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标要求】了解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主干知识】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采集和渔猎(1)生产:使用木、骨和石工具,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2)生活:迁徙、群居、用火;女性为主导。2、农耕和畜牧地区培植作物驯养动物西亚小亚细亚:小麦、大麦距今约9000年前:绵羊和山羊东亚黄河流域:粟;长江流域:水稻距今约7000年前,河姆渡:猪和狗美洲中美洲:玉米、甘薯等距今约6000年前,南美洲:骆马3、农业出现的意义(1)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①转变:人类开始生产自己需要的产品,初步改变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②促进:增加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口的增长。(2)促进生活和生产方式变化。①定居:人类从迁徒过渡到定居,逐渐形成聚落。②分工:出现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③文化:推动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的产生。(3)推动科技发展: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学科。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特点: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发展灌溉农业;农耕畜牧结合。2、不同地区的生产与生活。食物生产社会生活古巴比伦种植:大麦、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土地占有:王室、神庙、政府官员、贵族、商人;土地经营方式:合伙经营或出租给佃户;国家治理:《汉谟拉比法典》,用法律规范社会秩序。古埃及土地占有:王室、神庙;国家治理:治理尼罗河,建灌溉体系,发展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古代中国种植:南稻北粟(麦)耕作方式(战国以后):铁犁牛耕典型特点:精耕细作土地占有:商周时期井田制(君主和各级贵族占有),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君主、地主、自耕农占有);经营方式:从集体耕作到个体农耕(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国家治理: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兴修水利工程。古希腊、古罗马古希腊:大麦和小麦;蔬菜、葡萄和橄榄等,谷物和蔬菜轮作典型特点:因地制宜、分区耕作古罗马:谷物为主,种植橄榄和葡萄古希腊:土地占有:公民拥有,使用奴隶劳动;经济结构:手工业和商品交换发达。古罗马:土地占有:长期土地国有,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济结构:商品经济发达;对外征服扩张。古代美洲种植:玉米、甘薯、马铃薯饲养:骆马;代表:“浮动园地”土地占有:贵族、村社和家庭;国家治理:对土地严格管理,两年不耕作的土地被村社收回。三、生产关系的变化1、男女地位变化:农业生产中,男子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女子逐渐退居从属地位。2、私有制出现:生产产品剩余,出现了私有财产,贫富分化。3、国家产生:随着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产生,国家应运而生。4、文字:出于记事和管理需要,文字产生。【拓展解难】一、理解:阶级。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二、分析:古代中国、希腊食物生产和饮食习惯的不同特点及原因。【当堂检测】1、(2022·长春联考)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农业的发现,不是像公元前的阿基米德发现王冠所含纯金测量法那样突然。事实上,植物生长的机理,人类在农业革命之前就有所认识,就像在哥伦布航海探险之前,人们就较广泛地知道地球是圆的情况一样。作者旨在说明()A.农业革命之前人类已经普遍认识植物生长的机理B.哥伦布航海探险之前人们就已经证实地球是圆的C.发现王冠所含纯金测量法是偶然的D.农业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2、(2022·湖南联考)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表中,史料与史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料史论A新石器遗址中发现陶纺轮和骨梭、骨针、骨锥人工育蚕和棉纺织技术出现B在《周礼》中,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已相当重要C《后汉书》记载:“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灌溉D古罗马的《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人工巧妙,达到极点。”宋代海上丝绸之路非常繁荣3、(2022·福建联考)据现有考古发现,长江下游地区在距今8000年前后,出现栽培稻和定居村落;距今5000年前后,出现规模化的水田和较多的复合农具,水坝和宫殿等遗址也被发现。这说明()A.早期国家出现促进农业进步B.水稻栽培技术源于中国C.长江流域成为当时经济中心D.农业革命推动文明发展4、(2022·浙江联考)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之一,最初是一个300—400人依靠采集、狩猎为生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表明()A.气候因素导致农业出现B.农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C.人口增多推动房屋变迁D.叙利亚是黑麦的发源地5、(2022·广东调研)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以后各项具体劳动如动物的繁殖、饲养和农作物的播种、收割等,更是与气象变化息息相关,久而久之,人们便形成了“季”和“年”的概念。这说明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A.促进了生活方式的变化B.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C.加速了人口的快速增长D.推动了天文历法的发展6、(2022·滨州期末)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水土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从而产生了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这表明()A.自然地理条件决定着农业发展水平B.农业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农业生产推动自然科学的初步发展D.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普遍提高7、(2022·北京期末)西周统治者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每年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谷物神,即祭祀社稷。这反映了西周时期()A.宗法观念淡化B.铁犁牛耕普及C.重视农业生产D.倡导重农抑商8、(2022·湖南联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孔子《论语》);“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墨子《墨子》);“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商鞅《商君书》)。由此可知()A.精耕细作推动粮食丰收B.民本思想成为时代主流C.诸子十分重视粮食安全D.富国强兵思想成为共识9、(2022·福建期末)《山海经》称黄河为“河水”,西汉时有人则称之为“浊河”或“黄河”,至唐宋,“黄河”这一名称被广泛使用。这反映了()A.汉唐人口分布格局的南迁趋势B.唐宋时期政治中心东移的态势C.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渐变过程D.中华文明摇篮民众认知的趋同10、(2020·全国Ⅰ卷)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11、(2021·山东高考)图1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12、(2022·苏州期末)明代嘉靖年间,太湖地区的“桑基鱼塘”逐渐成熟起来。乡尺在塘基上种桑,用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A.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B.活跃了江南的商品经济C.改变了当地的食物结构D.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13、(2022·吕梁期末)《汉谟拉比法典》中多次出现耕犁、耕牛等词汇。此外,对有关出租和耕耘土地,放牧和管理牲畜以及修建管理果园等事,该法典也都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这反映出()A.阿拉伯帝国以畜牧业为生B.古巴比伦农业较为发达C.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兴盛D.古代埃及农业体系形成14、(2022·威海期末)古代希腊三面环海,“大部分是贫瘠无用之地”,“比较宜于畜牧而不宜于耕种”,“国内水源不足,没有经常供水的河流、湖泊或大的泉井”。在这样的环境下()A.商业成为社会经济基础B.食物生产具有地域特色C.土地属于贵族集团所有D.民主政体遍及各个城邦15、(2022·浙江联考)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都是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A.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B.铁犁牛耕的应用得到普及C.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出现D.地主阶级的统治得以确立16、(2022·厦门期末)半坡遗址属于仰韶文化的早期遗存,考古学家在此发现房基40多座、圈栏2处、窖穴200多个、陶窑6座、墓葬200多座、生产生活用品1万多件,以及粟类作物的种子和炭化了的菜籽等。这表明,当时()A.干栏式民居有所发展B.父权制家庭地位上升C.农业聚落已初步形成D.早期国家的雏形出现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由“农业的发现,不是像公元前的阿基米德发现王冠所含纯金测量法那样突然”、“植物生长的机理,人类在农业革命之前就有所认识”等信息可知,作者认为农业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这是由于之前人们对植物生长的机理就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作者想说明的是农业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故选D项;由“植物生长的机理,人类在农业革命之前就有所认识,就像在哥伦布航海探险之前,人们就较广泛地知道地球是圆的情况一样”可知,农业革命之前人们已经较广泛地认识植物生长的机理,但并不是人类普遍认识,且这不是作者想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排除A项;作者想要说明的是农业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哥伦布航海探险之前人们对地球是圆的认识并未得到证实,这也不是题目主旨,排除B项;发现王冠所含纯金测量法是偶然的这一说法是用来对比说明农业的出现是必然的这一题目主旨,所以C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内容,排除C项。2.【答案】B【解析】“妇功”是古代妇女的“四德”之一,一般是指纺织、刺绣、缝纫等事,说明在西周时期,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之前的1000余年里,棉纺织生产仅局限于边疆地区,到宋末元初,棉花的种植才迅速向内地传播,说明在新时期遗址中所发现的陶纺轮、骨梭等与棉纺织技术无关,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排是东汉杜诗所发明,其主要功用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而不是用于“灌溉”,排除C项;古罗马《自然史》中的相关记述仅能够说明中国的丝织品远销欧洲,并没有述及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运到欧洲的,排除D项。3.【答案】D【解析】从“出现栽培稻”到“出现规模化的水田和较多的复合农具”,可知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进步,从出现“定居村落”到发现“水坝和宫殿等遗址”,可知文明也随之有了较大进步,结合所学知识(经济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可知,题干所述史实说明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故选D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经济发展对文明的促进作用,其着重点在于经济的作用,并且题干内容仅是述及“宫殿等遗址”,并不能据此扩大为“早期国家”,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确实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但是这仅是题干内容的一部分,并且题干内容的着重点在于“经济的作用”,而不是相关史实,排除B项;题干内容中仅是述及“长江下游地区”,并没有将其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排除C项。4.【答案】B【解析】据材料“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单层的泥砖房”可知,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定居聚落发展成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即农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故选B项;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掌握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植物,原始农业出现,气候因素是次要的,排除A项;农业出现推动房屋变迁,而不是人口增多,排除C项;单凭材料一则信息,无法判断叙利亚是黑麦的发源地,排除D。5.【答案】D【解析】据材料“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以后各项具体劳动如动物的繁殖、饲养和农作物的播种、收割等,更是与气象变化息息相关,久而久之,人们便形成了‘季’和‘年’的概念”可知,农业生产与季节、天象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人们在长期的农业和畜牧业劳动中观察天象、总结出季节变化规律,形成了指导人们生产生活的天文历法知识,例如二十四节气、年、月、日等时间长度概念,故选D项;早期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般指逐渐开始定居生活、饮食方式的变化等,而材料强调的是在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劳动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历法观念,故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提高粮食产量,增加食物供应,但与材料观点不符,排除B项;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增加了食品供应,有利于人口的增长,但是与材料所述观点不符,排除C项。6.【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产生的,即农业生产推动自然科学的初步发展,故选C项;“决定”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水土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从而产生了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反映的是农业生产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并未强调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排除B项;“普遍”一词过于绝对,排除D项。7.【答案】C【解析】西周统治者每年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谷物神,祈求五谷丰登,说明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故选C项;宗法观念是随着宗法制度的萌芽、发展和确立而产生的观念,也可称为宗法意识,如忠孝观念、男尊女卑等,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汉代,铁犁牛耕普及,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重农抑商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材料不涉及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排除D项。8.【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诸子都重视粮食对维护统治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性,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精耕细作,A错;材料体现的是重视粮食安全,无法得出B民本思想成为时代主流;材料中墨子、商鞅未涉及强兵,D排除。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西汉时有人则称之为‘浊河’或‘黄河’”“至唐宋,‘黄河’这一名称被广泛使用”,可知伴随着黄河流域社会生产的发展导致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直接影响到了黄河水质的清浊,故选C项;中国古代北民南迁的趋势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并不存在大规模北民南迁的现象,排除A项;唐宋时期政治中心东移从长安到开封,始终依然在黄河流域,地域上并未发生明显的改变,排除B项;“黄河”一次的广泛使用反映的是民众对中华文明摇篮认知的认同而不是趋同,排除D项。10.【答案】A【解析】材料占城稻的引入和推广种植,大、小麦在南方的推广种植都增加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故选A项;曹魏时已经改进翻车,且材料与灌溉工具的改进无关,排除B项;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没有体现出均衡发展,排除C项;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影响民众饮食结构,但没有根本改变,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图中主要产粮区集中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到长江下游地区,还有黄河中游的一些地方,但是主要分布在黄淮流域,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有南移的迹象,而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安史之乱之后,故选B项;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是在北方,而且西北地区应该是主要产粮区,这与示意图的分布不一致,排除A项;宋元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所以主要产粮区应该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与示意图的分布不符,排除C项;明清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稳定在南方,所以主要产粮区集中在长江流域及以南,与示意图的分布不符,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桑、蚕丝、鱼等与商品经济紧密相关,“桑基鱼塘”模式有利于活跃市场,促进太湖等地区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鱼类一直是江南地区饮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丰富”相悖,排除A项;“改变”用词绝对且不合题意,排除C项;“桑基鱼塘”是混合经营,非规模经营,排除D项。13.【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对土地耕作、畜牧管理、果园管理等做了规定,反映了古巴比伦农业较为发达,故选B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而阿拉伯帝国建立于632—1258年,排除A项;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5—15世纪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自给自足的生产单位)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八年级统编版语文寒假预习 第05讲 《庄子》二则
- 【全程复习方略】2020年数学文(广西用)课时作业:第六章-第四节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 【2021届备考】2020全国名校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1月第二期)D5-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 【创新设计】2021高考英语(四川专用)二轮复习-第4部分-阅读理解解答技巧-专题1-
- 《精准医疗》课件
- 2021杭州市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小练(2)答案(四月)
- 【2021届备考】2020全国名校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1月第二期):N-单元物质结构与性质
- 五年级数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2021届备考】2020全国名校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1月第二期)L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M2工艺部周工作总结Week
- 猪粪供应合同范本
- 侵入性器械(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的落实
- 土方开挖及周边环境保护方案
- 2024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度危废培训完整课件
-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含教师职业道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苹果三星专利之争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5.4 扇形的面积 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 《Java程序设计应用开发》全套教学课件
- 学校食堂菜谱及定价方案
- 基础护理测试题+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