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司法基础学习指南TOC\o"1-2"\h\u24205第1章公司与公司法概述 4201641.1公司的概念与类型 436101.1.1公司的概念 481491.1.2公司的类型 4154571.2公司法的基本性质与功能 4283411.2.1公司法的基本性质 421131.2.2公司法的功能 442731.3我国公司法的历史发展 51049第2章公司的设立 581652.1公司设立的条件与程序 5219892.1.1具备合法的设立目的; 554822.1.2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公司名称; 5310382.1.3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5209412.1.4有必要的资金; 5149532.1.5有符合法律规定的组织机构; 5282662.1.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5314512.1.7签订发起人协议; 5180092.1.8召开创立大会; 548282.1.9制定公司章程; 5235692.1.10认缴出资; 52952.1.11申请设立登记; 5104862.1.12领取营业执照; 5247712.1.13公告公司成立。 636822.2公司章程的制定与修改 677802.2.1公司名称和住所; 671482.2.2公司经营范围; 6292082.2.3公司注册资本; 6156122.2.4股东的姓名或名称、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 617992.2.5公司的组织结构; 6122702.2.6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6190902.2.7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权和议事规则; 6315642.2.8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办法; 6258812.2.9公司的解散事由和清算办法; 6312152.2.10其他事项。 6128392.2.11遵守法律法规; 674262.2.12尊重股东意愿; 6314532.2.13保障公司利益; 6151602.2.14公平公正。 632802.3设立登记与公司成立 6160652.3.1设立登记申请书; 6227072.3.2公司章程; 6204082.3.3创立大会决议; 6244602.3.4股东身份证明; 6182032.3.5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 6108122.3.6经营场所证明; 6221712.3.7其他相关材料。 79895第3章公司的资本制度 7296283.1股东出资 7242553.1.1货币出资 7187183.1.2非货币出资 7248923.2股东权益与义务 7181493.2.1股东权益 7124923.2.2股东义务 7296013.3股份发行与转让 7302013.3.1股份发行 8269093.3.2股份转让 820767第4章公司的组织机构 812774.1股东大会 8217944.2董事会 8212834.3监事会 814534第5章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与高级管理人员 9102655.1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9317045.1.1法定代表人的任职条件 9215425.1.2法定代表人的职权 9262475.1.3法定代表人的变更 9234805.2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与义务 9155165.2.1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 9184885.2.2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 929405.2.3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 9318935.3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 9289435.3.1违法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1048655.3.2过错导致的法律责任 10273925.3.3滥用职权导致的法律责任 1013746第6章公司的财务与会计 10309716.1公司财务制度 10129766.1.1财务管理概述 10291356.1.2资金筹集与管理 10191816.1.3投资决策与风险管理 10109036.1.4财务报表分析 10325676.2公司会计制度 11185366.2.1会计基本概念与原则 11291406.2.2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1161516.2.3记账方法与会计分录 11270646.2.4财务会计报告 11257826.3公司年度报告与审计 11114506.3.1年度报告的内容与编制 11200036.3.2审计的目的与程序 11205386.3.3审计标准与审计证据 11243046.3.4审计风险管理 1223563第7章公司的合并、分立与变更 12287937.1公司合并 12147537.1.1合并的概念与类型 1235187.1.2合并的程序 12311967.1.3合并的法律后果 12221657.2公司分立 1235497.2.1分立的概念与类型 12116777.2.2分立的程序 12132547.2.3分立的法律后果 1337127.3公司形式变更 1377777.3.1公司形式变更的概念与类型 1360207.3.2公司形式变更的程序 13222617.3.3公司形式变更的法律后果 1326758第8章公司的破产与重整 1348238.1破产申请与受理 13191448.1.1破产原因 13170208.1.2破产申请 13287328.1.3受理破产申请 1336028.2破产财产分配 14200298.2.1破产财产范围 14214838.2.2破产财产清查 14304028.2.3破产财产分配 1480048.3重整程序 14114228.3.1重整申请 145488.3.2受理重整申请 1446788.3.3重整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14213618.3.4重整程序的终结 144142第9章公司的解散与清算 1467629.1公司解散的原因 14140259.2清算组的组成与职权 15315239.3清算程序与剩余财产分配 1516800第10章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与代表机构 162143510.1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立与注销 161949410.1.1设立条件 163081610.1.2设立程序 16363610.1.3注销程序 161136010.2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法律地位与监管 162593610.2.1法律地位 161045710.2.2监管部门 172282010.2.3监管内容 171785810.3外国公司代表机构的设立与监管 173196310.3.1设立条件 171648410.3.2设立程序 172361410.3.3监管部门与内容 17第1章公司与公司法概述1.1公司的概念与类型1.1.1公司的概念公司作为一种重要的市场主体,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形式。它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由两个以上的股东出资设立,以营利为目的,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1.1.2公司的类型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主要分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同类型的公司具有不同的组织形式、责任范围、股权转让方式等特征。1.2公司法的基本性质与功能1.2.1公司法的基本性质公司法是民商法的一个分支,属于组织法范畴。它调整的是公司与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之间的关系,具有以下基本性质:(1)私法性质:公司法调整的是私法主体之间的关系,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2)公法性质:公司法对公司的设立、变更、注销等进行审批、登记等手续,具有公法性质。(3)组织法性质:公司法规定公司的组织结构、内部管理、股权转让等,具有组织法性质。1.2.2公司法的功能(1)规范公司行为:公司法规定公司的设立、经营、变更、注销等行为,保证公司合法、合规运作。(2)保护股东权益:公司法明确股东的权利和义务,保障股东在公司中的合法权益。(3)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公司法规范公司的经营行为,打击非法经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1.3我国公司法的历史发展我国公司法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创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摸索公司制度,1950年代发布了《公私合营企业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2)发展完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发展完善公司制度,1993年颁布了《公司法》,标志着我国公司制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3)修订完善阶段: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分别于1999年、2004年、2013年对《公司法》进行修订,不断完善公司制度。(4)公司法深化改革阶段:我国公司法在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公司治理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第2章公司的设立2.1公司设立的条件与程序公司的设立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创办者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依法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经批准后取得法人资格的过程。公司设立需满足以下条件:2.1.1具备合法的设立目的;2.1.2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公司名称;2.1.3有固定的经营场所;2.1.4有必要的资金;2.1.5有符合法律规定的组织机构;2.1.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公司设立程序如下:2.1.7签订发起人协议;2.1.8召开创立大会;2.1.9制定公司章程;2.1.10认缴出资;2.1.11申请设立登记;2.1.12领取营业执照;2.1.13公告公司成立。2.2公司章程的制定与修改公司章程是公司设立的基本法律文件,是公司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准则。公司章程应包括以下内容:2.2.1公司名称和住所;2.2.2公司经营范围;2.2.3公司注册资本;2.2.4股东的姓名或名称、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2.2.5公司的组织结构;2.2.6公司的法定代表人;2.2.7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权和议事规则;2.2.8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办法;2.2.9公司的解散事由和清算办法;2.2.10其他事项。公司章程的制定与修改,应遵循以下原则:2.2.11遵守法律法规;2.2.12尊重股东意愿;2.2.13保障公司利益;2.2.14公平公正。公司章程的修改,需经股东会表决通过,并报备登记机关。2.3设立登记与公司成立设立登记是指公司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取得法人资格的过程。设立登记需提交以下材料:2.3.1设立登记申请书;2.3.2公司章程;2.3.3创立大会决议;2.3.4股东身份证明;2.3.5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2.3.6经营场所证明;2.3.7其他相关材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设立登记申请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核发营业执照。公司自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成立,取得法人资格,开始依法开展经营业务。第3章公司的资本制度3.1股东出资股东出资是公司资本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成立和运营的基础。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应按照其认缴的出资额履行出资义务。股东出资可以采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形式。股东出资的货币应当是人民币,非货币出资应当依法评估作价。3.1.1货币出资货币出资是指股东以人民币现金形式向公司出资。货币出资具有便捷性、可衡量性和流动性好的特点,是公司设立中最常见的出资方式。3.1.2非货币出资非货币出资是指股东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现金形式向公司出资。非货币出资需依法进行评估作价,并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3.2股东权益与义务股东权益是指股东基于其出资而享有的权益,包括资产收益权、重大决策参与权、选举和被选举为公司董事和监事的权利等。股东义务主要包括按照认缴的出资额履行出资义务、遵守公司章程、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等。3.2.1股东权益(1)资产收益权:股东享有公司盈利分配的权利。(2)重大决策参与权:股东有权参加股东会,并对公司的重大事项进行表决。(3)选举和被选举权:股东有权选举和被选举为公司董事和监事。3.2.2股东义务(1)出资义务:股东应按照认缴的出资额履行出资义务。(2)遵守公司章程:股东应遵守公司章程,维护公司合法权益。(3)其他义务:根据《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股东还应履行其他义务。3.3股份发行与转让股份发行与转让是公司资本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公司股权结构、融资和治理等方面。3.3.1股份发行股份发行是指公司向股东发行股份的行为。公司发行股份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股东合法权益。公司发行股份可以采取公开发行和定向发行两种方式。3.3.2股份转让股份转让是指股东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转让给他人的行为。股份转让应遵循《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股份转让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公开竞价转让等方式。股东之间可以自由转让股份,但应通知公司,并办理股东名册变更手续。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转让,应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第4章公司的组织机构4.1股东大会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其主要职权包括:审议和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选举和更换董事、监事;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审议公司利润分配方案及亏损弥补方案等。股东大会分为年度股东大会和临时股东大会。年度股东大会每年召开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根据公司经营需要或者占股份总数1/10以上的股东请求召开。4.2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的执行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董事会的主要职权包括:召集股东大会;制定公司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等。董事会由董事组成,董事人数为3人至13人。董事会设董事长1人,副董事长1至2人。董事长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主持董事会工作。4.3监事会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对公司财务、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行为进行监督。监事会的主要职权包括: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向股东大会报告监督情况等。监事会由监事组成,监事人数为3人至7人。监事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1至2人。监事会主席负责召集和主持监事会会议。第5章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与高级管理人员5.1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公司对外进行法律行为的主要代表,其法律地位。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董事长或者执行董事。本章首先对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进行详细阐述。5.1.1法定代表人的任职条件法定代表人应当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不得有法律规定的禁止任职的情形。5.1.2法定代表人的职权法定代表人有权代表公司签署合同、处理公司事务、参加诉讼及仲裁等活动。5.1.3法定代表人的变更公司变更法定代表人,应当依法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5.2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与义务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公司的运营和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本节主要讨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与义务。5.2.1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不得有法律规定的禁止任职的情形。5.2.2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忠实履行职责,维护公司利益。5.2.3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章程或者未尽到忠实义务,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5.3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人物,其行为直接关系到公司及股东的利益。本节重点探讨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5.3.1违法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法规,给公司或者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5.3.2过错导致的法律责任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因过失未尽到忠实义务,给公司或者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5.3.3滥用职权导致的法律责任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损害公司或者股东利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可以对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律地位、资格、义务和责任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公司的合规治理奠定基础。第6章公司的财务与会计6.1公司财务制度6.1.1财务管理概述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原则财务管理的主体与职能6.1.2资金筹集与管理资金需求与筹资渠道筹资方式及其选择资金成本与资本结构6.1.3投资决策与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的程序与方法投资项目的评价与风险管理财务风险评估与控制6.1.4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的组成与编制财务比率分析财务趋势分析6.2公司会计制度6.2.1会计基本概念与原则会计的定义与功能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6.2.2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要素的分类与确认会计科目的设置与运用6.2.3记账方法与会计分录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的编制与应用6.2.4财务会计报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6.3公司年度报告与审计6.3.1年度报告的内容与编制年度报告的基本要求年度报告的主要内容年度报告的编制程序6.3.2审计的目的与程序审计的定义与作用审计程序与方法审计报告的类型与内容6.3.3审计标准与审计证据审计标准与准则审计证据的获取与评价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6.3.4审计风险管理审计风险的概念与分类审计风险识别与评估审计风险应对策略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公司的财务与会计制度,掌握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以及熟悉公司年度报告的编制与审计过程。这将有助于提高对公司财务状况的认识,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第7章公司的合并、分立与变更7.1公司合并7.1.1合并的概念与类型公司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依法合并为一个新的公司,或一个公司并入另一个公司。合并类型包括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7.1.2合并的程序(1)签订合并协议;(2)编制资产负债表;(3)制定合并计划;(4)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5)公告债权人;(6)办理合并登记。7.1.3合并的法律后果(1)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由合并后的公司承担;(2)合并前的股东权益按合并协议的规定转移至合并后的公司;(3)合并前的公司依法注销。7.2公司分立7.2.1分立的概念与类型公司分立是指一个公司依法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分立类型包括存续分立和新设分立。7.2.2分立的程序(1)董事会制定分立方案;(2)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3)编制资产负债表;(4)公告债权人;(5)办理分立登记。7.2.3分立的法律后果(1)分立后的公司承担原公司的债权、债务;(2)原公司股东在分立后的公司中所持股权比例不变;(3)原公司依法注销。7.3公司形式变更7.3.1公司形式变更的概念与类型公司形式变更是指公司依法改变其公司类型,如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7.3.2公司形式变更的程序(1)董事会制定变更方案;(2)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3)办理变更登记。7.3.3公司形式变更的法律后果(1)变更后的公司承担原公司的债权、债务;(2)原公司股东在变更后的公司中所持股权比例不变;(3)原公司依法注销。第8章公司的破产与重整8.1破产申请与受理8.1.1破产原因公司的破产原因主要包括资不抵债、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等。当公司出现破产原因时,可由公司自身、债权人或股东提出破产申请。8.1.2破产申请破产申请应当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时应提交公司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破产申请书等材料。8.1.3受理破产申请人民法院收到破产申请后,经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裁定受理。受理破产申请后,法院应当指定破产管理人,并公告破产申请受理情况。8.2破产财产分配8.2.1破产财产范围破产财产包括公司全部财产,以及在破产申请受理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公司取得的财产。8.2.2破产财产清查破产管理人负责对破产财产进行清查、核实,并编制破产财产清单。8.2.3破产财产分配破产财产分配按照以下顺序进行:首先支付破产费用,其次清偿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最后按照普通破产债权比例分配。8.3重整程序8.3.1重整申请债务人或者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重整。申请重整时,应提交重整申请书、债务人财产状况说明等相关材料。8.3.2受理重整申请人民法院受理重整申请后,应当指定重整管理人。重整管理人负责制定重整计划,并协助债务人执行重整计划。8.3.3重整计划的制定与执行重整计划应包括债务人的经营方案、债权调整方案、债务清偿方案等内容。重整计划经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后,由债务人负责执行。8.3.4重整程序的终结债务人按照重整计划履行完毕债务清偿等义务后,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重整程序。重整程序终结后,债务人恢复正常经营活动。第9章公司的解散与清算9.1公司解散的原因公司的解散是指公司作为法人实体依法终止其经营活动的过程。公司解散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当公司章程规定的经营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中约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发生时,公司应当解散。(二)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解散: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可以根据公司经营情况,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解散公司的决议。(三)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公司因违法行为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应依法解散。(四)责令关闭:公司因违反法律法规,被有关部门责令关闭的,应依法解散。(五)破产:公司资不抵债,经破产程序宣告破产,应依法解散。9.2清算组的组成与职权(一)清算组的组成公司解散后,应当成立清算组。清算组由公司股东、董事或者其他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的人数一般为三人以上,设组长一人。(二)清算组的职权(1)继续处理公司未了结的业务。(2)收取公司债权,清偿公司债务。(3)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4)提出并执行公司剩余财产的分配方案。(5)代表公司参与诉讼或仲裁活动。(6)办理公司注销登记手续。9.3清算程序与剩余财产分配(一)清算程序(1)成立清算组,公告解散事项。(2)清算组接管公司财产、印章、账册等资料。(3)清算组清理公司财产,处理未了业务。(4)清算组收取公司债权,清偿公司债务。(5)清算组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6)清算组提出剩余财产分配方案。(7)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剩余财产分配方案。(8)清算组执行剩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师德师风提升年活动简报范文(6篇)
- 农村培训课件
-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汇编15篇)
- 2024年中国折扣零售行业市场现状、前景分析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二零二五年度海上风电项目土地租赁与海上平台建设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林业资源综合开发承包协议3篇
- 2025版食用菌木屑研发与生产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线路设计与开发合作协议3篇
- 2025版环境执法检查相关方环境管理协议3篇
- 鼓励幼儿自主探索的教学方法计划
- 第一章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 外科护理(高职护理专业)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细则及超声科制度汇编
- 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表(完整版)
-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中)24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绪论
- 2022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含2022年修订部分)
- 最新交管12123学法减分题库含答案(通用版)
- 碳排放核查员模拟考试题
- 奢侈品管理概论完整版教学课件全书电子讲义(最新)
- 文艺美学课件
- DB51T2939-2022 彩灯(自贡)制作工艺通用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