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图形运动中函数关系的确定(练习)_第1页
第17讲图形运动中函数关系的确定(练习)_第2页
第17讲图形运动中函数关系的确定(练习)_第3页
第17讲图形运动中函数关系的确定(练习)_第4页
第17讲图形运动中函数关系的确定(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讲图形运动中函数关系的确定(练习)1.(2018·上海八年级期末)观摩、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在观摩中与展览品保持一定的距离是一种文明的表现.某学校数学业余学习小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有关研讨中,将到线段PQ所在的直线距离为的直线,称为直线PQ的“观察线”,并称观察线上到P、Q两点距离和最小的点L为线段PQ的“最佳观察点”.(1)如果P(1,),Q(4,),那么在点A(1,0),B(,2),C(,3)中,处在直线PQ的“观察线”上的是点;(2)求直线y=x的“观察线”的表达式;(3)若M(0,﹣1),N在第二象限,且MN=6,当MN的一个“最佳观察点”在y轴正半轴上时,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并按逆时针方向联结M、N及其所有“最佳观察点”,直接写出联结所围成的多边形的周长和面积.【答案】(1)A,B;(2)直线y=x的“观察线”的解析式为y=x﹣2或y=x+2;(3)围成的图形是菱形MQNQ′,这个菱形的周长8,这个菱形的面积6.【分析】(1)由题意线段PQ的“观察线”的解析式为y=0或y=2,由此即可判断;

(2)如图2中,设直线的下方的“观察线”MN交y轴于K,作KE⊥直线,求出直线MN的解析式,再根据对称性求出直线的上方的“观察线”PQ即可;

(3)如图3中,设点Q是MN的一个“最佳观察点”,点P是MN的中点.解直角三角形求出点P坐标,再根据中点坐标公式求出等N坐标;观察图象可知:设此时的另一个“最佳观察点”为Q′,按逆时针方向联结M、N及其所有“最佳观察点”,所围成的图形是菱形MQNQ′,这个菱形的周长=8,这个菱形的面积==×6×2=6.【详解】(1)如图1中,由题意线段PQ的“观察线”的解析式为y=0或y=2,∵点A在直线y=0上,点B在直线y=2上,∴点A,点B是直线PQ的“观察线”上的点,故答案为A,B.(2)如图2中,设直线y=x的下方的“观察线”MN交y轴于K,作KE⊥直线y=x,由题意:EK=,∵直线y=x与x轴的夹角为30°,∴∠EOK=60°,∴∠EKO=30°,∴tan30°==,∴OE=1,∴OK=2OE=2,∵MN∥直线y=x,∴直线MN的解析式为y=x﹣2,根据对称性可知在直线y=x上方的“观察线”PQ的解析式为y=x+2.综上所述,直线y=x的“观察线”的解析式为y=x﹣2或y=x+2.(3)如图3中,设点Q是MN的一个“最佳观察点”,点P是MN的中点.当点Q在y轴的正半轴上时,连接PQ,则PQ垂直平分线线段MN.在Rt△PQM中,PQ=,PM=3,∴MQ==2,∵M(0,﹣1),OQ=2﹣1,作PH⊥y轴于H.在Rt△PQH中,∵tan∠PQH==,∴∠PQH=60°,∴∠QPH=30°,∴QH=PQ=,PH=QH=,∴OH=2﹣1﹣=﹣1,∴P(﹣,﹣1),∵PN=PM,∴N(﹣3,3﹣1).观察图象可知:设此时的另一个“最佳观察点”为Q′,按逆时针方向联结M、N及其所有“最佳观察点”,所围成的图形是菱形MQNQ′,这个菱形的周=8,这个菱形的面积=×6×2=6.【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综合题、点到直线的距离、轨迹、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2.(2018·上海民办浦东交中初级中学八年级月考)如图,已知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再将△A0B沿直钱CD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折痕CD与x轴交于点C,与AB交于点D.(1)点A的坐标为;点B的坐标为;(2)求OC的长度,并求出此时直线BC的表达式;(3)直线BC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ABM的面积与△ABO的面积相等?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4,0),(0,3);(2)y=﹣x+3;(3)见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2)设OC=x,则AC=BC=4﹣x,在Rt△BO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即可;(3)过点O作OM∥AB交直线BC于M.由OM∥AB,可知S△AOB=S△ABM,由直线AB的解析式为,OM∥AB,推出直线OM的解析式为,由解得,可得M,根据对称性可知,经过点O′(0,6)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与直线BC的交点M′,也满足条件.【详解】解:(1)令y=0,则x=4;令x=0,则y=3,故点A的坐标为(4,0),点B的坐标为(0,3).故答案为(4,0),(0,3);(2)设OC=x,∵直线CD垂直平分线段AB,∴AC=CB=4﹣x,∵∠BOA=90°,∴OB2+OC2=CB2,32+x2=(4﹣x)2,解得∴∴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则有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3)过点O作OM∥AB交直线BC于M.∵OM∥AB,∴S△AOB=S△ABM,∵直线AB的解析式为,OM∥AB,∴直线OM的解析式为由解得,∴M,根据对称性可知,经过点O′(0,6)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与直线BC的交点M′,也满足条件,易知BM′=BM,设M′(m,n),则有∴∴M′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M坐标为或.【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综合题、翻折变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高模型、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学会有添加辅助线,构造平行线解决问题,注意一题多解,属于中考压轴题.3.(2018·上海八年级期中)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交于A、B点(如图),AE平分∠BAO,交x轴于点E.(1)求点B的坐标;(2)求直线AE的表达式;(3)过点B作BF⊥AE,垂足为F,连接OF,试判断△OFB的形状,并求△OFB的面积.(4)若将已知条件“AE平分∠BAO,交x轴于点E”改变为“点E是线段OB上的一个动点(点E不与点O、B重合)”,过点B作BF⊥AE,垂足为F.设OE=x,BF=y,试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答案】(1)B(8,0);(2)y=﹣2x+6;(3)△OFB为等腰三角形,S△OBF=8;(4)y=(0<x<8).【分析】(1)如图1中,设OE=x,作EM⊥AB于M.首先证明△AEO≌△AEM,推出AM=AO=6,由OA=6,OB=8,∠AOB=90°,推出AB=10,推出BM=4,在Rt△EBM中,根据EM2+BM2=EB2,可得x2+42=(8x)2,解方程即可.(2)根据S△AEB=,即可解决问题.(3)利用面积即可解决,方法类似(2).【详解】解:(1)如图1中,∵一次函数y=x+6的图象与坐标轴交于A、B点,∴A(0,6),B(8,0),设OE=x,作EM⊥AB于M.∵AE平分∠OAB,OE⊥OA,∴OE=EM=x,在△AEO和△AEM中,,∴△AEO≌△AEM,∴AM=AO=6,∵OA=6,OB=8,∠AOB=90°,∴AB=10,∴BM=4,在Rt△EBM中,∵EM2+BM2=EB2,∴x2+42=(8x)2,∴x=3,∴E(3,0),设直线AE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直线AE的解析式为y=2x+6.(2)由(1)可知OE=3,AE=,EB=5,∵S△AEB=•EB•OA=•AE•BF,∴BF=.(3)如图2中,在Rt△AOE中,,∴AE=,∵S△AEB=•EB•OA=•AE•BF,∴BF=,∴y=(0<x<8).【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面积法求高.4.(2020·上海八年级期中)如图,直线MN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C两点,分别过A,C两点作x轴,y轴的垂线相交于B点,且OA,OC(OA>OC)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14x+48=0的两个实数根.(1)求C点坐标;(2)求直线MN的解析式;(3)在直线MN上存在点P,使以点P,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答案】(1)C(0,6).(2)y=x+6.(3)P1(4,3),P2()P3(),P4().试题分析:(1)通过解方程x2﹣14x+48=0可以求得OC=6,OA=8.则C(0,6);(2)设直线MN的解析式是y=kx+b(k≠0).把点A、C的坐标分别代入解析式,列出关于系数k、b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即可求得它们的值;(3)需要分类讨论:PB为腰,PB为底两种情况下的点P的坐标.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进行解答.试题解析:(1)解方程x214x+48=0得x1=6,x2=8∵OA,OC(OA>OC)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14x+48=0的两个实数根∴OC=6,OA=8∴C(0,6)(2)设直线MN的解析式是y=kx+b(k≠0)由(1)知,OA=8,则A(8,0)∵点A、C都在直线MN上∴解得,∴直线MN的解析式为y=x+6(3)∵A(8,0),C(0,6)∴根据题意知B(8,6)∵点P在直线MNy=x+6上∴设P(a,a+6)当以点P,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需要分类讨论:①当PC=PB时,点P是线段BC的中垂线与直线MN的交点,则P1(4,3);②当PC=BC时,a2+(a+66)2=64解得,a=±,则P2(,),P3(,)③当PB=BC时,(a8)2+(a+66)2=64解得,a=,则a+6=∴P4(,)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有:P1(4,3),P2(,),P3(,),P4(,)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5.(2021·上海奉教院附中八年级期末)如图,已知,直线,点P在线段上,点D为射线上一动点,连接,射线交直线于点E.已知,.(1)如图1,当点D在线段上时,求证:;(2)当时,请在图2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求线段的长;(3)如果的平分线交射线于点G,设,,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答案】(1)见解析;(2)图见解析,2;(3)【分析】(1)先判断出,进而判断出,再判断出,得到即可;(2)依题意画出图形,由(1)得到,再判断出,求出,进而求出AE;(3)先表示出,再判断出,得到,在中,,即,即可.【详解】(1)证明:如图1,作于点H,作于点F,,.,.,即,.,.,,,,,;(2)如图2,作于点H,作于点F,同(1)得,,,,.,.,.,,,.∵在四边形AHPF中,,∴四边形AHPF是矩形,,;(3)如图3,作于点H,作于点F,由(2)得,,,,,.∵PG平分,.,,,在中,,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矩形的判定及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勾股定理,证明出是关键.6.(2018·上海八年级期中)如图,直线与轴相交于点,与直线相交于点.(1)求点的坐标;(2)请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动点从原点出发,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沿着的路线向点匀速运动(不与点、重合),过点分别作轴于,轴于,设运动秒时,矩形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答案】(1);(2)等边三角形,见解析;(3)当时,,当时,【分析】(1)解两个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即可得到交点P的坐标;(2)过点P作PC⊥x轴于C,得到OC=2,PC=,AC=OAOC=2,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P=4,AP=4,得到AP=OP=OA,即可得到是等边三角形的结论;(3)当时,OE=t,过点P作PC⊥x轴于C,根据EF∥PC,得到,求出EF=,OF=,得到;当时,AE=8t,BE交OP于M,根据EF∥PC,得到,求出,,根据∠BMO=∠POA=60°,BO=求出BM=BO=,根据S=求出函数解析式.【详解】解:(1)解方程组,,点的坐标是;(2)是等边三角形,当时,,的坐标是,过点P作PC⊥x轴于C,∵P,∴OC=2,PC=,∴AC=OAOC=2,∵∠PCO=90°,∴OP=4,同理AP=4,∴AP=OP=OA,∴是等边三角形;(3)当时,OE=t,过点P作PC⊥x轴于C,∵EF⊥x轴,∴EF∥PC,∴,∴,∴EF=,OF=,∴;当时,AE=8t,BE交OP于M,∵EF∥PC,∴,∴,∴,,∵∠BMO=∠POA=60°,BO=,∴BM=BO=,∴S===.【点睛】此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图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的求法,矩形的性质,动点问题与图形面积的函数解析式,等边三角形的判定.7.(2019·上海八年级期末)梯形中,,,,,、在上,平分,平分,、分别为、的中点,和分别与交于和,和交于点.(1)求证:;(2)当点在四边形内部时,设,,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当时,求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3)3或.【分析】(1)由中位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得出,易证,则结论可证;(2)过作交于点K,过点D作交于点,则得到矩形,则有,,然后利用(1)中的结论有,,在中,利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QC,DQ的长度,然后在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找到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3)分两种情况:点在梯形内部和点在梯形内部,当点在梯形内部时,有;当点在梯形内部时,有,分别结论(2)中的关系式即可求出EG的长度.【详解】(1)证明:、分别是、的中点,.平分,.又,,,.点是的中点,..(2)过作交于点K,过点D作交于点,∵,,,∴四边形是矩形,,.,,,同理:.在中,,,,.,.在中,.,即..(3)①点在梯形内部.∵是梯形的中位线,,即.解得:,即.②点在梯形内部.同理:.解得:,即.综上所述,EG的长度为3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四边形的综合问题,掌握中位线的性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是基础,能够作出辅助线并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所示:长方形纸片ABCD的边AB=2,BC=3,点M是边CD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C重合),把这张长方形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M上,折痕交边AD与点E,交边BC于点F.(1)写出图中全等三角形;(2)设CM=x,AE=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写出定义域;(3)试判断∠BEM能否可能等于90度?如可能,请求出此时CM的长;如不能,请说明理由.【难度】★★【解析】解:(1);.,;,,,解得:,,.【总结】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9.如图,在菱形ABCD中,AB=4,∠B=60°,点P是射线BC上的一个动点,∠PAQ=60°,PQ交射线CD于点Q,设点P到点B的距离为x,PQ=y.(1)求证:△APQ是等边三角形;(2)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3)如果PD⊥AQ,求BP的值.【难度】★★★【解析】(1)证明:过作,,,,,是等边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在中,,..在中,,;当与重合,与重合时,联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