目标

1.数据意识:培养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兴趣和敏感性,理解数据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信息处理能力:通过Excel操作,提高学生信息录入、编辑和计算的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据处理技能。

3.问题解决: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作交流:在小组活动中,促进学生与他人协作,共享信息,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学习过基础的计算机操作,包括鼠标和键盘的使用。

-学生对Excel软件有初步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如打开和关闭文件。

-学生在数学课程中接触过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科学和探索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对使用电脑和电子表格软件有较高的兴趣。

-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喜欢通过实践来学习新知识。

-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直观演示,有的喜欢独立探索。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对Excel中的高级功能如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感到陌生。

-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和困难,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操作。

-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数据处理的概念时可能会遇到障碍,需要适当的引导和练习来克服。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介绍Excel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的步骤,确保学生理解基本概念。

-使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使用Excel的心得,以及如何利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实施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Excel软件,独立完成数据处理任务,提高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Excel操作演示,使学生直观地学习步骤。

-使用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提供互动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实时练习和反馈。

-运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了解。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关于Excel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概念的预习资料,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如“Excel中如何使用公式进行计算?”等预习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数据统计和学生的预习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要求,阅读资料,初步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下自己的疑问和理解。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或思维导图等成果提交至平台,供教师检查。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Excel的功能,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进行资源的共享和反馈,提高预习效率。

-作用与目的:为学生课堂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数据表格,引出本课主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使用,结合诺贝尔奖数据实例。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让学生尝试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讨论如何优化表格。

-解答疑问: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数据处理中。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分组操作Excel,实践数据处理技能。

-提问与讨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参与小组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Excel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Excel的数据处理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掌握Excel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突破“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的重难点。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与诺贝尔奖数据相关的Excel数据处理作业,巩固课堂学习。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网站和视频,让学生了解Excel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进一步了解Excel的高级应用。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经验和不足。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促进知识的内化。

-作用与目的: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巩固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数据分析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数据分析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处理的重要性。

-Excel高级功能介绍:包括数据透视表、图表制作、条件格式等高级功能的用途和基本操作。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史回顾:提供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历年获奖者名单及其成就简介,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

-数据保护与隐私:介绍在处理数据时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遵守数据保护法规。

-Excel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介绍Excel在财务分析、市场调研、项目管理等职业领域中的应用。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自主搜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资料,分析他们的成就和影响,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

-建议学生通过实际操作Excel,尝试创建复杂数据表格,运用所学的数据处理技能进行信息分析和决策。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数据分析的书籍和文章,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

-推荐学生参与线上或线下的Excel技能培训课程,提高自己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专业能力。

-提醒学生在使用Excel处理数据时,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数据保护法规。

-建议学生将Excel技能应用于个人项目或学校活动中,例如制作班级成绩统计表、活动预算表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关注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或相关社交媒体账号,获取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动态,拓宽科学视野。

-建议学生参与科学俱乐部或研究小组,与同伴一起探讨科学问题,共同进行科学项目的研究和实验。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Excel数据分析技能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例如家庭预算管理、学校资源分配等。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发现和提出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数据处理技能寻找解决方案。七、课后作业

1.请使用Excel创建一个表格,记录我国近五年来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的姓名、获奖年份以及主要成就。完成后,使用公式计算这些科学家获奖的平均年龄。

答案:假设科学家名单为A1:A5,获奖年份为B1:B5,主要成就为C1:C5,年龄为D1:D5,则在E1单元格输入公式“=AVERAGE(D1:D5)”,计算平均年龄。

2.利用Excel中的排序功能,将上题创建的表格按照获奖年份从早到晚进行排序。

答案:选中表格的任意单元格,点击“数据”菜单中的“排序”,在弹出的排序对话框中选择“获奖年份”作为排序依据,设置递增排序,然后点击“确定”完成排序。

3.请在Excel中创建一个包含10名同学体重数据的表格,并使用图表功能绘制出这些同学体重的柱状图。

答案:在Excel中输入同学姓名和对应的体重数据,选择这些数据,点击“插入”菜单中的“柱状图”,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设置图表标题和轴标题,完成后点击“确定”。

4.使用Excel中的筛选功能,从上题创建的体重数据表格中筛选出体重超过60公斤的同学。

答案:选中表格的任意单元格,点击“数据”菜单中的“筛选”,在筛选对话框中设置条件“体重>60”,然后点击“确定”即可看到筛选结果。

5.请使用Excel的公式和函数,计算下列数据序列的总和、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45,3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