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名师教案第二单元-_第1页
2021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名师教案第二单元-_第2页
2021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名师教案第二单元-_第3页
2021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名师教案第二单元-_第4页
2021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名师教案第二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坚守良知心怀悲悯

教学设想

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定位是学习戏剧知识、寻找悲剧的价值,体验戏剧中人物

的情感。本单元课文在主题方面的一个共性是“心怀悲悯追求正义坚守良知”。

在教学中拟采用以下策略:

1.依托文体特征,强化活动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文体特征,组织创设

丰富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尝试剧本创作,并在活动中体验反思、获得提升。

2.发掘悲剧价值,塑造三观。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着眼于悲剧戏剧的文学美

感,悲剧冲突、悲剧人物、悲剧语言的赏析解读空间,立足于悲剧精神及其现实

意义,帮助学生的建立反思意识,塑造三观。

教学目标

1.学习悲剧,感受戏剧中人物身上的人性美,认识恶劣社会秩序对人性的摧残,

培养学生向善的心灵。培养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利用悲剧性戏剧颇具特色的语言,人物对话,体验性强等

特点,鼓励部分学生学会用语言、眼神、动作等刻画经典戏剧形象。

3.让学生尝试改写,补写,续写等多种读写结合的方式,在写作输出的过程中培

养学生创造思维。

教学重点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会戏剧是如何通过设置悬念、设置巧合、设置意外构成悲

剧冲突的。

2.人物是冲突的核心,是悲剧事件的支配者,让学生学会分析悲剧人物塑造的独

具匠心的细节刻画。

3.悲剧性戏剧的表现力主要靠语言和动作彰显,让学生学会分析悲剧语言的动作

性、个性化以及丰富的潜台词。

教学难点

学习本单元锻炼学生意志品质,接受挫折教育,告诉学生在逆境中培养不屈

不挠的意志,敢于直面困难,坚强抗争。在悲剧人物升上学会审视生命的意义,

感受生命的奋斗美和崇高美,从而构建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9课时:

1.第四课:单篇教学设计,共3课时。

2.第五课:单篇教学设计,共3课时。

3.第六课:单篇教学设计,共2课时。

4.综合学习活动,共1课时。

教学设计

4窦娥冤(节选)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精彩而富有表现力的戏剧语言,感受窦娥形象;品味

精彩唱段,理解浪漫主义手法及其作用。

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戏剧通过唱

思维发展与提升

词、科白刻画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

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理解关汉卿设计三桩誓愿应验的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意;体会窦娥悲愤至极的情感、善良被戮的悲剧命运以及造

成悲剧的社会根源。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窦娥身上的人性美;认识恶劣社会秩序对人性的摧

残,培养学生向善的心灵。

教学重点理清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怎样看待“三桩誓愿”实现这一超现实情节以及造成窦娥悲剧的根

源。

教学方法自读、诵读、点拨、探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梨园领袖”展风姿

1.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作家灿若星辰,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为数不多,关汉卿是其中之

一;中国古典戏剧作品浩如烟海,被誉为世界十大悲剧的只有一部一一《窦娥冤》;

直到今天。人们遇到难以诉说的冤屈时,还常说一句话“简直比窦娥还冤工窦

娥究竟有多冤,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板书《窦娥冤》)

2.作者与元杂剧。(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补充完整)

(1)关于作者。

关汉卿,(1234年一1300年左右),字”汉卿“,号已斋(一斋、已斋叟),金末

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

戏剧作家。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

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

花不伏老》中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玲玲一粒铜豌

豆。”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

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被誉为“梨园领袖”“杂剧班头”,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数量超过了被誉为“戏

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

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2)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

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

和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

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

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

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配角有副净,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字(b6)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彳来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

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有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

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

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④宫调:乐音七声: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

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不同宫调之声情不同。《窦

娥怨》第三折用正宫,适于表现“惆怅雄壮”的思想感情。

二、合作探究理思路

1.《窦娥冤》共几折?有楔子吗?有哪些角色?能唱的角色是谁?

明确:全剧四折一楔子,课文节选第三折。

角色:窦娥祷机蔡婆婆张驴儿张驴儿父亲窦天章

能唱的角色:窦娥

2.课文节选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31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这个宫调。

3.请概述《窦娥冤》故事情节,并重点讲述第三折(本课)情节。

(结合课本P22页注释1,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

板书简示为:

楔子(序幕):交待背景,写出窦娥的悲苦身世。

第一折(开端):赛卢医为躲债欲杀蔡婆,蔡婆为谢恩引狼入室。

第二折(发展):张驴儿为逼婚误杀亲父,窦娥在公堂屈打成招。

第三折(高潮):赴法场窦娥指斥天地,明冤屈发下三桩誓愿。

第四折(结局):窦天章考取功名,窦娥冤屈得以昭示。

4.理清节选部分戏剧情节。

第一部分:(开头一“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窦娥赴法场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

道不公。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一“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一结束)窦娥在法场发下三大誓

愿。

三、谁解窦娥冤一一赏析窦娥悲剧形象

1.朗读全文,把握全文感情基调。

第一场指导理解感情基调:无辜受冤,指天斥地(怨)

学生齐读

第二场指导理解感情基调:临刑时,见到唯一的亲人(悲)

分角色朗读

第三场指导理解感情基调:临死前发誓愿(怒)

教师范读

2.优秀的戏剧作品一定“有戏”,即人物与人物之间要有矛盾冲突。读完剧本后,

你认为窦娥都与什么人有矛盾冲突?主要矛盾是跟谁的冲突?这些矛盾冲突体

现了窦娥什么性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交流,然后到全班展示)。

主要矛

矛盾冲突中窦娥表现出

矛盾对象矛盾表现盾后面

来的性格

画V

张驴儿父张驴儿误把自己父亲饱受封建压迫、苦难深重

窦娥子毒死,却诬陷清白的V反抗意识

窦娥

太守桃机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有反抗精神的、不屈服

清自己的冤枉,却被

判以死罪

婆婆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善良的、符合当时道德标

活着,却怕连累婆婆,准的良家女子、孝顺婆婆

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

3.请概述窦娥的人生经历,你认为窦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从文中找依据。

人生经历:三岁丧母、七岁离父的“孤儿”

新婚燕尔痛失爱夫的寡妇

命途多舛的“苦主”

性格特征:(1)性情善良,体现在对待婆婆的态度上。

蔡婆的糊涂是导致窦娥陷于悲剧的一个因素,但她非但不埋怨,不记恨,生

命行将终结时,想得最多的却还是婆婆。直到第四折,化作鬼魂的窦娥还央求父

亲收留无依无靠的蔡婆,这种以德报怨的孝顺凸现了窦娥的善良无辜。

拓展联系:第四折【鸳鸯煞尾】曲中“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要怜他无妇无

儿,谁管顾年衰迈。再一次展示了窦娥善良的心灵,请联系窦娥悲剧简析之。

(2)刚烈、具有反抗精神,集中表现在[滚绣球]一曲和三桩誓愿上。

窦娥指天斥地,对人人敬畏的天地进行了愤怒的抨击。对神权的大胆谴责,

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它已经超出了为个人鸣冤的层次,

上升到对社会、对封建秩序的反抗。

三桩誓愿层层深入:一愿希望在场的人了解冤情,二愿表现她的清白,三愿

不仅证明自己的冤屈,而且希望上天惩治邪恶,斗争锋芒直指贪赃枉法的昏官污

吏。从监斩官的反应(“依你”一“胡说”一“打嘴”)也可见出层深性。这一

段不是弱者临死前的哀叹呻吟,而是无辜百姓受冤后对罪恶社会的愤怒吼声。

四、谁解窦娥冤一一三桩誓愿皆灵验

1.读一读,含冤的窦娥不想不明不白地死去,于是她发下哪三桩誓愿(每桩誓愿

要求是四字概括?

明确: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2.练一练,下面请一男生扮监斩官,一女生扮窦娥,一女生读三桩誓愿,其他同

学思考:三桩誓愿是如何从时间、空间、地点、实质以及对应的典故来写的?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完成下面表格。

内容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应验时间瞬间一段时间三年时间越来越长

应验地点法场荒野山阳范围越来越广

实质希望刑场上的人希望自己的冤屈希望上天能

们能立刻了解她会在上天得到反够惩治邪恶

的冤屈应

监斩官态度答应呵斥怒喝态度越来越强

典故望帝啼鹃(杜宇)六月飞雪(邹衍)亢旱三年(东

蓑弘化碧(在弘)海孝妇)

3.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待窦娥发的三桩誓愿呢?如何理解窦娥的“亢旱三年”?

明确:这是窦娥对现实彻底绝望而表现出来的更坚定的反抗,她相信自己的冤屈

能得到昭雪,恶势力会受到惩力、;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以及百姓的一种美好愿望。

而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两桩誓愿即时应验,是为了突出窦娥的冤,突出窦娥品格

的高洁,从而增强作品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力。

窦娥发“亢旱三年”的誓愿初衷针对地是官吏,因为当时朝廷对官员的考核

主要是以“考课”为主,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看官员收缴的税收情况,亢旱三年

的结果是粮食颗粒无收,官吏考核就会不合格,但窦娥没想到这桩誓愿灵验后最

苦的还是百姓,这也间接反映出窦娥思想的局限性。

4.写一写,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仿照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贞洁尽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

下联:刚烈争抗,悲愤动地,旱亢三年。

五、谁解窦娥冤一一挖掘窦娥悲剧根源

1.本剧的题目全名叫《感天动地窦娥冤》,为什么叫“感天动地”?作品中具体

指什么事情?现实中会发生这样的事吗?这样写有何作用?请举出其他文学作

品中类似的例子。

小组合作探究后选代表展示各小组答案:

明确:“感天动地”具体指窦娥死后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亢旱三年。这属

于超现实的浪漫主义写作手法,这一超现实的情节首先是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需

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窦娥是无力辩白自己的冤屈的,她的故事到她被斩就结

束了。这样,她强烈的反抗精神便不能充分体现出来。其次,这种安排也符合普

通百姓的审美心理。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被毁灭的主人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

表现出强大的力量的例子屡见不鲜,这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的、进步的事物的肯定

和支持,也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再次,超现实的情节使作品既洋溢着浓郁的

生活气息,又富于奇异的浪漫色彩。如《孔雀东南飞》中“化鸟”,《梁山伯与祝

英台》中“化蝶”

2.王国维曾说,《窦娥冤》“即列之于世界十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窦娥悲惨的

命运令人同情,造成她悲剧的原因引人深思。窦娥勤劳、善良、孝顺、安分、刚

烈,这样一个善美有价值的女性被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请男生齐读[一煞]

明确:①官吏腐败(联系剧情:桃机太守给告状者下跪,”但有告状的,便是衣

食父母”,“告状来的要金银”,昏官后居然升官);

②流氓无赖张驴儿。

冤,即无辜受屈,窦娥怕连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是官府竟偏听偏信,毫不作调

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严刑逼供,草草结案。造成窦娥冤案的主要原因是官

府的昏庸和残暴、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是时代的悲剧。

3.拓展延伸。

下面是《窦娥冤》第四折中窦娥的一段唱词:【收江南]呀,这的是衙门从

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旱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

流恨似长淮。曲中“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是将俗语“衙门

从古向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改造而成的。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理由。

明确:后者仅揭露贪赃枉法的现象,而前者进一步揭露了贪赃枉法造成的严重后

果,指出元代黑暗社会无官不贪、无案不冤的社会现象。《窦娥冤》就是典型的

一例,它进一步引向对封建吏治的鞭挞与谴责。

补充元代社会背景:在元代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官吏昏庸无能,是非不

分,流氓横行霸道,谋财害命。黑暗的社会滋生了他们,并纵容他们,他们相互

勾结,构成了虐民的罗网。这张网下,人的生命没有了保障,哪怕她是有价值的。

六、谁解窦娥冤一一探究悲剧的艺术效果

1.小组合作探究:比较以下三种结局,就表现主题而言,你觉得哪一种最好或最

不好,选一个侧重来谈。

(1)为了更好地表现主旨,有导演做了改编。他认为三桩誓愿的浪漫主义手法最

利于表现主题,于是让戏在窦娥发完三桩誓愿被斩结束。

(2)原作结局: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中状元后。作为巡吏,到地方查案,窦娥鬼魂

显灵,最后洗雪了冤情。

(3)明代人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

赴京赶考途中落水被救。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

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

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

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小组成果展示:

明确:三桩誓愿处结束:浪漫主义的手法凸现了人物的反抗性,加强了对封建制

度的批判,震撼力强,主题深刻;但不符合民族善恶果报的审美习惯,不能满足

观众的期待心理。

洗雪冤情:虽然故事的最后也算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但在窦娥冤案被平反

的过程中,仍然看到了大小官吏的因循懒惰和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进一步揭露

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魂旦的告状和出庭作证,是

窦娥反抗性格的继续。

金锁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期待,但削弱了主题。如此一改,把一出控诉封

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落

入了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2.小结: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读《窦娥冤》

见到了腐败与昏庸,丑恶与无耻;读《窦娥冤》,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具有为他人

而甘愿做出自我牺牲精神的弱女子,却无端地被黑暗势力所吞噬,真、善、美被

假、恶、丑无情地扼杀掉,感受到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时的悲愤,感受悲剧给我

们心灵带来的震撼。

附:板书设计

《宴嫉冤》故事情节:

楔子(序幕):交待背景,写出窦娥的悲苦身世。

第一折(开端):赛卢医为躲债欲杀蔡婆,蔡婆为谢恩引狼入室。

第二折(发展):张驴儿为逼婚误杀亲父,窦娥在公堂屈打成招。

第三折(高潮):赴法场安娥指斥天地.明冤屈发下三桩誓愿。

第四折(结局):窦天章考取功名,褰嫉冤屈得以昭示。

三桩誓愿实质典故

血溅白练--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隹弘化碧、望帝啼鹃)

六月飞雪--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六月飞雪)

三年干旱--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东海孝妇)

(本课教学设计:辜

娟)

5雷雨(节选)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

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通

思维发展与提升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

术魅力。

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

审美鉴赏与创造

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

文化传承与理解以象征手法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传统。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

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分角色朗读、表演法,分析点拨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戏剧知识点点通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1)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

《红色娘子军》)。

(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如《三块钱国币》)、多幕剧(如《雷雨》)。

(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

正剧(如《白毛女》)。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

生动的人物对话。

5.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

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6.其他名词术语。

(1)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

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

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2)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

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

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

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3)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

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4)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

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

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

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二、继往开来创《雷雨》

1.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学子带着梦幻,带着爱恨无奈,带着对旧中国

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之久的剧本。一年

后,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

掉下了激动的眼泪。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年在日

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

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

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它了。

2.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中国现当代剧作家。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

祖籍湖北省潜江市。1922年入南开中学,加入“南开新剧团”。1930年转入清

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3年大学行将毕业时,写出震惊文坛的处女作《雷雨》。

1935年夏,又创作出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悲剧《日出》。两部作品的相继问

世,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以后,他又陆续创作了《原野》《蜕变》

《北京人》《明朗的天》《王昭君》等有名的剧本。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触,

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戏剧氛围浓重,语言富

有诗意。他的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上演。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更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

个“天气更阴沉、更闷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

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

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

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

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3.播放剧情简介的视频,配以音乐和解说词。

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悲情故事。

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鲁大海)

才三天的鲁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周萍),抱起奄奄一

息的新生儿走向河边……

三十年后,在畸形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

缠,拼命地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此刻“恨人像一

把刀,爱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发。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

并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待一切真相大

白之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惶出奔,

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

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不幸的繁漪疯了,善良的侍萍痴呆了……

三、拨开“矛盾”显本因

1.看与课文有关的话剧《雷雨》视频。

理清《雷雨》中的人物以及人物关系。

2.字词检测。

攀海()惊惇()汗涔涔()

明听()缜密()半型()

何候()闻不容发()

仰机()间离()

常朵儿()混水摸鱼()

骨气()混沌()

3.问题研讨。

(1)课文节选部分,与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同哪些人有关?

(明确:周朴园与鲁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

(2)课文中这两组主要矛盾冲突是从哪里断开的?

(明确:“周朴园可是你一一”)

(3)课文可以分为哪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梅、周狭路相逢。(家庭内部冲突)

第二部分:鲁、周针锋相对。(社会阶级斗争)

(4)请用简要的语言描述周朴园和鲁侍萍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

明确:周朴园由对自己以为“死去”的侍萍的所谓“怀念”,到对已经知道还活

着的侍萍的惊慌以及对站在眼前的离开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的冷酷等情感变化

过程,即怀念----惊慌----冷酷。

(5)本文的矛盾冲突(附:全剧人物关系图,见板书设计)

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①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②周朴园与鲁大海——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③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

④鲁大海与周萍——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⑤鲁侍萍与周萍——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⑥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

的对立冲突。(这是根本性质的冲突。)

四、揣摩人物显真情

1.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①把握戏剧冲突。②揣摩戏剧语言。③分析人物形象。

2.示范鉴赏周朴园。

播放介绍周朴园形象特征的视频,对该形象首先从整体上把握。

了解周朴园认出侍萍的经过及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过程:奇怪——疑惑——慌张

----惊惧。

认出鲁大海之后: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他对鲁大海是什么

态度?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明确: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

度。

品一个词,解读周朴园的“怀念”

设问:开头至“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这部分对话中,哪个单音节词出现

的频率最多(哦),一共有多少个(10个),在周朴园的语言中出现过多少次(6

次)。

分角色演读,注意读出剧中角色的情感。

体味人物语言中蕴涵丰富的潜台词。

刚才在品读“哦”字过程中,我们不仅从中“哦”出了周朴园由漫不经心到作贼

心虚的情态变化过程,而且也“哦”出了挖掘人物潜台词的方法。

揣摩解读:

方法一:据上下文语境和舞台说明来挖掘人物潜台词丰富的意蕴。

方法二:从标点和安排的疏密等方面挖掘人物潜台词丰富的意蕴。

析一种句子,探究周朴园的“惊慌”

设问:课文从“鲁侍萍哦,一一那用不着了”到“周朴园“好,你先下去吧”,

这部分中周朴园的语言又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就是一类语气相同的句子特别

多。哪一类?(明确:疑问句)我们再来看看,这些问句长不长?一般有多少字?

(大多在2—3个字)

周朴园问话比较鉴赏(将开头两个简短问句改长):

鲁侍萍哦,一一那用不着了。

周朴园怎么?(怎么就用不着?)

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惊愕)什么?(她真的还活着吗?)

明确:改了以后,似乎是在问旁人的事情,有点漠不关心了,突然、惊奇、紧张、

激动的感觉就少了几分。

三个疑问句连用改简洁:“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什么?)

体会三个疑问句连用所表现的惊恐和急迫心情。

小结:这部分我们又从周朴园的简短问话入手,再拓展开去,通过语言的比较赏

析,终于读出了周朴园知道鲁侍萍还活着时的惶恐不安、惊慌失措,也读出了周

朴园叶公好龙的真实心态。

挑一句话,体验周朴园“冷酷”

设问:当周朴园知道站立眼前的人就是离开自己30年的鲁侍萍时,周朴园又会

怎样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从“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到“周朴

园可是你一一”,从中找出一句你认为最能体现周朴园性格、心理的话,运用

我们刚才获得的揣摩人物语言的体验,去大胆地走近周朴园的心灵,前后左右的

同学可以先相互交流交流。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并注意在解读文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选一组矛盾,分析周朴园的“残忍”

设问:周朴园和鲁大海是什么关系?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

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这一戏剧冲突中,你能看出周朴园怎样的性

格?

观看剪辑视频。

明确:在处理工人罢工事件时,他一方面进行血腥镇压,一方面采取分化收买政

策,并开除闹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鲁大海。在和鲁大海的正面交锋中,他稳操胜

券,不急不躁,对于鲁大海的责骂,他不轻易动怒,保持着冷静,说话简洁,打

击性却很强一一强硬和老谋深算。

鲁大海所揭露的他的罪恶发家史一一冷酷无情,丧失人性,是为获取最大经济利

益而不择手段的反动资本家形象。

周朴园形象总结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

狡猾。是一个人格卑下的伪君子,一个没有任何仁义道德的反动资本家。甚至到

了一个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他接触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

社会上成就卓著,能够主宰他人的命运;他具有浓郁的封建意识,他的发家史带

着野蛮的盘剥,他自己也走向毁灭的深渊。

3.小组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鲁侍萍、鲁大海的形象。

主要要点:

(1)鲁侍萍。

她年轻时和周朴园曾有过一段甜蜜的婚恋生活,可是好景不长,她和她的第二个

儿子被赶出周家,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河自尽,却被人救活了。为了孩子,她嫁

过两次人,但都不如意。她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

伺候人”。坎坷不幸的遭遇,没有消磨掉她的美好的品质,只是让她对现实有了

清醒的认识。

对于她和周朴园过去的恋情,她虽然愤恨于当年周朴园的无情无义,不过由于部

分责任在周朴园的母亲身上,因此她难免对往事有一些怀念,对周朴园也残留有

一些感情。比如,当她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中,不想再隐瞒自己身份的时候,周朴

园却想逃避,打算中断对话,她接连两次追问:“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老

爷想帮一帮她么?”她希望能得到肯定的回答,因为这样就表明周朴园对“侍萍”

怀着真诚的想念,对她而言就是一种安慰。又如,她的身份刚一点明,周朴园的

几句让她觉得受到莫大侮辱的话深深刺痛了她,她内心积聚的愤恨、痛苦化作一

段段话倾泻出来,局面一时超出周朴园的控制,可是在她稍微平静一些之后,周

朴园的几句表白就让她基本相信了他的“真情”。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侍萍对

周朴园恨得不够彻底,她善良、温柔。

她要马上带着四凤走;她将周朴园签好的支票随手撕掉;她肯定地说鲁大海不会

认周朴园做父亲,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刚毅、顽强、勇敢,更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

严。

她只想见见她的大儿子周萍一面,却没想到要认他;后来眼看着兄弟相斗,她感

情激动,心绪混乱,差点向周萍明说自己的身份,可还是立即控制住自己。说明

她的清醒。

她的典型语言比如下面这段对话的潜台词。

鲁大海(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萍(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

的儿子?

(他是你的弟弟呀!)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一一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你这个畜生!你哪里像我的儿子啊)

周萍打亲弟弟大海的举动使她愤慨,感到阶级对立尖锐,所以叫了声“你是萍”,

就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一一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当看到眼前的儿子成了强盗

资本家的帮凶时,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一一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

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2)鲁大海。

鲁大海:一个斗争经验缺乏但是有较高觉悟的工人代表。通过他的斗争,表现出

了中国工人阶级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

鲁大海出场时二十七岁,是位年轻的煤矿工人。

鲁大海是周朴园的次子。鲁大海刚生下来就被母亲抱着投河,侥幸和母亲屈辱的

活下来,饱尝了人间的痛苦。后来他到周家矿上当工人,由于具有较高的觉悟,

成了罢工工人的代表。他看透了周朴园为了赚钱什么都干得出来的阶级本性。当

他知道周朴园这次又用金钱收买了工人败类,平息了罢工斗争后,无情地揭露了

周朴园的种种罪恶,顽强地同打手们“还手”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

虽然由于他的斗争经验不足,有着鲁莽等弱点,但通过他的斗争毕竟表现出了工

人阶级的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表现了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

心。

而当整个事情的真相在那个雷雨之夜被毫不留情的揭开之后,大海失去了妹妹,

得知生父原来一直是自己口中的人渣!大海选择离开。不止是离开这个地方,离

开这种生活,更有一种想要离开这个黑暗的时代的感觉。

《雷雨》中鲁大海是一个有思想、有行动的年轻工人的形象。他直爽、质朴但又

头脑清醒。他是一个较为粗犷的人,他厌恶资本家,所以他才会直面周朴园,尽

数他的罪恶,并且说话直接坦诚,我们还可以从他的言语中读出他的正义感。他

代表的工人阶级将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锋,他们是雷雨,是闪电,将要摧毁

黑暗没落的旧制度,作者的立意也在这里。他和周朴园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显示

了他的反抗精神。

五、揭露主题悟人生

1.问题研讨:周朴园对鲁侍萍不见时怀恋,相见时又绝情,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

侍萍呢?

真情说:其一,三十年前二十几岁的周朴园,对年轻美貌、温柔善良的侍萍产生

恋情,是自然真实的感情,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何况侍萍为他生过两

个孩子,最后,又因为被抛弃而投河自尽。其二,周婚后生活不美满,更加深了

他对侍萍的怀念。和周结婚的第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身体不好,加上周不爱

她,婚后不久就死了。繁漪个性傲慢,根本不是周喜欢的那种女人,在这种情形

下,周自然更加怀念他的初恋情人。

假意说:其一,听说侍萍还活着,周朴园感到“惊愕”,更是避而不愿见。他为

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害怕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径张扬出去,有损门第。这表明

了周朴园的伪善和丑恶。其二,当他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资产阶级的本

性使他一下子从往日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利害冲突中来。先是声色俱变的责问,接

着试图以“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为由,企图稳住侍萍,使其不再提旧事;口口

声声表白不忘旧情,以期逃避侍萍的谴责;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

除鲁大海,暴露了他的冷酷和凶残。

2.作品主题。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

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呈现了具有典

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

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3.标题含义。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

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

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

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

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

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六、细品语言学方法

1.高度个性化: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

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比如: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提问:周为什么变脸?

明确:名声和利益受到威胁,表现了他的虚伪冷酷。

2.丰富的潜台词:潜台词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就是演员所扮演的

角色虽然嘴上未说,但心中已想;或嘴上这样说,而心中却那想;或嘴上已说完,

而心中意未尽。潜台词丰富的内涵大大扩展了舞台语言艺术的延衍性、深广性。

它常常借助舞台提示并通过演员心神化一的表演让人体味、咀嚼。通过潜台词可

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比如: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我姓鲁,老爷。

“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周朴园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鲁侍萍不过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

周朴园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一一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

人。

为什么将话题突然转到鲁贵身上?有什么言外之意?

明确:“你不要多嘴,也不要让鲁贵知道。”“鲁贵知道了会来敲诈,对我没好

处。”

3.语言富于动作性: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

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比

如:

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哦。一一老爷没有事了?(暗示)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直接推动,节外生枝)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

“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推动情节发展)

“说不定,也许记得”(提醒周朴园)

“老爷,没有事了?”(强烈的暗示;不问也行)

七、延伸拓展抒高见

《雷雨》是在高潮(四凤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中收场的。作者曾为此剧写

过尾声:十年后周公馆改为教会医院,里面住着两位发了疯的老妇一侍萍和繁漪。

一天,孤独的周朴园去看望她们,但什么话也没说。请你按自己的设想另写一个

尾声。

附板书设计

人物关系图:

.鲁侍萍

母^

下层

与\

v子

.靖

大海

兄弟

情节发展及矛盾冲突

r出

萍(怀疑f追探一认出)

揭露.周家迫害

L下

!侍萍(受欺凌妇女的罪恶

具(责问一欺骗一收买)的下层妇女)

、,(伪善I

1周朴园鬻资本家

,海

馆(交涉一开除f揭露)})自私)

——

侍萍.大海(觉醒的

离揭露周家压

1(大海挨打一怒斥f离馆)J工人)探工人的罪行

(本课教学设计:宛芳玲)

6*哈姆莱特(节选)

教学目标

品味本文丰富而富有形象性的语言;理解人物语言对表

语言建构与运用

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体味用形象生动的词语表达的强烈的感情,把握悲愤忧

思维发展与提升郁的基调;把握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

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配音或排课本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艺术审

美能力;分析哈姆莱特人物形象,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

意义。

理解莎士比亚戏剧的悲剧艺术美,引导学生吸收人文主

文化传承与理解

义思想中的精华。

教学重点鉴赏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尖锐的戏剧冲突。

教学难点把握哈姆莱特复杂的人物性格;品味诗一般的语言;理解本剧充溢

的人文主义理想及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分析、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戏剧天才”揭“时代灵魂”

1.导入新课。

活着,还是去死,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虑的问题。一一哈姆莱特

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恩格斯

第一句深刻揭示了人的生存困境,第二句是文学品评的方法,意思是经典的

的艺术形象在被人接受的过程中具有多义性,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艺术

形象进行再塑造。虽然这两句话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都由于一部旷世杰

作而成为千古名句。

(俄)别林斯基曾说:《哈姆莱特》是戏剧之王莎士比亚的灿烂王冠上面的

一颗最光辉的钻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关汉卿同时代的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

《哈姆莱特》的选段,看看哈姆莱特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一共完成叙事长

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共一百五十四首、戏剧三十七部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

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皆大欢喜》《无事生非》。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本琼斯称他是

“时代的灵魂”。

相关链接:

(1)文艺复兴运动:是以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特点的

反封建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思想体系是人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以“人”为

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反对神权、神性,宣扬人权、人性。其思想基础为

人性论:肯定人的价值,赞美人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推崇知识,主张平等。

(2)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斗争的思想武

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这时的斗争锋芒是针对中世纪

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宗教世界观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拥护中央集权,

反对封建割据等。

3.莎翁悲剧的特点。

(1)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

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

单纯的悲哀、悲观。

(2)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

(3)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

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

例外)。

二、整体感知,把握剧情和矛盾

1.请学生简要概述《哈姆莱特》剧情。教师酌情补充完善。

明确:《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

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这出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

第一幕:丹麦王驾崩,守夜卫兵看见老王幽魂出现,告知哈姆莱特王子。而叔父

克劳迪服丧未满,即娶其兄嫂继承王位。王子与幽魂对话,获知叔父谋害父王之

真相,

第二幕,国王克罗迪斯心怀鬼胎,派原为哈姆莱特之友的罗森格兰兹等人对他展

开试探。

第三幕:克罗迪斯进一步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试探的同时,

哈姆莱特佯装疯癫,通导演一出老王被毒杀短剧,请新王与新后观赏,叔父当场

色变,母后以为王子疯了。王子在质问母亲的时候误杀了大臣,也是自己恋人的

父亲波洛涅斯。

第四幕:克罗迪斯为除后患,逼迫哈姆莱特去英国,欲借英王之手将他杀死,反

被哈姆莱特抓住机会,假英王之手杀死了派去监视他的朝臣,返回丹麦。

第五幕:奥菲莉亚遭情人失踪及丧父之痛投河自杀,引起兄长雷奥提斯心头之恨,

与克劳迪王共谋比剑时涂剧毒于剑锋,酒内下毒,加害王子,不料被皇后误饮,

雷奥提斯自己亦为毒剑所伤,临死告知王子真相,王子报了父仇,自己亦壮烈牺

牲。

课文节选的是第三幕一场,讲的是克罗迪斯(国王)进一步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

奥菲利娅试探哈姆莱特。

2.探寻剧本中人物关系,理清剧本中的矛盾冲突理清人关系。

借助幻灯片,师生互动,完成对剧中人物极其复杂关系的梳理。

(1)剧中人物。

哈姆莱特王子

克劳狄斯王子的叔父,弑君篡位者

乔特鲁德王后

波洛涅斯大臣

雷欧提斯波洛涅斯之子

奥菲莉娅波洛涅斯之女

霍拉旭王子挚友

奥斯里克大臣

罗森格兰兹王子同学,背叛王子

吉尔登斯吞王子同学,背叛王子

(2)讨论人物关系。

①教师示范。

王子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一一叔侄,又与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

②学生讨论完成。

哈姆莱特与王后乔特鲁德——母子,又有着母嫁仇敌的隔阂;

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一一恋人,又有着杀父之仇;

国王克劳狄斯与王后乔特鲁德一一原为叔嫂后为夫妻,与克劳狄斯有着毒杀亲夫

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

御前大臣波洛涅斯__国王克劳狄斯的帮凶,奥菲利娅的父亲。

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_一好友,后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反目成仇。

结论:哈姆莱特的复仇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环境,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

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

3.跳读,把握节选部分跌宕起伏的情节,尖锐的矛盾冲突。

(1)请学生读完节选部分后填空。

这篇文章讲了”—和—的对白”,写o

明确:第一部分:主要讲了国王与身边的侍臣及王后之间的对白。写心怀鬼胎、

惊疑不定的国王与侍臣密谋商量试探是否“因失恋而疯狂”的哈姆莱特。

第二部分:主要是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对白。写奥菲利娅被狡猾的国王和父亲

利用,前来试探装疯卖傻的哈姆莱特。

第三部分:主要是国王与波洛涅斯的对白。写他们试探后的密谋。

(2)小组合作探究:《哈姆莱特》全剧展主要是围绕什么冲突展开?节选部分的

矛盾冲突是什么?

明确:全剧围绕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展开。课文节选的这场戏,

也将哈姆莱特与国王之间的冲突放在主要冲突的位置上。戏中奥菲利娅与哈姆莱

特之间因无法沟通产生误解后的冲突,及哈姆莱特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矛盾,都

是围绕这一主要冲突展开的。

三、细读文本,探究人物形象

1.学法指导:鉴赏人物的方法。

(1)在情节发展中分析人物形象。

(2)从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4)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2.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哈姆莱特为了复仇,为什么要装疯?

明确:哈姆莱特为报父仇、为了“重整乾坤”,必须同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宫廷

集团展开一系列的斗争。这场斗争,哈姆莱特不仅要面对凶狠强大、阴险狡猾的

奸王,而且要面对整个封建集团和社会邪恶势力。他势单力薄,孤军奋战,才不

得已装疯卖傻,斩断情丝,以免使自己的恋人卷入复仇的漩涡,而受到更大的伤

害,使自己“重整乾坤”的重任失败。剧本通过对宫廷王室颠倒混乱、腐朽不堪

的描述,揭示了封建王朝与新兴的资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新兴的资产

阶级尚处于萌芽状态,推翻封建大厦的时机还未成熟。它真实地反映了文艺复兴

时期英国现实社会的矛盾,突出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

(2)在恋人奥菲利娅的心目中哈姆莱特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在奥菲利娅的心目中哈姆莱特是一个高贵而伟大的人。从剧本中奥菲利娅

将哈姆莱特比喻成“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

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说他是“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