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行业临床诊断作业指导书TOC\o"1-2"\h\u3206第1章临床诊断基本原理 6150371.1诊断的定义与分类 6268491.1.1诊断的定义 6128711.1.2诊断的分类 682061.2临床诊断方法与步骤 6267541.2.1诊断方法 6191351.2.2诊断步骤 7241711.3诊断思维与决策 7278211.3.1诊断思维 7155571.3.2诊断决策 76100第2章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7125022.1病史采集 76872.1.1主诉 892712.1.2现病史 8290192.1.3既往史 8204562.1.4家族史 842952.1.5个人史 8279772.2体格检查 872532.2.1一般检查 870852.2.2皮肤、黏膜检查 8106512.2.3头部检查 819482.2.4胸部检查 849082.2.5腹部检查 822982.2.6脊柱、四肢检查 86432.2.7神经系统检查 9224562.3病历书写与整理 9231902.3.1病历书写要求 9129852.3.2病历整理 93982第3章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 9294423.1发热 976123.1.1诊断要点 955053.1.2鉴别诊断 1083913.2胸痛 10225043.2.1诊断要点 10219163.2.2鉴别诊断 10106023.3呼吸困难 10257823.3.1诊断要点 10303033.3.2鉴别诊断 10326833.4腹痛 11199993.4.1诊断要点 11297373.4.2鉴别诊断 117311第4章实验室检查 11101754.1血液学检查 11156684.1.1红细胞计数(RBC) 11192524.1.2白细胞计数(WBC) 1171164.1.3血红蛋白(Hb) 11187334.1.4血细胞比容(HCT) 11303944.1.5血小板计数(PLT) 11213664.1.6血型鉴定 11147934.2尿液检查 11192464.2.1尿常规 12235694.2.2尿蛋白 12255024.2.3尿糖 12169044.2.4尿酮体 1273044.2.5尿红细胞 12279024.3粪便检查 12225744.3.1粪常规 12193494.3.2隐血试验 12129064.3.3粪寄生虫检查 12232934.3.4粪培养 12106234.4生化检查 1217804.4.1肝功能 12283114.4.2肾功能 12263294.4.3血糖 1289654.4.4血脂 12103284.4.5电解质 1312486第5章影像学检查 13154815.1X线检查 1381495.1.1检查原理 13169185.1.2检查适应症 1359615.1.3检查注意事项 13166375.2CT检查 13287725.2.1检查原理 1390485.2.2检查适应症 13130385.2.3检查注意事项 1318025.3MRI检查 14198585.3.1检查原理 1438625.3.2检查适应症 14128355.3.3检查注意事项 14239055.4超声检查 14319755.4.1检查原理 14243865.4.2检查适应症 14182695.4.3检查注意事项 1411191第6章心电图诊断 1425886.1心电图基础 15266916.1.1心电图定义 15201546.1.2心电图原理 1545456.1.3心电图波形 15148136.2心电图操作与解读 15124536.2.1心电图操作 15304376.2.2心电图解读 15318866.3常见心电图异常 1566056.3.1窦性心律失常 15207516.3.2心房颤动 15289866.3.3心室颤动 1597536.3.4室性早搏 16209396.3.5房室传导阻滞 1642136.3.6心肌梗死 16279466.3.7心肌缺血 16130876.3.8心电图异常波形的其他原因 166772第7章内科疾病诊断 1642387.1心血管疾病 16253137.1.1动脉粥样硬化 16253907.1.2心肌病 16319767.2呼吸系统疾病 1778177.2.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17289677.2.2支气管哮喘 1717917.3消化系统疾病 17163377.3.1慢性胃炎 17317407.3.2肝硬化 17211247.4泌尿系统疾病 18125497.4.1慢性肾小球肾炎 1896347.4.2肾结石 1813341第8章外科疾病诊断 18116888.1骨折与关节损伤 18215748.1.1骨折诊断 18246058.1.2关节损伤诊断 18207888.2软组织损伤与感染 18176738.2.1软组织损伤诊断 18177708.2.2软组织感染诊断 19238328.3肿瘤诊断 1916168.3.1肿瘤的临床表现 19188948.3.2影像学检查 19210098.3.3实验室检查 19206088.4急性腹痛的诊断与鉴别 1985058.4.1病史采集 19219968.4.2体格检查 19251948.4.3影像学检查 1980948.4.4实验室检查 1922695第9章妇产科疾病诊断 20208799.1妇科疾病 20227869.1.1子宫颈疾病 2045059.1.1.1宫颈炎症 20191219.1.1.2宫颈糜烂 20183639.1.1.3宫颈癌前病变 2094339.1.1.4宫颈癌 20269419.1.2子宫疾病 20162649.1.2.1子宫肌瘤 20282119.1.2.2子宫内膜异位症 20147799.1.2.3子宫内膜癌 20194509.1.2.4子宫腺肌病 2011259.1.3卵巢疾病 20257549.1.3.1卵巢囊肿 20252939.1.3.2卵巢癌 2067049.1.3.3多囊卵巢综合征 20293769.1.4阴道疾病 20283769.1.4.1阴道炎 2090639.1.4.2阴道不规则出血 2073389.1.4.3阴道癌 20306599.1.5盆腔疾病 20119679.1.5.1盆腔炎 2066899.1.5.2盆腔淤血综合征 20111129.1.5.3盆腔肿瘤 20122869.2产科疾病 2084319.2.1妊娠期疾病 2067059.2.1.1妊娠期高血压 20127059.2.1.2妊娠期糖尿病 21274849.2.1.3妊娠期贫血 21248229.2.1.4妊娠期感染 21284049.2.2分娩期疾病 21130649.2.2.1子痫 21116069.2.2.2难产 21309089.2.2.3产后出血 21322029.2.2.4羊水栓塞 21139039.2.3产后疾病 21321029.2.3.1产后抑郁 21161599.2.3.2产后感染 21148879.2.3.3产后尿失禁 21145699.3计划生育与避孕 2171039.3.1计划生育政策 2125229.3.2避孕方法 2181679.3.2.1药物避孕 2141179.3.2.2宫内节育器 21282199.3.2.3避孕套 21139959.3.2.4绝育手术 21102109.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21233209.4.1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 21147419.4.2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 21204059.4.3妊娠期高血压的预防 21273299.4.4妊娠期高血压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2127337第10章儿科疾病诊断 213144810.1儿科常见症状与体征 212025910.1.1发热 212612810.1.2咳嗽 211697910.1.3呼吸困难 212997510.1.4腹痛 221793410.1.5呕吐 22603610.1.6腹泻 22543110.1.7黄疸 221827110.1.8惊厥 222729610.1.9肥胖 222531010.1.10生长迟缓 222625610.2新生儿疾病 22791410.2.1新生儿窒息 222085810.2.2新生儿肺炎 222998410.2.3新生儿黄疸 221167510.2.4新生儿败血症 222293310.2.5新生儿溶血症 222210010.2.6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22697610.2.7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22907810.3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221141210.3.1感冒 223069110.3.2支气管炎 221591510.3.3肺炎 22772010.3.4哮喘 22906110.3.5毛细支气管炎 221100810.3.6肺结核 223108410.3.7先天性呼吸道畸形 22739410.4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22281810.4.1婴儿腹泻 222688610.4.2胃炎 223276510.4.3胃溃疡 222701310.4.4肠道寄生虫病 22751510.4.5婴儿肠套叠 223212410.4.6肝炎 231724410.4.7肝脓肿 232953910.4.8胰腺炎 2325910.4.9肠炎 232226010.4.10肠梗阻 23第1章临床诊断基本原理1.1诊断的定义与分类1.1.1诊断的定义诊断是医疗行业中的核心环节,其目的在于通过观察、询问、检查等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其病因、病理生理改变、疾病性质、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等方面内容的过程。1.1.2诊断的分类根据诊断的过程和目的,可将诊断分为以下几类:(1)初步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体检结果,对疾病进行初步判断。(2)确定性诊断:在初步诊断的基础上,通过特殊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疾病进行明确诊断。(3)病因诊断:明确疾病的根本原因,如病原体、遗传因素等。(4)病情评估: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进展情况、预后等方面进行评估。(5)鉴别诊断:针对相似病症,通过比较、分析,排除其他可能性,确定最终诊断。1.2临床诊断方法与步骤1.2.1诊断方法临床诊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问诊: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了解病情。(2)体检:对患者进行全面或针对性的体格检查,发觉异常体征。(3)实验室检测:通过血液、尿液、组织等生物样本的检测,获取疾病相关信息。(4)影像学检查:利用X光、CT、MRI等检查方法,观察患者体内器官、组织结构及功能状况。(5)特殊检查:如心电图、内镜、病理检查等,针对特定疾病进行诊断。1.2.2诊断步骤(1)收集资料:包括问诊、体检、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等。(2)分析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初步诊断。(3)制定诊断计划:根据初步诊断,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完善诊断。(4)诊断验证:通过对比分析,验证诊断的正确性。(5)诊断修正:根据新的检查结果,对诊断进行修正。1.3诊断思维与决策1.3.1诊断思维诊断思维是指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运用医学知识、经验和逻辑推理,对病情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分析综合能力:对病情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发觉主要矛盾。(2)逻辑推理:运用医学知识和经验,进行合理的推理。(3)假设与验证:提出可能的诊断假设,并通过检查进行验证。(4)灵活变通: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诊断思路。1.3.2诊断决策诊断决策是指在诊断过程中,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决策依据:患者的病情、病史、体检结果、检查资料等。(2)决策原则:明确、合理、经济、有效。(3)决策方法:运用医学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决策。(4)决策评价:对诊断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及时调整。第2章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2.1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医疗工作中的环节,它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线索。病史采集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内容。(2)系统性: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询问,如从主诉开始,逐步深入到其他病史。(3)针对性: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症状,有针对性地询问相关病史。(4)客观性:避免主观臆断,如实记录患者的病史。(5)及时性:尽快完成病史采集,以免病情变化影响病史的准确性。2.1.1主诉详细记录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包括症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2.1.2现病史详细询问患者本次发病的起始时间、发展过程、症状变化、已采取的治疗措施等。2.1.3既往史了解患者过去的健康状况,包括疾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2.1.4家族史了解患者家族成员的健康状况,尤其是遗传性疾病史。2.1.5个人史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饮食习惯、婚育史等。2.2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视、触、叩、听等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2.2.1一般检查包括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营养、体型等方面的检查。2.2.2皮肤、黏膜检查观察皮肤颜色、湿度、弹性、皮疹、瘀斑等,检查黏膜有无异常。2.2.3头部检查包括头颅、眼、耳、鼻、口腔、咽部的检查。2.2.4胸部检查包括胸廓、肺部、心脏、血管、乳房的检查。2.2.5腹部检查包括腹部外形、压痛、反跳痛、肝、脾、肾、肠鸣音等方面的检查。2.2.6脊柱、四肢检查检查脊柱生理弯曲、活动度,四肢关节、肌肉、骨骼等方面的异常。2.2.7神经系统检查包括意识、脑神经、运动、感觉、反射等方面的检查。2.3病历书写与整理病历是临床工作的重要记录,应详细、准确、规范地书写与整理。2.3.1病历书写要求(1)真实:客观反映患者的病情、病史、检查结果等。(2)规范:使用医学术语,避免口语化表达。(3)完整: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等。(4)及时:病历书写应在患者就诊后尽快完成。2.3.2病历整理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病历,包括:(1)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日期等。(2)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3)体格检查:一般检查、系统检查。(4)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5)诊断:初步诊断、鉴别诊断。(6)治疗:已采取的治疗措施、治疗方案。(7)病程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效果等。通过以上步骤,保证病历的规范性与完整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力支持。第3章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3.1发热3.1.1诊断要点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以口腔温度超过37.3℃或肛门、耳温超过38℃为标准。诊断时需关注以下要点:1)病史:询问发热的起病时间、病程、热型、伴随症状等;2)体征:检查全身皮肤、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3)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等。3.1.2鉴别诊断1)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肠胃炎等;2)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肿瘤性疾病:如淋巴瘤、白血病等;4)其他:如药物热、中暑、慢性病急性发作等。3.2胸痛3.2.1诊断要点胸痛是指胸部不适感,可表现为刺痛、钝痛、压榨性疼痛等。诊断时需关注以下要点:1)病史:询问胸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诱因等;2)体征:检查心脏、肺部、胸部皮肤等;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片、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3.2.2鉴别诊断1)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2)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胸膜炎、气胸等;3)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胆石症等;4)神经肌肉疾病:如肋间神经痛、肌肉拉伤等。3.3呼吸困难3.3.1诊断要点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感觉呼吸不畅,客观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改变。诊断时需关注以下要点:1)病史:询问呼吸困难的性质、发作时间、伴随症状等;2)体征:检查呼吸形态、肺部、心脏等;3)辅助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试、胸部CT、心脏超声等。3.3.2鉴别诊断1)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炎等;2)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心绞痛等;3)神经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4)中毒性疾病:如一氧化碳中毒、药物中毒等。3.4腹痛3.4.1诊断要点腹痛是指腹部不适感,可表现为钝痛、刺痛、胀痛等。诊断时需关注以下要点:1)病史:询问腹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2)体征:检查腹部皮肤、腹部压痛、反跳痛、肝脾大小等;3)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腹部B超、CT等。3.4.2鉴别诊断1)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胃肠炎、胃溃疡、胆石症等;2)泌尿系统疾病:如急性肾炎、尿路结石等;3)妇科疾病:如急性盆腔炎、宫外孕等;4)肿瘤性疾病:如肝癌、胰腺癌等。第4章实验室检查4.1血液学检查4.1.1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贫血、失血或血液疾病的重要指标。4.1.2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用于检测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炎症或其他相关疾病。4.1.3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反映患者的贫血程度,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4.1.4血细胞比容(HCT)血细胞比容即红细胞压积,反映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体积比例,有助于评估患者血液状况。4.1.5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对于检测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具有重要作用。4.1.6血型鉴定血型鉴定为输血治疗提供依据,保证输血安全。4.2尿液检查4.2.1尿常规尿常规检查包括颜色、透明度、比重、酸碱度等,有助于发觉泌尿系统疾病。4.2.2尿蛋白尿蛋白检查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发觉早期肾脏疾病。4.2.3尿糖尿糖检查对于发觉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4.2.4尿酮体尿酮体检查有助于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4.2.5尿红细胞尿红细胞检查用于检测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等疾病。4.3粪便检查4.3.1粪常规粪常规检查包括颜色、形状、质地等,有助于发觉消化系统疾病。4.3.2隐血试验隐血试验用于检测肠道出血,发觉早期肠道病变。4.3.3粪寄生虫检查粪寄生虫检查有助于发觉肠道寄生虫感染。4.3.4粪培养粪培养用于检测肠道感染性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4.4生化检查4.4.1肝功能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用于评估肝脏功能。4.4.2肾功能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等,用于评估肾脏功能。4.4.3血糖血糖检查对于发觉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等具有重要价值。4.4.4血脂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有助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4.4.5电解质电解质检查包括钠、钾、氯、钙等,用于评估患者电解质平衡状况。第5章影像学检查5.1X线检查5.1.1检查原理X线检查是利用X射线的穿透能力,对物体进行透视或摄影的一种检查方法。在医疗诊断中,主要用于观察人体骨骼、胸部、腹部等部位。5.1.2检查适应症(1)骨折、脱位、骨质疏松等骨骼系统疾病;(2)肺炎、肺结核、肺癌等胸部疾病;(3)胃肠道穿孔、肠梗阻等腹部疾病;(4)胎儿骨骼发育异常等胎儿检查。5.1.3检查注意事项(1)检查前需去除检查部位金属物品;(2)孕妇及疑似孕妇应谨慎进行X线检查;(3)检查后注意休息,多饮水。5.2CT检查5.2.1检查原理CT(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是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处理技术,获取人体断层图像的一种检查方法。CT检查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等特点。5.2.2检查适应症(1)头部:脑出血、脑梗死、颅内肿瘤等;(2)胸部:肺炎、肺结核、肺癌等;(3)腹部:肝、胆、胰、肾等器官疾病;(4)骨折、关节脱位等。5.2.3检查注意事项(1)检查前需禁食、禁水;(2)孕妇及疑似孕妇应谨慎进行CT检查;(3)检查过程中保持平静,避免移动。5.3MRI检查5.3.1检查原理MRI(磁共振成像)检查是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对人体进行无创性成像的一种检查方法。MRI具有无辐射、高对比度、多参数成像等优点。5.3.2检查适应症(1)头部:脑肿瘤、脑梗死、脑出血等;(2)脊柱:椎间盘突出、脊髓肿瘤等;(3)肌肉骨骼系统:关节炎症、骨折等;(4)心脏: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疾病等。5.3.3检查注意事项(1)检查前需去除身上金属物品;(2)检查过程中保持平静,避免移动;(3)孕妇及疑似孕妇应谨慎进行MRI检查;(4)检查时间较长,需有耐心。5.4超声检查5.4.1检查原理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特性,获取脏器形态、结构和功能信息的一种检查方法。具有无创、安全、实时等优点。5.4.2检查适应症(1)腹部:肝、胆、胰、肾等器官疾病;(2)妇科:子宫、卵巢等疾病;(3)产科:胎儿发育、胎盘位置等;(4)心脏:心脏结构、功能等。5.4.3检查注意事项(1)检查前需保持空腹;(2)检查过程中配合医生,保持体位稳定;(3)检查时间较短,无需紧张。第6章心电图诊断6.1心电图基础6.1.1心电图定义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记录心脏电生理活动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各个周期产生的生物电变化,以波形图的形式展现。6.1.2心电图原理心电图利用心电图机将心脏的生物电活动放大并记录在走纸或数字存储设备上,通过分析心电波形,了解心脏的电生理功能和心脏病变。6.1.3心电图波形心电图主要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U波。各波形分别代表心脏的不同电生理过程,如心房收缩、心室收缩和心室复极等。6.2心电图操作与解读6.2.1心电图操作(1)患者准备:检查前保持安静、舒适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运动。(2)电极放置:按照国际标准10导联体系,将电极贴于患者胸部特定位置。(3)记录心电图:开启心电图机,记录患者静息状态下的心电波形。6.2.2心电图解读(1)心率:计算每分钟心率,了解心脏跳动速度。(2)心律:观察心电波形规律性,判断心律是否整齐。(3)波形分析:分析P波、QRS波群、T波和U波形态、时间、振幅等参数,判断心脏病变部位和性质。6.3常见心电图异常6.3.1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等,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快或减慢、心律不规则。6.3.2心房颤动心房颤动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振幅、间隔不规则的f波,QRS波群正常或宽大畸形。6.3.3心室颤动心室颤动表现为心电波形混乱,无法识别QRS波群和P波,心室肌发生快速、无序的收缩。6.3.4室性早搏室性早搏表现为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与前一个P波无关联,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6.3.5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之间的传导延迟或中断,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6.3.6心肌梗死心肌梗死表现为ST段抬高或降低,T波倒置或增高,QRS波群增宽或畸形,持续时间较长。6.3.7心肌缺血心肌缺血表现为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常见于冠状动脉疾病。6.3.8心电图异常波形的其他原因心电图异常波形还可能由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心脏瓣膜病等引起。在解读心电图时,需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第7章内科疾病诊断7.1心血管疾病7.1.1动脉粥样硬化描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血管病变,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内膜,表现为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诊断要点:(1)病史采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史等;(2)临床表现:胸痛、心悸、气促等症状;(3)辅助检查:血脂、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7.1.2心肌病描述:心肌病是指由于心脏肌肉病变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一组疾病。诊断要点:(1)病史采集:家族史、病毒感染史、药物或毒素暴露史等;(2)临床表现:心悸、气促、胸痛、水肿等症状;(3)辅助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谱、心脏磁共振等。7.2呼吸系统疾病7.2.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描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可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诊断要点:(1)病史采集:吸烟史、职业史、家族史等;(2)临床表现:慢性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3)辅助检查:肺功能测试、胸部影像学检查等。7.2.2支气管哮喘描述: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诊断要点:(1)病史采集:过敏史、家族史、呼吸道感染史等;(2)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3)辅助检查:肺功能测试、过敏原检测等。7.3消化系统疾病7.3.1慢性胃炎描述: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慢性炎症,主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酒精等。诊断要点:(1)病史采集:上腹部不适、疼痛、反酸、恶心等症状;(2)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饱胀、反酸、嗳气等症状;(3)辅助检查:胃镜、胃黏膜活检、幽门螺杆菌检测等。7.3.2肝硬化描述:肝硬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期,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诊断要点:(1)病史采集:慢性肝病病史、酒精摄入史、药物史等;(2)临床表现:乏力、食欲不振、腹胀、水肿等症状;(3)辅助检查:肝功能测试、影像学检查、肝脏活检等。7.4泌尿系统疾病7.4.1慢性肾小球肾炎描述: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的肾脏疾病。诊断要点:(1)病史采集:浮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症状;(2)临床表现:蛋白尿、血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症状;(3)辅助检查:尿液检查、肾功能测试、肾脏超声、肾脏活检等。7.4.2肾结石描述:肾结石是指在肾脏内形成的矿物质和盐类沉积。诊断要点:(1)病史采集:疼痛、血尿、恶心呕吐等症状;(2)临床表现:肾区疼痛、血尿、恶心呕吐等症状;(3)辅助检查:尿液检查、肾功能测试、泌尿系平片、CT等。第8章外科疾病诊断8.1骨折与关节损伤8.1.1骨折诊断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受伤机制、疼痛部位、疼痛性质及伴随症状。体格检查:观察患肢的畸形、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情况。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为首选,CT、MRI等检查可辅助明确诊断。8.1.2关节损伤诊断病史采集:了解受伤经过、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情况。体格检查:检查关节的稳定性、肿胀、压痛及关节活动度。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明确关节骨折情况,MRI检查可观察关节软组织损伤情况。8.2软组织损伤与感染8.2.1软组织损伤诊断病史采集:询问受伤原因、受伤部位、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碍。体格检查:观察损伤部位的肿胀、疼痛、瘀斑及关节活动受限情况。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观察软组织损伤情况,MRI检查可明确损伤范围。8.2.2软组织感染诊断病史采集:了解感染原因、病程、局部症状及全身症状。体格检查:检查感染部位的红肿、热痛、波动感及功能障碍。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检查可辅助诊断。8.3肿瘤诊断8.3.1肿瘤的临床表现了解病史:注意肿瘤的生长速度、部位、大小、质地及有无疼痛。体格检查: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活动度及有无淋巴结肿大。8.3.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观察骨骼肿瘤的骨质破坏情况。CT检查:可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MRI检查:可观察肿瘤的软组织分辨率,明确肿瘤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个人房产买卖合同(含税费结算)4篇
- 二零二五版门楼社区物业维修基金使用协议4篇
- 2025年度物流园区租赁管理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跨境电商与本土企业合作开发合同4篇
- 2025年度企业内部培训服务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茶叶电商平台入驻合作协议12篇
- 2025年度绿色能源园区场地租赁及新能源项目合作合同3篇
- 2025版互联网企业派遣技术支持服务协议4篇
- 2025年信息技术研发中心240名技术人员招聘合同4篇
- 二零二四年人造草坪行业市场研究及战略规划代理合同3篇
- 数学-山东省2025年1月济南市高三期末学习质量检测济南期末试题和答案
- 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社招2025年学习资料
-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 船舶行业维修保养合同
- 2024年林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
- 物流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 2025届江苏省13市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
- 当前中国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个案研究
- 中国象棋比赛规则
- 7天减肥餐食谱给你最能瘦的一周减肥食谱
- GB/T 31525-2015图形标志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