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南省曲靖市宜良县第六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云南省曲靖市宜良县第六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云南省曲靖市宜良县第六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云南省曲靖市宜良县第六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云南省曲靖市宜良县第六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云南省曲靖市宜良县第六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人体细胞内不存在的物质是()A.纤维素 B.葡萄糖 C.氨基酸 D.核苷酸2.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3.栎树是某森林中主要的生产者,舞毒蛾啃食栎树。栎树盛果期时丰富的果实会把白尾鹿吸引到森林中,鹿身上的扁虱会跳到森林地面产卵。大量的栎树果实也吸引着白足鼠,扁虱卵孵化出的幼虫吸食白足鼠血和人血,同时会将白足鼠体内的螺旋菌传播给人类,使人类患上莱姆病。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扁虱与鼠、鹿、人之间的寄生关系导致螺旋菌传播到人B.舞毒蛾数量增加使栎树减产,人类患莱姆病的风险增加C.栎树盛果期时,该区域人类患上莱姆病的风险明显提高D.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态的必要条件4.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形成食物网。下列有关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都会被多种生物捕食B.每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C.流入最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在所有营养级中最少D.一种生物在一条食物链上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5.下列关于种群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是资源与空间限制的结果B.没有自然选择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C.春、夏时节动、植物种群普遍迅速增长的原因是日照延长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6.下列关于群落类型和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群落类型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和水分B.荒漠里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有利于保存水分C.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速度快的原因是原有的植被和土壤条件基本保留D.群落演替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状态后,就不会再有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的改变7.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构建重组质粒时用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可以防止目的基因的反向连接和质粒的自身环化B.为提高重组质粒的形成率,需考虑目的基因浓度、质粒浓度及DNA连接酶含量等因素C.农杆菌中携带目的基因的Ti质粒转移到植物细胞,并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D.运用不同的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是否表达8.(10分)正常人空腹时血浆胰岛素浓度为5~20μU/mL,人体血浆胰岛素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给空腹的人口服100g葡萄糖,正常人、非糖尿病肥胖者及Ⅱ型糖尿病肥胖者与I型糖尿病人血浆胰岛素浓度变化对比结果见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I型和Ⅱ型糖尿病病人的直接发病原因可能都是缺少胰岛素B.口服葡萄糖60min时检测血糖浓度,非糖尿病肥胖者的血糖浓度高于Ⅱ型糖尿病病人C.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长期高效作用而敏感性降低可能导致非糖尿病肥胖者患糖尿病D.糖尿病人需要按时服药,控制饮食,除不能吃含糖类较高的食物外,其他食物如高脂、高热量的食物可以多吃二、非选择题9.(10分)“种群存活力”分析可用于研究一些因素如何影响到种群灭绝的可能性,这种研究方法目前已被用来评价秦岭大熊猫现有种群的存活能力,并借此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秦岭大熊猫进行“种群存活力”分析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请据表回答问题。初始种群规模/只1020252830405070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0.4120.1320.0760.0650.0410.0100.0020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范围是____________只。(2)若以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偷猎和捕捉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阻力为“限制压”,如图曲线表示不同“限制压”下(以小数表示)初始规模不同的种群与其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的关系。请据图分析:由图可知,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灭绝的可能性会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初始规模会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种群的灭绝概率为5%,则当限制压为0.02时,“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____________只。10.(14分)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请分析回答:(1)图1中D指向A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是以__________形式流动的。(2)在图2的食物链中③属于______________(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用图中的符号表示)。(3)图2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分解者分解利用之外,其他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2所示生态系统在引入鹰之后,兔的数量在变化后,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__________能力,该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机制。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种能力大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11.(14分)回答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问题:(1)食物中的葡萄糖被细胞吸收后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可以促进这些代谢反应的进行。(2)人体控制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_____________。(3)若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流表,如图甲所示。表1两电极分别在膜外a、b处,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的中点c处给予一适宜刺激,相应电位变化曲线如图乙、丙所示。表1记录得到图_____________所示电位变化曲线,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图丙曲线正处于_____________点。图丙曲线处于⑤点时,图甲a处膜外表现为_____________电位。12.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系谱法是进行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传统方法。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Ⅰ2不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据图分析,请回答问题:(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填“显”或“隐”)性遗传病。(2)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III1甲病的致病基因来自I代中______个体。(4)若III3与III4结婚,生育患乙遗传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因此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5)若III5与一正常男性结婚,她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分析胎儿是否患乙病,医生建议她需要进行下列哪种检测_______。A.染色体数目检测B.性别检测C.基因检测(6)人类遗传病一般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________________遗传病。其中________________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承担着,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乳糖、半乳糖、糖原。【详解】A、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A正确;B、葡萄糖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B错误;C、人体细胞含有蛋白质,也含有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C错误;D、人体细胞含有核酸,也含有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D错误。故选A。2、D【解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组成的考查,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凡是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的物质都是能进入内环境的物质。【详解】A、牛奶经食道进入胃中,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A错误;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B错误;C、口服抗菌药物进入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肌肉注射青霉素,是把青霉素注射到组织液中,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可以看作进入内环境,D正确。故选D。3、B【解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详解】A、扁虱卵孵化出的幼虫吸食白足鼠血和人血,它们之间属于寄生关系,同时会将白足鼠体内的螺旋菌传播给人类,A正确;B、舞毒蛾数量增加使栎树减产,白尾鹿减少,导致扁虱减少,人类患莱姆病的风险减少,B错误;C、栎树盛果期时,白尾鹿增加,导致扁虱增加,该区域人类患上莱姆病的风险明显提高,C正确;D、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态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B。【点睛】分析本题关键要结合题意厘清扁虱与鼠、鹿、人之间的关系(寄生)以及是将螺旋菌传播给人病导致人类患莱姆病的经过。4、C【解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食物网是由多条食物链因食物关系相互交错形成的网状结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的稳定性就越强,反之,就越弱。【详解】A、食物网中的每种生物可能会被一种或多种生物捕食,最高营养级不会被捕食,A错误;B、由于食物网中的生物可能会被一种或多种生物捕食,所以有些生物会出现在多条食物链上,B错误;C、由于在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逐级递减,所以流入最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在所有营养级中最少,C正确;D、一种生物在一条食物链上只能占据一个营养级,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和组成,识记能量流动的特点。5、A【解析】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种群的特征有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1)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2)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在具体环境中的种群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3)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别比例只能影响出生率。(4)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但这种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如气候、天敌、食物等环境因素发生改变。3、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增长、波动和下降等。其中增长包括“J”型增长和“S”型增长,“J”增长的适用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而“S”型增长是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的条件下进行的。【详解】A、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是资源与空间限制的结果,A正确;B、没有自然选择时,种群内部依然存在突变、基因重组以及迁入和迁出等,种群的基因频率依然会发生改变,B错误;C、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不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性的,春、夏时节动、植物种群普遍迅速增长的原因,除气温升高外,也包括日照延长、降水增多等,C错误;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密度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制约作用逐渐增强,D错误。故选A。6、B【解析】1、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分为不同类型,其类型受水分、温度影响较大。2、群落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对群落类型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水分和温度,A错误;B、荒漠中,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而不是产生需要更多水才能溶解的尿素,有利于保存水分,B正确;C、次生演替原有植被已不存在,C错误;D、群落演替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状态后,优势种和结构依然可以改变,D错误。故选B。7、C【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操作过程、应用及意义;识记细胞工程的意义,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A、构建重组质粒时用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可以防止目的基因的反向连接和质粒的自身环化,A正确;B、为提高重组质粒的形成率,需考虑目的基因浓度、质粒浓度及DNA连接酶含量等因素,B正确;C、农杆菌中携带目的基因的Ti质粒转移到植物细胞,并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的DNA上,C错误;D、运用不同的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是否表达,D正确。故选C。8、C【解析】分析图形.给空腹的人口服100g葡萄糖,非糖尿病肥胖者及Ⅱ型糖尿病肥胖者血浆中胰岛素的浓度都较正常人升高,说明这两种人的胰岛B细胞正常,Ⅰ型糖尿病人血浆胰岛素浓度降低,说明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详解】A、由图可知,非糖尿病肥胖者和Ⅱ型糖尿病肥胖者体内胰岛素含量均高于正常人,因此非糖尿病肥胖者和Ⅱ型糖尿病肥胖者胰岛素受体敏感性均不同程度下降,A错误;B、由图可知:口服葡萄糖60min时非糖尿病肥胖者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Ⅱ型糖尿病病人,但血糖浓度大小无法判断,B错误;C、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长期高效作用而敏感性降低可能导致非糖尿病肥胖者患糖尿病,C正确;D、糖尿病人需要按时服药,控制饮食,除不能吃含糖类较高的食物外,其他食物如高脂、高热量的食物也不能多吃,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9、(1)28~30(2)①.增大②.增大③.140【解析】根据表格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初始种群规模,且随着初始种群规模的增加,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越低,其中初始种群规模为70只时,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为0,则存活率最高。【小问1详解】根据表格分析可知,初始种群规模在28时,200年内种群灭绝概率为6.5%;初始种群规模在30时,200年内种群灭绝概率为4.1%,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因此该初始种群规模的最小范围是28-30只之间。【小问2详解】据图分析可知,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的灭绝率越高,即种群的灭绝可能性会增大,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规模会增大。若仍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根据曲线图分析,当限制压增大到0.02时,“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即虚线与限制压为0.02曲线的交点)为140只。【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以及数量变化,意在考查学生通过分析曲线图和表格数据的能力,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一般规律,难度不大。10、①.光合作用②.有机物③.草④.(②-⑤)/(①-③)x100%⑤.自身的呼吸作用和传到下一营养级⑥.(一定的)自我调节⑦.负反馈调节⑧.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生态系统组成成份多少、食物网复杂程度)【解析】分析图1: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A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B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D为非生物生物物质和能量(大气中的CO2)。分析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①表示兔的同化量;②表示狼的同化量;③表示兔未同化的能量;④表示兔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的去向有:自身的呼吸作用、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部分未被利用。【详解】(1)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D指向A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是以有机物形式流动的。(2)在图2食物链中,①表示兔的同化量,②表示狼的同化量,则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②-⑤)/(①-③)x100%,③表示兔未同化的能量,应属于上一营养级草中的能量。(3)如图2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分解者分解利用之外,其他的流向是自身的呼吸作用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4)图2所示生态系统在引入鹰之后,兔的数量变化后,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机制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该种能力大小。【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及能量流动,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碳循环的过程,能准确判断图1中各字母所代表的成分及各生理活动的名称。11、(1)①.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②.胰岛素(2)①.脊髓②.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3)①.丙②.④③.正【解析】1、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小问1详解】食物中的糖类吸收是人体血糖的主要来源,去向为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主要去向,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可以促进这些代谢反应的进行。【小问2详解】人体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中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人体神经调节存在分级调节。【小问3详解】图中表1两电极都在膜外,静息电位时,膜外都是正电位,不能测到电位变化,对应图丙所示电位变化曲线,表2两电极,一个在膜外,一个在膜内,静息电位时表现为内负外正,可以测到电位,对应图乙所示电位变化曲线;图乙中曲线处于③点时,此时为动作电位,对应图丙中的④点;图丙曲线处于⑤点时,兴奋传导到图甲中的a、b点之间,此时a处为静息电位,膜外表现为正电位。【点睛】此题考查血糖调节相关知识,借助排尿反射考查神经调节的分级调节,考查神经调节中电位变化的相关曲线分析等知识点,综合性强,需要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合理分析问题,才能解决,需要注意的是第(3)题最后一空问题为膜外的电位表现,此处容易出错。12、①.X(答“性”不得分)②.隐③.常④.隐性致病基因只有在常染色体上,Ⅰ3和Ⅰ4的后代才可能出现患病的女儿(或:若隐性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Ⅰ4应该为患者,而系谱图中Ⅰ4正常)。⑤.3⑥.⑦.C⑧.染色体异常⑨.多基因遗传病【解析】人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