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合集_第1页
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合集_第2页
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合集_第3页
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合集_第4页
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合集目录一、一餐厅里的数学问题 1.11.20以内退位减法(一) 1.22.20以内退位减法(二) 1.33.加法和减法 1.4本单元复习与测试二、二游乐园里的数学问题 2.14.认识乘法 2.25.2的乘法口诀 2.36.100以内的数(一)——21~40 2.47.两位数加一位数 2.58.3的乘法口诀 2.69.4的乘法口诀 2.710.乘加 2.8本单元复习与测试三、三市场里的数 3.111.认识100与整十数 3.212.100以内的数(二)——41~100 3.313.找规律填数 3.414.比较数的大小 3.515.不进位加法 3.616.不退位减法 3.7本单元复习与测试四、四商店里的计算 4.117.认识人民币 4.218.几元几角 4.319.进位加法(一) 4.420.退位减法(一) 4.521.乘减 4.6本单元复习与测试五、五教室里的测量 5.122.认识厘米 5.223.量长度 5.324.认识米 5.4本单元复习与测试一餐厅里的数学问题1.20以内退位减法(一)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章“餐厅里的数学问题1.20以内退位减法(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学会用20以内的数进行退位减法运算。

2.学习如何将具体的减法问题抽象成数学算式。

3.掌握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4.通过解决餐厅里的实际问题,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

-退位减法的定义与特点;

-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

-退位减法的实际应用;

-相关练习题及解答。核心素养目标-数感:通过实际情境中的退位减法运算,增强对数字的敏感性和理解力,提高数的运算能力。

-逻辑思维:培养运用逻辑推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理解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够解释运算过程。

-问题解决:学会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加法运算。

-学生对10以内的减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方式(如小棒、计数器)进行数的组合与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浓厚兴趣,愿意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学习数学。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发展,对具体形象的数学操作更为敏感。

-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有的则更倾向于通过听觉和视觉输入信息。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会在退位减法中遇到理解上的困难,特别是在理解“退位”的概念时。

-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忘记或混淆退位的步骤,导致计算错误。

-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足够的练习而难以熟练掌握退位减法的技巧。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了浙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相关的PPT演示文稿,包含退位减法的示例和练习题。

3.实验器材:准备计数器、小棒或其他教具,用于直观演示退位减法过程。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小组活动区,方便学生分组讨论和动手操作。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退位减法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我们在餐厅吃饭时,如果有一盘水果,我们吃掉一些后,还剩下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退位减法。”

-展示一些关于餐厅里水果盘减少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减法的实际应用。

-简短介绍退位减法的基本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退位减法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退位减法的基本概念、运算步骤和原理。

过程:

-讲解退位减法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特点和运算规则。

-介绍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使用PPT或黑板上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演示,如12-7,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3.退位减法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退位减法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退位减法案例进行分析,如18-9,16-8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全面了解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用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退位减法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并提出创新性的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退位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

-小组内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何运用退位减法进行计算。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退位减法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问题的提出、解决方法和计算过程。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退位减法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退位减法的基本概念、运算步骤和案例分析。

-强调退位减法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编写一些退位减法的练习题,并尝试解决,以巩固学习效果。知识点梳理1.退位减法的定义

-退位减法指的是在减法运算中,当减数的某一位大于被减数的相应位时,需要从被减数的高一位借位来进行减法运算。

2.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

-当减数的个位大于被减数的个位时,从被减数的十位借1,相当于在个位上加10,然后再进行减法运算。

-如果减数的十位也大于被减数的十位,则需要从被减数更高一位借位。

3.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确定被减数和减数,并按照数位对齐。

-从个位开始进行减法运算,如果减数的个位大于被减数的个位,则从被减数的十位借1。

-在个位上加上借位的10,然后进行减法运算。

-如果减数的十位大于被减数的十位,则从被减数更高一位借位,并按照上述步骤进行计算。

-依次计算每一位,直到完成所有的减法运算。

4.退位减法的实际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购买物品后计算找零时,可能会用到退位减法。

-在分配物品时,如果每个人分到的数量不同,也可能需要使用退位减法来计算剩余的数量。

5.退位减法的案例解析

-例如,计算18-7:

-个位上,7大于8,需要从十位借1,变成18-7=10+8-7。

-个位上,8-7=1。

-十位上,1-0=1(因为之前借了1)。

-最终结果为11。

-例如,计算56-38:

-个位上,8大于6,需要从十位借1,变成56-38=50+6-3-8。

-个位上,16-8=8。

-十位上,4-3=1(因为之前借了1)。

-最终结果为18。

6.退位减法的练习题

-12-9=

-25-18=

-37-29=

-64-47=

7.退位减法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退位减法时,需要注意借位的过程,避免忘记借位或借位错误。

-要熟练掌握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这是进行退位减法的基础。

-在计算过程中,如果遇到连续的退位,需要逐位借位,保持计算的准确性。

8.退位减法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

-退位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理解加法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退位减法。

-退位减法与数的组成有关,了解数的组成有助于进行退位减法运算。

-退位减法是后续学习多位数减法的基础,掌握退位减法对提高数学计算能力至关重要。板书设计①重点知识点:

-退位减法的定义

-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

②重点词:

-被减数

-减数

-差

-借位

③重点句:

-“当减数的个位大于被减数的个位时,需要从被减数的十位借1。”

-“从个位开始进行减法运算,如果减数的个位大于被减数的个位,则从被减数的十位借1。”

-“依次计算每一位,直到完成所有的减法运算。”教学反思与改进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导入新课、基础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展示与点评以及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现在,我想对这节课进行一些反思,并思考如何改进未来的教学。

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我发现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退位减法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我感觉部分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我的问题设置得不够具体。未来,我计划在设计导入问题时,增加一些具体的情境描述,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问题。

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我通过PPT和黑板演示,详细介绍了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步骤。但课后反思,我发现可能过于注重理论讲解,而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下次教学时,我会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在纸上实际操作,或者使用教具进行演示,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案例分析环节中,我选择了几个典型的退位减法案例,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虽然学生参与度较高,但我注意到一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还是会出现错误。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退位减法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类似的案例,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查和解释计算过程,以此来巩固他们的理解。

小组讨论环节是课堂的一个亮点,学生能够积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但我也发现,一些小组的讨论深度不够,可能是因为时间限制或者讨论主题设置不够具有挑战性。因此,我打算在未来的教学中,为每个小组设置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给予更多的讨论时间,以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

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学生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但同时,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表达时语言组织能力不足。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课堂中加入更多的口语练习,比如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减法场景。

最后,在课堂小结环节,我简要回顾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布置了相关的课后作业。我觉得这个环节进行得比较顺利,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课后作业可能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打算为这些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材料,以便他们能够在课后更好地复习和巩固。重点题型整理题型一:填空题

1.计算15-7=_______,需要从十位借1,个位上变成_______。

答案:8,15

2.在计算23-18时,个位上3不够减,需要从十位借1,变成_______-18。

答案:13

题型二:计算题

3.计算16-9。

解答:个位上6不够减9,从十位借1,个位变成16-9=7,十位上1-0=1,所以答案是7。

4.计算25-17。

解答:个位上5不够减7,从十位借1,个位变成15-7=8,十位上2-1=1,所以答案是8。

题型三:应用题

5.小明有2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一些苹果,现在小明还剩下8个苹果。请问小红得到了多少个苹果?

解答:这是一个退位减法的实际问题。20-8=12,小红得到了12个苹果。

6.一箱橙子有18个,如果从箱子里拿走一些橙子后,箱子里还剩下6个橙子。请问拿走了多少个橙子?

解答:18-6=12,拿走了12个橙子。

题型四:纠错题

7.下面是一个错误的退位减法计算,请找出错误并纠正:12-7=15。

解答:错误在于没有进行借位操作。正确的计算是:个位上2不够减7,从十位借1,个位变成12-7=5,十位上1-0=1,所以答案是5。

8.下面是一个错误的退位减法计算,请找出错误并纠正:23-18=25。

解答:错误在于没有正确处理借位后的十位数。正确的计算是:个位上3不够减8,从十位借1,个位变成13-8=5,十位上2-1=1,所以答案是5。

题型五:综合题

9.小华有一些糖果,他先给了小明8个,然后又给了小红一些糖果,最后小华还剩下5个糖果。如果小华原来有23个糖果,请问小红得到了多少个糖果?

解答:小华给了小明8个糖果后,剩下23-8=15个糖果。最后小华还剩下5个糖果,所以小红得到了15-5=10个糖果。

10.一个水果篮子里有30个水果,小丽从中拿走了一些水果,然后又放回了一些水果,最后篮子里剩下22个水果。如果小丽拿走的水果比放回的多12个,请问小丽拿走了多少个水果?

解答:设小丽拿走的水果为x个,放回的水果为x-12个。根据题意,有方程x-(x-12)=30-22。解这个方程得到x=20,所以,小丽拿走了20个水果。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

在今天的退位减法课堂上,学生们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热情。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于新的减法概念表现出浓厚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尽管有时候会犯一些基本的计算错误,但通过课堂上的即时反馈和小组讨论,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纠正。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们展现出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每个小组都选择了与退位减法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且能够提出一些有创意的解决方案。例如,一些小组通过模拟购物场景来练习退位减法,这样的实践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3.随堂测试:

在课堂的最后,我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随堂测试,以评估学生对退位减法概念的理解和计算能力。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完成退位减法的计算,但也有一些学生在处理多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出现了错误。这表明,对于这些学生,需要更多的个别辅导来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

4.学生反馈:

课后,我收集了学生的反馈意见。学生们普遍认为退位减法比之前的加法运算要复杂一些,但他们表示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对这一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些学生建议在未来的课堂上增加更多的实际操作和游戏环节,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课堂表现和测试结果,我将采取以下评价与反馈措施:

-对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的学生,我将给予口头表扬,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积极性。

-对于在随堂测试中表现不佳的学生,我将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技巧。

-我将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以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我将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进步。一餐厅里的数学问题2.20以内退位减法(二)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3课时教师:单位:一、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章《餐厅里的数学问题》第2节“20以内退位减法(二)”,主要内容包括:

1.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运算方法。

2.通过实际问题,练习和应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理解并掌握“破十法”和“想加算减”两种退位减法的解题策略。

4.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核心素养目标1.数感:通过解决餐厅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提高数数和数数间关系的理解能力。

2.逻辑思维:运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策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数学运用:将20以内退位减法应用于实际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4.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退位减法的规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进行退位减法运算。例如,对于减法题目“13-5”,学生需要学会将13分解为10和3,然后用10减去5得到5,再将剩下的3加上之前的5得到最终答案8。

-解决实际问题:将20以内退位减法应用于解决餐厅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食物价格、找零等。例如,如果一份餐点价格为12元,学生需要计算给10元后还需要找回多少钱,即12-10=2元。

2.教学难点

-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学生可能会对退位减法的概念感到困惑,不理解为什么要“破十”或“想加算减”。例如,在计算“14-6”时,学生可能不明白为什么不能直接从14中减去6,而要先减去4再减去2。

-熟练运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学生可能在运用这两种方法时出现混淆,例如,在计算“15-7”时,可能忘记先减去5得到10,再减去2得到8,而是直接尝试从15中减去7,导致计算错误。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问题转化能力:学生可能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时遇到困难,例如,不知道如何将“买了一个5元的小吃,给了10元,找回多少钱?”这个问题转化为“10-5”的减法运算。四、教学资源-硬件资源:电子白板、计算机

-软件资源:数学教学软件、PPT演示文稿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信息化资源:数学练习软件、在线教育平台

-教学手段:实物模型、计数器、数学游戏卡片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创设餐厅情境,展示一幅餐厅的图片,并在图片中放置一些物品,如餐盘、餐具等,每件物品旁边标有价格。

-提出问题:“如果你们去餐厅吃饭,你们需要做哪些数学计算?”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减法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计算食物总价、找零等。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0以内退位减法”。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运算方法,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例子1:“13-5”,教师展示如何将13分解为10和3,然后用10减去5得到5,最后加上3得到8。

-例子2:“15-7”,教师展示如何先减去5得到10,再减去2得到8。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模型或计数器进行操作,加深对退位减法的理解。

-教师提出问题:“谁能来说一说‘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发放练习题,题目涉及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要求学生在纸上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后,教师选取几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教师再次提出问题:“你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策略,教师进行总结。

4.课堂提问与互动(5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们在餐厅点了一份12元的食物,给了服务员20元,你们应该如何计算找回的钱?”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应用。

-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你们还能想到哪些生活中的场景可以用到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并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六、知识点梳理1.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概念

-减法的定义: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的结果。

-退位减法的概念:当减数大于被减数的个位数时,需要进行退位操作。

2.“破十法”的运算方法

-将被减数的十位数减去1,个位数保持不变。

-将得到的十位数与减数的个位数相减。

3.“想加算减”的运算方法

-从被减数的个位数开始,逐位减去减数的对应位数。

-如果被减数的某一位小于减数的对应位数,需要从高位借位。

4.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确定被减数和减数。

-判断是否需要退位,如果需要,执行退位操作。

-按照退位后的数进行减法运算。

5.20以内退位减法的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物品差价等。

-与加法结合,形成数学问题解决策略。

6.退位减法的练习策略

-通过大量练习,熟悉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

-采用不同的练习方式,如图形练习、口头练习、书面练习等。

7.退位减法的注意事项

-注意退位后各位数的正确性。

-避免忘记退位或重复退位。

-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区别和联系。

8.退位减法的教学策略

-使用直观的教具,如计数器、小棒等,帮助学生理解退位的概念。

-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退位减法的应用。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9.退位减法的心智发展

-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对数字关系的敏感性。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增强问题解决能力。

-增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10.退位减法的评估方法

-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退位减法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了解其应用能力。

-收集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七、典型例题讲解例题1:

题目:小明有18个球,他给了小红一些球,小明还剩下8个球。请问小明给了小红多少个球?

解答:这是一个典型的退位减法问题。我们可以用“破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18减去8等于10,因为18是由10和8组成的,所以小明给了小红10个球。

例题2:

题目:小华有15个苹果,他吃了一些苹果后还剩下6个。请问小华吃了多少个苹果?

解答:这个问题可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解决。15减去6等于9,因为从15中减去6需要先减去5得到10,再减去4得到6,所以小华吃了9个苹果。

例题3:

题目:小丽的储蓄罐里有20元,她买了一支铅笔花了7元,请问小丽还剩多少钱?

解答: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退位减法的应用。20减去7等于13,因为20是由10和10组成的,先减去7得到13,所以小丽还剩下13元。

例题4:

题目:小刚有17个糖果,他先给了小红5个,然后又给了小蓝6个。请问小刚还剩下多少个糖果?

解答:这个问题需要两个步骤的退位减法。首先,17减去5等于12,然后12减去6等于6。所以小刚最后还剩下6个糖果。

例题5:

题目:一辆公交车上有18个乘客,第一站下去了6个乘客,第二站下去了4个乘客。请问现在公交车还剩下多少个乘客?

解答:这个问题涉及到两次减法运算。首先,18减去6等于12,然后12减去4等于8。所以现在公交车还剩下8个乘客。

这些例题都是围绕20以内退位减法设计的,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些例题的讲解,学生可以加深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八、课堂1.课堂评价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例如,教师可以随机提问:“谁能告诉我什么是退位减法?”或“当我们遇到减数大于被减数的个位数时,我们应该怎么做?”等问题,以此来评估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应用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注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是否能够正确执行退位操作,是否能够顺利地完成计算。

-测试: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安排一次小测验,以测试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测试可以包括一些填空题、计算题和应用题,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及时反馈:在提问和测试后,教师应立即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错误,并解释正确的解题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作业评价

-批改:教师需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检查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运用退位减法规则进行计算。批改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解题步骤和最终答案,确保他们理解并能够独立完成作业。

-点评:在批改作业后,教师应选择一些典型的错误或优秀的作业进行课堂点评。通过公开讨论这些作业,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正确的解题方法,同时鼓励那些做得好的学生。

-反馈:教师应及时将作业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包括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反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并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鼓励:对于在作业中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口头或书面的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同时,对于那些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课程进度。板书设计①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破十法”:将被减数的十位数减去1,个位数保持不变。

-“想加算减”:从被减数的个位数开始,逐位减去减数的对应位数。

②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确定被减数和减数。

-判断是否需要退位,如果需要,执行退位操作。

-按照退位后的数进行减法运算。

-注意退位后各位数的正确性,避免忘记退位或重复退位。

③退位减法的应用实例和关键词句

-应用实例:购物找零、计算物品差价等。

-关键词句:“减数大于被减数的个位数时,需要进行退位操作”、“先减去较大的一位数,再减去较小的一位数”等。一餐厅里的数学问题3.加法和减法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设计思路本节课以浙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餐厅里的数学问题3.加法和减法”为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餐厅场景的创设,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课程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强化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情境导入、互动探究、实践操作等环节,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包括:逻辑思维方面,通过解决餐厅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抽象方面,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数据分析方面,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总结,对餐厅中的数学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应用意识方面,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算规律。具体包括:

-加法的概念:理解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如“3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等于5个苹果”。

-减法的概念:理解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如“5个苹果减去2个苹果剩下3个苹果”。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符号:熟练掌握“+”和“-”符号的运用。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理解加法和减法是互逆的运算,如“4+3=7”和“7-3=4”。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对于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具体包括:

-加法和减法的区分:学生可能难以区分何时使用加法,何时使用减法,例如在处理“有5个苹果,吃掉了2个,还剩几个?”这样的问题时,需要选择正确的运算方法。

-运算规律的掌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如“3+2=2+3”,以及“5-2=3”与“2+3=5”的关系。

-实际应用中的转换: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加法或减法表达式,如“小明有4个面包,小红给了他3个,现在他有几个?”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这个情境转化为“4+3”的加法表达式。

-简单运算的自动化:学生可能需要时间来形成对简单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自动化反应,如“8-5=3”这样的计算可能需要逐步练习才能迅速得出答案。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浙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教材,以便于跟随教学进度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餐厅情景相关的图片,如餐盘、食物等,以及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运算过程。

3.实验器材:准备小物品如小石子、玩具等,用于模拟餐厅中的食物,进行加法和减法操作练习。

4.教室布置:将教室布置成餐厅的样子,设置几个模拟餐桌,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加法和减法。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餐厅,这个餐厅里有很多数学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你们准备好了吗?

-(学生)准备好了!

2.情境创设

-(教师)好,我们现在就出发。请大家看大屏幕,这里有一家餐厅的图片。你们能告诉我,餐厅里都有什么?

-(学生)有桌子、椅子、餐盘、食物等。

-(教师)很好!在这个餐厅里,我们将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需要我们用加法和减法来解答。

3.加法概念引入

-(教师)首先,我们来看这个场景:小猫有3个鱼骨头,小狗给了它2个鱼骨头,现在小猫有多少个鱼骨头?

-(学生)小猫现在有5个鱼骨头。

-(教师)对,这就是加法。我们把两个数合并起来,得到一个新的数。比如,3加上2等于5,写作3+2=5。

4.加法运算练习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会出示一些图片,你们告诉我图片上物体的数量,然后我们一起来进行加法运算。

-(学生)好的!

-(教师)比如,这里有4个苹果,又有3个苹果,我们一起算算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学生)4+3=7,总共有7个苹果。

-(教师)非常好!我们再试几个例子。

5.减法概念引入

-(教师)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个场景:小猫有5个鱼骨头,它吃掉了2个,现在还剩几个?

-(学生)小猫还剩3个鱼骨头。

-(教师)这就是减法。我们从原来的数中减去一部分,得到一个新的数。比如,5减去2等于3,写作5-2=3。

6.减法运算练习

-(教师)现在,我们继续玩游戏。我会出示一些图片,这次是减法的题目,你们告诉我答案。

-(学生)好的!

-(教师)比如,这里有6个面包,小明吃掉了2个,还剩几个面包?

-(学生)6-2=4,还剩4个面包。

-(教师)很棒!我们再做一些减法的练习。

7.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教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比如,3+2=5,5-2=3。这两个式子有什么关系?

-(学生)它们是相反的运算。

-(教师)对的,加法和减法是互逆的。如果知道了一个加法式子,就能写出对应的减法式子。

8.实际应用练习

-(教师)现在,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会给出一些情景,你们用加法或减法来解答。

-(学生)好的!

-(教师)比如,小华有8个糖果,小丽给了他2个糖果,然后小华吃掉了3个糖果,现在他还有多少个糖果?

-(学生)8+2=10,10-3=7,小华现在还有7个糖果。

-(教师)正确!我们再做一些类似的题目。

9.总结与复习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也解决了餐厅里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

-(学生)加法是合并,减法是减少。加法和减法是相反的运算。

10.课堂小结

-(教师)很好!今天我们通过餐厅里的情景,学习了加法和减法,希望你们能够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应用到生活中去。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11.课后作业布置

-(教师)最后,请大家完成课后作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以下问题,并记录在数学练习本上。

-(学生)好的!

12.课堂结束

-(教师)好了,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上到这里。祝大家放学愉快!

-(学生)谢谢老师,再见!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效果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区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符号。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运算,对于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能够迅速给出答案。

-学生理解了加法和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够通过一个运算式推导出另一个运算式。

2.应用能力方面

-学生能够将加法和减法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选择加法或减法,并准确计算结果。

-学生能够将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抽象为加法或减法运算,提高了数学抽象能力。

3.思维能力方面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问题,逻辑地推导出解答过程。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检查自己的运算过程,确保答案正确。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不同的问题情境,发现加法和减法的共性和差异,提升了比较和概括能力。

4.学习习惯方面

-学生养成了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对于数学问题能够主动探究和解决。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与同伴合作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课后能够自觉完成数学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

5.情感态度方面

-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解决数学问题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更加积极。

-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产生了实际的价值认识。

总体来看,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知识和运算技能,而且在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后作业1.请用加法或减法完成以下题目,并写出计算过程。

(1)小明有4个苹果,小华给了他3个苹果,现在小明有多少个苹果?

答案:4+3=7,小明现在有7个苹果。

(2)小猫有5条鱼,它吃掉了2条,还剩下几条?

答案:5-2=3,小猫还剩下3条鱼。

(3)小兔子有8个萝卜,它吃掉了4个,还剩下几个?

答案:8-4=4,小兔子还剩下4个萝卜。

(4)小鸭子有6个虫子,它吃掉了1个,然后又找到了2个,现在有多少个虫子?

答案:6-1+2=7,小鸭子现在有7个虫子。

(5)小猴子有10个香蕉,它给了小兔子3个,又给了小猫咪2个,现在还剩下几个香蕉?

答案:10-3-2=5,小猴子还剩下5个香蕉。

2.请将以下情景转化为加法或减法运算,并写出结果。

(1)小熊有2个蜂蜜罐,它又找到了3个蜂蜜罐,现在有多少个蜂蜜罐?

答案:2+3=5,小熊现在有5个蜂蜜罐。

(2)小鸟有5根树枝,它飞走了2根树枝,还剩下几根树枝?

答案:5-2=3,小鸟还剩下3根树枝。

(3)小狗有4个球,它玩丢了一个球,然后又捡到了2个球,现在有多少个球?

答案:4-1+2=5,小狗现在有5个球。

(4)小猫有6条鱼,它吃掉了2条,然后又找到了1条,现在有多少条鱼?

答案:6-2+1=5,小猫现在有5条鱼。

(5)小老鼠有8个奶酪,它吃掉了1个奶酪,然后又找到了3个奶酪,现在有多少个奶酪?

答案:8-1+3=10,小老鼠现在有10个奶酪。内容逻辑关系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重点知识点: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

-重点词汇:加法、减法、合并、减去。

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符号

-重点知识点:加法用“+”表示,减法用“-”表示。

-重点词汇:加号、减号、运算符号。

③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重点知识点:加法和减法是互逆的运算,即如果知道了一个加法式子,就能写出对应的减法式子,反之亦然。

-重点词汇:互逆、对应、运算规律。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生活化教学:通过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如餐厅情景的创设,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加法和减法,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互动式学习: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深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于注重情境的创设和趣味性,而忽略了数学概念的深度挖掘和逻辑推理的培养。

2.学生个体差异处理不足:在课堂上,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可能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

3.教学评价单一:评价方式主要依赖于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缺乏对学习过程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评价。

(三)改进措施

1.深化教学内容:在情境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加法和减法概念、运算规律和数学逻辑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2.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额外的辅导,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提供拓展学习的机会。

3.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思维过程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餐厅里的数学问题本单元复习与测试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设计意图本单元复习与测试旨在巩固和拓展学生在“餐厅里的数学问题”这一章节中所学的知识,通过实际情境的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将以浙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为依据,重点复习元、角、分的基本概念,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货币单位和基础的数学计算,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核心素养目标1.数感与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对元、角、分等货币单位的感知,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识别和运用,以及熟练进行元角分的加减运算。

2.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通过解决餐厅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3.数据分析与应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解释数据的能力,能够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中发现规律,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基础的加减法运算,对数字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此外,学生对货币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识别元和角。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尤其是与购物、餐饮等实际情境相关的数学问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喜欢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可能偏好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对抽象概念的理解相对较弱。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会在元角分的换算上遇到困难,尤其是在进行复合单位的加减运算时。此外,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如计算餐费、找零等,可能会因为实际操作的不熟练而感到困惑。学生也可能在理解价格和货币之间的关系时遇到挑战。教学方法与策略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元角分的换算和加减运算,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教学活动: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在餐厅点餐、结账的场景,通过实际操作进行计算,同时开展数学游戏,如“找零大赛”,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教学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餐厅场景和货币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课程内容,同时使用互动式白板进行实时计算演示,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餐厅场景的图片和元角分换算的示例题目,要求学生预习货币单位及简单加减法。

设计预习问题:如“10元可以换多少角?换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要求阅读资料,理解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思考预习问题,尝试解答并记录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在线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信息技术手段。

作用与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在餐厅点餐的故事,引入本课主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元角分的换算规则,通过实际例子演示如何进行加减运算。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角色扮演”活动,学生模拟餐厅服务员和顾客进行交易。

解答疑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听讲并积极思考,理解换算和加减法的应用。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货币交易,实践所学知识。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提问,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讲授法,实践活动法,合作学习法。

作用与目的:强化学生对货币单位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与餐厅情境相关的数学题目,如计算不同菜品的总价。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网站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货币的历史和用途。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进行学习,增加知识储备。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反思总结法。

作用与目的:巩固知识,拓宽视野,提升自我反思和改进的能力。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1)货币单位拓展:介绍元、角、分以外的货币单位,如元以下的小单位“厘”和元以上的大单位“万元”、“亿元”,以及国际上常用的货币单位如美元、欧元、英镑等。

(2)货币发展历史:介绍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从贝壳、金属货币到纸币、电子货币的演变过程。

(3)货币知识应用:讲解货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投资、理财等,以及如何辨别真假货币。

(4)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如计算利息、折扣、税率等。

(5)数学思维训练:提供一些数学谜题、逻辑题等,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建议:

(1)组织学生参观银行:带领学生参观银行,了解银行的业务和货币的存储、兑换等过程。

(2)开展货币主题的实践活动:设计一系列与货币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模拟购物、理财规划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3)开展数学知识竞赛:组织数学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检验学生对货币知识和数学应用的掌握程度。

(4)利用家庭资源: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货币换算、购物计算等实践活动。

一、货币单位拓展

1.元以下的小单位: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1元等于100分。此外,还有更小的单位“厘”,1分等于10厘。

2.元以上的大单位:1万元等于10,000元,1亿元等于100,000,000元。了解这些单位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货币。

二、货币发展历史

1.贝壳货币:在古代,人们使用贝壳作为交换媒介,这是最早的货币形式。

2.金属货币:随着社会的发展,金属货币逐渐取代了贝壳货币,如铜币、金币等。

3.纸币: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便于携带,逐渐成为主流货币。

4.电子货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应运而生,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

三、货币知识应用

1.购物计算:在购物时,学生需要运用货币知识计算商品总价、找零等。

2.投资理财:了解货币的价值和投资理财知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进行资产配置和财富增值。

3.真假货币辨别:学生应学会辨别真假货币,避免在生活中遭受经济损失。

四、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1.计算利息: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存款、贷款等金融活动中能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

2.折扣计算:在购物时,学生需要计算折扣后的价格,以判断是否划算。

3.税率计算:了解税率计算方法,学生在购物、投资等活动中能更好地掌握税收政策。

五、数学思维训练

1.数学说谜:通过解答数学谜题,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逻辑题:解答逻辑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学游戏:参与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板书设计①重点知识点:

-元、角、分的换算关系

-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价格计算与找零

②重点词汇:

-元、角、分

-加、减

-总价、找零

③重点句子:

-“10角等于1元”

-“100分等于1元”

-“计算总价时,将商品价格相加”

-“找零时,用付出的钱减去商品总价”教学反思与总结今天这节课,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我们通过“餐厅里的数学问题”这个主题,让孩子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感觉效果还不错。下面,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教学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觉得我在教学方法上还是有一些收获的。我采用了角色扮演和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比如,我让一部分学生扮演顾客,另一部分扮演服务员,通过模拟点餐、结账的过程,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计算价格和找零。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策略上,我注意到我在讲解知识点时,尽量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比如,在讲解元角分换算时,我举了买文具、零食的例子,让孩子们知道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样的讲解方式让孩子们觉得数学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当然,在教学管理方面,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课堂活动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不够,或者是对课堂活动不够适应。接下来,我会尝试更多的互动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至于教学效果,我觉得整体上是不错的。孩子们在计算价格和找零时,大部分能够正确完成。在情感态度上,孩子们对数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开始意识到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

但是,也有一些地方我觉得可以改进。比如,在讲解元角分换算时,我发现有些孩子对于进位和借位的理解还是有些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所以,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游戏,帮助孩子们巩固这方面的知识。

另外,我还发现,有些孩子在做题时,对单位的转换不够熟练。这说明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单位的讲解可能还不够清晰。因此,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单位的讲解和练习,确保孩子们能够熟练掌握。二游乐园里的数学问题4.认识乘法主备人备课成员设计意图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游乐园情境下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认识乘法,理解乘法的概念和意义。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浙教版教材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乘法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引入乘法,为学生后续学习乘法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核心素养目标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他们对数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但乘法作为新的数学概念,对他们来说较为陌生。在知识层面,学生尚未系统地学习乘法,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有待提高。在能力层面,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正在逐步发展,需要通过具体情境来感知乘法。

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由于年龄特点,他们通常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喜欢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学习。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此外,学生的合作意识正在形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在课程学习上,学生可能对抽象的乘法概念感到困惑,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生动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乘法。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教学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在乘法的学习中取得进步。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步骤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人手一本浙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乘法概念的相关图片、游乐园场景图卡、乘法口诀表。

3.教具:计数棒、小玩具或糖果作为操作道具。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活动区和学习区,活动区用于学生进行乘法游戏,学习区用于讲解和练习乘法概念。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去游乐园里玩一个特别的游戏,你们准备好了吗?

-在游乐园里,我们会遇到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数学问题叫做乘法。

2.创设情境

-现在,请大家想象一下,我们正在游乐园的旋转木马上,木马有4排,每排有3个木马。

-如果我想知道旋转木马上一共有多少个木马,我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对,我可以一个一个数,也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加法。3+3+3+3=12,但是这样的加法好像有点麻烦。

-那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

3.引入乘法概念

-现在,请大家看我的手势,当我伸出2根手指时,你们想到了什么数字?(学生回答:2)

-当我再伸出3根手指时,你们想到了什么数字?(学生回答:3)

-那如果我把2和3放在一起,就像这样(板书:2×3),这代表什么呢?

-对,这就是乘法,2乘以3,读作“二乘三”,它表示2个3相加,也就是3+3。

-我们可以用乘法来简化之前的问题,旋转木马上有4排,每排有3个木马,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木马呢?

-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表示:4×3,读作“四乘三”,这表示4个3相加,也就是3+3+3+3。

4.学习乘法口诀

-现在,我想请大家一起来学习乘法口诀,这是我们帮助记忆乘法结果的方法。

-我们先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2×1=2,2×2=4,2×3=6,2×4=8,2×5=10,2×6=12,2×7=14,2×8=16,2×9=18。

-请大家跟着我一起说一遍,然后我们再来试试3的乘法口诀。

5.实践操作

-现在请大家拿出你们的计数棒,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请你用4根计数棒排成一行,然后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4个1)

-现在,请你用这些计数棒摆出2排,每排有4个计数棒,你又能看到什么?(学生回答:2个4)

-对,这就是2×4,也就是8。

-现在,请大家用你们的计数棒摆出不同的乘法组合,比如3×2,4×3,看看你们能摆出哪些乘法组合。

6.小组讨论

-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用你们手中的小玩具或糖果来表示一个乘法问题。

-比如你们小组有5个糖果,每份放2个,你们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这个问题,然后告诉其他小组你们的结果。

7.总结反馈

-同学们,你们今天做得非常棒!我们一起学习了乘法,知道了乘法可以简化我们的计算。

-现在,我想请大家告诉我,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对,我们学习了乘法的概念,学会了乘法口诀,还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来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继续学习更多的乘法知识,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努力。

8.布置作业

-作为今天的作业,我想请大家回去后,用你们学到的乘法知识,写出一个乘法故事,可以是关于游乐园的,也可以是关于其他任何你们喜欢的事情。

-明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乘法故事,看看谁的故事最有创意。知识点梳理1.乘法的概念

-乘法是一种将相同加数相加的运算方法,用符号“×”表示。

-乘法表示的是几个相同数相加的简便运算,例如3×4表示3个4相加,即4+4+4。

2.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是帮助记忆乘法结果的一种方法,每个乘数都有对应的口诀。

-例如,2的乘法口诀是“二一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得十,二六十二,二七十四,二八十六,二九十八”。

3.乘法运算规则

-乘法运算遵循交换律,即a×b=b×a。

-乘法运算中,任何数与1相乘都等于它本身,即a×1=a。

-任何数与0相乘都等于0,即a×0=0。

4.乘法应用题

-乘法应用题通常涉及到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运用乘法知识来解决。

-例如,如果有3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有4个苹果,那么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可以用乘法3×4=12来解答。

5.乘法的符号表示

-乘法可以用符号“×”表示,也可以用“*”或者点“·”表示。

-例如,3×4、3*4或者3·4都表示3乘以4。

6.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简便形式,可以将多个相同的加数相加转化为乘法运算。

-例如,4+4+4可以写成乘法形式4×3。

7.乘法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乘法可以应用于购物、测量、分配等多种生活情境中。

-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测量时计算面积,分配时计算每个人应得的份额。

8.乘法计算的技巧

-在进行乘法计算时,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来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将乘数拆分成易于计算的数,或者先计算乘数中的10的倍数。

9.乘法的拓展

-在掌握了基本的乘法知识后,可以进一步学习乘法的拓展内容,如乘法的结合律、乘法的分配律等。

10.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乘法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计算物品的总价、计算路程、规划时间等。

-通过学习乘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设计①乘法概念

-乘法的定义

-乘法符号“×”

-乘法表示相同加数相加

②乘法口诀

-2的乘法口诀

-3的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的记忆方法

③乘法应用

-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乘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乘法,这是数学中一个非常有趣和有用的概念。我们通过游乐园的情境,了解了乘法是如何将多个相同的加数简化计算的。我们还学习了乘法口诀,这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记住乘法的结果。现在,我想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到的内容。

1.我们学习了乘法的定义,它是一种将相同加数相加的运算方法。

2.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特别是2和3的乘法口诀,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乘法。

3.我们通过实践操作,比如使用计数棒,来理解乘法是如何工作的。

4.我们还讨论了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购物、测量和分配。

现在,我想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对乘法的理解。谁愿意来说一说?

当堂检测:

1.问题一:小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4个种子。请问小华的苹果一共有多少个种子?

-学生解答:3×4=12,所以小华的苹果一共有12个种子。

2.问题二: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请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解答: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乘以宽来计算,所以5×3=15,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3.问题三:停车场里有4排车,每排有6辆车。请问停车场里一共有多少辆车?

-学生解答:4×6=24,所以停车场里一共有24辆车。

4.问题四:如果一辆公交车可以坐8个人,现在有3辆这样的公交车,请问这些公交车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学生解答:3×8=24,所以这些公交车一共可以坐24人。

5.问题五:请你用乘法口诀来计算7×7的结果。

-学生解答:根据乘法口诀,“七七四十九”,所以7×7=49。

很好,大家做得都很棒!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看出你们已经很好地理解了乘法的概念和如何使用乘法口诀。继续保持,我们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继续学习乘法的更多知识。二游乐园里的数学问题5.2的乘法口诀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教材分析“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浙教版二游乐园里的数学问题5.2的乘法口诀”主要围绕乘法口诀表的引入和应用进行教学。通过游乐园的场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表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熟练掌握2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核心素养目标1.数感与运算能力: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运用乘法口诀表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通过观察乘法口诀表中的规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规则。

3.应用与创新意识:能够将乘法口诀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应用能力。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上一学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加法和减法,对数字的感知和基本运算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游戏和活动学习。他们在操作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动手能力,喜欢直观形象的学习方式。同时,学生间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善于观察和模仿,有的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乘法口诀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他们可能会在理解乘法意义和记忆口诀上遇到困难。另外,将乘法口诀应用到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因为缺乏足够的练习和情境支持而感到困惑。教学资源1.教科书

2.乘法口诀表卡片

3.小黑板或白板

4.计算器

5.游戏教具(如色子、小玩具等)

6.多媒体教学设备

7.教学PPT

8.作业练习册

9.教学评价表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详细内容:以游乐园的图片作为导入,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游乐设施,如旋转木马、摩天轮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设施中存在的数学问题。例如,旋转木马上有几个座位,每次可以坐几个人,问学生如何快速计算出总共可以坐多少人。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乘法口诀。

2.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详细内容:

-讲解乘法口诀的概念:通过直观的教具,如小黑板或白板,展示2的乘法口诀,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记忆乘法口诀: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如唱乘法歌、使用乘法口诀卡片等,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

-应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给出几个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2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如“小华有2个苹果,他想要给每个朋友一个苹果,他有5个朋友,他需要几个苹果?”

3.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详细内容:

-游戏活动:使用色子进行乘法游戏,学生轮流掷色子,根据掷出的数字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如掷出3,则说出“2×3=6”。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使用一套乘法口诀卡片,小组内相互提问并回答,检查对方对乘法口诀的掌握情况。

-应用挑战:给出一些包含多个乘法步骤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如“小明有3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放有4个球,总共有多少个球?”

4.学生小组讨论(用时5分钟)

详细内容举例回答:

-让学生讨论乘法口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回答如何使用乘法口诀来计算购物时的总价。

-学生分享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如何解决,例如,如果忘记了某个乘法口诀,是如何通过已知的口诀推导出来的。

-讨论如何将乘法口诀运用到其他数学问题中,例如,使用乘法口诀来快速计算加法问题,如“2+2+2+2+2”可以转换为“2×5”。

5.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详细内容: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2的乘法口诀的掌握情况,如“2×4是多少?”“你能用2的乘法口诀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吗?”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发现乘法的应用,提高数学素养。拓展与延伸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生活中的数学:乘法口诀的应用》

-《数学小故事:乘法口诀的由来》

-《数学游戏:乘法口诀趣味练习》

-《数学练习册:乘法口诀强化训练》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让学生探索乘法口诀表中其他数字的规律,如3的乘法口诀、4的乘法口诀等。

-设计一些与乘法口诀相关的家庭作业,如家长与学生一起玩乘法口诀游戏,增强亲子互动的同时巩固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乘法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例如,购物时的总价计算、家庭成员的年龄总和等。

-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创造乘法口诀表,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展现出来,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

-推荐学生阅读数学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乘法问题,如使用乘法口诀来计算多位数的乘法,或者将乘法应用于简单的代数问题中。

-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乘法口诀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参与数学竞赛或挑战活动,通过竞赛的形式检验和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资源(如在线数学教育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但需家长监督和指导,确保学习内容的安全性和适宜性。

-提供一些数学谜题和逻辑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锻炼数学思维,如数学脑筋急转弯、数独游戏等。

-定期组织数学主题活动,如数学周、数学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课堂1.课堂评价: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随机提问学生“2乘以3等于几?”或“你能用2的乘法口诀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吗?”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对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

-观察: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时,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情况。注意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乘法口诀,以及他们是否能够将乘法口诀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测试:在课程结束时,进行小测验,以测试学生对2的乘法口诀的掌握情况。测试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旨在评估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及时解决问题:在评价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障碍。对于共性问题,可以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讲解,个性问题则可以通过个别辅导来解决。

2.作业评价:

-批改: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检查他们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应用。注意学生的计算错误和概念理解上的偏差,并在作业批改记录中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表现。

-点评:在作业批改后,进行个别或集体的作业点评。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集中讲解;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反馈: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评价结果,包括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根据反馈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鼓励:对于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认可。通过正面反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持续跟踪:定期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他们在掌握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能够顺利过渡到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板书设计①乘法口诀的重点知识点:

-2的乘法口诀表

-乘法口诀的规律(如:每增加一个数,结果增加该数的值)

-乘法口诀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②关键词:

-乘法

-口诀

-乘积

-应用

③重点句子:

-“2的乘法口诀是这样的:二一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

-“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快速计算多个相同数量相加的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先确定乘法口诀中哪些数字是相关的,然后进行计算。”二游乐园里的数学问题6.100以内的数(一)——21~40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3课时教师:单位:一、设计意图结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浙教版教材,本节课通过“游乐园里的数学问题6.100以内的数(一)——21~40”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游乐园情境中,认识并掌握21~40的数序,培养学生数感和数数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二、核心素养目标1.数感:通过对21~40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的认识。

2.逻辑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理解数的递增规律。

3.问题解决:鼓励学生在游乐园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三、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对数的概念有初步认识。

-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物体或图示进行简单的数数和比较。

-学生对数的顺序有了基本的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游乐园主题通常充满兴趣,能更好地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喜欢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学习。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活跃,喜欢与同伴互动交流。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对20以上的数序和数的组成感到困惑。

-在没有具体形象支撑的情况下,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数的递增规律。

-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不知道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四、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浙教版》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游乐园相关的图片,以及21~40数的图表,用于直观展示数的递增。

3.教学工具:准备计数棒、数字卡片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的组成。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小组讨论区,便于学生合作交流和分享。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游乐园门票图片,提问:“你们去过游乐园吗?在游乐园里你们看到了什么有趣的数学问题?”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师总结并提出本节课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看看有哪些数学问题吧!”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游乐园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图中有什么数学信息?”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情境图,提问:“图中的数是从几开始的?到几结束?你们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