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实施指南_第1页
制造业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实施指南_第2页
制造业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实施指南_第3页
制造业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实施指南_第4页
制造业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实施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造业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实施指南TOC\o"1-2"\h\u27301第1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概述 481981.1智能制造的概念与意义 4276741.2智能制造系统的组成与架构 4310781.3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的重要性 46744第2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规划与设计 5175832.1系统集成需求分析 5100012.1.1生产过程分析 52292.1.2业务需求分析 5166212.1.3技术需求分析 5263612.2系统集成规划与目标设定 557232.2.1系统集成总体规划 5265862.2.2系统集成目标设定 5183932.2.3系统集成策略制定 641172.3系统集成架构设计 635002.3.1系统集成架构概述 695262.3.2设备层架构设计 6133372.3.3控制层架构设计 6132062.3.4执行层架构设计 6272942.3.5管理层架构设计 6141372.3.6决策层架构设计 61470第3章智能制造设备选型与集成 684173.1设备选型原则与方法 641833.1.1选型原则 6165203.1.2选型方法 7124563.2设备集成技术概述 7104623.3设备集成实施步骤 8180223.3.1项目立项 8316153.3.2需求分析 847543.3.3方案设计 8194443.3.4设备选型与采购 8324953.3.5系统集成 8306643.3.6调试与优化 826393.3.7交付与验收 810773.3.8培训与售后服务 818440第4章智能制造信息系统集成 8220614.1信息化建设基础 852024.1.1信息化建设概述 8327254.1.2信息化基础设施 8277464.1.3数据资源建设 8303784.2信息系统集成技术 942124.2.1信息系统集成概述 9245454.2.2集成技术架构 918364.2.3集成关键技术 9196554.3信息系统集成实施策略 953624.3.1实施策略概述 9202694.3.2需求分析与规划 938924.3.3技术选型与方案设计 9200054.3.4项目实施与风险管理 9293654.3.5系统集成效果评估与优化 91423第5章工业网络与数据通信 975045.1工业网络技术概述 10121185.1.1发展历程 10201835.1.2分类 1028905.1.3特点 10291805.2数据通信协议与标准 10253295.2.1常用数据通信协议 10300505.2.2数据通信标准 11206855.3工业网络设计与实施 11323245.3.1网络拓扑结构 1138145.3.2通信介质选择 11187795.3.3网络设备选型 11283185.3.4网络配置与优化 11296695.3.5网络安全防护 11276645.3.6系统集成与调试 1130207第6章智能制造执行系统 1185936.1MES系统功能与架构 1183676.1.1功能概述 12174176.1.2架构设计 12177406.2MES系统实施方法 12223336.2.1项目立项与需求分析 1264456.2.2系统设计与开发 123226.2.3系统实施与测试 12163236.2.4培训与上线 12242406.2.5运维与持续优化 12303446.3生产过程优化与调度 1213636.3.1生产过程优化 13310856.3.2生产调度 1344506.3.3生产过程监控 13111776.3.4异常处理与决策支持 1314735第7章智能仓储与物流系统 13123167.1智能仓储系统设计 1321527.1.1系统需求分析 13137267.1.2仓储布局设计 1335487.1.3仓储设备选型与配置 1379237.1.4仓储管理系统设计 13127787.2物流系统集成技术 13110717.2.1智能搬运技术 13229787.2.2自动识别技术 14110487.2.3信息集成技术 14232557.2.4智能调度与优化技术 14286897.3仓储与物流系统实施要点 14214417.3.1项目管理与实施团队建设 14199777.3.2设备选型与采购 142157.3.3系统集成与调试 1436907.3.4培训与验收 1448407.3.5运维管理与持续改进 1424637第8章智能制造质量控制与设备维护 141308.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14319588.1.1质量管理原则 14201318.1.2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15108298.1.3质量数据采集与分析 15296478.1.4质量追溯与改进 15211788.2设备维护策略与方法 15206938.2.1设备维护策略 15241638.2.2设备维护计划 15217118.2.3设备维护实施 15123438.2.4设备维护记录与评估 15200068.3智能监控与故障诊断 15244018.3.1设备状态监测 15144918.3.2故障诊断方法 15238898.3.3预警与报警系统 1663038.3.4设备维护决策支持 16309328.3.5智能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实施 1613963第9章智能制造安全与环保 16256819.1智能制造安全风险识别 16246929.1.1安全风险类型 16279309.1.2安全风险识别方法 16203929.2安全防护措施与体系建设 16111119.2.1设备安全防护 17304969.2.2数据安全防护 17316199.2.3网络安全防护 17272369.2.4人员安全培训与管理 17208849.3环保要求与绿色制造 17186159.3.1环保要求 17175739.3.2绿色制造 1813961第10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项目管理 182119110.1项目管理方法与工具 183263210.1.1项目管理方法 181217810.1.2项目管理工具 18344010.2项目实施过程控制 181415110.2.1进度控制 18144210.2.2成本控制 191340510.2.3质量控制 19881910.3项目验收与评价体系建立 192107210.3.1项目验收 192292210.3.2项目评价 19第1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概述1.1智能制造的概念与意义智能制造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对制造全过程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制造系统的高效、灵活、绿色、个性化生产。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途径,对于提高国家制造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1.2智能制造系统的组成与架构智能制造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智能生产线:采用自动化设备、传感器等,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2)智能仓储物流系统:通过自动化仓储、智能物流设备和信息系统,实现物料的自动存储、搬运和配送。(3)智能生产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生产计划、生产调度、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智能化管理。(4)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利用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智能制造系统的架构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设备层:包括生产线上的各种自动化设备、传感器、执行器等。(2)控制层:实现对设备层的控制,如PLC、工业PC等。(3)管理层: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调度、优化,如MES、ERP等。(4)决策层:为企业提供战略决策支持,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1.3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的重要性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是将各个独立的子系统通过信息集成、技术整合和管理协同,形成一个高效、协同、智能的制造整体。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系统集成,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2)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降低生产成本。(3)提升产品质量: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实现产品质量的可追溯、可控,提升产品质量。(4)增强企业竞争力: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有助于企业实现快速响应市场、提高客户满意度、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5)促进产业升级: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途径,有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第2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规划与设计2.1系统集成需求分析2.1.1生产过程分析在智能制造系统集成需求分析阶段,首先应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包括产品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生产设备以及生产线布局等方面,明确现有生产系统中的瓶颈和潜在的优化点。2.1.2业务需求分析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深入研究,识别出业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需求。在此基础上,分析智能制造系统如何满足业务需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1.3技术需求分析根据生产过程和业务需求,分析所需的关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同时评估现有技术基础,为后续系统集成规划提供依据。2.2系统集成规划与目标设定2.2.1系统集成总体规划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的总体规划。规划应涵盖系统集成的时间节点、实施步骤、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方面。2.2.2系统集成目标设定设定明确的系统集成目标,包括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改善、生产成本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等方面。同时保证目标具有可衡量性、可实施性和可持续性。2.2.3系统集成策略制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系统集成策略。包括技术引进策略、设备改造策略、人才培养策略等,以支持系统集成目标的实现。2.3系统集成架构设计2.3.1系统集成架构概述根据总体规划,设计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架构。该架构应涵盖生产设备层、控制层、执行层、管理层和决策层等多个层次,以实现各层次之间的信息集成和协同工作。2.3.2设备层架构设计针对生产设备,设计设备层架构。包括设备选型、设备布局、设备互联互通等方面,保证设备层能够满足生产需求,并为上层系统提供数据支持。2.3.3控制层架构设计设计控制层架构,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实时监控、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主要包括控制器选型、控制策略制定、控制算法优化等。2.3.4执行层架构设计执行层架构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调度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维护管理等功能模块。设计时应关注各模块之间的协同作用,保证生产过程的顺畅进行。2.3.5管理层架构设计设计管理层架构,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系统。管理层架构应实现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全面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2.3.6决策层架构设计决策层架构主要包括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优化与升级。第3章智能制造设备选型与集成3.1设备选型原则与方法3.1.1选型原则智能制造设备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先进性原则:设备需具备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满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2)适用性原则:设备应符合企业生产工艺要求,具备良好的适应性。(3)可靠性原则:设备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4)经济性原则: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设备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5)可扩展性原则: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为后续技术升级和产能提升留足空间。3.1.2选型方法智能制造设备选型方法包括:(1)需求分析:明确企业生产需求,包括产量、质量、工艺等方面。(2)市场调研:了解国内外设备供应商及产品功能、价格、服务等情况。(3)技术评估:对候选设备进行技术功能、可靠性、可扩展性等方面的评估。(4)对比分析:综合比较各候选设备的优缺点,确定最佳选型方案。(5)实地考察:对设备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售后服务等。3.2设备集成技术概述设备集成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硬件集成:将各种设备通过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硬件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设备间的信息传输与控制。(2)软件集成:通过数据接口、中间件等技术,实现不同设备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协同工作。(3)网络集成:采用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网等通信技术,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4)平台集成:构建统一的智能制造平台,实现设备、生产、管理等各环节的集成与协同。3.3设备集成实施步骤3.3.1项目立项明确设备集成项目的目标、范围、预算等,进行项目立项。3.3.2需求分析深入分析企业生产需求,确定设备集成所需实现的功能和功能指标。3.3.3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设备集成方案,包括硬件、软件、网络、平台等方面的集成方案。3.3.4设备选型与采购根据选型原则和方法,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设备采购。3.3.5系统集成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设备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集成。3.3.6调试与优化对集成后的系统进行调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并对系统进行优化。3.3.7交付与验收完成设备集成项目的交付和验收工作,保证项目满足企业生产需求。3.3.8培训与售后服务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供设备集成系统的售后服务,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第4章智能制造信息系统集成4.1信息化建设基础4.1.1信息化建设概述信息化建设是制造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其核心是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效率和水平。本节将从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概念、目标及其在智能制造中的作用进行阐述。4.1.2信息化基础设施介绍制造业在实施智能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网络设施、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等,为信息系统集成提供支撑。4.1.3数据资源建设分析数据资源在智能制造中的重要性,阐述企业如何进行数据资源的规划、整合、管理和利用,为信息系统集成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4.2信息系统集成技术4.2.1信息系统集成概述介绍信息系统集成的定义、类型和特点,为制造业智能制造信息系统集成提供基本理论支撑。4.2.2集成技术架构分析常见的集成技术架构,如SOA、微服务、大数据等,并探讨其在制造业智能制造中的应用。4.2.3集成关键技术详细阐述制造业智能制造信息系统集成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交换、数据清洗、接口技术、中间件技术等。4.3信息系统集成实施策略4.3.1实施策略概述本节将从整体上介绍制造业智能制造信息系统集成的实施策略,包括战略规划、项目管理和运维保障等方面。4.3.2需求分析与规划分析企业在实施信息系统集成前应进行的需求调研和规划,保证集成项目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实际需求。4.3.3技术选型与方案设计阐述如何根据企业需求选择合适的集成技术和方案,并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4.3.4项目实施与风险管理介绍制造业智能制造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实施过程,重点关注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保证项目顺利推进。4.3.5系统集成效果评估与优化分析系统集成效果评估的指标和方法,并根据评估结果对集成系统进行优化,以提高智能制造系统的运行效率。第5章工业网络与数据通信5.1工业网络技术概述工业网络是智能制造系统的基础设施,承担着生产设备、控制系统、信息系统等之间的数据传输任务。本章首先对工业网络技术进行概述,介绍其发展历程、分类及特点。5.1.1发展历程工业网络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模拟信号为主的现场总线技术;第二阶段是以数字信号为主的工业以太网技术;第三阶段是当前正在发展的工业物联网技术。5.1.2分类根据传输介质和通信协议的不同,工业网络可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大类。有线网络主要包括以太网、现场总线等,无线网络主要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5.1.3特点工业网络具有以下特点:(1)实时性:工业网络需满足生产过程中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2)可靠性:工业网络需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以保证在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3)安全性:工业网络涉及生产安全、信息安全等重要领域,因此安全性。(4)可扩展性:工业网络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生产需求。5.2数据通信协议与标准数据通信协议是工业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规则,本节主要介绍常用的数据通信协议及其相关标准。5.2.1常用数据通信协议(1)TCP/IP协议: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和工业网络中,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传输。(2)Modbus协议: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串行通信协议。(3)OPC协议:用于实现工业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4)Profinet协议:基于以太网的工业自动化协议,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可靠性。5.2.2数据通信标准(1)IEEE802.3:以太网标准,定义了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层标准。(2)IEEE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包括WiFi技术。(3)IEC61158:现场总线标准,包括多种现场总线技术。(4)IEC62439:工业以太网冗余协议标准。5.3工业网络设计与实施工业网络设计与实施是保证智能制造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工业网络设计与实施的相关内容。5.3.1网络拓扑结构根据生产现场的具体需求,设计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环型、总线型等。5.3.2通信介质选择根据现场环境、传输距离、带宽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通信介质,如双绞线、光纤、无线等。5.3.3网络设备选型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和通信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无线接入点等。5.3.4网络配置与优化配置网络设备,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优化网络参数,提高网络功能。5.3.5网络安全防护针对工业网络的特殊安全需求,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等。5.3.6系统集成与调试将工业网络与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进行系统调试,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第6章智能制造执行系统6.1MES系统功能与架构6.1.1功能概述制造执行系统(MES)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环节,负责连接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和实际生产过程。其主要功能包括生产调度、工艺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和数据采集等。6.1.2架构设计MES系统架构分为三个层次:数据层、业务层和应用层。(1)数据层:负责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生产数据、设备数据、质量数据等,为业务层提供数据支持。(2)业务层:主要包括生产调度、工艺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等模块,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3)应用层:提供用户界面和决策支持功能,便于企业相关人员查看生产数据、分析生产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6.2MES系统实施方法6.2.1项目立项与需求分析明确项目目标、范围和预算,对现有生产流程进行调研,分析企业需求,制定合理的MES系统实施方案。6.2.2系统设计与开发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模块划分、功能配置、界面设计等。在开发过程中,遵循模块化、标准化和可扩展性原则。6.2.3系统实施与测试将开发完成的MES系统部署到生产现场,进行系统集成和测试,保证系统稳定运行。6.2.4培训与上线对相关人员开展MES系统培训,保证其熟练掌握系统操作。在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后,正式上线运行。6.2.5运维与持续优化对MES系统进行日常运维,保证系统稳定运行。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不断优化系统功能和功能。6.3生产过程优化与调度6.3.1生产过程优化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发觉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提高生产效率。6.3.2生产调度基于生产计划,结合实时生产数据,动态调整生产任务,优化生产资源分配,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6.3.3生产过程监控通过MES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实现生产进度、设备状态、质量状况的透明化,为生产管理提供有力支持。6.3.4异常处理与决策支持当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时,MES系统能够及时报警,提供决策支持,协助企业相关人员快速处理问题,降低生产风险。第7章智能仓储与物流系统7.1智能仓储系统设计7.1.1系统需求分析智能仓储系统设计应首先进行需求分析,明确仓储系统的功能、功能、容量等要求,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7.1.2仓储布局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合理规划仓储布局,包括库房、货架、搬运设备等的空间布局,以提高仓储空间利用率。7.1.3仓储设备选型与配置选择合适的仓储设备,如货架、搬运、自动化立体库等,并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智能制造系统的需求。7.1.4仓储管理系统设计设计仓储管理系统,包括库存管理、出入库管理、库存盘点等功能,实现仓储作业的智能化、信息化。7.2物流系统集成技术7.2.1智能搬运技术介绍智能搬运设备,如自动叉车、搬运等,以及其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7.2.2自动识别技术分析自动识别技术(如条码、RFID等)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物流作业效率。7.2.3信息集成技术探讨物流系统中各环节的信息集成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与协同作业。7.2.4智能调度与优化技术研究物流系统中的智能调度与优化技术,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与准确性。7.3仓储与物流系统实施要点7.3.1项目管理与实施团队建设明确项目实施的目标、任务和职责,组建专业的项目实施团队,保证项目顺利进行。7.3.2设备选型与采购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设备选型与采购,保证设备质量与功能满足智能制造系统需求。7.3.3系统集成与调试对仓储与物流系统进行集成,保证各环节协同作业,并进行调试,保证系统稳定运行。7.3.4培训与验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熟练掌握系统操作方法,完成系统验收工作。7.3.5运维管理与持续改进建立运维管理体系,对系统进行持续监控和维护,不断优化仓储与物流系统功能。第8章智能制造质量控制与设备维护8.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8.1.1质量管理原则在智能制造环境下,企业应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保证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质量管理原则包括:以客户为中心、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化管理、持续改进、事实依据决策、供应商关系互利。8.1.2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企业应根据智能制造系统的特点,构建符合国家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质量管理组织、制定质量管理流程、落实质量责任、开展质量培训与教育。8.1.3质量数据采集与分析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存储和分析,为质量管理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数据分析,找出质量问题的关键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8.1.4质量追溯与改进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追踪、分析和处理。通过持续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和过程能力。8.2设备维护策略与方法8.2.1设备维护策略根据设备类型、使用环境及生产需求,制定合理的设备维护策略。主要包括:预防性维护、预测性维护和事后维护。8.2.2设备维护计划制定设备维护计划,明确维护内容、周期和责任人。保证设备维护工作的有序进行。8.2.3设备维护实施根据维护计划,开展设备维护工作。维护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设备安全、可靠。8.2.4设备维护记录与评估对设备维护过程进行记录,分析设备故障原因,评估维护效果,为设备维护策略优化提供依据。8.3智能监控与故障诊断8.3.1设备状态监测利用传感器、工业以太网等技术,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为故障诊断提供数据支撑。8.3.2故障诊断方法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开展设备故障诊断。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8.3.3预警与报警系统建立设备预警和报警系统,对潜在故障进行预警,实现对设备故障的早期发觉、及时处理。8.3.4设备维护决策支持基于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预警数据,为设备维护决策提供支持,提高设备维护的智能化水平。8.3.5智能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实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搭建智能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第9章智能制造安全与环保9.1智能制造安全风险识别智能制造在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引入了一系列新的安全风险。本节主要阐述智能制造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识别方法。9.1.1安全风险类型智能制造安全风险主要包括:设备安全风险、数据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人员安全风险等。9.1.2安全风险识别方法(1)设备安全风险识别:通过分析设备故障原因、故障模式及影响,识别设备潜在的安全隐患。(2)数据安全风险识别:对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环节进行分析,发觉数据泄露、篡改等安全风险。(3)网络安全风险识别:采用网络安全评估方法,对智能制造系统的网络架构、设备、协议等进行安全风险识别。(4)人员安全风险识别:通过分析人员操作行为、心理因素等,识别人员操作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安全风险。9.2安全防护措施与体系建设针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本节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及体系建设。9.2.1设备安全防护(1)设备选型与采购:选择具有安全认证的设备,保证设备本身的安全功能。(2)设备维护与管理:建立健全设备维护与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设备检查、维修和保养。(3)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在关键设备上安装安全防护装置,如紧急停机按钮、防护罩等。9.2.2数据安全防护(1)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障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2)访问控制: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制度,对数据访问权限进行管理和控制。(3)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保证数据在遭受破坏后能够迅速恢复。9.2.3网络安全防护(1)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防止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2)安全协议:采用安全的网络协议,提高智能制造系统的网络安全功能。(3)安全审计: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审计,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9.2.4人员安全培训与管理(1)安全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安全意识。(2)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减少人为操作失误。(3)安全文化建设: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形成全员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