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以下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应用或实例中,属于化学信息传递作用的是()①当蜜蜂散失时,雌蜂(蜂王)能分泌一种“聚集激素”,最后把所有的蜜蜂聚集在它的周围②蜜蜂采花酿蜜,当少数蜜蜂发现蜜源后,就能很快把几里路外的蜂群都引来采集花蜜,到蜜囊装满仍返回原地,而不迷失方向,就是因为蜜蜂分泌的“追踪激素”③当个别兵蚁发现敌害时,立即向体外释放一种“告警激素”向同伴告警,从而保护种群④养鸡时在保证营养供应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提高鸡的产蛋率⑤用一定频率的声波、磁场、光辐射处理谷物、蔬菜作物及树木等的种子,可提高其发芽率,获得高产⑥利用装有性激素的诱捕器来捕获害虫,预测、预报短期害虫发生的时间和范围,以预防害虫大面积发生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④2.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图1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a~d时间段内,d时种群数量最多,第d年和第e年种群数量相等B.图1中b~c时间段内,λ值基本不变,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据图2分析可知,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D1D.若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N,则其同化量为N+A23.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B.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C.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D.t2→t4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4.下图表示将胚芽鞘尖端与下面一段切断并将切段向左移动。给予左侧单侧光照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不生长不弯曲 B.直立生长C.向左弯曲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5.接种狂犬病灭活疫苗是有效预防狂犬病的手段。接种疫苗可分为两种情况:一为咬伤后预防,二为无咬伤预防。咬伤后预防须多次接种狂犬病疫苗,并在伤口使用抗狂犬病血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注射狂犬病疫苗属于主动免疫B.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抗体C.单独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不能作为无咬伤预防的长效手段D.多次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6.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相关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B.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C.言语区中S区受损伤,患者依然可以听懂别人的谈话D.长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7.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群落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C.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起始条件不同D.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8.(10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二、非选择题9.(10分)下面甲、乙、丙、丁四图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假定只含有两对染色体)的四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1)甲图表示___________分裂,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有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2)乙图表示___________分裂,此细胞的前一个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目之比_______。(3)丙图表示_____________分裂,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细胞。(4)丁图表示____________分裂,该细胞中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条染色单体。10.(14分)微囊蓝细菌和颤蓝细菌是太湖发生水华的主要蓝细菌,科研人员在培养瓶中培养两种藻类以研究其在20℃时的生长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调查太湖颤蓝细菌的种群密度需采用___________方法。(2)曲线②表明,在0~15天内,微囊蓝细菌呈___________型增长,直接决定微囊蓝细菌种群密度的因素是___________。(3)与曲线①相比,曲线②的K值较___________(“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4)进一步研究发现混合培养时,微囊蓝细菌还能分泌微囊蓝细菌毒素抑制颤蓝细菌的生长繁殖。请写出验证此结论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11.(14分)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其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1所示,种群数量关系如图2和3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1中可以看出轮虫与鲫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一般情况下,鲢鱼与鲫鱼如果灭亡,该群落物种丰富度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基本不变”)。(2)图2为鲫鱼的种群数量相关曲线,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鲫鱼种群数量应处于图中_____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鲫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3)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第1-5年时,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型,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___年,第20-30年该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___死亡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近年来,国内多个省份出产的稻米被查出镉超标,“镉米危机”的出现,再次敲响土壤污染的警钟。图一表示土壤中镉化物严重污染地区,通过栽种吸镉植物回收镉化物的实验流程;图二表示两种植物对土壤中镉化物吸收能力的测试结果及干物质的燃烧气化温度。已知镉化物的气化温度为420℃。请回答问题。(1)镉超标的大米被人摄入后,由于难以降解,会在人体积蓄,最后超过环境浓度,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镉化物还可以通过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到全世界,这种现象体现了_____性。(2)图一中的灰分回收镉化物后,可作为植物肥料,其主要成分是_____,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3)研究表明,某些植物能促使吸收来的重金属与纤维素、果胶、有机酸等结合而分别沉积到细胞的细胞壁和液泡等处,并依靠_____(细胞结构)的功能,使污染物与体内的敏感分子或部位隔离,不干扰正常的细胞代谢。对栽培的此类植物要及时收割,以避免植物体内的重金属通过生态系统中_____的作用重返土壤中。(4)你认为治理并回收镉化物更适宜选择的植物是_____,理由是_____。(5)研究表明镉化物严重影响了污染地区雌性动物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从而使种群的_____等数量特征发生变化,进而种群密度下降。(6)某镉污染地区有甲、乙、丙、丁4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如图所示为其体内镉浓度相对含量,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该食物链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试题分析:雌蜂(蜂王)通过分泌一种称作“聚集激素”的化学物质,把散失的蜜蜂聚集在它的周围,这属于化学信息传递作用,①正确;少数蜜蜂通过分泌被称作“追踪激素”的化学物质,把几里路外的蜂群都引来采集花蜜,这属于化学信息传递作用,②正确;当个别兵蚁发现敌害时,立即向体外释放一种被称作“告警激素”的化学物质向同伴告警,从而保护种群,这属于化学信息传递作用,③正确;光照属于物理信息,养鸡时在保证营养供应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光照时间提高鸡的产蛋率,这属于物理信息传递作用,④错误;声波、磁场、光辐射都属于物理信息,用一定频率的声波、磁场、光辐射处理谷物、蔬菜作物及树木等的种子,可提高其发芽率,获得高产,这属于物理信息传递作用,⑤错误;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利用装有性外激素的诱捕器来捕获害虫,预测、预报短期害虫发生的时间和范围,以预防害虫大面积发生,这属于化学信息传递作用,⑥正确。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D【解析】据图1分析,0~a年时λ=1,种群数量不变;a~d年时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在d~e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e年后λ=1,种群数量不变。分析图2: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生产者的同化量,A1为生产者呼吸散失的能量,D1为生产者的同化量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量,即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A2为初级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D2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传递给次级消费者的量。【详解】图1中a~d时间段内,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故d时种群数量最多,在d~e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故第d年种群数量大于第e年种群数量,A错误;图1中b~c时间段内,λ值基本不变,但由于λ>1,说明种群数量仍在增长,故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据图2分析可知,生产者的同化量为W1,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D1,故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100%,C错误;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散失的量,所以若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N,则其同化量为N+A2,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3、D【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增长的相关知识。据图分析,曲线标志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当δ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当δ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当δ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详解】t1和t4时刻乙种群δ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但t1之后δ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则t4时刻种群密度大于t1时刻,A错误;t2时刻,甲、乙种群的δ相等,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并不是比值,B错误;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δ相等,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并不是比值,C错误;t2→t4时段内,甲种群δ先大于1后减少到小于1,则种群密度先上升后减少,D正确,所以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δ=出生率/死亡率,而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4、D【解析】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引起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长。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分布的多长的快,出现向光性。【详解】图中把尖端下部切断向左移动后,虽然有单侧光照射,在尖端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但因为右侧即背光侧因为断开,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左侧可以向下运输,因此尖端下部左侧的生长素多于右侧,生长的快,出现向右弯曲的现象,因此A、B、C错误,D正确。【点睛】本实验的目的一方面是证明尖端产生生长素,但需要向下运输在尖端下部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证明了向光性的原因与尖端下部生长素的分布多少有关。5、B【解析】抗狂犬病血清中含有抗狂犬病抗体,注射抗体使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被动免疫。注射的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在抗原的刺激下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属于主动免疫。接种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如果有相同的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记忆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详解】A、注射的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在抗原的刺激下机体会产生特异性免疫,该免疫属于主动免疫,A正确;B、注射的抗狂犬病血清中含有抗狂犬病抗体,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B错误;C、单独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属于被动免疫,不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因此不能作为无咬伤预防的长效手段,C正确;D、初次注射狂犬病疫苗时,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再次注射狂犬病疫苗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因此多次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D正确。故选B。6、D【解析】1、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2、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A正确;B、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S区受损,患者的特征为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C正确;D、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错误。故选D。7、B【解析】群落的演替就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因此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A正确;B、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称为群落演替,B错误;C、初生演替的起点是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次生演替的起点是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C正确;D、由于次生演替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而初生演替的土壤条件没有保留,因此初生演替需要的时间长,次生演替需要的时间短,D正确;故选B。8、D【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如动物的叫声,A错误;B、植物不仅可以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也能通过物理形式传递信息,如植物通过花的颜色、形状传递信息,B错误;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不仅可以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以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反馈,C错误;D、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1).减数第二次(2).2(3).有丝(4).1:2(5).有丝(6).体(7).减数第一次(8).2(9).4(10).8【解析】有丝分裂全过程中均包含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详解】(1)甲图中,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由2条染色体。(2)乙图中,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该细胞的有丝分裂前期时,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故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目之比为1:2。(3)丙图中,着丝粒已经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都含有同源染色体,说明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体细胞。(4)丁图中,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移向细胞两极,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点睛】在中期,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赤道板是虚拟的,不是真实存在的。10、(1)抽样检测法(2)①.S②.出生率和死亡率(3)①.小②.微囊蓝细菌和颤蓝细菌竞争食物和空间(4)利用培养过微囊蓝细菌的培养液(或含微囊蓝细菌毒素的培养液)和完全培养液分别培养颤蓝细菌,并统计并比较两组颤蓝细菌的种群密度【解析】据曲线图分析,曲线①和②种群数量都呈现S型,自变量为是否混合培养和培养时间,因变量是K值不同,原因是微囊蓝细菌在利用光照、无机营养、二氧化碳等资源时和颤蓝细菌存在竞争关系。【小问1详解】颤蓝细菌体积微小,调查种群密度需采用抽样检测法。【小问2详解】曲线③表明,在0~12天内,微囊蓝细菌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S型增长,决定微囊蓝细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小问3详解】与曲线①相比,曲线②的K值较小,原因是微囊蓝细菌在利用光照、无机营养、二氧化碳等资源时和颤蓝细菌存在竞争关系。【小问4详解】研究课题为微囊蓝细菌还能分泌微囊蓝细菌毒素抑制颤藻的生长繁殖,则自变量是微囊蓝细菌毒素的有无,验证此结论的实验设计思路:利用培养过微囊蓝细菌的培养液培养颤蓝细菌,与完全培养液培养的颤蓝细菌进行比较,统计并比较两组颤蓝细菌的种群密度,如果前者中颤蓝细菌的数目少于后者,则证明该结论。【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抽样检测法、实验设计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设计该实验应该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11、①.种间竞争,②.下降③.b④.偏高⑤.增长⑥.20⑦.等于【解析】分析题图1中芦苇藻类属于第一营养级(生产者),鲢鱼、鲫鱼、轮虫属于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鲶鱼属于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图2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增长速率为0,表示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图3中λ在第1-5年大于1,种群呈增长趋势,10-15年小于1,种群数量下降,且下降趋势加快,15-20年λ上升,且小于1,种群数量下降,且下降趋势减缓,20-30年λ等于1,种群数量保持稳定。【详解】(1)分析图1,可以看出轮虫与鲫鱼都是以芦苇藻类为食,属于竞争关系;若鲢鱼与鲫鱼灭亡,组成该群落的生物种类减少,群落物种丰富度将会下降。(2)图2表示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曲线,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鲫鱼种群数量应处于K/2处,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位于图中的b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鲫鱼种群密度时,种群数量=(第一捕捉数量×重捕数)/重捕标记数,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会使重捕标记数减少,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3)图3中种群在第1-5年时λ>1,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在30年中λ在第1-5年大于1,种群呈增长趋势,10-20年小于1,种群数量一直下降,第20年种群数量最少,20-30年λ等于1,该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保持稳定。【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尤其是S型曲线增长速率变化规律;识记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2、(1)①.生物富集②.全球(2)①.无机盐②.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①.生物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液体贮运容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全不锈钢圆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PVC浴室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大学体育线上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 2025年发电机用空气滤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饭店工程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北京车牌租赁服务协议标准文本
- 中国竹制品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环境信息化现状评估报告
- 2025年度单车租赁与新能源技术研发合同
- 《红楼梦第四回》课件
- 出货单表格模板下载
- PEP六年级上册英语unit1
- 接纳与承诺(ACT)疗法课件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 房地产公司销售管理部赏罚制度
- 《方位介词介绍》课件
- 甲状腺术后出血抢救流程
- 个人购买家具合同
- 国际救生设备规则
- 第三方检查应对措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