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新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所示为春秋时期的经济观点摘编。据此可知,三人都认为(

)人物观点子产主张官府采取“市不豫(干预)价”的政策,反对西周以来官府设“贾师”监管价格的做法子贡何以玉贵而石贱,因为玉少而石多,提出了物以稀为贵的观点孟子针对“市贾(价)不贰”提出,“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相差一倍),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A.官府应该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B.应避免物价长期涨跌波动C.商品价格应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 D.“工商食官”制度应被废止〖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子产主张官府不干预价格,反对西周官府设“贾师”监管价格的做法,体现了他认可市场自身对价格的调节作用。子贡提出物以稀为贵的观点,强调了物品的稀缺性对价格的影响,从侧面反映了他认为市场供需决定商品价格,孟子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本身内部的“情”来决定的,即让商品买卖按市场自发形成的价格进行,故选C项;材料中三人都反对官府干预经济,排除A项;B项表述与三人的观点均不相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工商食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2.汉武帝任用王温舒为河内太守,“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任用酷吏张汤“治淮南、衡山、江都(注:均为诸侯王国)反狱”;以《左官律》《附益法》《交通王侯》《阿党》《酌金律》等,惩罚谋反活动和违法乱纪行为。这些举措(

)A.体现“儒法并施”的治国理念 B.解决了王国问题C.旨在根除腐败官员扰民问题 D.强化了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武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汉武帝时期,任用官员打击诸侯王,以法律条文惩罚违法乱纪行为,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利用法律治理国家,材料未体现儒法并施治国理念,排除A项;汉武帝通过“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排除B项;汉武帝这些举措根本目的在于强化集权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3.《新唐书刘祎之传》载,(唐)高宗时,召刘祎之、元万顷等入禁中,参与处理政务,时谓“北门学士”。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以张说、张九龄等亲信为之,为他掌四方表疏批答和文章,既而又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诰。这表明此时的唐朝(

)A.三省体制名存实亡 B.君主专制得到加强C.官僚政治得以确立 D.选官途径趋向多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唐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高宗时的“北门学士”、唐玄宗时的“翰林待诏”与“翰林供奉”,都起到了削弱相权,强化君主专制权力的作用,B项正确;材料只能反映出君主采取措施加强专制权威,不能体现出三省体制的名存实亡,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灭六国后,嬴政废分封,行郡县,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就表明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选官方式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4.元初国家编写了《农桑辑要》,该书序文写道:“农司诸公,又虑夫田里之人,虽能勤身从事,而播殖之宜,蚕缫之节,或未得其术,则力劳而功寡,获约而不丰矣。”由此可知,元代编写《农桑辑要》的意图是(

)A.促进农业技术的革新 B.扩大农业官员权力C.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D.培养农民勤劳习惯〖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初(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从序文“虑夫田里之人,虽能勤身从事,而播殖之宜,蚕缫之节,或未得其术,则力劳而功寡,获约而不丰矣”可以看出,元朝廷编写农书是担心,农民虽然勤劳,但因不懂合适的种植和蚕桑技术而导致费力多收获少,即旨在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故选C项;材料重点在于让农民掌握现有合适的技术提高效率,而非强调技术革新,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扩大农业官员权力,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让农民掌握技术以提高效率,而非单纯培养勤劳习惯,排除D项。故选C项。5.据统计,明代中后期的百年间,专门论述海防地理、设施和方略的著述达100多种。在经过多次论争并经战争实践检验后,明廷的海防战略思想渐趋成熟。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

)A.政治危机严重 B.殖民侵略深入内地C.海防形势改变 D.海防备战较为充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明朝。明代后期的百年间,专门论述海防著述达100多种、军事理论家深入探讨海防理论、海防战略思想渐趋成熟,这主要缘于当时倭寇对东南沿海严重骚扰、西方殖民者侵入,即海防危机加深,海防形势变化,C项正确;政治危机是指其国内矛盾激化、统治者内部危机等,排除A项;当时葡萄牙以欺骗手段窃据澳门、荷兰侵占台湾,殖民侵略并未深入内地,排除B项;材料显示的是海防著述、海防理论探讨和海防思想成熟,而非海防备战充分,排除D项。故选C项。6.《北京条约》因准许华人出洋务工,致有中外奸商勾结,拐卖华民之弊。为加强管理,1864年总理衙门与刑部议立制裁拐匪的国内律例,又于1866年与英法等国商定《招工章程》22款,以保护在外华工的权益,避免洋人袒护奸民。这表明()A.清廷近代主权观念逐渐增强 B.统治阶级开始向西方学习C.中英已经构建平等外交关系 D.侵略势力已得到有效遏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北京条约》因准许华人出洋务工,致有中外奸商勾结,拐卖华民之弊。……又于1866年与英法等国商定《招工章程》22款,以保护在外华工的权益,避免洋人袒护奸民。”可知,清政府起初不准中国人出国,到总理衙门设立后允许华工出国并通过条约等形式保障华工的利益,说明清政府的近代外交理念逐步增强,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统治阶级开始向西方学习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者之间构建起了不平等的外交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侵略势力得到有效遏制的相关信息,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7.晚清新式图书馆始终本着为用书而藏书的目的,不仅发挥着贮藏图书的传统功能,更使中国近代传统藏书事业逐步告别“私人书库”“秘而不宣”的畸形发展状态,使其日益朝着公共图书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这一转变()A.体现了西学东渐潮流的价值 B.开启了晚清教育的近代化进程C.提升了民众的思想文化素养 D.强调了新式图书馆的教化功能〖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晚清时期。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中晚清新式图书馆的这种转变正是受到西方思想观念和文化的影响,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只为藏书而藏书,而是朝着公共图书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西学东渐带来的观念和价值的改变,A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晚清教育的近代化,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图书馆功能的转变,不能直接得出提升了民众思想文化素养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图书馆功能从私人书库向公共图书资源共享的转变,而不是强调教化功能,排除D项。故选A项。8.1913年12月2日《知事任用暂行条例》及《知事试验暂行条例》颁布后,各地有资格应试者纷纷来北京应试,1914年2月、4月、9月和1915年5月,内务部共进行了四届县知事试验,参加者共计2万余人,通过试验者4597人。县知事选任考试的实行反映出当(

)时A.考试院的权力渗入到基层政府 B.文官中政治与管理的分离C.北洋政府加强中央权威考虑 D.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活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县知事选任考试的实行反映出北洋政府试图通过规范化的选拔方式来任用地方官员,这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体现了北洋政府加强中央权威的考虑。通过统一的考试选拔县知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官员的素质和能力,强化中央对地方治理的影响力,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考试院及其权力的渗透,排除A项;文官中政治与管理的分离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官员选拔制度,而非政党政治,与政党政治活跃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下表所示为1927年与1930年民族工业(部分)的发展情况对比。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工业品1927年产量1930年产量棉纱2073万包2381万包棉布900万余匹1600万余匹面粉1950万包3043万包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C.北洋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D.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通过材料表格内容可以看出,民族工业发展出现良好势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得益于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一系列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举措,A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B项;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在中国彻底结束,排除C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时期,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范畴,排除D项。故选A项。10.近年来,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建立或发展了双边或多边的关系网络,如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同沙特伊朗及海湾国家的各种联系,等等。尤其是中国在沙特、伊朗两个大国之间的成功斡旋,在国际社会广受好评。这表明,新时代的中国()A.始终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 B.奉行“亲、诚、惠、容”理念C.主导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D.探索构建国与国交往新路〖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近年来,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建立或发展了双边或多边的关系网络,如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同沙特伊朗及海湾国家的各种联系,等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在构建外交的过程中建立或发展了双边或多边的关系网络,即与更多的国家建立关系,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发展,在国际社会广受好评,说明中国在探索构建国与国交往新路,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不仅建立多变关系还有双边发展关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外交发展的具体理念,且“亲、诚、惠、容”理念是针对与周边国家交往的准则,排除B项;中国虽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但是并未主导,排除C项。故选D项。11.公元前1750年左右,一部分雅利安人从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印度后,与当地原住民共同生活,并与哈拉帕人的生活方式相融合。伴随着印度北方的开发,雅利安文化对印度历史、宗教、社会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材料可用于说明(

)A.古代波斯与印度的文化交流 B.古代印度宗教环境的复杂特征C.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D.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材料中提到一部分雅利安人从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印度,与当地原住民融合,且雅利安文化对印度历史宗教、社会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这明显体现了民族大迁徙带来的雅利安人及其文化对印度原有文化的影响,D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及波斯与印度的文化交流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中重点强调的是雅利安人的迁徙及文化影响,而非主要阐述印度宗教环境的复杂情况,排除B项;材料重点并非在于突出地理环境本身对文明发展的直接影响,而是民族迁徙这一行为所带来的文化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2.有学者认为:“日本人从9世纪开始将中国文化与其传统文化熔于一炉,创造出一种新型的混合文化。⋯⋯这种文化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是一种既不同于中国文化,也不同于日本早期文化的新型文化。”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

)A.中日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B.日本多种文化的互动与变迁C.日本文化的借鉴与创新 D.汉唐文化推动日本社会进步〖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日本。根据材料概况可知:材料指出日本人从9世纪开始将中国文化与本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创造出新型的混合文化。这强调的是日本在面对外来文化时,不是单纯的模仿或照搬,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既与中国文化有联系,又不同于中国文化和日本早期文化的新文化,C项正确;中日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更侧重于强调双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没有突出日本在融合过程中的创新这一关键特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借鉴与创新,并非日本多种文化的互动与变迁,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汉代文化和当时日本社会的具体状况,汉唐文化推动日本社会进步不符合该学者的评价角度,排除D项。故选C项。13.孟德斯鸠认同新教的一些思想,同时他又反对无神论,他曾经提出让僧侣放弃财产,取消过多的宗教节日。孟德斯鸠的这些主张(

)A.维护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B.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C.旨在弘扬自然权利学说 D.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转向〖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目的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据材料可知,孟德斯鸠主张追求自由,减少宗教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启蒙思想家批判天主教会的权威,排除A项;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孟德斯鸠的思想对启蒙运动产生了影响,但是他的这些主张并不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转向的关键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14.1910年,迪亚斯的统治遭到墨西哥各派进步人士的反对,“革命是从那年的11月20日开始的,在很短的时间内经过激烈的斗争,使得独裁者最终放弃了政权,不得不流亡到了法国”。这场墨西哥革命(

)A.具有民主革命性质 B.体现了反封建的彻底性C.旨在争取民主权利 D.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答案〗C〖解析〗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时空范围为1910年墨西哥。材料显示墨西哥革命反对迪亚斯独裁专制,可见其目标是争取民主,C项正确;墨西哥早已在19世纪上半期已经独立,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这次革命的彻底性,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群众对这次革命的支持与参与,排除D项。故选C项。15.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主张为欧洲经济复苏提供援助,其邀请对象包括所有的欧洲国家,条件是东欧各国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东欧势力范围。苏联要求捷克斯洛伐克等盟国对此加以拒绝。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冷战重心是争夺东欧控制权 B.经济援助推动了欧洲走向联合C.苏联阻扰了马歇尔计划实施 D.马歇尔计划蕴含政治战略意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6月(美国和欧洲)。根据材料可知,美国马歇尔计划要求东欧各国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东欧势力范围,表明马歇尔计划蕴含政治战略意图,D项正确;材料表明马歇尔计划蕴含政治战略意图,冷战重心是美苏对争欧洲的争夺,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表明马歇尔计划没有要求东欧国家联合,未体现经济援助推动了欧洲走向联合,排除B项;马歇尔计划最后依然得到实施,“苏联阻扰了马歇尔计划实施”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6.下图是1992——2014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GDP(国内生产总值)、资本和劳动力增长示意图。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探索成效显著B.发达国家的科技竞争力逐渐下降C.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分配发生逆转D.世界经济重心转移至大西洋东岸〖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图可知,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GDP、资本和劳动力的增长高于发达国家,这说明两极格局结束后,发展中国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效,A项正确;这一时期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依然领先于发展中国家,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GDP、资本和劳动力的增长高于发达国家并不代表发展中国家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的利益比发达国家多,发达国家仍是全球化最大获益者,排除C项;大西洋东岸是欧洲和非洲,欧洲是近代以来的世界经济重心,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自古以来,洛阳就被人们视为“天下之中”,汉光武帝刘秀曾定都洛阳,曹魏、西晋、北魏也都曾定都洛阳。唐末五代时期,由于长年战乱不止,洛阳受到的冲击十分严重。五代时期,各朝对洛阳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复,“数年之间,京畿无闲田,编户五六万乃筑垒于故市,建制府署,以防外寇”。宋仁宗即位后,士大夫们纷纷要求改革当世文风,数名颇具影响力的文人在洛阳地区领导了北宋文风改革。庆历新政后,北宋政府开始在州县大规模建立官学,作为西京的洛阳也迎来了办学热潮,其下属诸县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官办学校。王安石变法期间,反对派司马光选择在洛阳置办园林,读书清修,编撰《资治通鉴》,数十年如一日。程颢、程颐兄弟也长期在洛阳著书、讲学。从整个北宋的文化格局来看,洛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北宋一个重要的文化重镇。——摘编自李国威《北宋洛阳文化地位演变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洛阳恢复繁荣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北宋洛阳的城市功能定位。〖答案〗(1)有利条件:“天下之中”的优越地理位置;丰厚的历史底蕴;各代朝廷的关注和修复;文人群体的集结和官学教育发展的推动;割据局面的结束,社会形势相对安定。(答出四点即可)(2)城市功能定位:作为西京的国家政治副中心;作为“守内虚外”国防政策下,拱卫京师的重要军事屏障;作为重要的官学教育中心、史学研究中心和理学传播中心。(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北宋中国。有利条件:据材料“自古以来,洛阳就被人们视为‘天下之中’”可得出,北宋洛阳恢复繁荣的有利条件是:“天下之中”的优越地理位置;“汉光武帝刘秀曾定都洛阳,曹魏、西晋、北魏也都曾定都洛阳”可得出,北宋洛阳恢复繁荣的有利条件是:丰厚的历史底蕴;“各朝对洛阳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复”可得出,北宋洛阳恢复繁荣的有利条件是:各代朝廷的关注和修复;“宋仁宗即位后,士大夫们纷纷要求改革当世文风,数名颇具影响力的文人在洛阳地区领导了北宋文风改革。庆历新政后,北宋政府开始在州县大规模建立官学,作为西京的洛阳也迎来了办学热潮,其下属诸县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官办学校。”可得出,北宋洛阳恢复繁荣的有利条件是:文人群体的集结和官学教育发展的推动;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洛阳恢复繁荣的有利条件还有:割据局面的结束,社会形势相对安定。【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北宋中国。城市功能定位:据材料“作为西京的洛阳也迎来了办学热潮,其下属诸县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官办学校。王安石变法期间,反对派司马光选择在洛阳置办园林,读书清修,编撰《资治通鉴》,数十年如一日。程颢、程颐兄弟也长期在洛阳著书、讲学。从整个北宋的文化格局来看,洛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北宋一个重要的文化重镇”可得出,北宋时期的洛阳是重要的官学教育中心、史学研究中心和理学传播中心;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的洛阳还被作为西京的国家政治副中心和“守内虚外”国防政策下,拱卫京师的重要军事屏障。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7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通过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第4条规定:“凡居住在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16岁的无论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39年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第8条规定:“在选举区域内,如有少数民族,除了适用第五条之规定外,其人数不足各级参议会选举法定人数五分之一者,参加区域选举;有法定人数五分之一以上者,单独进行该民族居民之选举,得选出正式议员一人。”第18条规定:“各抗日政党及职业团体,可提出候选名单,进行竞选活动,在不妨害选举秩序下,选举委员会不得加以干涉或阻止。”——摘编自闫实《革命圣地,妇女行使选举权》材料二“男女都来到,会议开热闹,检讨工作真不少,全要转变好;边区要发展,选举要广泛,选举好人把事办,生活能改善……”——据陕甘宁边区流传的《乡选歌》整理材料三“一张长长的桌子上,放着几只碗。众人之中,一位妇女正在弯着腰,小心地将手中的豆子投在第二个碗中,后面的人手握着豆子似乎是在等待……”——据延安革命纪念馆“投豆选举”照片解说词整理(1)分别阐述材料一、二、三对研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的价值。(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的影响。(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答案〗(1)价值:材料一来自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选举法,可用于研究边区民主选举的背景、内容、表现等问题;材料二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间乡选歌谣,是对当时边区民主选举的社会场景的描述,可用于研究当时民主选举的广泛性及其社会影响;材料三是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厅中的反映陕甘宁边区“投豆选举”的历史瞬间老照片,可直接用来研究当时民主选举的情景、表现和形式等。(2)影响:鼓励妇女参政议政,使边区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改变;给予民众广泛的民主选举权利;维护了边区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调动了边区人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出三点即可)(3)补充史料类型: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干部及知识分子的日记与笔记;当时中外记者的采访报道;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作家创作的民主生活小说;历史人物传记;回忆录;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标语和口号。(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一“凡居住在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 16 岁的无论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用来研究边区民主选举的背景、内容、表现等问题。而材料二歌谣可用来研究民主选举的影响。材料三中纪念馆“投豆选举”的场景可用来研究当时民主选举的情景、表现和形式等。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年满16岁的无论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得出鼓励妇女参政议政,使边区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改变;给予民众广泛的民主选举权利。根据材料“在选举区域内,如有少数民族,除了适用第五条之规定外,其人数不足各级参议会选举法定人数五分之一者,参加区域选举;有法定人数五分之一以上者,单独进行该民族居民之选举”得出维护了边区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调动了边区人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可以补充日记与笔记、人物传记、标语口号等。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国所需的大部分石油能源与工业原料主要通过该运河来运输,苏伊士运河成为英国的“帝国生命线”。1874年,英国利用埃及政府发生的严重财政危机,得到了苏伊士运河公司44%的股票,苏伊士运河为英法两国共同控制。1881—1882年,埃及爆发阿拉比起义,英国以维护埃及“稳定”为借口,于1882年占领埃及,至此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并建立起当时英国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摘编自丁泓宇《英国与苏伊士运河战争研究》材料二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总统在亚历山大宣布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不愿放弃苏伊士运河区的英国政府,伙同法国和以色列悍然发动对埃及的侵略战争,企图以武力迫使埃及屈服。埃及人民奋起反抗,掀起了保卫苏伊士运河的正义斗争,赢得了的广泛支持,谴责英法侵略者的呼声响彻全球。1956年12月22日,英法侵略者最后一批残兵败将撤离塞得港,转年以色列也从西奈半岛撤兵,苏伊士运河从此飘扬着埃及国旗,回到埃及人民手里。——摘编自金涛《近代科学文明缔造的世界奇迹——苏伊士运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完全控制苏伊士运河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埃及成功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原因及其影响。〖答案〗(1)背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居于世界殖民霸主地位;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的原材料和更广阔的市场;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殖民竞争的加剧;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答出两点即可)(2)原因:收回运河斗争的正义性;埃及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埃及人民渴望领土的彻底解放。(答出两点即可)影响:沉重打击了英、法殖民势力,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维护了埃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英国、近代埃及。背景:根据材料一中“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可知,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根据“英国以维护埃及‘稳定’为借口,于1882年占领埃及,至此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及所学可知,从英国的国际地位上看,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居于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结合所学,从资本主义发展需求上看,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的原材料和更广阔的市场;结合所学,从国际关系和世界联系上看,殖民竞争的加剧;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小问2】本题为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现代埃及。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埃及人民奋起反抗,掀起了保卫苏伊士运河的正义斗争,赢得了的广泛支持,谴责英法侵略者的呼声响彻全球”可知,收回运河斗争的正义性;埃及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支持;结合所学,从国际形势上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从埃及人民的主观愿望上看,埃及人民渴望领土的彻底解放。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从对殖民国家的影响来看,沉重打击了英、法殖民势力,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从对埃及的影响来看,维护了埃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从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来看,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9年,全国5.4亿人口中约80%的人不识字,只有3000多万名小学在校生,100多万名中学在校生,10多万名大学在校生,大中小学在校生规模类似“倒图钉形”。在2018年近14亿人口中,全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在校生,分别为10339万人、4653万人、3935万人、3833万人。同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95%,初中阶段、高中阶段、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分别为100.9%、88.8%、48.1%,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1.7%,这些指标已达同期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接受正规学历教育的女学生及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与人口自然比大体相当,特殊教育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也在多样化推进。——摘编自张力《新中国70年教育事业的辉煌历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教育”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叙述完整,条理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人民性和公平性。阐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领导下,国家收回了教育主权,接管了各类学校,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针对当时我国教育严重落后的现实局面,1949年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要求各类学校要向广大工农群众开门。这对于实现我国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广大提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具有深远的影响。后来,国家还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人才。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下,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加快。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开始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着眼于满足不同群体教育的需求,各级各类教育不断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公平的步伐。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广大人民的受教育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充分体现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人民性和公平性特征。示例二论题: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智力资源。阐述:略。(“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建国以来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材料涉及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的发展情况,据材料可知,建国以来我国各层次教育发展迅速,不仅正规教育发展良好,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也在多样化推进,这充分说明我国教育事业的人民性和公平性特点,据此拟定论题: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人民性和公平性。其次,结合史实阐述。据所学可知,建国后,我国政府在党的领导下,收回了教育主权。此后,教育事业迎来新发展。针对建国初教育事业落后的现状,1949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要求各类学校要向广大工农群众开门。此方针出台后,各种形式的教育相继展开,人民群众的教育水平有所提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教育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人才。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后,我国教育加快了与国际接轨。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充分意识到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国家明确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着眼于满足不同群体教育的需求,各级各类教育不断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公平的步伐。最后,强调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保障了人民的受教育权,而且也体现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人民性和公平性特征。河南省新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所示为春秋时期的经济观点摘编。据此可知,三人都认为(

)人物观点子产主张官府采取“市不豫(干预)价”的政策,反对西周以来官府设“贾师”监管价格的做法子贡何以玉贵而石贱,因为玉少而石多,提出了物以稀为贵的观点孟子针对“市贾(价)不贰”提出,“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相差一倍),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A.官府应该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B.应避免物价长期涨跌波动C.商品价格应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 D.“工商食官”制度应被废止〖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子产主张官府不干预价格,反对西周官府设“贾师”监管价格的做法,体现了他认可市场自身对价格的调节作用。子贡提出物以稀为贵的观点,强调了物品的稀缺性对价格的影响,从侧面反映了他认为市场供需决定商品价格,孟子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本身内部的“情”来决定的,即让商品买卖按市场自发形成的价格进行,故选C项;材料中三人都反对官府干预经济,排除A项;B项表述与三人的观点均不相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工商食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2.汉武帝任用王温舒为河内太守,“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任用酷吏张汤“治淮南、衡山、江都(注:均为诸侯王国)反狱”;以《左官律》《附益法》《交通王侯》《阿党》《酌金律》等,惩罚谋反活动和违法乱纪行为。这些举措(

)A.体现“儒法并施”的治国理念 B.解决了王国问题C.旨在根除腐败官员扰民问题 D.强化了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武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汉武帝时期,任用官员打击诸侯王,以法律条文惩罚违法乱纪行为,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利用法律治理国家,材料未体现儒法并施治国理念,排除A项;汉武帝通过“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排除B项;汉武帝这些举措根本目的在于强化集权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3.《新唐书刘祎之传》载,(唐)高宗时,召刘祎之、元万顷等入禁中,参与处理政务,时谓“北门学士”。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以张说、张九龄等亲信为之,为他掌四方表疏批答和文章,既而又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诰。这表明此时的唐朝(

)A.三省体制名存实亡 B.君主专制得到加强C.官僚政治得以确立 D.选官途径趋向多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唐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高宗时的“北门学士”、唐玄宗时的“翰林待诏”与“翰林供奉”,都起到了削弱相权,强化君主专制权力的作用,B项正确;材料只能反映出君主采取措施加强专制权威,不能体现出三省体制的名存实亡,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灭六国后,嬴政废分封,行郡县,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就表明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选官方式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4.元初国家编写了《农桑辑要》,该书序文写道:“农司诸公,又虑夫田里之人,虽能勤身从事,而播殖之宜,蚕缫之节,或未得其术,则力劳而功寡,获约而不丰矣。”由此可知,元代编写《农桑辑要》的意图是(

)A.促进农业技术的革新 B.扩大农业官员权力C.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D.培养农民勤劳习惯〖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初(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从序文“虑夫田里之人,虽能勤身从事,而播殖之宜,蚕缫之节,或未得其术,则力劳而功寡,获约而不丰矣”可以看出,元朝廷编写农书是担心,农民虽然勤劳,但因不懂合适的种植和蚕桑技术而导致费力多收获少,即旨在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故选C项;材料重点在于让农民掌握现有合适的技术提高效率,而非强调技术革新,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扩大农业官员权力,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让农民掌握技术以提高效率,而非单纯培养勤劳习惯,排除D项。故选C项。5.据统计,明代中后期的百年间,专门论述海防地理、设施和方略的著述达100多种。在经过多次论争并经战争实践检验后,明廷的海防战略思想渐趋成熟。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

)A.政治危机严重 B.殖民侵略深入内地C.海防形势改变 D.海防备战较为充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明朝。明代后期的百年间,专门论述海防著述达100多种、军事理论家深入探讨海防理论、海防战略思想渐趋成熟,这主要缘于当时倭寇对东南沿海严重骚扰、西方殖民者侵入,即海防危机加深,海防形势变化,C项正确;政治危机是指其国内矛盾激化、统治者内部危机等,排除A项;当时葡萄牙以欺骗手段窃据澳门、荷兰侵占台湾,殖民侵略并未深入内地,排除B项;材料显示的是海防著述、海防理论探讨和海防思想成熟,而非海防备战充分,排除D项。故选C项。6.《北京条约》因准许华人出洋务工,致有中外奸商勾结,拐卖华民之弊。为加强管理,1864年总理衙门与刑部议立制裁拐匪的国内律例,又于1866年与英法等国商定《招工章程》22款,以保护在外华工的权益,避免洋人袒护奸民。这表明()A.清廷近代主权观念逐渐增强 B.统治阶级开始向西方学习C.中英已经构建平等外交关系 D.侵略势力已得到有效遏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北京条约》因准许华人出洋务工,致有中外奸商勾结,拐卖华民之弊。……又于1866年与英法等国商定《招工章程》22款,以保护在外华工的权益,避免洋人袒护奸民。”可知,清政府起初不准中国人出国,到总理衙门设立后允许华工出国并通过条约等形式保障华工的利益,说明清政府的近代外交理念逐步增强,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统治阶级开始向西方学习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者之间构建起了不平等的外交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侵略势力得到有效遏制的相关信息,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7.晚清新式图书馆始终本着为用书而藏书的目的,不仅发挥着贮藏图书的传统功能,更使中国近代传统藏书事业逐步告别“私人书库”“秘而不宣”的畸形发展状态,使其日益朝着公共图书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这一转变()A.体现了西学东渐潮流的价值 B.开启了晚清教育的近代化进程C.提升了民众的思想文化素养 D.强调了新式图书馆的教化功能〖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晚清时期。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中晚清新式图书馆的这种转变正是受到西方思想观念和文化的影响,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只为藏书而藏书,而是朝着公共图书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西学东渐带来的观念和价值的改变,A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晚清教育的近代化,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图书馆功能的转变,不能直接得出提升了民众思想文化素养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图书馆功能从私人书库向公共图书资源共享的转变,而不是强调教化功能,排除D项。故选A项。8.1913年12月2日《知事任用暂行条例》及《知事试验暂行条例》颁布后,各地有资格应试者纷纷来北京应试,1914年2月、4月、9月和1915年5月,内务部共进行了四届县知事试验,参加者共计2万余人,通过试验者4597人。县知事选任考试的实行反映出当(

)时A.考试院的权力渗入到基层政府 B.文官中政治与管理的分离C.北洋政府加强中央权威考虑 D.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活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县知事选任考试的实行反映出北洋政府试图通过规范化的选拔方式来任用地方官员,这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体现了北洋政府加强中央权威的考虑。通过统一的考试选拔县知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官员的素质和能力,强化中央对地方治理的影响力,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考试院及其权力的渗透,排除A项;文官中政治与管理的分离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官员选拔制度,而非政党政治,与政党政治活跃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下表所示为1927年与1930年民族工业(部分)的发展情况对比。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工业品1927年产量1930年产量棉纱2073万包2381万包棉布900万余匹1600万余匹面粉1950万包3043万包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C.北洋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D.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通过材料表格内容可以看出,民族工业发展出现良好势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得益于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一系列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举措,A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B项;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在中国彻底结束,排除C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时期,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范畴,排除D项。故选A项。10.近年来,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建立或发展了双边或多边的关系网络,如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同沙特伊朗及海湾国家的各种联系,等等。尤其是中国在沙特、伊朗两个大国之间的成功斡旋,在国际社会广受好评。这表明,新时代的中国()A.始终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 B.奉行“亲、诚、惠、容”理念C.主导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D.探索构建国与国交往新路〖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近年来,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建立或发展了双边或多边的关系网络,如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同沙特伊朗及海湾国家的各种联系,等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在构建外交的过程中建立或发展了双边或多边的关系网络,即与更多的国家建立关系,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发展,在国际社会广受好评,说明中国在探索构建国与国交往新路,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不仅建立多变关系还有双边发展关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外交发展的具体理念,且“亲、诚、惠、容”理念是针对与周边国家交往的准则,排除B项;中国虽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但是并未主导,排除C项。故选D项。11.公元前1750年左右,一部分雅利安人从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印度后,与当地原住民共同生活,并与哈拉帕人的生活方式相融合。伴随着印度北方的开发,雅利安文化对印度历史、宗教、社会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材料可用于说明(

)A.古代波斯与印度的文化交流 B.古代印度宗教环境的复杂特征C.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D.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材料中提到一部分雅利安人从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印度,与当地原住民融合,且雅利安文化对印度历史宗教、社会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这明显体现了民族大迁徙带来的雅利安人及其文化对印度原有文化的影响,D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及波斯与印度的文化交流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中重点强调的是雅利安人的迁徙及文化影响,而非主要阐述印度宗教环境的复杂情况,排除B项;材料重点并非在于突出地理环境本身对文明发展的直接影响,而是民族迁徙这一行为所带来的文化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2.有学者认为:“日本人从9世纪开始将中国文化与其传统文化熔于一炉,创造出一种新型的混合文化。⋯⋯这种文化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是一种既不同于中国文化,也不同于日本早期文化的新型文化。”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

)A.中日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B.日本多种文化的互动与变迁C.日本文化的借鉴与创新 D.汉唐文化推动日本社会进步〖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日本。根据材料概况可知:材料指出日本人从9世纪开始将中国文化与本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创造出新型的混合文化。这强调的是日本在面对外来文化时,不是单纯的模仿或照搬,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既与中国文化有联系,又不同于中国文化和日本早期文化的新文化,C项正确;中日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更侧重于强调双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没有突出日本在融合过程中的创新这一关键特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借鉴与创新,并非日本多种文化的互动与变迁,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汉代文化和当时日本社会的具体状况,汉唐文化推动日本社会进步不符合该学者的评价角度,排除D项。故选C项。13.孟德斯鸠认同新教的一些思想,同时他又反对无神论,他曾经提出让僧侣放弃财产,取消过多的宗教节日。孟德斯鸠的这些主张(

)A.维护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B.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C.旨在弘扬自然权利学说 D.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转向〖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目的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据材料可知,孟德斯鸠主张追求自由,减少宗教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启蒙思想家批判天主教会的权威,排除A项;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孟德斯鸠的思想对启蒙运动产生了影响,但是他的这些主张并不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转向的关键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14.1910年,迪亚斯的统治遭到墨西哥各派进步人士的反对,“革命是从那年的11月20日开始的,在很短的时间内经过激烈的斗争,使得独裁者最终放弃了政权,不得不流亡到了法国”。这场墨西哥革命(

)A.具有民主革命性质 B.体现了反封建的彻底性C.旨在争取民主权利 D.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答案〗C〖解析〗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时空范围为1910年墨西哥。材料显示墨西哥革命反对迪亚斯独裁专制,可见其目标是争取民主,C项正确;墨西哥早已在19世纪上半期已经独立,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这次革命的彻底性,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群众对这次革命的支持与参与,排除D项。故选C项。15.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主张为欧洲经济复苏提供援助,其邀请对象包括所有的欧洲国家,条件是东欧各国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东欧势力范围。苏联要求捷克斯洛伐克等盟国对此加以拒绝。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冷战重心是争夺东欧控制权 B.经济援助推动了欧洲走向联合C.苏联阻扰了马歇尔计划实施 D.马歇尔计划蕴含政治战略意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6月(美国和欧洲)。根据材料可知,美国马歇尔计划要求东欧各国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东欧势力范围,表明马歇尔计划蕴含政治战略意图,D项正确;材料表明马歇尔计划蕴含政治战略意图,冷战重心是美苏对争欧洲的争夺,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表明马歇尔计划没有要求东欧国家联合,未体现经济援助推动了欧洲走向联合,排除B项;马歇尔计划最后依然得到实施,“苏联阻扰了马歇尔计划实施”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6.下图是1992——2014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GDP(国内生产总值)、资本和劳动力增长示意图。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探索成效显著B.发达国家的科技竞争力逐渐下降C.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分配发生逆转D.世界经济重心转移至大西洋东岸〖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图可知,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GDP、资本和劳动力的增长高于发达国家,这说明两极格局结束后,发展中国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效,A项正确;这一时期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依然领先于发展中国家,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GDP、资本和劳动力的增长高于发达国家并不代表发展中国家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的利益比发达国家多,发达国家仍是全球化最大获益者,排除C项;大西洋东岸是欧洲和非洲,欧洲是近代以来的世界经济重心,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自古以来,洛阳就被人们视为“天下之中”,汉光武帝刘秀曾定都洛阳,曹魏、西晋、北魏也都曾定都洛阳。唐末五代时期,由于长年战乱不止,洛阳受到的冲击十分严重。五代时期,各朝对洛阳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复,“数年之间,京畿无闲田,编户五六万乃筑垒于故市,建制府署,以防外寇”。宋仁宗即位后,士大夫们纷纷要求改革当世文风,数名颇具影响力的文人在洛阳地区领导了北宋文风改革。庆历新政后,北宋政府开始在州县大规模建立官学,作为西京的洛阳也迎来了办学热潮,其下属诸县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官办学校。王安石变法期间,反对派司马光选择在洛阳置办园林,读书清修,编撰《资治通鉴》,数十年如一日。程颢、程颐兄弟也长期在洛阳著书、讲学。从整个北宋的文化格局来看,洛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北宋一个重要的文化重镇。——摘编自李国威《北宋洛阳文化地位演变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洛阳恢复繁荣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北宋洛阳的城市功能定位。〖答案〗(1)有利条件:“天下之中”的优越地理位置;丰厚的历史底蕴;各代朝廷的关注和修复;文人群体的集结和官学教育发展的推动;割据局面的结束,社会形势相对安定。(答出四点即可)(2)城市功能定位:作为西京的国家政治副中心;作为“守内虚外”国防政策下,拱卫京师的重要军事屏障;作为重要的官学教育中心、史学研究中心和理学传播中心。(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北宋中国。有利条件:据材料“自古以来,洛阳就被人们视为‘天下之中’”可得出,北宋洛阳恢复繁荣的有利条件是:“天下之中”的优越地理位置;“汉光武帝刘秀曾定都洛阳,曹魏、西晋、北魏也都曾定都洛阳”可得出,北宋洛阳恢复繁荣的有利条件是:丰厚的历史底蕴;“各朝对洛阳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复”可得出,北宋洛阳恢复繁荣的有利条件是:各代朝廷的关注和修复;“宋仁宗即位后,士大夫们纷纷要求改革当世文风,数名颇具影响力的文人在洛阳地区领导了北宋文风改革。庆历新政后,北宋政府开始在州县大规模建立官学,作为西京的洛阳也迎来了办学热潮,其下属诸县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官办学校。”可得出,北宋洛阳恢复繁荣的有利条件是:文人群体的集结和官学教育发展的推动;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洛阳恢复繁荣的有利条件还有:割据局面的结束,社会形势相对安定。【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北宋中国。城市功能定位:据材料“作为西京的洛阳也迎来了办学热潮,其下属诸县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官办学校。王安石变法期间,反对派司马光选择在洛阳置办园林,读书清修,编撰《资治通鉴》,数十年如一日。程颢、程颐兄弟也长期在洛阳著书、讲学。从整个北宋的文化格局来看,洛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北宋一个重要的文化重镇”可得出,北宋时期的洛阳是重要的官学教育中心、史学研究中心和理学传播中心;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的洛阳还被作为西京的国家政治副中心和“守内虚外”国防政策下,拱卫京师的重要军事屏障。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7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通过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第4条规定:“凡居住在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16岁的无论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39年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第8条规定:“在选举区域内,如有少数民族,除了适用第五条之规定外,其人数不足各级参议会选举法定人数五分之一者,参加区域选举;有法定人数五分之一以上者,单独进行该民族居民之选举,得选出正式议员一人。”第18条规定:“各抗日政党及职业团体,可提出候选名单,进行竞选活动,在不妨害选举秩序下,选举委员会不得加以干涉或阻止。”——摘编自闫实《革命圣地,妇女行使选举权》材料二“男女都来到,会议开热闹,检讨工作真不少,全要转变好;边区要发展,选举要广泛,选举好人把事办,生活能改善……”——据陕甘宁边区流传的《乡选歌》整理材料三“一张长长的桌子上,放着几只碗。众人之中,一位妇女正在弯着腰,小心地将手中的豆子投在第二个碗中,后面的人手握着豆子似乎是在等待……”——据延安革命纪念馆“投豆选举”照片解说词整理(1)分别阐述材料一、二、三对研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的价值。(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的影响。(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答案〗(1)价值:材料一来自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选举法,可用于研究边区民主选举的背景、内容、表现等问题;材料二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间乡选歌谣,是对当时边区民主选举的社会场景的描述,可用于研究当时民主选举的广泛性及其社会影响;材料三是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厅中的反映陕甘宁边区“投豆选举”的历史瞬间老照片,可直接用来研究当时民主选举的情景、表现和形式等。(2)影响:鼓励妇女参政议政,使边区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改变;给予民众广泛的民主选举权利;维护了边区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调动了边区人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出三点即可)(3)补充史料类型: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干部及知识分子的日记与笔记;当时中外记者的采访报道;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作家创作的民主生活小说;历史人物传记;回忆录;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标语和口号。(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一“凡居住在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 16 岁的无论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用来研究边区民主选举的背景、内容、表现等问题。而材料二歌谣可用来研究民主选举的影响。材料三中纪念馆“投豆选举”的场景可用来研究当时民主选举的情景、表现和形式等。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年满16岁的无论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得出鼓励妇女参政议政,使边区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改变;给予民众广泛的民主选举权利。根据材料“在选举区域内,如有少数民族,除了适用第五条之规定外,其人数不足各级参议会选举法定人数五分之一者,参加区域选举;有法定人数五分之一以上者,单独进行该民族居民之选举”得出维护了边区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调动了边区人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可以补充日记与笔记、人物传记、标语口号等。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国所需的大部分石油能源与工业原料主要通过该运河来运输,苏伊士运河成为英国的“帝国生命线”。1874年,英国利用埃及政府发生的严重财政危机,得到了苏伊士运河公司44%的股票,苏伊士运河为英法两国共同控制。1881—1882年,埃及爆发阿拉比起义,英国以维护埃及“稳定”为借口,于1882年占领埃及,至此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并建立起当时英国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摘编自丁泓宇《英国与苏伊士运河战争研究》材料二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总统在亚历山大宣布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不愿放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